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進行課堂管理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意到:教師對其教學過程的控制與調節是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身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課堂管理上教師不只是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將紀律管理與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為此,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一名好教師而言,只有了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學生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入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創造。蘇霍姆林期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小孩子對成人的表揚與批評其實很敏感。不幸的是,我們許多教師認為搗亂行為更應引起注意,因此總是對搗亂行為而不是認真行為作出反應。表揚與批評,是那麼神奇,特別是對想法單純的低年段的小孩子來說,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對他們產生影響。我也嘗試過,當我批評某學生不認真時,其他人依然在鬧,而當我說看看今天誰做得最好時,馬上就全部人集中精神了。 二、創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上認為,人在心情愉快時,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好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已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個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讓她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三、豐富而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根據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趣的東西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保持注意力,例如:我在這幾年的物理教學中,有實驗的課,我的實驗一定做,分組的、演示的都要做,即使不會做,學生也會拿著器材玩一玩,看著別人做,也有些印象。而對那些強硬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執行,而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因此,當整個課堂吵吵鬧鬧的時候,教師也應從自身去尋找原因了,那就是:你的課堂夠吸引力嗎?學生的注意力持續不久,課堂要作到一松一緊,張弛有度,更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四、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 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徵的調查,在學生眼裡「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
Ⅱ 課堂管理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從新教師培訓的調查來年,學員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是其中之一。為此,特推薦以下內容。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即產生所謂的「病源體傳染」現象,它會蔓及全班,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課堂中蔓延。
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獃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研究結果表明,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學生、教師和環境三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
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系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
1、尋求注意。研究發現,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製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
2、性別特徵。在小學階段,男孩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喜歡探究,但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齡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現課堂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要高於女孩。
3、人格因素。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氣質、情緒等也有聯系。例如,內傾化的人格,常表現出抑制退縮行為,不願與人交往,自我意識強,易受暗示。而外傾化的人格,則喜歡交際,迎合熱鬧,膽子較大,善於獲取新事物,自製能力較弱,違反紀律的情況相對較多。
4、生理因素。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導致問題行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簡稱mbd)造成的,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更熱情地關心,幫助他們掌握控制沖動的方法。
(二)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
課堂里發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也必須對自身進行一定約束和調整。一般來說,對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影響的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教學不當指教師由於備課不充分,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常見的教學不當有教學要求不當,例如對學生要求過高或過低;教學組織不當,例如教學從一個活動跳躍到下一個活動時缺乏順利「過渡」的環節,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講解不當,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麼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
2、管理不當
這可能是教師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病源體傳染」效應。還有些教師過於相信懲罰在解決問題行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3、喪失威信
在學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師是很難管好課堂的,喪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學不當、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教師威信下降。一般說來,以下行為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喪失威信:
1.業務水平低,教學方法不好。
2.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上課懶懶散散。
3.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後不檢查。
4.向學生許願,但總是不兌現。
5.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評精神,明知錯了,也要強詞奪理。
7.帶有偏見,處事不公。
(三)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
包括校外環境和校內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班級人數與課堂座位編排方式、教學環境的溫度和色彩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課堂行為都會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另有研究發現,教室牆壁和傢俱的色彩過於強烈和鮮艷,容易使兒童在課堂上興奮好動,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教室內溫度過高,則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不友善行為和沖突性行為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人數較少的班級課堂紀律往往較好,教師用於課堂管理的時間也較少。而人數較多的大班中,由於單位面內人口密度過大,學生的個人活動空間相對受到他人擠占,這往往成為誘發學生好動爭吵和產生破壞課堂紀律行為的一個主因。這種現象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二、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Ⅲ 教師有效管理課堂的方法有哪些
一、以情喚情
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在所難免,這是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特徵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沉鬱凄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藉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一方面,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二、輕敲響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目光暗示
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四、動作指引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狀物、言志、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意識,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教師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潛在控製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贊許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態,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五、冷卻制動
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後,你夾著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里十分混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打鬥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尚未清醒。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一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一種反激的浪花如一股迴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斥。因為上節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後,學生需要一個短暫的放鬆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為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准備。你可以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講台,只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形成一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六、行為矯正
就是採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並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罰劣切不可採用諷刺、威脅、隔離、體罰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創造的學生學習"違法"(違反學習管理的規定)自我懲罰的五種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誰"違法",除了補上學習任務外,還要從五種方式中挑選一種進行自我補償。五種方式是:1.為別人、為集體做件好事,以補償內疚心理;2.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個節目,增強自製觀念;3.寫一份說明書;4.寫一份心理病歷;5.寫一份個人法庭審判程序。獎優罰劣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七、旁敲側擊
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並不是有預謀的行為。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八、分組約束
課堂教學一般都分有學習小組,4-8人不拘。每組既有優生,又有潛能生。組長可由優生和潛能生輪流擔任。一方面使他們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們"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優、良、中三個不固定的,由教師內部掌握的程度級。通過程度級對學生實行非同步管理。發現某個學生進步時,鼓勵其不斷起跳,釋放潛能;發現某個學生退步時,及時做好轉化工作。而且對不斷變化的學生實行動態管理,不斷調整級別,提出新的要求。這種管理,既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又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可以收到學習、身心同時進步的效果。
九、環境熏陶
環境可以作用於無意識或者非理性的心理,進而孕育出某種傾向來。環境的影響是隱形的,卻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容易激發學生心理潛能。教師要盡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因為理想的社會心理,以外在的組織氣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體中每一個學生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以一種無形的力量非強制性地規范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可以創造出優秀的集體,優秀的集體又以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班風、學風,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的心理趨向。這種良性循環,帶來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高效能。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注意課堂客觀環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顏色的選擇和光線的處理。自然適度的光線有助於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促進師生心理相容。教室空間的合理布局和課桌凳的美觀排列不僅消除了"教學死角",而且能夠使全體學生處於教師視野之內,從客觀上提高課堂管理效果。甚至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同樣具有潛在的影響力。如淺色服飾給學生以親切感,深色服飾給學生以莊重的"權威"感,艷麗服飾則易分散學生注意力。教師應講究樸素大方、整潔,不穿奇裝異服。衣服色調盡以淡雅、調合、鮮明為宜。穿西裝,繫上領帶,以顯氣度;穿中山裝,系好風紀扣,以顯嚴謹。這些環境的熏陶,對課堂教學管理的約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十、自我管理
當課堂教學已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風氣基本養成,自控力、自製力都大大提高,這時可由學生自我管理。"管"是為了達到不管,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管理的最高境界。這時教師重在指導學生管理的方法和經驗,使他們學會管理。同時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採用各種方式,使教學都成為一個個開放系統,使教學貼近生活,從而不斷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Ⅳ 課堂教學管理有效做法的深度思考與交流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版、高效互動是從根本權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單調(聽→講)、單項(師→生)、單一(教材)、滯後(反饋不及時)、被動(老師逼迫學生學習)....
Ⅳ 如何做好課堂管理
課堂紀律管理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和保障。做為班主任,
一、重視第一印象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為班主任每接手一個新班,初次跟學生打交道,一定要重視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因為第一印象對教師總印象的形成具有較大的決定力,如果師生初次見面,教師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即使這個教師在日後的工作中出現某些差錯,學生也能諒解,認為是教師的一時疏忽所至。反之,如果班主任第一堂課未上好,即使以後的講課質量有提高,學生往往也不易改變原來的不好印象。因此,每次面對新班級、新學生,我除了注意自己的穿著儀表外,更要對走進課堂開始和學生說的話要進行充分的准備,列出提綱,做到有條不紊,口齒清晰,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和風趣性,以此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身教重於言傳
「言傳」和「身教」作為教育的兩種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歷來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然而在班級管理中「身教」更重於「言傳」,教師的一言一行全都掌控在學生的視線之內,直接影響、感染和教育著學生,包括我們的衣著、發式、舉止、姿態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風格態度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言傳」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應該首先做到:如衣著打扮:整潔干凈,美觀大方;行為舉止:文雅禮貌,穩重端莊;待人接物:熱情洋溢,和藹可親;教學態度:自然典雅,從容瀟灑……
三、提高自身素質
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教師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及學識水平直接影響學生。教師有沒有威信,在於能否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而這又取決於教師的人格力量。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讓學生折服。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些年來,我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進修學習,還是繼續教育的各種考試,我都是認真對待,刻苦努力,要真實的成績。我覺得這樣對自身有好處,掌握真本領,有利於自己的教學。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方法靈活多變
課堂管理和班主任管理的機智靈活程度有關,作為班主任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地處理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比如我們走進課堂時,可能會遇到黑板未擦的情況,有的教師非常生氣,夾書回來;有的大發脾氣,查找該誰擦;還有的教師生氣地乾脆就往字上寫……,這樣做,實際上都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學看到老師生氣還覺得很有意思。遇到此類事情我們一定要冷靜對待。或自己動手輕輕擦掉,擦完以後,說:「今天老師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們做了。」或運用風趣的話語讓學生自己擦:「喲!今天我們班黑板上的內容這么重要啊!上課了也捨不得擦掉」……這樣,大家都輕輕一笑,覺得不好意思,以後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又比如:大掃除時,有的同學偷懶,我不怒不惱,領著他們一起去掃,並適時指點,直到掃干凈為止。我覺得這樣不但沒有影響教師的形象,反而還能樹立起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有利於今後的管理,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五、發揮班干作用
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必須充分利用並發揮其作用。可在班上實行操行分獎罰制度,學生的思想表現、學習紀律等直接與操行分掛鉤。實行班長負責制,對班干進行分級管理:班長管理其他班干,紀律委員負責紀律,衛生委員負責衛生,生活委員負責生活、文娛委員負責文藝,組長管理好組員。建立違紀學生檔案,每天下午放學時由班長匯總,班長解決不了的交班主任處理。
Ⅵ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仍作為學校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及時針對當前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管理策略。
(1)明確課堂教學管理定位,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和課堂教學管理的關系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管理過程,教學具有認識與管理的雙重任務。
(2)確立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學校課堂教學管理的」綱」。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課堂教學管理的靈魂。課堂教學管理首先應是課堂教學思想的管理。學校要圍繞」以學科的師范性為先導,以學科的學術性為前提,以學科的基本思想為主線,以學科的思維訓練為中心,以學科的示範性教學為手段,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基礎」等方面構建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只有用體現時代精神和師范特色的課堂教學思想來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才有方向,離開了先進的課堂教學思想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只能是一種盲目的探索。
(3)營造和保護相對平衡、協調共進的課堂教學生態。生態學理論告訴我們: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物與非生物因素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如果其中一個因素遭到破壞,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生態失衡。課堂教學是由許多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之間和諧共處所構成的教學生態系統是教學取得成效的前提。
(4)注意反思和整合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能給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提供一種富有成效的操作程序,有利於建立規范的課堂教學管理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管理規律和課堂教學管理實踐的」」中介」」,不具有客觀性、全面性和必然性的特點,它只體現人們對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往往只是從一個角度來反映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某一側面,而且它還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受制於建構者的見識、經驗和課堂教學管理環境。教師要注意學習、借鑒現有的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整合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適合學校課堂教學特點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
(5)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在學校教學管理中,制度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設一套合理的、進步的、科學的、合乎成人高等師范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有生命力的、為廣大師生所嚮往、追求和擁護的教學管理制度,是當前學校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任務。因此,學校要認真反思業已推行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對那些經實踐檢驗證明有缺陷的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予以改進和完善。
為此,在健全完善具有約束性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學校要及時制訂出更多強化良性課堂教學行為的激勵政策,如課堂教學管理的獎優罰劣制度。對於那些在教學工作上兢兢業業,敢於管理和嚴於管理,教學效果好的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業績,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於那些不負責任,課堂教學秩序混亂的教師,要限期予以改正;對那些長期不能改變課堂教學混亂秩序的教師,要給予亮」」黃牌」」;對那些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亮」」紅牌」」,調整其工作甚至讓其待崗或下崗。如果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並能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定能有效克服課堂教學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從而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
(6)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要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站位和隨時做好跑位。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舞台兩個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如何將教與學這出戲演好取決於師生在舞台上的相互位置。在當前,相當多的教師的教學站位主要以教師為中心。」站位」不正確,教師就難以發現來自學生的智慧,難以真正實施創新教育。教師面對不同學生,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的站位應當是動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自始至終尊重和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發展性需要,把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視為課堂教學的奮斗目標,適時調整自己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恰當地站在激發、引導、助手、朋友、大喊」」加油」」的熱情觀眾的位置上,並能熟練地進行跑位,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智能,從而產生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7)強化學生自主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管理的主人。對於學生課堂教學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樹立」相信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信念,視學生為課堂教學管理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管理與自主課堂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努力將學生從消極的被管理對象變成積極的管理者,盡量將教師從繁雜的課堂教學管理中解放出來。
(8)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課堂教學管理新理念並付諸實踐管理就是服務。課堂教學管理要為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服務,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了解學生到底有哪些正當需求和如何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樂趣、感到滿意,並獲得發展。依據」管理就是服務」的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學校要重新審視當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承擔的職責和賦予的角色,使被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從先前被動地接受任務(或為完成任務而必需的資源)轉變為主動獲取資源、信息,並在不斷的知識積累和個性化的創造中實現組織目的和自身價值;要求管理者將主要精力集中於課堂教學管理發展方向和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決策,並為被管理者提供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等服務。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將管理的服務定位於對發展較好的學生錦上添花、對發展有障礙的學生雪中送炭、對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後激勵、對學生遇到學習挫折後鼓勵、對學生正當需求的全身心的滿足和對學生不正當需求的循循善誘等方面上,就能較好地將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踐。
(9)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為此,學校要堅持做到:既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研究,更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只有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關系,牢固樹立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實際操作者,又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有教育資源的主要管理者的理念,才能使學校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規范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行為,從而保證他們的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良好行為成為受教育者觀摩與學習的典範。
Ⅶ 教師的課堂管理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一、以情喚情 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在所難免,這是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特徵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沉鬱凄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藉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一方面,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二、輕敲響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目光暗示 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四、動作指引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狀物、言志、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意識,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教師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潛在控製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贊許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態,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五、冷卻制動 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後,你夾著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里十分混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打鬥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尚未清醒。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一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一種反激的浪花如一股迴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斥。因為上節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後,學生需要一個短暫的放鬆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為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准備。你可以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講台,只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形成一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六、行為矯正 就是採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並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罰劣切不可採用諷刺、威脅、隔離、體罰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創造的學生學習"違法"(違反學習管理的規定)自我懲罰的五種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誰"違法",除了補上學習任務外,還要從五種方式中挑選一種進行自我補償。五種方式是:1.為別人、為集體做件好事,以補償內疚心理;2.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個節目,增強自製觀念;3.寫一份說明書;4.寫一份心理病歷;5.寫一份個人法庭審判程序。獎優罰劣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七、旁敲側擊 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並不是有預謀的行為。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八、分組約束 課堂教學一般都分有學習小組,4-8人不拘。每組既有優生,又有潛能生。組長可由優生和潛能生輪流擔任。一方面使他們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們"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優、良、中三個不固定的,由教師內部掌握的程度級。通過程度級對學生實行非同步管理。發現某個學生進步時,鼓勵其不斷起跳,釋放潛能;發現某個學生退步時,及時做好轉化工作。而且對不斷變化的學生實行動態管理,不斷調整級別,提出新的要求。這種管理,既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又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可以收到學習、身心同時進步的效果。 九、環境熏陶 環境可以作用於無意識或者非理性的心理,進而孕育出某種傾向來。環境的影響是隱形的,卻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容易激發學生心理潛能。教師要盡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因為理想的社會心理,以外在的組織氣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體中每一個學生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以一種無形的力量非強制性地規范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可以創造出優秀的集體,優秀的集體又以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班風、學風,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的心理趨向。這種良性循環,帶來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高效能。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注意課堂客觀環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顏色的選擇和光線的處理。自然適度的光線有助於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促進師生心理相容。教室空間的合理布局和課桌凳的美觀排列不僅消除了"教學死角",而且能夠使全體學生處於教師視野之內,從客觀上提高課堂管理效果。甚至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同樣具有潛在的影響力。如淺色服飾給學生以親切感,深色服飾給學生以莊重的"權威"感,艷麗服飾則易分散學生注意力。教師應講究樸素大方、整潔,不穿奇裝異服。衣服色調盡以淡雅、調合、鮮明為宜。穿西裝,繫上領帶,以顯氣度;穿中山裝,系好風紀扣,以顯嚴謹。這些環境的熏陶,對課堂教學管理的約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十、自我管理 當課堂教學已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風氣基本養成,自控力、自製力都大大提高,這時可由學生自我管理。"管"是為了達到不管,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管理的最高境界。這時教師重在指導學生管理的方法和經驗,使他們學會管理。同時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採用各種方式,使教學都成為一個個開放系統,使教學貼近生活,從而不斷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Ⅷ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
課堂學習管理的基本原則
基於積極促進、預防為主的理念,現代課堂學習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一)了解學生的需要。課堂學習管理不是簡單的監督和控制可以達到目的的。了解學生的各方面特別是心理需要,是課堂學習管理的重要依據。雖然教師在建立有效的、有啟發性的、促進學習的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只有了解學生的各種需要特別是心理需要,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只有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才能更好地啟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鳴的過程。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理性的教師權威,不僅有助於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相容性,相互接觸產生積極主動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地接納老師的指導,接納各項教育措施,教師的行為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才能高效地順利開展。學生群體,不論是正式的班集體,還是非正式的友伴群體,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及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生群體,可以為教與學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群體氣氛,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形成良好品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課堂學習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特別是心理的需求。
(三)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最佳學習。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把學生的行為引導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就會增多,問題行為就會減少。為此,教師要有明確的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學業程度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使用難度適當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這樣,學生才會迅速地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以鼓勵學生不斷獲取學業成就,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四)建立教學常規。教學常規是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行為准則。例如,上課鈴響停止以後,必須准備好文具書本,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准備上課;上課時有問題,發言之前要先舉手,等老師同意後,才開始發言。規則是維持課堂秩序的准則,也是課堂學習管理的依據。因此,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應當建立教學常規,使全體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
(五)學校管理者對班級規模的控制。班集體的大小,對課堂學習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班集體太大,情感紐帶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的頻率低,相互了解少,建立集體規范就比較困難,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的小群體,增加管理的難度。而且,往往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少數同學甚至會感受到冷落;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也會較大,難免產生摩擦與沖突,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管理的效果。因而,班級的規模不宜過大,應該向小班化發展,比如20-30人最好,最多也不應該超過50人。
Ⅸ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
方法有很多。核心只有一個,降低傳授知識的專業度,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
在教學開始前先要了解學習者的情況,這樣可以提煉出在傳授過程中的新知識的模糊點。所謂模糊點就是學習者曾經接觸過但並不是太明白的老知識點,把新知識與老知識進行融合。這樣可以使學習者的好奇心理加強,更加便於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問、動手等方式。
在教學結束前,設定一定的知識點來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課堂教學管理要以學習者為主線,設定主線後向外延伸內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