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是主體,是教學的對象。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主要是學生學的情況如何,掌握知識的情況如何,而不是教師講解的情況和示範動作做如何。當然,正確規范的動作示範和生動形象的講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特點和差異,根據他們的特點去組織教學。體育課的學習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認真的練習,才能最終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我認為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發揮其主動地位性,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教學法時,從學生實際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也體會到自己對教學進度和其他學生的積極影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比如在准備活動中,每節課有一組的體育值日小組長帶做准備活動,這一組的每個同學帶做一節徒手操,並要求後做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學生做過的內容。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給大家帶了一節自己掌握的准備活動,也給了其他同學以啟發,從而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中學生處在生長發育的形成時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教學應根據他們這一特點,把活動的安排和他們時期特性結合起來。比如說,在教學中,讓動作掌握好的同學為大家做示範,同時鼓勵、引導學生探究新方法、新技術
Ⅱ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摘 要:教育是人類社會賴以發展的基礎,教學則是教育的必然途徑,也是學校實現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那麼,什麼樣的教師行為最能體現「教」的本質特徵呢?從這個方面談談個人感受和思考。教師所有的努力是為了學生進行,教學的效能主要體現在教學任務上,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師;學生;教學質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因此教師必須有計劃地利用教材、教具,通過板書、語言、形體向學生傳授知識,使教育更好地適應科教興國的時代需要。課堂教學是授課的主要形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備好課、上好課。前者是基礎和前提,後者源於前者,又高於前者。關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有以下幾點體會:一、善於組織教學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一堂課,就是教師導,學生演,師生共唱一台戲。搞好組織教學的根本在於教師的熱情、親切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藝術。並且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發展為主旨,教材為主源的教學原則,我認為教師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2.精心設計每一節教案教師在弄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後, 抓住這節課的重點、難點、設計出有效教學方法,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板書要設計的形式優美,布局合理,有概括性,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3.精心組織一堂課的教學做到每堂課要求明確,講得少而精,練得多而活、所謂課「少而精」,就是指抓住教材的精華。學生練習要多而活,其含義指教師要相對的少講,只講重點難點和學生不理解的地方,主導作用要發揮在點子上;應盡量讓學生多練,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精神。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須經學生反復實踐才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而,某些知識應以不同方式循序漸進地反復多練。
二、改進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過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那種「注入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所學知識死,能力低,產生厭學情緒,而未來的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所以一定要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是教學生好學、樂學、善學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電教化教學手段,創造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使學生熱愛教學活動。另外,指導學生建立起定向預習、聽課、筆記、復習、作業、自查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多問為什麼,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最後由學生自己說清為什麼(即說學習過程),由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為他們終身學習發展,在未來知識經濟社會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三、加強輔導,轉化差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基礎教育中,「差生」是無校不在,無班不有。要想大面積的提高班級的教學質量,必須抓好「差生」的轉化工作。作為人師我們應有意識地縮小與「差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長處和優點,作為差生也不例外。教師應及時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有意識的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加贊揚,為其樹立自信心。同時,善意的指出他們缺點,告訴他們如果相應的計劃,積極創設和提供顯露他們的優點和本領的機會、環境和條件,從而促使他們取得進步,專差為優。
四、課堂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管理是指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員,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他不僅有助於維持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約束和控制有礙學習的問題行為,並且有助於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益,因此搞好課堂教學管理不僅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堂是一個特殊的社會舞台,教師要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就必須建立制度化的課堂規則,明確規范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
五、保持良好的課堂風氣課堂風氣即課堂成員之間持續而穩定的互動所形成的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不同課堂往往有不同的風氣,有的課堂積極而活躍,有的課堂風氣拘謹而刻板,有的協調而融合,有的卻冷淡而緊張,通常情況下,課堂風氣與課堂規則直接影響課堂風氣。反之,課堂風氣的狀況也影響著課堂規則的制定。例如,課堂中存在著學生上課時不認真,吵吵鬧鬧,課前課後很少預習復習等風氣,在制定課堂規則時就要側重學次生活方面的規則,改善學習風氣,如果學習太重學業成績,惡性競爭,甚至勾心鬥角,就要求側重友愛,合作,互動等道德方面的規則,改善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題是教學中最基本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基本活動大致包括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師生交往。這里主要談談師生人際關系問題,師生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接觸等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與人的關系,正常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發生的前提,教與學總是在師生交往的背景下進行的。如果沒有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接觸,互相溝通,互相作用就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師生人際關系狀況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習學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氣氛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如果學生師生各關系融合,有助於學生人格的發展,同時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以一定要協調好師生關系,對學生同樣的對待,不能失去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總的來說,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基礎,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是關鍵,優良的教學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Ⅲ 如何做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做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備好課,只有充分的准備,才能講好課。
其次,應把握重點
再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Ⅳ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課題研究
第一、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專動作要領;並屬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術動作與前、後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輔助性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
第三、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Ⅳ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
結合教育實際,要深入開展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大討論,使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改革真正成為我們改革與發展的先導。通過討論,要重新審視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否有所改革、適應形勢;通過討論,要在全體教職工心中進一步樹立「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的觀念,並進一步確立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質量觀,「打好基礎,因材施教、自主發展、各展其長,人人可以成長」的人才觀。充分認識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形成新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推動辦學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強師資建設,建立學習型組織
面對課改新形勢,最難適應的還是教師。盡管大多數教師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備,但一到了教學實踐中,馬上就可能遇到很多的困惑與不適,彷彿不再是執教多年的「老將」,經驗與體會變得不再實用,面對新鮮的理論和新奇的教法,一下子成了初入教壇的「新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牽著學生走,不能以「主人」身份自居,教師既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權威者」,也不是游離於學生之外的「旁觀者」,而要成為課堂教學的協調者、合作者、幫助者、分享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時候比知識更新更難以適應。
建立學習型組織是幫助教師擺脫迷茫、盡快適應新形勢的好辦法。除了必要的理論學習外,教師更要學會積極反思,學會交流,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有問題大家共同解決,失敗的教訓供同行借鑒,成功的經驗供大家分享。每學期末我們都要對現有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自檢」。召開領導班子成員及各學習型小組會議,請大家運用素質教育的思想,分析現有的教育行為的利與弊,對於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做法一律剔除或改正,並通過學期初的教師提案,以及教育教學創新方案設計等活動請全體教師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要以推進、探索、效益為主題,求實、求恆、求新,不斷強化教學管理,牢牢把握課堂教育主渠道,大踏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完善教學評估機制,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正確看待素質教育與學生應試能力的關系。
素質教育應該能激發應試學習潛能,不能把素質教育與語、數、外學習對立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應該存在於我們的各種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之中。不能簡單地認為應試抓學科教學質量就不是素質教育,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就是素質教育。如果能夠通過老師的創造性工作,讓抓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就能成為推選素質教育的好形式;反之,如果課外活動內容僵化、形式呆板,成為學生的負擔,就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對學生而言,應對考試的能力也是其綜合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一定也能夠面對考試取得成功。
2、積極進行考試內容改革,研究和制定實驗小學考試改革方案。
學校要積極進行考試方式的改革,堅持形成性與終結性結合,筆試與口試、聽試、動手實踐結合,考試與考查結合,分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結合。建立和健全教學質量分析管理制度,搞好每次考試的質量分析研究,及時召開質量分析研討會。在非工具性學科期中期末質量考查上要加大力度,在提高試卷出卷質量,體現能力考查上也應多作探索。
3、堅持「科研興校」,提高科研水平。
平時,要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管理,建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普及教育科研知識,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營造教育科研氛圍,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好保障。
4、加強學風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通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要促進學校具有特色的良好學風的養成。開展生動活潑的學風建設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形成各條線齊抓共管,教師以身作則,學生努力進取的良好的教學環境。努力形成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師隊伍、教材建設和教育環境等方面達到「五優」的教學工作優秀學校。
四、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
仍要捨得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學校各方面辦學條件。學校的管理,應把改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放在各項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對校進行教學條件、教學水平、教育質量的自我檢查和評估,建立起嚴格的教學管理監督機制,深化我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推動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工作的繼續深入,隨著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有決心、才能有能力將成為一個嶄新的學校。
Ⅵ 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既然課堂是以師生的共同合作來完成的,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考慮以下兩點:一、有效的課前預設策略l、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情感」和「創造」是教學的本質。我們應該強調:教師在目標確定上要更新觀念,重視情感培養、態度轉變和價值觀教育,注重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加強情感性教學,激發學習內驅力,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對學習的持久熱情。2、合理加工教學內容。我們鼓勵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於不要鑽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圖。我們認為,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首先,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糸,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其次,細節上應學會推敲。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淺出」,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堂教學越得心應手。我們要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教材,即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3、關注學生生活經驗。解讀教材固然重要,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首先考慮教什麼,怎樣教。而對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建構主義理論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於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關於這一點,目前盡管已得到同行們的認同,但在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把握不準,對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認識模糊、把握不透,對他們的學習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教學有效開展的瓶頸。為此,我們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二、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現代課堂倡導生成。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根據學情變化,及時接納彈性、靈性的成分。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預設性、計劃性地執行教案的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的調控措施,推動更高層面的互動,讓課堂充滿生活的真情,煥發生命的活力。應做到:(一)調控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有許多環節組成,環節互相關聯,有著一定的先後次序,環節可以預設,但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環節進行,不考慮動態的變化,那麼必定落入僵化、機械、沉悶的泥潭。我們認為,教學流程進度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靈活的因素,隨機進行調控。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然後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問:「你們想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怎麼計算嗎?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突然,一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下來,再拼成長方形。」師:「那你知道為什麼沿著高剪,不沿著高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來驗證一下,好嗎?」這樣,本來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調控教學流程。因此課堂會千變萬化,有著強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學生一旦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要及時採取巧妙的應急措施,調控課堂教學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縱深推進。(二)活化教學方法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法與學法都可以預設,但不一定要恪守,隨著課堂教學流程推進,要靈活選擇。1、教法的選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事先預設的教法,只能作為備案,走進課堂。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師不能無視學生所呈現的生命信息,來選擇教法。而教學的方法的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及學校現有的客觀條件等。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2、學法的選用。雖然執教前我們可以在頭腦中對學情、學法作詳細考慮,但很難窮盡課堂萬千的變化。學生的學法會在其充分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靈活地創造,我們要積極地接納與吸收。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發現、去解決。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根據課堂教學情況,科學合理選用學法,激活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對學生的基礎估計偏高,全部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結果學生在二月份天數這個難點上卡殼了。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年歷,分組列表調查研究,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共同討論,順利解決了這個難點。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調整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鞏固與運用知識的學習環節,也是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1、增減練習的數量。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況與練習時間的長短,增減練習的數量。如每位同學獨立練習有時可調整為分組練習。分組練習有時也可以調整為獨立練習,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還可以布置一些選擇性練習,來調控課堂練習的量,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2、調控練習的要求。在練習時,可根據課堂教學狀況靈活調控練習的要求,如一道應用題有時可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並比較幾種方法,尋找自己比較滿意的解法,有時可要求學生只要列式不要解答,有時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這些調整措施均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學方案。3、變換練習形式。在設計多樣的練習的同時,應依據課堂教學過程實際情況,適時調控,變換練習形式。如有時可以將判斷題改為改錯題,並指出錯誤地方還要加以改正。有時可將應用題的列式並解答改為只列式不計算的形式,來節省時間;有時獨立練習,改為競賽性練習,增加趣味性等。這樣變換練習形式,有利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Ⅶ 如何提高課堂教育質量
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從教的方面來看,最直接、最重要的無疑是課堂授課效果,而影響授課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備課質量和適宜的教學方法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范教學環節;從學的方面看,在教學過程學生佔有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間的心理溝通也是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採取當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規范教案內容
對教案內容進行規范化,能夠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多年來,我校根據諸多老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格式,在原教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項內容:教師在教案的開頭要寫「教材分析」,在當課課後要寫「課後小記」。根據教材分析可以了解教師是否能吃透教材,抓住教學重點,弄清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之間的聯系;課後小記包括本課成功與不足之處,學生的反映、學習中出現的差錯,教具的使用情況以及改進意見,課時的分配、教學的效果、本課的心得及經驗體會等。依據教案記錄的教師切身體會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補救措施,可以掌握教師的授課情況,從而指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二、完善備課步驟
教師備課應分為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課前備課和課後備課五步,其關鍵是課前備課。這不僅包括單純意義上的備課,還需要備教案,備語言、備教具、備感情、備教態、備學生。為此在開學初期進行教與學的聯系,初步了解科學學習方法前必需掌握知識的學習情況;在中期改變以往單方聽取意見、建議為雙向交流,每位教師寫出一份學生情況調查分析報告,將詳細情況及將要採取的措施以書面形式向學校匯報;通過一節科或一個課程教學情況的評價,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同時要求學生對教師任課情況,教課進度和質量,提出意見和建議,使教與學合拍,以便改進教學進程。在後期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一個學期或一門學科終結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總評,也是對老師教學質量的評定,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根據學習情況設立「優秀獎、進步獎」,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等的物質獎勵,如:筆記本、鉛筆、鋼筆等;開展校級、班級表彰會,給學生以精神鼓勵。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三、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要實現師生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質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精講點撥。「精講」是要求教師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規律、聯系等必講之處,扎扎實實地講清楚、講透徹,揭示知識本質。更要注意在講授重點知識或主要結論給出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抓住學生思維契機,啟發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知識。「點撥」是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進行「精講」,精講點撥時要注意科學性、針對性,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基礎的學生,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不僅要重視結論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抓住知識形成的源頭,把知識進行歸納,引導學生善動腦、多動口、勤動手的良好行為。
其次要系統訓練。是鞏固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訓練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從而達到教學的低層次目標,通過一些綜合性練習,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選配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組時,應遵循「低起點、小坡度、密台階」的原則,使學生循序漸進,依次達成各層次的目標;發掘課本習題的潛在功能,使訓練題組有機結合。通過轉換問題的表達方式,改變問題條件、結論思路等,對課本習題加以深化、改造,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改題、編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和延伸。
然後練習要講評。講評要有選擇性,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類型的練習,講評要有側重點,對鞏固基礎知識的練習,主要講評學生的思考過程,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對啟發智能的練習側重講評解題思路,讓學生探求最佳方法。
最後利用達標測試。測評題應覆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題目有淺入深,適當聯系以往所學知識並進行轉換。題型以客觀性試題為主,適度選擇解答較為規范的主觀題。學生完成測試後,教師要公布准確答案,讓學生自己評價,教師統計達成度,測評之後依據收集道德信息,濟濟進行補救教學。補救愈及時迅速,學生智能缺陷彌補愈容易,不久措施要根據學生達標情況隨時進行,也可以課下利用作業聯系補救或採取個別輔導指定學習內容,做到當日目標當日清,防止累積性誤差,使學生走入誤區。
四、溝通師生心理
目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的現象比較普遍,已成為影響教師師教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緒、情感等多方面的溝通,在思想溝通中,教師利用展開示範教育,必然會產生強有力的示範作用,這強有力的示範作用概括起來為感染力、說服力、激發力、推動力。在這些力量的感召下,學生才會更加自覺地調整自己,才能更深刻地領會教師的教學意圖,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情緒溝通,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慾,作為教師應該喜學生所喜,樂學生之所樂。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促使他們奮發學習的熱情;感情溝通,人需要愛他人,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愛,教師對學生應該給予春天般的溫暖,使彼此之間的感情交融,這樣,學生對教師的嚴格要求、尖銳而善意的批評就會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對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能欣然接受。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溝通的表現相當復雜,他是由特定的對象在特定的情景下產生心理互動的結果,這其中存在有建立在對方或自己經驗基礎上的心理反映模式,有些模式是人格系統的組成部分,它具有很強的穩固性,因而往往不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因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融洽的心理溝通關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於提高教學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發現學生日常中產生諸如厭倦學習、紀律鬆弛、生活懶散、愛慕虛榮等一切不良反映的問題,我們也曾採取種種措施,以至使用強制性的手段力求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利用「興趣」這一人的特性,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如何使學習環境變得有興趣,使人們在一種輕松愉快、饒有興趣的環境中把學習搞得更為出色,許多教育家作了不懈的努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領導者在鼓勵人們要用極大的意志去鑽研學問的同時,應努力探索一種人們能在較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通過「興趣轉移」,使學生的學習重復性與枯燥性得到有效緩解,學生門在這種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