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小學思想品德感恩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思想品德感恩教育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5 22:49:11

⑴ 如何在小學思品課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盧梭曾說過:「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教育家陶志瓊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感恩意識,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范圍內報恩於行的感知過程。
然而,當代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對別人的關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父母的愛不領情,不道謝;對教師的付出,也認為是天經地義,情感淡漠;對同學的幫助,往往是理所應當,習以為常,從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懶惰、不懂得關心別人、社會責任感差等性格弱點。針對這些,我認為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小學思想品德課內涵極其豐厚,教材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在平時教學中只要我們認真挖掘課本內涵,積極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身邊的事、身邊的人、身邊的活動等方面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我在思品教學中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其具體做法:
(一)以保護自我 培養感恩意識
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茹苦含辛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像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呵護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本活教材,教學時我先設計了三個問題上學生自學交流:1、同學們你們平時有哪些好的生活習慣?2、自己的好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3、培養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自己是怎樣堅持下來的,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後,自己感覺到的好處是什麼?
再設計了分組合作討論提綱:你與同齡人的交往中,觀察到的或聽別人說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是什麼?你認為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什麼影響?
然後就因勢利導,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一個人想健康地生活、一個少年兒童想健康地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整節課學生動起來了,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有說自己的良好習慣的,有指出別人不良行為的,有說自己以後如何改正等,使學生明白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心態,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明白了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愛惜生命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只有保護好自己身體,才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二)以故事為先導,內化「感恩教育」
感恩並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外顯為感恩的行為。教學時我注意用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感知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知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如我在教五年級思想品德《偉大的先人》一課時,先讓學生讀課文,閱讀至聖先師孔子的簡介後,再讓學生說說有關孔子感恩的故事。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位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更讓我驚喜是學生還說了好多好多名人感恩的故事,學生的知識面非常廣,學生也是一本活教材,老師平時低估了你們……
通過學生說、聽、評、議,使他們明白了孔子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先人,他的思想及其人格對後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三)以和諧相處,激發「感恩教育」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這一點我在教學時經常給學生強調。因為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們。如六年級思品下冊《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的是地球母親;在教學時,我緊扣這一主線,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生活,說說地球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來激發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感恩之情,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從而體會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情感。《嚮往奧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以活動為載體,參與「感恩教育 」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教學時我積極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活動,先讓學生人人動手設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等活動。接著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演自己的做法,使學生在體驗中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
(五)以真實情感,體驗「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教學時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活動。如在國際「三八」節來臨之際,我在六五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
總而言之,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增強感恩意識,強化感恩行為,對父母、對老師、對親朋好友、對社會,永懷感恩之心,長做感恩之事,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世,養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做一個情操高尚的人、關愛他人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

⑵ 小學品德與社會今天我進步了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生活教學,提升情感。
《小學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准》強調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把兒童的現實生活作為主要的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兒童生活實際開展教育,提升兒童的生活品質和能力,促進兒童發展。對於這節課,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很努力的去體現小學品生課的生活性這一基本特點,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選取素材。例如課上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教學時我採用了課前調查、課上講故事、師生對話、小組交流、榜樣激勵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首先由《幸福拍手歌》引入課題,接著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根據課本13頁上的「今天又有新發現」的小故事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秘密,感受學習的快樂。然後,通過游戲來體會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在第二個主題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故事去領悟我們每天只要付出努力,就會進步一點點。隨後讓孩子交流分享進步的快樂,並布置課後填寫學習檔案,讓孩子逐步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最後同唱《進步拍手歌》,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課堂。這些活動設計都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的積極性,觸動了他們的心靈,他們也在愉悅的活動中有了自信心、上進心;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情境教學,提升情感。
情境可以傳遞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情節,適當創設一定的道德情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在想像性的情感體驗中,經歷動機的沖突,情感的激盪,認識的升華。也只有精心創設情景,才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我在教學《今天你進步了嗎》這一課時,注重心情體驗,讓學生感受自己成長的快樂。課前,我准備了《幸福拍手歌》,結束時我准備了《進步拍手歌》,讓學生去聽、去唱、去演,把學生的情緒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快樂心情始終圍繞著學生。情景教學,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凈化了心靈!
三、出現的問題:
現代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不缺少來自各方的愛,缺少的是情感的體驗,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我在教學《今天我進步了嗎》一課中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學中,效果就會比較好。
總之,品德教育應關注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用活動的真實進程不斷豐富和推進課堂教學的進行,以豐富的活動賦德育以情境、情感,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使課堂生活成為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涌動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⑶ 小學二年級思品我能這樣做嗎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專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屬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⑷ 什麼是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教師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要及時捕捉能夠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現象,通過理性檢查與加工,逐漸形成系統的認識,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知覺的基本特徵: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長性,學生的對於四者的區別很難把握,這樣在學習中就可以進行規律總結突出本質,選擇性強調對象和背景的對比,整體性注重的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理解性離不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恆長性保持本質的不變。
二、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教師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個人日常教學經歷進行反思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獲得提升。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把他的經歷升華為真正的、富於個人氣息的經驗,並且不斷使自己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經驗形成過程的同時應該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重新閱讀經驗的過程也仍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能常讀常新,每一次的閱讀過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三、對教學關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對具體事務的反思上,而不可見的關系在反思活動中經常被忽視。從關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當前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的關系、教師本人與其他教師的關系等;從關涉的教學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關系;從關涉的教學支持系統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課程與教學改革、時代精神與理念等的關系等等。
四、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任何教學理論都不是完美無缺、持續的有些理論都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同時,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的源泉,實踐活動本身就是理論的前兆,蘊涵著豐富的可能性理論。對教學理論進行反思有三種基本的樣式。第一是對實踐的理論反思。對於教師個人經歷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驗體系,應不斷地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和建構,通過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之間的不斷觀照、反省、聯結,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的理論提升,又有機會對先有理論進行審視。第二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反思。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某一教學理論後,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還原,該理論的各種元素得到實踐的考驗,使得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學理論中的道理、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原有理論的判斷與選擇。第三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在理解和學習教學理論時,教師是主人而不是理論的奴僕,教師有權利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與學術專長對教學理論進行反省,對理論進行修正與再創造,通過比較不同的教學理論發現某一理論的缺憾,從先有理論推演新理論,從其他學科不斷更新的概念范疇中建構新理論,這種針對原有理論的修正、推演概括與建構就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

⑸ 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中進行感恩教育的心得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內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容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思品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使感恩成為學生自覺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並以此作為個人的品德與修養立足於社會而恆久地存在。

⑹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反思實例

簡析《拒絕不良誘惑》一課中教學方法的運用

《拒絕不良誘惑》主要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新課程教科版八年級上冊講授《拒絕不良誘惑》一課中,該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辨別不良誘惑,知道拒絕的方法,了解不良誘惑的危害,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是非觀。教學難點是學會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拒絕不良誘惑的好品質。

在本課中主要使用了故事導入法、小品演示法、分組討論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

在課堂導入時,首先運用寓言故事,《魚兒的命運》,講的是河中的一條魚兒,面對香噴噴的誘餌,它的命運將會是怎麼樣,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回答。但學生在這種合作式學習中沒有好好的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討論也不是很活躍,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小品《優等生的墮落》中,讓四個學生去演示當今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逃課上網,小品中一個學生說旁白,兩個學生演逃課上網的角色,另外一個演好生角色,他在兩個經常違紀學生的影響下,一步步變成一個迷戀網吧的癮君子。看完小品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他們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

在講授抵制不良誘惑的危害時,教師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解了幾個故事,讓學生去分析、討論,故事主人公不能抵制不良誘惑的原因,去探究拒絕的方法。

最後教師小結全課,對全文進行點評,布置作業。

我認為本節課,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1、對於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沒有很好組織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充分討論 。

2、進行分組討論時,沒有引導、啟發學生很好地對課題展開深層次的去探究、分析,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展示個性發展。

3、在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和探究學習時,課堂紀律有些亂,教學秩序不好。

4、小品演示中,學生排練不是很熟練,表演不是很到位等等。

本課的改進措施主要有:

1、在上課前讓學生多積累、收集相關材料,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對課題進行探究學習。

2、對學生感興趣的課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挖掘、探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彰顯學生的個性,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對於學生自己很難理解的課題,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去學習,而不是隨意放手讓學生去探討、合作,以便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

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參與學生當中,參與師生互動,這樣可能會使課堂更有活力,學生更感興趣。

⑺ 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已越來越引起各級學校的重視.在初中思想品回德教學答中,應充分挖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感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使感恩成為一個人自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作為個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恆久地存在,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常懷有感激之心和致謝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內容(一)感謝社會的關愛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演講比賽、讀書活動、學習園地、社區活動、歡送新兵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利用「學雷鋒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勞技基地活動」等方式,激發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

小學教學反思

參考這些內容吧:或在這個網址看看吧。http://www..com/s?ie=gb2312&bs=%D3%A2%D3%EF%CB%C4%BC%B6%BE%AD%B5%E4%BE%E4%D7%D3&sr=&z=&cl=3&f=8&wd=%D0%A1%D1%A7%D3%A2%D3%EF%BD%CC%D1%A7%B7%B4%CB%BC&ct=0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一、在中國,英語是外語,不是二語,不可習得。
在中國,很多人忽視了英語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那麼,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second 1anguage與first language相對,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與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對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最早習得的語言,常常是在家庭環境中習;(2)熟練程度高。語言直覺強。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是一種雙語現象;(2)在掌握的時間順序上次於第一語言;(3)熟練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語言;(4)習得方式一般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學。
首先,在語言環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著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同時,由於該語言可能是「官方語言的一種(如英語、法語在加拿大,英語在印度等),新聞媒介、官方文件、廣告等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境,而「外語」學習者一般來說則很難有這樣的語言環境。
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針對外國人的談話」(foreigner talk),「教師語」(teacher talk)、「同伴語」(peer talk)等;
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類的輸入,由於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 ta1k的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鍾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採用採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小學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鍾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盡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四、 小學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則
傳統英語教學中佔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語言學者公開排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反對在任何教學階段控制語法教學項目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供有意義的交際,語法就會被學習者自動習得。受此觀點影響,80年代有一段時期,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外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外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思想品德感恩教育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