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初中化學創新教育教學案例

初中化學創新教育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1-03-02 02:40:51

A.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究》的案例評析

去知網下載幾篇相關的文獻 仔細研讀下 就能解決你的需求

B. 結合實例談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情境有哪些

現代學習理論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學科有著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巧妙運用跟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就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新穎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以促進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以及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以初三化學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學第七章第二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從家中自帶小玻璃水杯、湯匙和適量蔗糖,上課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砌一杯糖水,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杯水中能否無限地溶解蔗糖。當學生發現加入過量蔗糖,杯底就會出現沉澱時,教師就指出他們現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飽和溶液,然後指導學生為飽和溶液下一個定義。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飽和溶液變得不飽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具體操作,學生會發現如果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原來的飽和溶液就會變得不飽和,於是就意識到只有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一定時,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才有實際意義。通過兌糖水這樣的簡單實驗,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不僅很容易理解飽和、不飽和溶液兩個重要概念,同時也學會了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輕松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學「物質鑒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鹼和食鹽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學方法幫她鑒別一下?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鞏固了Cl-和CO32-的鑒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葯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於積累相關素材,並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系。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於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結合學生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常利用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初三化學元素符號的教學中,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對於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可把重點的元素符號都製成卡片,一面是名稱,另一面是符號,然後組織學生做接龍游戲。當教師高舉卡片時,被叫的學生要馬上說出卡片背面的內容,回答不上來的同學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樣來組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情境」對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曹家忠 《新課程教學設計》(初中化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吳俊明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王後雄 《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化學教育,2005。

C.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直接搜索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和 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會找到好的答案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課題:酸和鹼的性質(第一課時)
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 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鹼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鹼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 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葯匙、多媒體展示台
葯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設計內容

具體設計

設計意圖








1、知識與技能:了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酸的腐蝕性、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學性質;認識其它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了解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途徑;逐步養成善於觀察對比、敢於質疑、參與實驗、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使用酸,進行物質性質的探究,增強實驗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三維目標的設計,本節課不但要使「酸的性質」這一知
識目標得以實現,更要重視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參與性,使
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培養。

















內容選擇:
1、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常見酸的化學性質

情景設計:
1、多媒體展示真實標簽,對比濃硫酸和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塗到布條上出現破洞,體會它的腐蝕性;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有明顯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給出葯品和儀器,學生分組探究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緊扣新課程標准,除了知識性問題「酸的性質」,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時的參與過程,使學生認識「了解物質是從個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教學情景的設計盡量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教師通過適當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1、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標簽觀察、閱讀和交流,獲取關於兩種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質的信息。
2、通過教師演示的趣味小實驗感受濃硫酸的腐蝕性;通過濃硫酸吸水後的溫度變化以及水和濃硫酸的密度探究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學生在開放性的實驗中自主探究酸的化學性質,深化對酸的相似化學性質的認識。
4、了解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和名稱,加深對酸的理解。

學生在觀察思考、實驗操作、交流討論等學習過程中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培養初步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的能力。

















學習活動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酸的物理性質」以學生觀察、思考、閱讀等自主學習為主;「酸的化學性質」以實踐、合作、交流、討論為主。

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
結論性評價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展現。

在學生感到有意義、有興趣的活動中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有利於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指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更關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能力提高,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流程

讓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探究活動中的化學反應。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台,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五、教學實錄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很多頭痛的問題,如: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很難用常規的方法除去。你有什麼好的做法嗎?
生:用砂紙打磨
看見家長用過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這些問題的確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兩節我們對酸有了一些認識,酸還有哪些性質?
多媒體展台展示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從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標簽、思考、做簡單的記錄。並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結果。將結果填寫在課本表格中。
師:(打開濃鹽酸瓶蓋)你看到什麼?
生:有白霧產生。
師:為什麼濃鹽酸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
生:(思考、交流)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它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
師:下面看一個小魔術。用玻璃棒蘸濃硫酸塗到一塊棉布中間。你看到了什麼?
生:玻璃棒穿過來啦!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濃硫酸有腐蝕性。
師:對,並且是強烈的腐蝕性。所以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如果不慎將濃硫酸粘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以防灼傷皮膚。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啊!
生:老師,那用硫酸做實驗的時候豈不是很危險?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意識很好,但如果我們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來進行就能避免危險。比如我們實驗室經常要將買回來的濃硫酸進行稀釋,你們知道應該如何操作嗎?
生:思考。
師:(小實驗)用溫度計蘸濃硫酸在空氣中靜置。請兩個學生上來觀察溫度變化情況。
生:溫度在升高!
師:能說出這是為什麼嗎?
生:(討論)可能是濃硫酸在空氣中吸水會放出熱量。
師:這對稀釋濃硫酸有何啟示?你能試著設計濃硫酸稀釋的方法嗎?
(提示:水的密度—— 1.0g/mL ; 濃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閱讀後回答)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師:如果倒反了,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熱烈交流、討論、並大膽猜測)
師:(實驗)在錐形瓶里倒入少量濃硫酸,塞上雙孔塞,分別插上分液漏斗和導管,從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學生仔細觀察現象。
生:啊,液體往外飛濺,倒反了真的有危險!!
師:所以說實驗操作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我們可以用稀釋後的硫酸和鹽酸進行下面的實驗。
左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硝酸銀溶液;試管若干。)
右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鹽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硫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鈉、硫酸銅溶液、氯化鋇溶液;試管若干。)
生:(小組合作,建立猜想並設計實驗方案,交流後進行實驗操作。)
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學們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正確操作,注意記錄實驗現象。
(約十分鍾後)
師: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情況。其它同學要認真聽,與你們的結果做對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膽發言)
生1:稀鹽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鈣反應也有氣泡,與硝酸銀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生2:稀硫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鈉反應也有氣泡,與氯化鋇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
師:(對個別有不同情況的小組予以分析、解釋,對他們參與實驗的積極精神予以肯定)
請同學們試著把剛才我們做的實驗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讓兩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生:(對照實驗記錄,思考後,在練習本上寫化學方程式)
(五分鍾後)
師:對照黑板上兩位同學寫的,我們一起來訂正一下。
生:(留出時間讓方程式有錯誤的學生改正。)
師:回顧我們剛才做的實驗,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鹽酸和硫酸都能與哪些物質發生變化?
生1:金屬、金屬氧化物、鹽等
生2:不對。應該是它們中的一部分能與酸發生反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加上前面一節學過的中和反應,我們可以總結出酸的幾條化學性質?
(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總結,然後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條化學性質)同學們是否想過,不同的酸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生:因為它們都是酸;
因為它們的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師:(引導)化學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是從微觀角度來認識世界、認識物質的。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多媒體課件:播放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微觀的flash動畫)
生:(討論、交流、回答)
因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因為這些反應都是氫離子決定的;
如果別的溶液中有氫離子也會發生這樣的反應!
師:同學們肯動腦,總結得很好,並且能夠舉一反三。從認識個體到認識一般規律是我們學習化學常用的科學方法,同學們只要細觀察、勤思考、敢實踐,化學就一定可以學得最棒!酸的知識還有很多,同學們想了解嗎?你們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或者到圖書館查閱化學書籍報刊,相信你們會有更多收獲!
師:(板書)介紹幾種常見酸的化學式:硝酸、碳酸、磷酸、醋酸。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生:(討論後自己小結本課內容)
【練習】1、碳酸飲料用瓶裝還是罐裝更合理?
2、手工藝者將失去光澤的銀首飾高溫加熱使其表面被氧化,投入硝酸溶液中,取出後首飾恢復光澤,用所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原因。
【作業】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請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酸在我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查閱資料舉例說明酸對人類不利的方面。(能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的請寫出方程式)
六、教學效果與課後反思評價
新課程標准中特別強調「化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課堂教學是教師施教、學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陣地,更是創新發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各方面的價值,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如:在講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時,我不再以講授的方式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標簽自己觀察總結,這讓學生感到知識是他自己學到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的,初步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解濃硫酸的腐蝕性和濃硫酸的稀釋時,如果不給學生提供這些情景小實驗,他們的思維就不會如此積極,對其性質和方法的理解也不會非常深刻,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同學們的反應超過了我預先的設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則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他們手腦並用、樂在其中,這種親身經歷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活動設計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多數時候是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作為「引路人」,我及時恰當地對他們的成功與問題進行評價,這樣縮短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距離,在這樣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全體學生都沒有過重的思想包袱,他們有時竊竊私語,有時群情激昂,積極主動地在老師設計的活動中探究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參與、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在多媒體的運用上,我沒有刻意地加以修飾,華而不實、多而無用的課件不會對教學有任何的幫助。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認識反應的微觀本質,看似簡單的flash動畫,卻能讓學生不再憑空想像,很容易看出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所學知識得到歸納和提升。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時,有很多實驗可以在井穴板中進行,這樣可能節約更多的葯品。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確定事件中的「演員」;檢查你行動的結果;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D. 想要一個初中化學創新實驗設計案例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著火點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是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的一個重要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明白物質的燃燒需要的一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二、原實驗存在的不足之處
教材中的原型實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燒時有可能會濺起來,從而引起邊上的紅磷燃燒,導致出現的實驗現象和教材中的實驗現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學生的歧義,認為紅磷與白磷的著火點一樣,達不到教材中實驗希望達到的要求。2、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種有劇毒的物質,擴散到空氣中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引起人體的中毒。三、實驗的創新與改進之處通過我對實驗的實踐與探究,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實驗進行了以下幾個地方的改進:1、用兩根試管代替銅片,把紅磷和白磷分別放到試管裡面進行反應。這樣可以把試管放入熱水中,加快反應的速度。2、在裝有白磷的試管壁放入用氫氧化鈉沾濕的海綿,這樣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性質進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四、實驗器材:鐵架台(帶鐵夾),試管,燒杯,海綿,白磷,紅磷,氫氧化鈉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圖4P+5O2=(等號上方標條件:點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六、實驗過程1、取兩支試管A、B,向A試管里裝入適量的紅磷,放入圓孔內。2、用鑷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試管里。3、向B試管壁上放入海綿,蘸好氫氧化鈉溶液,把試管放入圓孔內。4、把A、B兩支試管放入燒杯里,向燒杯中注入80℃的熱水。七、實驗效果熱水注入燒杯後不久,B試管中的白磷開始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試管里充滿白煙,過段時間,白煙慢慢變淡,導管口沒有白煙冒出。A試管里的紅磷沒有燃燒。八、自我評價本實驗是在原改進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通過採用試管代替銅板,有效的解決了反應時間比較長,白磷引燃紅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無法處理的難題,而且操作相對而言屬於比較簡單的。特別是氫氧化鈉的採用,解決了一些改進實驗對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處理的不足。

E. 教育創新的案例,老師的課堂教學很個性的案例

教學案例的特點 四個特點: 客觀性. 教學案例是寫實的,是教學實踐中具體事例的真實再現,有相對完整的教學情節.對事情發生的背景,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要客觀地描述,如實地介紹.不能對教學活動作籠統的,概括的敘述,更不能歪曲事實真相.評析要實事求是,就事論理,從事實中引出道理,不能脫離事實而空發議論. 典型性.教學案例包含的一個或幾個疑難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思考,是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體現教學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有揭示教學內在規律的典型性,能從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性.基礎教育正處在轉變教學思想,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方式,推進課程改革的新時代.教學案例應具有反映課改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理念,新方法,新變化,新成果,揭示教學改革的新特點,新走向,從而啟示人們開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動課改健康, 深入地發展. 實用性. 教學案例要敘述清楚而有情節,語言朴實而又生動,內容平實而又耐人尋味,可讀性強.要具有現實意義,借鑒作用和探討價值,能激起教師效仿,學習遇到類似事情如何應對的策略,能啟發教師思考,從中吸取有益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教訓,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獨一無二,在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上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研究價值。 與其他文體的區別 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 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四.教學案例的作用 (一)促進課改深入發展. 新課程處處體現著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推動課改走向深入的關鍵."轉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尋找我們不端正的教學行為,並探求解決的途徑;二是藉助新理念來評價和發展我們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學行為的創新. 教學案例的撰寫,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轉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論與實踐相溝通,相融合的最優方式.其"轉化"的過程表現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選擇茫然困惑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閃光的事例撰寫成教學案例,以個案分析法重新審視教師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將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 (二)促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 學習運用理論。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於指導實踐,但不少教師總覺得理論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學一些具體方法來得實用.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憑經驗,憑感覺行事的情況並不少見,最終也影響了教師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產生這種現象有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學習方式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理論而學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經過書本學習,我們對許多理論觀點耳熟能詳,但這並不一定表明已經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過案例的形式學習運用理論,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育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可以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教師專業的成長,如過分偏重教育原理,難免空泛;如過分依賴經驗,易致盲從.只有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路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既是教學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那麼,具體操作的策略是什麼呢 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恰好可 以彌補上述"兩者"的缺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關課改專家所指出的"走向敘事研究——改變教師的寫作方式"."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徵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可見,教學案例的撰寫正是"敘事研究"的一種類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理性的觀察和分析,並將教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體現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析現象到認識本質的研究思路.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可以生動形象地說明一個教學理念,解讀一個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利於教師深刻,生動地掌握教學理論.因而,教師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學習,提高的過程.經常進行這種"敘事研究",實現教學與研究,教學與學習的一體化,必將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快速成長. (三)促進科研成果交流共享.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中開展敘事研究,對教學中的亮點或困惑進行理性反思,使之成為教學案例.它以書面形式反映教師的教學經歷,以敘事展示理念,不僅是教師成就與成長的記錄,而且是教師敘事行動研究的產物——科研成果.由於它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形式活潑,以事論理,煥發出耐人尋味的魅力,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於學習和理解,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交流,討論與共享,已成為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一種新形式.它圍繞交流的載體——某一教學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動,不僅有利於啟迪教師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學,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教學案例中的閃光點,轉化為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引發教學創新;而且有利於培育教師的團隊精神,形成相互探討,彼此學習的教研之風,使新見解不斷涌現,新思路不斷形成.總之,科研成果的交流與共享,定能促進廣大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的發展. 五.教學案例的寫作 (一)步驟: 立主題.寫作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反映一種理念,明白一個道理,理解一個概念,學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學案例也要有主題.所謂主題,就是教學事例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它直接關繫到教學案例的成敗與價值.一般而言,主題是教學事例本身所具有的豐富信息.主題的確立,是作者對教學事例中蘊含的新理念與新策略提煉的結果.由此可見,教學事例本身的價值,決定教學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選取極其重要.為此,我們要從眾多的反思日記中,篩選採用那些大家關注的熱點與焦點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與新策略的,耐人尋味的事例,提煉出正確,集中,鮮明,深刻的主題. 擇類型.確立了主題後,就要進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寫作前,依據事例的數量與性質,確定選用哪種類型的教學案例.余文森教授說:"關於某一節課或某一教學片段的具體反思,使之成為一份具體的教學案例(可稱之為教學敘事)."從目前刊物上發表的教學案例看,大致有四種類型: ①單一片段型. 一般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反映一個新的教學理念這類案例內容單一,短小深刻. ②對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個教學內容,兩種不同教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組成,在比較中倡導新理念,新策略.這類案例對比鮮明,發人深省. ③課時綜合型.一般是由一節課中各具特點的幾個教學亮點與評析組成,反映了一節課教學進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策略.這類案例內容豐富,綜合性強. ④專題解讀型.一般是圍繞一個專題,由三四個不同的教學策略的案例與評析組成,對某一新理念較為全面的解讀.這類案例主題突出,策略多樣.隨著教學案例寫作的興起與發展,必將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案例類型. 注意: 一.廣義的教學案例包括這里所說的教學案例,還包括教學敘事及教學課例(即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狹義的教學案例僅指該文中所說的教學案例. 二.教學敘事與狹義教學案例的區別:教學敘事偏重於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學案例偏重於理性的升華. 定形式.教學案例的內容是多樣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形式也應是多樣的.然而,形式的多樣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現形式,可以說"形式無定規,大體有常規".教學案例的基本表現形式有以下四個要素:標題,背景,事例,反思與評析.從發表的教學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標題.正文,有的用黑體字標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三個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體字標出反思與評析;有的用黑體字標出案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背景放在敘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結構要素: 標題.標題是教學案例的眼睛,是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的揭示.一個好的標題,常常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並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有個基本的了解.標題有單一式和復合式兩類.單一式標題.只有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表達一種理念,做出一個判斷,體現一種策略,說明一個道理,概括一種情景,提出一個問題,點明一個內容.如《在讀中感悟》.復合式標題,除主標題外,還有副標題——對正標題的內容加以說明,補充或限制.如《尊重個性 自主探究——教學片段及評析》。 背景.教學案例總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教學案例的主題,要簡潔,准確地向讀者介紹教材版本,學制,學科,冊數及課題,交代,說明教學案例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發生的. 案例.這是教學案例的主體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發生,發展的過程.核心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清楚,重點要把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怎樣在對話互動中,發現,提出問題,思考,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寫具體,尤其是與主題有關的細節——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教師內心的感受,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描述,成為教學實踐的真實再現.要注意的是,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圍繞主題,恰當取捨,不搞有聞必錄.同時,要求敘事的語言力求朴實,簡練,篇幅力求簡短. 評析或反思.評析的主要任務,是對案例反映的主題內容進行理性的解讀,評論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價值意義,以揭示案例的內在規律,給人以啟示.評析要實在,從事實本身出發,實事求是,說清道理,不脫離實際地空發議論.評析要中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做到這兩點要求,評析的操作要堅持以事論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總結規律.其思路是: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審視師生互動,解決問題的發展脈絡,捕捉師生具有創造性的典型行為,評析何處成功,哪兒閃亮,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目標觀,資源觀,為什麼它是成功的,閃亮的,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進而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理念,新策略.評析一般在案例的敘事之後評析.也有的邊敘事邊評說,語言朴實,文字簡練,用括弧或其它字體顯示.也有的既有邊敘邊評,又有總評. 積素材.掌握了教學案例撰寫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案例.正如葉瀾所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巧婦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噴噴的米飯.因此,我們不僅要懂得案例撰寫的方法,更要注重創造,積累事例素材,善於找"米"下鍋,才能寫出優秀的教學案例. 從現實的情況看,在教學案例的撰寫中,其所以選擇典型的事例很難,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有些教帥運用新理念進行教學,也確實創造了許多的教學亮點,但沒有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過後忘了;寫作時想不起來;二是有些教師在公開課或有人聽課時,注意應用新理念進行教學,可平時教學仍是"老一套",無法創造出典型的教學事例,寫作時沒有素材,難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對話互動,但考慮完成教案要緊,或者不善點撥,只要學生答對了,就滿足了,馬上予以肯定,繼續照教案執教,學生發散思維得不到培養與發展,亮點無法在動態中生成. 那麼,怎樣積累教學案例的素材呢 營造生成環境.優秀的教學案例是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因此,我們要堅持把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過程與行為,為學生創設自由對話的平台:學生講錯了,沒關系,允許出錯,歡迎重答重做;提出異議,倡導爭辯,允許保留;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成功時,會得到熱情的祝賀;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時,要求教師扮演"主持人","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善於點撥引導,做學生思維的向導.當學生不知從何著手,久思不解,思維卡殼,淺思輒止時,要靈活地啟發點撥,調整思維方向,或延緩評價,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發展.在這樣的對話環境中,學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態,他們的對話熱情就會不斷高漲,個性思維就會不斷活躍,教學亮點就會生成. 常寫反思日記.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常寫反思日記,積累實驗的第一手材料,便於保存,翻閱,研究.寫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養成反思習慣,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日積月累,反思日記就能為撰寫案例提供豐富的資源,同時把那些典型的,情節生動的,富有啟發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學反思,及時寫成教學案例. 善於搜尋事例.一是從反思日記中搜尋.平日養成反思習慣,有意地積累.翻翻反思日記,看看哪節課學生閃現出了智慧 的火花,獨特的見解,哪節課有什麼亮點,特別是教得順利,舒暢的地方值得回憶,思考.二是從同伴評課中搜尋.翻翻評課記錄,看看他人對自己公開課的評價,深入領會主要的優點,亮點是什麼,對具體細節盡力回想,想想有什麼好的生動事例可寫.三是從借鑒遷移中搜尋.大量閱讀有關刊物上的案例或經驗文章,多看多思,邊讀邊想,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盡可能產生聯想,即見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識地再實驗,再創造,進行聯想,遷移,重組,翻新等. (二)案例撰寫的規范 案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有著自身一些獨到的風格和規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寫作中,大致形成了這樣一些公認的規范: 形式上的規范: 使用過去時態 案例用過去時編寫,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提供資料的有關學校或教師,這樣做可以防止今後某一天出現同樣事實所造成的任何影響.同時,用過去時寫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學上使用更長一些時間. 盡量用表格來表示有關材料 將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資料均製表列出,這一來是為了行文活潑,二來是為了便於讀者明確把握有關事實. 事實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關事實都應該包括進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應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如果要寫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應當在案例中註明其為某某人的觀點,而不得作為事實來加以報告. 必要時列出實際採取的決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個個的問題情境,在案例中列入當事人實際作出的決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並幫助學生澄清有關思想. 註明所引用材料的出處 核對有關數據 案例中列舉出的所有數據都應該經過仔細核對,保持准確.為了便於核對,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頻繁標明資料出處,它應該比正式出版或發表的文本中標明的資料出處更為詳細. 附表和附錄 表格,圖表,其他格式化的製表或地圖都可以作為案例中的附表.這些附表應按其在案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編號.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應標明材料的出處.不屬於案例有機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過長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載於附錄之中.附錄通常以字母或數字標示,如附錄一或附錄A. 內容上的規范 第一是時間結構. 案例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須要對案例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可以依據時間先後來組織材料.雖然有的時候出於某種考慮,要打破時間順序,例如,為了提高讀者的興趣,有時會在案例 開頭先講一件實際上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情,但你必須對事件發生順序和案例的時間結構非常清楚. 第二是敘述結構.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必須要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來敘述,事件從哪開始,它的前因後果等,換句話說,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來. 第三是說明結構.案例的寫作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把有關情景向學生講清楚.敘述結構和說明結構有時並不是同一回事情,滿足了敘述結構的要求,並不見得也能滿足說明結構的要求.相對於身臨其境的學校管理者或教師來說,對學生進行的交待就要盡可能地具體一些,以便於他們掌握事實. 第四是情節結構.為了使案例變得活靈活現,讓學生忘掉它是人為的,就必須加強戲劇性,設置懸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談到:"許多年來,我們習慣於使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說法,即案例必須有一個爭論焦點.案例里必須有某某人應該做什麼,某某已經做了什麼,誰應該對目前的局勢負責,就具體情況而言什麼是最佳決策等內容.但是,案例不應是沒有矛盾的白開水.案例總是涉及某種類型的一個問題,你越是能夠強化這一點,越是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或增加思想沖突乃至人的沖突的戲劇性,你就越能使學生投身於案例之中,搞好課堂討論." (三)案例寫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為案例的初寫者,常常易犯的錯誤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語言的陳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細節太多,混淆了讀者的視線和思維,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還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案例寫作時,每一位教師要注意正視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見.由於成長經歷與生活閱歷的不同,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有時難免會形成對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認識,這種認識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寫作中,注意到這些態度,價值觀的存在,既有助於澄清問題所產生的根源,也有助於讀者把握問題涉及到的多種不同因素. 第二,案例雖然要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情感,但不能陷於感情的宣洩.案例圍繞一定的事件展開,寫作者往往是事件的當事人,這樣,他一方面選擇對自己情感有觸動的事件作為素材,另一方面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這種感情,使案例的問題重心轉移到個人情感的層面上去. 為了維護案例的權威性,案例寫作者的客觀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盡可能地避免寫作者的偏見及陷入感情的宣洩,可使用下列技巧: ●使用從有關論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訪中得到的直接引語; ●註明資料來源: ●避免任何偏見和同情情緒; ●所使用的語言,既不是單調乏味的敘述,又不致激起強烈的感情; ●盡可能使用事實性材料; ●按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報道,保持前後一致; ●不僅列入所發生的事件,而且寫進當事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的評論,這樣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論點或問題以便於學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寫作中,要理清案例問題的性質.案例問題的性質是什麼 是關於教學策略,還是學生行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這個問題看上去容易,實際做起來並不輕松.也許你自己的出發點是圍繞教學方法寫一個案例,但在寫作當中,紛至沓來的信息可能讓你意識到原有的出發點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問題的性質漸漸轉變為"教育管理"或"師生關系"之類了. (四)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 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F.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發展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高中化學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學科。因此,我們化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主學習。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研究和實施創新教育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下面對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談一下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有新的教育觀念
以往的教學是以單純的知識講解為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會停留在教師講什麼就聽什麼的階段。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學到的知識都較為死板,缺乏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已經不適應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也不適應高考的考試模式。我們迫切需要打破舊有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首先我們要改變的就是舊有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要靈活設計教學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課堂。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教學觀念。新時期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關鍵。只有創建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能力的激發才能成為現實。新課程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師高高在上的階段,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現在,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選擇多種多樣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更是創新教育的基礎。
二、創新教育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創新教育中也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化學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例子來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利用與化學相關的科技前沿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焰色反應」時,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炒菜時不慎將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的事實,增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急於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做完鈉、鉀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之後,又補充做了鋰、鈣、鋇、銅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用色彩鮮艷、明亮絢麗的焰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接著又利用教科書中的彩圖給學生展示美麗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更可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學習化學獲得的美感。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這就為我們開展創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三、注重創設有利於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支持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創新思維,輕松自由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需要好的氛圍來激發創新動機和創新慾望。因此,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必備條件。首先教師應改變高高在上的形象,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指導者,與學生共同開展學習。其次,教師要經常鼓勵、肯定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能夠有勇氣、有信心開展學習。哪怕是學生有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更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當學生有錯誤的想法時,我們也不應簡單地批評、遏制,先要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態度,然後再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思路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我們的化學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中化學離不開實驗教學,我們在設計實驗教學時就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開展化學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創新教育需要更新學教學方法
實施創新教育後,以往單純的講授式教學就不再適應教學需求了。當然無論實施怎樣的教育,講授式教學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教學方式。我們化學教師應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氯氣和水反應」的教學中,傳統方法僅以講述法說明氯氣的溶解度,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作用,這樣講法必然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思考,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取

G. 急求初中化學實驗創新競賽案例 (包括實驗創新設計和實際操作兩部分) 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著火點
會同縣沙溪中學 趙庚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是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的一個重要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明白物質的燃燒需要的一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
二、原實驗存在的不足之處
教材中的原型實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燒時有可能會濺起來,從而引起邊上的紅磷燃燒,導致出現的實驗現象和教材中的實驗現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學生的歧義,認為紅磷與白磷的著火點一樣,達不到教材中實驗希望達到的要求。
2、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種有劇毒的物質,擴散到空氣中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引起人體的中毒。
三、實驗的創新與改進之處
通過我對實驗的實踐與探究,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實驗進行了以下幾個地方的改進:
1、用兩根試管代替銅片,把紅磷和白磷分別放到試管裡面進行反應。這樣可以把試管放入熱水中,加快反應的速度。
2、在裝有白磷的試管壁放入用氫氧化鈉沾濕的海綿,這樣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性質進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
四、實驗器材:
鐵架台(帶鐵夾),試管,燒杯,海綿,白磷,紅磷,氫氧化鈉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圖

4P+5O2=(等號上方標條件:點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
六、實驗過程
1、取兩支試管A、B,向A試管里裝入適量的紅磷,放入圓孔內。
2、用鑷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試管里。
3、向B試管壁上放入海綿,蘸好氫氧化鈉溶液,把試管放入圓孔內。
4、把A、B兩支試管放入燒杯里,向燒杯中注入80℃的熱水。
七、實驗效果
熱水注入燒杯後不久,B試管中的白磷開始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試管里充滿白煙,過段時間,白煙慢慢變淡,導管口沒有白煙冒出。A試管里的紅磷沒有燃燒。
八、自我評價
本實驗是在原改進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通過採用試管代替銅板,有效的解決了反應時間比較長,白磷引燃紅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無法處理的難題,而且操作相對而言屬於比較簡單的。特別是氫氧化鈉的採用,解決了一些改進實驗對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處理的不足。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創新教育教學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