『壹』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與點評 與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哪一本更好
後者和案例爭鳴一起看
『貳』 求一篇漢語國際教育基礎案例分析部分範文
關於漢語國際教育考試中的案例分析題該怎樣答,我根據自己的粗淺經驗,現總結如下:
1.答題思路:按照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路。具體如下:
(1)發現問題:也就是提出問題。在所給的案例中,某個出國教漢語的志願者教師或來中國教外語的外教等, 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遇到的困難可能是課堂教學時的,比如學生上課都不積極回答問題,不願意參與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或者問老師一些可能涉及到「隱私」的問題;也可以是這位老師在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比如無法與當地人溝通或交流(語言障礙,文化障礙),無法適應當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當地人做某事時為什麼會採取那樣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從多角度分析,一般情況下,也不只是一個問題,所以,要按條來答。
(2)分析問題:要求你具體分析一下這位老師或某人遇到這種困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還涉及到一些他所採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於對對方國家文化不了解,對方國家可能很注重「隱私」,而在我們國家這不被看做是「隱私」。同時要求你分析出我們的母語文化具有什麼樣的特點,最主要的是和對方國家有什麼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適應,以至於教學和生活中都出現了問題或遇到了困難。關於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沒有做到尊重當地的文化,有沒有試著去融入這種文化,接受這種文化,還是一味的採取排斥策略,認為自己的一切都好,別人的一切都不好。這就是分析問題了。
(3)解決問題:這是最關鍵的部分了。怎麼解決他遇到的問題或困難?你自己提出個對策就行了,當然,要根據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識和應對策略。比如首先尊重當地文化,多和當地人交流,努力讓自己適應當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異,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識是很靈活的,比如中國人的謙虛、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總結一下,理順一下,就能答題了。關於這個,如果時間還來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禎的《中國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國文化的特點等,很多東西是很細致的,自己要稍加總結。如果時間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劉珣的《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上的關於「跨文化交際」的那個章節仔細看一下,我覺得應對這道題應該夠用了。
2.答題方法:其實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師會看你的邏輯分析能力。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分條論述,千萬別想到哪說到哪,寫出一大片,閱卷老師還得自己去給你找點,這樣,老師會很疲勞的,老師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思維混亂的。所以說,大家答題時我覺得可以按兩種方法來寫:
第一種: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寫,一共三條,然後在每條的下邊分幾個小點,因為發現的問題肯定不止一個,相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會不止一條。
第二種:按一共出現了幾個問題分條,第一條,問題1: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2: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3--以此類推。
總結一下,以上兩種方法都各有利弊,因為有時不同的問題是由同一個原因產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種解決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其中一種。按以上的問題全部分析完以後,最好再來個綜述,大致總結一下,字數不用太多,就是有個小結尾。
最後,要說的是,字數和字跡的問題。這個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的,還有的要求是1500以上,所以,大家一定要條理清晰,說明白問題。字數不能太少。字跡當然也是越清晰越好,不要求非得漂亮,但最起碼要工整,讓老師能夠有心情看下去,然後,老師一高興,多給點分。
『叄』 求漢語國際教育基礎案例分析題參考答案
1.引言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會繼續堅持本民族文化,還是會遷就他人?顯然主要還是會保持固有文化而根據情況適當遷就他人。這樣就使學習和生活中,本國學生和留學生之間難免發生小摩擦。既然矛盾和摩擦難免會發生。那關鍵在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和怎樣的方式來處理。是逃避?是擱置?還是積極的面對尋求解決?請看下面的案例分析。
2.案例分析
為方便起見,案例中本人用小李表示,留學生用蘇菲表示,留學生的中國同學用小穎表示。
2.1案例陳述
背景介紹 小李每周四上午常在二體二樓打球,直到中午12:30才離開。因為那時是蘇菲和小穎上排球課的時間。他們因此經常碰面,並有幾次目光的接觸。
案例1初次印象
小李在打球時,十分積極的救球、組織進攻並常喊「好球」、「我的錯」等等。另外也是場上主要的得分手。因此,常是場內外觀眾的關注焦點。小李得分時,蘇菲在場外有時會鼓掌。這次,蘇菲在場外練球不小心把球打到場內,小李幫忙撿起並面帶微笑遞給她。蘇菲也微笑且眼神流露歉意並用中文說了句「謝謝你!」。
案例2蘇菲生氣
小李打完球,到場邊鐵衣架上取風衣外套。大家風衣掛同一支架上,小李的風衣在最裡面。他問了一句,「有人嗎?麻煩讓小李拿下小李的衣服好嗎?」 然後又開玩笑的說,「有人嗎?誰躲在裡面?」因為那麼多外套全掛在一個地方,看著很大,所以讓人感覺裡面藏著一個人。小李邊問邊在衣服四周打量。由於沒人反應,所以小李就把衣服抱起來。准備取自己的衣服。這時,蘇菲和小穎連忙從不遠處小跑過來。小李向蘇菲微笑示意,她沒有回禮,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嚴肅的表情。小李一不留神,將自己風衣掉在了地上,卻沒察覺,蘇菲眉頭皺了起來。小李見蘇菲的表情,再之沒找到自己的外套,有點不知所措,急忙想把滿手的衣服都掛回原位。但是沒成功。接連試了幾次都不行。蘇菲這時伸手幫忙,嘴裡一邊還咕噥著。小李只聽出蘇菲說的是法語。而且聲音中含有不滿和抱怨的情緒。小李更加的慌神了,怎麼也沒有辦法把外套都掛上。這次,蘇菲用了非常重的語氣說了一句話,是不太標準的中文,「拿過來吧你!」她把衣服用力拽走了,眉頭緊皺,表情非常生氣,而且側臉對著小李。由於蘇菲的身材很好,拽的過程中,小李的右臂碰到了蘇菲的胸前,條件反射似地連忙把手縮回來,而且一臉尷尬的表情。這一舉動使蘇菲轉過頭來直瞪著小李,小李感覺臉很燙,不敢直視對方。這時小李的同學湯寧把地上的風衣撿起來,並准備拍兩下灰被小李順勢攔住並接過。小李說,「不用拍,沒關系的,外套就是讓它臟的。」之後,蘇菲把衣服掛好了,小李對她說了聲sorry。蘇菲沒有理會。在一旁的小穎說,「沒關系,沒關系。」蘇菲又斜視了小穎一下。小李做了個深呼吸調整了一下心態。用很謙卑的神態和可愛調皮的語氣對蘇菲說,「You are so beautiful like la lune!」,「沙律」,「沙哇滴卡」,「歐呵哇呵」。一旁准備上課的學生們都被逗笑了,但是這些招數對於蘇菲似乎沒能奏效,小李只好用很無奈很歉意的手勢表達了此刻的心情。剛准備離開時,靈機一動,先微微鞠個躬,然後一邊膝蓋微微觸地,手勢做照相狀,微笑著用英語問了一句,「Could you say『cheese』 to me?」 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蘇菲,蘇菲沒有理會,轉身背對小李,小李只好離去。
案例3蘇菲say「Hi」
過完周末,星期一,小李去一教上專業課的途中,有個女生相向走來,小李沒有認出是蘇菲。走到跟前時,蘇菲主動微笑著說,「你好!」小李這才認出是蘇菲,連忙回禮,「沙律」。
案例4兩人默契
星期四,又是體育課,這時蘇菲在場外,當小李回頭看她時,她用手示意了一下。小李也向她揮了揮手。接著,她用手指了指小李掛在支架上的風衣,又指了指她自己的風衣,然後做了個對調的手勢。小李明白了她的意思,微笑著用力地點了點頭,給了個OK手勢,並大聲說,「OK!OK!」
2.2案例分析
2.2.1跨文化交流階段分析
小李與留學生的上述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即友好的開始、風波的引發、積極的補救和重歸於友好。下面來逐一分析。
第一階段——友好的開始
首先,小李和蘇菲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具備較高的素質且都有與人為善的意願;其次,蘇菲來中國求學也是對此懷有美好的憧憬;再者,小李也是個愛交朋友的人;最後是體育課給了他們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觸機會。通過初步接觸,雙方都展現了各自的閃光點。小李的閃光點有俊朗、健康、活力、熱情等,這可以從案例1中小李的外貌神情和打球時的表現看出。如:積極救球、喊好球、幫人撿球等。蘇菲的閃光點有美麗、聰明、善良、良好素養等。這可以從蘇菲的外貌神情以及案例1中蘇菲在場外鼓掌以及將球打到場內時歉意的表情中看出。由於雙方在對方面前都只傳遞了正面的信息,因此,他們很自然是種友好的開始。
第二階段——風波的引發
首先,小李犯了「己所欲施於人」的錯誤。他不介意別人打量和觸碰自己的衣服,就想當然別人也不會介意自己這么做。盡管事先問了一下,可由於沒考慮到對方的情況是個留學生,可能對我們的話反應不夠迅速。更何況打玩球手是比較臟的。接著碰到女性身體比較敏感的部位後,又流露出猥瑣的神情。最後的一串逗人笑的舉動更是嘩眾取寵。上述行為使蘇菲的反感逐步升級,先是嚴肅,接著皺眉,進而咕噥,憤怒地說「拿過來吧你!」,雙眼直瞪,以至於到最後,背對著我。
其次,小穎說,「沒關系,沒關系!」顯然是站在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上,認為我不是有意的,可以原諒。另外,小穎是蘇菲的同學,她對蘇菲可能比較了解,知道蘇菲不是個心胸狹窄的人,所以肯定會原諒我,因此大膽斷言或代言。但是,畢竟小穎不是蘇菲,她沒有權力代表蘇菲說沒關系。所以蘇菲斜視了小穎一下。
最後,小李覺得自己該認的錯認了,可是對方仍絲毫沒有諒解的信號。只好無奈離去。暫時的結局就是,誰也不理誰了。
第三階段——積極的補救
這個風波的誘因主要是小李。因此,小李開動腦筋進行了補救。首先是懷著愧疚的神情說sorry,進而是一串搞怪逗笑的禮貌用語來緩和氣氛,最後十分機智創造性的半跪裝作照相乞求原諒,既給了對方最高的尊重,畢竟給你跪下了;同時也給了自己迴旋的餘地,因為這個姿勢也可以是照相,不至於太低賤。最後說,「Could you say『cheese』 to me?」一方面是照相用語,即請對方笑一笑;另一方面在此時此刻又是請求對方微笑以表示對小李所犯的錯的原諒;可謂非常經典。但是顯然當時在氣頭上的蘇菲不吃這一套。
小穎這里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可惜文化背景上是站在小李的一方,因此很容易諒解小李的行為。相信之後,她平時私下和蘇菲交流時也在向她解釋中國人的一些行為,可能也包括了小李的這次行為,使蘇菲適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一些生活、學習等習慣。
蘇菲事後冷靜下來也回顧了整個過程。蘇菲是很聰明和善良的留學生。當她明白小李並非有意侵犯隱私,意欲輕薄,嘩眾取寵等等。且積極道歉和傳遞友好信號後,且從意義上說,小李並未給蘇菲帶來實質性的傷害,哪怕是損害。當然,蘇菲是個寬容豁達有很高修養的人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總之,她的素養,使其通過價值判斷,覺得這是件小事。於是當她四天後,見到小李,就主動打招呼傳遞友好信號。
第四階段——重歸於友好
對於小李和蘇菲相互傳遞友好信號,雙方都做出了積極回應。促使雙方最終重歸於友好。但是,正如傷口癒合,傷疤仍在;繩斷了,接起來也會有個結。因此,兩人仍然面臨一個尷尬的結。聰明的蘇菲,通過一個手勢向小李示意要把小李的風衣取下,先放自己的風衣,然後再把小李的風衣套在她的外面。這樣,小李打完球取衣服就比較方便了。小李也心領神會。於是,兩人就有了這種默契。
2.2.2跨文化交流現象分析
案例涉及了跨文化的對焦、溝通障礙、忌諱、文化休克、非言語語言等等的相關現象。下面來給予總結。
跨文化對焦 跨文化對焦,指的是正確解讀異文化。對於欠焦的異文化,我們要過焦解讀;對於過焦的異文化,我們要欠焦解讀。
小李是個樂觀積極的人,同時也很自信。但是,自信的度沒把握好,於是造成常常把過焦解讀他人的信號。比如,蘇菲表示友好的微笑信號,小李解讀成蘇菲在喜歡自己;蘇菲有一點喜歡小李,小李解讀成她非常喜歡自己;蘇菲出於禮貌的感謝,小李解讀成蘇菲感動。總之,最終小李把自己定位整個過焦了。也就是大大超過了蘇菲價值觀中的真實地位。因此,把對好朋友才能開的玩笑,能說的話,對普通朋友開和說,就顯得放肆了。以至於到後來,小李把蘇菲一步步地激怒。
蘇菲覺得自己的隱私權和女性尊嚴受到侵犯。因此,消極情緒因素占據主導。當人的情緒因素占據主導時,也容易出現認知的過焦,進而產生過激的行為。蘇菲生氣後,小李後續做的任何事情,蘇菲都往消極的一面解讀,最終造成過焦。這也正是為什麼小李當時做了那麼多的事來表達歉意都沒有得到效果的原因。
小穎對蘇菲的解讀就屬於欠焦。她在沒有真正了解蘇菲的情況下,貿然替蘇菲說了沒關系,最後致使蘇菲斜視她。
溝通障礙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於語言存在差異性,因此雙方溝通就會出現障礙。
小李不懂法語,英語也不流利,加之當時的緊張。因此,無法准確表達自己的歉意,只能多說些相關的話,來表達自己的重視,討好對方的心態,以及想化解矛盾的心情。但是外在形式、陳述內容都是些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言辭。因此,蘇菲很難在當時領悟到小李內心所謂的重視、心態和心情。
蘇菲中文不流暢,發音也不標准。她的第一反應還是法語,因此,當她不滿時,嘴裡就在咕噥法語。而小李聽不懂,因此,很難做出正確的回應。當然,皺眉、咕噥、大聲說話、甚至抱怨、怒罵等等總算是傳遞了比較豐富的情感信息。小李的回應就比較寬泛沒有針對性,只能圍繞表達歉意,和做些讓對方開心的事來彌補。
跨文化忌諱 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忌諱就是逆鱗,通常是不可觸碰的。一旦觸碰,後果很嚴重。之前打下的友好印象的基礎幾乎是要被顛覆的。
小李和蘇菲本來見面會互相打招呼和微笑的。這樣的關系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是後來被打破。就是因為小李觸碰了蘇菲的忌諱。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
這里,對於蘇菲來說,小李觸碰了兩個比較嚴重的忌諱。第一是打量她的衣物並伸手抱到身上,這侵犯了她的隱私權。第二,RF對於像法國這樣的西方國家來說,是值得贊美的事物。在他們的文化里,是懷著開放健康泰然的心態來看待RF。而在中國,大部分人還是受傳統影響,對待RF還是比較忌諱。這就就造成了小李的尷尬表情。在中國文化看來,一個男士不小心觸碰,表達了尷尬,是種禮貌的表現。而在西方人看來,小李的行為相當於是得了便宜賣乖。而且是對女性的極為不尊重。
文化休克 蘇菲經歷了小文化休克過程。
1蜜月期——小李和其他同學們給她的好印象,以及她自身對中國的憧憬,對體育課的喜愛。這些都使她感覺到北大的美好和甜蜜。這個時期就是蜜月期。
2沮喪期——小李連續觸碰了蘇菲的忌諱,並說了些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話。使得她非常的反感。如此生氣的情況下,身邊的中國朋友居然還幫著中國人說話,自作主張說沒關系。這些都使得蘇菲情緒消極。這個時期就是沮喪期。
3調整期——蘇菲在事後冷靜時,回顧並思考了整個過程。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和看法,逐漸理解並原諒了小李的行為。這個時期就是調整期。
4適應期——由於經過了這次事件,相當於使蘇菲產生了抗體。以後對類似事件就會有一定的免疫力了。以後對小李或其他中國人的行為就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這以後的時期就是適應期。在該篇論文的幾個案例中並無明顯跡象表明蘇菲到達了適應期。本人只是根據後來蘇菲主動和小李打招呼,以及替小李把外衣掛在最外層,使他好拿。從這些信息,可以推斷蘇菲已經調整好自己。因此很自然地進入了適應期。
非言語語言 案例中有許多非言語語言。
對於小李來說,涉及的非言語語言有:在場上打球、幫蘇菲撿球、沖蘇菲微笑、打量蘇菲的外套、碰到蘇菲敏感部位後,不敢直視蘇菲、在蘇菲面前半跪、給蘇菲一個OK手勢。小李的這些動作,顯然不是用言語傳遞信息。而是用表情、肢體語言來傳遞的。這些語言傳遞的信息有的是種禮貌,有的在人看來卻是侵犯,還有的則像是小丑。
對於蘇菲來說,涉及的非言語語言有:歉意的表情、微笑、嚴肅、皺眉、瞪眼、斜視、轉身背對、揮手示意、對調衣服的手勢。蘇菲的這些動作,顯然不是用言語傳遞信息。而是用表情、肢體語言來傳遞的。這些語言傳遞的信息有的是種禮貌,有的則是不滿、生氣、甚至怨怒和敵意,還有的則傳遞了寬容和諒解。
2.3案例總結
在與留學生的跨文化交流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小摩擦。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不是有意的。而是由雙方文化背景存在差異而造成的一些誤會。如果我們把自己稱作主人,把留學生稱為客人的話。那麼——作為主人的一方,當自己無意傷害到對方,且對方已經表露出明顯不快的信號時。應立即停止同類傷害行為。同時及時道歉。不能再以本國的價值觀來衡量自己的道德標准,更不能礙於面子而不去請求對方原諒。當向對方道歉請求原諒時,也不應急求客方立即原諒。畢竟客方受到傷害後,會有情緒期。我們應該給客方時間思考,耐心等待他們的原諒。當主人的一方被客方傷害時,首先感情上會不快,這是很自然的。但是事後冷靜下來,應該換位思考一下,本著寬容的態度,最終去試著理解對方。如若不然,會使小誤會演變為大沖突。我們從新聞中看到不少國內外留學生與當地人的沖突甚至流血喪命事件。我們實在應該引以為戒。
作為客人的一方,首先應該入鄉隨俗、客隨主便。同時要對文化休克有所了解,清楚知道自己目前處在文化休克的哪個時期,及時的調整自己。
本文的4個案例演繹了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解決。交流是雙方的,因此問題的解決也必然是雙方互動才能完成。問題形成過程,常常分不清誰更對誰更錯。原則上說,誰是風波的引發者,誰就應該首先積極尋求解決。本篇案例中,顯然小李是整個事件的引發者。因此,他必然要負責。哪怕行為有可能顯得像小丑,甚至在他人看來有點像神經病。但從最後結果兩人和好來看,是值得的。
3.結束語
通過案例,我們了解到,在與留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們是會遇到諸多問題。語言溝通的困難、生活習慣的不同、思維方式的差異等等。但是,我們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就是都懷有尋求友好的心,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手勢、面部表情等等。只要當雙方遇到問題時,都能剋制和理性並採取積極的心態進行補救。最終雙方是能夠重歸於友好。也就是說,盡管會出現問題,但是,我們和留學生還是完全有可能實現友好相處的。
格式就是範文里這樣的,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寫,先用書本上的原理分析,再結合材料,最後小結。
『肆』 跪求朱勇《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電子版!!!
親,我想說,這種書,很難電子版的
『伍』 漢語國際教育案例分析題答案
首先確認一下是那本教材:
樓主說的是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參考書「案例分內析」嗎?
其次說一容下關於案例分析的考察目標:
一般在處理漢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題的時候(課堂或生活)只能有相對恰當的方式,並沒有唯一的方式,這取決於許多客觀和主觀因素,比如,教師的性別、所在的國家以及學生的國別、習慣甚至宗教都會影響;
所以一般在做案例分析的時候答案根本不可能是唯一的,只能找出恰當的方式、更好的方式;
最後:對於案例分析這本書是不可能有標准答案的。
『陸』 求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教案求一些好的範例
教案求一抄些好的範例
1.教師要襲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