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學常規檢查查什麼——教學管理人員培訓講話
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很遺憾,直到現在的教育教學評價,莫不是圍繞「升學率」這一核心價值取向在做文章,或者直接,或者變相;大家都知道「升學率」不是衡量學生成長、教師業績、學校工作的唯一標准,卻說不清「標准」到底是什麼。因為教育本身的復雜性,各教育要素(教師、學生、目標、教材、媒介、環境等)之間聯系的不確定性,教育目標達成的長周期,無疑增大了教育評價的難度,要實現針對每位學生、每所學校的科學的高認同度的終極評價,幾乎是不可能的。教學過程管理,因其細化的目標、具體的操作過程、可控的觀念方法技巧,自然成為教學管理的重頭戲,擔當起保證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重任。教學常規檢查,作為一種過程性評價與管理辦法,因此而存在,也因此被重視。常規檢查的核心應該在課堂。如果說教學是中心,課堂便是這一中心的具體化,也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校教學的管理水平。只有深入常態課堂,多聽課,才能了解到學校教學工作的有用信息,包括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技巧,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教學目標的課堂落實情況與師生的課堂狀態。根據教學目標的達成與當今的課堂教學要求進行課堂評價,從中發現優秀的教師與先進的觀念和方法,幫助教師發現並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在適當的環境中進行提升或推廣;從中發現落實教育方針、執行課堂改革、完成教學目標中存在的偏差與問題,進行調整與改進。教師個別的問題可單獨交流,普遍的問題就需要調整管理思路了。把握住了課堂,也就把握住了教學管理的關鍵,抓住了常規管理的「牛鼻子」。作為學校與基層教學教研管理人員,應盡可能地熟悉各學科的課程標准與學科教學的特點,越是微觀的課堂管理才更接近課堂實際。常規檢查除了課堂,還應圍繞課堂向其他教學環節延伸,其中備課、作業的設計批閱與考查評價是重點。無論傳統的寫教案還是現在提倡的編制導學案,都是課堂教學的預設,備課的重點都應該體現在教與學的過程設計,比如教學目標怎樣分解到教學各環節,圍繞重點知識點設計怎樣的問題與情境,給了學生怎樣的學法指導,合作探究學習怎樣兼顧了學生的差異,典型例題如何做到了舉一反三等。根據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備課環節應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與二次備課,應學會合理利用網路教育資源又不偷懶照搬。看備課量的多少與要素的齊全只是一種外在的、低層次的要求。作業的批閱質量應深入到課堂檢查,只需檢查具有代表性的少數學生的作業本、作文本、寫字本、導學案、能力訓練等就能了解學生的課業負擔、作業的批閱質量,其中應重視批改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如作業完成中錯誤的修正、學生是否認真對待了老師的批閱信息,應注意一個時段內批改的次數與批錯的次數,它直接反應了批改的密度與質量。考查評價既包括時段考試如單元考、期中期末考、月考等,還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檢查考試成績重點應放在檢查教師對成績的分析以及對薄弱環節採取的應對措施,同時應留意學生成績優生段、中等生段、後進生段的分布情況,並與老師的輔導工作對應檢查。考試成績是階段學習效果的直觀反映,不在考試次數多少,關鍵看對每次考試結果的運用效果,分析到位、總結到位、補救調整到位的一次考試勝過考後即丟開不管的十次考試。課堂表現評價彌補了考試成績只重結果的不足,有助於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困難的症結所在。輔導環節最容易走過場,往往只能看到一些文字資料的反應,而更多是應付檢查的「應景之作」。學校在提出要求時要盡量避免形式的東西,檢查的重點盡量看以下幾要素:一是課堂教學中是否考慮了學情差異並做到分層要求;二是看考試成績平均分的狀態,更高的成績說明面向了大多數,重視了中等生的提高;三看優生與後進生的分布,正態分布應該是橄欖型的,太大的後進生隊伍(如低於平均分的人數超過了三分之一或極差成績超過五分之一)則說明輔導的用力不夠;四看學生前後兩次考試成績的平均分提高率,看學生的學習進步水平,這應是教學成績評價的一種趨勢。校本教研作為學校常規工作的組成部分,應作為一個專題納入檢查的范圍。可以通過檢查老師參與的常規聽評說課尤其是評課情況、老師的專業閱讀與專業寫作(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隨筆、科研論文等)、學校公開課開設的效果與開放的程度、學校的專題輔導與培訓、老師參加學科教學競賽的水平、學校為上級教學教研活動提供現場、立項課題的完成情況等,來評價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重視教學研究的學校才是有生命力的學校,也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
B. 課堂常規規范的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常規要求有哪些 一、備課 備課是課堂教學前的准備工作。在課堂上要做到儀表大方、態度和藹、語言規范、清晰准確,堅持正面教育。圍繞
C. 學習《怎樣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心得體會
關於常規培養一直是老師們常抓不懈的話題,什麼樣的學習常規才是好的課堂常規,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常規,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而良好的課堂學習常規是我們作為小學教師一直追求的,其實,應該說課堂常規管理是潤物細無聲的工程,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感情上的。有人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寶貴的源泉,是創造優良的育人環境的潤滑劑。而新型的師生關系更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它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想要有良好的課堂學習常規,就必須有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首先應該改善師生關系,發揚教學民主,煥發教育活力,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心理相容的周邊環境,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思維活躍。力求讓小學的課堂充滿百花齊放的良好氛圍,真正成為小學生學習、游戲的樂園,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與游戲。在我們平時的活動、游戲和教學中,教師如果與小學生相處和諧,就會產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否則就產生敵意、冷漠和孤獨。如何改善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首先,要尊重小學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家長、教師是絕對的權威,這主要受長久以來的封建家長制的毒害。現在該是擺脫這種錯誤觀念的時候了。尊重小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才能培養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師不應該看不起小孩子,對小學生應態度溫和、謙遜、平等、友好,讓孩子有表達自我的機會,有保留意見的空間,有發揮特點的餘地。抱著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平等互助的態度,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其次,要以愛換愛,以心交心。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被人引用無數次的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什麼是真愛?真愛就是要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教師要做到嚴慈相濟,嚴中有愛,要愛每一位孩子。只有在孩子的心裡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正如冰心所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親近老師,大膽地、興致地投入到學習、游戲之中。我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教師愛的真情,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就一定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碰撞出和諧而愉快的火花。我們說愛是教育的靈魂,信任就是教育的基礎。信任是一種力量,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關系更加牢固。不論什麼原因,如果沒有讓孩子感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教育不僅沒有正效應,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最終使教育一敗塗地。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老師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老師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有了愛,便容易交心,孩子也願意與你交流,願意與你親近。在親近與交流的的過程中,老師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老師崇高的威望。這樣,教育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要用寬容與欣賞的心對待問題兒童。 寬容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葯。處於新的歷史條件下,獨生子女家庭為主流,每家都是三對一,四對一,甚至五對一,由於溺愛或教育行為的偏頗,這樣條件的孩子尋求人格獨立而又身心發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師生之間的一些矛盾沖突也在所難免。對此,教師們常常採取的對策是以嚴為主或說服教育,輔之以懲罰,而耐心寬容卻略顯不夠。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違規行為,教師的忍耐力都受到極大的考驗,許多教師逐漸變得沒了耐心,沒了修養。在這樣的教育下,大批的問題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無所謂心理也產生了,教師們為難,家長們無奈。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到了寬容二字,如果我們教師的耐心更足一點,我們與學生之間還有什麼解不開的結呢?當頑劣的學生從你的一次次的寬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時,他內心培養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為,就會化成強大的學習動力,而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 1、多一份愛,多一份收獲。 2、貼個正面標簽,及時的給以表揚。 每個幼兒都想得到老師表揚與重視,問題學生更是如此。我們班有一個男孩,上課坐不住,一上課,我看他坐得還不錯,就開始表揚他:看彤彤小朋友的腰挺得多直呀!呵,他被捧得腰差點向後彎得像熟透的稻子。 3、多表揚,多鼓勵,給孩子進步的時間。 俗話說:十個手指不一樣齊,不錯,學生由於家庭環境不同,父母教育觀念不同,管理的方式不同,再加上學生自身的性格各異,自製力不同,行為習慣也各不相同,所以,雖然他們同在一個班級學習,課堂紀律同樣是忽好忽壞的。面對這樣一批孩子,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更不能著急,而應當以表揚為主,耐心地幫助他們,經常地拉他們一把,給他們進步的時間,讓他們慢慢來。我們班的軍軍小朋友上課時坐不住,愛下位講話。我及時與家長溝通,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克服缺點。有一節課,我看他又離開座位了,我隨意走到他面前,彎下腰悄悄地對他說:我從你的心裡知道,你想做個聽話的孩子,是嗎?。他不好意思了,回到座位上了。 同時,還要欣賞學生,幫助學生找到自信,使學生悅納自己。對於一些普通的孩子,甚至是差生的欣賞,實際上是一種發掘閃光點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之所以很多人都沒有機會得以展示,是因為它們都被表面不怎麼優秀的成績所掩蓋了,於是原本可能的閃光點因欣賞而被捕獲,這些閃光點就可能成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學生的一生可能因此而改變。 總之,課堂常規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對學生有所要求,但不能太高,適可而止。要讓孩子們樂於接受課堂常規並牢記於心,讓他們明白,這些東西,不是束縛他們的條條框框,而是一種游戲的規則。一切成功的教育都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和諧教育的關鍵是和諧的師生關系。盡管新時期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十分復雜,內涵十分精妙,但我相信只要從心做起,擁有一份愛心,一份誠心,一份寬容的心,就會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會有良好的課堂學習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