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加強高職課堂管理
一、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力度。一是深入學習,轉變觀念。《沙洋縣教育局關於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的實施意見》是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要通過不斷深入學習文件精神,落實文件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全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促進全縣城鄉學校學水平均衡發展,形成控輟保學,樂學樂教,高效減負和內涵發展的良性機制。二是肯定成績,鞏固成果。活動實施半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階段性成效,初顯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意義。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已被絕大多數教師接受,認識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評價觀正在形成;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正在建立,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學習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習評價體現結果與過程並重。三是正視問題,反思不足。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比較模糊。在「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上認識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課堂教學改革缺乏主動性,部分學校存在等待觀望情緒,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不適應,存在著「課改」理念體現不明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三是校本教研對「課改」的服務功能發揮的不夠充分,教研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重形式,缺深度。二、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措施。(一)構建模式,優化教學。本學期,各學校要著力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構其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課堂教學新模式必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主題思想,即在教師啟發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依靠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開展學習上的獨立鑽研,進行創造性學習。二是優化教學方法。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的「少教多學,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改革最根本原則,科學安排學、講與練的時間,規范落實課堂教學三個「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著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三是形式靈活多樣。圍繞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組織立標學標,觀摩交流。通過部分教師「試水」課、全體教師公開課、課堂教學改革開放交流月等活動,集中展示本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成果。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實際,將改革工作與本校教育教學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特點的課改模式。(二)加強管理,評價推動。各學校要把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用科學的評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一是教師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教師課堂評價貫穿課前、課中、課後,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評價行動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評價。二是學校要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變革。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變為評學生參與度;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由評課堂的活躍度變為評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變為評學生練習;由評教師的基本功變為評學生的基本素養。三是制定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要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要有利於改革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關注差異;要有利於倡導學與思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結合,鼓勵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各學校可參照《沙洋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試行)》(見附件),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三)典型引領,活動促進。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聯片教研」和「主題系列教研」平台,根據實際需要有重點的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學科培訓提高」活動。根據學校課堂教學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教研員、優秀教師到學校巡迴舉講座和上示範課,帶動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水平整體提高。二是開展「教學大比武」。通過自下而上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大比武」活動,對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給出A、B等級性評價。以此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營造一個「比、學、趕、幫、超」的濃厚課改氛圍,不斷增強課改的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三是舉高效課堂展示觀摩活動。根據課堂教學改革「分層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策略,通過建窗口,樹樣板,創示範,以此展示部分課改先行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優秀課例及課堂文化建設,引領全縣課堂教學改革縱深發展。四是組織主題論壇活動。以「課堂教學改革與高效課堂建設」為主題,圍繞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探討、課堂文化培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建設等研究性問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論壇,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課堂教學改革經驗。讓教師之間、校際之間進行經驗交流、思維碰撞,促進思想升華、整體提高。(四)總結經驗,推廣成果。一是組織優秀成果評比。通過廣泛徵集高效課堂建設過程中優秀的導學案設計、教學實錄、案例和論文等,鼓勵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研究,聚焦課堂,關注課改,研究教法。切實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研活動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鞏固「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成果。二是加大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和教師參與度及達標情況的督導評估工作,進一步增大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目標考核賦分權重,強化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實施、課堂推進和評價制度創新等工作。三是開展先進評選活動。對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課堂教學改革先進集體和先進教師的稱號。教師個人課堂教學改革成績將作為學校績效考核和評優表模的必要條件。四是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年工作簡報》,及時報道各校在課改活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式,精心組織,科學部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團結協作,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課程理念下各種優秀教學方法互通、互補、互促、共進的高效課堂,為我縣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⑵ 教育教學管理包括那些知識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學和教育科學基本理論,接受教育管理和教專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屬訓練,就業方向多為高職院校教學及管理工作。培養具本專業有廣泛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扎實的教育學科、心理學科基礎知識和牢固的教育學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教學、管理、咨詢和輔導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及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咨詢和輔導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法學、教學論、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學校管理學、教育行政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教育經濟學、教育調查、畢業論文、管理心理學。
⑶ 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應如何解決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規模在短期內的迅速擴大與提高學生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就業之間的矛盾。具體體現在:辦學理念存在誤區、社會認可度不高、經費不足、師資力量不足等。相應的解決途徑有: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增加經費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雙元制」辦學模式等。
【關鍵詞】高職教育;問題;解決途徑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在校生規模已經占據高校在校學生數的半壁江山,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存在著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培養質量、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問題。
1 存在問題分析
1.1 辦學理念存在誤區,社會認可度不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出路在於必須走產學結合、校企聯辦之路」,這雖然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在實際辦學過程中,能真正做到的卻較少。究其原因,即有學校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企業對高職教育認可度的因素。
1.1.1 許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學校組建和升格發展起來的。這些院校一方面辦高職教育的經驗不足,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生源不穩定、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這些學校即使想真正走「產學結合、校企聯辦」之路,也要有一段過程。
1.1.2 一些高職院校雖然有較長的辦學歷史,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也有一些專業實現了「產學結合、校企聯辦」,但是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評價和認可度使它們雖然想要辦好高職教育,但更想通過努力把學校辦成本科院校,似乎只有「專升本」學校才有出路。這些顯然有悖於國家發展高職教育的初衷,也容易使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變形走樣,難以真正顯現辦學特色
1.1.3 許多企業沒有認識到提高員工技能對長期佔領市場的重要性,大多數企業非常缺少懂得培訓的領導人和組織者,企業中可能提供的生產實習崗位也不夠。因此,企業在與高職院校聯姻方面遠遠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
1.1.4 優秀生源的競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只是培養目標的不同而非學術層次的不同,因此高職教育同樣期待和呼喚優秀生源。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同度不高,客觀上使高職院校成為接受一部分不具備高等教育條件的學生的場所,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屬於「學習困難者」。由於高職院校招生批次放在最後,且收費標准不低,也使得一些成績較好的本科「落榜生」不願報考,不利於高職院校選擇生源。加上招生政策客觀失調,導致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穩定,注重短期效益,嚴重製約著高職院校的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
1.2 辦學經費嚴重不足:就客觀要求而言,高職高專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對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要求較高,教學經費投入相對較多,辦學成本不低於甚至高於普通本科教育。目前,高職教育多由省級以下地方政府舉辦,多未將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投入納入財政計劃,高職院校絕大多數為新建,底子薄,有的甚至債台高築。由於經費投入渠道不暢,經費短缺,硬體建設跟不上提升層次和擴大規模的需要,部分學校辦學條件達不到教學要求,辦學質量難以保證。但主要依靠學費收入作為經費來源,若不擴大招生,生存尚且困難,還談何發展?所以許多學校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辦學者面臨著尷尬的兩難境地。
1.3 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目前各高職院校倍感困擾的不僅是教師人數的嚴重不足,生師比嚴重超標,而且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與高職教育要求差距明顯,在學歷和職稱方面偏低。更為突出的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尚未形成,80%的教師很少有企業和工程單位的工作經歷,更多的老師是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的年輕教師,社會參與度低,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從客觀來看,教師教學工作負擔沉重、沿用本科院校的職稱評聘標准、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都不利於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
2 解決途徑
2.1 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包括准確的目標定位、正確的質量意識、鮮明的特色意識、強烈的學生本位意識和教育營銷觀念等。
2.1.1 在目標定位上,除了要准確確定高職院校的總體目標外,還要結合一些特殊專業的特點,確定具有個性化的目標。
2.2.2 在質量意識上,必須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模式,盡量克服規模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在專業設置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應根據各自的教育資源優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辦出特色專業、精品專業,培養各具特色的人才,增強學校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2.2.3 在學生本位方面,要以人為本,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放在首位,真正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思想觀念。
2.2.4 教育營銷觀念的核心就是要設置專門機構,經常性地對人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和科學預測,貼近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在人才規格和數量上實現「量身定做」、「以銷定產」。
2.2 增加經費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須統籌高職院校布局,根據地域面積、人口數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確定高職院校設置密度,做到堅持條件,合理布局,同時應適度控制各學校的發展規模,走健康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地方財政落實教學基本建設經費若有困難的話,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增加高職院校的年度事業撥款,力爭使高職全日制學生生均教育事業費不低於本科院校。高職教育發展順應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絕非權宜之計,因此,地方政府對高職院校的建設投入責無旁貸,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而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收取學費來自我發展。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既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重點,也是最大的難點。惟有強大的教師陣營,才能發展專業,吸引生源,爭取課題,多出成果,引來投資,才能提高學校的聲譽、地位和辦學效益。
2.3.1 首先要根據辦學需要,合理確定人員結構比例,大幅度提高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同時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師,為學校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2.3.2 第二,加快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培養,科研教學並重,尊重勞動和首創,真正提高待遇,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示範作用,盡快形成骨幹教師群體。
2.3.3 第三,落實教師定期到企業工作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積極引進高級技術人才,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
2.3.4 第四,在教師職稱評聘上,不能簡單的沿用本科院校的職稱評聘標准,因根據高職教育對教師要求的特點,慢慢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師職稱評聘體系。如必須有企業實踐鍛煉經歷、是「雙師型」的教師才能評聘高級職稱等。從而鼓勵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 2.4 大力推進教學改革: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復合性、職業性的特點,為此,要增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安排達到1∶1。同時,不僅要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數來表明重視實踐,更要明確與職業能力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內容與能力考核目標和要求,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要求並舉,水平同步提高。隨著現代經濟、科技和文化的高速發展,職業變動加快、知識和技能更新加速,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要從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出發,堅持以「知識為基礎,實踐為保證,能力為本位」;做到多案例、少灌輸,多「黑箱」、少演繹,多實踐、少理論;以培養學生的崗位(群)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合理安排教學,使能力訓練與不同階段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如下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
2.4.1 構建新型教學過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各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培養一般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跨職業崗位的能力,以及在未來崗位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2 培養學生的職業擅長。這是新的職業教育觀念對高職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人愛好進行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勤鑽研、善應用、能創新、會創業的職業能力,並最終在某一職業領域內達到高人一籌的技能水平。
2.4.3 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要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使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更能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和市場經濟的競爭,會生存,更能發展。
2.5 探索「雙元制」辦學模式:
「雙元制」培養模式是德國實行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主要特點,也是德國推行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雙元制」是同時在兩個地點、有兩個施教主體,學生的整個培訓過程是在企業和職業院校完成的。學生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三年,除了法定節假日,沒有寒暑假,學生一半時間在企業、一半時間在學校。一般情況下,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在籍學生中,只有一半學生在學校學習。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教給學生必要的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為學生到企業培訓進行必要的鋪墊,輔導、提高學生在企業中培訓的成果,解決學生在企業培訓中遇到的問題,加深和補充普通教育任務。因此,「雙元制」辦學模式有以下特點:
2.5.1 相對於學校制職業教育, 雙元制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並使之得到了確切保證。這使得以培養生產第一線實際操作人員的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教育。雖然我國目前也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 但學校制的培養模式客觀上使學生遠離了生產第一線, 而集中安排的生產實習又不利於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同實踐相結合。
2.5.2 在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下, 由於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 使得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 大大降低了培訓後失業的風險。這對我國多年難以解決的對口錄用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5.3 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系統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 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的歡迎。以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標準的要求為培養目標並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體系, 應當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教育部大力倡導的「產學結合、定單培養」辦學模式,實際上其理念和德國的「雙元制」辦學模式是相似的。高職院校可以以一些具備條件的專業為試點,採用「雙元制」辦學模式,來取得經驗,以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為職業教育發展闖出一條新路來。
⑷ 《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內容
答:一級指標有7個,其內容:(1)辦學指導思想;(2)師資隊伍建設;(3)教學條件與內利用;(容4)教學建設與改革;(5)教學管理;(6)教學效果;(7)特色或創新項目。
8.評估體系指標中,二級指標有幾個?其內容是什麼?
答:評估體系指標中二級指標有15個,其內容:(1)辦學定位與辦學思路;(2)產學研結合;(3)師資結構;(4)師資質量與建設;(5)教學基礎設施;(6)實踐教學條件;(7)教學經費;(8)專業;(9)課程;(10)職業能力訓練;(11)素質教育;(12)管理隊伍(教學管理、學生管理);(13)質量控制;(14)知識能力素質;(15)就業與社會聲譽。
9.在15項二級指標中又明確了哪8項為重要指標?
答:8項重要指標是:(1)產學研結合;(2)師資結構;(3)實踐教學條件;(4)專業;(5)課程;(6)職業能力訓練;(7)質量控制;(8)就業與社會聲譽。
10.高職教育發展、改革的關鍵是什麼?
答:關鍵是要科學准確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要明確辦學方向和樹立科學質量觀;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區間和發展空間。(宣傳組)
⑸ 高職院校教學運行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模式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形式,並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起著積極作用。但隨著校企合作、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模式運行存在的問題制約著該模式作用的發揮。
⑹ 如何搞好高職的課堂教學
搞好高職的課堂教學的方法:
高職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應用性技術或管理人才,而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應從人員和政策上向教學和教師傾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課堂教學。
1 觀念的改變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不同在於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社會需求的高級應用性技術或管理人才,其理論知識要求夠用,但需要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畢業後可立即上崗勝任工作,也可繼續接受教育和深造。因此,「高職高專」教育是「大眾化教育」,最完善的形態,它使「動手」教育和「操作性」教育到達頂點,重視的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本科教育只是「精英教育」的初級形態,它主要是為以後的研究生教育提供後備人才梯隊。只有對高職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形成正確的教學方式,從而有利於高職的發展趨勢。
2 深化教材、教綱、教法的改革
有些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熱情不高。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材、教綱、教法不適合高職生的特點和需求。以醫學專業為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醫學院校所用教材的翻版或壓縮,並沒有注意考慮到高職生的實際情況。在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缺乏相互之間的聯系性,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無助及厭倦。同時不少教師講課照本宣科,理論性過強,使學生提不起興趣,也不容易記熟記牢。因此,要以「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為指導思想,對教材、教綱、教法進行深入改革。可以這樣設想:無論是基礎理論課還是臨床技能課所用的教材都應該本著精簡適用,生動直觀,操作性強的原則進行修訂甚至重寫。可以考慮改變原來將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教材完全分離的課程模式改為以臨床課教材為中心,將醫學基礎課相關內容緊密結合臨床課堂相關章節來編寫和教學。教學法也應該以歸納法為主而少用演繹法,應主要從臨床事例中教給學生概念和方法而不應主要從概念出發來進行教學[1]。通過各種臨床事例啟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強基礎課和臨床課之間的聯系度,有利於熟悉並掌握知識點。通過「故事」給學生提出問題並進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讀書,去實踐,並結合實際問題給學生以簡明扼要的理論灌輸。
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的教綱與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都應該圍繞實踐出發,讓學生參與實踐,充分調動其內在學習需求,使其在學習的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將實踐理論充分結合,同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興趣,我相信,我們的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能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3 改變傳統課堂教學設計
教案設計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體現,我們認為至少應該涵蓋如下要素:
3.1 圖:將專業知識用一些形象化的結構圖進行分解,對每一個知識再進行結構化,並細化到每一門課的每堂課中。用特殊的記號或圖片在結構圖中可以進一步詮釋,使知識點形象生動,易於學生接受。現在市場上這樣的備課軟體較多,可以在市場購買。
3.2 點:明確課堂的教學點,也就是積極明確教師的操作點和學生的掌握點,它包括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掌握點,也包括方法指導點、情緒協調點及個別調節點。
3.3 量:課堂上不僅要保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證較大比例的多邊活動量,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習的效果,從學生的腦、手、口、眼、耳等各個部位強化刺激,以形成最有意義的條件反射。
3.4 度: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堂設計應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進度的上中下三層設置。
3.5 序: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懸念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方式,多樣化的傳播序列可以避免課堂形成單調性,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3.6 效: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教師應對課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認識,每堂課的課後都應有相應的自我評價。
4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核心力量,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假若課堂教學沒有教師的參與就像劇場沒有演員一樣,不可能有演出和演出的成功,當然就像高演技的演員,能夠給演出帶來巨大的成功。因此,擁有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教學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作為醫學高職教師,(1)應具有樂教敬業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而且還應該有誨人不倦和為人師表的道德品質;(2)必須有廣博的文化專業素質,包括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知識和科學人文知識;(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廣泛興趣,愛好;(4)具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只有那些有著高素質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敬重和信任,學生才樂意接受其教育。因為教師的行為本身就是學生的活教材,對學生起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同時,根據醫學高職教育特點,專業課教師必須具有雙師素質。因此,要把培養「雙師型」教師為目前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臨床實踐,或從臨床一線引進教師,使大多數專業教師持有職業證,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師型」教師。
5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溫床」,它有利於課堂教學向著良性循環發展,有利於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發展,為課堂教學順利的進行提供有利的人文環境。
「大道至簡,大師至愛」我們應該懷著對高職學生極大的關愛心和對高職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以飽滿的熱情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促進我國高職教育出一份力。
⑺ 高職院校如何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思考
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為適應物流信息管理崗位要求而開設的專內業核心課程,主要講容授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信息系統的實際操作。隨著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出現很大的缺口。因此,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能熟練應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做到無障礙上崗就業顯得尤為重要。
⑻ 淺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學幹事如何做好自己的崗位職責
教學幹事在高職院校院系級教學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學院領導的得力助手,是聯系回學院以及各答系部的橋梁和紐帶,是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的樞紐。其工作任務繁重、頭緒眾多,這不但使教學幹事身心疲憊、消極應付、效率低下,而且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造成教學事故,因此,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既是教學幹事工作自身的主觀需求,也是搞好教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和水平的客觀需要。1轉化觀念,擺正心態由於思想觀念陳舊,對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人認為教學管理是一些簡單的事務性工作,只有幹不了專職教師的人才去擔任教學幹事,這就嚴重挫傷了教學幹事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人心思動、隊伍不穩,消極應付的局面。如果抱著臨時乾乾的態度,何談熱愛工作、主動研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顯然以這種心態做工作根本就沒什麼效率可言。
⑼ 淺談如何做好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如何作好高職院的學生管理工作,對於高職院校的發展、穩定及人才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生活現代化、思想多樣化、擇業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日顯突出和重要。注重知識的傳播、動手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是當代職業教育思想的一大轉變,是創新教育模式的一大飛躍。根據目前高職院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筆者謹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院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途徑進行一些探討。
一、加強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進一步理順關系,優化學生管理工作體制
學生管理是對在校大學生的全方位管理,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學院的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理順關系,形成合力,才能應對學生管理面臨的新問題[1]。在高職院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強學生管理機構的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項學生管理制度,強化其組織協調功能,理順學生管理系統各部門、各層次、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關系,實行責任制,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責、權、利相統一。二是適當放權,發揮系部基層管理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職院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實行的都是院、系、班三級管理,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雙重任務。因此,既要適當下放管理許可權給系部,賦予系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職責,又要讓其擁有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權力,便於系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教育處理,做到責權統一,提高實效性。三是進一步推行院系一級學生工作體制的黨政融洽,協調統一。學院黨委需選派一批政治思想過硬、管理經驗豐富的總支書記深入到各系去加強管理,從而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四是學生處要加強對系部的考核督查。要通過考核督查,及時了解各系學生的管理現狀,督促其加強管理。並通過各項評比,使各系之間看到差距,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轉變辦學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管理理念
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管理理念,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尊重學生的民主化思想。當前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平等參與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必須強化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民主觀念。學生不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對象,更是主體和動力[2]。我們應克服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僅要做到「為了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而且還要做到「依賴學生、滿足學生、發展學生」,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人文氛圍。在廣度和深度上尊重學生,如設立「學生信箱」,鼓勵學生給學校提建議,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再出現「石沉大海」的現象。建立學生民主管理的制度,不但可以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增強主人翁意識,有利於學生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2.主動服務學生的市場化觀念。高等教育順應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使學生成為一群特殊的教育消費者,學校更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身心素質的發展,這是學生管理觀念市場化轉變的鮮明特點之一。其本質就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和教育規律要求的學生工作服務機制,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由「行政化、機關化」向「服務化、市場化」轉變。以服務為本,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既包括學生學習指導、生活指導、就業指導,又包括學生學習環境、條件和設施的改善;為學生提供各種發展性、生存性和維權性服務。走出為管理而管理的誤區,想方設法為學生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把對學生的教育融入為學生服務之中,以增強學生對學校的人情味和親和力。
3.維護學生權利的法治化觀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強化法制觀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正確認識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這種法律關系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學生是權利主體,學校是義務主體,學校必須滿足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另一方面學校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按照制度自主管理學生,學生有義務服從學校的管理規定;還有一方面高職學生交費上學之後,學校與學生之間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我們在學生管理中處理學校與學生關系時,要兼顧三方面法律關系,過去往往只重視行政關系,而忽視其他兩種關系,而現在新的學生管理規定的頒布和實施,促進了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和規范化。所以我們應明確學生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了解學生合法權利的內容;明確必須保障學生申辯和申訴的權利。如在處分學生時,學生有合理的知情權、合法的申訴權,因此對學生的處分要謹慎、適度、合理、合法,推進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設。
三、拓展各種途徑,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1.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要建立高職學生形勢政策報告會制度。院黨委要經常組織形勢政策報告會,邀請黨政機關的專家到學院來,給學生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和一些熱點問題,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
2.大力建設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與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要善於結合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好大學生活動中心。加強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的建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3.深入開展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這就要求學院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規定學時和學分,並提供必要經費。充分利用寒暑假,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4.主動佔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路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把學生從玩游戲、聊天、看影碟的泥塘里吸引出來。
5.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院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可以聘請班主任、輔導員、班(團)幹部、寢室長作為「心理健康」聯絡員,隨時發現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及時引導和糾正。同時通過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宣傳、心理測試、心理健康講座和網上心理咨詢服務等活動,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