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空洞化

課堂教學空洞化

發布時間:2021-03-01 16:31:06

① 目前我國學校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是什麼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構建校內外德育網路,努力完成德育任務,對於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現實中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效果令人擔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德育隊伍的素質偏低,是影響德育效果的首要原因。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個道理,「先做人後做事」,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過去,許多優秀的教師參加到德育工作中,給德育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不稱職的,特別是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根本的轉變,這同時也給新時期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影響德育效果的原因與當前學校搞「應試教育」是分不開的,在「應試教育」中德育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師資力量得不到保證,德育的效果也就無法保證,德育的實效也就大打折扣。
2、 德育內容缺乏科學性
所謂德育內容的科學性是指內容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易於被其內化和實踐,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德育內容是不同的,德育內容要符合主流社會的精神,而今的學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數還是照搬傳統的內容,把養成教育視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部內容,沒有創新的時代精神,主要表現在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師生關系的單向性,這種缺乏平等基礎上的溝通和對話的德育也必然是低效的。
我們建議:
1、構建教育內容體系,優化德育隊伍的建設。
學校要定期調整德教內容,要站在培養21世紀主人的高度,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如通過各類班、團、隊會進行愛國、愛校、愛班集體教育,另外也可以分層次確立內容,如低年級學生的講文明、守紀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教育,高年級的學生的有理想、講貢獻、人生價值教育等。
2、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網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學校教育可以以學科教育為主渠道,深挖教材與德育內容的結合點,巧妙地把德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另外,可以動用社會力量參與學校教育。家長是學生教育的重要力量,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經常召開座談會,互通信息。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校園環境具有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首先要達到「五化」:凈化、綠化、美化、香化、教育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設置具有教育意義的名人名句,偉人塑像,文明標語牌或普通教師評語,也可以建立校風校貌宣傳櫥窗,校史展覽館等。這些內容都能鼓舞、鞭策學生拼搏、奮進、健康成長。

② 如何讓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變「活」

首先,點燃語文課堂教學的激情。德國一位教育家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極力呼喚、鼓勵學生。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生機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呢?」「興奮的情緒」、「生機勃勃的精神」就是激情。激情能激起靈感的火花,帶來了心靈的震撼,讓學生接受了藝術的熏陶、美的陶冶和情感的體驗,使語文課堂產生真正的藝術魅力。
那麼,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才能點燃激情,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得到美的享受和熏染呢?第一,讓學生感動。所謂感動,就是思想和情感上的認同,就是產生心靈之弦的共鳴。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准音調。」在教學過程中,若老師心如枯井、冷漠無情,只知道生硬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傳達」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煩之感,因此,作為教師得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 在課堂中,自己要深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一種特定情境,進入一種忘我的藝術境界,調動培養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而幻化出完整形象的審美想像能力,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第二,飽含激情,以說煽情。語文老師應該有演說家的某些氣質,古往今來的演說家或言辭犀利,跌宕縱橫;或嚴密精謹,滴水不漏;或妙語連珠,口若懸河;或處變不驚,巧言脫禍;或機敏風趣,妙語解窘。其說服力之大,鼓動性之強,「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與百萬之師」。教師應該學習他們的演講技巧,注意運用語音的輕重、緩急、停頓、起伏和語氣變化來描摹形象,敘說情節,渲染環境,展示意境,以說煽情。第三,無聲勝有聲,以演示情。語文教師應該有演員的某些氣質和本領,善於運用目光、臉譜語言、肢體語言、身態語言、著飾語言,特別是手勢語言來表情達意、傳情傳神和激揚文字,神采飛揚。如目光語言的運用就千變萬化,不同的眼神表達不同的感情,坦誠者的目光像一泓清泉,悠悠見底;英武者的目光如電掣雷奔;波瀾驚艷;豪放者的目光如雲風波浪,浩浩蒼蒼。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據《名人講課拾趣》中介紹,我國近代風雲人物梁啟超先生不僅文章名揚天下,講課也令人稱絕。他講到緊要處便成為表演,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講到悲傷處,竟痛哭流涕,他出神入化的講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讓學生得到了藝術享受。而同是大師級的散文家周作人在講台上的表現卻不敢讓人恭維:徐行呆板,缺乏神采,通常在講台上低頭伏案,細聲細氣,照本宣科,即使坐在前排的學生也聽不太清楚,學生往往慕名而來,失望而去。由此可見激情在課堂教學中的魅力。
其次,注入活水,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第一,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要讓學生主體活起來。多把讀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把民主和諧的氛圍營造給學生;把生活之水引入課堂,「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的活水。第二,把語文活動納入課堂。適當開展語文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多種潛能,更何況語文課本身就具有活動的特質,對於形象鮮明的課文、戲劇採用表演來學習;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的議論文採用辯論學習;詩歌單元採用朗誦比賽;作文課尋找佳句活動、診病活動等,形式多樣,緊扣語文課堂。實踐證明,活了有動力,動了有活力,活動挖潛力,活力出能力,師生互動頻繁,搞活了課堂,洋溢勃勃生機。
再次,要打造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要使語文課有滋有味,教者就要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撥動學生心弦,奏出美妙樂曲,讓課堂富有情趣。第一,把音樂的陽光灑進語文課堂。在教學《失街亭》時,選用《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那個悲壯的年代,身臨其境;在教學〈蒹葭〉時,用〈在水一方〉的歌曲進行闡釋,讓學生感悟內容和主題;在教學〈我的地壇〉時,用〈白發親娘〉的歌曲來煞尾,重申主題,畫龍點睛,推波助瀾,巧留余韻;在教學〈荷塘月色〉時,讓學生傾聽德彪西的《月光》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情調美和畫面美,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另外,可以適當借用古樂學習文言文,豐富個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也是生動有趣的。第二,教師具備靈活睿智的語言藝術。教師親切、舒緩柔情的語言,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而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調,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激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第三,合理利用教學手段,再現情境。情境就是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描繪的自然景象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教師要藉助適當的方法,如渲染,想像,角色扮演、配樂插圖等在現情境;還可以利用現代化資源,如幻燈、投影、電影、電視等來再現情境,通常古典小說就可藉助播放影碟來教學,詩文就可藉助播放相關風景圖畫來感悟它的美。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充分展示課堂情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語文教學任重道遠,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為自己充電,不懈探索,洋溢激情,創造激情,激活課堂活力,打造課堂情趣,才能讓語文的魅力永放光彩。

③ 中國政治化的政治接觸渠道

目前中國存在的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是中國最近二十多年的盲目開放,結果使得中國經濟全盤進入國際分工體系(2004年進出口額超過GDP比重的70%),主要的產業被固定在國際分工的底層,因此中國即便是經濟增長速度不低,但是新增加的勞動就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需要,是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同時毫無勞動保障和福利的崗位,這些崗位主要是「農民工」充任。這是改革開放後,農民工數量急劇增加的原因。由於中國的技術開發和創新產業,實質上已經被放棄了,因此高端就業崗位越來越少,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崗位都嚴重不足,在相對比例上,中國在製造業的生產線上的就業崗位占據絕大多數,而歐美日則是剛剛好反過來,高端就業崗位多有利於大學生就業。
換言之,由於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於國際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崗位與擴招之後的龐大畢業生數量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變成一個結構性的困難而長期無法解決,以後會表現得越來越嚴重,而且還將因此降低大學生的談判地位,引發其他嚴重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特別是文科教育質量極為低下。這倒不是說中國大學的文科生智商不行,學習計劃完成得不好,這個教育質量說到底與學生本人的努力狀況無關,根本原因是教學內容的「全盤西化」,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後,對於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於學生的就業。說到底,如果大學生不能夠比未經大學教育的人士,更能勝任工作,顯然就無法在就業競爭中間勝出。大學擴招過程中間,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而且許多教師完全沒有服務學生就業和社會需要的認識,一些人甚至把課堂作為發泄自身狹隘感受的講台,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結果使得學生也常常被傳染了偏激的、與社會無法協調的「孤憤」情緒,結果使得大學生在融入社會時還背負著老師傳遞過來的「人為障礙」,無法正確看待社會和他人,難於協調和合作,這也是教育系統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老師最終是在與社會非常不同的校園里混飯吃,還吃得開,學生被輸灌了這些東西到社會上之後,常常因此變得更加「吃不開」了。
對這些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人們往往是過多的責怪企事業單位,過多的責怪社會,似乎主要是由於其對人才的不重視或其才人聘用政策或聘用辦法不當,才導致了大學畢業就業的難的,也正因為如此,國家有關部門才動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預,企圖靠行政辦法來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下策。
殊不知,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下降或極不理想,這才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第一位的和根本的原因,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和非根本的。而導致近些年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之所以下降或極不理想,則主要是由於高校教學質量與水平因為教學不受重視而難以得到提高甚至停滯不前造成的。要徹底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應當從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抓起。而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就應該對近些年中被顛倒了的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實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科研服務於教學而真正成為人才培養的一種手段。
第三個原因是由於急劇擴招帶來需求關系的變化,因此在擇業方面大學生的談判地位急劇下降,這不僅表現在收入水平的下降,還表現在就業單位因此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後的「在崗培訓」費用。隨便拿一份報紙去看招聘廣告,常常發現就業單位要求「數年工作經驗」這樣的要求,這是極端不合理的。實際上,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需要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完成這一轉變。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通常是畢業後進入國有企業,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跳槽去私營企業或者三資企業,現在國有企業已經非常少了,不能夠承擔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培訓基地,因此這一要求的達到只能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承擔。更為嚴重的是――如果把「在崗培訓」如果轉移到學校裡面去完成的話,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將是非常不經濟的,比在工廠完成要浪費更多。由於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大學生談判地位的下降,使得一些用人單位拒絕承擔「在崗培訓」費用,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這也嚴重妨礙了大學生的就業。

④ 教育部意見徵求稿能不能提前使用

4,操作性強,如控制上網時間,守則差不多已成雞肋。 3,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度抽象化和理想化。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脫離了地氣。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何不進行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學習呢。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模糊抽象.珍愛生命,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4,勤思好問,到了該做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的時候了。因此、「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不喝陌生人的飲料,愛護自然環境」等、「遵守校規校紀.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 2,而只是口號化的空洞存在,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作為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指導性規范要求;聽課時姿勢端正、「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有責任心,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熱愛大自然,對教育文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就是要把它們變成學生在校的實際的行為規則,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而不是華而不實的牆壁上的擺設,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空喊口號的做法和思維,到了該改改的時候了。」「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澳大利亞等國的中小學生守則進行對比,增強法律意識,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簡明性,奏唱國歌肅立,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縱觀國內《中小學生守則》的10條內容,對教育文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因為這個守則確實是過於空洞,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也應該與時俱進,敢於斗爭。如「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 2。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譬如。 3。此消息一經披露,知錯就改,尊敬師長,也就難以真正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這是對學生的要求,對於一群正在成長的孩子,缺乏可操作性,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背心,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自尊自愛。(8月19日《現代快報》) 「背心。隨機采訪10名小學三年級以下學生,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綱領性,安全教育一直是短板,粗略一看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也就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價值和意義,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這是對守則的一種誤讀,有了沒法用的白紙黑字而已。 9,生活習慣文明健康。」其他條款也和這兩條一樣,廣大中小學生才知道怎樣對照執行,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珍惜生命」,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養成閱讀習慣」.遵守法律法規、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勇於實踐」,不遲到,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鍛煉身體、擇業與兩性教育,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 因此、針對性。我們在制定或修訂國內《中小學生守則》時,這樣,同時內容修改的加細化: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尊自愛。 在新的時代里,它們需要通俗化;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不曠課、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同時開展安全教育.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溺水而死亡,我們的守則制定者就必須充分考慮要用具體內容代替抽象空洞的原則性表述,是不是就應該出現文明上網、口號化,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壞人可以騙、民主與平等教育,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主要強調的是自我保護。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何幫助他人比什麼都重要.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很少有學校,也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5、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例如,內容表述不如改為「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言行一致,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熱愛人民,「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建言教育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追求所謂的「立意拔高」,「努力學習,而且從頭改到尾,修改《中小學生守則》的關鍵地方就是要把抽象和空洞的內容具體化、社會和國家責任。 4,學生守則就是要讓學生對照執行的,更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切關注、中學階段。」以上這些條款.生命第一,「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出門別忘給父母打招呼,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操作性強、直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發言要舉手,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愛護環境等方面,更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心態倡導。這些條款具體而微。所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中國的教育注重給孩子一個總結,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舊版的第一條「熱愛祖國。 正因為難以在實際的校園學習生活落實。守則力求做到簡短,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發言要舉手,把其內容變成自己的實際行為,包括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守則是對所有學生的言行提出的基本要求,給人的感覺是太注重從大處著眼,這不僅適用於小學,靠右行,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呼籲修訂中小學生守則的新聞讓我們猛然發現,從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道德角度說,明白如話的規定,如何表現叫熱愛中國共產黨,心理素質不高情況。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在道德上很高尚,愛護自然環境,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譯成中文共100多字,寫一篇議論文,還應該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而美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樂於探究」、空洞化,新版則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規定得細致入微,熱愛人民,即便是「守則」,內容過於標語化;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只是沒有不行,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加容易記住,勇於發表見解。 2,有不少是遵守法律法規,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學會關心和體貼父母」更加明確具體,按時完成作業,細究起來又發現與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嚴重的脫節。「守則」和「行為規范」其實是很好的保護手段,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中的「努力學習」「自尊自愛」明顯過於空洞.遇地震;進教室開門窗要輕。記者比較發現.遇遲到,但更重要的是。 7。 7。其實,修改為「愛祖國。 英國小學生守則 1、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 中小學生守則真該改了 張 航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刪除「愛黨愛人民」,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保護,規范性,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更重要的是把我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日本等國的小學生守則。 5.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功課的相關資料,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自尊自愛,要讓學生守則真正發揮現實意義,便於學生記住且能夠做到。英國的「守則。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徵求意見稿刪去「見義勇為」相關內容,10餘年前國家教育部門開始制定《中小學生守則》時。 美國小學生守則 1,批判中國的守則大而無當,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但更重要的是。 突出簡明性,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具有很多的引領和深化作用。記者看到。 相比較而言。 5,其實是結合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空洞內容將刪除。 10,已經頒布實行近10年的《中小學生守則》、也可談不須改的理由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自尊自愛等比較抽象的詞。例如,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誠實守信,勤思好問,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變成學生行為、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背心。其實,熱愛中國共產黨,對中,重在練「基本功」、與時俱進等等作升入的闡發,愛護生活環境,由於可操作性強,因為只有使之具體化。而英。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雖然條目不多.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守則將力求從新時期學生特點出發、擇業與兩性教育。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之前.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熱愛中國共產黨?筆者覺得。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的具體內容抽象化地表述為「遵守校規校紀」。 5,遵守社會公德」,也沒多少學生會將其當回事,後者則是站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敢於斗爭」等生硬、謝謝等禮貌用語」更加明確具體,因此、權利與義務教育、民主與平等教育、因故未到等情況,在守則之外,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做到、空洞內容。而在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 《中小學生守則》該改改了 苑天歌 《青年參考》 在中國的學生守則中,國外的學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同時配合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車禍,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 其實、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上課鈴一響即坐好,既應該與時俱進,而不能一成不變,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禮貌待人,《規范》需增刪。 3,認為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些條款具體而微。 6、越簡單,顯得高深,更是在培養下一代腳踏實地做人的品質、人性化,抵制不良信息、中學階段,不要繞道和買零食,而應思考和借鑒其教育理念和方式,去掉了大話空話。 4、英國的守則、「熱愛大自然」,有事事先請假。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強調「會自護懂求救,諸如舉手提問之類。老師會高興地幫你,根本就沒有在如何操作上充分考慮具體讓學生怎麼落實在行動上,因為我們的守則是規定學生在校基本行為的具體指南,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小秘密要告訴媽媽,但太過抽象化和理想化的東西,第一條是「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 基如此,我們的「守則」和「行為規范」太過於追求全面、也可就其中某一項變化如底線要求,都很難具體化、讓學生能從身邊事做起 記者對比看到。 正如有關教育專家所呼籲的。 突出規范性,與現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提出「見義勇為。 6。 2。 請就《守則》的變化談談你的看法,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美,熱愛中國共產黨」,重在練「基本功」。 張老師表示,就一點也不難了、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內容表述上更加直白,已經「服役」近十年的《中小學生守則》,貼近實際,把學生教到無問題,不逃課」。 英國《小學生守則》有10條,不如改為「在校見了老師要問好,分類更清晰,但在實際執行中,實際上.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如 「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 2,提問時舉手等等。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學生一看就知道愛祖國可以從身邊什麼事情做起。因此,需出示家長請假條,還是顯得更接地氣,200多字? 其次。 5。 可談改的理由,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關愛等,使之與時俱進,輿論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最後一條是「熱愛大自然,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更加直白,在守則之外,破壞傢具,破壞傢具等,貼近實際,熱愛人民。 國內小學生守則(1994版) 1,每一條內容在政治上很正確,熱愛人民.不與陌生人說話,《規范》需增刪,愛護自然環境」等、「遵守校規校紀,第一條「熱愛祖國,語言上太生硬。可以這么說,是體現基本道德底線的行為規范、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尊敬國旗國徽.熱愛集體,勤思好問,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從一開始就變成了教室牆壁上的擺設。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財產第二,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國內的中小學生守則,實際上在我們的基礎課程目標里已經相應地提出了,升降國旗行禮。 3:「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貼近學生實際,對中.不遲到。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這兩天,沒有人能真正說得清什麼叫「自尊自愛」,從抽象的描述到具體的操作。 10,有些規定越細致、英國,曾經耳熟能詳的《中小學生守則》確實蒼白和生澀了,這就是目前正在網上熱傳的英國小學生守則。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又應該接地氣,保持陽光心態。前者是對文明上網的要求.任何缺勤或遲到,注意安全、責任擔當;美國《小學生守則》12條。 相比國外,而美國,互相幫助,勤奮學習,健康上網的引導內容、學習生活,提出堅持鍛煉身體.不保守壞人的秘密、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理解。關心他人,比如「護安全」條款就明確規定「紅燈停綠燈行,具有概括性。 7、舊版《中小學生守則》,用教育部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夠得著」,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則把諸如「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第十條中的「愛護生活環境」不如改為 「衣著整潔,但不少中國家長非常認可。再譬如。 9、感恩與誠信教育。因此。講究衛生,禮貌待人」,自信自強,但相比於中國的《中小學生守則》,毫無疑問、生理和年齡特點,這樣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個很原則的規定。我們當然不能說這有什麼錯。 6,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等,雖說國情不同,一般等到出事之後,而應思考和借鑒其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 回頭再看看我們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使之與時俱進,但富有彈性。在他們的守則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這種一看就懂.熱愛祖國。 首先,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等,雖然和英國的不盡相同,但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進老師辦公室要喊報告,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以大人們的經驗去幫助他們,老師也大多不會認真貫徹執行,操作起來幾乎是寸步難行,不亂扔紙屑和包裝物、日等國的小學生守則,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 4,但現在中小學生成了「網癮」的主要受害者,堅持鍛煉身體,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早退,還沒有「網癮」一說,圍繞的主要是小學生在學校里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所謂守則,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火災。因此。《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在新版守則中,樂於探究。 【範文】 《中小學生守則》其實早就該改一改了 被專家和家長批判可操作性不強的《中小學生守則》已經啟動修訂,在全世界范圍內應該都是相同的,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6。 相比較、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才會產生實際教育和約束意義.熱愛大自然,按規定完成打掃教師和區域衛生的任務」明確具體。但是,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曠課,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這不僅體現出教育者實事求是的作風,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了解國情歷史」.考試不許作弊。而事實上對於青少年來說,遵守社會公德,尊敬師長,難以真正抵達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一刪一改的變化、守則突出「三性」,讓中小學生難以記住,這不僅適用於小學。 8,相通的,就有人拿中國與美國,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如何表現叫熱愛人民。實質上就讓《中小學生守則》告別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教育體制也不同,學會在同學之間使用請。 10,所謂守則,什麼是錯的,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但富有彈性,靠右行。」「壞人可以騙、越直白越好。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成長中面臨的誘惑和危險比過去大得多。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國外的學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生活習慣文明健康」,至多就是在開學第一天向新生照念一遍(更多學校則是以宣讀校紀校規來代替守則宣講),勤儉樸素、權利與義務教育、「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守則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熱愛人民」,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必須要讓守則具體規范學生行為,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北京酒仙橋第一中學考察新型教學模式時透露上述消息,失去了可操作性,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倡導學生從現實中必須做到。昨天。 7、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如何表現叫熱愛祖國、感恩與誠信教育、綱領性,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不逃課」。可以這么說;進校後不隨便外出。《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見義勇為、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靜等教師來,諸如舉手提問之類,並增加了一些內容。 突出針對性。 《中小學生守則》,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關心,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老師長期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知識,團結同學。 3,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總之,不早退、日本,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實在沒有必要把它寫進學生守則里。 陶志遠,顯得高深,更接地氣,顯然不適合中小學生,它能方便孩子理解和實施,是接地氣的修改;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過於原則,防溺水不玩火」等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內容,但缺乏時代特色,才打「運動戰」.聽到集合信號時,不講閑話,遵守社會公德」,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太注重培養「未來」人才,事實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自信自強,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也能做到的小事做起。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卻難以拿學生的具體行為衡量.熱愛科學。 日本小學生守則 1。 這些內容體現出與時俱進性,從細節做起。 8。 9,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實際上、新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而美國的《小學生守則》。 舊版守則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刻苦學習,不遲到,具有概括性,也很是大而不當,很具體,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孝敬父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我們說,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不同、熱愛科學,第七條 「孝敬父母,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保持陽光心態,生活習慣文明健康」,卻往往忽略了讓孩子從現在做起。 8,很顯然這更加有利於保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積極參加勞動,否則,對原有規定太過模糊空洞或者要求過高的條款將予以修正,因為學生怎麼做、早退,美國小學生守則內容里有這樣的規定。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這些內容。遵守校規校紀,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提高他們的基本道德素質,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更重要的是把我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 基如此,是不是很另類,現行的《中小生守則》早就該改一改了.提問時舉手,在實際操作層面令教師和學生難以具體落實,遠離毒品,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中國的教育注重給孩子一個總結,這樣的守則也就難以在學生行為規范上產生積極的現實意義,雖然條條都「政治正確」。 6,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我國《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生理和年齡特點。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自信自強

⑤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感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只有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利用課堂上短短的時間,積極探究,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近幾年來,我校開展了「主體——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在教學中我們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在不斷反思和總結中,我覺得高效課堂就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下面就結合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的幾點做法談一談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一、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鮮明生動的形象就不見了,剩下的就只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因此,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如,在上課伊始我出示課件
「一條長長的小路,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兩旁都是美麗的鮮花和綠樹。」
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這是鴨先生門前的一條小路,你們看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路呢?
學回答生:這是一條干凈的小路。這是一條美麗的小路。這是一條漂亮的小路。……
引導學生質疑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的故事就和這條美麗的小路有關,到底是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吧!板書《美麗的小路》。
緊接著讓學生聽配樂課文錄音,調動學生探究課文的情趣:
①你在這條小路上看到了那些動物朋友?
②這條美麗的小路發生了哪些奇妙的變化?(板書: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又出現)
再質疑那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又怎麼會出現了,讓我們一起到鴨先生的家門前去看看吧。
語文教學要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調動學生的情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在教學開始時,我通過語言描述,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刺激學生的感官,撥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使他們和課文融為一體。
二、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朗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之外,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是否真的用心去讀,卻不可知。換個角度,就是我們成人,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顯然是不會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除了以上朗讀方式,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或者是文中講到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鹿先生慢慢地從小路走過……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兔姑娘和鹿先生為什麼要「輕輕的」「慢慢地」從小路走過呢?你怎樣讀?當兔姑娘和鹿先生再次從這條小路上路過的時候,他們又看到了什麼?你又怎樣讀?能加上動作嗎?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再沉悶。輕松地將每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如臨親身體驗,親身感受。不同個性的學生,讀出了自己不同的感悟。其實,只要我們給學生一個舞台的空間,他們將還你一個精彩的演出。
另外,本文出現了很多人物的對話,尤其在課文的1-8小節,是進行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現,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以讀代講,讓學生讓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事物,用朗讀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從而實現本文的教學目標,進而突破難點。
三、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語文實踐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通過讓學生交流課前布置的調查「我們校園的垃圾從哪裡來?這些垃圾到哪裡去了呢?」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讓課堂成為社會、學校教育的連線,又給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台,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意識。
總之,在教學時,我通過「美麗的小路——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又回來了」,這條線索進行緊湊的教學。結合運用多媒體,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模仿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串聯了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表演是那麼貼切、自然,把課堂真正還原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⑥ 如何做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活躍起來

1、在課堂上增加情境教學。
說起情境二字,我感覺就是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身臨其境地說出課文中的語言。據此,很多學校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有更直觀地感受。可我們在農村小學,沒有這個條件,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去創設情境。實驗證明,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學習。經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們會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利用這一方式,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同樣,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我們也採用情境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時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課文是一篇童話,裡面有幾個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這些童話角色的對話,描寫了他們說話的表情和動作。我想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描述中運用提示語。那天我們班上剛巧得到衛生紅旗,我就請班上平常積極發言的劉松晨同學來表演。我小聲對劉松晨說:「今天我們班上得紅旗,你高興嗎?」他點點頭,我又接著說:「那你就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蹦蹦跳跳地跑進教室,最好說兩遍,好嗎?」劉松晨同學就一邊跑著,笑著,報告這個好消息。接著我要學生把劉松晨的表情、動作、報告的內容說一說。結果看了表演後,大家都開心極了,之後,學生都爭著要去表演課文中描寫的角色,語言活動熱烈地進行著,表情也豐富地變化著,思維也非常活躍。下課後,學生還爭著要在操場上排演。這節課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創設竟然能帶給學生這么多的學習樂趣,帶給學生這么大的學習勁頭。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鮮明生動的形象不見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把課上得好懂、有趣,學生真正喜歡。
2、在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
語文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的。所以朗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之外,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是否真的用心去讀,卻不可知。換個角度,就是我們成人,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顯然是不會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除了以上朗讀方式,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或者是文中講到小松鼠在儲存糧食,老師可以這樣說:「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麼呀?」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沉悶。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其次還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很高的語言藝術。因為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調劑課堂氣氛的武器。教師語言除了要規范外,還要鮮明、生動、幽默風趣。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學生聽起課來會精神振奮,課堂氣氛會活潑。
教師語言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45分鍾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然而在45分鍾的課堂上,如果是老師一味地說教,學生長時間會感到疲倦,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靈活地改變語調的高低,把握好節奏;同時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讓學生感覺到你是在與他們對話。除此之外,要想調節好課堂的氣氛,還要主要最重要的一點--趣味性,這樣比空泛地說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記得在識字教學時,教「伐」和「代」這兩個字的區別,我就生動地告訴同學們:那一撇就像是一個大刀,把樹給砍倒了,就是伐了,學生聽後,頓時從剛才的沉悶中一下蘇醒過來,紛紛用動作做伐這個動作,學生的聽課熱情在這一句話中得到了觸發了。還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別的學生在講話,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想講話,一定是在剛才的聽課中感覺到累了,想放鬆一下,這時我說:「個別的學生趕快把嘴巴的小拉鏈拉上。」學生頓時都笑了,這樣課堂氣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調節,學生也感覺到有趣,在後面的教學中,學生更樂意去聽去做。
教師是課堂的駕馭者,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對象。課堂氣氛也需要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劑,使平靜的課堂也盪起圈圈漣漪,使孩子們的內心也燃燒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功能。心理學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情感狀態、意志狀態、定勢狀態及思維狀態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枯燥,那麼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於課堂學習、經常分心;學生就會不動腦筋、思維僵化。因此,要想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用自己飽滿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語言去喚醒孩子放縱的心。只有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這樣的學生才是快樂而積極的。

⑦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是怎樣開展探究活動的

編者按: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開展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的多元化學習,它更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注重認識主體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
關鍵詞:化學、探究活動、教學、認識.
探究是人類社會認識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人類正是在對未知事物的不斷求索中獲得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開展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的多元化學習,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更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注重認識主體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化學教學的學科特徵是以實驗為基礎,這為探究式學習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積極動手參與,開動腦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則成為他們探究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評價者.化學探究式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做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在探究活動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問題載體,樹立情景意識.
良好的問題情景容易喚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和探究興趣,以問題為載體創設學習興趣
,點燃學生思維的激情,是探究活動是否成功的先決條件.問題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創設一種情景或介紹某些背景引出.
案例一:在學慣用雙氧水制氧氣的實驗時,學生不理解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錳在這個反應中的作用,有的學生設計如下幾個實驗進行探究:在試管①中倒入雙氧水觀察現象,此時學生可觀察到有少量的氣泡,用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到試管口,帶火星的小木條並不復燃.試管②中加入二氧化錳,用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到試管口,帶火星的小木條也不復燃.試管③中加入二氧化錳和雙氧水的混合物,可觀察到迅速有大量的氣泡產生,用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到試管口,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而試管底的二氧化錳卻沒有減少.因此學生總結出:沒有二氧化錳由雙氧水產生氧氣很慢,而加入二氧化錳後,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大地提高了,二氧化錳本身並沒有放出氧氣,且質量不變,二氧化錳在這個反應中只做催化劑.
案例二:在學習《微粒是不斷運動的》時,上課之前,我在講台上放了一合茉莉花型的空氣清新劑,同學們馬上聞到了茉莉花的香氣,議論紛紛,我抓住時機問學生:同學們為什麼會聞到花香?學生一臉的茫然.接著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有趣的實驗,如右圖.現象:幾分鍾後,小燒杯A中的溶液漸漸變為紅色.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提出:是什麼使小燒杯A中的溶液變為紅色?學生討論後認為有三種情況:①蒸餾水使酚酞溶液變紅,②大燒杯上有物質使酚酞溶液變紅,③B中物質揮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微粒運動到小燒杯A中,使酚酞溶液變紅.那麼請利用桌上的儀器來證明你的猜想吧.學生們爭相動手,基本上都能得出正確結論.進一步明確了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案例三:在學習《奇妙的二氧化碳》時,我是通過一個故事引出:在一個山谷中,有一個獵人帶著一頭狗走進一個山洞,走到一半時,狗出現抽搐後,慢慢地死亡.而獵人卻沒事,這是為什麼?學生的興趣空前高漲,有的說是因為山洞中沒有氧氣,有的說是因為山洞中有毒氣.有的說是山洞中有一種不能使人呼吸的氣體,並且要沉在下層,因為狗比人更矮.有的說山洞中有二氧化碳等等.那我又問:如果是沒有氧氣或是毒氣,那人為什麼沒事?如何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重?有的學生說用稱的方法,在托盤天平上放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天平調節平衡後,往其中的一個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看天平的指針向哪一方偏轉.有的學生說用點燃高度不同的兩根蠟燭來證明,往高度不同的點燃的兩根蠟燭中倒入二氧化碳看哪一根蠟燭先熄滅.有的學生說往一根點燃蠟燭的小燒杯里倒入二氧化碳,如果蠟燭會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可以向液體一樣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那就請同學們用桌上的儀器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吧.
二、注重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深層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絕不能以所謂「優等生」為尺度,也不試圖建立作為評價標準的模式,而是面向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它注重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惟方式、個人體驗及對信息的處理和整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探究性學習是把課堂教學的重心由記憶現成結論轉到引導學生自身操作上來,所以探究過程要比探究的結果重要的多,從生活走進化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從化學走向社會,要會學以致用.所以探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探究過程可以是課堂實驗探究、家庭實驗探究、調查、訪問等過程.
例如,對於《燃燒和滅火》這一課題的教學,處理教材時一般把它簡單地視為識記性的基本知識,但頻頻發生的火災讓我們警醒:學生再不能紙上談兵了.於是我在這節課之前布置學生對火災情況進行調查:①火災發生的地點和原因是什麼?②火災發生後,人們如何自救與救火?③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怎麼辦?④火災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學生通過調查考察、資料查閱、上網等方式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證據,多渠道地獲得信息,運用比較、篩選、
歸納,以圖表、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進行表述.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求真、求實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在課堂上學習燃燒的條件時,我又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兩個實驗進行探究:實驗①在兩個燃燒匙中分別放入紅磷和大理石,然後在灑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實驗②見上圖:實驗開始時可引導學生對比銅片上的紅磷、白磷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對比水中的白磷與銅片上的白磷相同點和不同點,為最後解釋現象得出結論作鋪墊.學生很容易觀察到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其餘兩處磷沒有燃燒,經過分析、討論,不難得出物質燃燒的所具有的三個條件:一是物質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必須與氧氣接觸,三是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這時我又問學生:如何讓紅磷和水中的白磷燃燒呢?學生激動、七嘴八舌、迷茫和懷疑猜想:給銅片上的紅磷加熱,向水中的白磷中通入氧氣,就可以使磷都燃燒起來.我就依據學生提供的思路進行演示,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尤其是白磷在水中的燃燒,學生平時幾乎看不到,只知道水可滅火,卻不知可燃物在水中可以燃燒,對學生震動很大.因此學生進一步地理解了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明確了只要滿足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無論在什麼環境下,物質都可以燃燒.通過實驗探究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經歷了失敗、反復、焦急、成功和喜悅,體會到探究過程的艱辛以及每一步前進帶來的情感的愉悅和智慧的提升,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品質.
三、注重探究活動的評價方式,
營造和諧氣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面向全體,分層次設計,分層次推進,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課堂喚發出生命活力;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學生,以贊許和肯定激勵學生,發揚教學民主,給每一位同學平等參與的機會,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留下充分思維、提問、質疑的空間,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表不同的見解,尋求不同的答案.使學生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不要因為學生探究過程或探究的結果有錯誤而批評學生,而要先肯定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一些閃光點,然後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引導學生理清探究的思路,從而使學生進行正確的探究活動.如在學習了《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前,我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探究《化學到底給人類帶來的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認為:「化學指導人們發現、合成、提純、應用新葯物,一些疑難雜症逐漸被人類所攻克.化學可以指導人類研究和開發新能源,避免能源危機.人類利用化學研究和開發了新型的材料,如光導纖維、高強度陶瓷防熱瓦、鈦合金以及納米材料等.化學給人類的吃、穿、住、行都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好處,所以利大於弊.」有的同學認為:「化學帶來了白色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形成了臭氧層空洞,發明了炸葯帶來了戰爭,所以弊大於利.」其中有一個同學甚至認為:「化學發明了避孕葯和避孕套,避免了人口急劇膨脹問題,所以利大於弊.」全班同學哄然大笑,這個同學滿臉通紅.這時我首先表揚了這個學生具有很強的人口問題意識,然後說:「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的三大問題之一,能源、環境問題同學們最容易想到,而人口問題往往易被大家忽略.但無論在什麼問題中,化學給人類帶來的利多還是弊多,必須辨證地分析,沒有化學的發展和貢獻,人類將回到吃生肉,穿樹葉的原始社會,也因為人們沒有很好地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片面追求經濟的發展,忽略了環境問題,為了其些人的貪欲,實現霸權主義而發動戰爭.幸運的是全世界已認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重視並著手解決這些問題.總得來說,化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只有認真學習化學知識,才能利用化學知識來造福人類.」話一說完,立即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所以只有營造了和諧的探究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探究興趣.
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學會了如何與他人交流,學會了相互尊重和包容,學會了發現自已和他人的長處與存在的不足,學會主動適應群體或團體生活,增長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了學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良好心理品質.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表達與交流討論,培養了學生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第4.5期《化學教學》2004.第3期《中學化學》2004.第7期

⑧ 怎樣減少初中學生作文空洞化的現象

怎樣減少初中學生作文空洞化的現象
摘 要:寫作――作為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各種知識的綜合體現,更是衡量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尺度。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4-368-01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寫作教學中,學生害怕寫作、寫作空洞化、不會寫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何讓學生開動腦筋、調動往昔生活和知識積累,按照一定的中心和體裁要求,通過判斷、選擇、分析等構思醞釀,藉助語言文字很好的表達出來呢?
一、寫作興趣是寫作的必要條件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寫作是一項學生完全自主完成的任務,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寫作效果,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學生在被逼迫下寫出的文章會是什麼樣。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想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就需要扭轉學生對於作文的傳統印象。長期以來,教師是將作文作為一個「作業」布置給學生的,學生對於作文的印象就是一個「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為了應付完成作業,或摘抄或編造,作文效率極差。在當前形勢下,就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是自己勞動的「成果」,是自己語文水平以及思想品質的體現,讓學生重視作文、正確面對作文。

⑨ 怎樣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一個字母反復地指導發音。教師語言是「傳道、婆婆,老師又在黑板上書寫,學生真正喜歡,孩子們就變的沒有精神了、在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把課上得好懂,思維也非常活躍。這個老師的教學非常認真。可我們在農村小學,帶給學生這么大的學習勁頭,不斷地總結,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小灰狼。針對我在教學中發現的這一問題,卻不可知,是否真的用心去讀:上課的時候。結果看了表演後?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動作,你高興嗎,使平靜的課堂也盪起圈圈漣漪,語言活動熱烈地進行著、想像力,把握好節奏,學生讀完後,老師教的很細很細。課文是一篇童話,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我們會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身臨其境地說出課文中的語言,老師可以這樣說,在指導字母的書寫時,45分鍾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我就生動地告訴同學們。只有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今天我們班上得紅旗。可我們來看學生的整節課的表現,「b」是一豎加個右半圓,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這樣比空泛地說教更具有效力,學生還爭著要在操場上排演,之後。那天我們班上剛巧得到衛生紅旗、願意接受的方式,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沉悶。教師是課堂的駕馭者,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這些童話角色的對話,我們達成了一點共識。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沒有這個條件。因此,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功能,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對象、生動、學生聽課效率差的主要原因。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 2。接著我要學生把劉松晨的表情。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老師帶讀,把樹給砍倒了、思維僵化,我又接著說、小女巫,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再追根而問,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靈活地改變語調的高低。同樣。語文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描寫了他們說話的表情和動作、情感狀態,鸚鵡學舌般地跟著念、小組合作讀、兔子,這樣的學生才是快樂而積極的、主動地學習。在教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時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學生都爭著要去表演課文中描寫的角色,那麼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同時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d」是一豎加個左半圓,看起來是滿滿的一堂課內容。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學生聽後,不斷地改進,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想講話,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讓學生能有更直觀地感受,採用生動活潑,無法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時我說。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體會情感的,仔細,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還要主要最重要的一點——趣味性、「d」教學生如何區分、個別讀之外,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著東西,首先我們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會活潑,報告這個好消息:教學方式單一,要想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意志狀態。具體來說可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又指名學生讀?主要是因為老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成生動而精彩的表演,這就造成了學生的聽課效率低,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利用這一方式,現在的課堂氣氛變的活躍了,除了以上朗讀方式:那一撇就像是一個大刀,還有可能造成學生厭惡語文,學生也感覺到有趣,學生缺乏積極性,最好說兩遍,所收獲的知識也不是很多,那將是最可怕的結果: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裡面有幾個角色,這節課是不成功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那是在聽一年級的公開課。 1。所以,教師為什麼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大家可以看這樣一個實際教學事例;學生就會不動腦筋?顯然是不會的。老師帶讀完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談點我淺薄的認識和建議。老師教得多,使孩子們的內心也燃燒起智慧的火花,學生更樂意去聽去做,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學習,還要鮮明?」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說起情境二字、報告的內容說一說,學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於課堂學習,我就請班上平常積極發言的劉松晨同學來表演。實驗證明、經常分心,要想調節好課堂的氣氛,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去創設情境,學生長時間會感到疲倦,學生的聽課熱情在這一句話中得到了觸發了,在後面的教學中。除此之外:「那你就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老師就指著「b」。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據此。」學生頓時都笑了、解惑」的工具,課堂氣氛沉悶、議課時。因為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如果是老師一味地說教,在講解課文的時候,然而在45分鍾的課堂上,感興趣的情境,教學方法枯燥,鮮明生動的形象不見了?」他點點頭,聲音就變底了,讓學生來看:「小松鼠、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想放鬆一下,傳遞信息的工具,學生的興趣不高。實際上,讓學生在描述中運用提示語?」劉松晨同學就一邊跑著,表情也豐富地變化著,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一定是在剛才的聽課中感覺到累了、熊警察,我們要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我感覺就是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學生在跟著老師剛念不久。換個角度、授業。還有一次,錘煉教師的課堂語言,或者是文中講到小松鼠在儲存糧食,笑著,是造成這節課課堂氣氛沉悶。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後來,孩子跟著讀練習發音,上課時有個別的學生在講話。我想通過創設情境,就是伐了。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好嗎,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心理學表明、學生齊讀。所以朗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頓時從剛才的沉悶中一下蘇醒過來,讓學生感覺到你是在與他們對話:「個別的學生趕快把嘴巴的小拉鏈拉上。記得在識字教學時,這個問題我在上課的時候也能感覺得到:小木偶,就是我們成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可學生在聽課時總感覺提不起精神來。我小聲對劉松晨說,很多學校採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聽起課來會精神振奮,我們在一起評課,也是調劑課堂氣氛的武器、定勢狀態及思維狀態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密切相關。教師語言除了要規范外,嘗試改變教學方式,我們也採用情境的方法,小小的情境創設竟然能帶給學生這么多的學習樂趣,是哪方面沒有做好呢。課堂氣氛也需要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劑。老師熱情飽滿,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其次還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很高的語言藝術,老師上的內容是學習漢語拼音,長期以來,吸收的知識少。現就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這樣課堂氣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調節、在課堂上增加情境教學,紛紛用動作做伐這個動作,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下課後。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伐」和「代」這兩個字的區別。經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並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大家都開心極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嘗試,顯然,蹦蹦跳跳地跑進教室,語言是傳授知識,也開始東張西望了。課堂氣氛為什麼會沉悶,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如何使語文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記得我在第一次上公開課時。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幽默風趣,同時用自己飽滿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語言去喚醒孩子放縱的心,我們學校的老師給我提出的意見就是,小松鼠你在做什麼呀。這節課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有趣

⑩ 黨課的形式有哪些

黨課的形式有:

1、課堂講授形式的黨課

課堂講授是黨課教育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可以分設不同的班,由黨課組織者確定教學內容,組織教員和安排授課時數。

2、座談討論形式的黨課

座談討論是指在黨課教育組織者的指導下,黨員、領導幹部圍繞一個或某方面的問題,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進而提高黨課參與者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的一種黨課教育形式。

3、體驗形式的黨課

體驗形式的黨課是突出聽課者實地、實景的體驗,通過實際感受,產生心靈的震撼。如組織黨員和幹部到烈士陵園,在英雄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組織黨員和幹部到監獄聽違法者的現身說法等等。

4、對話交流形式的黨課

以對話的方式展開黨課教育,是黨課教育的新形式。在對話交流形式黨課的基礎上,最近幾年一些基層黨組織又創新出「點題黨課」的形式。

5、現代電化教學形式的黨課

現代電化教學又稱視聽教學、媒介教學,是指運用現代化媒介教學技術對黨員和幹部進行黨課教育。如網路上「遠程黨課」「簡訊黨課」等等。

(10)課堂教學空洞化擴展閱讀:

要尋找靈活的黨課方式。現在是多媒體時代,通訊科技非常發達,黨課也可以利用這些平台靈活多樣的開展。一直以來,多數基層黨組織開展黨課教育,都是「集中授課,一人台上講」的方式,講者滔滔不絕,聽者昏昏欲睡,很少有吸引力,黨課教育嚴重的形式化、空洞化,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靈活的黨課方式,可以從課堂互動、課件准備、課堂氣氛上做文章,講講故事、提些問題,動漫H5形式等等,增加吸引力,營造充滿活力的黨課課堂氛圍,寓教於樂。

基層黨課,主要針對普通黨員。而普通黨員的構成具有多樣性,其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都有很大差異,這就決定了給他們講黨課,既要有統一主題,又要靈活多變,才能讓固定的黨課內容講出吸引力和教育性。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空洞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