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好初高中的教學銜接.ppt
人的一生中必然要經歷求學階段,
在這個求學階段里有兩個至關重要的轉折
點和關鍵點:
小學升初中,
初中升高中。
升入初中後主要的學習科目由兩科變成
九科,
學科門類驟然增多,
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會很重視。
而高中和初中的學科
門類差不多,
還是主要九科,
許多家長和學生重視程度不如小學升初中時。
實際
上,
學生進入高中後,
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新的教學內容、
新的教學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
還有高中生特有的學習心理在學生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
有的學
生在初中時學得蠻不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到高中後,卻很不適應,聽不懂,
學不會,成績甚至出現不及格,高掛紅燈。也有的學生,初中時學習並不出色,
高中後卻有了極大的飛躍,
令許多人刮目相看。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
許多家
長和學生都很困惑,
今天,
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進行初高中銜接,
如何培養孩子
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初高中變化:
(一)初高中教學內容的變化
1
.知識容量大。高中語文光必修教材就有五本,每個學期分為兩個學段,
一學期要學兩本書。每個學科除了必修內容外,還有選修內容。
2.
難度增大。
更重要的是高中教學內容和習題之間有脫節現象,
有的學生考試
考得很糟糕,
家長回家都會問孩子,
你上課聽不懂嗎?學生也很委屈,
說上課能
聽懂,
就是不會做題。
學生並沒有說謊,
這就是教學內容和課後習題脫節造成的。
3.
系統性增強。
高中教材由於理論性增強,
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
根據一定
的邏輯,
把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聯結起來。
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前後知識的關聯是其一個表現,
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
因此高中教材知
識結構化明顯升級,
是一環套一環的關系,
學生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就會出現多
米諾骨牌現象,往往造就了一些學生的弱勢學科,比較突出的是數學和物理。
4.
綜合性增強。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高考現在
還保持
3
加綜合的考試形式,這個綜合如果是文綜合就是政治、歷史、地理;理
綜合就是物理、化學、生物。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
知識技能。
5.
能力要求提高。在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等
方面高中都較初中有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
如語文的閱讀能力(具體會從科技
文閱讀、實用文本閱讀、文學作品閱讀幾方面談)。
(二)初高中教學方式的變化
初中時由於各學科知識容量並不是很大,
灌輸知識,
讓學生多做重復性練習
和作業,
進入高中後,
由於知識容量大,
教學時間有限,
老師課堂的教學容量大,
就開快車,抓進度。再加上難度增大,需要把教材深化延伸,更多的是對學生學
科能力的培養,
很多知識不可能講得面面俱到,
需要學生有自主學習、
自我消化
的能力。
(三)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變化
許多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讓家長和老師看著學,
看得緊就多學,
看得不緊
就偷點懶,
因此有時學習成績會上下起伏。
基本上是一種被動學習,
表現為在學
習上主要是依賴老師和課堂,
即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課堂布置做什麼作業、
布置
多少作業就完成多少,
學習的自覺性、
自主性較差;
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
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復習、獨立作業、總結評
估等。聽課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不會根據自己情況,科學做
好筆記。
高中階段,
由於課堂上的知識容量較大,
高中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僅要求
完成課堂作業,
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
自我調整
,
會查出自己的不足,
進而
主動、自主的學習。
要有主動求知的慾望,要有極強的自控能力,要有自主學習
的意識,更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初高中學習心理的變化
高中生對「獨立」的願望更為強烈,渴望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而不是「無
知」孩子。為此,家長應該轉變家庭教育方式,與孩子溝通應更多地偏向
「放
松」式的交談,適時給孩子「自由」,但又不是「放任」,掌握好其中尺度。
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容易產生三種
不恰當
Ⅱ 教師困惑:我的課堂教學怎麼就無效了
一、課堂教學目標包含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面的目標,一個不少,正是考慮到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素質發展的要求;
二、講授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鍾,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討論了;
三、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法、直觀演示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四、教學內容比較豐富,呈現了很多有趣的學習材料;
五、幾乎給予了每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們也都表達了看法;
六、課堂教學氛圍很活躍;
從以上H教師的六個方面的教學回顧中,不難看出,H教師為了此次課堂教學真的做了很多准備,下了很大的功夫,那就是這樣基於如此充分的教學准備呈現出來的課堂教學還不夠有效嗎?事實上不只是H老師,曾經遇到過的一些老師也都對此有著與H老師一樣的困惑和不解。
Ⅲ 課件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如何上好每一堂課.ppt
精心備課
做好師生互動
注重情感激勵教學
創新教學方法
師生教學相長
Ⅳ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在教學中遇到了哪些困惑
答題內容: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內,有信心把容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Ⅳ 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困惑,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實例
教學反思: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改革強調,在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進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予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己內在的思維發現規律,並能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純粹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教好語文,就要在課前考慮如何教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台是教師的舞台,教師要想把這台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我在設計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當然,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按照「授之以漁養其終身」進行設計、組織教學的。
一、教學設計的初稿,進行教學設計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准備、學習條件與學習心理,鑽研語文學科本身的內容。我開始寫教案時,就簡單的按教材的教學內容的順序和以往的經驗一氣呵成結果,認真看了之後,才發現缺乏新意,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程式化的過程,沒有體現出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可見,我的這份教學設計是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只是憑借經驗來完成任務是不行的了。經過思考後,便開始進行修改。我參閱了很多的有關資料,在導課、准備和練習上加了功,並且把每個環節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數多了。就這樣,我的教學設計初稿完成了。
二、教學設計的實施,教案設計的合理性只有通過教學來驗證。終於到了試教的時候了,我就按照教學設計的初稿開始上課。前幾個環節都順利完成了,可是,時間不夠了,到要練習的時候下課了。課結束後,我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分析之後,我明白了,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只是考慮到了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每個環節都在強調要教的新課的概念,反復不斷地分析給學生聽,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教的很累,但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看來,教學設計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備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三、教學設計的修改,經過第一次的試教,發現了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後,對教學設計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能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以將一些重點、難點知識設計成關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比老師反復講解的效果要好。課後,我又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備中,主要還是復習鞏固。
Ⅵ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有學習上的困惑,感覺每天上課認真聽都學不會,我覺得老師有問題,因為他講課時總是...
那就說明你遇見的老師不合你的胃口。。你不能接受他的講課方式,同時也說明他講的確實不是很好,像這種給時間做卻不講的老師,你需要自己提前預習很重要,這樣會比直接做乾瞪眼要好。
Ⅶ 高中英語ppt課件,電腦與網路給人的困惑
困惑就是有利有弊,而且不容易分清誰佔多數。
因此其實就是關於電腦和網路的好處與壞處的內容了。
Ⅷ 的教學中存在哪些困惑
一般遇到的困惑或是困難有兩類,一個是自身的,還有一個是外界施加的版。
自己方面最大的困惑權就是給予學生上課的「度」。每個課堂的學生都參差不齊,要掌握他們的「度」就要了解他們。
還有有時會覺得上課時間不夠用,課時會感覺嚴重不足。
還有就是要完整地備好課,對於突發事件也要冷靜地處理等等。
外界方面主要來自於學生。由於學習方式的轉變,要引導學生自主有序地學生是關鍵之一
當然,同學們的踴躍性也是一個大困惑。不能讓學生太積極而破壞課堂紀律,也不能讓課堂死氣沉沉的。
最後就是學生的自覺性。學習不是僅僅在課堂上,更是在課後。這需要學生自己的自控能力,老師在這方面最難把握。
Ⅸ 新課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幾點困惑與思考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和更新
同化是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認知結構得到豐富和擴展,但總的模式不發生根本的變化。更新是認知結構的更換或重建,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已不能為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所容納,需要改變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並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
許多事例表明,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同化新知識,但往往不能自覺地採用順應的認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認知結構的物理新知識學習中,應及時順應新知識更新認知結構。例如,在第一章力的基礎知識這一章中相當大一部分內容,是在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加深,引入一些新的知識。如:力的初步概念和力的圖示,屬於復習性教材;重力、彈力和摩擦力初步知識,在初中也學過;力矩的概念也可以在初中講的杠桿知識的基礎上引伸出來。在教學中只要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和銜接,就可以幫助學生比較順利地掌握大部分新知識。對新知識,如物體受力分析,應先降低要求,只要求學生對具體的力認識的基礎上,對簡單的受力情況做定量分析,對分析力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有所體會。又例如能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往往不理解導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定量表達式的思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應先從初中已有的能量轉化和守恆的知識出發,定性地講述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再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功和能的轉化關系,講清楚為什麼用外力使靜止物體加速過程中做的功來定量地表示物體的動能;用把物體從地面勻速舉起時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來表示物體的重力勢能。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避免人為的「走彎路」,降低了高物理學習的台階。
(二)、加強直觀性教學、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只考慮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像。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方法上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應盡量採用直觀演示,多注意啟發誘導,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多思考、多活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介紹彈力時,我們不要給彈力下定義,主要通過實例說明什麼叫彈力,並說明彈力的產生條件:物體直接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彈簧和彎曲竹竿的彈力學生好懂,也容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物體對一些物體表面的壓力也是彈力學生就難相信,因為學生看不見不易形變的物體(如桌面)的形變,做好微小形變的演示顯得很重要。教師可以自創一些實驗,如:用學生喜歡的玩具激光筆,(其亮度高,不易發散)照射某一些家庭不銹鋼餐具(反光性能比較好),並將其反射光點照在白牆上,讓一個學生壓這個餐具,就發現光亮位置的改變,引導說明,讓學生確信微小形變的存在。課本教材上手壓燒瓶使液柱上升的實驗容易讓學生認為手溫高於室溫,而使液體熱膨脹的結果從而?不承認瓶子的形變。然而,教師卻可依照此法布置學生動手做類似實驗,例如,換用某些營養補品的小玻璃瓶代替燒瓶,用吸管代替玻璃管,用老虎鉗夾替代手壓瓶,這樣便可取得同樣的效果。
直觀教學除了一些生活實例,實驗外,還要注意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掛圖、模型、幻燈、錄像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得當,能夠取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需要的課件可以從自己製作,學校也有現成的光碟,還可以從網上下載等多方面的途徑獲得。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使物理課上得生動活潑。降低了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台階問題。
(三)、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水平
我們的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使學生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高、初中物理銜接的教學中最重要的,也是教學中比較困難的。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開始於疑問與驚奇,問題啟動於思維」。改進課堂教學,每一節課都設法創造思維情境,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按照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質聯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質聯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律,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著
Ⅹ 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有什麼
學生參差不齊,分層教學是否對學生更公平,如何高效分層,且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