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
一、盡量以實際問題為模型引入學習內容,以生活情境提出問題,以增強數學的趣味性。新教材的特點是貼近生活,與實際聯系密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推理、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實際問題引入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學習方式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二、課堂上增加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師生、生生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快樂在新課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學的主體,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質疑探索的意識。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本身具有的邏輯特點,運用直觀性、過程性等教學原則喚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素材,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充分實踐、探索交流。三、注重開放性。每個學生由於知識水平不同,社會經歷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於這一認識,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傳統的練習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條件確定、答案唯一,這樣的練習有很大的缺陷。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時間一久往往造成學生思維的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然不利。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空間,激發求異思維。四、突出創新,重在探究。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新教材中添設了探究性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專題性與綜合性的研討、探究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若能引導學生對新教材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般規律及其本質,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也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㈡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幾點研究
(一)、淡化形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新課改實施以後,課堂教學往往流於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跡明顯,往往有走過場的現象,甚至教師對好課有這樣的誤解:創設情境導入、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但初中數學有很多知識,如代數式、公式、證明、法則是需要言簡意賅、直奔主題的。例如講去括弧,就可以讓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代數式想x-3(2x+6),就沒有必要創設情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許多章節都有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但是一味的讓每一節課都追求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只會讓學生變的華而不實。如何有效進行小組討論有以下幾點教學策略供參考:
1、小組分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師為了方便,一般是讓學生前後左右為一小組,但是由於沒有充分分組導致有學生偷懶、遺忘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現階段一般採用異質分組,目前比較流行「異質分組」,也就是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認為在小組中保持差異可以有效的促進優勢互補。
2、教學中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個人責任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他們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那麼合作往往就流於形式。
3、教學過程中找准合作的機會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響課堂合作的氣氛和效果。那合作學習什麼時候適用呢?在個人操作難以完成時;在學生產生疑惑時;在解法不一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解答「開放性」或「探索性」等問題時。
形式化的課堂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是不明顯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師應設計最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關注實質,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二)、明確目標——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指導方向
實施這一策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表述課堂教學目標;(2)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3)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我們可以看出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師發揮積極調控的有效性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調控,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目標。二是細節調控。三是教師要靈活調控。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教師在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先做後講——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先做後講」是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會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這里「講」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講,給出問題,總結步驟,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學生講,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導學生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先提出問題:畫任意一個四邊形、三角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個內角,你發現了什麼?再計算外角和,你有什麼發現?再推廣問題:多邊形的內角和和外角和與邊數之間有規律嗎?(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後填表)
先動手操作、實踐,後講感悟、體會,既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抓住學生的重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四)、整合教材——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
難度適中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另一個維度。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或太少、太難或太易都不利於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有較強課堂管理能力外還得有較強的教材開發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里,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和教材知識結構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課堂動態資源,因書、因課、因時、因生、因情對教材進行開發和整合、補充、刪減或更換。教師要准確地把握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效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五)、變式練習——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初中數學主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方法,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設計梯度清晰的適度的「變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時,可以安排如下變式:
變式1:判斷下列是不是同類項:
6xy與xz 5.5與4
變式2:已知兩個單項式是同類項,求各字母的值。
變式3:同類項與絕對值聯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操作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記憶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但低層次的學習並不能達到是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所以,適當的進行變式演練是提升數學思維的必要手段。
(六)、互動活動——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
㈢ 求問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現實、最活潑的心理成份,是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現代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曾經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對於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的希望發現我所要發現的東西」。丁教授正是由於這種對科學的興趣,才最終發現了「J」離子,為物理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從偉人賢哲的思想可以看出,濃厚的興趣對學習的推動力是任何強制力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一、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讓學生在對教師信服、崇拜下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協調一致的師生關系不但是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對本學科的學習感興趣的關鍵。師生情感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是使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的關鍵。教師是學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只有老師的情感傾於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好惡,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是否喜歡授課的那位老師有關,當學生喜歡一位老師,就很自然的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就會感到他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記得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的情緒,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 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二、 巧設導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啟智之祖。」對學習有興趣,就會有學習的自覺性,進而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就會有發現新事物的願望。愛因斯坦在其《論教育》一文中也曾指出:舊學校要求學生太多的「好奇心」,而我們希望學生具有「好奇心」。 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從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顆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的長度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結論,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演示了其對應角,學生又很輕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的結論,從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性質。在講授同類二次根式概念時,我設計了 「找同類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戲。事先准備好配組的同類二次根式卡片,上課後,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同類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對的同類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合並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四、採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性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灌輸—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輸入者,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弱,學習效率較低。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准備了一根木棒,用鋁線自製了一個圓,然後教師指導學生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便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在學習活動中體現好奇與求知慾,並使情感、態度、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五、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的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究其應用價值。」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是有興趣的;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巧妙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究性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與情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情節:我先將學生分為8組,給每組准備了足夠的一元和兩元的紙幣,看看共有幾種方法能湊夠十元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後來在單元測試時遇到此類題目,全班同學無一出錯。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六、合力創設余尾情境,或鞏固新知、或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余尾情境就是在一節課或一部分知識的學習結束之際,要恰當設計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言而未盡,以引起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為下節課或新內容的學習埋下伏筆。例如,在講授完統計圖後,我提出讓學生回家自己測量身高,然後同學之間調查統計,並畫出條形統計圖,再結合條形統計圖提出一個問題並作出解答。這個作業既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又鞏固了所學新知,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學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後我提出課下根據所學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探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雖然屬於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因,而課堂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只有採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勵措施,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㈣ 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教學手段
在習題中自己掌握。多做題,見很多題型,也就是說的題海戰術。很多人說不能用題海戰術個人覺得是行外人說的話。因為你只有多做題,多見題型才能把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掌握。當然也不能盲目的進行題海戰術盲目刷題。要善於總結和歸納,也要善於收集錯題。
㈤ 淺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摘要】在復整個數學制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學是青少年進入數學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具有初步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啟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今後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激發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談談自己的淺見。
㈥ 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常用的幾種方法
數學學科本身是一個基礎性學科,在整個教育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課堂小結在數學教學專中更佔有重要的地位,為了屬提高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對課堂有一個良好的回顧和總結,那就需要有良好的課堂小結.不管是以往的傳統教學,還是現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課堂小結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本文根據初中數學課堂特點和本人的工作經驗,對初中數學課堂中課堂小結常用的幾種方法進行簡單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㈦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多種方法的應用
一、自主探究式學習法
?自主探索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在各學科都應用得較為廣泛,且在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新知識的來由並研究其特徵,探索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鍛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學生會把自主學習結果看成是一種成功,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激發了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堅強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覺鑽研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明白數學中看似深奧的知識,只要積極探索,認真思考就能很快解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更好地應用於生活。
?二、小組討論學習法
?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分組共同協作商量和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教師形成一種互動的方式,小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課堂上小組討論有利於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分類思想、綜合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小組討論可從多角度獲得解題思路和思維途徑,往往是討論和交流融為一體,在討論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這樣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講授要好得多,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教師也能從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發現式學習方法
發現式學習方法是繼自主探索式學習法、小組討論學習法之後的又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閱讀教材來發現新知識、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發現數學規律、發現學生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這樣學生對新的知識有一種優先掌握的心理,且學生對自己所發現的知識、問題、思路和方法有較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掌握知識很重要,找到了發現知識的渠道。有時候,還可能會使學生突發奇想,象某些數學家一樣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數學問題。還會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演示與表演學習法
演示教學法是數學教學乃至所有學科的教學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模式。主要是教師演示課堂教學內容和講述新的知識內容。有的教學內容無需學生去進行探究和發現,如定義、概念和公理等。這些內容我們都是直接講述或藉助教學用具進行演示或說明理論知識的形成。
?五、寓教於樂的游戲學習法
?新版數學教材安排的內容生動有趣,課題就像一個香餑餑,很誘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歷中的方程,一百萬有多大等等。教學內容也變得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游戲性,如:檯球桌面上的角,變化的魚。很多教學內容穿插了游戲內容,如:游戲公平嗎,一定能摸到紅球嗎等等。教材內容更加符合中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利用游戲既可鍛練學生的膽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集體主義思想。游戲可以讓學生放鬆學習壓力,以輕松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從游戲中獲取知識,又把知識運用於游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