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堂教學中的三個不要指的是什麼
【中文名】:教學目標
【層 次】:3個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回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答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解 釋】: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區 別】: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性 質】: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設計思路】:教案教學設計
㈡ 如何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細節
關注課堂細節,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教學達到一定境界後的品味與追求。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特別是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課堂細節涉及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主要有關注學生的眼神,語言和行為三個細節方面。
1、教師關注學生的眼神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師按照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想盡一切辦法來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課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是我們老師平常忽視了課堂的細節問題。人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課堂上學生的眼神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各種微妙的信息,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觀察解讀學生的眼神,表情的變化,如:教學中突破重難點時,有的學生會皺眉嗜額,或驚訝疑惑,或眼睛直盯老師的目光,意思是怎麼回事?……教師根據學生的變現細節,掉飢餓課堂教學的節奏或教學法,力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2、教師關注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小細節,決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節優質的課堂,源自於對細節的爬羅剔透。時常注意學生有沒有開小差,東張西望與同學說話,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他的發言對錯,老師要以此為契機,深層次挖掘錯誤,糾正錯誤,開啟學生智慧之門。在小組討論中,要觀察學生的發言踴躍情況,學生是否投入其中,老師要適當地給予指點,幫助。老師只有關注學生表現的細節,並採取應對措施,改變課堂氣氛,及時調整學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體悟到課堂教學的內在欣怡。
3、教師關注學生的行為
課堂上,老師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就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行為表現。對於觀察的問題,像:學生低頭沉思,時而翻書,時而自言自語,還有舉手發言情況,討論問題情況,回答問題情況……老師要靈活處理,使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統一,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關注教學細節,是對課堂中的學生充滿真切關注和終極關懷;關注教學細節,必須用眼觀察,用心傾聽,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時捕捉與提煉,並科學的加以利用,方能提高教學藝術,提升教學品質。
㈢ 從課堂教學的「三大要素」談如何評議一節數學課
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從而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縱觀新課程改革以來,基礎教育的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然而,當前的課堂教學評價還普遍沿襲著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的陳規舊習;這種評價不僅已經喪失了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的功能.甚者還異化為改革的嚴重障礙與阻力。根據有三:一是教學價值觀滯後,與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脫節;二是評價重心的錯位,與學生主體發展的中心脫節;三是評價的目的異化,與教師改進教學的願望脫節。因此,重建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1.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涵義 所謂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是根據課堂教學的發展性目標,運用發展的評價技術和方法,通過觀察、測量獲得充分的信息與數據,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並對促進師生發展的增值途徑進行探索,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狀態和進程進行的價值判斷的過程,使教師、學生在評價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其核心是促進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它是人們在對應試教育的批判和擯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也是人們在對國內外教育評價發展趨向的研究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兒童發展的動力觀、素質教育發展論等有關理論,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對素質教育評價要求,在反復的實踐和思考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評價模式。它是一種著眼於明天、側重於發展、有利於改進的評價,而不是拘泥於昨天、糾纏於歷史和傾向於回顧的規定得太多的不準的權宜之計。這種評價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評價的目的導向和引導作用,即獲得指導學生發展的信息資料,促進教師的反省,維持與完善學校教學管理。有位學者指出:評價不是手電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標,為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去指明方向。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就是這樣的路標,就是一種尋找課堂教學今後發展的方向和增值的途徑。 構建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大體包括課堂的觀察向度與評價標准,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與機制。 (1)課堂觀察的定性分析 課堂教學應觀察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學生的活動狀態與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或「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程標准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的教師的行為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通過改善與優化學生的學習活動狀態及方式,才能產生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因此,課堂上學生學什麼、怎樣學,與之密切關聯的教師教什麼、怎樣教,是課堂觀察的基本內容。由此可以確立課堂觀察的三個基本向度.即學生學習的狀態、接受知識的形態與教師教學的行為。其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應當成為課堂觀察的聚焦點,由此去反觀與審視其他兩方面的利弊與得失。在每一個基本向度上,還要把握若干對師生發展有價值的觀察維度及其標志,從而形成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一種參照系(見表1)。在教學中可通過表1搜集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行為活動的信息,進行定性分析評價。 ①學生學習狀態 *參與狀態。一是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二是看是否有些學生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於一身。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是談不上學生潛能開發與個性發展的。 *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在人為地不適當地強化學業競爭的學校班級里,會滋生自私、冷漠與厭學,把學生變得不想合作也不願合作,而學生學習無助感的加深又使其學業的失敗現象雪上加霜。 *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二看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學生的主動創造是課堂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一道風景,而創造這樣的景觀絕非教師的一日之功。 *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感。有時課堂會突然爆出笑聲又嘎然而止,會從激烈的爭論轉入專注的聆聽,就是一種自發並能自控的良好的情緒狀態。 *生成狀態。一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並學有所得,感到踏實和滿足;二看學生是否對後繼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教師的成功莫過於使他(她)的學生都喜歡學習,喜歡他(她)所教的學科,而不是討厭、懼怕與逃避。 任何課堂教學的效果都必須通過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得以實現。學習狀態本身就富有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發展能力的價值。 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培養目標相比,知識的重要性雖然已退居其後.但並非否定知識的價值。事實上,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實現上述目標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與載體,重要的是應該追求和獲取什麼樣的知識。課堂中的知識形態也是影響與制約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因素。 ②教學內容優化狀態 *基本性。這是從知識結構本身的邏輯去觀察的。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內容為基礎的規律性,是否為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長點。 *基礎性。這是從學生的認知與經驗的背景去觀察的。看所將獲得新知是否能與學生已有的觀念、經驗乃至整個精神世界相互作用,從而使學習變得有意義。 *過程性。這是從「學習是自主建構過程」的觀點出發去觀察的。看是否有學生的充分的觀察、操作與獨立思考的活動或機會,進而通過學生群體的討論與交流獲得理解與體驗。 *策略性。這是從廣義的知識觀(包括元認知的范疇)出發去觀察的。看學生是否獲得關於怎樣學習、怎樣記憶、怎樣思維的一般方法的經歷與感悟.從而增強自我意識與自我監控的能力。 *實踐性。這是從「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的觀點出發去觀察的。看所接受的知識是否具有應用價值,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無論是學習狀況,還是知識形態,都與教師的教學行為息息相關。而這樣或那樣的教學行為無不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教育觀念的驅使與左右,甚至被超強的社會化的教育追求與評價所扭曲。 ③教師教學行為 *組織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一個教師,如果不兼備一定的教育素養與專業素養名不可能駕馭課堂活動,勝任教師職業的。 *注意中心。霍姆林斯基十分強調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上去。我們認為,教師應關注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態,尤其是學習情感與學習方式;還應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教學機智。開放的課堂更需要教師具備機智的品質。教師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育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夠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學生對教師機智的體驗、冥證與默認,會潛移默化地生成智慧與見識。 *教學態度。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有的教師很有經驗.對學生很負責任,但學生的發展並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學態度有兩類:一類為非交往性態度,另一類為交往性態度。前者與教學效果的相關系數極低,後者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強調與學生的交往,一是要有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要有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贊賞學生的獨特性與創造性。 *教學境界。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接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體發展的成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必須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必須反映當代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它才可能與教師群體中的先覺者的教育理想與改革追求產生共鳴.才有益於教師職業價值的自我實現。外在的評價標准也才可能內化為教師改革與完善課堂教學過程的內在需要與行動指南。 (2)課堂教學時間的定量分析 時間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應合理分配,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教學時間分為教師佔有的講授時間和學生自主活動的學習時間。教師講授時間又分為有效講授時間(有效信息傳遞)與無效講授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有為學習時間(有效學習行為)與無為學習時間。其中,學生回答教師講授中的提問歸教師佔有的時間;教師回答和講解學生提出的問題,歸學生的學習時間。課堂教學中通過觀察並填寫《課堂時間的定量分析表》(見表2),可進行時間的定量分析,得出課堂教學時間利用與分配的合理性,為評價教師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提供科學的依據。 2.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程序 1.任課教師應事先了解本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價值取向與量表的內涵與外延,使評價目標能夠成為教師改進教學過程的行動指南。 2.要以自我評價為主,他評之前應有盡有認真傾聽任課教師的陳述,深入了解他對課堂教學的觀點、態度與境界。 3.評價者每人只要負責填寫一種量表(定量或定性)的評價操作。因此,應事先作好分工每人根據量表的觀察或測量的項目,獨立進行評價操作,並填寫好量表。 4.參與評價的人員按兩種量表分為兩組,進行評議,寫出綜合性評價結果與意見,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參考。 5.他評時,應特別注意評價的診斷性與促進性的功能,與任課教師共同探索改進教學的途徑。應杜絕把課堂教學的評價當作教學管理的棍棒,須知課堂教學評價雖然很重要,但它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既不能代替學生學,也不能代替教師教。 3.課堂教學評價的機制 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與建設性的.不僅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為課堂教學的增值建言獻策。 對於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值得檢討與反思的是.為什麼樂此不疲的多為教學的管理者或教研員.而大多數教師態度冷漠,甚至無奈?這是因為過分強化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外在管理功能,甚至把它作為對教師進行鑒別分等的工具。沒有給予教師應有的安全感與自尊感的教學評價,是不可能實現改進教學過程、幫助教師提高的目的的。課堂教學評價一旦脫離了這一根本目的,而獲得其它功利性的社會價值,就會造成種種教學上形成主義的實現。 轉換課堂教學評價的機制. 首先要確立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建立以自律、自尊(貞)、自得原則為基礎,以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為本位的自評制度。與課前必須認真備課一樣.課後反思也應成為教師的一種教學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這種實踐反思是開啟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的源泉,也是教師責任感與進取心的本質表現。有教育學者斷言:寫一輩子教案未必有成就感、但堅持寫三年教學後記就能成就一位老師。事實也是如此。所以,與其疲於檢查老師的教案.不如用心建立與健全重在實踐反思的自評制度.營造教學研究與交流的良好環境與氛圍,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慾望與要求。 其次,課堂教學評價要摒棄形式主義與盲目量化。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只是提供了觀察這種發展的參照系,或者說只是說明了這種發展的豐富多樣的可能性和各種線索。對具體一堂課的評價不必刻意求全,重要的是把握課堂教學的魂.審視其成功與不足,追尋其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切實可行的辦法或建議。對課堂教學評價採取評分的方式,無論其客觀性還是科學性都值得商榷。因為所謂課堂教學評分標准本身首先就值得質疑:它賴以確定的權度是否有客觀的根據?它是否導致了課堂教學人文內涵的流失。其實,這種評分並非是課堂教學真正的定量評價.因為課堂教學中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不是都能定量評價的。摒棄形式主義和盲目量化,才能走出課堂教學評價的誤區,賦於課堂教學評價新的活力。 第三,作為課堂教學的他評者必須轉變自身觀念,擺正心態。以往的課堂評價都以他評為主,教師對外在的評價也有許多期待。須知這種「他評」固然重要,但其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因為它不能代替教師教,也不能代替學生學。在教育價值的重心發生了重大轉移的今天.任何他評者都需要重新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才可能繼續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否則,老以「正統」與「權威」自居.不去順應當今課堂教學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不去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僅不能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促進者,反而會成為改革的絆腳石或阻力。實際上.課堂教學是否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有最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任何他評者都應當體察和關注學生發展的需要和體驗,才可能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經驗的制約和肅清,對課堂教學作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這種評價應當是熱情、鮮明、坦誠、寬容而又無私的。當然.這種寬容不是縱容,不能以誤人子弟、犧牲學生的發展為代價。
㈣ 在學校開展三節教育活動有什麼意義
1、可以節來約用水,提高水源自利用率;
2、培養學生節約用電的習慣;
「節電」:節電即節約用電,節約用電不是不用電,而是科學用電。採取技術和經濟合理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環境保護。
3、學生學會愛惜糧食;
「節糧」:盛飯適量,碗里的飯要吃干凈,不隨便剩飯剩菜。到飯店去吃飯,點的菜不要浪費,吃剩的最好帶回家。不挑食,不偏食。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4)課堂教學中的三節五環擴展閱讀:
三愛
1、「愛學習」:每天早晨,我們精神飽滿地來到校園,我們坐在教室里,我們愛學習,因為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只有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愛勞動」:「勞動」兩個字最光榮,「勞動」二字最熱烈。勞動者應該受到尊敬,勞動者更應該獲得生活的酬謝。
3、「愛祖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祖國在您的心中,在我心中,就在我們大家心中。
㈤ 什麼是「五環教學法」
「五環教學法」是抄蘭州五環高考復讀學校針對高三復讀生的不同程度和特點而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
「五環教學法」具體包括:
一環:准確定位,以入學測驗為手段,全面掌握學生基礎,督促學生准確定位自己的學習現狀。
二環:心理調節,學校定期舉行各類心理健康講座,幫助學生舒緩因高考失利帶來的壓力。
三環:學校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一要過教材關,夯實基礎。二要進行專題演練,掌握重點。三是多做模擬演練,提高應考能力。
四環:名師講座,長期與各校高三一線名師緊密合作,及時開辦高考學科重點知識講座,教會學生掌握高考新信息、復習新方法、命題新動態。
五環:應考技巧,學校定期組織高考模擬考場演練,廣泛搜集學生怯場、發揮失常的個例,尋找良方,因材施教,群體演練。
㈥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九大細節
1. 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2.課堂提問要富有啟發性;3.課堂提問要注意層次性;4.課堂提問要注重實效性;5.課堂提問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據我多年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就如何進行課堂提問,講究課堂提問藝術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 首先,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在學習的動力系統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也有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新課導入時,可以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目的不在於要學生立即回答,而在於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其次,針對能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和深刻性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課堂提問要有利於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條理地說出來,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在較復雜的應用題教學中,我進行課堂提問時是針對具體問題具有啟發性,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夠深入鑽研思考問題並抓住題目的本質和核心,從而掌握解題的規律。 例如「一瓶油,將它的1/4倒入一個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個盤里,然後在天平的另一個盤中放入400克砝碼,這時天平就平衡了。問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學這道題時提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1)天平平衡了,說明兩個盤中的重量怎樣?(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盤的玻璃杯中,裝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這瓶油的幾分之幾?(這是題目的核心) 這樣設問,步步深入,引人入勝,幫助學生找到了解題的關鍵所在。 第三,針對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提問。在教學實際中,對於同一條件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問題,引導學生尋求多種答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善於探索,敢於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和學習習慣。
㈦ 三節課到底好不好講師的水平如何
就我個人的學習體驗來說,三節課還是挺好的,講師的水平很高,通過各種案例,來加深學員的理解,並給與專業的指導,而且課程里會給出具體的思路和流程,讓所學的知識得以致用。
㈧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哪些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教學評價 .
(一)備課
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但是,要上好課,課前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即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備好課又必須做好一下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
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閱讀參考書.教師鑽研教材有一個深化的過程,一般須經過懂、透、化三個階段.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徹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那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學生
不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興趣和需要,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有哪些困難,出現什麼問題等做出預測,以採取積極的對策.
3.合理選擇教法
這就是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它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確定課的類型,如何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如何運用各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此外,也要考慮學生的學法,包括預習,課堂學習活動與課外作業等.
(二)上課
1.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的.它包括知識教學目標,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還應當有啟智與審美目的.一節課的目的,不僅應在教案中明確提出,而且應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師生為之奮斗的目標,也就是說,師生的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的進行,全力以赴地實現目的而不偏離目的.
2.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
科學性就是教師要正確無誤地傳授知識和進行操作,及時而准確地糾正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種種差錯.思想性就是要深入發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性,以飽滿的熱情講解,激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使他們深受教育.
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使師生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尤其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認識活動,只有調動起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積極性,才能上好一節課.
4.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執行備課時制訂的教學計劃.但是課堂情況千變萬化,即使原訂計劃在完善,也難免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教師要善於根據未估計到的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計劃,想方設法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
5.組織好教學活動
整個課的進行,要有高度的計劃性,嚴密地組織好教學活動.上課開始,要立即穩定情緒,引導他們作好停課的心理准備,隨即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然後,按預定的教學進程,什麼時候講,什麼時候練等,都要組織的非常妥當、嚴密有序.
6.布置好課外作業
課堂教學結束前一分鍾左右,要布置好預定的家庭作業,講明作業的要求,完成的時限,並對較難的作業作必要的啟示.
(三)課後的教導工作
課後的教導工作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培養學生計劃學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當**功課,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提醒和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按時交作業;了解學生獨立作業與自學的情況和學習條件;查明學生未完成作業的原因,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家長聯系,共同商定督促與教育的辦法等.
2.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㈨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三段五環」教學模式
課改以來,我縣小學數學教師認真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我縣教師本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去學習,並給予學生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的經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經過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我縣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加人性化,也更能適應學生的終身發展,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讓學生領悟了數學思想、積累了數學學習經驗。可以說,課改以來,我縣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轉變,教學方法有了許多改變,數學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課改的大潮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我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取得的成績有以下幾點:
1、溶入了教學思想: 經過課改的洗禮,課改的諸多教學理念已深入每位教師的心裡,溶入了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師不再是課堂的霸主,課堂上不僅能聽到教師的聲音,更多的話語權已經交給學生。課堂上教師給足時間讓學生思考,創造機會讓學生探索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的個性彰顯,充分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你還有什麼想說的?」「你是怎麼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這些問話,都能給學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收獲的喜悅。
2、形成了教學模式: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摸索,改變了過去「教師講授,學生聽課,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這一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一些適合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有由學校提出並在校內實施的教學模式:實小的「四環四動」;玉沙的「三段五環」;大垸的「生本課堂」, ……。有教師在教學中摸索、探討形成的一些典型的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探索、分析——交流、小結——鞏固提升」;「提供材料——猜測——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生活——數學——生活」等等。
3、積累了教學成果:課改以來,我縣小學數學教師認真學習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並不斷反思、總結,積累了豐厚的教學成果。一是參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省級課題實驗,積累了實驗成果;二是參加省、市、縣課堂教學競賽,教師們精心設計,自動生成的課堂,為我們積累了很好的教學示範課例成果;三是教師們在教學中善於思考,勤於動筆,撰寫了很多教學論文、案例、反思,在省、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四是配合相關課題製作的課堂教學課件,豐富了我們的教學資源。
雖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我們的課堂上也還存在許多問題,應引起我們重視。通過整理這一年來的視導聽課記錄,下面就我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改進策略。
一、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明確編寫意圖,吃透教材,合理用好教材,才可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干擾(研讀深度、理解能力、觀念等),在駕馭教材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理解教材不深入,教學目標把握不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師把握教材,就是要抓住教材本質的東西。只有把握好教材,才有可能處理好教材。只有對教材進行客觀的分析,才能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可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如果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教學設計就會出現偏差,完不成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例: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五下P61)。某教師在教學中給出了如下定位: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理解分數的意義;會用折紙、塗色等方式表示出分數;能用分數表示出指定的某一部分。在教學時,教師准備好了圓片,正方形紙及實物等。先讓學生用圓片折出四分之一;再讓學生用正方形折出四分之一(學生方法很多),再指出線段、麵包、香蕉的四分之一;接著是相關練習;最後給學生講解什麼叫分數。應該說按設定的目標任務完成很好!但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編排體系,忘記了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規律。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會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些是本單元開始系統學生分數的基礎,也是本節課的基礎,本節課的目標應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把學生對分數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難點是理解單位「1」。所以本堂課的設計重點應該落在為什麼不同的圖形、物體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從而突出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達到突破單位「1」的目的。
改進策略:反復閱讀,整體把握,正確定位。
2、對教材的編排意圖不明,隨意改編教材
靈活使用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創新的改編教材,讓教學更適應學生的學習,這是教師應該思考和嘗試的工作。但如果教師不吃透教材的編排意圖,隨意的改編教材,難免會導致教學跑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是誤導學生。
例:三上筆算除法(P74)。教師把例題改為:三一班學生參加學校校園集體舞體操比賽,每排12人,排了3排。三一班共多少學生參加比賽?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過程,教師還給每位學生發了一張上有3排圓每排各12個的學具紙。教師有意把10個與2個圓之間加大了一點距離。教師告訴學生現在每個圓用來代替一個學生,請你們在上面圈一圈、畫一畫、想一想可以怎麼計算,你是怎麼想的?其實教師的想法是好的,希望通過藉助學生的生活場景引出問題,再引導學生分析演算法和算理,展示出不同的學生在計算時不同的思維,再來歸納出筆算乘法的過程。但是事與願違,最後學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有6*6,4*9,3*3*4,10+10+10+6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在改編教材和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時,教師忽視了如下幾點:一是學生的直觀思維在學習時有時會帶來負面影響;二是學生對口算乘法的依賴(所提供的素材剛好可以用口算乘法:4*9,6*6);三是對教材沒有深層的把握。我們梳理一下教材,就不難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本單元第一個內容是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估算:接近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這堂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數乘一位數後,加上已有的知識經驗——兩位數的組成,再配合圖上的3盒12枝彩筆展開的教學。學生根據已有基礎應該能自覺把12分成10和2去思考。但改編後,相當於把整合彩筆打開後混在了一起,加之學生對圈一圈畫一畫也很感興趣,想盡辦法去圈去畫,對這些圓片進行了重新組合,所以最後學生沒有按照教師設想的過程走下去。這樣的改編,沒有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誤導了學生。
改進策略:弄懂意圖,深入研究,慎重改編。
3、使用教材不到位,出現偏差
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目標,相同的流程,不同的教師來教,最後出現的結果可能是大相徑庭。存在的差異在哪能兒?除了教師個人的教學技巧和素養存在差異外,更多的是因為對教材的使用情況有異,讓教學出現偏差,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教學效果。
例: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P33)。數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又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普遍運用。這個單元的教學從學生具體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的概念,把學生已有20以內數的認識擴充到100。主題圖以100隻小羊為背景,小羊是一年級小朋友喜歡的動物形象之一。因此教師們借用這一主題圖,配合情境圖展開教學,讓學生去認識100以內的數。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們大多採用如下教學流程:出示主題圖——指定區域數一數——估一估,擴大數的范圍——出示情境圖展開具體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流程應該說是合理的,可是在教學中很多教師碰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教師問學生:「同學們我們估一估,大概有多少只羊?」這樣的處理,有利於養成學生初步的估算習慣,這也是培養數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當教師滿含期待的,等待學生各種各樣的估算結果時,沒想到學生異口同聲的答道:「有100隻小羊!」,估算的設想落空了!教學沒能在教師設定的軌跡上運行,教師也顯得非常難堪!另一位教師採用分割呈現的模式,雖然教學程序完全相同,但效果截然不同。這位教師的做法是:把主題圖分幾次呈現,先出示20隻小羊,讓學生數一數、圈一圈。然後說:「在草地上還有好多小羊,比20隻多得多,你猜猜可能是多少?」學生猜出各種答案後,然後突出「多得多」,再出現整體,估計誰猜的對一些,最後再讓學生圈一圈、數一數(整十整十的數)。這樣的處理,讓學生對「多得多」有了初步理解,也讓學生體驗了估算的過程,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大有益處。兩種對教材的不同使用,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
改進策略:用心領悟,深入挖掘,合理使用。
二、課堂教學盲目追求形式。
1、情景導入流於形式。
創設情境,這是我們數學教師非常熟悉並廣泛使用的一種導入手段,這也是符合課程標准要求的做法。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新異的情境,可謂絞盡腦汁,最後結果確不讓人滿意。
例如,「倒數的認識」情境導入:一位教師煞費苦心的設計了 「神奇的漢字」,利用這一動畫情境導入。先是出示一個「呆」字,然後變成一個「杏」子;接著出示一個詞「大海」,然後變成「海大」;最後出現一句話「客上天然居」,然後變成「居然天上客」。同學們,你還在哪些地方發現過這種現象。學生在這一指引下,說出了「吳、另、音、部、防,人好、相互、唱歌、牛奶;……」倒著能讀的句子學生沒有想出來,教師又說了兩個:人過大佛寺;僧游雲隱寺。在學生的佩服和贊揚的眼光中,教師說,在我們的數學上也有這樣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倒數」,並板書課題。花了大量的時間,教師終於引出主題了,可惜學生還沉迷於拼湊漢字中,上完新課後,教師安排了一個開放練習,讓學生隨意寫出幾組倒數。結果是除了部分正確的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寫:6和9;15和51;3.45和54.3的。細細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的確,教師精心的設計,情境可謂新穎,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學生的興趣並不在這節課的學習內容上,加之所選的情境與這節課的學習內涵是不相同的,並且在情境中沒有數學問題,因些不能達到幫助學生認識「倒數」這一目的,也不能引發學生思考,還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
改進策略:貼近生活,蘊含問題,引發思考
2、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話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時的責任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有利於促進學生學好數學。因此,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利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經常能聽到教師說:「四人小組一起討論一下」「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探討一下**的規律」等,像這樣的指令就是基於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有了這樣的形式,但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給學生的時間不充裕。
有一次在聽「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思考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面積關系時。有的組就一個強勢的學生做了,其他的人無所事事;有的組各做各的,互不相干;有的組面面相覷,不知在教師要求的合作中自己應該做什麼。細想,這一過程需要合作嗎?一個人不能獨立完成嗎?
再如,教師讓四人小組分析討論,學生還沒開始進入思考狀態,教師就開始追尋結果,學生也就胡亂的看似討論狀,做做樣子,草草了事。
凡此以上種種都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如果教師設計的合作問題沒有一定的難度,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小組合作往往成了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的舞台,其他小朋友的潛能受到抑制。
改進策略:問題明確,給足時間,優化組合。
3、操作流於形式。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及技能,而且還要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經歷、感受、體驗、探索。操作活動就是幫助學生體驗、探索並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的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操作可把抽象的知識放在直觀中去理解,通過操作可以探索規律,並提煉出結論性的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操作活動非常豐富,需要通過操作去幫助學生學習的知識也很多。計算課時可利用操作幫助理解,如:一年級的「退位減法」;幾何知識可利用操作推導公式,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還有統計里的相關內容,如:可能性等等。操作活動安排得當,將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操作活動安排不當,將費時費力毫無意義。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老師創設小明上學選擇什麼路比較近(家與學校分別在三角形路的兩點上)這一情境,幾乎所有學生一眼就看出了走一條邊最近,而教師硬要學生自己想辦法去操作,再比較。有的用尺去量,有的做一個模擬的,拆下兩條邊與一條邊去比。教師在學生操作後,引導學生提出猜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本不需要操作的對象,強制操作,這樣的操作有意義嗎?
但如果是在「圓的面積」時,安排學生操作把一個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學生如果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好了,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將有助於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也有利於解題能力的提高。又如,在一年級教「退位減法」時,16-9,讓學生藉助小棒操作,可幫助學生理解6不夠減9,用10來減,再與6相加得7。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真理,和建立向前一位借1當10的初步感知。
改進策略:精選材料,操作有序,做好提練。
三、計算能力整體下降。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面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在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每冊書都有專門計算的單元,從整數、小數到分數;從單一的四則運算、混合運算到簡便計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上,計算內容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讓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透出濃濃的計算味。應該說「讀數和計數、知道時間、購物付款和找零、計重和測量、看懂淺易的時間表及簡單的圖表及圖示,以及完成與此有關的必要計算、估算和近似計算的能力是成年人生活、工作以及進一步學習對數學的需要 。」 可是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水平都很讓人擔憂。有教師抱怨,五年級的小孩連乘法口訣都不會、100以內的加減都不能過關;有家長坦言,自己的小孩計算非常粗心,總是出錯。的確,我縣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整體不強,與課改前比,應該說是整體下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除了來自己學生及家庭的影響,更多地應該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教師在計算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少口算能力的培養。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面談到的學生計算能力低下的現象,其實是由於我們在教學中忽視口算的重要性造成的。由於學生剛開始學習計算時,年齡較小,記憶隨意性強。這時的口算教學,需要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熟記。
改進策略:重視口算,注重落實;反復訓練,達到熟練。
二是重多樣化輕優化。課程標准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所以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一味的追求計算方法的多樣,不管這些方法是不是同等水平的重復,有些甚至是無任何意義的所謂多樣,教師一味的肯定。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學習計算時過度的追求「與眾不同」,忽略了演算法更忽略了算理,再加上書上沒有出現計算的法則,教師也就順其自然,只要學生能做對就行,忽略了對演算法的優化。
例: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P68),學生按照教師的意思給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如果允許的話,學生還可以在這樣低層次的重復中給出許多看似不同,其實質一樣的答案,都是毫無意義的不斷拆、分後的答案,這樣把多樣化變成形式化後在計算教學中是沒有意義的,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還會有諸多負面影響。
又如: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P63),在教師的大膽鼓勵下「你還有什麼不同的計算方法?」學生提出了除書上以外的24*6*2,24*4*3,12*8*3等(因為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師大加表揚。的確這些方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不是我們這堂課的目的所在,我們應該把學生往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計演算法則上引導。雖然書上沒有出現法則,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要講或者不小結計演算法則。
改進策略:關注多樣,重視優化;弄清算理,掌握演算法。
三是課堂訓練不到位。教育心理學認為:計算是一種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識轉化為技能是需要過程的。計算技能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研究表明,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分為四個階段,即認知階段、分解階段、組合階段、自動化階段。要使小學生計算水平達到自動化階段,進行必要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要按難易程,有層次的安排一定數量的練習,促進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
例:教學整數乘除混合計算後,學生會做:(25*4)/(25*4)=1;過後讓學生計算:(25+4)-(25+4)時,居然也給出了得1的答案。說明學生僅在簡單的模仿,把這兩類計算弄混了,也就是說在學習加減混合時還沒有達到自動化的水平。所以在計算訓練中要有針對性的、對比性的訓練。
又如:在小數乘法計算時,學生經常把小數點位置弄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設計練習時,可以分層設計。第一層,基礎訓練,給積點上小數點(6.7*0.8=536);第二層,變式訓練,如何加上小數點使積正確(28*93=26.04);第三層,開放練習,填合適的數,使算式成立( )*( )=4.8。
改
㈩ 三節課的課程怎麼樣都有哪些課程啊
聽朋友介紹是體系化課程,真的能夠學有所用,是在線新職業大學,你想了解什麼課程啊?還是去官網多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