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好的課堂教學活動

好的課堂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0-12-13 05:37:17

1. 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

一、課題的界定
1、情境創設:「情境創設」應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渴望與需求」,不應僅限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應該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是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慾望之火,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內在需求」。「情境創設」還是從現實生活通向知識的橋梁,「情境創設」要想辦法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不應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種「裝飾」應是促進學生進行較為深刻的思考,讓學生關注情境,在觀察過後有渴望、有思索,有利於促進「新問題」的解決。
2、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最大化的教學。有效課堂的基本標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設計精當;(2)講課精煉有效;(3)主體作用發揮;(4)分層教學落實;(5)師生關系和諧;(6)教學目標達成。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傳統教學也注重情境創設,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並對情境創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創設因此成為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也明白了教學情境創設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有些教師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情境創設的基本功,主要表現有二:一是不會創設情境或情境創設的不到位;二是不會運用創設的情境,導致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游離與知識之外,或脫離學生實際,或花里胡哨的。出現了不少情境創設「花」,問題引入「偏」整堂課成了情境化的課堂,有些課教師在情境創設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所有這些不僅僅沒有達到方便、激發、吸引學生學習的目的,反而影響了教學進程,教學任務完不成拖堂,課內損失課外補,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在一片「熱熱鬧鬧」失去了價值。
所謂教學情境的創設,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有其重要的意義。
1、 從知識及來源上看。
知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是對實際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應,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其本身具有豐富的、生動的、實際的內容,而表徵它的語言文字(包括符號圖表)則是抽象和簡約的,學生所學的正是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即教材(文本)。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麼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來,從而真正把兩者統一起來。這樣的學習就是有意義的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只記住一大堆乾巴巴的文字元號,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實際內容,這樣的學習便是機械的學習。適度優質的知識呈現情境既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知識的掌握需要創設教學情境。
2、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上看。
課堂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橋(橋梁與引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在眼前,聽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盡管這種論述未免有些絕對,但的確也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並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教師更應該注重創設情境。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調動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結合,從而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3、從新課程理念上看。
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營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有資源意識等,得靠教師、學生、文本對話。單靠我講你聽,我寫你看,我問你答的單一的簡單的教學形式顯然達不到效果。因此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4、從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地處農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知識面較窄,而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農村學生生活的環境、農村學生生活的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學生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小學語文、數學課標: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標根據不同學段的實際情況,對語文、數學學科情境化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進行情境創設的研究是課改的需要。
2、情境主義的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的歷史中,有關學習的理論經歷了三個主要范形的轉變,即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到情境主義的轉變。情境主義主張按照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探索活動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在真實或逼真的活動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有意義學習,而且有助於知識向真實生活情景的遷移。
3.直觀教學原理。直觀教學原理從實踐論出發,認為教學必須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縮短認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4.情知對稱原理。情知對稱原理就是情境教學的心理學依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心理分認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從認知因素來看,情境教學強化了實體感,縮短了學生的認識時間,加速了理解過程。從情感因素來看,它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進行。認知和情感在教學中同步進行、相互滲透,體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補,實現理性與非理性的默契。同時是教學雙邊合作,是教書育人的統一。
5.寓教於樂原理。健康主動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起著積極發動和促進的作用,而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對認知活動的開始和進行起著阻礙和抑制的作用。快樂的情感是人們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力量。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要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到認識新事物的樂趣,體驗克服學習中困難的喜悅」。
6.個性和諧發展原理。現代社會要求教育必須促成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力求個性優化,避免畸形成長。在語文情境教學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使學生的身心智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把創設和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情境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圍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認真研究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一: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的特徵是什麼;
問題二:教材中的情境有哪些不相適合的情境,如何改進;
問題三: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
問題四:如何充分利用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發揮情境的最佳作用
五、研究對象與范圍
1、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級各一個班的學生。
2、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各一名語、數老師。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行動研究法。
此次研究活動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以縱向對比法、調查法以實現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的理想之路。課題研究應成為學生和教師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動。
2、個案發展觀察法:
觀察課堂教學,研究網路技術和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行為,探究行為的相關性,力求使網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運用。
3、調查測查法:
採用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和學生需求,為研究提供依據。
4、理性思辨法:
對課堂教學和研究資料進行理性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及操作模式,在研究和反思中,完善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若干案例;
2.「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系列論文;
3.「 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4.「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資源庫;
5.「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綜合報告。
八、課題研究預期的階段成果
1.前期准備階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建立課題博客 調查報告
選題立項,制定課題方案,撰寫計劃,搜集相關資料,建立研究檔案,做好理論准備,進行研究。
2.實驗階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優秀論文專輯、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錄 教學情境
創設的課件、教具、學具 不同教學情境創設的操作方法,以文字呈現
組織、落實開展實驗研究;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統計分析數據,做好資料的搜集;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取經,接受專家的指導及培訓;進行實驗反饋,交流研究情況。 反思前段研究情況,以論文形式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調整研究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3.總結階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
進行實驗後測和實驗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專家鑒定和課題驗收
九、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到閱覽室、上網、看教育雜志等形式學習多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子課題的活動計劃,組織課題組成員每周參加一次集體學習,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課題實驗材料。
2、與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各課題組成員確定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次備課有中心發言人,並有專門記錄。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備課活動,了解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指導協調課題工作的順利進行。
3、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實驗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教學研討課,課後進行評課研討。每月開一節課題研究匯報課,每個月進行一次小結匯報,每半期進行一次匯報總結。
4、與個案剖析、教學反思結合起來。 每位實驗教師都要圍繞課題收集典型個案、寫好教學反思,進行書面交流,從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並注重材料的收集與積累。
5、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學期末結束後,每位實驗教師都要根據本學期初制定的研究課題,進行總結提煉,寫出經驗論文,積極向各教研報刊雜志投稿。
6、與成果鑒定結合起來。每學期結束後,負責人要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鑒定的主要內容有: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無發生變化,課堂有無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無轉變;學生及家長反映如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無得到提高;論文有無交流發表等。
7.與網路平台結合起來。實驗教師應盡可能發揮平台及資源的優勢。學校應對平台和教學資源給予及時的關注。學校積極調動實驗教師、計算機教師的力量,盡可能保質保量完成資源任務。
十、課題研究的創新點和預計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預計研究的難點
1、形式化的情境
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與課程的內容沒有實質性的聯系,是在課程內容(糖果)上人為裹的一層糖衣,學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綠綠的糖衣所迷惑,對五顏六色的糖衣感到興趣,至於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麼,他卻全然不知。可以說,這種情境與教學內容並沒有任何內在的實質性的聯系,只是外加的一頂「高帽子」。
2、假問題的情境
所謂假問題是指沒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或不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 有形而無實。看起來是問題,卻沒有激發學生思維的功能。
3、缺乏真情的情境
情境不僅包含場景,而且內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沒有教師的感情投入,都會失去其教學功能。有些情境從認知層面看是到位的,是有價值的,但是教師卻以一種機械的方式來展示它,結果正如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當然,我們強調的是真實的情感,而不是虛假的情感。
4、「猜謎式」的情境(偏離教學的情境)
教學情境顧名思義就是指向教學的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情境。有些教師創設情境卻是兜圈子、猜謎語,讓學生不知所雲,反倒影響和干擾學生的學習。
5、「電灌」的情境
利用多媒休課件創設情境已經為廣大教師所普通採納,多媒體情境有其特有的優勢,但是在實踐應用中也出現了負面的效應,學生的思維活動受到了多媒體課件的束縛,學生的探究意識也被扼殺了,這也就是所謂的「電灌」。多媒體課件僅僅是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教具,在一些學生難於理解的地方才用多媒體演示,而不是從頭放到尾。這樣才能正確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6、不是每節課都要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不是每節課都要創設情境。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二)解決方法:
1、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促進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促使教師由「教書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2、根據「農村學生生活的實際」、「貼近農村學生生活」、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創設教學情境。對教材中有些遠離農村學生生活的情境活動,教師依據本地課程資源、學生實際情況可以進行加工處理。
3、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4、教學情境創設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緊密結合起來,根據不同情境的創設,將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終落腳點要提高教學質量,研究期內,要收集單元、期中、期末的質量監測資料,做好分析工作,並整改措施。
(三)創新點:
我們的課題研究力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發揮情境的最佳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扎實而有效。

2. 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通過互動,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激勵學生: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讓課堂幽默生動、有趣;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把極的評價體系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動力。
一、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古人雲:「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學生學習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如在每課教學前指導學生做課前准備,查閱資料,同時教師自己也進行充分的活動准備。課堂上,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各種活動之中,學生的表演或回答問題,都會得到教師真誠的鼓勵和稱贊。學生從教師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輔導者和教導者。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沒有對教師的畏懼和約束感,師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在內心接納了教師,喜歡了教師,就會樂意參加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個性得到發展。
二、讓課堂生動、有趣
教師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能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好」和「樂」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願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就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下幾點:(1)根據課程標准,提出教學問題。所提問題必須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2)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和好動的年齡特點,設計出操作性強的課堂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和競爭意識,讓書本知識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活」起來。(3)通過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定,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並指導自己的實踐。
三、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
教師上課不能根據書本的知識直接把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收集查找資料,整理資料,共同解決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和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學習促進,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定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自己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質疑的精神。在活動情境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倡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導演、演員,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找到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並在展示中認識了自己,學會了尊重別人,欣賞別人。
四、讓積極的評價體系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吉諾特曾說過:「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的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要原因。作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和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可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對學生的活動和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評價,對不同表現的學生都給以不同程度的鼓勵。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尊重和贊賞,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這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同時也讓學生參與到自己評價自己、小組成員中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而且我們的評價不僅僅局限於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過程與方法的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反思能力,使學生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新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傳統的知識講授型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3. 課堂教學活動的誤區有哪些表現

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將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教學信息的形勢轉變為多媒體形式,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文字呈現信息過於抽象的問題,而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容轉變為具體的形式再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輕松愉快的學習。然而,通過總結在現實課堂當中,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存在如下誤區: 一、盲目應用,不利健康 目前,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甚至幼兒園,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多媒體教室,老師更是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學校和老師的這種積極態度我們應該肯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不排除「趕時髦」和「盲目崇拜」的傾向。據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學校幾乎所有的課程、每一節課都排在多媒體教室,學生一天下來少者要聽六、七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每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就是二四0分鍾到二吧0分鍾。多媒體教室窗戶要遮光,不易透風,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對學生的眼睛刺激很強烈,特別是長時間看著銀幕,悶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頭腦發昏,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一定的不利。所以,過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及全盤化的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二、稱霸課堂,被動教學 多媒體教學中的「霸權」現象。現代教學中,比較一致的觀點就是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更多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幾乎都「退居二線」,成了被動的教和學。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更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三、全盤包辦,忽視傳統 現代教學中,傳統媒體有粉筆、黑板、標本、模型、掛圖等;電子媒體有幻燈、投影、電影、電視、計算機等。但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但代替了粉筆黑板,還替代了其它媒體的地位,「包辦」了所有的教學工作。多媒體替代了一切,成了現代課堂教學的全權代表。這種全盤「包辦」必然帶來問題,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師板書。現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離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的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激發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產生許多遺憾,如果藉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有體現教師風格的作用,有無形感化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採取與之對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因為有的教學內容根本就不適合多媒體表現,多媒體不是萬能媒體),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發揮各種媒體的各自特長,包括傳統媒體,優缺互補,交互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演示模擬,缺少實踐 實驗教學最大的特點在其實踐性。利用多媒體模擬不能實踐的實驗和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將所有的試驗都企圖用多媒體來代替,即有條件完成的實驗也採用多媒體模擬,而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用多媒體來代勞實際的實驗對老師來說確實輕鬆了不少,但對學生的試驗學習就會打折扣。 五、花樣繁雜,華而不實 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信息技術的使用為課堂教學注入了許多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過於抽象、死板單調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教師在感到驚喜之餘,往往對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效果,比如動畫、聲音、特效等愛不釋手,將它們統統都用到教學中去,使自己的電子教案或多媒體課件每次點擊滑鼠都會發出聲音,產生動畫,有的動畫和聲音跟自己的教學內容沒有絲毫的關系,學生看的眼花繚亂,聽得心裡厭煩,這樣不但沒有起到呈現知識點的作用,反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無關的聲音和動畫上去。 實踐證明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眾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存在的多個誤區。因此,我們只有正視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把握原則,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層次,更上一個台階。 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深入開展,中國絡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給教育教學帶來深刻的變化。多媒體電腦融圖、文、聲於一體的認知工具,改善了認知環境,變革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教法和學法。如何在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從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己經越來越引人關注。「多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已經普遍被接受,留心觀察課堂

4. 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有哪些好的做法

一、現代信息技術,能建構協作的學習氛圍
利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構建個別化學習氛圍,也可以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創設個別化的學習氛圍既可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也可以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化的時實指導。特別是對於偏愛獨立學習的學生而言,可在集體教學時輔以一些個別教學策略,為其提供更自由的個人空間。如對於偏愛視覺通道的學生,讓其通過觀看電影、電視、等手段學習,讓其在各種形式中輕松獲取豐富的知識;對於偏愛聽覺的學生,採用解釋、網上討論、談話、聽收音廣播等形式,讓其在網路環境下獲得聽覺感官的享受;對於偏愛觸動覺的學生,讓其作筆記、通過樂器實踐操作、實習練習、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實踐操作的機會,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實施協作式學習氛圍為學習者提供對相同問題的多種不同的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深化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傳統的課堂中那樣難以交流,抑或是一交流,就容易形成鬆散、喧鬧的課堂氣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只要滑鼠輕輕一點,你不僅可以獲得所要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和課堂內的每一個同學、老師進行即時的交流、探討;甚至你還可以利用電子郵件、網上論壇等方式請教課堂外的許多「老師」。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於任何其他教學媒體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時地反饋信息,實現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人際互動,甚至帶動課堂內外的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合作競爭的良好協作環境中共同進步。
如在《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教學中,布置學生小組完成一份作業:製作音樂風光解說片,組內成員全體合作,有策劃、有操作、有演唱。學生通過網路和其他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再與同學協作,使用信息技術來處理、分析、運用信息。這樣的聯系實際、具有時代特徵的綜合性任務和實踐作業不僅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並且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現代信息技術,可壓縮「音樂時空」
在音樂教學中常會有學生難理解的一些難點、重點,與學生的生活時間、空間相差甚遠,所以學生較難理解。傳統的教學過程強調教學要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教育技術改變了這個順序,通過教育技術,可以把過去許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內容增加到教學內容中,使教學內容現代化。它可以把遠方的東西放到學生眼前,把古代的東西拉到現代,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抽象的事物化為具體。它可以把時間和空間放大,又可以把時間和空間縮小。
例如在教學《 新疆是個好地方》一課時,學生對於由於地理原因所形成的新疆氣候、天山風貌以及新疆瓜果、葡萄等動植物情況缺乏認識,在教學時,先和學生一起在谷歌「地球村」搜新疆地理位置及其各地方的人文、自然風貌,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特點,還瀏覽了有關新疆的部分網站,了解新疆的氣候特點,這樣就拉近了我們和新疆的距離,解決歌詞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學習這首歌的積極性。
三、現代信息技術,精彩呈現音樂知識
小學生認識的基本規律是:從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過程發展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直觀教學,正是促進學生加深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使他們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主要途徑。
在音樂教學中,憑借現代教育技術,用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地再現抽象的音樂旋律和歌詞所承載的內容,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的特徵。它融聲、光、情、景為一體,使提供給學生的感知材料更加豐富、更加形象,創設了美的意境,將音樂知識直觀、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現給學生。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形式,不僅增加了教材的藝術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同時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
《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文曲兼美的音樂小作,是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寧靜的

5. 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想要提高課堂效益,首先要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常規武器」就是備課、講課、作業等基本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落實。1.精心設計主體性教學活動。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必須制訂好教學目標,提高對教育對象的認識,認真鑽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程序。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要領會課程改革的思想,貫徹《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的具體要求和建議,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使他們通過探究實踐初步體會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探究,發展探究能力。在制訂教學目標以及實施教學時,要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 要把握好化學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化學概念教學不要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在教學中開始出現酸類物質時,不要急於給「酸」下嚴格的定義,只說明"像硫酸、鹽酸這樣的化合物屬於酸"即可。原理性知識教學要與元素知識相聯系,做到深入淺出,防止出現偏重思辯和過深、過難的現象。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要重視基礎性和實用性,注意聯系實際,糾正傳統教學中讓學生死記硬背的簡單做法。化學計算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及其化學變化的意義,避免繁瑣的數學運算。化學實驗技能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予以落實,防止形式主義或過高的專業化要求。 在設計教學時,要對各方面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教學的整體安排。常規備課主要強調備好教材。除了教材之外,還需要備好學生,備好學生的「底子」,認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是僅從教學任務出發,而是要考慮教學的「起點」,瞄準教學要求的「靶子」。立足課程標准、考試說明等綱領性要求與學生實際的差異,學生與教材的差異等進行分析。在這些關系網中尋找到最佳「立足點」,引領學生朝更高的目標前進。2.精心組織主體性教學活動。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教學活動的各個因素,必須把主體性的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課前檢測、小組合作、師生研討、總結提升、當堂檢測、布置作業等環節。學生分組學習最好是好差搭配,讓他們取長補短。3.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 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等,都可以用於創設學習情景。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學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以及各種現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圖片資料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麼在新制的氧化鈣中加入水能煮熟雞蛋"等來設置學習情景。 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營造和諧氛圍。課堂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由問題開頭,由問題結束,中間是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注意以下幾點:①問題設計要有準確性,准確性是指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切中學生的疑惑之處,設置懸念。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在研究了本課教材的基礎上,抓住了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夠引領學習不斷的思考和學習下去。②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條理性。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相關的,教師設計提出的問題來自問題層次的高低,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進行分層次、有梯度的設問,層層漸進,使問題環環相扣,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作用。注意理清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去思考、聯想。設計了這些思考性、挑戰性的問題後,要經過小組討論探討、合作、思考,全班交流最終得到解決。4. 精心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體性教學也要求轉變學習方式,而要轉變學習方式,主要的表現就是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或者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綱的問題,閱讀教材,歸納總結,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自覺性才能增強,學習品質才能得到培養。自主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徵。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尤為重要。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並通過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如"將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棒互相靠近,出現'空中生煙'的奇景",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感嘆這一實驗現象的同時,思考"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景象?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在探究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煉教學內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並在教學設計中予以滲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的運用,如對化學現象進行分類、提出有關的假設、設計實驗和控制實驗條件進行探究等。 5.精心實現教學的方式的轉變。 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現在課堂上我們經常使用的語言有:你能想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能舉例嗎 ?你能寫出來或說出來嗎?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麼問題?你還有那些補充?這些調動學生參與的語言扭轉了教師一味的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教師把講述的內容轉化成問題,用一定的情景在課堂上呈現出來,以設定的活動環節來實現教學目的。

6. 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活動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促使每個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作本質的思索。傳統的課堂教學上所傳授的語言知識主要來源於教師和課本,教師將備好的語言知識單方面地教授給學生,然後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控制性練習,教師把持著課堂一切的主動權。隨著英語課程標準的推進,課堂逐步轉變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場所。 1.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認識 丹麥語言學家葉斯帕森在談到外語教學時這樣說道: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習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浸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所以,英語教學切忌以教代學,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教師的教學必須把握講在必要處,練在活動中。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單純地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應採用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的任務驅動型的教學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依據課程總體目標的前提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和社會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學習、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不斷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以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落實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教學理念,實施對學生開展涉及文化、情感態度和跨學科內容的教學,不斷關注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培養,並逐層升華這種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核心的人本思想。 2.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分析 通過對英語課堂教學實質的深度思考,我們會清 晰地認識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就是貫穿整個英語課堂教學任務這幕大戲始末的系列主打節目。《英語課程標准》要求英語教師採用互動的課堂模式,提倡開放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在這個教師與學生雙邊教學互動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同時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上不只是教師的傾聽者、教學活動的被訓練者、知識的接受者,更應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英語知識的實踐者和探索者;而教師也不只是知識的講授者、教學活動的導演者和批判者,更應是一位知識的領航員,學生的聆聽者、助手和朋友等。教師要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英語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策略,使學生充分顯示出其主觀能動性的一面。即憑借活動的參與,讓學生展示其優秀面,大膽表達學習想法和要求,暴露學習疏漏之處等。學生通過反復調整、更新、修正,不斷增強自身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則應不斷提升教學藝術,依據所教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等,將所教內容精心編導、整合,甚至再造。在關注學生的情感之上,創設輕松、自然的語言情境,力圖營造寬松、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英語學習氛圍。 通過開展這些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師生雙邊活動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素質,並幫助學生逐層深化,不斷發展學生的語言中和運用能力。如前所述,在英語課堂這個小小的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舞台上之上,在設計精巧的教學活動之中,學生才能成為這出大戲的真正主角,而教師不過是編劇、導演兼客串人物等罷了。所以,我們說英語課堂教學的優與劣、成與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活動創設的好與壞。 3. 英語課堂教學實質的剖析 現有的教學環境下,它仍然使學生進行語言學習與實踐的主要平台。學生的英語基礎及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主要通過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獲得,而教師開展對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測試也主要是在課堂教學活動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英語課堂的實質就是給學生創設由語言操練到語言產出的語言內化過程。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設計符合學生語言學習發展規律的訓練活動,依託一系列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加強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而且必須始終貫穿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組織語言信息,傳遞語言信息,再造語言信息,逐步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最終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4.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由於英語課堂教學必須起到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的作用,而交際本身就是一個活動的過程。所以,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無論多麼精彩,如果沒有學生很好地參與其中,那麼再談所謂的課堂教學效果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經過仔細分析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我們發現學生在每一節英語課上能夠參與的學習活動形式不外乎以下六個方面。①聆聽教師的授課活動。②聆聽同學的發言活動。③自主參與課堂的發言活動。④開展集體性的課堂學習活動。⑤進行個人課業活動。⑥進行個人思考活動。針對以上六個方面的活動,通過對學生的學況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的強與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在每節課上真正能夠參與以上六個活動形式量的多與寡。 在教師創設的有限的語言情境中,學生可邊聆聽邊默默復述教師所講的知識細節,這樣學生可糾正發音,加強聽課的專注性,容易引起師生間的教學共鳴。在聆聽同學發言的同時,要及時應對並比較自己的回答方案,並隨時記下他人的優秀之處。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尤其要鼓勵學生在個體獲得英語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完成以小組或團體的集體任務為出發點,進一步鍛煉學生個體的語用能力。同時發揮集體的力量,並從中共享信息和經驗。通過加強這種集體學習和探究學習,使所有成員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同一個任務,一次達到分工協作、共同學習研究,不斷獲得學習成果的目的。而這種建立在優勢互補前提下的合作性學習,才能最終使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的共同提高。此外,學生在進行個人課業活動及個人思考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對學習的反思。綜上所述,教師要把握課改契機,創造性地利用並開發教學資源,探索並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素質,以便更好地發揮課堂英語教學的功效,引導和幫助學生愉快地體驗英語學習過程,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不斷鋪就道路

7. 淺談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創造抄「思維點」,以思引動襲。數學思維的訓練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有些知識中的思維過程比較難以把握。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點」。

8. 哪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通常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它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是由一個個相互聯系、前後銜接的環節構成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就是指教學活動這一個個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階段。

教學環節編輯
教學環節包括:
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師生互動→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由於課堂的多樣性,教學的環節也在發生著變化,也不一定都把各個環節運用到課堂中來。

教學涵義:
廣義的「教學」是指所有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各種學習的活動。狹義的「教學」是指在學校課堂內進行的指導、啟蒙、解說、教育的活動。

構成要素
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受教者(學生→);
2. 施教者(教師);
3.教學目的;
4.教學內容 ;
5.教學方法;
6.教學環境;
7.教學設備.。
各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
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確定後,施教者和受教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效果的選擇和利用。

綜合
綜合而言,教學活動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學環境中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受教者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

教學形式編輯
教學活動既然是指施教者(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對受教者進行傳授客觀性知識、鍛煉技能、啟迪智慧、引導正確的價值實現和激發積極情感體驗的教育活動,其形式多樣,在教育實踐中,主要的教學活動形式有:

講授式。
教師通過系統的知識講解,給學生留下深刻而清晰的知識結構。

談話式。
師生通過相互交流談話,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

研討式。
師生和學生圍繞一定的課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思考討論,達到相互學習、啟迪智慧,加深理解的目的。

實踐活動式。
通過具體的實踐或活動開展,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發展。

競賽式。
通過考試或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潛能。
當然,實踐中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很多,只要能達到教學目的都是值得肯定的。

自由學習式
學生自己通過書本、多媒體、...多種渠道進行學習。

教學方式編輯
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
它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它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和把自己和學生的關系處理好。不可以叫他們看到你就感到害怕,像老鼠見到貓。
它是要加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 產生的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實現3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計劃編輯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程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學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措施
1. 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2. 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3. 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4. 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資源
在教學時、注意力用好手中的多種資源 。
六、教學活動 - 基本理念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七 、 教學活動 - 基本組織形式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大體可分為三種:一是全班上課,二是小組合作教學,三是個別教學;根據班額的多少可以分為: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

9. 如何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有效參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有趣的導入,讓學生有效參與。
有趣的導入新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設教學「銳角和鈍角」一課時,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這一特點,我以魔術開頭,充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來,從而順利地引入課題,為後面的教學也打下了基礎。
二、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有效參與。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老師如能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也能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從而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當然,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的探究學習中來。
在教學「銳角和鈍角」一課時,我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生活中的照片,讓學生去發現裡面的角,從生活中找出角來,由於是自己身邊的情景圖,學生接受起來就顯得特別自然,這樣很輕松地就將數學與生活聯系了起來,老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愉快。
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手臂變角」、「摺扇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幾個環節。這幾個環節看似十分平常,但它確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上也有角,角在生活中時時與自己在一起。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到輕松愉快,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復習。
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有效參與。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只能集中在10----20分鍾,要讓學生一節課40分鍾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我們就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喜歡游戲的特點,將知識與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知識。
在設計「銳角和鈍角」一課時,我一開始就以「魔術」這一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後面的有效參與打下了基礎。在探究新知中,我設計了「分實物角」和「用三角尺驗證銳角和鈍角」兩個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沒有感覺到學習的無味,只體會到活動的無限樂趣,很輕松自然地掌握了新知。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結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變活動角」,而在拓展延伸中我則主要是以活動為主,因為前半節課學生注意力容易集中,所以設計活動較少,而後半節課,由於長時間的學習,學生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能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設計的活動也較多。
四、和諧平等的氣氛讓學生有效參與。
和諧平等是師生相互溝通的橋梁,只有在和諧平等的氣氛中,學生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果老師處處維護師道尊嚴,學生屈服於老師的尊嚴之下,又怎能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呢?
教學「銳角和鈍角」一課時,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中,我採取了讓學生找角、學生分角、學生驗證角的方法。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從旁引導,整個課堂十分和諧、十分融洽。在後面幾個環節中,我也充當了學生的忠實助手,成了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中的一員。
五、巧設懸念的結課,讓學生有效參與。
結課也是一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注重開課的趣味性,也應注重結課的藝術性,好的結課往往會對一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教學「銳角和鈍角」一課時,我是以玩活動角這個游戲來結束新課的,即一個人叫出角的名字,另一個人用活動角變角,首先,我抽一名學生上台來和老師一起玩,然後叫學生同桌之間玩,最後老師變角,全班同學一起叫出它的名字,當我變出一個平角時,大部分同學啞口無言,這時,我叫了下課,在孩子們不願意下課時結束新課,這樣的結課,在整個活動中學生不但能夠有效參與,課後學生也會有效參與到對不解知識的探究中來。
總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提高。為了讓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我們就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0.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課堂教學復是實踐英語教學的主要制途徑之一,而課堂教學又是通過教學活動得以體現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堂教學活動的有斂組織是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教師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才能有效解決在教學實踐中仍普遍存在的「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好的課堂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