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1 01:47:18

1. 深化教育改革的議論文800

關於教育服務的條款對職業教育發展將產生直接影響,而經濟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變專化也將對職業屬教育發展產生更重大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趨勢使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面臨前所未有的緊迫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化使勞動力跨行業流動性增加,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與就業崗位之間的結構錯位,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明顯落後於職業崗位的技能發展需要。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要求職業教育在層次上及其人才素質標准和培養目標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 求中國教育改革論文

《高等教育法》是繼我國教育根本大法《教育法》之後頒行的又一部重要的教育法規,是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落實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促進和保障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參加理工部組織的集中學習和自學,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培養目標:有學校特色因材施教
培養目標即是指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層次。培養目標事關高校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特色。關於高校培養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是對高校培養目標的總體界定。但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各層各類人才,只能根據學校的現實條件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層次。
二、專業設置:面向市場、學生、未來
我國高校專業設置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專業嚴重老化,相當多的專業延自於上個世紀中期,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二是專業嚴重類同,從研究型大學到教學型大學很多專業都是一樣的;三是專業劃分過細,不利於培養學生廣泛的適應能力;四是專業設置不靈活,學校設置新專業的自主權不夠,學生選擇專業的靈活度也不夠。改變我國高校專業設置的局面,需要解決好兩個問題:
第一,解決好高校專業設置的指導思想問題。專業教育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之一,因而專業設置首先必須符合社會需要;大學同時負有引領社會的職能,因而大學必須研究並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使專業設置具有一定超前性;專業設置還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使專業設置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大學專業設置的基本指導思想應是面向市場、面向學生、面向未來。
第二,把握好專業設置的技術性問題。一是要把握好專業口徑的寬窄。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口徑過窄,現在各高校都在採取措施「寬專業,厚基礎」,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也要警惕另外一種傾向,好像一拓寬專業口徑就什麼都要學,科學的專業口徑應恰如其分地掌握寬窄平衡。
三、課程體系:整體優化 培養多種能力
課程就是知識,課程體系建設就是知識體系建設。我國高校課程體系存在著知識劃分過細、內容陳舊並過於求同、脫離社會需求、缺少實踐性、課程結構不當等問題,這些問題造成了學生知識面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差等缺陷。
改革高校課程體系,首先要樹立全新的課程觀。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不僅要傳承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發現知識、發展知識,學生不僅要去適應社會,而且要去推動社會發展。因此,高校要努力構建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
改革高校課程體系,關鍵要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處理好既有知識和未來知識的關系。在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更新加快的條件下,高校課程體系在讓學生掌握既有知識的同時,要有助於學生探求和掌握新知識。二是處理好「專業化」和「綜合化」的關系。信息時代,一方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另一方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只掌握單一的專業知識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也難以學好專業知識,高校要努力開發專業綜合和學科綜合課程,以培養學生廣泛的適應力。
四、是要處理好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的關系。高校人才培養的實踐表明,大學生僅有專業知識和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一定的非專業知識和能力才能適應社會,比如一定的社會知識、經濟知識,一定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高校課程體系只有做到專業課程和非專業課程有機配置,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五、實踐教學:明確要求 全社會支持
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組成部分。高校實踐教學包括生產實習、認識實習、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其作用就在於幫助學生完成從知識向能力、從理論向實踐的飛躍。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實踐教學被置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實踐教學系統不完整,設施不到位,指導教師不匹配,管理不嚴格,更缺乏支撐高校實踐教學的社會條件,從而造成了大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學質量
改變高校實踐教學薄弱的現狀,一是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視實踐教學,要把實踐教學放在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要加強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系統化建設,國家要根據高校的類別制定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大綱,對實踐教學的基本環節、基本內容、基本設施、指導教師、課時和學分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以確保實踐教學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先進性;三是要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核心問題是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人作為實踐教學指導教師,以確保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四是要創造全社會支持高校實踐教學的環境條件。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只能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形成,而高校不可能提供全部的真實工作環境,只能依靠社會,社會作為高等教育成果的享有者,也完全有義務支持高校的教育教學
國家可以作出政策規定或立法,一切合法單位都有義務和責任為大學生的實踐實習提供支持,國家則為這些單位提供稅收減免或獎金,對學生實踐活動中有可能造成的設備損壞或其他損失,國家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賠償措施,而對一些無故拒絕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單位,則應作出相應的處罰規定。只有全社會為高校實踐教學提供支持,高校實踐教學的薄弱狀況才能從根本上改變。

3.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回歸教育育人本質主題論文有哪些

原句:近年來,來隨著教育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學生的培養深受社會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率明顯提高、

這個句子缺少主語。修飾長句的成分多,稍不注意就容易丟失句子成分。
修改: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畢業的高校學生深受社會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率明顯提高。

4. 關於教育改革的論文

陽光喔的邵薇老師說高考原來是150分,學生做題精力主要花在前面,比如前面有語版文基礎知識、文學常權識、閱讀,知識量特別的大,導致學生經常沒有時間寫作文,作文從原來的40分到中考50分,分數不高也不會低,基本上一定會丟個20分左右,因為一般的老師大概40分會給個30分,35分就會比較高了,老師會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劃分。作文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專業度也不夠,學生也不知道要怎麼寫才能得滿分,另外老師沒有經過作文教學系統的訓練,所以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大概套著一個模式讓小孩子去練好幾篇文章往上面套。所以這么多年中考基本上是這樣一個形式。今年的力度要改革,在語文上,把語文的學科地位和其它的學科地位拉平,甚至更高,實際上把語文的重要性更加擺正了。因為語文學科它是涉及到人的素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以前到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實際上對理工科的學習它是一個工具,語文才是更多促進人的心靈、思想、思維,它是一個沃土,那麼大家可能也是在社會上越來越認識到語文這個學科對大家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影響力,可以慢慢加大語文的份量,它是通過高考的指揮棒讓你往上跑。

5. 求教育教學管理論文4000~5000字

適應人才市場需求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WTO關於教育服務的條款對職業教育發展將產生直接影響,而經濟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變化也將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更重大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趨勢使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面臨前所未有的緊迫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化使勞動力跨行業流動性增加,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與就業崗位之間的結構錯位,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明顯落後於職業崗位的技能發展需要。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要求職業教育在層次上及其人才素質標准和培養目標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
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21世紀中職人才的業務規格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因此,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足以保證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在知識結構方面:①職業中專畢業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理論知識是勝任本職工作的文化科學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畢業後繼續學習的基礎;②專業技術知識,包括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和同類技術的安裝、使用、維護、維修及管理知識,它是崗位群所必需的專業知識,既要有一技之長,又要做到能觸類旁通。它是能完成、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向專業化專門人才發展的前提;③相關知識,包括法律知識、人文知識、管理知識、營銷和公共禮儀知識等。相關知識是適應崗位變化、轉崗和轉業必備的知識儲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相關知識三位一體是職業中專畢業生知識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基礎知識是前提,專業技術知識是重心,相關知識為輔助,只要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知識精通,相關知識寬厚,就能基本做到一專多能,觸類旁通,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在能力結構方面:主要包括從事本專業的崗位操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外語閱讀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特別應該強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21世紀人才規格中的首要內容。
2.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表明職業中專畢業生就業狀況1995年以後主要呈現出二種走勢:一是就業單位類型趨於多元化。職業中專生就業單位的類型逐漸向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流動,少數畢業生走向了獨立創業的道路,開辦了自己的小企業。二是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有明顯轉移。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向一線技術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崗位流動,目前這種流向還在不斷加強。從人才規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急需復合型的管理和專業人才。因為中小型企業的經濟規模較小,人員精幹,組織結構扁平化,職能部門也比較精簡,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一身數職,專業人員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中小企業將為職業中專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外,獨自創辦小企業。目前,中職畢業生獨自創業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卻體現著一種新的就業趨向。
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類型和就業崗位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的發展和用人規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擠壓了技術員類人才的市場;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選擇餘地。傳統的由職業中專畢業生擔任的職業崗位,現在用人單位大多選擇了普通專科生或本科畢業生。這些變化進一步說明中職學校必須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及時准確地調整培養目標,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懂技術會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淡化技術員類人才和技術工人類人才的界限。
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從21世紀對中職人才規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來看,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急需加強和改進的工作主要有:
1.更新教育觀念在管理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
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靈活的學習制度,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個性差異選擇更能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內容和方法。為優秀的學生提供超前發展的機會——提前畢業或繼續到高一級學校深造;給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再次發展的機會——分階段完成學業;給成績較差的學生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圓滿完成學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2.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結構為人的生存與發展服務,是辦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也是專業建設和課程結構優化的落腳點。從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的反饋情況看,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應以提高素質為主線,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學科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擴大知識的科技含量,突出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3、實行分層次教學。近年來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中專生源不足,招收的學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學校要根據學生個體素質的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大體可分為:①升入高一層次學校繼續深造的;②獲得中等相關崗位群綜合職業能力的;③學會、掌握一二種崗位操作技能的。教學活動分層次展開,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到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知識和技能。
4.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縱觀我校畢業生崗位工作情況,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我校畢業生職業素質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這證明我們的公共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但面對21世紀所需的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我們應進一步強化和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外語、計算機已成為任何一門專業的工具學科,沒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和計算機基礎將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和能力的發揮,它像一種必備的工具一樣,沒有它很難深入到現代社會中;學校應在各專業中加大英語和計算機教學力度,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寫能力和使用各種新型計算機軟體的能力。②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相對弱,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職業中專教育作為從業准備教育,必須把素質教育貫穿各個教學和實訓環節,通過模擬操作、頂崗實習和強化實訓、實驗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並把實踐能力的考核作為畢業生考核的基本內容。③敬業精神、協作能力。敬業精神、協作能力已成為企業錄用員工重要的考量點之一。事實證明,世界上成績卓越的公司特別注重企業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業精神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沒有積極進取、愛崗敬業的心智模式,這個企業就不可能取得驚人的業績。西方著名管理學家迪爾認為:企業文化五要素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觀,它決定著企業的興衰。美國蘭德公司對世界500強進行了2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保持百年不衰的企業緊緊地抓住了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三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共同價值高於個體價值,共同協作高於獨立單干,集體高於個人。因此,我們要順應市場需求,通過各種形式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協作能力。

6. 教育教學論文不少於1000字

改進教學設計的研修報告在新課改的大潮中,為培養一批敢於實踐、善於探索、勇於創新的初中學科「教科研訓」團隊,在清水縣教育局的部署下,經過多次研討、協商,確定培訓方案,特舉辦了初中骨幹教師研修班。本次研修班學員由我縣初中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八門學科的86位骨幹教師、縣教師進修學校的4位老師、教研室的4位教研員及我縣的各學科帶頭人共36人組成,清水縣教究室李祥瑞老師、鄧雙桂主任親自設計研修方案,並為本次研修班的每個學科配備了本地老師組成的指導組。歷時三個月的研修活動今天結束,在此對本次研修學習作簡要回顧。一、理念與追求本次研修活動的主旨是通過學習、研修與實踐,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研修的理念是讓教師成為有研究能力的教學實踐工作者,讓教學和研修融為一體,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採用的方法是「走進課堂做研究」,教師以研究者的姿態參加研修活動,在主動參與研修過程中學會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提升學科教學專業水平和研究指導能力。在整個研修過程中,導師與學員相互學習,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在合作研修中共同成長。
在整個研修過程中,導師和學員踐行著共同的追求。
1.提高了課堂教學實踐能力: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現場指導、紮根課改現實問題的課例研究等活動,提高了骨幹教師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課後反思、持續改進的能力。
2.增強了課堂教學研究能力:通過專題報告、系統自學、文獻研究、行動學習,提高學科素養、學習和掌握了教學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聽中學、做中學」。通過「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力求把「聽懂的東西做出來、做好的東西說出來」,開發和梳理了四個學科有價值的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研修報告和研修指導報告,增強了骨幹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能力。二、內容與方式本次研修班的特點是:模塊化的學習內容和主題式的實踐研修,將理論學習、主題研修與教師的教學行為改進、研究能力提高緊密結合。在4個專題模塊(校本研修專題、學科教學研究專題、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課堂教學研究技能)的統領下,分二個階段實施研修活動。
第一階段:學科課例學習與分析。在上海開展為期2周左右的集中學習,邀請全國和上海市的教學專家、學科專家、科研人員和有豐富經驗的名師名校長作專題報告。要求學員在此期間認真學習先進理論和研究方法,與導師合作梳理出課例分析的框架,深入閔行區基地學校,與學校教研組合作開設研究課。每個學員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分析精彩課例,各學科組形成分學科課例分析報告。
第二階段: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研修。從2010年10月起,8個學科組分別開展了課例研究。各學科導師組與本學科全體學員以選定3至4個班級研究主題,通過「三階段兩反思」的方式進行課例研究,共同合作完成對一堂研究課進行集體的教學設計、全面的問題診斷和持續的實踐改進,讓合作小組共同親歷行動研究的全過程,並形成了典型的課例。與此同時,其它學校的學員選擇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情況的專題在本學校開展研究,形成一個有效的教研活動案例的分析報告,導師組予以專業的指導。
每個課例都經歷了:①確定研修主題,制訂課例研究計劃;②獨立備課,上第一輪課,導師組和本組學員聽課、觀課、評課,學員與導師組合作設計第二輪課;③上第二輪課,導師組和本組學員聽課、觀課、評課,學員與導師組合作設計第三輪課;④上第三輪課,導師組和本組學員聽課、觀課、評課;⑤學員准備主題研修課例報告提綱,分組討論課例報告初稿,導師組提出課例報告具體修改意見;⑥學員完成主題研修課例報告;⑦每位學員進行課例研究報告答辯和餘杭導師的課例研究指導報告答辯。
在這一過程中,組織了三次集中研修日交流各組研修情況。顧泠沅教授兩次親臨研修活動,並作專題指導報告,使全體學員的研修質量進一步提高。
此外,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還採用自主閱讀(模塊課程里專家推薦的專題文獻與自主查閱的文獻相結合)、研討對話(通過學員論壇、網上對話、專題研討、相互學習)等學習方式,學員提交讀書筆記、反思札記、學習體會(網上交流)、博客短文等即時作業。今天,4個學科組還組織了4堂結業匯報課,並且讓全體與會領導和教研組長體驗了研修班課例研討的片斷。三、收獲與感言近一年的研修活動,學員和導師實現了「提高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和「增強課堂教學研究能力」的目標追求。積累一批有價值的課例研究成果,已經有15篇研究報告在教育期刊上公開發表。今天的6堂匯報課更是全體學員集體成果的展現。同時,研修給學員們職業精神、教育理念、專業能力、研究水平等方面積淀了很多受用一生的財富。研修學員們普遍感到學有所獲。
在我們集中學習的3周中,從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知識,教師行動研究中的「三個關注、二個支架等,使我們重新思考、審視自己原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研修方式。八個學科的專家、學者講課,他們中既有研究理論的學者,又有第一線的實踐專家,他們從各自學科特點出發,從不同角度、多方位來詮釋課堂教學的基本問題和教師研修的方法。多學科的探究和相互借鑒,特別是他們能從平常問題中抓住問題的關鍵(關鍵事件)的本領,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位專家的報告,不僅讓學員知道了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而且使我們懂得了課例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好載體,合作研修是教師團隊共同成長的最好方式。
在此摘取部分學員和導師的感言。學員任彥斌:在一步步參與中知道了課例研究應該怎麼去做。各種各樣的培訓很多,但像這次高研班這樣的壓力是沒有過的。但回過頭去看,還是很值得的。收獲在於,過去對課例研究不了解,停留在找案例、教案上,這次真正參與了課例研究的過程,最後也寫了課例研究的報告,雖然報告還不成熟,至少自己知道怎麼去做,怎麼去理解,對教學改進還是很有幫助的。學員王芳:做一次精緻的課例,遷移到常態的教學。課例研究苦是很苦,但是非常值得。讓我學到了教學研究的新的方法和思維。說實話,「三段兩反思」我以前聽也沒聽過,這對精緻化課堂,對課堂改革非常有幫助。一節精緻的課對其它的課有遷移,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方法,盡管內容會不一樣,但研究的方式肯定還在延續。每節課都能進步一點點。導師李珍才:研修班抓住了老師學習的特點。課例研究是個很系統的東西。上海的理論學習後,我回來看了一些書,確實收獲挺大的。在實踐時,學到了很多方法,包括如何觀課,做實錄,我覺得在以後的培訓中也可以用到。這樣的學習體現在幾個方面,包括理念方面、基於實踐方面、基於案例方面、基於行動方面,這些跟我們教師學習的特點是緊密相關的,我們以後的培訓也要從這些方面去做。
此外,部分學員已經將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研修方法運用在教研組活動之中,帶動了學科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清水三中、清水五中、清水四中等幾所學校還成立了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培訓實驗聯盟,以橫向(學科間)、縱向(學校間)的方式合作開展課例研究。部分學科教研員用課例研究的方法組織學科教研活動。可以說,本次研修班的成果與收獲是多方面的。四、反思與改進反思本次研修班的組織、設計和安排等方面,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1.在人員選拔上建立機制,使學員的研修基礎相對整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研修和質量更加突出。
2.在方案設計上採用學行並進,將理論學習與研修實踐交替進行,學一個專題後馬上做一個課例。正所謂行思並進。
3.在時間安排上採用階段性集中,可以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內容開展研修,完成一個課例研究。研修班雖然有結業,但我們走進課堂做研究的熱情依然如故,改進教學行為,提高研究能力是我們追求的永恆目標。
最後,讓我縣的學員有一個高層次的學員平台;向各位導師、鄧雙桂老師等表示真誠的謝意,是你們高水平的指導、執著的敬業精神、嚴謹的學術態度感染和激勵著全體學員認真地開展研修,支持和幫助全體學員快速提高教學和研究能力。向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員表示感謝,是你們的通力合作與指導,使研修班和全體學員圓滿完成研修任務。謝謝!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改革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