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解決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尤其是雙語教育質量不高,數量不達標的問題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提高雙語教育質量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1.正確認識雙語教育工作形勢。自2004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下發以來,我區雙語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雙語教育規模逐步擴大,雙語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雙語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雙語教育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11年9月,學前和中小學接受雙語教育和民考漢的少數民族學生達到140.84萬人,占學前和中小學少數民族學生的55%。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雙語教育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雙語教師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雙語教育教學管理不夠到位,雙語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不夠規范,雙語教育質量不能滿足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雙語教育質量已成為當前雙語教育工作中最緊迫、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提高雙語教育質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民漢兼通」人才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雙語教育的需求,已成為當前和今後雙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充分認識提高雙語教育質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意識,認真負責地抓好雙語教育質量工作。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穩妥、有效地推進雙語教育工作
2.科學制定雙語教育發展規劃。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雙語教育發展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區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原則,科學制定本地雙語教育發展規劃。要科學確定雙語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統籌兼顧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條件保障的能力,既要積極進取,不等不拖,又要實事求是,不急於求成,把握好節奏,安排好銜接,確保雙語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要嚴格按照既定規劃的目標和步驟,積極、穩妥、有效地推進雙語教育工作。
3.合理選擇雙語教學模式。中小學雙語教育分為兩種教學模式:模式1,小學漢語、數學、科學、信息技術,初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高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其它課程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模式2,全部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開設民族語文課程;不具備師資條件的學校,體育、音樂、美術課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
對接受過學前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小學起始年級,城市和縣城學校一般採用模式2實施雙語教育,不具備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採用模式1實施雙語教育;農村學校可根據雙語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採用模式1或模式2。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實施雙語教育的模式,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執行。縣、市、區作為雙語教育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考慮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以及師資隊伍、管理水平、辦學條件、社會環境和模式銜接等多面因素與要求,做好雙語教學模式的審批工作,切實做到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避免按行政區劃「一刀切」。
4.加強少數民族語文教學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文教學工作是推進雙語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堅持民漢兼通培養、民漢教學並行並重的原則,加強民族語文課程教學。制定雙語班民族語文課程標准,科學設定教學目標,開齊、開足課時,配齊配足師資,確保少數民族學生民族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評價對提高民族語文教學質量的導向作用,堅持把民族語文作為少數民族雙語班學生中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考的必考科目。高度重視雙語教學模式中使用母語授課課程的管理和建設,努力做到母語授課與漢語授課課程「四個一」,即一個制度、一種管理、一樣要求、一視同仁,切實提高母語授課課程教學質量。在少數民族學生比較多的漢語授課學校,要進行開設民族語文課程的實驗,探索在漢語授課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實現民漢兼通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在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地方,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積極推進雙語教育的同時,在起始年級相應保留以本民族語言文字為主進行教學的教學班,供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
三、強化常規管理,規范辦學與教學行為,提高雙語教育質量
5.嚴格控制中小學班額。學校開設雙語班須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班額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准(試行)》的規定。小學每班40—45人,初中每班45—50人。 要科學合理設置班數,採取切實措施化解大班額問題,逐步實現按標准班額教學。
6.嚴格執行課程設置方案。按照自治區《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普通高中雙語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等文件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不得自行增加或減少雙語教學的課程和課時數。
7.嚴格實施課程標准。依據國家和自治區制定的學科課程標准組織教學,切實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保障學生的學業水平達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基本要求。
8.規范使用課堂教學語言與教材。嚴格按照雙語教育兩種模式對教學語言的規定,規范課堂教學語言與教材的使用。凡明確要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的課程,應以國家通用語言作為主要授課語言,並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經國家或自治區審定許可使用的漢文版教材;在學生理解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輔助解釋,但課堂上國家通用語言使用比例不低於85%。凡要求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課程,應以相應的少數民族語言作為主要授課語言,並選用新疆教育出版社等經自治區審定許可使用的民文版教材;課堂上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比率不得低於85%。使用模式1授課的班級,漢語課程原則上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漢語》(雙語班使用)教材;使用模式2授課的班級,語文(漢)課程原則上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
9.嚴格教學常規管理。要建立健全與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教案審批、聽課檢查等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對教學各環節做出量化、規范化的要求。
教師要從規范教學行為入手,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在備課環節,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准,依據課程標准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的基本內容。要合理運用教材,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差異,科學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法,把握好教學重點、難點和進度。
在上課環節,教師要以構建和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重點,積極探索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滿課堂活力的教學方式。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增強教學內容呈現的邏輯性、教學環節過渡的銜接性、教學語言表達和媒體演示的合理性。要保證適當的課堂教學信息容量、課堂訓練內容與強度,提高雙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作業與輔導環節,教師要針對學生差異,精心選擇和設計作業,不得盲目從教輔資料中指定作業和用簡單對答案的方法批改作業。要保證適量的課外作業量,並做到及時批改和及時反饋,確保學生課外學習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切實做好農村中小學學生課後輔導工作,力爭將學生學習困難解決在學校內。
在檢測與評價環節,要注意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及時分析測評結果,從中找出教學和學習中的不足,進行講評和輔導。
四、加強雙語教育研究和指導工作,促進雙語教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10.加強雙語教育研究工作。積極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關注、研究新疆雙語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開展雙語教育質量提高的實驗研究和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在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要突出雙語教育質量相關課題的研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積極爭取資金支持雙語教育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治區雙語教育研究會和專家委員會作用,整合全區雙語教育研究資源,深入開展雙語教育研究,為雙語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咨詢。組織開展雙語教育學術研討活動,交流經驗,研究問題,提供建議。辦好《雙語教育研究》等期刊,完善雙語教育研究成果交流與學習平台。
11.充分發揮教研室作用。加強雙語教研隊伍的建設。各級教研機構要加強現有教研隊伍的培訓與提高,增強教研員雙語教學指導能力,打造適應自治區雙語教育發展的教研隊伍。要嚴格規范教研員的任職資格標准和選拔任用管理工作,優先錄用具備雙語教學指導能力的教育工作者進入教研隊伍。各級教研員要樹立為雙語教育、為基層學校和教師服務的思想,關注雙語課堂教學實踐,經常深入到中小學開展聽課、評課和組織教學研討活動,幫助雙語教師掌握學科課程標准、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自治區、地、縣教研員每學期到基層聽課、評課等活動的時間分別不得低於40學時、60學時、80學時。
12.加強校本教研工作。要把教學研究和教師素質的提高作為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各項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要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加強對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課程標准、教科書、課程資源、課程評價的研究。要積極開展教法、學法的研究和實踐,充分挖掘傳統教學方法的積極因素,借鑒、吸納和運用現代教學方法理論,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學校領導要深入教學一線,了解並熟悉課堂教學,努力成為研究提高雙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引領者和示範者。
13.加強雙語課堂教學指導。自治區繼續開展中小學雙語課堂教學指導活動,組織優秀教師、教研員、專家赴邊遠地區巡迴講課,培訓基層教師。繼續開展遠程同步示範課活動,利用遠程教育手段,為廣大教師提供優質的觀摩課和示範課。縣、市、區也要有計劃地組織雙語教學指導活動,給基層教師提供有力幫助,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五、加快雙語教材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14.加強雙語教材建設。按照課程標准要求,組織專家自主開發和編譯符合中小學雙語教育的各類教材,特別是漢語、漢語文和少數民族語文教材的研發。要進一步修訂現有雙語教材,逐步完善從小學到高中的雙語教材體系。加大教師學習和運用課程標准、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源的培訓力度,使教師盡快熟悉、理解和用好課程標准與教材。
15.大力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實施「新疆雙語現代遠程教育建設計劃」,努力改善雙語班信息技術基礎條件。加強遠程教育應用工作,充分發揮優質教學資源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凡因條件所限未能開齊課程的學校,要依託「班班通」項目,通過遠程教育方式,開齊國家課程並達到規定課時要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遠程教育教室(含光碟播放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的使用效益,保證每套設備每周使用不少於20課時。大力推進光碟教學在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普及。全面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學校管理和課程教學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採用自主開發、譯制、引進以及資源共享等多種途徑,加快雙語遠程教學資源和雙語教師遠程培訓資源的建設步伐。積極開展雙語教師課件、課例、軟體等大賽活動,在營造遠程教育工作濃厚氛圍的同時,遴選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廣大教師學習和使用。
六、改進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建設適應雙語教學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16.拓寬雙語教師補充渠道。根據新疆雙語教育推進需求,穩步實施雙語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擴大區內外教師支教、大學生實習支教規模,緩解當前基層學校雙語教師不足問題。
17.改革師范院校培養模式。師范院校要進一步明確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宗旨,擴大雙語教師培養規模。擴大「定向培養免費師范生計劃」,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方式,為邊遠農村牧區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雙語教師。要以培養雙語教學能力為重點,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滿足雙語教育需要的教師培養模式。要進一步強化師范生教育實踐課程,完善大學生實習支教制度,增強師范生對雙語教學工作的適應能力。積極推行師范院校民漢學生混合編班,鼓勵少數民族師范生插班學習,加強母語為漢語的師范生少數民族語言課程學習。強化師范生培養過程管理,將「強化考核」與「過程淘汰」相結合,以評價為導向,促進師范生政治素質、雙語水平、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能全面發展。
18.切實提高雙語教師培訓質量。根據雙語教師隊伍建設需要,不斷加大雙語教師的離職培訓力度,按照「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原則,合理規劃培訓任務,採取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培訓,地州普及培訓和對口支援省市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層開展雙語教師培訓工作。加強對參訓學員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培訓規章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和培訓質量監控體系。深化培訓教學改革,堅持小班教學為主,加大漢語口語訓練力度,突出學科教材培訓,強化教學實踐實習,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完善雙語教學校本培訓制度,讓雙語教師在實踐中成長。完善評估指標與督查機制,加強對雙語教師培訓成效的評估與監督。充分調動參訓學員學習積極性,建立健全激勵參訓學員學習積極性的保障制度,並把參訓學員的培訓效果與其職務、職稱晉升、績效工資評優獎勵掛鉤。
19.加強雙語教師隊伍管理。制定和實施《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標准》,促進雙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規范開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杜絕不符合從教條件的社會人員進入教師隊伍。新聘任的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雙語教師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應當達到自治區規定的相應標准。即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漢語課教師為四級乙等及以上、非漢語課教師為三級甲等及以上;初中和小學漢語課教師為三級甲等及以上、非漢語課教師為三級乙等及以上。同時,本民族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授課能力也應當達到相應水平。少數民族教師要加強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能力;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也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加強雙語教師隊伍動態管理,建立雙語教師實名制信息庫,建立雙語教師教學能力定期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績效工資、評優獎勵掛鉤。加強雙語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雙語骨幹教師培養、管理機制。定期組織優秀雙語教師評比活動並給予獎勵。
七、加強雙語教育質量的監測與評估,促進雙語教育科學發展
20.完善少數民族雙語班學生考試招生制度。根據雙語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修訂內初班考試、內高班考試、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考試模式和招生辦法,突出雙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考查,引導雙語教育工作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21.加強雙語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健全雙語教育質量監測機構,建立覆蓋全疆的雙語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在教育部有關司局的指導下,協調疆內外有關高校、科研單位和質量監測機構,組織好雙語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逐步擴大中小學雙語教育質量監測的規模和課程門類。建立雙語監測定期報告制度,提出雙語教學工作改進意見。
22.完善雙語教學評估督導機制。依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組織中小學雙語班開展評估工作。自治區要在學校自評自查的基礎上,定期對中小學、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雙語教學工作評估。通過評估推動學校強化質量意識,規范教學管理行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對於在推進雙語教育質量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地縣、學校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23.研製和推廣語言測試工具。2012年完成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向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的過渡。適時引入普通話水平測試等其它測試手段,檢測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效果。研發和推廣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檢測工具,促進少數民族語言學習水平的提高。
八、建立健全雙語教育管理機制,營造推進雙語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24.加強對雙語教育質量建設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提高本地雙語教育質量負有主要領導責任。主要領導要注重調查研究,主動聽取雙語教育質量工作的匯報,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管領導要肩負起質量建設工作的直接責任,全力抓好教育質量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督導等職能部門作用,健全雙語教育質量監督檢查機制,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雙語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校長是雙語教育質量第一負責人,必須樹立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切實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
25.創建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為重點,以公民道德教育為基礎,強化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反滲透教育,持之以恆地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三個離不開」和「四個認同」教育,堅決抵禦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完善德育評估,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充分發揮新疆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緊密結合校雙語教育工作實際,扎實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和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樹立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的文化理念,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推進雙語教育的良好氛圍。
❷ 如何開拓創新提高雙語教育教學質量
摘要:來本文通過對「自雙語」教學的意義和現狀的分析,提出在南疆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抓緊學前雙語,搞好幼兒園教育.再次因地制宜,把教書育人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選擇合適的雙語教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關鍵詞:雙語教學;語言學習;教育課程;維語;母語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4-0228-01引言語言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進行學習,工作的工具,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利於增強各民族少青年的祖國意識和中華民族認同感尤其是對少數民族而言,學好母語的同時要學好作為國語的漢語是非常重要的.說起新疆的雙語教學,算得上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有史記載的漢代。(剩餘0字)
❸ 如何提高小學雙語教學質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 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有五十三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我國《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計算機科技以及通訊、媒體等的迅速發展,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有了更高的要求。少數民族只有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的漢語,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國家的文化和經濟建設中來。
雙語教學,指的是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科目知識來達到掌握該語言的目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語」教學是指少數民族學校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言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由於經濟發展、教育基礎和語言環境的差異,決定了新疆「雙語」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母語授課、加授漢語的教學模式;二是漢語授課、加授母語的教學模式;三是部分課程使用母語授課、部分課程使用漢語授課,其中以少數民族中小學數、理、化等課程使用漢語授課,其它課程使用母語授課的教學模式居多。
雙語教學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洋務運動時期,我國就出現了採用雙語教學的軍事學校。民―漢雙語作為雙語教育下的一個分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卻不夠成熟。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是在少數民族學校里有計劃地開設漢語文課程,以達到少數民族學生自由運用漢語進行口語和書面交際的程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是各級黨政在引導推進「雙語」教學,不如說是老百姓在推動「雙語」教學,這種無形的助推力量,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強大支撐和堅強後盾。因此,大力推進中小學「雙語」教學是順應民意的重大戰略決策。毋庸置疑,推進「雙語」教學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提升各民族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是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歷史選擇,是廣大人民群眾融入現代社會生活的客觀現實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必由之路。
推進「雙語」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推進「雙語」教學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又要善於突出重點,抓住根本,尋求新的突破。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雙語」教學工作必須「從小抓起」,從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抓起。經驗證明,發展學前教育對鞏固提高「普九」水平,發展各類教育,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作用。60年代以來,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眾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產生的強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有利於開發嬰幼兒的學習潛能,而且能促進處境不利的幼兒較好地適應小學以後的學習,使輟學率下降,就業率提高,有利於社會消除貧困。通過學前教育激發這些兒童巨大的學習潛能,特別是學好漢語,將極大地提高教育水平和國民整體素質,對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樣,「雙語」教師是推進「雙語」教學的中堅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沒有高素質的「雙語」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因此,深入解決好「雙語」師資問題,已成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
在日常教學中要求教師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總而言之,「雙語」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既要增強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又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各級政府將擔負起對「雙語」教學的領導責任,堅持「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的原則,統籌規劃好本地區的「雙語」教學工作,既要開拓創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又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推進「雙語」教學是一項戰略任務,既要從現在做起,加大推動力度,又要樹立長期作戰思想。從現階段抓起,把「雙語」教學延伸到各個學段,逐步扎實地推進雙語教學工作。
❹ 淺談怎麼樣提高小學漢語教學質量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我認為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的重難點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
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
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
已經
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
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
側重於
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
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言積累
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
1.
、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
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
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
材料。
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
.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
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
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
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
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❺ 如何提高雙語數學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個當老師的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每位教師都想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教學成績是對自己辛勤付出的回報,是對一個教師工作的最直接的肯定。我們學校的老師,有許多人的教學成績優異,教學水平高超,他們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努力工作的忘我精神,都值得我學習.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點體會,談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把40分鍾的課堂作為提高成績的主陣地課堂是教師實現自我,展現自己的舞台;是學生學習知識,不斷成長的聖地,是師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成績的主陣地、主戰場。「主戰場」的仗打好了,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都有了。因此,我們當教師的要把課堂教學當作頭等大事對待。1、做好課前准備活動。這里說的准備不光是教案、課件、教、學具的准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我心理上的准備。上課前想一想「我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這節課;我是否有信心上好這節課;我對我的學生是否有把握;是否他們能和我配合默切……。2、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一節課的好壞,教學設計是很重要的,要想設計出流暢、簡潔,且重難點突出、新穎的教案,鑽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案中的教學環節必須簡潔、有可操作性,要適合本班學生,要利於學生接受。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教師怎樣教,還要考慮到學生怎樣去學。2、上好每一節課。上好一節課不難,但上好每一節課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首先,上課時老師要創造和諧、濃厚的學習氣氛,要懷著愉快的心情面對學生、面對課堂。只有學生想學、樂學了,課堂才會有效率,效率高了,教學質量自然就提高了。其次,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數學就是一個有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多動手,增強學生感性認識,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第三,放手讓學生多討論疑難問題,自主學習意識,學生能自己總結、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包、不幫忙。讓學生去感受獨立解決完問題後的成功感、自豪感。3、注重課堂評價,多表揚學生,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優點,,促使學生在老師的表揚下繼續應用、發揚這種優點。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那些內向、膽小的學生的自信心。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一些學生,他們的成績一般、上課認真聽講、也按時完成作業,但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或從不主動回答問題。這樣的學生其實是有很大潛力的,只要我們老師抓住機會,適時表揚,他們的成績肯定會有一個飛躍。另外,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有利於增強學習信心,有利於學生體會自我的價值。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慾的源泉,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所以,要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愛上數學課,愛上老師。學生們年齡小,在學校里總把老師當成他們的榜樣、崇敬不以。這也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幫助。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去關心他們,上課時多用親切的語言和他們溝通、多表揚少批評,多說幾個「好孩子」「你真棒」「老師真喜歡你」……用商量代替命令。課下多和他們做游戲、多和他們聊天,從生活上多照顧他們,那孩子們肯定會喜歡上你,進而喜歡上你的課。三、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人生中最基礎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還將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與發展,且而會影響到學生一生的學習與發展。因此我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1)、聽講習慣的培養。上課時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是孩子聽懂一節課的前提。從開學的第一節課起,我就對學生提了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每個知識點、每個要求老師只說一遍,不會重復。二是學會聽同學們發言,小孩子年齡小往往只注意聽老師的講課而忽視同伴的發言,別人一說就接話,如果讓他來說其實他說得還不如別人。這個習慣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我常常要求學生在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注意聽,邊聽邊思考: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如果同意別人的觀點,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舉手,經允許再站起來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並且明確規定舉手發言的意思是:舉手經允許方可發言(2、)課堂上說的習慣培養。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是件很好的事情,大膽發言的孩子一般都成績優異,聰明好學。這是因為上課舉手發言既可以培養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要求孩子回答問題時,首先要做到語言完整,然後是表達流利,還要求聲音適度。(3、)「思」的習慣培養。低年級學生中能夠主動向老師提問質疑的孩子比較少,這主要是我們當教師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知識的落實忽視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的培養。為改變這種現狀,課堂上我多給學生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每節新授課結束前,都留下點時間請孩子們說一說本節課講課的內容,你還有什麼疑問。給孩子總結、思考、質疑的時間。長此以往孩子養成自己總結學習要點和質疑的習慣。養成了善於思考提出問題的習慣。(4、)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我經常教育學生要愛惜作業本,「作業本上都有你的名字,它不僅代表你,而且還代表我們的班級。如果你把它弄的臟兮兮的,寫的亂七八糟,別人看了你不光彩,我們班級的同學也不會高興。這樣就讓學生在心理上重視起來。其次我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輕輕地拿出作業本、鉛筆、文具盒。每次作業的格式和布局都先安排好,使作業看上去干凈,整齊,正確。四、培優輔差,持之以衡。由於學生先天條件、所受學前教育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所以出現差異在所難免,既然差異存在,那麼我們就要想法減少差異,這就需要培優輔差。首先、培優輔差要有一個計劃,但是我覺的人數不用確定、培補的內容也不需要每個人都一樣,因為優生和優生之間,差生差生之間其實也是存在差異的,只是他們之間的差異小一些。比如,我們一年級在學習退位減法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叫做「破十法」,我們班的幾個學困生都沒有學會這種方法。我就讓他們分別做了兩道退位減法的題目,結果發現有兩個同學由於數的組成沒有學好,不知該如何去破出十,那我就給他們補習「20以內數的組成」以及數位的知識;有兩個同學是把「破十法」與「湊十法」混淆了,那我就多讓他們做幾道加法、減法都有的題目加以區分;還有一個學生不明白破十的過程與算理,那就讓他多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慢慢抽象出算式。其次、培優輔差要持之以恆。特別在補差方面,數學知識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如果有一環知識脫節沒跟上,那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知識欠帳就會越來越多,再去補就難度加大了。最後、要讓培優補差的對象之間形成競爭趨勢,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給他們每個人都確立一個競爭對手,讓他們互相追趕。比如每次練習課,我總會留幾道題目給優生讓他們去做,而且我還會對他們說「快做,誰誰已經開始做了,我看到他做的很好」,每次考試結束,我都會私下裡給幾個同學談心「你這次考的不錯」、「這次你和誰誰考的一樣好,下次能不能超過他」,這樣一來,許多同學每次考試、作業不用我去比較,就自己開始打聽「
❻ 如何提高學校雙語教學質量
(一)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初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又充滿著好奇和神往,因此利用學生的這種心態,一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並從中獲得樂趣。要使學 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有各種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筆者常用的教學興趣教學方法有課前五分鍾自由交談,帶著任務自主學習新授知識,小組交流學習心得,用游戲,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示,小組內學習成員互相幫助,恰當使用鼓勵性評價等等。
(二)精心備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質量。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就同一教師來說,進行公開教學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平時好,原因並非公開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於教師備課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可以說,任何一堂成功的課,無不凝結著教師備課的心血。
1、備課時,教學設計應該以學生為本。 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教學設計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和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觀察、多思考、多說、多嘗試,教師真正的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從而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備課時,使用適合本班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確定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結合,以活動為主體,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情景,使學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中有效學習。探索適應小學生個性特點的 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備好課,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3、備課時,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所以,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
4、備課時,創設合理情境。 英語情景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英語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英語教學設計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5、課堂教學語言應簡明易懂 正確使用英語課堂用語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准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時間增多,這樣也能節省出更多的教學時間開展其它的教學活動。
(三)教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得法者,成績不斷進步,積極性更高,求知慾更強。而學習不得法者,雖然花的時間和精力不比別人少,但成績就是不理想,並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失去進取的信心。可見,成功的學習依賴於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的學法,從而達到減少兩極分化,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1、課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預習要求,藉助於生詞表、工具書,進行預習尋找疑問。新課內容經過預習,不僅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問題所在,在聽課中容易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比較容易進入教師設計的角色,聽懂同學對話和表演,這有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2、課堂上要指導學生最大限度調動一切感官,力爭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例如,在讀背單詞時,指導學生根據發音規律、語音規則拼寫單詞,而不是機械地背單詞字母的順序。 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時,指導學生根據一定的情景,積極踴躍地參加英語情景表演;在平時生活中,要他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用所學內容靈活地編小對話、看圖對話等。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既練口語,又練習聽力。 在做聽力訓練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先依據題目、關鍵詞、圖片、圖表及要回答的問題展開聯想,去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然後再指導 他們盡量利用大腦中儲存的背景知識來幫助理解說話者說的內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增加學生的信心。 在學習閱讀課文時,指導學生根據任務在文中找出關鍵詞,遇到不會的生詞,通過上下文或背景圖片進行猜測等。
3、課後,教師要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鼓勵他們閱讀英語書籍,了解西方文化。
(四)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提高教學質量。 艾濱浩斯遺忘規律告訴我們,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特別是識記後48小時之內,遺忘率高達到72%,所以,不能認為隔幾小時與隔幾天復習是一回事,應及時復習,間隔一般不超過2天。「溫故而知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些話語我們都很熟悉,的確,復習是記憶之母,我們鞏固所識記過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復習!睡覺前和醒來後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我常要求學生在睡前的這段時間內復習一下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這時稍加復習便可恢復記憶,早晨起床後,由於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復習一遍昨晚復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所以說讓學生睡前醒後這段時間千萬不要浪費,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多方面因素有機結合。在「教」和「學」這對矛盾中,「學」是主體,起決定作用,「教」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也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 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使他們真正實現用英語交際。在老師有計劃的組織和耐心幫助、正確引導下,在學生長期積極密切的配合下,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是能夠得以逐步提高的。
❼ 應該怎樣設置考核雙語教學效果的指標體系
本評估指標體系適用於實施雙語教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對雙語教學辦學基本條件、 教學基本規范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通過評估,引導實施雙語教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改善雙 語教學條件,規范雙語教學行為,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建立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機制。 三、本評估指標體系以學校自評為主要評估方式。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學校每學年 末自評一次,評估情況報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評估結果達到 A 等的,由地、州、市教 育行政部門組織復評和認定。 1 對於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初中的雙語教學情況分別組織評估。 四、 本評估指標體系分為三級, 有一級指標 4 個 i, (M i=1,2,3,4) 二級指標 15 個 ij, 、 (M j=1,2,…) 。 每個二級指標包含若干評估要素,共有評估要素 43 個(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 系框架表) 。 五、對每個評估要素的描述都是定性的,評估結果以等級的形式呈現,分為 A(好) 、B(較 好) 、C(合格) 、D(較差) 、E(差)五個等級。先確定每個評估要素的等級,再置換為百分制中 對應的分值。 在等級制中,每個等級對應百分制中的分值為:A(好)—95 分,B(較好)—83 分,C(合 格)—68 分,D(較差)—45 分,E(差)—15 分。 六、每個指標的評估結果和最終評估結果都以等級的形式呈現。先計算出分值(所有計算結 果保留小數點後 2 位) ,再置換為對應的等級。 二級指標的分值等於它的每個評估要素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和;一級指標的分值等於它的每 個二級指標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和;最終評估結果的分值等於每個一級指標的分值乘以其權重的 和。 在百分制中,將 100 分分成 5 段,對應等級制中的 5 個等級:100≥A(好)≥90,90>B(較 好)≥75,75>C(合格)≥60,60>D(較差)≥30,30>E(差)≥0。 2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框架表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框架表 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M1 雙語教學條件(0.20) (簡稱「教學條件」) 二級指標 M11 教學設備(0.35) M12 教學資源(0.35) 評估要素 1.語音播放設備(0.50) 2.計算機教室(0.50) 1.教學文件(0.15) 2.教學用書(0.30) 3.圖書報刊(0.30) 4.其它教學資源(0.25) 1.班額(0.50) 2.經費保障(0.50) 1.漢語教師(0.25) 2.語文(民)教師(0.25) 3.其他教師(0.50) 1.職業道德(0.25) 2.教師資格(0.50) 3.身體狀況(0.25) 1.測試與考核(0.30) 2.漢語表述(0.35) 3.教學效果(0.35) 1.校本培訓(0.50) 2.繼續教育(0.50) 1.領導班子(0.25) 2.規劃與計劃(0.25) 3.工作制度(0.25) 4.宣傳教育(0.25) 1.面向全體學生(0.50) 2.學生全面發展(0.50) 1.教學模式(0.30) 2.課程方案(0.35) 3.授課語言(0.35) 1.備課與教案(0.20) 2.課堂教學(0.20) 3.學生作業(0.20) 4.教學觀摩與檢查(0.20) 5.考試與評價(0.20) 1.校園環境(0.35) 2.班級環境(0.35) 3.語言環境(0.30) 1.漢語(0.50) 2.語文(民) (0.50) 1.理科課程(0.60) 2.其它課程(0.40) 1.綜合素質(0.35) 2.學業水平(0.35) 3.身體狀況(0.30) M13 其它條件(0.30) M2 雙語教師隊伍(0.25) (簡稱「教師隊伍」) M21 人員配備(0.25) M22 任職條件(0.25) M23 教學能力(0.25) M24 業務培訓(0.25) M3 雙語教學管理(0.40) (簡稱「教學管理」) M31 組織領導(0.20) M32 辦學方向(0.20) M33 課程設置(0.15) M34 教學常規(0.30) M35 環境創設(0.15) M4 雙語教學質量(0.15) (簡稱「教學質量」) M41 漢語與語文(民) (0.20) M42 其它課程(0.30) M43 畢業生情況(0.50) 3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情況匯總表 雙語教學評估情況匯總表 M(最終結果) / / M1 教學條件(0.20) M2 教師隊伍(0.25) M3 教學工作(0.40) M4 教學質量(0.15) / / / / / / 4.其它教學資源(0.25) / M13 其它條件 (0.30) 1.班額(0.50) / / / / / / / / / / / / / 4.宣傳教育(0.25) / M32 辦學方向 (0.20) 1.面向全體學生(0.50) 2.學生全面發展(0.50) / / / / / / / / / / / / / / / / / / / / 2.語文(民) (0.50) / / / / / / / M33 課程設置 (0.15) 1.教學模式(0.30) 2.課程方案(0.35) 3.授課語言(0.35) M34 教學常規(0.30)1.備課與教案(0.20) 2.課堂教學(0.20) 3.學生作業(0.20) 4.教 觀 與 查 0.20) 5.考試與評價(0.20) 學 摩 檢 ( M35 環境創設(0.15)1.校園環境(0.35) 2.班級環境(0.35) 3.語言環境(0.30) M4 教學質量(0.15) M41漢 與 文 民 ( 語 語 ( )0.20)1.漢語(0.50) 2.經費保障(0.50) / / / / / / / / / / / / / / / M1 教學條件(0.20) M11 教學設備 (0.35) 1.語音播放設備(0.50) 2.計算機教室(0.50) M12 教學資源 (0.35) 1.教學文件(0.15) 2.教學用書(0.30) 3.圖書報刊(0.30) M2 教師隊伍(0.25) M21 人員配備 (0.25) 1.漢語教師(0.25) 2.語 ( ) 師 0.25) 3.其他教師(0.50) 文 民 教 ( M22 任職條件 (0.25) 1.職業道德(0.25) 2.教師資格(0.50) 3.身體狀況(0.25) M23 教學能力 (0.25) 1.測試與考核(0.30) 2.漢語表述(0.35) 3.教學效果(0.35) M24 業務培訓 (0.25) 1.校本培訓(0.50) 2.繼續教育(0.50) M3 教學管理(0.40) M31 組織領導(0.20)1.領導班子(0.25) 2.規劃與計劃(0.25) 3.工作制度(0.25) M42 其它課程 (0.30) 1.理科課程(0.60) 2.其它課程(0.40) M42 畢 業 生 情 況 1.綜合素質(0.35) 2.學業水平(0.35) 3.身體狀況(0.30) 註:「單數行」為指標編號、名稱和權重,或評估要素編號、名稱和權重;「雙數行」 為指標或評估要素的等級和分值,等級與分值之間用「/」分隔。 4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 雙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 指標編號和名稱 M1 雙語教學條件 M11 教學設備 1.語音播放設備:漢語教師每人 1 台,且在 漢語課中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