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由教材、教師把「已知」的東西傳授給自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由於受這種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忽視情意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負擔過重,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匱乏,極大妨礙了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質疑。新課程實施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放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小組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是我們教師教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現結合教學實踐,談點自己的認識。
一.創設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
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應根據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為四至六人一小組。這樣,縮小了小組際差別,便於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真正體現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
惟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應。那麼,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進呢?在實踐教學中,我曾經嘗試過,讓學生自己組合,目的是使成員彼此間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我發現,小組成員間確實是很有默契,活動也有共同目標,但組間活動效果差別大,有的組在短短時間內就已高效完成任務,而有的組卻絲毫不為所動,無從下手。其中原因就在於學生的組合往往是優生與優生走在一起;調皮的與好玩的走在一起;學習基礎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來,小組的合作就難於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於是,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並適當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重新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明顯見效了。
二.小組合作學習貫串教學始終
(1)復習中創設情境
復習中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創設氛圍,一方面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復習中去,通過對舊知識的喚醒,為新知的學習作知識上的准備;另一方面也創設了一個較為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新知的學習狀態中,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理狀態進入新課的學習。
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識活動,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結論盡管已正被廣大教師日益接受,但往往體現在新授比較多,而復習中依然是一問一答的基本模式,學習的參與率比較低,興趣也不濃,對舊知與即將學習的新知之間的聯系不大感興趣,更難以激發一種積極的狀態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了。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則有效的避免了這一點。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買3個書架共75元。如果買5個,一共要多少錢?」時,可把例題改成連續兩步計算應用題「買3個書架共75元,每個書架多少錢?如果買5個,一共要多少錢?」作為復習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問題應怎樣解答?為什麼?讓學生通過全體的討論參與,了解了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復習了連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為新課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逐漸解決了新課的重、難點,使新課的學習難度降低,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
(2)新授中啟發心智
新授中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重點。多項交往的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於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於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引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師生、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評議,以達到訓練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買3個書架共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一共要多少錢?」是這樣分步驟實施的:出示讓學生討論的問題,<1>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各是什麼?<2>要求「一共要多少錢」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知道?哪個不知道?所以先求什麼?怎樣列式?<3>再求什麼?怎樣列式?1.獨立思考:讓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在小組合作前必須有一個較為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在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進行思考,而不僅僅作為小組中的一位聽眾。教師在此時要鼓勵學生。特別是能力中等和較弱的學生,引導其觀察,審題。2.組內討論:讓小組內各成員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幫助解決問題。形成初步共識,得出結論。3.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發表各組的意見。這是各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可以把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為全體組員的共同認知成果,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互相啟發,開拓思維,更可糾正小組全局性的錯誤。同時,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能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通過橫向的比較意識到與別組的差距,促進齊心協力共同進步。
4.引導評價: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議,從而對例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進行了概括、小結。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同時,往往又容易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課堂中,只有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協調發展才能促進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同樣需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放"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獨立思考,討論交流,而後因適當的「收」,集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小結,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同時質疑問題,以求開拓創新。
這樣有步驟的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促進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鍛煉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
(3)練習中提高效率
「精講多練」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的教學形式。其實,這里的「多練」不僅指練習的數量上,更多是在質量上的要求。而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加大了學生的參與率,另一方面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思想的有效形式,從而保證了練習的有效性。合作學習中,老師就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選擇和設計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如教學「長方體有幾個面」,讓學生在小組進行合作數,討論出不數漏,不易數錯的方法。由於數法有多種,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數法,同時在小組討論中,還能互相啟發與提示,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積極性。
三、拓展合作學習形式
如何採用合作學習活動形式,要依據教學內容、問題解決的不同而各有側重。
1.適時進行多樣化交流。
在合作研討時,討論與交流是緊密聯系的,但也有以交為側重的小組交談活動。在進行知識的建構、問題的思考、活動的反思時,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有差異,所產生的想法和表現自然也會有不同。適時交流,給予了不同能力的學生展示自己發現的機會,每個人還將會得到來自不角角度、不同層面的信息。交流時問題的設計,應具有開放性,能包容多種答案,應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一方面交流不會「冷場」,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見可不重復」之規則。交流中有述說、有補充、有傾聽、有啟發,使有效合作得以實現。例如,9+6你有幾種演算法?演算法多樣就得到了交流。
2.靈活運用多種合作形式。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問題解決,積極運用「做數學,活動中學數學,合作學習也是教學目標之一」等先進理念,可以豐富小組合作的活動形式。如學習「角的認識」,學生在小組內人人操作,畫角、剪角、折角、然後交流每個人的發現,不一會角的基本特徵學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學習「人民幣」時,可讓學生先自願組成小組購物。在購物過程中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或簡單計算。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
四、適時引放、充盈「合作」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其中關系,做到「收」、「放」自如,例如,教學「平均分」時,我讓每個小組通過動作操作,將50根小棒分給組里每個成員(6人),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後,確定活動角色,就開始分工合作了,我發現孩子數感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時,有的是1根1根地分,有的是2根2根地分……而這時,我並不急於引導學生該如何分,而是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充分地體驗,並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該如何分會更節省時間,更方便。此外,分到最後,「還剩下2個小棒,這時又該怎麼辦呢?」學生這時就開始暢所欲言了。有的說:「我們組有6個人,而只剩兩根,所以這兩根就不再分了。」這時,我就說,那麼可以分給其中的兩個同學呀,同學們就齊說了:「不行,這是不公平的。」這時,什麼是「平均分」,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加說明。且學生在自我親身體驗過程中,也受到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可見,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經歷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真實地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讓個體智慧充盈我們的課堂。學生才會「放下包袱、開動機器」;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相互比較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攏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三、重視合作學習評價
心理學認識: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識和力量。因此,恰當、有效地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能激起學生參與合作的願望。
1.課堂評價。「你的想法真了不起」,「這個小組辦法多,合作好」。許多教師能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閃光點、成功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有的教師用「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先完成任務,就可奪得紅旗」來激勵;有的教師在黑板右邊畫一個統計表,對討論交流積極,獨立思考用心,匯報正確有代表性等,採取記紅星、記對號來評價和鼓勵。
2.定期評價。
在兩周或一個單元教學後,進行「個人與小組」評價活動。先上組內評價個人,後組間互評,最後教師綜合評價。如「愛動腦筋的學生、樂於助人的同學;紅星最多小組、進步最快小組、最團結小組」等均會產生出來。有的教師在開展「評價」前後,利用實踐活動等形式,現場組織一次小組合作研討,讓學生體會合作優勢,同時加強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培養。
如何合我們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更上一個層次,我們教師只有認真分析影響數學課堂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因素,並在教學中加以探討,並進行合作學習的反思和總結,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能彰顯學生發展的價值。
多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由地去飛翔;多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多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獨自去探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獨特的感受,走進課堂,同教師、教材、同學對話,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索,親身體驗,生成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這將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的方向。
②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
課堂回歸是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現在的教學不再是把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創設出一種探討研究的學習氛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以指導者、協助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分組教學可以培養小組成員的團結協助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全班同學共同進步。分組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獲得充分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最佳學習平台。
二、如何進行分組教學
以我所擔任的中職一年級1009,1010,1015,1016四個班級的數學教學為素材,提出了分組教學的概念及如何進行操作、如何確定學習任務、如何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一)自由組合,探究學習
以1015班為例,把班級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7人。小組成員由他們自己確定,可以根據學習興趣愛好、性格等方面自由組合,在上第一節課時給我一份詳細的小組名單,並確定好組長。
(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競爭與合作並存
1015班每周兩次數學課,每次兩節課。一般,第一節課開始,我會把本次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上。任務確定之後,學生學習目標很明確,知道我們這兩節課將會學到什麼。以問題為導向去看教材,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去解決問題。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就去主動咨問身邊的小組同學,一個小組的智慧更強。我給大家一個開放的可以自由討論的空間,這種效果很好。通常會給他們20分鍾時間去主動探究,然後我再做總結。如果還有什麼疑問的,我會一一幫他們解決。
(三)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的每一次課堂表現都會作為平時成績參與考核。課堂提問、黑板練習、作業檢查等等都算平時考核,滿意時就給五角星,不通過時就給小圓圈。一學期下來看誰的五角星最多,哪個小組成員的五角星最多。在課堂中我鼓勵同學們主動發言,主動展示自己,主動表達自己。這樣對每個學生都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學生中確實出現了爭先恐後的狀態。課堂的學習氣氛很濃厚,甚至下課了還在討論,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三、分組教學的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落實,充分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作為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的作用,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組教學中,以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為前提,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了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
四、教學反思
(一)學生學習數學課的動力是什麼
1.打好基礎,為將來的升學、深造提供必要的條件。
2.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生在這個時期的思維、空間想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異常強烈,具有不自覺性,此時只要老師能正確引導,這些能力都會轉變成學習的動力,學會很多東西。
(二)課堂如何展開
1.學生預習,自主學習,以學習任務為導向,主動思考並試著自己去解決。
2.學生分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了。
3.以提問的方式,一是檢查學習有沒有預習,有沒有主動去思考;二是不斷強化學生要認真對待課堂,把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深入學生頭腦中,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必須先有求知慾,然後再傳授給他知識,他才會很上心,課堂效率才會高。
4.非常重視每一次課堂練習。多讓學生練習並及時反饋,適當的表揚和委婉的批評很有必要。且每次評價都會有記錄,與平時成績掛鉤,所以學生一般都認真對待。
5.強調課後作業堅持原創,不得抄襲。自己學習沒有必要應付任何人,學到與學不到全要自己掌握。
(三)如何處理個別學生的厭學情緒
1.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學生很喜歡被肯定,只要有進步的或者態度很好的,就要多表揚他的優點。
2.有時讓同學們到黑板上做練習,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這樣會激發他們誰都不落後。
3.課後需要和這些學生多做交流。
③ 如何開展課堂小組學習
一、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為了有效地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建立結構合理、互幫互助的合作小組是基礎,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徵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小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合理搭配小組成員,既讓每個成員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又能讓小組內部和諧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實效性,以利於學生愉快地進行合作,培養其學習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性別、性格、氣質特點、興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後遵循異質搭配的原則進行分配。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組內成員在一個組里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分工明確,人人有責。鼓勵每個組員要積極參與、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及時補充修改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長處,特別是給那些平時不願意說話或是不敢說的同學提供展示自已的機會,讓每個人在活動中做到:會傾聽、會表達、會討論。保證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絕「搭便車」現象,讓每個學生都能承擔他個人對小組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激發強烈的合作慾望
在教學中,要順暢、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煥發活力,那必須要使學生有合作的意識和慾望、對合作學習內容感興趣。
(一)、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材要有講究
合作學習是學習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用合作學習法。事實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採用合作學習方式,因此要根據教材內容需要和學生的現狀進行選擇。
1、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難易適度,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問題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萬不要過於簡單。如果合作要完成的問題過於簡單,學生不加思索、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答案, 這樣影響學生合作的熱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學習所布置的問題太難,學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誤時間,而且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合作失去興趣。
2、盡量把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條形統計圖」時,可讓學生分組統計一下本小組每個人的年齡、身高,平均每個人的零花錢數,每個人家庭的人數等,然後將數據進行整理,再製成條形統計圖等。這樣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學生濃厚的合作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在觀察、探索、發現中提高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合作學習必須追求其教育價值,合作學習的問題必須具有開放性。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可帶領學生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然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後讓學生討論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有什麼關系?在討論過程中讓小組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大家達成共識,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對這個自己總結出的公式將記憶深刻。
(二)、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主動參與慾望
恰當的時機是小組合作的有效保證,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內動力,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課堂上合作要抓住時機, 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實踐表明,在學生獨立學習碰到一些似曾相識、又無從下手的問題,產生了合作學習的願望時;或在某一問題有多種答案有爭議時;或在所教知識需要學生合作、集體分工共同完成時;或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混淆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將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教學「體積和容積」一課時,教師出示兩個杯子,杯子的形狀不一樣,但容積的大小幾乎一樣。讓學生自己設計試驗來解決哪一個杯子裝水多的問題。該實驗方法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需群策群力才能設計出簡單易行的實驗方法。並且學生個人操作無法完成,需要小組合作才能順利進行,再有學生本身對試驗的興趣很高。教師恰當把握合作時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時機才是恰到好處的,才能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意義,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學生的小組合作也才是富有實質性的。
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准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慾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出示課件,一個小猴子在賣桃,盒裡放了十個,盒外有3個,小猴子說:一共有13個桃子,小兔說:我買9個,白菜老師問:還剩幾個?小猴子抓耳撓腮想不出來,老師說:同學們能幫幫小猴子嗎?學生興致高漲,紛紛動腦筋,想辦法。獨立思考了幾分鍾後,有的同學眉頭緊鎖,面露難色,教師趁勢說:小組的同學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同學們一聽,立刻又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此時的合作交流學習就變成了學生的最大願望。
(三)、讓學生體驗到合作中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在實踐活動中,單憑一個人的力量不能解決問題時,引發了學生合作的慾望,教師順應學生合作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合作是一種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例如在《簡單的統計》教學時,教師先提出要求:統計三年級參加運動會各個項目的人數。然後給學生宣讀學校運動會三年級各班的運動員名單及參賽項目:「三(1)班陳川100米,李根鉛球……」剛讀了幾個,就有學生說太快了。我放慢速度後學生還是覺得來不及。「要是幾個同學一起統計就好了。」一個學生提出來,其他同學也一起附和。於是小組同學馬上圍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當教師再次讀完一遍名單後,學生都興奮地舉起了小手。
三、 組織形式多樣的合作活動
④ 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的小組成員的要要形成優勢互補
合作學習是在學習小組成員為基礎組織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這里的學習小組宜採用「優勢互補式」,各小組成員在性別、成績、能力、生活閱歷等方面有一定差異,一般來說,小組成員在4—6人,男女學生各一半為宜,學生成績、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始階段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明確指定組長、紀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紀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紀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同時,要對分工進行輪流制,這樣通過優勢互補、明確分工、輪流組織等形式就能給小組營造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二、合作學習的形式要豐富多樣
合作學習的形式和內容直接關繫到合作學習的質量。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形式應當是多樣化的。首先,可以是課內合作學習,也可以是課外合作學習,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數學中《長方體的認識》一課,讓學生在課外合作收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的資料,收集越多越好,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理解課堂內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固定合作,也可以是隨機合作。這里的固定合作就是小組成員相對固定,主要是用在討論的問題難度大、爭論的焦點突出等方面。隨機合作就是不固定的合作,合作的人數根據合作完成的內容確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來個學生。第三,可以是長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這里的長、短期合作是就一項合作而言的。長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幾周時間,如進行一次數學社會調查活動。而短期合作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如討論一個小問題。
三、合作學習要目標明確、內容適量
靈活多樣的合作形式必須有與此相適應的內容有機的結合,才能發揮它的最佳效能。筆者認為在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時要注意:一是目標的確定性。因為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所有的合作學習都是圍繞著達成特定的共同目標而進行,所以合作學習的目標要適當,最好是讓師生共同制定。二是內容的適量。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要相當謹慎,過多過難、太少太易都會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只有把內容確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讓優生吃得飽、差生聽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安排先讓學生預習自學,寫出自學材料,讓教師心中有數,教師再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作學習的內容。
四、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具備這樣的個性,才能夠打下走向社會為自己獨立工作或與別人合作的基礎。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廣大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中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對傳統的教學形式說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五、加大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由於受傳統班級授課制的影響,學生開始不能完全適應小組合作學習,缺乏與他人溝通、維持人際關系的技能,個人責任感不強;大部分學生只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內缺乏討論和交流的意識和技能。對學生合作學習技能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收集資料。合作學習的課題有一定難度,就需要收集一些資料,從小培養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對自己解決問題有用的部分這種意識和能力,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二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三是討論問題。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後,可能有人已經解決了問題,也可能沒有人完全解決問題。需要大家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四是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成員之間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才能以誠相待、「榮辱與共」,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努力,這對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也是有好處的。
⑤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
⑥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
所謂的有效的小組合作是進行有效率的或是有效果的小組合作探究專,必須在合作之屬前教師給予明確的要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一定具有實效性,而且是在學生能夠探究出結論的基礎之上的,決不能盲目的給問題,教師一定是在備好學生的基礎上才可以小組合作的,這樣才可以進行有效教學,才有實效性,學生能接受,並且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個環節的設定教師一定要斟酌到位才可以進行的,否者就是不成功的!
⑦ 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不能放任自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在組建學習小組時,以前後兩座四人一組或同桌兩人為一組。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適應的問題也不同。
數學教材是專家編的供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認真鑽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探討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現錯誤處,故意弄出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讓學生來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前,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調查某些項目;教學時,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等,對於學生的創造素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正文]通過教學實踐和本人所教一年級兩個班的教學實況,下面就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談談我的體會。
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教教育主張「接受學習,模仿練習,深化練習」達到學會知識;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形成會學。
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別於傳統教育的一個最明顯特徵。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式、討論式學習。把學習的時空還給了學生,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與人交往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
課堂教學中最為明顯的特徵表現是教師不僅研究自己的教更注重研究學生的學,即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特別是討論式學習方式的運用在目前的課堂上最為常見。討論式學習方式的引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討論的引入適時、適當、科學有效,課堂教學就能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就從實質意義上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有價值的討論式學習,課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諧的、寬松的、開放的、張揚的教學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追求其教育價值。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合作,在沒有任何合作價值的情況下,合作就是一種重復的勞動。因此,合作學習必須追求其教育價值,合作學習的問題必須具有開放性。像「小紅做了6朵紅花,又做了4朵黃花,小紅一共做了多少朵花?」這樣的問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思考、獨立完成,這就缺乏合作學習的價值;而像教學「元、角、分」一課時,老師要求模擬一個購物的實踐活動:用准備好的錢到售貨員那裡買一樣物品。這就要求小組合作來扮演。又比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徵、邊的特徵,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游戲,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覺得在當前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對討論的問題缺乏認真的設計和思考。(2)對討論的效果和質量缺乏深刻的反思。(3)注重了討論的形式忽視了討論的時機和討論題的研究。(4)討論中仍然是優等生當代表,由優生思維代替了中差生思維。(5)如何解決討論過程中的閑人,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這里就小組合作討論式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及形式和內容等談點自己粗糙的看法。
教師們紛紛嘗試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但是很多小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而且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學生涮地站起來,小腦袋湊在一起,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五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講話,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鍾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認為……」「我覺得……」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像這樣的小組合作,沒有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沒有共同任務中的分工和個人責任,更沒有對成員完成任務進行加工和評估,尋求有效的途徑。顯然,這樣的小組合作是形式化的。
像這樣形式化的小組合作我在課堂上也組織了無數次,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組里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如何才能組織有效地合作學習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做好小組分工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便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樣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便給他們分好工十分重要。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
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孩子頭腦中沒有任何學習的模式,但他們學習興趣很高。我將班上的同學分成了5人一組的學習小組,並且給每個小組成員作了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及學習資料的收集;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過程的記錄;還有兩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在全班作出匯報,並互相補充。每個同學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於他們來講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我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鬆了,不用擔心誰在裡面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
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我採取輪換制,組長、記錄員、操作員、匯報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在一定周期後(一個月左右),我會調換他們的任務,這次擔任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了解,都會做,並明白這四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組匯報時,我們教師應先將多年來的口頭禪:「哪個同學願意來說一說」改為「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讓各小組成員們明白:他們是一個集體,成員之間應團結協作,共同鑽研。同時還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讓大家對他們的意見發表見解,那麼在具有團體的爭論中,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二、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
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獨立學習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好的不會等其他學生發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於走了個形式,並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如果只有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一方面就會使學生無法交流,一方面還會造成對好學生的「壟斷」,這樣絕對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學生將會產生依賴情緒。
這時就需要我們這些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教學中,當提出一個問題後,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的學習時間,把想法記下來,然後由小組長安排,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統一」意見後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再到全班進行交流,再次形成「統一」意見,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如,教學「統計」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後,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什麼水果後,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調查與統計,然後讓學生匯報調查與統計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統計方法,而且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加減法」,在分析為什麼「3+2=5」時我安排了一次小組討論。我觀察到一個小組是這樣進行的。
組長:「為什麼3+會等於5呢?我們每個人先想一下吧!」
約一分鍾後。
組長:「你們想到了嗎?」(其中有兩個人點點頭,一個人沒說話,似乎還沒什麼思路。)「那麼A(沒說話那個同學),你先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好嗎?」
A:「因為5在3後面兩個,所以3再加上2等於5。」
「對呀!」其他三個夥伴紛紛說,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許多。同時兩個沒有說過的組員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組長便請他們說。
其中一位同學說:「我用擺小棒的方法,原來有3根小棒,又添了2根,那現在是幾根?」組長連忙請操作員拿出小棒擺一擺,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2=5。
另外一位又補充說:「因為3和2合成5,所以3+2等於5呀!」他的這個說法其他三位同學紛紛表示贊同,還直誇他聰明。
討論結束,組長請記錄員將討論出的三種想法說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時,他們小組派出的匯報員很流利地說出了三種想法,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發現我再講解也是多餘的了。
盡管組織這樣的小組討論有時花的時間會長些,但我覺得這樣很值,課堂是屬於所有的孩子的,我們應該為每一個孩子著想。
三、在學生們的小組活動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我們教師應該做些什麼呢?
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也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從講台走到學生中間來,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學生的討論,獲取學生討論的信息,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准備。合作學習結束以後,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我認為我們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應是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我安排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學過的這幾種形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由於這個問題與生活接近,學生討論得異常激烈。我也來到他們中間,傾聽他們說些什麼。這時,我發現有幾個小組在說到我無意間放在講台上那個軟盤盒時,都發生了爭論,有的認為那是正方體的,有的則認為那是長方體的。我也特意觀察了一下那個軟盤盒,原來呀,那個軟盤盒正面是正方形的,側面則是一個長方形,應該說它是長方體。這個爭論的出現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確區別正方體和長方體。於是我立即決定將原定的下一個有趣的游戲環節取消,改為再一次深入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別,其間運用讓學生觀察、觸摸、比較等形式。最後再舉起那個軟盤盒,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一個長方體!」,這時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來設計的環節沒有用上了。及時從他們的討論中去發現問題,再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教師要下功夫了解每位學生,要盡可能為所有學生創造一個表現能力、獲得成功的機會。對表現慾望強、表現機會多的學生既要有鼓勵又要有提示,引導他們學會傾聽和分享。要善於為小組討論設計各種話題,讓那些不愛開口的學生也有感興趣的話題,並及時給予鼓勵。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針對參與式學習的不同方式,和教師共同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則;以維護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環境,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⑧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過去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生聽回的教學方式的束縛,幾答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實踐、操作。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在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總要扭過頭來看著他,不僅要聽其音還要觀其顏),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更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出, 「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和學習情況以及課上的表現每4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天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合作意識。由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⑨ 如何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小組學習教學模式的說明與操作
一、小組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用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活動(語言、事例)留住學生的興趣,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二學期開學第一、二周目標:形成「合作型小組學習」課堂的基本模式(1、教師規范使用指令。2、學生習慣使用課堂禮儀。3、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
二、小組學習教學模式說明
小組學習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在教師3種指令下,團結3位同學以3種禮儀愉悅參加3個左右的活動(4個3)
(一)、3個左右的活動
把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成3個左右的活動,並且每個活動要有簡明的具體要求。
(二)、教師的3種指令
1、三擊掌,其目的是讓學生停止活動並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這里來。
2、舉起手指,其目的是向學生發出指令,提出具體要求。
3、噓,其目的是讓學生安靜,在學生或教師講解過程中學生還不安靜時使用。
(三)、團結3位同學
4位同學組成一個同思共進學習小組。在課堂內外都像家庭的4位兄弟姐妹,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四)、學生的3種課堂禮儀
1、舉手,其目的是讓課堂有序。
2、站立,其目的是讓學生受到尊重,並鍛煉膽量。
3、禮貌用語,「我是第幾組的某某」、「我的回答完畢」,「謝謝」,其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
三、小組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步驟
教師在開展每一個學習活動時按如下步驟開展學習指導:
第一步:先由各個小組成員自主學習。(此步驟要求學生每人每科必須有一本課堂練習本)。
第二步:由小組成員在組內討論、交流、展示學習成果,供本小組成員共同分享。(組員展示時要求其他小組成員用課堂練習本做好記錄)。
第三步:小組討論形成統一答案後在班內進行展示。(要求各小組指定一名成員做好其他組展示內容的記錄)
即:自主思考→交流、合作、討論、組內展示→班展示
第四步:教師小結
四、小組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
1、小組劃分的要求:
(1)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即4人一組)。
(2)男女比例分配要適中
(3)學生性格搭配要互補
(4)優勢學科與弱勢學科要結合好
(5)階段性隨機調整。
具體做法:(1)每組學生編好座位後每個學習小組4人中,按照學生知識基礎、心理特徵、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等分為1、2、3、4四類,1類學生我們稱作特優生,2類學生稱作優秀生,3類學生稱作待優生,4類學生稱作後進生。
(2)小組內的基本機構人員設置:設組長一名,主抓本組全面工作。根據學生各科成績的不同安排人人組內科代表,每人負責1-2科的作業收交和前置作業的批改工作。
(3)組內應有組名、目標、組訓(口號)、組規。
2、教學設計的要求:
(1) 應設計有前置作業,前置作業的設計應符合簡單性原則、有序、有用、有趣、分層的原則,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2)把學習內容設計成幾個活動,且每個活動有具體的操作要求。
3、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1)要檢查前置作業,至少一個活動在組內展示。
(2)要有學生輔導學生,小組內有合作。
(3)小組成員之間應互幫互助。
4、學生交流展示的要求:
(1)展示時習慣使用課堂禮儀。
(2)交流展示要求更多地關注中下游學生,同時應選擇最佳時機, 組織合作交流。①不能獨立解決或完成時, 開展合作交流。②在教學重難點處, 組織合作交流。③問題解決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時, 組織合作交流。
(3)做到熱烈討論,盡情展示,安靜傾聽。
5、教師課堂的要求:
(1)習慣使用3種指令。
(2)講解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0分鍾,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去說、去評、去討論,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一個評判分析者。課堂上教師要講的只是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其餘時間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到各小組給學生糾偏、點評、總結、釋難。
(3)清晰的指令、熱情的鼓勵、恰當的評價
6、課堂評價的要求:
(1)必須有小組團體評價和小組個人評價。
(2)課堂結束時應做簡單總結,提醒未參與活動的小組積極參與。
五、小組學習教師與學生培訓的內容提綱(開始創建時的培訓)
(一)教師培訓內容
1、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2、如何打造團隊?
3、教學設計
4、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前置作業
6、課堂評價
(二)小組長培訓內容
1、小組長的職責
2、小組長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3、小組長獻言獻策(談做法成功的事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