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結合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設計(或者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活動設計),論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的特點
一、關於心理課的教學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處於方興未艾的時候,人們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不少地方開設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把它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這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課程的開設,有關部門還推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內容,提出了許多新的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為大面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並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打下了重要基礎。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沃建中博士對目前的心理課的教學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講授式。是指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把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種:活動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點,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所設計的活動獲得一定的心理體驗,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種:誘導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點,精心設計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並在老師有目的的誘導下,通過心理體驗並自覺進行自我教育,獲得感悟,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三種心理課的教學模式雖然都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為最終目的的教學模式,但是從實際的操作情況來看,第一種模式偏重於說教,第三種模式側重於暗示、啟發、明理,因此在小學階段里,教育效果較好的模式還是活動式,我們應該在小學里推行心理活動課。
二、心理活動課的教學設計
心理活動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作具體的設計,但離不開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一)確立目標及主題
在設計一次某年段的心理活動課前,教師需要十分明確活動目標,按照本年段的學生特點,確立本次活動課的主題及具體明確的目標。一般要求主題要鮮明、活潑,能夠引起學生注意、關心。目標要具體、明確。目標越具體越細,實施起來就越便利,越容易實現。有些活動設計,目標定得高、大、空,教師在活動的時候就不好把握,增大操作難度,甚至容易使活動失控,不利於目標的實現。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活動方法)
與人們穿鞋子選擇合適的一樣,心理活動課也是必須以活動的目標及內容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有時可以一種教學方法貫徹始終,有時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的交互運用。只要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或是只求表面熱鬧,教師在選擇教學的方法上既要符合教學的目標,更要依據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1、創設情境法
創設情境法是心理活動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為基點,創設出一系列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參與有關的活動,獲得心理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
2、 角色演示法
角色演示法也是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師通過讓學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處理情境中的各種事情,體會情境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學會為人處事的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對創設情境教學法的一種補充,特別是在讓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教學中有獨特的作用。
3、 實驗操作法
實驗操作法是指教師通過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技巧,樹立自信心的一種教學方法。把它應用在技能心理活動課中會有獨特的教學效果。
4、 討論交流法
討論交流法是指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情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處理意見,與同學互相交流,從而形成一種集體主流,作為正確心理觀的導向的一種教學方法。
5、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是指教師通過活動、語言、動作、表情向學生做出暗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對延伸心理活動課的教學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清晰地列明活動的步驟
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明確地將活動准備、活動對象、活動順序,注意事項、必要提示等內容細列在活動方案內,以便在開展活動時可以順利進行。
(四)選擇相關的輔助資料
實施一節活動課可能涉及到的學科知識很多,教師往往無法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去全部解決問題,因此心理輔導老師應該在課前去做充分的准備,例如,查找各種相關理論或案例,必要時還要把相關的資料提示或某些具體參考列出,以備參考使用。
三、心理活動課設計的幾個原則
在心理活動課的設計中,為了解決好上述的幾個問題,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超前的社會適應性原則
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所需的人才。我們的學生不僅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應該是今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並能適應今後發展了的社會環境。因為我們的社會正在迅速發展變化,如果我們的眼光短淺,教育目標沒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據當前社會、甚至是過去社會的需要來指定教育的目標,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將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因此,我們要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選擇有利於適應今後社會的心理特徵作為我們課程教學的目標。
2.發展性原則
所謂發展性原則,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需要。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其相應的課程教學目標,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一步一步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完善地發展。例如,要培養學生關心和愛他人的品質,從學前到高中各個年齡階段的發展階段,心理教育課程的目標應該在水平上從低到高有所變化:在學前期,重點培養學生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父母、老師和同學);在小學階段,強調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和集體觀念;在中學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以及愛祖國和愛人民的意識。
3、 活動性原則
心理活動課是以活動為教學手段的,它必須遵循活動性的原則。設計精巧,緊扣主題的活動往往能夠吸引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離開了活動這個載體,教育的目標就失去了依託,因此,開展心理活動課必須遵循活動性的原則。
4、 主體性原則
心理活動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設計的任何活動,創設的任何情境,無非都是實現向學生提供更切合實際更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獲得健康發展這一根本性目的。教師必須從活動的設計到開展,嚴格地貫徹這一原則。所以,一方面教師要視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設定心理活動課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要把握住參加活動的主體、體驗活動的主體、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是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做好組織工作,確保學生獲得需要的心理體驗。
5、 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在設定活動內容的時候,既要考慮活動主體的多樣性,出現的問題的多樣性,又要考慮具體的活動形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對待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上心理活動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做出靈活的選擇,活動富於變化。
6、 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是要求教師在進行心理活動課的時候,要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在活動中與老師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遵循這一原則,有助於充分地調動師生之間的感情,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增強心理活動課的實效性。
7、 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活動要饒有趣味,不能呆板生硬。活動課較之於講授課的最大的分別就是變革了傳統的說教方式,代之以學生自己通過活動體驗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如果活動沒有趣味,學生勢必對它敬而遠之,教育的目的就無法實現。
8、 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是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考慮活動具有可操作性,要適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發展水平,要能夠讓多數學生參加活動並獲得心理體驗,以培養一定的操作技能,增強自信,提高心理素質。
四、心理活動課要求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心理活動課教學模式類似於大學里的公共課,它面對全體學生,要解決的是普遍性問題,而不僅僅是個別問題。它側重於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目標。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應該根據兒童心理學的有關規律,設計出相應的活動,使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夠獲得充分的心理體驗,達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和培養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因此,小學心理活動課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的角色
在心理活動課中,教師就好像是一位設計師,擔負著整個活動的設計任務。教師必須根據活動的目的,結合學生的情況,具體的教育環境,社會的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去創設活動的情境、具體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方法。教師對活動的設計精心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活動的效果。一位出色的教師總是能夠根據班級學生的現有心理素質水平,興趣愛好,群體特點等去安排一些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參加的活動,以達到幫助全體(或者大多數)學生獲得心理體驗的目的。
2、活動的主體
在心理活動課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是根據教學的目的來確定的。進行心理活動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這就要求只有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整個活動的過程,才有機會獲得他們需要的各種體驗。因此,教師在心理活動課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盡量滿足各類學生的心理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處理自身面臨的各種困惑。如果老師在心理活動中堅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會有助於長期展開心理活動。
3、操作性和趣味性
心理活動課區別於講授式和誘導式兩種教學模式的地方在於活動。活動的特點首先在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於全員參與。教師設計的每一項活動,都必須符合這一原則。假如老師設計的活動學生做不了或無法完成,學生就不能獲得需要的心理體驗,或者所獲得的心理體驗不完整。其次是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廣大學生樂於參與。如果老師設計的活動不具有吸引力,那麼此項活動參加的人數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小學里根據小學生的年齡、身心狀況以及愛好活動的心理特點,開展相應的心理活動課,是完全符合心理學的客觀規律的。
總之,在多年的心理活動課教學實踐中,我們得益於以上的教育理念,它讓我們在帶給孩子們健康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內容簡介
不少省、市舉行了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大獎賽,開發了各種各樣的心版理健康教育教材,等權等。但是,就目前國內的總體情況而言,理論研究落後於實踐,以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向,如學科化傾向、課程化傾向、形式主義傾向以及理想主義傾向等。上面列舉的這些問題,至少表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問題,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基礎(包括課程論、心理學、社會學)等。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具體實施策略。對於基層學校的教師來說,當然更關心後者,但是,理論上的認識也是重要的,它為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內容框架正是基於這兩大需要,而作了系統籌劃。
③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設計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
《我們愛學習》教學設計
【課程設計】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它表現為人力求認識和獲得某種事物,並且力求參與相應的活動。興趣通過情緒反應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積極性,即凡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和工作,人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和愉快,效率也較高;相反,如果是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則可能心理動力不夠,缺乏激情,效率也較低。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興趣和情緒的左右,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包括對學習內容本身的直接興趣和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率。
【課程目標】
1、讓學生了解興趣對學習的影響作用;
2、討論並提供培養學習興趣的一些方法;
3、通過講述我們愛學習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認識到興趣對學習的重要作用;
2、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
講述和討論
【課前准備】
准備多個因為對某件事感興趣而堅持鑽研,最終獲得成功的科學家等的事例。
【教學步驟】
1、講故事導入課題。
故事的題目是《我追到了流星雨》。故事內容:說的是一個少年對觀察流星雨很感興趣,於是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准確的預測流星雨的到來。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看了很多的書,很多書都很枯燥,但是因為他對流星雨太感興趣了,他堅持看。後來他又發現,有關流星雨的最先進的資料在美國,也就是說是英文資料,於是他刻苦學習外語,並閱讀了大量的外文資料,憑借他對流星雨的濃厚興趣,最後,他是唯一一個少年和很多專家一起准確的預測到了下一次流星雨到來的准確時間。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
生:回答。
師: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影響很大,我們今天的課題就是"我們愛學習"。
板書:我們愛學習
2、讓同學們講自己知道的有關"我們愛學習"的故事。老師進行總結並引出"興趣有助於學習"。
師:其實,因為對某些東西感興趣而在這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和故事有很多,下面就請同學們想想自己知道的例子和故事,然後講給大家聽。
生:講故事。
師:同學們想想,這些例子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一個人在從事活動中能否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興趣因素,也就是說,興趣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可以使我們充滿熱情,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對學習不感興趣,被迫的去學習,是很難學好的。
板書:興趣有助於學習
既然這樣,我們如果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的學習不是就不那麼難了嗎?
3、請同學們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目,為什麼對這些科目感興趣,以及這些興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並進行總結。
師:我現在就想請同學們說說你們最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你們為什麼對這些科目感興趣,這些興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
生: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出來的。
師:這些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對某一個科目有興趣,並不是天生就對這個科目感興趣,很多時候這種興趣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板書: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4、請同學們講述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為什麼對這些科目不感興趣,以及這些同學在生活中的興趣,為什麼對這些感興趣,然後談及理想。
師:同時,我也相信在座的同學也會對某些科目不感興趣,因為老師在中學時代也有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我想問一下同學了,你們不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為什麼對這些科目不感興趣呢?我還會進一步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對這些感興趣呢?這些興趣是不是也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呢?
生:回答上面的問題。
師:(在學生回答過程之中進行引導,並總結同學的回答)
5、引導到學習上,討論如何培養學習興趣。
師:不管我們對學習是否感興趣,我們都是要學的,而且大家都是希望學好的。那麼我現在就想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興趣呢?(板書: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興趣呢?)討論之後請每一個小組說出一種方法好不好!
生:討論並回答。
④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基本相信
作者:吳增來強,蔣薇美著源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01958344
出版時間:2007-05-01
版次:1
頁數:28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心理學 > 心理健康
⑤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內容設計的要求
【課程設計】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它表現為人力求認識和獲得某種事物,並且力求參與相應的活動。興趣通過情緒反應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積極性,即凡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和工作,人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和愉快,效率也較高;相反,如果是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則可能心理動力不夠,缺乏激情,效率也較低。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興趣和情緒的左右,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包括對學習內容本身的直接興趣和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率。
【課程目標】
1、讓學生了解興趣對學習的影響作用;
2、討論並提供培養學習興趣的一些方法;
3、通過講述我們愛學習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認識到興趣對學習的重要作用;
2、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
講述和討論
【課前准備】
准備多個因為對某件事感興趣而堅持鑽研,最終獲得成功的科學家等的事例。
【教學步驟】
1、講故事導入課題。
故事的題目是《我追到了流星雨》。故事內容:說的是一個少年對觀察流星雨很感興趣,於是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准確的預測流星雨的到來。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看了很多的書,很多書都很枯燥,但是因為他對流星雨太感興趣了,他堅持看。後來他又發現,有關流星雨的最先進的資料在美國,也就是說是英文資料,於是他刻苦學習外語,並閱讀了大量的外文資料,憑借他對流星雨的濃厚興趣,最後,他是唯一一個少年和很多專家一起准確的預測到了下一次流星雨到來的准確時間。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
生:回答。
師: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影響很大,我們今天的課題就是"我們愛學習"。
板書:我們愛學習
2、讓同學們講自己知道的有關"我們愛學習"的故事。老師進行總結並引出"興趣有助於學習"。
師:其實,因為對某些東西感興趣而在這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和故事有很多,下面就請同學們想想自己知道的例子和故事,然後講給大家聽。
生:講故事。
師:同學們想想,這些例子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一個人在從事活動中能否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興趣因素,也就是說,興趣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可以使我們充滿熱情,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對學習不感興趣,被迫的去學習,是很難學好的。
板書:興趣有助於學習
既然這樣,我們如果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的學習不是就不那麼難了嗎?
3、請同學們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目,為什麼對這些科目感興趣,以及這些興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並進行總結。
師:我現在就想請同學們說說你們最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你們為什麼對這些科目感興趣,這些興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
生: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出來的。
師:這些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對某一個科目有興趣,並不是天生就對這個科目感興趣,很多時候這種興趣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板書: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4、請同學們講述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為什麼對這些科目不感興趣,以及這些同學在生活中的興趣,為什麼對這些感興趣,然後談及理想。
師:同時,我也相信在座的同學也會對某些科目不感興趣,因為老師在中學時代也有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我想問一下同學了,你們不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為什麼對這些科目不感興趣呢?我還會進一步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對這些感興趣呢?這些興趣是不是也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呢?
⑥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不同於一般學科的教學,因為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的知識,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與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能夠主動的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因此,根據這樣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一)閱讀和聽故事
教師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和有針對性的讀物,或者自己開辟和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欄。在課堂上安排讀書討論和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或講述一些有意義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與行動的態度,促進自我人格的發展。
(二)認知改變
教師通過質疑、暗示和說服等等方法,來改變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觀點,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後通過觀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其的作用就是於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洩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生認同作用。
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集體的角色扮演。
其主要步驟是:設定目標,確定情境;輔導教師對角色扮演作解釋,排除學生各種
顧慮;輔導教師指導學生發展情節,准備劇本,設定角色,分派角色;演劇時,教師可
作指導示範,也可扮一個角色;事後分析討論,表達感受。
2、個別形式的角色扮演。
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輔導教師扮演他的父母、同學、朋友等。
3、讓學生輪換扮演兩個角色。
與之打交道的另一個角色是用空椅子子代替。讓學生練習同想像中的坐在空椅子子上的人物說話。
4、固定角色扮演。
讓學生按照輔導教師為他撰寫的草稿,扮演與自己原來性格不同的角色。如學生原來是被動的,就讓他扮演主動的角色。在兩周時間中,學生每天必須細讀扮演草稿三次,並在日常生活中按角色身分去說、想、做,去同他人打交道。
運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則:
1、假如學生明顯地表現出害怕,不要勉強讓他們扮演,而是分給他們一些其它任務,直到他們自動參與。
2、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學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現出的意義和感覺,而不是學生表演得多麼好。創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使學生有信心,喜歡表達他們自己。
4、應使課堂氣氛活躍,非表演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勵。
榜樣引導法:
教師利用學生有很強的模仿特點,讓他們通過榜樣行為的觀察,使自身受到強化,模仿榜樣的言行,從而實現受教育的目的。榜樣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符號性的(通過
傳播媒介來呈現的榜樣)。使用榜樣引導法的原則:
1、榜樣的選取必須是可親、可敬、可信並與學習者有較大相似性。
2、榜樣行為的展現應是漸進的。
3、呈現榜樣的同時,最好配以講評,突出模仿行為。
4、為學生模仿行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膽模仿。
5、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強化模仿行為。
常用的榜樣引導法:
1、參觀、訪問。參觀工廠、農村、公園、學校等,走訪工人、農民和優秀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強烈願望並從身邊做起,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走進公園看到許多人都主動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箱,不踐踏草坪,教師趁勢提示,提高學生的模仿傾向。可以說有目的地參觀訪問只是榜樣學習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模仿身邊的榜樣,從日常生活做起。由於榜樣是活生生的,學生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適合於小學各年級。從教育內容說,較適合個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為
習慣的養成等。
2、媒體教學
充分利用科技教學手段,通過傳播媒介來呈現榜樣(傳播媒介有圖片、幻燈、錄音、錄像、電影、卡通片、文字說明等等),學生觀察榜樣,進行模仿學習。這種榜樣比真實榜樣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為,因為教師能夠事先做精細的安排,而且比真實的榜樣更安全,真實的榜樣是不受嚴格限制的,是富於變化的。又由於媒體榜樣可反復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式。實踐證明,「百部愛國主義影視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於這種教學方式教育性兼容藝術性,形象生動有趣,頗受學生歡迎,可對不同年級學生施教,教學內容可涵蓋多個方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所有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對
某一專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群體進行研討的學習方法。這種方
法可以集思廣益,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通常可以用到心理健康教
育課程中的集體討論的方式有:
⑦ 求一份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的設計方案 模版 多謝!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選修課程。為保證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依據專業的實施方案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課程開設背景和目的
1、課程開設的背景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心理健康的認識主要局限在醫學范疇,而對於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是比較忽視的。近年來這種狀況開始出現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開始普遍關注心理健康,國內有關專家學者所做的大量專門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
另外,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標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人們提出了綜合素質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說,心理素質決定著各種素質的發展方向和速度,甚至決定著學生能否最終成才。
2、課程開設的目的
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小學教育專業的學員形成現代學校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新觀念,具備向全體小學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對部分需要提供心理咨詢的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所必需的理論基礎、專業素質和操作能力,以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預防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概況
1、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師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一門選修課,它是根據該專業培養目標及專業特點而設立的。
本課的基本任務在於:使學員系統掌握小學階段有關小學生、教師和家長一些心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心理咨詢及心理輔導的一般策略。讓學員充分認識到健康心理對這三者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自覺進行教師心理方面的維護。從而讓學員更好地進行教書育人,提高其教育的能力。
2、課程內容及特點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表揚孩子的藝術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提供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心理輔導、開展面向學生個體的心理咨詢活動、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調適及家長的心理健康及其調適等。
本課程的基本特點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結構總分結合。本教材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篇,另一部分是教育實踐篇。基礎理論篇的三章內容主要是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一個總的概述,綜合闡述了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徵、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家長的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識。通過基礎理論篇的學習,學員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理論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教育實踐篇的兩章內容主要是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來指導教師和家長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學習教育實踐篇,學員會掌握一些更為實用的知識。
第二、理論知識淺顯易懂。與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及一些相關的教育心理類的課程相比,本課程幾乎未涉及高深的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即使對一些不得不涉及的理論知識,編者也是充分考慮學員學習的特點,深入淺出、化繁為簡,讓學員學起來比較輕松。
第三、應用知識豐富多樣。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這一點從教材的編排上就可以一目瞭然。教材分為了兩大編,上篇為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其應用,下篇則是純粹的實踐篇,實踐篇則全部為一些相關的實例及其分析。這種編排可能是其他課程很少見的。正因如此,本課程涉及的應用知識就包羅萬象了,既包括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徵介紹、表揚孩子的藝術、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等,還介紹了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的特點、原則和方法,並對教師及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進行了一些相關的介紹。在某種程度上講,本課程對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各個方面的因素都進行了分析,足見其應用知識之豐富。
第四、研究對象涉及面廣。與應用知識相對應的就是本課程研究對象涉及到了與小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既包括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各個階段、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及心理咨詢,還包括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預、學校如何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學習環境,甚至還包括了家長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預。
第五、案例分析貼近實際。本課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案例非常豐富且貼近生活實際。教材不僅專門用一半的篇幅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一些實例分析,還在論述相關的理論知識時也列舉了大量的實例進行了說明。而且這些實例都是來自於一些真實的事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現實意義。
第六、實際操作具體規范。本課程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時,不只是停留在單純的理論研究之中,注意分析在新的時期小學生在心理方面會出現的各種新問題,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完美結合。並對一些具體的操作盡可能地給予適當的引導與提示,使學員在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等實際問題方面獲得操作性的啟示。
3、基本要求
本課程為3個學分,54學時。第六學期開設,開設時間為一學期,課內學時18學時。
三、本課程的學習對象
1、學生構成。中央電大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學員將大多是具有大專學歷,在中小學和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從事各科教學的教師和從事各種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員和領導者,還有具有大專學歷的社會人員。本課程學習的對象是湖北省及所屬各市、縣的從事教學的教師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員和領導者以及少量的社會人員。
2、學生分析。由於參加學習的都是在職的各類教育工作者,他們的主要優勢是:學習動機普遍強烈,願意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目的明確,渴望知識能力和學歷層次的提高;有著足夠的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較強。但他們也有著明顯的劣勢,即: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學習資源相對匱乏;工作和生活擔子較重,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因為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減弱。在具體實施中,要充分考慮學習對象的這些優勢和劣勢,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措施,以完成教學輔導任務。
四、教學設計
(一)總體設計思想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要依據以下幾方面的思想:
1、樹立學習者發展理念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重視學習者的職業特點、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多方面需要。在課程整體設計上,樹立以學習者為本位的理念,既教給學員本課程相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又要注重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和今後的發展。
2、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理念
開放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由於參加本課程學習的學員大多生活在中小城市、鄉村,工作在基層和教學一線,工作和學習的矛盾突出;學習的環境較差;師資力量匱乏。因此,本課程的整體設計,須從學員的這些實際狀況出發,在方便學生自學上下功夫,解決好學習難度、學習梯度和學習跨度問題,在加強助學、導學的同時,合理有效地選擇及分配教學媒體。
3、踐行「素質教育」理念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力求將素質教育作為綜合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徹於其中。眾所周知,現在的大、中、小學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本課程的學員作為素質教育最初的實施者,他們的素質教育也應與時俱進,為此對他們在這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一些。因此,本課程在進行整體設計時,更加突出了對學員這方面的培養,如讓學員積極參與到社會調研、在面授輔導時讓學員參與到課堂中來、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力度等。
(二)總體設計方案
1、媒體選擇
本課程的媒體選擇較為豐富,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本課程所選擇的主要媒體為文字教材、網頁資源、IP課程、直播課堂、CAI課件、PPT課件、文本輔導和導學光碟等,這些教學資源均以教學大綱為依據。
2、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教材,是進行教和學的主要依據。該課程教材採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叢立新主編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該教材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設置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自學指導,以達到引領學生有效率地學習內容,產生探求慾望和學習的興趣。另外,文字教材知識脈絡清楚,重點內容突出,難點闡述明白,體現教學與助學合一。
3、網頁輔導
本課程的網頁輔導知識較為豐富,包括教學大綱、課程說明、實施方案、教學輔導、作業練習、IP課程及直播課堂等;另外,還列舉了一些更加貼近學員工作實際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他的輔導材料等。使學員通過網頁就能對本課程的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4、IP課程
本課程錄制了共十講的IP課程,這些IP課程不但涵蓋了教材的全部知識內容,而且還根據學員的實際生活和工作需要,補充了許多相關的知識,並列舉了一些最新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讓學員通過學習,能進一步地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直播課堂
為了指導學員的自主學習和期末備考,本課程錄制了相關的直播課程,希望對學員在這些方面有所幫助。
6、CAI課件
為了調動和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本課程還精心製作了內容豐富的CAI課件。通過該課件的學習,學員不但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學習狀況,還可以通過做一些測驗題,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7、PPT課件
此課件對教材的整個內容進行了歸納和綜合,以便學員能更直觀地了解相關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員對教材的編排和結構有個清晰的認識。
(三)教學策略
1、教學形式多樣化
為了幫助學員完整、准確、全面、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倡主動、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以學員自主學習、教師精講輔導、小組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力求在教學中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
2、教學手段多樣化
充分利用本課程豐富的教學媒體和手段進行教學,在進行文字教材學習的同時,注重應用錄像教材、IP課程、CAI課件、PPT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電大網路教學平台、E—mail等進行網路答疑、課程輔導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力求將學以致用的思想運用於課程教學。同時,建立了方便快捷的QQ群,為學員創建了一個能即時交換彼此學習心得的平台。
3、教學注重實用性
本課程注重應用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教學,也要從學員的生活、工作實際出發,引導學員運用相關理論分析自己身邊的問題,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盡量高標准、嚴要求,使學員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教學中要注意分類指導、分類教學,將學員按不同對象、不同層次加以區分,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策略和手段進行課程輔導和個別指導,結合學員的工作特點和學習需求來進行教學。注重發揮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加強學員之間的互幫互學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4、注重案例教學法
本課程要從多方面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在認真分析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時,要緊密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引導,多應用案例進行教學,對相關的一些問題開展充分的討論。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讀物、參考書籍的閱讀來加強學生的知識面並拓展視野,開拓思路;通過組織開展「網上讀書」、「讀書心得展示」等活動,用切合實際的案例給學生以真切的指導和理論的灌輸,加深學生對課程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調動學生上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使網路教學平台真正成為師生交流的窗口。
5、注重實施素質教育
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培養,加強教學的教育性,要指導學員閱讀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以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和手段,將素質教育貫穿於課程教學的始終。
(四)教學組織形式
1、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進行網路教學
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重在強調學員學習的自主性,學員可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安排,自主制定計劃進行個體化學習。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進行網路教學的關鍵在於激發學員學習的動機,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豐富多樣的網路教學資源,以便學員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同時教師還要明確、合理地安排布置學生自學的任務和進度。
為了有效地進行網路學習,具體安排如下:
(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豐富網路資源,在開學初要上傳教學大綱、實施方案、課程說明、考核說明等各類教學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把責任教師的聯系方式在網上公布以方便學員的聯系。在課程教學期間,教師要對學員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回答,對於論壇內的學生提問,在三天內必須回復;定時安排課程集中答疑和輔導。同時,還要針對學員的問題上傳一些輔導性文件,如課程輔導網頁、案例分析、作業練習等。在學期末,教師還要對本課程的網路教學進行總結,並安排形成性考核的內容。
(2)學員在開學初應對本課程的性質、任務、要求有一個明確的了解,認真學習網上的各種教學文件。在課程學習期間,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各種學習材料,養成定時上網的學習習慣,對於不懂的問題,應及時在課程論壇中提出來,同時還要認真作好學習筆記。這些學習筆記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3)教師對學員還承擔著實施監督的責任。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電大在線的後台數據對學員的網路學習時間給予實時監督。對於網上學習時間沒有達到規定時間的學員,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鼓勵。
2、以協作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小組學習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要求學員對所自學的內容及學習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討論,交流,相互溝通自己的理解和見解,以便更好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集中教學中涉及的眾多問題得到真正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並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對其學習方法進行細致的指導。具體安排如下:
(1)學員注冊後,責任教師要盡快熟悉學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住址、工作情況、學習背景、專業背景等,為以後對學員進行分組奠定基礎。
(2)教師在第一次面授輔導課時,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掌握和基本情況對學號進行分組,並確定每小組的負責人。分組的原則是:一是就近原則,即居住地比較近的學員可分為一組;二是人數合理原則,即每組的人員要比較合理,一般以5—10人為宜;三是有效原則,即小組學習要對課程的學習發揮有效的功能。
(3)在以合作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小組學習方法的細致指導。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各小組的負責人保持密切的聯系,掌握各小組學習的具體情況,如討論了哪些問題、學員有哪些觀點、各個學員的參與情況等。教師每學期要參加1—2次學員的小組討論。
3、以尋疑求悟法為核心進行面授輔導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對小組學習過程中共性化的重點、難點進行適當講解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使學生把握和理解所學內容;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具體要求如下:
(1)教師一定要完成面授輔導的學時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面授輔導學時數為18學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具體的面授時間和次數,但18學時一定要保證。
(2)教師在進行面授輔導前,要針對學員當時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准備。教師要認真研究學員在課程論壇中的提問,並分析小組討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帶有共性的問題可在面授時集體講解。
(3)教師在進行面授輔導時,要有的放矢的解決學員的實際問題,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除了要把一些基本的理論教給學員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學員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使教師的面授輔導能給學員有實際的幫助,讓學員形成一種比較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
4、以實踐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學員政治思想水平、業務素質和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本課程的應用性決定了實踐教學是學員學習的一個重點,為此,實踐教學不僅始終貫穿於上述的三個教學組織形式之中,而且實踐教學還要求學員參加集中實踐環節的各種活動。
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課內實踐,主要是指學員參與到課堂討論、小組討論、自學網上各種資料等各個教學環節。二是課外實踐,學員參與社會調查,對小學生、教師本身及家長的心理這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並寫出分析報告(這三個調查問卷均可從湖北廣播電視大學的課程主頁上下載)。
課外實踐教學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15學時)
第一階段,確定社會調查的對象(2學時)。每個學員可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要調查的對象,比如學員自身是小學教師,可以選擇其工作的對象—小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也可以選擇自已身邊的同事進行教師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如果學員不是小學教師,可選擇進行家長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的人數一般以15—20個為宜。
第二階段,與被調查者進行溝通(3學時)。這是完成問卷調查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溝通,讓被調查者理解我們的調查行為,以便積極主動地配合我們的調查。
第三階段,完成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7學時)。與被調查者進行有效溝通後,就可著手讓他們填寫問卷調查表了。在填寫的過程中,學員除了應被調查者要求進行必要的指導外,一般不要參與填寫。
第四階段,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並寫出分析報告(3學時)。所有的調查問卷收齊後,就要對有效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這個分析主要是應用本課程的知識理論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分析報告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調查問卷中發現的問題,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對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建議和措施等等。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上四種形式的有機結合和適當運用,通過適宜的形式和手段,啟發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五)教學進度
為了便於學員更好地規劃自已的學習,現將學習進度和相應媒體提示如下,學員可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參考使用。
五、課程考核
由於本課程的應用性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對學員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實踐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種形式。
1、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學員的學習表現,如參與課堂討論、小組討論、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等方面的情況。二是課程教育實踐情況。主要是指參加教育實踐基地的各種情況及表現。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20%。
2、實踐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原始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學員要上交所有的問卷原件,以便教師的查閱和存檔。
(2)、調查報告。學員要寫出一份進行此次心理健康調查的簡要過程,包括調查的計劃及時間安排以及在調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課程論文。本課程的課程論文是要求學員撰寫一篇分析報告,即根據自己的調查問卷進行詳細的分析,形成一篇完整的分析報告。分析報告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面向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實際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30%。
3、終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以期末試卷考試的形式進行。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50%。
形成性考核、實踐考核和終結性考核三種形式的總成績60分為及格。
⑧ 心理健康課的教案設計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情
——樹立正確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目的:
1. 使中學生能正確認識各種事物、情緒(狂喜,悲傷)的發生,學會以不同的眼光(積極的)去看待它。
2.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應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緒。
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對象:處於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學生
教具:投影儀,電腦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活動學習
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給學生看兩張心理學上的兩歧圖。提問: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2.闡述課題——換個角度看問題。
3.舉例說明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引發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舉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呵呵,還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強化主題。對剛才的例子讓學生討論,說說其產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課題,對其強化。
5.怎麼換個角度看問題才是科學的?
積極的看問題 改變注意、認知的對象 注意觀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創新性
5.活動:邀請四個學生(最好是男生)上來,要求四個人不能用腳支撐身體也可以使四個人同時比較穩當的支撐在地面上。 備註:較好的方法四個人用手支撐在地上,腳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6.活動的思考:此看來,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要常常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7.討論:怎樣樹立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一是知足常樂。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俗話說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種慾望滿足了還會有更多的慾望滋生,若慾望太多太高,則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快樂。在各種滿足不了的慾望面前,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這樣會讓我們好過不少。
其次是心理換位。各執己見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與家人、朋友、同事、學生或者領導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會使人傷心氣憤,若矛盾雙方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可能還會導致過激的言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而人際關系惡化是非常有害於心理健康的。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心理換位:試著站到對方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對方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第三是要學會轉移認知對象。當我們因某個問題而困擾,因某個偶發事件而過度緊張和焦慮時,不妨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強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煩惱,想得頭腦也僵化了,這時如果轉換一種活動內容,也就換了一種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釋重負。
第四是要合理宣洩。比如找人傾訴,當心裡感到困擾時,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說上一通,只要對方願意耐心傾聽,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又比如寫日記,當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時,把滿腔的話語付諸筆端。另外,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隱秘的東西是不能與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紙一筆,在上面盡情揮灑,怎麼寫都不要緊,寫什麼都不要緊,寫出來的東西通順不通順都不要緊,寫完了,氣消了,寫下的「成果」 當場撕毀也好,留待日後細細咀嚼也好,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情卻可能輕松許多。再如聽聽音樂,唱唱歌,不過癮時大喊幾聲,以排遣心中久積的郁悶和慵怠。實在覺得沒法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窩里大哭一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魯迅筆下的阿Q雖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卻使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感覺不到痛苦。當我們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精神崩潰,我們可以學學阿Q,不妨也來一個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8.教師總結,再次點題。
⑨ 談談你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我覺得這門課程是非重要的,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視起回來,至於答教學我不知道學校重視不重視。應該請相關人士,比如心理輔導的專家,給學生講一堂課,哪怕是一堂,我認為那也會讓學生印象深刻,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