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技能》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技能
(一)提高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
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的組織、駕馭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根本保證。因此,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課堂教學的控制,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數(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進行適當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成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結構如下:
教師接受信息--教師處理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處理信息---學生輸出信息--- 反饋信息。
由此不難發現,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課堂教學的外部環境、學生的實際水平、教材等等,都會對課堂教學控制產生影響。而教師的水平是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主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那麼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師的修養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方面的約束能力。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收斂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教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直接影響到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
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師語言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學生就會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反之,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動輒發火,學生就會焦慮不安;如果教師沒精打采,口授隨便,那麼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中的反應也只能是死水微瀾;若教師情感過度,渲染過重,語調始終高昂激越,學生就會趨於疲憊麻木,繼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此種種情形,都難以使學生產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影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同樣,教師的儀表、舉止等如果失度,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水平。
2、提高教師運用語言水平
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它受教學規律的制約,受各學科性質的支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制約著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和效率。科學的使用教學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保證。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做到准確、精練,有條不紊,合乎邏輯。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在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能否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否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內容,予以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要把問題點到,又不把話說盡,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
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
3、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對於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反饋要隨時掌握,及時處理。弄清他們的希望與困難,並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使其張弛適度。或迂迴插入,慢慢導向課本中心,或更弦易轍,調整教案中原有設想,轉換講述角度。特別是對學生中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
4、提高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
實現課堂教學控制,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各種條件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努力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如採用電化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也可多種教法並重,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於課堂控制。
總之,注意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途徑
我們學校一貫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這幾年學校一直把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辦學興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在全國范圍內引進了一大批新教師。大大充實了我校的師資力量,基本上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熱情高、干勁大、有朝氣、不保守,敢於改革創新,學校也極大可能地為新教師成長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經有師徒結對、新教師講課比賽、教師技能比賽、聽評小組的評課、請專家來校指導、外出學習等形式。有絕大部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教學成績也比較理想,他們的成長總結起來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徑:
1、在獨立思考和學習中培養。
面對課程改革,教師要學會獨自思考,即認真地反思及總結,獨立思考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現在的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將自己的教學設想轉成教學行為,更好地將自己的東西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要深思的事情。教師只有獨立思考,才能教學目標、教學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夠深入鑽研、不斷創新,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進步。例如教師要備一節課,首先應該是自己先獨立理解教材,領會課標、教參的精神,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學生的基礎,獨立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水平、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來。這樣的過程,憑的全都是教師自我的積累,發揮的全都是教師自己的才智,那麼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師自己。
2、在借鑒中感悟。
借鑒他人經驗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借鑒不是臨摹、效仿、照抄,而是從經驗中悟出道理。借鑒不是借「標」而是悟「本」,絕不是「東施效顰」(見《莊子,天運》,美女西施病了,皺著眉頭,按著心口。同村的醜女人看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著她的樣子,卻丑的可怕。後人把這個醜女稱作東施,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是新手,我們要虛心吸取經驗,走進課堂聽評課,聽不同類型教師的課,建議新老師先聽課後上課,虛心請教有豐富經驗的同行教師,感悟課堂教學的真正本質,將所見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在同行交流與合作中提升。
交流與合作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們不僅需要具有競爭意識,而且更需要合作。隨著信息傳遞的迅猛發展,對教師素質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是新時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合作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交流與合作能獲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擔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可以從同事那裡獲取教學信息和靈感,產生新的想法;教師在合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展示給學生,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學生合作很有益,教師也在身體力行他們所倡導的信念;作為一個集體,教師通過合作可以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多的成績;通過分析材料、計劃及共同努力,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所以,與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師能力培養、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徑。
4、在課堂實踐中探索。
教學能力是後天獲得的,教學能力是在實踐中提高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實踐就成了教師形成和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線,在理論中實踐,把自己所學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再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對已學理論的檢驗,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5、在反思中前進。
(1)反思教學能力形成與提高的渠道是否暢通----「開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於:分析教學能力形成的障礙,通過排除而「開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過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種教學能力強弱----「揚長補短」。
經過分析、努力,讓強得更強,弱的不弱。
(3)反思各種教學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顧」
經過分析、努力,讓教學效用高的繼續高,教學效用低的不再低。
反思可以分成三階段:
課堂前反思:此階段為備課,預測學生的反應及學習狀況,所以藉由搭配課堂後反思:一次次的訓練自己的預測能力,使之更精準。
課堂中省思:在課堂中觀察學生反應,並迅速擬定教學策略,需要良好的臨場經驗,而這正是新手教師最缺乏的。
課堂後省思:上完課後針對之前的課做全盤檢討,例如:提問是否適當?活動參與度如何?學生的接受程度…等,作為下一次課程安排的依據。舉個例子,首先教師因為遭遇到問題而心中浮現問號:「為什麼小明上課總是不專心?」,當我們在課堂中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忍不住要罵學生。其實本來已經充滿挫折感的學生,更因為我們這一罵而對學習失去興趣。針對這問題,教師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尋找解決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體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聽不懂,所以無法專心。雖然班上的同學年紀皆相近,但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經到了具體運思期,有的還在前運思期,所以挑個最淺顯易懂的解釋方式,以實際操作代替口述,應該會比較有效。
總之,在教育中,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然而,只要我們有敬業精神,練實基本功,善於思考,善於深入實際進行教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Ⅱ 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因而,其能力將會對課堂效果及學生學習質專量產生直接影響。教師都有屬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極強的事業心,但是卻常常被如何搞好課堂教學這個問題所困擾,往往是方法簡單,形式單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Ⅲ 教師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技能(讀
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對於學校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教師要進行成功的教學,不僅要學習新課程標准理念、理解其內涵和意義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還是要在情感上認同,大膽去除傳統模式化教學的束縛,根據新課程標准教學的理念將其自覺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主動地摸索、反思、積累教學經驗,盡快探索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學內容變的生動,不枯燥。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從提高授課過程質量出發,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把握好一個「度」,既「嚴」又「活」那麼,如何那麼如何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呢?而在試講過程中,中公資深講師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刪繁就簡,標新立異
新的課改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諸多的改進,而教師因受傳統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擺脫不了束縛,該少說的不少說,該精講的不精講,顧此失彼,所教內容既無重點,也無重心,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其實,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課改教材無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礎上的重新編排和取捨,使之更趨科學合理,很多內容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教材,並把教材內容讀懂吃透。在此基礎上,針對每一節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該合並的合並,該分解的分解,該講的地方精講,不該講的地方不講,抓住重點,把時間還給學生。
二、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計算機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信息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及學生上課的認真程度。
三、利用設問,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是學生能否積極思維的動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在設置的問題情境中,新的需要與學生原有的計算機水平之間存在著認識沖突,這種沖突能誘發學生學習思維的積極性。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衡量問題情境設計的標准有兩個,即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有利於教學目的。
2.啟發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性。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啟發引導出的問題。
總的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基礎,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學生學習計算機興趣和愛好是關鍵,優良的教學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Ⅳ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講解技能是教師傳授知識、啟發思維、表達情感、傳播思想的一種教學行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有效發揮主導作用。1、有明確的講解結構。教師應在認真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順知識結構之序,學生思維發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關鍵問題,形成清晰的講解框架,以使講解條理清楚,引起學生的思考。2、語言流暢、准確、明白。語言流暢就是緊湊、連貫。准備充分和自信是語言流暢的前提。語言准確、明白,就是要求正確運用術語,用學生能理解的詞,不用未經定義的術語;句子完整,措詞和發音準確;語言和語速適應講解內容與情感的需要。3、具有啟發性。教師應把直觀、具體的現象、事件,通過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將其升華為理性的概念和規律。講解時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餘地,應把握講解的時機。凡對重要內容作本質論述時,應盡量創設憤悱的教學情境。4、注意形成連接。清楚、連貫的講解是由新舊知識之間、問題和問題之間恰當的連接構成的。在講解中,教師應仔細選擇起連接作用的詞或短語,說明上述關系,使講解形成完整的系統。5、會進行強調。強調是使講解清楚、成功的重要技術之一。教師在講解中,對教學的重點或關鍵內容,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新知識結構的分析,既可以運用講話聲音的變化、身體動作的變化、做出強調標記或直接用語言提示進行強調;也可以運用概括、重復或學生的回答進行強調。6、要重視獲取反饋和及時調控。在講解中,教師要善於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行為和操作,留意學生的非正式發言,向學生提出問題或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收集講解效果的反饋信息,弄清學生的理解程度,並及時調整講解的程序和方式,以達到教學目標。7、不斷豐富或完善講解的技能講解技能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也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習、總結、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解技能,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教學技能簡答題
1
、
班級文化:
班級成員在實現班級
目標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總和。
2
、
非正式組織:
班級成員根據個人
喜好和某些共同需要因素相互結
合,源於班級成員個人屬性層面的
人際關系形式
。
3
、
班級互動:
班級成員在一定的班
級生活場景中,按照既定的組織規
則或根據自己意願來進行交互作用
的過程。
4
、
因材施教原則:
班主任在工作中,
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時代特點
/
年
齡特徵
/
個別差異
/
發展狀況,
向每個
學生提出恰當的教育要求,有針對
性的採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個
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5
、
以身作則原則:
班主任在工作中
要嚴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
垂範,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用
身教來影響和感染學生。
6
、
班級管理:
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發
揮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
互促進,
最終達到共同發展的過程。
7
、說理教育法:通過擺事實,講
道理,
使學生提高認識,
明辨是非,
形成正確觀點的一種工作方法。
8
、
異質小組:
在性別,
成績,
能力,
個性,表現等方面有一定差異的具
有互補的成員組成的小組。
9
、
個別心理輔導:
針對每個學生的
獨特問題進行探討,促進當事人自
我了解與改變的心理輔導方式。
1
、西方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
認知發展模式、體諒關心模式、價
值澄清模式、社會行動模式、完善
人格模式。
2
、
班主任工作的社會地位走向:
班
主任工作將更加瘦重視、班主任工
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將進一步加
強。
3
、
班級中學生的
「生成」
體現在哪
些方面:
主體的自我生成、個人的
整體生成、個體的社會生成。
4
、
班級組織的發展過程有那三個階
段:
孤立探索、群體分化、組織整
合。
5
、
班主任傳統角色要在哪些方面進
行轉換:
有單一型向多元型、由權
威性向對話性、
由說教型向感染型、
由限制型向促進型、由被動適應型
向主動創造型、
由經驗型向科研型、
由時代型向未來型的轉化。
6
、
怎樣貫徹啟發疏導原則:
正面教
育,曉之以理;因勢利導,促進轉
化;激勵為主,動之以情。
7
、
心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人格
教育、情緒教育、自我意識教育、
個性教育。
8
、
班級危機管理有哪幾各階段:
危
機預設、危機准備、危機確認、危
機控制、危機善後。
9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教育方法:
說
理教育法、激勵法、榜樣示範法、
角色模擬法、暗示法、契約法。
10
、班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包括:
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合作管理、
學習組織管理模式。
11
、在班級管理中,怎樣實施自主
管理:
完善班級規章制度,奠定自
我約束的基礎;
健全班級組織機構,
堅持自我管理;
發揮示範教育作用,
探索自我評價的途徑;開展各項有
益活動,實現自我發展的目的。
12
、
建設學習型班級要克服的障礙:
局限思考,歸罪於外,關注個別事
件,經驗學習的錯覺。
13
、班級考試紀律建設從那幾個方
面進行:
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強
化考試常規要求;建立考試作弊處
罰制度。
14
、班主任管理學生成績要注意什
么:
成績要客觀真實、成績的目的
在於促進發展、學生的成績應該得
到尊重、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管理
成績。
15
、班主任如何才能寫好學生的操
行評語:
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抓
住特點,寫出個性;循循善誘,語
重心長。
16
、班級總結的基本要求:
實事求
是、突出重點、生動具體。
17
、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積極推動作
用表現在:
教育作用、凝聚作用、
激勵作用、規范作用。
18
、班級文化的建設途徑有:
提高
學生的生命意識、確定健康的奮斗
目標、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創造
和諧人際關系。
19
、挖掘班級活動資源可從哪些方
面進行:
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家
庭生活。
20
、
班主任心裡輔導的主要途徑有:
開設以講授為主的心理輔導課程、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結合班級活
動開展心理輔導、在學科教學中滲
透心理輔導、
個別輔導、
小組輔導。
21
、優秀教師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
神強。
1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哪些新觀
念:
教學行為:重視教師的教轉變
為重視學生的學;教學方式:由授
受式變為鼓勵學生探究式學習、合
作學習、自主學習;教學角色:由
傳遞者變為引導者、指導者、促進
者;學生地位:由被灌輸的對象變
為主動構建者;師生關系:由權威
尊重變為融洽、民主、和諧。
2
、
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是:
以學生
的發展為本位,把學生身心全面發
展和個性、潛能開發為核心,從而
改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脫離時代和
社會發展要求,脫離實際,忽視創
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狀況。
3
、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遵循基本
課程理念是: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
科學素質;倡導探究性學習;課程
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
4
、
教師是一門專門職業。
目前我國
對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基
本要求:
小學教師必須接受大專以
上的教育,中學教育必須接受大學
本科以上教育,在學習期間必須學
習相關的理論、經過嚴格的教學技
能訓練,教育實習合格才能畢業,
從事教師工作。
5
、
如何理解教師專業化制度的基本
含義:
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
也包括教育專業性,既有規定的學
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
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國家有
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
容和措施;國家對教師資格和教師
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地過
程。
6
、
教師專業具有雙重學科性:
教師
既要掌握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也要
掌握教育學的知識和技能。
7
、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今天,
正確的學生觀是:
學生是需要受到
尊重的人;要承認學生具有巨大的
潛能;學生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特長;學生是知識意義的
主動構建者。
8
、教學過程中的四大要素:教
師、
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
9
、
教師教學技能的含義:
教學技能
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
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
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基本技能並
受到思想教育等採用的一系列的教
學行為方式。
10
、教師的課堂學習指導技能有:
觀察指導技能、傾聽指導技能、閱
讀指導技能、思維指導技能、討論
指導技能、練習指導技能。
11
、從教學信息傳播的過程出發分
析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行為方
式的構成要數,可設定:
導入、語
言、板書、教態、演示、講解、提
問、反饋強化、結束、教學組織等
十項教學技能。
12
、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備的特徵:
教育性、
學科性、
科學性、
簡明性、
啟發性、可接受性。
13
、教師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應遵
循的原則:
語言准確,有科學性;
布局合理,有藝術性;重點突出,
有計劃性;書寫規范,有示範性;
層次分明,有條理性;形式多樣,
有啟發性。
14
、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
中的意義:
通過語言直觀培養學生
想像力;揭示事物的聯系,本質規
律;通過邏輯性的講解,引導促進
學生的思考;傳遞教學情感;在短
時間內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
15
、常用的課堂導入法有:
開門見
山、以舊拓新、直觀演示、實驗引
路、藉助實咧、審題入手、設疑激
趣、故事引入。
16
、
教師獲得反饋信息的常用方法:
課堂觀察法、課堂提問法、課堂考
察法、實踐操作法。
17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的教學組
織原則:
教書育人、尊重學生、重
視集體、靈活應變、沉著冷靜、合
理民主。
18
、教學設計的四大要素為:
教學
目的、學習者的特徵分析、教學策
略、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
Ⅵ 教師教學技能包括哪些
教師教學技能的基本內容
一、
教師教學技能的含義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所採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
二、
教師教學技能分類的原則
1、目的性。為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教學中所安排的每一項活動,教師的每
一種教學行為都要有具體的目標指向。教學技能是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
2、激發性。教學技能的確定要有利於課堂上師生的交流,通過交流引起學
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為他們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3、參與性。學習是經驗引起的行為變化。其變化不是被動機械的,而是能
動積極的,學生只有自願地參加活動,所取得的經驗才能保持長久。
4、可觀察性。在對每種教學技能學習以後進行實踐的時候,是否掌握了這
些技能,應該是能夠表現得出來,可觀察得到的,即這些技能是可觀察的。
5、可操作性。在確定教學技能的時候,不僅要用形象、具體的語言對技能
進行描述,並且每項技能要能夠被分解成不同的類型,以及操作過程的構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構成明確具體,可操作性才能更強,技能的應用才能更規范。
6、可測量性。對於反饋回來的教學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為技能的應用提
供參照體系,對每項技能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或應用原則。只有把自己的實踐與要求相對照,才能發現不足與成功,這樣就會不斷完善和提高。
三、
教師教學技能分類
1、基本教學技能:語言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講解
技能。
2、調控教學過程的技能:導入技能、提問技能、反饋強化技能、結束技能
和教學組織技能。
Ⅶ 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提問技能方面的調查問卷
一、同學們在下列選擇題中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恰當的選項填在題目前的括弧內。
()1、請同學回答問題,你的數學老師一般採用怎樣方式
A、先點名,再提問
B、先提問,然後學生齊答
C、先提問,然後叫舉手學生回答
D、先提問,然後叫不舉手的學生回答
()2、你的數學老師一般怎樣提問
A、經常口述所提問題
B、經常把所提問題寫在黑板上
C、口述問題,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
D、邊說邊寫完整
()3、你的數學老師怎樣評價同學的回答
A、這樣說好不好
B、×××回答的對不對
C、為什麼這樣回答
D、×××回答的很好
()4、你的數學老師所提問題有哪些類型
A、記憶性問題
B、推理性問題
C、創造性問題
D、判斷性問題
()5、你的數學老師在同學回答問題錯誤時採取怎樣的行為
A、打斷學生回答,然後由自己代答
B、同學回答錯誤,老師消極批評
C、打斷學生回答,然後由其他同學回答
D、對回答的同學進行鼓勵
()6、你的數學老師在同學回答好問題後採取怎樣的態度
A、同學回答對,老師重復學生的答案
B、老師鼓勵同學把問題回答完整
C、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老師回繼續追問
D、對回答的情況不做評價
()7、老師提出問題後是否有停頓
A、提問後,沒有停頓就要求學生回答
B、提問後等到學生舉手
C、停頓不足5秒
D、根據問題的不同,停頓時間也不同
()8、你一般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
A、回答不出,一聲不響
B、回答不出,嘗試回答
C、在老師的啟發下,積極回答
D、用推理性言語回答
二、請你根據實際情況寫出你的想法
1.你最喜歡回答怎樣的問題?
2.你希望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提怎樣的問題?為什麼?
Ⅷ 課堂教學技能有哪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轉換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而且對
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把新的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首先以教師的教學基本
技能呈現出來;我們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新課程的課堂文化,要靠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去實現和支撐
。因此,重新構建教師的技能結構,形成和掌握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
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第一、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
改變課程的功能,新課程突出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的特點,重新界定新時代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
,教會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注重學習過程,改
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
值觀。並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落實在課堂教學行為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第二、統整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課程的本質是生活、是經驗。新課程加強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
習興趣和經驗,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統整學生的生活世界
與科學世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使課程生活化,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學習
生活中的語文、數學、科學、藝術……,使知識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符號、概念、定律、公式,讓知識注入
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
教學,在生活中學習、建構知識,體驗生活,體驗人生,讓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內在需要,提升學生的生
活價值。
第三、有效地與學生交往互動,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新課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創人生體驗、共同發展
的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營造安全、自由、寬容、理解的教學氛圍,改變課堂上教師一味關注自我表現的狀況,要進行傾聽與對
話、溝通與交流、合作與共享,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
成,在溝通與交流中重組,在合作與共享中增值,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第四、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教學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創設豐富的教學
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
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建構知識;要以教師的教學
行為方式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觀察、傾聽、對話、交流、合作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
分享認識與情感,尊重學生的差異、人格和選擇,與學生一起探究真理,並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
第五、按照學生學習規律進行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是教
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按照學生學習規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
,制定學習進度,選擇學習策略,調控學習過程,反饋學習結果,促進自主發展;要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
,指導學生積極承擔小組共同完成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規范操作,討論研究,相互配合,積極有效地互動
,共同加工完善小組的成果,積極參與交流,分享成果;要創設探索學習的情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
慾望,提供探究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信息搜集與處理、分析與解決
、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六、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有效地進行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指導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是
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的課程評價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及時
幫助學生找出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的建議,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
師要全面評價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