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27 01:44:00

①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階段,小學教育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心理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小學階段,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成長不僅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調控的辦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靈活地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在教給學生一定知識、技能以及發展他們智力的同時,有意識地消除在教學設計、學生評價和教學管理中一切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徵。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知識、方法、能力的培養過程是一個由師生密切配合、共同實現的過程。特別是教育過程中,小學生由於心智發展未成熟,很多時候是語言和行為的模仿,教師的行為是被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賞的眼光關注學生的成長,學生內在的潛力會充分地顯現出來;反之,如果教師通過嘲諷、挖苦、辱罵、體罰等手段教育學生,會使學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
相對於小學的其他學科,小學數學的發展目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根據這種狀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個性的發展。下面通過例證的方式,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簡單的幾個字裡面蘊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學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親其師」。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在感情上以教師為中心,從而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並不是只發生在課堂之上,更多地存在於生活中。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學方面體現學生主體的作用,而且在學校生活中更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應該是命令的傳達者和執行者,而是學生生活的引領者。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不但在課堂上能感受到教師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師在生活中對他們的關愛。教師扮演的並不只是一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關懷者的角色。這樣,學生就會親近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存在隔閡,更多的是一種平等的對話。
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
輕松活潑的課堂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延續。學生的情感會隨著喜歡教師延伸到喜歡教師的課,在這種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能左右學生的學習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說過,心情良好則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則思路堵塞,操作遲緩。例如,在某節數學課上,課堂內容為「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數學算理的講解十分枯燥,學生理解很無趣。當時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學生由於上課前的紀律問題受到班主任的批評,結果導致教師辛苦地講課,大部分學生卻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導致課堂低效。但是在「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做好了充足的預設,針對不同的場景准備不同的活動。教師講解的時候妙筆生花,學生學習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求知的願望,回答問題時不僅能夠輕松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帶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活潑的課堂氛圍。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才能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升華。
2.建立平等民主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和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不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而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在知識的傳授和探索中,師生之間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信息的交流。師道尊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管教基礎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調皮的行為,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詼諧的批評等方式進行教育,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合適的舉動,又能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擔心教師批評的心理,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學習。
其次,教與學是一個民主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動內容和操作方法,學生機械地去做。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才能真正領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生能動腦、動口、動手,深刻地體會到分工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甚至是失敗後的氣餒。這些心理活動不是教師能教會的,而是教師提供一個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學生自己去發掘和感受。
3.激勵性的評價,自信心的培養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學生孫某,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對學習充滿了極度的反感,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過和孫某家長的溝通之後,我發現孫某並不是不知上進、不學無術的學生,而是由於在幼兒階段,家長忽視了對他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此家長也很懊悔。孫某雖然學習不能趕上正常節奏,但是在衛生、勞動、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別積極。在做完他認為是好事情時,總是期待著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對於這些,我帶動學生給予他很高的贊賞,使他積極地融入班集體之中,讓學生漸漸地賞識他,並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認識到自己能為班級爭得榮譽能得到贊賞的同時,學習方面也能如此。
像孫某這樣的學生,在任何的學校並不是個例,關鍵在於教師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從各方面去關愛學生,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去了解和幫助他。根據小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多從生活中探索數學,並將學到的知識再應用於生活中去。多實踐,多探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洞察學生的個性心理
學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處生活環境等原因,對數學學習的掌握能力存在差異,同樣在心理發展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異,洞察他們的個性心理,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聰明型
小朱是個很聰明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很突出。但是在平時的練習時,經常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小朱有一個特點,上數學課時很喜歡發言,也很喜歡「接話頭」,甚至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為了糾正他的這種壞習慣,和藹的談話,不會引起他的重視;而嚴厲的批評雖然能讓他認識到錯誤,但會影響到他的情緒。我與他的家長分析原因時發現,小朱的聰明可以使他在短時間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現慾望,所以在數學課上能發現其他學生的紕漏,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現慾望。但是由於小朱認為數學基礎知識過於簡單,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自己在數學練習時出現了難題不錯,而基礎題目經常出錯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應該由家長進行說服教育,而在表揚小朱善於思考和發現問題的同時,向小朱提出課堂紀律的重要性。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求他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題目,以培養他的反應能力。這樣做,不但使小朱的才華得到展現,更能保護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小朱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並不是只有學習落後的學生和默默不語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學生同樣需要。因為小學生的心理並不固定於某種形態,而更多的是具有個體化的特徵,往往我們注意到的是群體化的狀態,而忽略了個體化的思考和培養。
2.思維薄弱型
思維薄弱型的學生並不少見,因為數學學科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帶一種理性的思考和驗證。學生吳某就是屬於這類,他在數學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題目所給出的意思,這樣容易出錯,導致吳某對數學尤其不感興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擊。
吳某是自身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偏差,導致成績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結並幫他解決困難,才能對他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對於提高吳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採用「開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從生活中感受數學,並把數學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幫助他主動感受數學存在於生活中。當吳某意識到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的時候,興趣就能漸漸地培養起來,從而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但從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下,學生的心理呈現多方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把握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根本原因,從細節入手,全面地培養學生。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知識思維的建立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過程。教師不僅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數學教學和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整體。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所呈現的不同心理狀況,採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②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
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

③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小學學科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隱性的教育價值,協同發展小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也就是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指在學校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傳遞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注重挖掘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中的內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幫助小學生提高認知和技能、情意特質和人格素養,從而完善心理機能的一種課程形式。
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在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小學學科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還應該包括認知、情意和行為。任何一門學科課程的目標都應同時反映學生的心理層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學科內容傳遞的過程以人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服從心理規律,使學科內容心理化,這是解決教育過程中學生與課程矛盾問題的正確策略;另—方面,學科內容的傳遞是著眼於學生整體發展的,即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並行不悖的,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體現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科位置與教育價值。
傳統的學科教學強調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學生要適應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發展與主觀需求;而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主體需要,教學要適應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創造性的培養。下面以小學社會課《我家的鄰居》為例,說明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該課的教學目標有:
①懂得良好的鄰居關系的重要性;
②培養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情感;
③主動維護住宅公共部位的環境衛生並且能主動招呼、關心鄰居。
其中①是認知方面的目標,②是情感方面的目標,③是行為方面的目標。
二、在小學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行的德、智、體、美、勞「五育」課程內容中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經過適當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德育課程中對學生道德意識傾向性(道德需要、道德動機、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質(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養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德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定向和動力作用,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最高調節器,是維護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異常的根本條件。在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重疊、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德育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線索。
三、在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從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層面來分析,它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集中反映在學科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與優化上。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使學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能力,又能發展良好的個性和提高心理素質。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指教師根據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目標和對學生心理特點的了解,通過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以營造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它是學科課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來實施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主要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和探究原則。優化課堂心理環境要以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核心,以情感溝通為橋梁,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滿足或引導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學生的行為動機,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學習行為,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風班風,而這種良好的學風班風又會反過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學生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的保持最終會形成新的心理結構,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獲得健康發展。各學科教師在貫徹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五大原則時,還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教師活動:巧設情境—指導實驗—激發探究—點撥引導。學生活動:好奇觀察—動手實驗—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心理過程:增強動機—感性認識—理性思考—領悟內化。鍛煉能力:科學興趣、觀察動手、質疑探究、思維想像。塑造人格:新鮮感、務實感、責任感、求知慾、好奇性、參與性、堅忍性、科學性。
四、在小學學科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價值的過程。傳統的課程評價受「應試教育」的干擾,對教與學的評價是以知識理解為中心,是單維的、片面的評價;重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標准化答案,輕創造力考核,把考試與評價等同,把分數與效果,即學生的價值等同起來。這種評價只關注預期的、靜態的、客觀的目標,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體心理層面的因素;它單純追求分數、升學率,學生負擔重,創造性、個性受到摧殘,壓抑了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損害了學生身心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來了傳統學科課程評價的變化,它要求評價的多元化,注意評價的心理層面,兼顧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層面,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確立課程評價的心理指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④ 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和升學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人類的大腦重量約為1400克 ,大腦皮層的表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所有這些特點,人人幾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無論從體積、重量、還是構造上都與其他同齡人無多大區別。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根據實驗和調查研究認為,除了天才兒童和低常兒童各佔2~3%外,其餘95%左右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是相差無幾的,學習成績的優劣,非智力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通過對大腦的了解,使他們明確了大腦的先天發育情況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績不同,和後天心理素質的影響有很大關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對同學們發憤讀書的很好動員。 二、對學生進行性心理教育。 青少年成長變化中的個體,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發展,性生理的逐漸成熟,對青少年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社會正經歷著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各種思想觀念交織在一起,社會文化中黃毒泛濫,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生殖與發育」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性心理教育的絕好時機。結合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介紹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結構與功能,以及有關生理變化和身體發育衛生常識,使他們對自己的生理現象有一個比較深入了解,才不致於產生顧慮,陷入迷惑、恐懼、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之中,從而避免了對他們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同時, 通過老師的講解,也使同學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愛。對別人友愛,對世界關注,這本身就是道德品質發展的一種標志。 三、對學生進行適應性教育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指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人類也是這樣,必須適應社會、適應生活。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他們只是整個社會中的一員,是組成社會的一個細胞,對社會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獻。「生物與環境」這部分內容,有許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現象可作為教育的材料,如「種內互助」中的蜜蜂這個種群,各種工蜂分工明顯,覓食、保衛、清潔、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幹得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如果青少年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只圖索取與享受,在社會、家庭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狹隘、自私的心理,甚至會去仇視社會,危害社會。因此,我們應教育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信念,認清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和社會的依存關系,主動地調整自己去服務社會、適應社會。 四、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在企業工廠辛勤工作的員工,是知名學者教授還是在經濟浪潮中呼風喚雨的弄潮兒,都會經歷面對挫折的體驗,而且有些還是頻繁而又長久的痛苦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法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在遇到挫折時不致對人生和社會失去信心。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受挫、失敗和成功的內在聯系,引導他們學會合理認識挫折,正確的對待挫折,以次教育他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勇於戰勝困難的毅力。同時,使他們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多麼的重要。此外,在教學活動中,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逆境,對學生進行耐挫訓練和堅韌性格的培養。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內容。人際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未來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學會共同生活」 。具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於與人合作,是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從課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師,從課堂活動看強調的是教師活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缺少相互間交流、合作的機會,不利於學生間的人際互動,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⑤ 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
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

⑥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創設積極來教學環境。
2,教源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
3,體驗成功原則,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使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
4,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壓、訓、罰」的錯誤觀念,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限制為輔;標明恰當行為在先,獎懲在後。

5,就課堂教學來講,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制課外作業量。

6,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⑦ 淺談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

包括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

2、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3、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和條件保障

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就是培訓。通過培訓,一方面取得證書,另一方面還要有從事專職心理咨詢(輔導)教師資格認證。否則,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

4、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德育處或基(普)教處負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7)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發展直接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向上,主要存在教育學和心理學兩種發展取向。教育學取向的研究以教育學體系為框架,探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原則、理論、課程、教育模式、途徑與方法等基本原理。

心理學取向的研究強調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依據個體的心理規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解決個體的心理問題,而且還要健全、提升和優化心理素質。

無論是教育學取向的研究,還是心理學取向的探究,都是在探索一條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效提升心理素質的教育模式。這都必須落腳於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生、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

閱讀全文

與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