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政治課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政治課
新教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不應是對政治課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高中政治教學情境中,從本校現有資源、學生的實際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新教程改革下的政治課教學,應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的條件下形成的,教師沒有自我實踐和反思的意識。知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已有的東西,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沒有創新,沒有發展,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系統學習,積極的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來指導教學實踐。特別是要聯系我校學生實際,大部分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習慣不好,要想實現「低進高出」,要想正常開展教學,就必須低起點,小步子,從點滴做起。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准不僅對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學習方面的培養,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培養現在公民必備的經濟、政治、文化素養及辯證思維能力」是高中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中有大量的與人生、價值、資源、環境、科學發展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2.精心教學設計
在進行政治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政治教學的效果與預期效果有較大反差,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踐應用中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發展並逐步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在教學設計時,我們還可以參考教師遠程培訓中名家的教材分析,思路構建,經典課堂實錄等等,對我們的教學設計有很大幫助。
3.認真實施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導入是否新穎、過渡是否自然、重難點的處理是否恰當、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時的監控,然後在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的不斷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在了解社會,體驗人生,積累經驗,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探究性、開放性的思維方式。
4.要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要認真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是否從權威的教轉向師生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是否有優良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等。例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節的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不同,會導致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也會導致兩極分化,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比資本主義社會還更嚴重。」這個觀點與教材內容正好相反,我當時不假思索地就對他的這種觀點進行了否定。但是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做會扼殺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於是,在第二節課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這位同學積極探索的精神,並且能理論聯系實際,同時指出在我國是允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其他人和地區走向共同富裕,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在這以後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肯定各種有道理的觀點,允許各種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中閃耀、碰撞,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同時也會及時指出不足,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過去為了鞏固「雙基」,我們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生內容的「標准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解決問題的常規思維、邏輯思維、唯一答案,對學生的質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種大量進行的反復式的「操練」,讓學生學會的只是「復制」知識。而新課標強調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也要補充不足,並及時、適當的匡正。
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是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練習,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我們的政治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並且要符合新課標要求和高考方向。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是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要側重與對學生技能、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多一點教學反思,就多一些科學研究。經常進行有效教學反思,發揚長處,補充不足,改正錯誤,益處多多,其樂無窮!讓我們攜起手來,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共同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以崇尚科學的精神,積極投身於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去,為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貳』 淺談如何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回觀念答。但是,一直以來高中政治教學就脫離學生的生活,導致學生認為高中政治是遠離自己生活的,這樣在課堂上就經常出現了學生無心聽講,昏昏欲睡的情況,致使教學效率低甚至有時候沒有效率,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追根究底,無非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於傳授空洞的理論知識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重視高中政治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走進生活。
『叄』 淺談在新課改形勢下如何提升高中政治 教學質爭量措施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越來越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學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特別是我們高中政治課的教學,這就嚴重地制約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思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問題。學習一門思想政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基本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與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與學的效果。目前,正在進行課程改革,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都要隨之發生改變,否則就不能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展開的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範例。但為何浮華落盡,濤聲依舊?個中原因有很多,但關鍵是:如何應對各種新課改理念做到融會貫通,逐步形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的教學有效嗎?我們的教學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進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據此,我們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優化課堂教學的技術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我們的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許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師仍延用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調,語言交際意識淡漠,課堂缺乏情趣和動力。為此,政治教師們仍然肩負著不斷探索優質高效教學方法的使命。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什麼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策略:是一種行動的方針,或者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本課題研究實現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各個環節。其中,有效備課是根本基礎,有效課堂是教學核心,有效訓練是重要依託,有效輔導是有益補充,有效評價是持續推進。課堂是有效教學的主陣地。其它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有效課堂建設進行系統而周密的教學設計。 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程序教學、課堂觀察系統、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效能核定的指標體系以及教學行為。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就有效教學理論而言,我們的前輩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體落實上,我們發現還存在著普遍的不足。如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銜接,並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認識,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准推廣的時代大背景下進行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必然可以進一步推動新教育教學理念的推廣與使用,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時代和諧。 三、課題研究目標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師學習新理論,接受新思想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造就成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學者型教師。 (二)培養高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發展其個性特長和創新精神,使其學習過程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潛能得到最大化發展,可持續發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形成一整套從教學管理到學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以及各種保障措施。 (四)著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全體師生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使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五)總結學校實施有效教
『肆』 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改理念
受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政治教學在中國存在著諸多弊端.從名稱上來探討,國外把這門學科稱為社會科學,而國內則稱為思想政治.實則高中政治涵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以及系列選修課.「思想政治」作為帶有濃重歷史遺留色彩的名稱,如何舊瓶裝新酒,是政治教師面對的尷尬,也是教學的瓶頸.新課程的實施恰好給予了政治教師一個新的契機去改變這一切,應對這一切.
一、政治教學的瓶頸
1、誤解政治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與學的不和諧是比較突出的,主要表現在對政治這門課程的誤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誤以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劃劃背背,開卷考試,誤以為政治都是離自己很遙遠的沒有原則的對黨和政府的宣傳,進而輕視這門課程,輕視它的價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師也抱有這樣的想法.政治教師既無心又無力狠下工夫,陷入教與學不和諧的怪圈,導致政治教學水平與質量難以大幅度提高.要沖出這個困境,政治教師自己首先就必須具備高度的學科認同感及歸屬感,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喜歡政治,樂意探索政治的奧秘.
2、政治理論太過抽象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除了經濟生活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外,其餘內容離學生都較遠.這就要求學生用已有的感性經驗來理解理論,絕不能把理論當作死板的教條,只能使理論成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但是讓學生用少得可憐的政治參與來體驗政治生活、用哲學的眼光來看待社會主義文化、學習哲學中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確實是有難度的.雖然這些在教師看來是科學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背景.因此,事實上來講,理論教學虛高的問題總是難以從根本上來解決.
3、教材內容滯後的瓶頸
政治和新聞一樣具有時效性,雖然好多規律、原則、遠景規劃等短期內並無變化,但是和政治相關的材料層出不窮.教材理論難以反映理論發展前沿與創新的成果,不能體現社會新發展.於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歷史,教材的滯後性不言而喻.雖然在新課程體系下,從教材結構、課文內容已體現出了「新」字,但是對同一個問題的分析也具有時效性.去年人民幣幣值穩定,今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去年人們忙於抑制物價上漲,今年又要應對金融風暴保增長;去年學習十七大,今年熱議土地流轉.這就要求政治教師不斷關心時事政治,密切關注社會變化與發展,恰到好處地運用身邊的材料彌補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挑戰.
二、那麼如何才能突破這三個瓶頸呢?
1、情景教學,創建「生活化課堂」
教與學的矛盾由來已久,學生對「政治」的誤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現狀,教師應該接受新課程理論,在課堂中設置情景,並且一以貫之.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生活情景,因為「生活化課堂」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比如在《多變的價格》一課,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學生上農貿市場買菜的情景來幫助學生設疑導學.拋出問題:菜農在菜場開市前並未開會討論,如何得知蔬菜該賣多少錢一斤?一下子激活學生的大腦興奮灶.這個情景與課文的探究題相互呼應,並且一以貫之,整節課學生都在不斷地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價格變動的原因.
其次,教學設計要靈活,構建學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學習《公司的經營》一課時,雖然學生從未見過公司的運作,只是偶爾從電視、電影中了解.但課堂教學為學生構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條件.課堂教學不同於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於歷史和現實而指向個體未來可能生存與發展的生活.課堂教學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比如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及《公司的經營》這兩框,我們可以採用延續情景的教學法,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假設自己從設攤經營、到雇傭工人幫忙開小店,再到吸引外資辦公司,讓學生來判別個體、私營、外資、混合所有制經濟.《公司的經營》我們還可以順延這個情景,請學生幫「我們老師」考慮公司要如何設立,有哪些要求,開什麼公司,如何經營等等.與此同時,學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這個「老闆」的下屬,職能部門仿效班幹部團隊設置一目瞭然,各學生分別成了總經理、董事會成員、股東等.在這個情境中寓教於樂,效果很不錯.
再次,教師要放低姿態、發揚教學民主,減少「身份角色」,不以勢壓人,不以壓代教,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用平等的姿態、平易近人的風格來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課堂教學,減少理論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關鍵就在於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從課堂的一個個探究中去總結歸納,然後自己推理、演繹.比如在講金錢觀、消費觀時,首先,請學生歸納身邊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費行為,然後根據這些行為讓學生去猜測人們的消費心理.雖然學生歸納地不夠專業,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讓學生們滿懷期待,當老師講出答案時,正中學生下懷,印象深刻.根據這個邏輯,對比不正確的消費行為,學生還可以自己去判斷是非,歸納正確的消費觀.書中每個單元探究並無規定答案,而更重視學生的頭腦風暴法思考出的開放性答案.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於教師創設的新穎而有意義的探究,比單純的「一對一」的問答興趣更加濃厚,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
其次,進入實踐探究階段,這一階段,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查閱資料,並且親自調查,以期找出答案.這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個體(團體)主動探求,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知識新技能的過程.比如,學生外出調查收入與幸福指數的關系問題,而後自己得出並不是錢越多幸福感就越強的觀點,從而結合書本主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些「點撥」是不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貼合實際、生活,又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會愛上這樣的學習方法.
再次,作為老師對於高深的理論,自己不應該一知半解,我們的體會是,看教參還不夠,應該拿本科階段的書,有條件更翻閱研究生課程書本,搞清來龍去脈,釐清理論產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教師的智慧和力量.
3、聯系熱點,豐富教材,與時俱進
「教材唯上」的觀點已經過時,對於教材中出現的過時的觀點,教師要敢於糾正.用前沿理論來替代滯後的理論.針對政治教學「時效性」的特點,教師首先要學會自己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的積累,篩選與教學相配合的材料.視頻、圖片、文字等.只要運用得當,恰到好處即可.在講《生活處處有哲學》時,我們運用一些當紅情景劇如《武林外傳》的片段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學的,馬上替代老舊的講法——書本上「杞人憂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學中更是可以利用國際政治(比如總統選舉)、經濟風雲(比如股市變幻)等來分析書本上的內容,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學生最願意聽的內容.其次,教師還應發動學生共同搜索與學過的內容有關的材料,通過政治小報、辯論賽、課前新聞播報等方式來共同翻新書本.
總之,政治教師應該正視這些瓶頸和尷尬,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來改變學生,改變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為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有用學科!
『伍』 淺談高中政治課探究式課堂教學要注意的幾個關系
高中政治課探究式課堂教學是高中政治課教學的主要方式,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要處理處各種關系。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教學探究活動,以知識理論作引導,以教學探究為途徑,以培養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為課堂教學目標,優化高中政治課探究式課堂教學。
1 高中政治課探究式教學要緊緊圍繞課題、框題、目題,做到「活」而不「亂」,提高探究的針對性
新課程體現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思想政治教材中設置了很多情景探究材料,從這些材料出發可以綜合得出一定的結論,而依據教材理論可以對教材情景材料進行分析。這也符合認識源於實踐、認識是實踐的目的和歸宿的認識論。新課程應該大力推廣情景探究式教學,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探究式教學本身是一個動態的生成式教學過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往往沒有正確理解探究式教學和探究活動的關系。在這一過程從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轉向了另一個極端,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失去了教師的主導。課堂往往顯得很「亂」,也沒有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探究中應該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在探究式課堂教學過程「活」的同時,不失去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堂探究活動應該緊緊圍繞課題、框題、目題,體現探究活動的針對性;探究過程中盡管有知識的跨章節引用,但仍不會失去其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這樣在有限的40分鍾的課堂時間,才能最達限度的達到學生學習、發展的要求,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既能讓課堂 「活」起來,也能保證教學的質量,「活」而不「亂」達到學生建構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2 政治課探究式教學要處理好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
課堂教學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讓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中,很多老師認為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頻繁地活動、就是情景的新鮮、學生的討論。而教學實踐中,如果僅僅追求教學過程的新鮮多樣,完全放開學生,缺少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管理,往往一兩個情景探究活動就會佔用大量課堂教學時間,從而不能有效地處理其它的知識點以及情景材料。為了處理好這一關系,教師在備課中要精選有效的情景探究材料和問題,在學生探究過程中,要及時引導、點撥,這樣就不會讓學生的思維偏離探究主題太遠,也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小組探究、同桌間相互探究的情況,讓一名同學作為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同學陳述他們對某一問題的探究學習成果。教師適時點評、總結。
3 政治課探究式教學要處理好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關系,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在優化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探究式教學中,很多老師會強調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而忽視學生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把探究式教學當成是一種單純合作學習的過程,或者單純強調獨立學習,都是不利於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也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對一些有廣度和深度的情景問題,合作學習能體現學生知識背景、興趣愛好、學識水平、能力結構的不同,達到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的果。在合作探究中能達到拓展思維、深化認識、達到探究活動的目標。而對一些較簡單的情景材料及問題,要求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自主探究得出結果。只有把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結合起來,才能建構有效的政治課堂教學過程。
4 政治課探究式課堂教學要處理好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教師應該預設政治課探究式教學活動的目標和過程,在探究教學中能夠用「預設」引導「生成」。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備課中預設探究活動的目標和過程,有計劃地引導探究活動。這一探究活動既包括學生相互的探究、還包括師生相互的合作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課堂教學知識「生成」和教學「預設」相脫節的情況。很多老師很難把握,往往會採取武斷的方式否定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內容、觀點,或者由於緊張而中止探究過程。其實,要充分應對探究活動中「生成」地內容,首先教師在備課中要有預見性, 圍繞一個問題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從容引導。其次,教師還要掌握較好專業知識,能夠深刻地認識某一個理論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再次,政治課教師還需要靈活駕馭課堂,提高教學過程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引導,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啟發,達到教學「預設」對教學「生成」的引導。積極地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點燃了學生學業發展的火花。
5 探究式課堂教學要合理分配教學活動各環節、各要素的時間,優化教學過程
探究式教學培養了人的探究的精神、在探究中學到知識並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追求課堂教學過程的「活動」,而應該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疑難知識的講授、討論和學生的探究、討論對於達到教學目標同樣重要。應該注意合理分配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要素的時間。比如常的教學過程中有這樣的教學環節和教學要素有:課堂導入、情景設置、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表述自己對一問題認識、教師引導、師生討論、生生合作學習、疑難點知識點撥講解、小結、練習與提高等。而對這許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學活動,要分清知識的難度、重要性。在發散思維的同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既注重學生學習中個性特點的發揮,又培養其協作精神。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不斷提高自己探究式教學的能力,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和要素的時間,優化課堂教學。
『陸』 高中政治教學中常見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越來越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學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特別是我們高中政治課的教學,這就嚴重地制約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思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問題。學習一門思想政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基本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與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與學的效果。目前,正在進行課程改革,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都要隨之發生改變,否則就不能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展開的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範例。但為何浮華落盡,濤聲依舊?個中原因有很多,但關鍵是:如何應對各種新課改理念做到融會貫通,逐步形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的教學有效嗎?我們的教學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進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據此,我們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優化課堂教學的技術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我們的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許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師仍延用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調,語言交際意識淡漠,課堂缺乏情趣和動力。為此,政治教師們仍然肩負著不斷探索優質高效教學方法的使命。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什麼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策略:是一種行動的方針,或者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本課題研究實現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各個環節。其中,有效備課是根本基礎,有效課堂是教學核心,有效訓練是重要依託,有效輔導是有益補充,有效評價是持續推進。課堂是有效教學的主陣地。其它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有效課堂建設進行系統而周密的教學設計。 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程序教學、課堂觀察系統、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效能核定的指標體系以及教學行為。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就有效教學理論而言,我們的前輩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體落實上,我們發現還存在著普遍的不足。如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銜接,並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認識,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准推廣的時代大背景下進行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必然可以進一步推動新教育教學理念的推廣與使用,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時代和諧。 三、課題研究目標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師學習新理論,接受新思想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造就成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學者型教師。 (二)培養高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發展其個性特長和創新精神,使其學習過程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潛能得到最大化發展,可持續發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形成一整套從教學管理到學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以及各種保障措施。 (四)著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全體師生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使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五)總結學校實施有效教學的做法與經驗,形成策略,對全市推廣有效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四、研究內容 (一)有效教學的涵義 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 1.有效備課。 2.有效課堂。 3.有效訓練。 4.有效輔導。 5.有效評價。有效教學需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設計精當。 准確解讀教材與學生,能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高中每一課學生手上都應有學案)。同時,教學設計要把每一課教學的知識點與整個知識體系相聯系並提出實現整體目標的教學策略。 2.講課精煉有效,有效施教。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低台階、小步子,大容量、快節奏,嚴檢測、細矯正」的原則, 能抓住知識主線,做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練適度,組織嚴密。徹底改變「滿堂灌」、「一講到底」的落後教學方式,做到三個精講――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一般情況下,教師連續講課把握在10-15分鍾,做到精講、互動、與媒體交流(包括學生看書、練習等)有機穿插進行,力求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鍾都發揮最大效益。 3.主體作用發揮。 加強學法指導,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從接受性學習轉換為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激勵、鼓舞和自主中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一般情況下,每節課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的時間應不少於20分鍾。 4.分層教學落實。 根據學生個性、認知能力、思維類型等差異,實行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訓練。高中階段要積極實行課程分層教學或走班制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化的發展。 5.師生關系和諧。 師生之間具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課堂里充滿歡樂、微笑、輕松、和諧、合作和互動。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尊重、溫暖、理解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親和力和教學藝術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90%以上的學生喜歡學科教師並對這一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6.教學目標達成。 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落實,作業與練習當堂完成率100%,正確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成功喜悅的學生達95%以上。 7.有效課堂有「三到」 (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願 何謂「心到」 (2)情到——情系班級,班課合一 所謂情到,3)手到——敬畏規律,自主學習 手到,(一)教育調查法 通過問卷、聽課、調研、座談、教研活動等形式,觀察了解、調查分析教師中存在的各種教學行為失誤,歸納整理,從中分析比較,篩選出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失誤行為。 (二)參考文獻法研究法 以科學的精神和求實的態度通過對文獻資料搜集與整理、分析與研究對本課題進行科學認識。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相關理論與專著,掌握研究方法,拓寬研究思維,並綜合教育調查研究成果,互為參照,綜合分析,形成心理層面和操作層面的失誤行為分類與控制它的方法途徑,構建實驗假設。 1.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如《思想政治教學與參考》、《思想政治教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等,清楚地界定若干概念,借鑒、歸納前人在類似內容研究中的成果,正確處理好課題研究中批判繼承與實踐創新的問題。 2.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全體成員努力學習有關專著和理論文章,特別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全體課題成員認真學習了《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改革叢書》(6本一套)等,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和認識,保持教學觀念與行為的與時倶進, 3.使每一位成員真正參與研究,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課題組成員都較全面系統地學習了《教育科研:從課題申報到成果發表》、《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促進了課題組成員研究水平的提高,逐步實現課題組成員的專業自主發展。 (三)教育實驗法 以上述實驗假設和教育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的控制和操縱某些教育因素和教育條件,通過觀測與所控制的條件相伴隨的教育要素和教育現象變化的結果,來揭示教育活動規律。 1.選擇實驗對象,確定實驗教師,保證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盡管在實驗班的確定上,我們難以做到完全隨機化,但我們注意到一味地挑選條件較好的班級、基礎較好的學生搞實驗,這是沒有說服力的,更需要在一般條件下進行實驗。 2.在理論假設的引導下,全體課題組成員就實驗目標任務的設計、自變數的操作設計、因變數的觀測設計、無關變數的控制設計組織管理設計作了充分地醞釀和討論,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形成策略性研究的思路。 3.在實驗過程中,檢驗控制組與非控制組的課堂教學效益,每一次檢測後及時召開研討會,檢討進展情況,在實施過程中加以改進,完善假設,最後形成結題報告,歸納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若干條建議和做法。 此外,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十分重視經驗總結法的運用。要求課題組成員,每學年對其自身從事的教育活動過程加以回顧、反省、總結,通過分析和思考,將對教育措施、教育現象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階段總結提交課題討論。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柒』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1. 「學生主體」的原則。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3、「全面發展」的原則。
『捌』 論如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貫徹新課程理念
受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政治教學在中國存在著諸多弊端。從名稱上來探討,國外把這門學科稱為社會科學,而國內則稱為思想政治。實則高中政治涵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以及系列選修課。「思想政治」作為帶有濃重歷史遺留色彩的名稱,如何舊瓶裝新酒,是政治教師面對的尷尬,也是教學的瓶頸。新課程的實施恰好給予了政治教師一個新的契機去改變這一切,應對這一切。
一、政治教學的瓶頸
1、誤解政治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與學的不和諧是比較突出的,主要表現在對政治這門課程的誤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誤以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劃劃背背,開卷考試,誤以為政治都是離自己很遙遠的沒有原則的對黨和政府的宣傳,進而輕視這門課程,輕視它的價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師也抱有這樣的想法。政治教師既無心又無力狠下工夫,陷入教與學不和諧的怪圈,導致政治教學水平與質量難以大幅度提高。要沖出這個困境,政治教師自己首先就必須具備高度的學科認同感及歸屬感,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喜歡政治,樂意探索政治的奧秘。
2、政治理論太過抽象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除了經濟生活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外,其餘內容離學生都較遠。這就要求學生用已有的感性經驗來理解理論,絕不能把理論當作死板的教條,只能使理論成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但是讓學生用少得可憐的政治參與來體驗政治生活、用哲學的眼光來看待社會主義文化、學習哲學中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確實是有難度的。雖然這些在教師看來是科學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背景。因此,事實上來講,理論教學虛高的問題總是難以從根本上來解決。
3、教材內容滯後的瓶頸
政治和新聞一樣具有時效性,雖然好多規律、原則、遠景規劃等短期內並無變化,但是和政治相關的材料層出不窮。教材理論難以反映理論發展前沿與創新的成果,不能體現社會新發展。於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歷史,教材的滯後性不言而喻。雖然在新課程體系下,從教材結構、課文內容已體現出了「新」字,但是對同一個問題的分析也具有時效性。去年人民幣幣值穩定,今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去年人們忙於抑制物價上漲,今年又要應對金融風暴保增長;去年學習十七大,今年熱議土地流轉。這就要求政治教師不斷關心時事政治,密切關注社會變化與發展,恰到好處地運用身邊的材料彌補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挑戰。
二、那麼如何才能突破這三個瓶頸呢?
1、情景教學,創建「生活化課堂」
教與學的矛盾由來已久,學生對「政治」的誤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現狀,教師應該接受新課程理論,在課堂中設置情景,並且一以貫之。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生活情景,因為「生活化課堂」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比如在《多變的價格》一課,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學生上農貿市場買菜的情景來幫助學生設疑導學。拋出問題:菜農在菜場開市前並未開會討論,如何得知蔬菜該賣多少錢一斤?一下子激活學生的大腦興奮灶。這個情景與課文的探究題相互呼應,並且一以貫之,整節課學生都在不斷地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價格變動的原因。
其次,教學設計要靈活,構建學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學習《公司的經營》一課時,雖然學生從未見過公司的運作,只是偶爾從電視、電影中了解。但課堂教學為學生構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條件。課堂教學不同於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於歷史和現實而指向個體未來可能生存與發展的生活。課堂教學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比如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及《公司的經營》這兩框,我們可以採用延續情景的教學法,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假設自己從設攤經營、到雇傭工人幫忙開小店,再到吸引外資辦公司,讓學生來判別個體、私營、外資、混合所有制經濟。《公司的經營》我們還可以順延這個情景,請學生幫「我們老師」考慮公司要如何設立,有哪些要求,開什麼公司,如何經營等等。與此同時,學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這個「老闆」的下屬,職能部門仿效班幹部團隊設置一目瞭然,各學生分別成了總經理、董事會成員、股東等。在這個情境中寓教於樂,效果很不錯。
再次,教師要放低姿態、發揚教學民主,減少「身份角色」,不以勢壓人,不以壓代教,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用平等的姿態、平易近人的風格來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課堂教學,減少理論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關鍵就在於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從課堂的一個個探究中去總結歸納,然後自己推理、演繹。比如在講金錢觀、消費觀時,首先,請學生歸納身邊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費行為,然後根據這些行為讓學生去猜測人們的消費心理。雖然學生歸納地不夠專業,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讓學生們滿懷期待,當老師講出答案時,正中學生下懷,印象深刻。根據這個邏輯,對比不正確的消費行為,學生還可以自己去判斷是非,歸納正確的消費觀。書中每個單元探究並無規定答案,而更重視學生的頭腦風暴法思考出的開放性答案。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於教師創設的新穎而有意義的探究,比單純的「一對一」的問答興趣更加濃厚,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
其次,進入實踐探究階段,這一階段,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查閱資料,並且親自調查,以期找出答案。這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個體(團體)主動探求,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知識新技能的過程。比如,學生外出調查收入與幸福指數的關系問題,而後自己得出並不是錢越多幸福感就越強的觀點,從而結合書本主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些「點撥」是不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貼合實際、生活,又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會愛上這樣的學習方法。
再次,作為老師對於高深的理論,自己不應該一知半解,我們的體會是,看教參還不夠,應該拿本科階段的書,有條件更翻閱研究生課程書本,搞清來龍去脈,釐清理論產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教師的智慧和力量。
3、聯系熱點,豐富教材,與時俱進
「教材唯上」的觀點已經過時,對於教材中出現的過時的觀點,教師要敢於糾正。用前沿理論來替代滯後的理論。針對政治教學「時效性」的特點,教師首先要學會自己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的積累,篩選與教學相配合的材料。視頻、圖片、文字等。只要運用得當,恰到好處即可。在講《生活處處有哲學》時,我們運用一些當紅情景劇如《武林外傳》的片段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學的,馬上替代老舊的講法——書本上「杞人憂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學中更是可以利用國際政治(比如總統選舉)、經濟風雲(比如股市變幻)等來分析書本上的內容,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學生最願意聽的內容。其次,教師還應發動學生共同搜索與學過的內容有關的材料,通過政治小報、辯論賽、課前新聞播報等方式來共同翻新書本。
總之,政治教師應該正視這些瓶頸和尷尬,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來改變學生,改變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為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有用學科!
『玖』 如何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
根據思想政治課教學自身的特點,我們認為,一節好的思想政治課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求①:
(一)追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
思想政治課教學追求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們教師最關心、思考最多的問題之一。能否正確回答和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受到教育。因此,判斷課堂教學好壞程度的根本標准有兩條:一是看課時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怎樣。因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歸宿點。二是看為取得這些教學成果或者說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師生消耗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學校花費了多少經費。由此決定了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是課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即在現有條件下,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師生以最少的勞動消耗,獲得教學目標的實現。這里須要注意的是,所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從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新課程的理念來說,它不僅指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包括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指顯性的可以表述的教學目標,而且包括隱性的難以言說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指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更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最優實現。
(二)體現趣味性、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有這樣一些看法和態度:政治課是說教,沒意思,政治課空洞,抽象乏味,無實用價值,要不是中考或高考,我真的不想學。因此,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要從學生的意見出發,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對策。這就是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工夫,堅持情理互動,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科性、思想性,在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謀求人文與科學、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
1. 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愛學。趣味性是入門的向導,沒有趣味性,學生就不愛學。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從不想學到想學,從不愛學到愛學,對思想政治課有一點興趣,這就是了不起的教學成果,我們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們上完了這門課,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一種反感、一種抵觸情緒,那我們的教學就失敗了。因此,趣味性應當是本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加強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要做到:
(1)內容生活化,現實化,突出時代性。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常識,而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於社會生活和實踐,社會生活和實踐是最豐富多彩的,它裡面隱藏著無限的趣味性。所以,要增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不僅要注意挖掘本課程理論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關注社會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從學生的優勢發展需要出發,圍繞學生的熱門話題展開教學。
(2)觀點材料化,說理形象化。這是由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缺少豐富生活實踐經歷的特點決定的。我們在講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個概念去說明另一個概念,這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感到很抽象乏味。因此,我們在說理時應當形象,特別是有些難懂的概念和原理,更應注意這一點。為此,首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結合,即觀點從材料中來,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論於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生身邊的事例形象地說明道理。再次,還要注意材料敘述和說理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樣化,部分環節活動化。這里說的形式多樣化,既包括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也包括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它可以是集體教學,也可以是集體教學與小組教學或個別教學的結合;它可以是講授、討論,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擬活動、計算機網路教學與講授、討論的結合。形式沒有一定之規,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應當根據教學需要和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形式和方法,並且形式和方法要盡量多樣一點,不要總是一個調。中學生注意的集中時間短,多樣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新鮮感,調節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當代中學生喜歡參與,喜歡形體語言,喜歡活動體驗,喜歡音樂、小品、故事和競賽,根據教學需要和所教學生的水平、興趣,在課中適當穿插一點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2. 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用性,使學生相信它的真理性。趣味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門的向導,基礎還是靠科學性,離開了科學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談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講趣味,不講科學不行。學生最大的意見是,物理、化學、生物是科學,有用;政治不是科學,只是騙人的空談,沒有實際用處,所以他們不想學。因此,我們一定要講出思想政治課的科學性。
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用性要做到: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確。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事例歸納法和過程歸納法。但無論何種方法,都要經歷下列過程:引導學生羅列體現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階段———引導學生對事例分類或對階段排序———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發現共同要素———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共同要素嘗試對該概念或原理下定義———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解析該概念原理,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內涵、外延、層次結構和精神實質。
(2)要重視證據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講授要有根有據,而且根據必須科學、真實、充分。凡科學真理都是有根有據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是本課程的基本內容,是科學。所以,我們一定要講出概念原理的證據,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實例和數據證明,又要有理論論證;既要有事實論證,又要價值論證。只有講准,講充分,才能使學生信服。中學生崇尚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徵,引導他們用他們相信的東西來證明課本中的觀點和原理。換句話說,我們除了引導他們用其熟悉的事實來說明之外,還應該更多地引導他們用其已知的科學成果,特別是自然科學成果來證明或檢驗課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講一點概念、原理的歷史發展過程,融入一點問題解決史,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感悟解決問題的方法。凡是科學真理都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原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也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學,如果能夠有一點歷史的敘述,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結合起來,有許多好處:它可以通過比較,認識到現在的結論更科學;可以消除學生在這方面的一些錯誤認識,因為學生的許多想法都是在人類認識史曾經出現過的;可以滲透一點科學態度、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培養;可以了解前人的成就,留下的問題,從而把繼承的義務和開拓的責任結合起來。總之,這樣的教學可使學生更加確信現在結論的科學性,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啟迪、教育,更有利於智力和人格的發展。
(4)要辯證,不要絕對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對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凡是科學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一,都是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例如,馬克思的勞動學說和勞動價值論,揭示的是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而我們現在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且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研究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經典作家創立的勞動學說和勞動價值論,並不能完全說明和解決我國現今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絕對與相對的關系,不要把話說絕了,把話說絕了不利於學生接受本課程的原理和觀點。越是講得絕對,不允許學生提問題,學生越不相信;而且說得過分絕對,也不利於學生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可能會使人產生盲從。這與本課程的任務不符。思想政治課不僅有教給學生一點真理性結論的義務,而且有解放思想的責任。我們應當告訴學生,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結束真理,而是為認識真理開辟道路,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並沒有把什麼東西都說清楚了,都完善了,它正等待著我們去進一步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把這一點告訴學生,就不會使學生在遇到一些馬克思主義原理解釋不清的問題時,就懷疑其科學性。
(5)要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不同的聲音,以利於學生在對話、比較、鑒別、批評和借鑒中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按新課程理念,課程是一種社會的建構,是一個由國家、學生、教師、社會等方面共同參與建構,充滿矛盾和斗爭的復雜活動和過程。這種沖突和斗爭在思想政治課中,既有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各種非主流思想觀點的斗爭,也有各種思潮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既有社會不同方面和階層對知識價值認識不同的沖突,也有教師的價值觀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之間的沖突。特別是在文化成為一種資本和權力象徵、知識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資源、教育進入一個更加民主化的時代以後,這一沖突和斗爭表現得更加激烈和尖銳。在這一斗爭和沖突中,雖然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佔有傳播的主導和法定地位,但它的實現要受到整個社會不同方面和階層的影響和制約,需要得到他們的同意和學生的認可。特別是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看作課程的建構主體,其生活經驗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這種影響和制約作用將更加明顯。因而這種沖突和斗爭必然表現為一種對話、協商、討價還價、相互妥協讓步的過程。為此,我們必須解決好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規範文化和非規範文化、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和非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沖突與協調問題。同時,科學總是在比較中建立的,在斗爭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也要遵循這一規律。所以,不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不同方面的聲音是不行的,學生也有這個要求。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適當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思潮的聲音,特別是處於社會邊緣、社會底層人群的子女的聲音。這是必要的,這有利於形成人文關懷的課堂氛圍,也有利於學生在比較鑒別、批判借鑒中認識和發展真理,更好地體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人文精神。
(6)展現或引導學生發現教材概念原理的實用價值。科學應當能夠解釋它所研究領域的各種具體的現象,解決一點其實踐領域的問題。因而,我們要使學生承認馬克思主義觀點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是科學道理,就必須展現或引導學生發現所學概念原理的實用價值。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對我國的建設和自己的成材成長有用。2003年8月26日,江蘇無錫面向海內外重金攬才,公開招聘首席城市規劃師、首席信息化設計師、首席招商代表(對日)、首席電視節目主持人,稅後年薪高達50萬。對這些高級人才的素質,無一不涉及法律、經濟、政治、管理等社會科學。這說明了什麼?其次,要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對自己未來的個人生活、工作、生產和家庭有用。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高一年級《價值規律的作用》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三個農民,看到人家養蟹發了財,養雞不太賺錢,但從當時的情況看,那年養蟹的人已經很多了,而養雞的人較少,鄉政府勸他們投資養雞,不要養蟹。一個人聽了鄉政府勸導,投資養雞發了財,而另兩個沒有聽從鄉政府勸導,養蟹虧了大本。這說明學一點價值規律知識,並自覺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麼重要。再次,我們的原理要能夠給學生解惑,解決一些認識問題。當代中學生在思維品質上有個重要特點,就是獨立性、批判性顯著增強,但看問題容易表面化、片面化。當我們講某個觀點和原理時,學生不是教師講什麼他們就接受什麼,他們,尤其是好學生總是有許多問題,腦子里總是在想,有沒有不是這樣的東西,他們想用相反的東西來駁倒我們。因此,我們的講課,必須善於捕捉這種心理狀態,摸清學生在聽講概念、原理時的疑問,並找出形成這一疑問的原因,然後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地點破他們的問題,並且引導他們對這些問題作些分析。
3. 增強感染力,加強教育性,突出思想性。思想政治課是思想之學,成功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學性,更要增強感染力,加強教育性,突出思想性。這是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的。中學生正處於身心、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生活於不同的家庭,成長於改革開放和信息化時代,現實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種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或無形地影響著他們。他們的思想認識多是搖擺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他們腦子里都有影響,是是非非,他們很難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本課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課有責任用理論觀點武裝學生,從科學道理上幫助他們去認識這些社會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思想認識問題,把握正確人生的方向。為此,我們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摸准學生思想脈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觀點的教學,針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和社會實際,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們要注意如下四點:一是加強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堅持情理互動、以情感人;二是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性和生活性,堅持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認知與體驗的結合,注意活動育人;三是分層次要求,區別對待。根據教材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初中應以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愛國主義和道德法制教育為主,側重於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高中應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判斷是非能力和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入手,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理想教育。
(三)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得當,體現合規律和合個性、主導與主體的結合
首先,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符合師生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學校的現有教學條件,有利於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任務的最優實現。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特有功能、適用范圍,某一教學方法對於一些條件來說是適用的、有效的,但對於另一條件,則不一定適用、有效。因此,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符合師生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校的現有教學條件。從教學任務看,新知識教學,一般用閱讀、講授和談話法;解決理解上的障礙,一般用舉例說明法和講解法;解決思想認識上的疙瘩,一般用討論、說服、情感體驗和價值論證法;復習舊知識,一般用閱讀、專題討論、串講、練習和圖示法;培養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則主要靠「用」,一般採用討論、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和綜合實踐活動。從教學內容的特點看,如果是知識性、材料性的內容,則採用閱讀法和講述法;若是抽象的觀點和原理,則用啟發講解與學生思考領悟相結合的方法;從學生情況看,如果是低年級學生和差班,活動、演示、講述、講讀、講解和談話採用得多一些;而高年級學生和好班,則討論、講解、講演、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採用得多一些。
其次,教學方法的使用要力求主導與主體實現最佳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師生兩個積極性,使主導與主體實現最佳結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也是教學方法使用藝術的精髓和根本要求。它要求教學方法的使用,既要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啟發、引導、組織、調控作用,但又不能搞「教師中心論」。因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學而服務的,必須以學為依據,其作用的發揮程度和效果要受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制約。同樣的道理,我們既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但也不能搞「學生中心論」。因為本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離開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搞所謂純粹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放任自流,教學效果也不好。為此,必須力求實現主導與主體的最佳結合,把教師的目標引領、引趣激情與學生感知教材、自主學習,教師設疑、質疑、啟發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解疑,學生質疑與師生共同討論,教師精講與學生動腦、動眼、動口、動手,教師鼓勵創新與學生積極探索有機結合起來,使師生雙方始終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密切配合的動態平衡狀態,達成目標同向、信息輸出輸入同步,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優的課堂教學效益。
再次,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體現合規律和合個性的統一,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規律與自己的個性特長有機結合起來,展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有人說,講課應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中人物般的形象,戲劇性的沖突和詩一般的激情。我想,我們講課雖然應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但不能也不應該完全是這樣,思想政治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思想政治課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常識教學基礎上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課,其德育為主、德智兼容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其教學過程具有社會性、認知性、情感性、實踐性特點。據此,我們應該以深刻的道理、生動的材料、富有感情的語言、嚴密的邏輯和有趣體驗活動而取勝。教學藝術風格是合規律和合個性的有機統一,合規律是教學的科學性,合個性是教學的靈魂和魅力。每個教師,都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獨特魅力,形成自己相應的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如趣味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嚴謹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情感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活動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或情理交融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
(四)課堂教學結構科學合理,和諧優美
課堂教學如同做文章,布局結構很重要,因為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功能和結構是密切聯系的。不同的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優地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課結構必須科學合理,和諧優美。
首先,課堂教學結構的邏輯順序即活動步驟必須符合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保證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其認知結構中有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同化新知識的舊知識或觀念。否則,就會造成無意義的機械學習,降低教學效果。
其次,課堂教學結構的各環節、各步驟的時間安排必須科學合理,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再次,課堂教學結構和諧優美,給人以藝術享受。應力求做到展與收、斷與續、動與靜、張與弛、師與生的和諧統一。
(五)注意課的體系建構,著眼於宏觀效益
不同的課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課型之間的內在關系,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施不僅要研究課堂結構的優化問題,而且要注意課與課之間、不同課型之間、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配合,優化課的體系結構,並努力協調好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各科教學、家庭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的關系,以全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宏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