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音樂什麼課堂教學

音樂什麼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01 22:58:05

A. 小學音樂課什麼樂器適合進入課堂

器樂進課堂是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呢?我認為必須符合以下回這幾個條件答:一是要有統一調高的樂器,便於集體演奏;二是要價格便宜,經濟實惠;三是要音質好,音色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四是技術要求不高,簡單易學。在豎笛、口琴、口風琴這三種樂器中,豎笛最便宜,攜帶方便,它是學音樂的入門樂器,不像竹笛大部分小學生都吹不響,又要笛膜。豎笛小學生一吹就響,容易掌握,只要老師教學得法,小學生很快就可掌握,一定能激發他們學音樂的興趣。口琴也體積小,攜帶方便,缺點是音孔不能直觀,低音區和高音區音階又不按順序排列,吹吸音也難記學生較難掌握,但只要能下功夫苦練,它確實是一件很好的樂器,它不但音色優美,還是一件和聲樂器,能獨奏、伴奏、合奏,各年級學生都適用。這三件樂器中,我認為口風琴最好,它是鍵盤樂器,鍵盤有利於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口風琴音量大,音色美,它能吹奏雙音、和弦、能轉調。學會口風琴後,再學鋼琴、電子琴、風琴、手風琴,就很省事。口風琴有十三鍵的、二十四鍵的、三十二鍵的,其中十三鍵的沒有黑鍵,不能變調,低年級初學者可選它。

B.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眾多新觀點、新方法推陳出新的今日教壇,學生是否得到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已成為我們的普遍共識。近年來,江浙、上海等教育較發達地區的一些專家提出了有效教學理念,這個理念的落腳點也正應了促進學生發展這一目標。因此,我在音樂課堂上對如何實現有效教學作了一些膚淺的探討。我認為: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充分利用課堂評價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輸出的流動過程。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是提高這一流動過程的有效度,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
1、根據新課程標准制定學期目標。為了更好的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了解本冊音樂教學的重點、難點,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制定了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這將對每堂課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2、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3、根據課堂目標制定環節目標。抓住課堂目標的總體走向之後,細化每個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在每堂音樂課中,課堂是靠環節目標去實現,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有效教學的原則。它們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沒有總體課堂目標,課堂教學組織就不明了,會顯得亂。那光有課堂目標,沒有環節目標,教學會顯得空洞。所以有了課堂目標後,制定環節目標必須注意,環節目標有若干,都為實現課堂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
二、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是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都有它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如在花城版第四冊《有個洋娃娃》一課中,教師在處理歌曲環節中,讓學生表演歌詞「哎呀,哎呀,價錢太貴了」。同學們積極的分組討論,大膽的上台表演,參與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推向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完成可歌曲處理這一目標,而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還包括教師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教學環節。由於音樂教師教授的班級比較多,針對不同班級學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音樂教師應具備靈活調整教學環節的良好素質。如在不同的幾個班上花城版第四冊《美麗的朝霞》一課時,教師就對每個班的教學環節和側重點做了不同的調整。對樂感較好、表現力的較強的班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處理;對於好動、學習興趣濃的班級增加了畫旋律線的游戲環節;對於樂感稍弱、接受較慢的班級則採取了「三拍子組詞」、「紅星評比」等的游戲激勵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總之,任何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從教學目標入手,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我校「有效教學」模式研討活動的討論中,我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 場景引入等。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將給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設計花城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教師以「十個小朋友」的游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松愜意。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發展:1、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課堂學習。2、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後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四、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度。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冊《牧場上的家》一課時,教師課堂語言運用的最多的是「老師聽到幾句唱得很不好」「還不太好」「你們想不想再唱一遍」,學生在這種語言的引導下變得有些失去信心,對一遍遍重復欣賞音樂產生了審美疲勞,最終導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課下來,不僅歌曲沒學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記得剛踏上講台的時候,我對著五年級的學生說:「小朋友們。。。」而對著二年級的學生我卻生硬的講著「切分節奏是。。。」結果可想而知,五年級的學生說我太幼稚,二年級的學生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而在上人教版第12冊《三拍子舞曲》一課時,教師充分就了解六年級學生羞於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教師通過「誰敢來試一試」、「老師想請一個舞伴」等各種引導和激勵的語言,使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最終,學生放下了羞澀跟著教師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華爾茲,學習歐洲宮廷中王子與公主的禮儀,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風格。整堂課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並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藝術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是其他學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視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C.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我們之前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音樂課程標准修訂的背景、新的課程標準的性質與定位,包括課程的實施應該注意的問題都跟大家都做過研修與解讀。但如何將理念貫徹到課堂中,什麼是以審美為核心,什麼是興趣愛好和動力,如何做關注到全體學生等一系列理念實施的問題,還需要和老師們共同探討。要把課標的基本精神、特別是跟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原則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當中,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把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搞清楚。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講。
一、音樂性
第一個就是音樂性問題,也就是說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這是音樂本身的特點,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就要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關注音樂本體。無論是欣賞教學還是唱歌教學,都要始終貫穿音樂的語言。
音樂的語言是什麼?為什麼教學要貫穿音樂的語言、音樂的方式呢?這是值得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什麼叫音樂的語言、什麼叫音樂的方式、什麼是非音樂的語言方式?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音樂教學中,聆聽音響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老師不能用過多的非音樂的語言來講解音樂,而脫離音樂,脫離音響。教學要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要有一個音樂的目標,不能在音樂課上解決歷史問題、地理問題、數學問題,音樂學科的第一個基本特點就是音樂性。老師要用音樂和學生進行交流,不要把非音樂的東西都搬到音樂課堂上。讓學生用音樂的頭腦去聽音樂,而不是用其他語言去聽。音樂的語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聲等等,老師要幫助學生從這些要素當中了解音樂表達了什麼。用音樂語言去解決問題是音樂學科的第一個特點。
二、審美性
另外一個學科特點就是它的審美性。這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後最為突出的一個課程理念。我們都知道,小學有思想品德課,初中有思想政治課,這類課程都是通過講述的方式告訴學生道理。音樂課就不能講道理,因為這不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學科是以情動人,以美動人的學科,所以我們經常說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在音樂課上跟學生講道理和灌輸一些思想都是沒有作用的,我們必須通過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打動學習者。我們說音樂藝術的情感性是極其強烈的,音樂藝術在表情的上勝過其他一切學科和藝術。比如美術作為視覺藝術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樂來的強烈,影視和舞蹈也都不如音樂的情感性力量強大。人們常說語言的終止是音樂的開始,當人的情感發展到很深的狀態時語言就顯得很蒼白了。在音樂表達人的情緒情感的深度和廣度上,也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為什麼音樂學科要注重情緒,注重情感,注重審美呢?因為審美主要是通過人的情感來完成的。音樂學科的根本機制在於有情感的老師面對一群有情感的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形成了一個音樂的審美過程。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時候,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說出來的語言非常少。而還有一些老師把一節課時間都放在細致入微的講解上,認為不講學生就聽不懂,真正研究音樂本身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其實,老師備課先把聲音文件拿來聽,然後再去看譜子,這樣才能抓住音樂。實際上凡是「白開水」的課,老師都在音樂之外,跟音樂接觸少,還沒找到感覺,對音樂沒有體驗和感悟。
今天談到的全國性普遍問題,就是音樂課流於形式。大家都知道現在音樂學科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之所以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樂學科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所以我建議各位老師既然從事了這樣的工作,就不能對音樂無動於衷,永遠用理性的態度面對音樂,講音樂。音樂老師要感性一點,學生也要感性一點。音樂學科是感性的學科,如果我們總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會好。音樂審美教育學里有一個詞叫「審美渴望」,我們說審美教育說了十年,如果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音樂都缺乏審美渴望,那音樂教學與學習就都沒有動力了。所以,音樂教師走進課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動起來。這牽扯到一些教學心理,我建議老師們可以多研究一點音樂教學心理,這會對我們的音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過程性
音樂學科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過程性。音樂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同,或者說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它強調教學過程。教學要體現教學過程特別重要,或者用一句話來說,教學過程即是教學目的,他們是統一的。老師們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音樂藝術是時間的藝術,時間就是過程,一個完整的作品怎麼呈現給觀眾的呢?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呈現的。如果不從頭聽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過程即音樂,音樂也就是過程。音樂隨著時間流動,我們把它叫做流動的藝術,動態的藝術,這里就牽扯到一個教育問題,為什麼許多老師捨不得拿出時間給學生聽音樂?這就沒有體現音樂的時間性和過程性特點。我們特別倡導教學無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麼回事,但是都在裡面滲透著,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樂學科具備這樣一個特點,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不是立竿見影的。用教育學中的一句話歸納,就是音樂重視教育的潛效應。老師們不要覺得這堂課這個歌曲沒學會,那個切分音沒唱准,或者這堂課一個曲式學生沒清楚,事實上關注這些東西就是沒有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過程和時間特點。音樂是一個積累,為什麼把鑒賞改為欣賞,就是要求學生和老師多進行音樂經驗的積累。
音樂教學的過程性,還要聯系三維目標,第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二個過程與方法,老師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在實踐層面多用音響跟孩子們交流,凸顯音樂的過程性,而不是我們放一邊學生就能聽進去的。如何讓學生跟音樂進行交流,這里邊有一個具體的在教學層面上的問題。比如這一首歌究竟是怎麼學會的,老師們可以想一想。由一開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後把它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可惜我們老師沒有研究,借鑒的間接經驗過多。參考書的目的是提示老師,提供借鑒,但是有時候老師過多的依賴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幾個人對作品的一種詮釋和解讀。老師們案頭多一些書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復的聆聽,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激情,這樣一節課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師在課上不給學生聽太多音樂,認為沒有那麼多時間,但這樣的教學容易沒有效果。因為音樂不是知識型的學科,音樂是非語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藝術,跟語文、數學不一樣,語文一個字兩個字組成一個詞就有語義性了,這是話筒、這是電腦,我們就都明白了。音樂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麼?一千個人聽了就有一千個答案,所以音樂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分享和交流音樂,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直接跟音樂音響來對話,這個非常重要的。老師們要多給孩子們接觸音樂的時間,聽也是接觸,唱也是接觸。
課標提倡學生是教學主體,因此不能總是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音樂老師應該抓住音樂的特點,別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數學課。音樂教師要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這頭是學生,那頭是音樂,教師要保證通道的暢通,不能總用語言打斷它,一旦切斷了通道,學生就很難融入音樂了。教師不能總是把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引領學生自己走進音樂,體會音樂。音樂是流動性的藝術,是過程性的藝術,我們怎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和獲得,需要老師們動點腦子,給點方法。李存老師用的辦法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一聽音樂就情緒激動的揮拍子。音樂老師的語言是金,課堂上老師不要說的太多。但很多老師不習慣這種方式,比如現在播放一段音樂,老師沒事做,就會不停的說:「坐好了,好好聽著啊,你瞧你干什麼呢」。有的還講這部分音樂怎麼地了,那部分音樂又怎麼地了,這種情況下,學生是聽不進去音樂的。很多老師覺得不說話就很不自然,特別是音樂比較長的時候,老師就坐立不安了。這說明老師沒有和學生一起聽音樂,如果聽了表情就會顯現出來,或者身體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動,學生的情緒就會在老師的感染下被帶動起來。
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很深刻,也是新的音樂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當它化成我們具體教學實踐行為的時候,凸顯出來的是如何把控音樂性的問題。當我們認識到了學科特點的時候才能把教學實施做到位,真正通過音樂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D. 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E. 音樂老師上課教學音樂怎麼教教的是什麼

我老師要麼給我們聽磁帶,要麼彈電子琴親自唱著教我們(一句一句的),方法不教,只要能唱下來,盡量別跑掉就行,我是初中的,要是音樂學院什麼的就得教方法了

F. 什麼樣的音樂課堂才精彩

帶著困惑開始網路研修,明白了這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想讓別人看什麼,而是教師想讓學生學會什麼。新課程的理念與前之不同,主要是愛護學生對音樂的愛。所以先弄清楚教學的對象,明確教學的目的是上好課的前提。如果學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學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現,藝術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內涵的分析,表現技巧的訓練上下功夫;如果欣賞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賞音樂,體驗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音樂課堂所有的手段、方法、都為完成這一目的服務。手段和方法的選擇,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選擇最直接、最簡捷的在課堂上實施,決不是越花飾越熱鬧越好。能用板書解決的就不貼紙條,能用現場出現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課件中。能用教師自己當場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多媒體手段越精練越好。音樂教育的改革,並不是要全盤否定以前的教學方法,而是要准確地體現新課程理念,鍛煉過硬的音樂技能,還要有把握學生身心變化的能力。 真正有生命意義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師生互動的(但絕不是事先排練好的互動),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設計而隨時又有即興表演的應變過程。這樣的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展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體現了音樂學科自身動態生成的特點。把學生看作重要的資源因素,讓學生在教學環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煥發出精彩。

G. 音樂課教學環節有哪些

1、信息技術在音樂課課前就可用到。學生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網際網路,對教師所指定的主題及范圍進行搜索,從而獲得主題的多種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上課貯備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更能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教」式學習。

如在《過新年》中,我切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的信息素養,布置課前網上作業,即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收集有關過年的傳說、習俗及自己最喜歡的新年音樂,為教學作知識准備。當學生對這一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後,他們是非常自豪的,覺得自己有「料」去教別人。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是空前踴躍、積極的,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將自己在網上獲得的關於過年的信息告訴同學們,學生在自主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發現了南北新年音樂的異同。在匯報與交流信息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對大量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優選和進一步的加工,獲得了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音樂教學的開放性。

2、在「感受音樂意境」環節上,信息技術的作用非常大。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必須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如在《咚咚嗆》中,我用多媒體播放舞獅、舞龍的表演片段,精彩的舞獅、舞龍的表演鏡頭與喜慶的鑼鼓音樂結合在一起,帶給了學生無以倫比的震撼的視聽感受。此時多媒體的應用再度呈現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聞所見,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同時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掛圖式靜態教學的不足,使課堂充滿動感,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強烈願望,學生們唱的帶勁極了。

3、在「聽音樂」的環節用到信息技術手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運用多媒體豐富的音響效果,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能知道自己或別人唱得是否正確。所以,通過聽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在教學中,首先,我讓孩子們聽多媒體中各種樂器發出的美妙的聲音,使他們了解音樂,喜愛音樂;其次,在課上我選擇孩子們在幼兒園學到的歌曲通過多媒體播放給他們聽,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生美好的回憶;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小學生歌曲,使他們對小學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後,讓他們在每節課剩餘時間欣賞一首兒童動畫片的音樂畫面,使他們感覺到沒有上夠音樂課,盼望下節音樂課早日到來。

4、在「為樂曲伴奏」的環節,我也用到信息技術教學。我設計出簡易明了的圖譜,圖譜中把需要的樂器按音樂的節奏進行排列組合,根據旋律的特點,利用PowerPoint製作平台設計出活動的樂譜來代替板書,圖譜既形象、生動,色彩又鮮艷,然後讓學生們拿著自製的樂器按圖譜為樂曲伴奏。學生一下就接受了,而且圖譜可以在老師的控制下發出聲音,既減低了學生為樂曲伴奏的難度,增加了課堂密度,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學生律動」的環節也應運用到多媒體手段。音樂中的「做」包括做游戲、做律動、做表演及節奏樂器訓練等。目的是讓低年級小朋友對音樂的內在理解,通過外在的各種手段加以表現,使學生的內心溢於言表。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讓他們在多媒體音樂畫面中去模仿、去表演。有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如:「小鳥飛」、「小魚游」等表現抒情的三拍子音樂;「大象走」、「獅子走」等表現四拍子低沉緩慢的音樂;「小兔跳」、「青蛙跳」等表現二拍子活潑歡快的音樂。有時有節奏的表演小朋友們生活、學習、行為的律動模仿等等。

我認為只要用心設計,信息技術可以應用到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信息網路的多媒體優勢,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H. 如何評價音樂課堂教學

這個的話有具體的來看,就是你去觀摩了一堂音樂課你從老師的授課講述的風格以及學生配合的程度來評價一節課上的好不好。

閱讀全文

與音樂什麼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