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困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困惑

發布時間:2021-03-03 23:46:59

語文課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學科,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既要使回學答生具備使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揣摩、體會作品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質人格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② 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1、生活中有困難可及時向上級領導反饋,以求獲得幫助 ; 2、工作中遇到困難,可向其他同事學習,取長補短。並通過其他途徑獲取解決方法。 3、教學中,要進行自我調節,不能帶有負面、低落情緒。

③ 如何解決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已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人們在運用它的過程中出現了以下誤區。如:過度依賴、主次不分、內容繁多等。
關鍵詞:信息技術;主次不分;內容繁多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悄悄步入了學校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它憑借自己獨特的優勢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發揮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過度依賴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並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過信息化達到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但是,在實施課程教學過程中好多人在這一點上出現了誤區:他們認為,新課改每一節課如果沒有用到多媒體網路,或者只用了幾分鍾的計算機,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課,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好課」的局面。這些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備課時把主要精力放到課件的製作上,忽視了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設計。這樣的課往往是華而不實的。
二、主次不分
教師,我們教學的目的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但是,一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針對性,造成嘩眾取寵的負面影響。在一些公開課中,常會發現一些課件,插入過多的動畫、聲效,花哨得好像一些娛樂課件。當然,設計者的本意是增加課件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事與願違,一些幼稚的畫面和聲音常引起學生的鬨笑,反而擾亂了課堂秩序。這樣做雖強調了藝術性,但忽略了學科的科學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其實我們在選課件時不必特別美觀,也不必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別豐富,涵蓋的知識點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夠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或情感激勵工具,教學中發揮到實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而是以多媒體為中心,文字、圖片接連不斷,教師全身心投入到多媒體的放映上,無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思考時間也被剝奪,更別提合作學習了。試問:如此的多媒體課還是好課嗎?
三、內容繁多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課件的製作無原則地增加密度,學生應接不暇。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可以將聲音、圖像、動畫等整合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以提高課堂效率。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堂課如果含量過多,內容過快,學生會很難集中注意力,呈現的信息切換過於頻繁,學生的注意力很難及時轉移。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盲目加大教學密度,即使圖文聲情並茂,學生也經常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
總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手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去,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④ 在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學科,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既要使學生版具備使用漢語權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揣摩、體會作品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質人格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⑤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注重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是門新興的科目,沒有現成的教學方法可用,缺少教學的參考資料,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細心琢磨,大膽探索。聽了很多信息技術公開課和常態課,以及自己課堂教學實踐,總覺得存在因沒有根據學科特點,有些知識能力培養不夠重視或不到位,而不能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存在,總結了幾點,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 1. 精心設計課堂的全程,重視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無論是情境導入、懸念設疑還是導學導練,都要牢牢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入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教學容易枯燥冗長,但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去講述,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就會調動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記憶深刻。 在計算機操作教學中,由於教師對計算機特點和學情的估計不足,往往容易導致操作環節「放有餘而收不足」:很多學生在課上莫名其妙的研究、漫無邊際地上網、稀里糊塗地操作、匆匆忙忙地小結。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卻是過程拖沓、效率低下,毫無價值可言。要提高操作的有效度,我們首先要重視操作前的討論與分析,滲透計算機文化思想,要使學生知道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到哪兒去做,通過分析使每一項操作目的更明確、流程更清晰。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文件及文件夾的移動復制時,邊演示邊講解:第一步選定文件、第二步剪切、第二步確定目標位置、第四步粘貼。可學生就有問題了,為什麼要選定,為什麼要剪切,為什麼要粘貼,而如果你在選定之前講這么一個情境:如果你向老師借了一個光碟,裡面有幾個自己喜歡的文件,就可以把它們復制到自己的電腦中,在復制之前選要選定它們,「選定」實際就是告訴計算機我要對它們幾個進行操作了,還要告訴計算機進行什麼樣操作,用到「剪切」、「粘貼」,接著講述一個剪貼板知識。只有這樣將任務分析透徹、目標明確,才能使學生的操作減少盲目性,學生也就有興趣學習了。 2. 根據實際情況,重視接受性學習和引導發現學習相結合 關於接受性學習模式,大家比較熟悉,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而發現學習就是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究來自己獲得結論的過程。它利於學生學會學習,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同時也有益於知識的保持。我在這里所說的接受性學習既不是機械性接受,也不是被動式接受,而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像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路基礎知識,就須採用接受性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性學習這兩種學習模式對人的發展都是有必要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接受性學習還是主要的。它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利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盡可能多的知識,並為學習高深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水平高的老師善於在接受性教學中,滲透研究性、探究性新的觀念、原則和方式,達到發現的目的。 3. 精心設計練習,加強師生互動,重視在實驗練習中提高技能 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普遍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教學。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仔細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挖掘答案,恰當的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此教學法的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要精選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點難度又經過討論,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答案的練習,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後,教師不要急於去講解應該怎麼做,或立即讓學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理清問題,防止學生無從下手。 4. 進行學科整合,支持其他學科課程學習,重視學用結合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到: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那如何支持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例如生物、歷史學科,許多感興趣的科學奧秘、歷史事件和人物,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在學完課題之後,學生頭腦中仍存在著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疑問,這時正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引導探究查閱資料的最佳時機。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傳輸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優點,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的信息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率。

⑥ 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其實根本問題是標准沒有了!不光是教材,現在社會的標準是什麼?教育關乎下一代甚至幾代人,關乎這國家民族的未來!沒有正確的標准做約束,那麼思想就是混亂的!

⑦ 教師信息技術 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1、學校和學生的忽視
學校對於信息課的教學並不十分重視,轉而狠抓數理化等主課,將學校的升學率擺在首位,不太重視學生信息技術的教育。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課程,並不像傳統的語文、數學等學科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初中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信息技術課時被其他課程佔用的情況,不能夠保證基本的課程教學。而且有關信息技術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鬆弛,學校也缺少技術水平高的教師。
對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於學數學生來說,計算機往往是一種娛樂工具。比如在網吧,多數學生都是聊天、看電視、玩游戲。真正用於學習的卻很少,比如很少看到學生去網吧查資料,交流學習方法等。網吧如此,家庭計算機也不例外。許多個人計算機都是用來娛樂的,而其學習和工作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受這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影響,多數中學生都將計算機視作一種娛樂的工具,而信息技術課也便成為滿足學生玩耍欲的課程。學生的心裡只是想怎樣能避開老師的目光,抓緊時間玩,而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由於學生對這門課程並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對這門課程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2、師資力量欠缺理念落後
受人員編制或教育經費的問題,或是因為信息課時數少,又沒有升學壓力,學校對信息課的關注度不高,缺乏重視。學校的漠不關心使得信息老師缺少專業培訓機會,有的甚至並沒有嫻熟掌握計算機應用軟體方面的知識,或許僅僅只是會運用基本的電腦操作常識這樣的師資是很難提升學生們的信息素養的。 新課程的推行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夠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離真正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還有一定的差距。這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很傳統, 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知識傳授,並不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多數教師缺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沒能找到創新的教學方法,依然按照教師講課學生筆記的方式。這不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實踐經驗缺少,動手能力差。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和素質教育的標准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3、學生基礎差異
在學生們的知識接受中,也是因人而異的。老師在課堂上統一演示完教學內容後,布置給同學們作業任務,有些同學可以很快的、有想法地去操作。但也有些同學或許是上課沒仔細聽,或是操作能力不熟,要完成作業就有一定的困難。產生這種差異性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學生先前就已接觸過計算機操作的部分知識,或是家中有電腦,接觸嘗試的機會多;而有些學生或許是初次接觸,還處在陌生需磨合的階段,接受能力明顯就有些慢了。學生的基礎水平不一樣,認知能力不一,使得教師難以展開教學工作,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任務中的難度加大。
4、缺乏實踐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側重動手操作的課程,必然需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實踐是驗證知識的最根本方法,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離不開實踐,只有在多元化的動手活動中,學生才能夠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必須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親身操作中提升學習興趣。但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對具體活動的設計過於單一,不能夠根據學生的求知領域來開展活動,甚至可能引導學生走向錯誤的學習之路,沉溺於游戲不能自拔。

⑧ 在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1. 缺乏良好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課堂教學難度大。

  2. 目前的情況是專學生對教材上的大多數內屬容不感興趣學習,只對上網的游戲、聽音樂、QQ聊天、看電影等娛樂性內容樂不思蜀。

  3. 教學時間不夠用且不連貫,學習受到影響,信息技術課一般每周2節,由於課時的短暫,很難讓學生在課上將知識的難、重點完全吃透,更別說做到熟練掌握

⑨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而忽略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
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中, 用一般powerpoint 等簡單軟體即可完成的課件就沒有必要非要採用其他更高級的軟體, 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發揮網路的優勢, 使資源共享(現在的網路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較實用的化學教學軟體)。但在實際應用中, 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 特別是一些課件的評比, 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認為軟體越高級、會的人越少越好, 把教學課件搞成信息技術成果展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畢竟只起輔助作用, 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認真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運用最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 刻苦鑽研業務, 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 要遠勝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所以,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挑戰, 同時, 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想像,一個教育思想落後、業務水平低下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 對提高課堂實效會有什麼效果。
二、忌濫用信息技術, 忽略與學科的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 充分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媒體的工具性功能, 使其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
型都能使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學。現實授課中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 特別是公開課, 簡直成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天下, 也不管課堂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 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是否在恰當的時機, 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應, 結果事與願違。筆者曾聽過一節「原電池」的公開課, 教師在用實驗演示了原電池形成後, 應該讓學生思考其形成的過程, 這正是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好時機, 而上課教師卻直接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了原電池形成電流的過程, 講解得很仔細, 感覺好像不錯, 實際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 這就是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沒有把握好。還有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 用了反而多餘, 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在演戲, 無形中教師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此外,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 由於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 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 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 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 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和課型相適應, 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特別是高中教學中, 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 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 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 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 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 否則就會「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所以, 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 一是界面製作要平和自然, 切忌花、艷、亂; 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 切忌頻繁濫用, 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2) 要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新授課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復習課則可選擇信息技術來擴大容量, 濃縮教學內容, 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 強化重難點。(3) 要做到授課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授課的內容而定,要和內容有機地結合, 該用則用, 不該用就不要勉強。使用時力求做到「五度」:時間上有寬度, 活動上有廣度, 氣氛上有熱度, 內容上有深度, 結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不能顛倒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
從目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 製作的教學課件無非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 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從應用的數量看, 前者無疑居多, 但這類課件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 實際應用中往往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 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 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難以發揮。教學過程中, 學生是主體, 教師是主導, 教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 這一點是永恆不變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 為教學注入了活力, 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但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 決不能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電灌」。如果信息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 一堂課下來看似什麼都有, 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 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 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教學功能, 同時要從人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關系入手, 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 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實驗教學
中學中的不少課程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在日常的教學中, 實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 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 所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 由於一些實驗有一定的毒性、危險性、操作的復雜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 有的教師往往採用信息技術手段, 模擬實驗的過程或播放錄像等形式來進行演示。其實這根本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擬也無法和真實的實驗過程相媲美, 而且這樣做也失去了實驗的「過程」意義。因此, 我們認為, 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 不適宜選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替代。當然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 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 如: 化學中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等,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和展現, 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是無可非議的, 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 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 前者不能代替後者。
五、不能過分誇大信息技術的效果, 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 有些教師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 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 無形中摒棄了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並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東西, 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優越的一面, 在使
用信息技術手段時, 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板書逐漸被計算機投影代替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的常見現象, 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 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記筆記, 問其原因, 比較一致的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信息的轉化非常快, 不少學生記了筆記就耽誤了聽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 為了擴大課堂的容量, 把本來准備板書的內容, 如化學方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的結論、方法等都事先輸在了微機里, 上課時直接投影顯示出來, 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 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記錄, 其效果事與願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和粉筆, 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 黑板即時重現力強, 隨寫隨看, 可以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 內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刪, 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 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 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此外, 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特別是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尤其顯得重要,學生抬頭一看, 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輔助教學, 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 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和手段, 教學中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去使用信息技術, 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 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 包括傳統媒體, 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 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 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 不至於走入誤區。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困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