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贊美老師的小故事
有關贊美老師的小故事:
千古以來,贊美老師的詩歌不計其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養育出了多少英雄人物,老師成就了多少輝煌,老師又是何其偉大!
在我記憶深處,最難忘的便是我的啟蒙老師一郭老師。她很漂亮,靈氣的眼睛,甜美的笑容,我們總愛圍著他,聽她講故事,起穿越到書中的森林小溪中,和小紅帽一起采蘑菇、聽百靈鳥在歌唱。他帶著我們到過許許多多奇妙的地方。
最難以忘懷的事,應該是剛走進幼兒園的那幾天。從小,我就是個戀家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即使知道晚上還是會回到家,即使其他小朋友都熱熱鬧鬧的,可我還是害怕得不搭理別人。直到有一次上寫字課,我無助地看著老師的嘴一張一合,淚水又涌下來模糊了我的眼,就連老師漂亮的鵝黃色裙子也模糊起來。
郭老師通過我媽媽終於理解我為什麼這么喜歡掉眼淚。我記得她牽著我的手到園里的滑滑梯上玩我從來不曉得幼兒園還有這么美麗、這么好玩的地方,我樂此不疲地奔跑著。後來老師又拉著我的手說了許多,內容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可那以後,我變得活潑開朗,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我發現了更多美的地方,我們的小操場、小舞蹈室,鑲藍邊的連衣裙校服,我統統愛上了它們,愛上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老師經常和我們在一起。睡覺時,她和我們一起躺在小木床上,我們都愛擠到他身邊去睡,好似在她身邊入睡會做一個好夢,會睡得沉沉的。
事實上,郭老師身上淡淡的幽香真的讓我們睡得踏實、安穩。老師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伴侶,是人生中指引我們到達彼岸的燈塔,是不斷發光發熱給我們能量的太陽。在幼時的我小小的世界裡,我永遠忘不了郭老師,忘不了記憶中那抹淡黃的身影。
古代關於贊美老師的名人故事: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
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 。
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末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孔子面前,說:" 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❷ 贊美老師教育的成語
良師益友:能給人以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專師或後人勝過前屬人.
師道尊嚴:本謂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知識、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後多用以指為師之道的尊貴、庄嚴.亦作「師嚴道尊」.
研桑心計:謂人有理財的本領.
一字之師:借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當的老師.
尊師重道:泛指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誨.亦作「尊師貴道」.
春風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與深入.亦用以稱頌師長潛移默化的諄諄教誨.
嘔心瀝血:比喻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良工心苦:泛指優良之製作,都由苦心經營而成.
門牆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小心謹慎,竭盡全力去效勞,一直到死為止.
默默無聞:不出名,沒人知道.亦作「沒沒無聞」.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❸ 表示贊美老師的成語10個
【良師益友】能給人以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師道尊嚴】本謂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知識、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後多用以指為師之道的尊貴、庄嚴。亦作「師嚴道尊」。
【研桑心計】謂人有理財的本領。
【一字之師】借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當的老師。
【尊師重道】泛指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誨。亦作「尊師貴道」。
【春風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與深入。亦用以稱頌師長潛移默化的諄諄教誨。
【嘔心瀝血】比喻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良工心苦】泛指優良之製作,都由苦心-經營而成。
【門牆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小心謹慎,竭盡全力去效勞,一直到死為止。
【默默無聞】不出名,沒人知道。亦作「沒沒無聞」。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誨人不倦】教導人時耐心而不知疲倦。
【廢寢忘食】極言對某一件事專心一意,以致睡覺和吃飯都顧不上了。今多用以形容工作或學習專心努力。
【兢兢業業】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勤勤懇懇。
【盡心盡力】猶「盡心竭力」,謂費盡心力。
【盡心竭力】用盡心思,使出全力。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系毫不馬虎。
【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特殊的表現,一下子作出驚人的事情。
【桃李爭妍】桃花和李花競相開放。用以形容春色美麗。亦作「桃李爭輝」。
【後繼有人】有後人繼承前人的事業。
【循循善誘】表示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
【潛移默化】為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環境或別人的影響、感化,不知不覺地起了變化。亦作「潛移暗化」。
【和藹可親】謂態度謙溫和氣,容易接近。亦作「和藹近人」
【無微不至】沒有一處細微的地方不照顧到。形容關懷備至。
【勤勤懇懇】勤勞而踏實。
【克己奉公】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桃李滿天下】比喻優秀人才遍天下。為到處都有。亦作「桃李遍天下」,桃李:亦比喻學生。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多用於贊美教師。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學習總感到不滿足,教導人從不厭倦。
【嘔心瀝血】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贊美教師為學生用心的艱苦。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贊美教師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至聖先師】至:最。舊時特指孔子,現引申為形容教師德高望重。
【不悱不發】悱:心裡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不憤不啟】憤:心裡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得意門生】得意:稱心如意;門生: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後泛指學生。最滿意的弟子或學生。
【公門桃李】公:對人的尊稱。尊稱老師引進的後輩、栽培的學生。
【高業弟子】高業:高才,對別人學生的敬稱。學業優異的學生。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成績優異的學生。
【滿城桃李】桃李:比喻學生。城中到處都有自己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
【門牆桃李】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門生故舊】指學生和舊友。
【門生故吏】故吏:過去的吏屬。指學生和老部下。
【立雪程門】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入室弟子】入室:到家;弟子:學生,徒弟。指學問技能得師傳達到高深境地的學生或門徒。
【莘莘學子】莘莘:眾多的樣子。眾多的學生。
【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桃李春風】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桃李門牆】門牆:指師門。指他人的學生或所栽培的後輩。
【桃李滿天下】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百世之師】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unjs.com
【宮牆重仞】宮:宮殿,古時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牆高達數仞。比喻老師學識淵博,不可能一下接觸到。
【減師半德】謂只學到老師的一半。
【經師人師】經師:研究或傳授儒家經典的學者;人師:教人如何做人的師表。指教授經典學術的學者和培養人才品德的老師。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經師:古代教官;人師:為人師表的人;遭:遇到。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為人師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難遇到。
【教無常師】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老手宿儒】宿儒:長期研究儒家經典的人。指年輩大的老師或知識淵博的學者。
【良師益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良師諍友】良:好;諍:敢於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能者為師】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青出於藍】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青過於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冰寒於水】冰比水冷。指後來居上。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青藍冰水】「青出於藍,冰寒於水」的略語。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聖人無常師】聖人:舊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聖人沒有固定不變的老師。比喻無論是誰,只要有長處,就向他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師嚴道尊】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學無常師】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學無師承】學業沒有得到老師的指點傳授或未經名師傳授。多作自謙之辭。
【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點燃的一炷香表達心中的虔誠。多用來表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用點燃的一炷香表達心中的虔誠。多用來表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師。
【嚴師畏友】嚴:嚴格。要求嚴格的老師和朋友。
【研桑心計】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於理財。形容善於經商致富。
【嚴師益友】嚴:嚴格;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老師和朋友。
【一字師】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一炷心香】心香:舊時稱中心虔誠,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樣。比喻十分真誠的心意。多用來表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諮師訪友】諮:詢問,商量。請教老師,問詢朋友。
【尊師重道】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共枝別干】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好為人師】喜歡當別人的教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
【滿堂灌】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
【苜蓿盤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師生活清貧。
【火傳窮薪】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❹ 關於贊美教師的古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斯大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
務學不如務求師。專 楊雄
聖人無常屬師。 韓愈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司馬光
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不韋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程頤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
為學莫重於尊師。 譚嗣同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歐陽修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
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愛默生
與其找糊塗導師,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卻尋覓的功夫,橫豎他也什麼都不知道。 -魯迅
一個好學生能夠發現自己老師的錯誤,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為正是這些錯誤對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❺ 贊美老師的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的典故來
「程門立雪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❻ 具有教育意義的成語典故
中國人不可不知成語典故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出處】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解釋】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❼ 求大量有關贊美教育的古詩句,詞
絲盡春猶在
燭化意更稠
板上種桃李
碩果滿神州
無題
風雨潤桃李
黑白畫春秋
誰知鬢上雪
日月漸入無
1. 源遠流長圖
欲求賢才棟梁,
天空陸地海洋.
半世東奔西忙,
今又遠航,
路遙山高水長.
2. 老師匡煥學
德高鴻儒博學,
望重英雄豪傑.
天時地利人和,
用筆如魔,
令人拍案叫絕.
3. 王本成
敢說敢作敢為,
無怨無恨無悔.
狂風暴雨驚雷,
吐氣揚眉,
天下舍我其誰?
4. 回瀾閣
為國為家為民,
風吹日曬雨淋.
碧海藍天白雲,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尋.
5. 管仲圖
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匯集四方英雄,
師出有名,
天下任我縱橫.
6. 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
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
重上瑤台,
天地為之驚駭.
綠野堂開占物華,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夢瑤台,心知玉女來.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
流觴與紅葉,詩酒不勝杯.
更種花.
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
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
重上瑤台,
天地為之驚駭.
回瀾閣
為國為家為民,
風吹日曬雨淋.
碧海藍天白雲,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尋
師蠶
教子教女,
辛勤半輩.
滿頭白發,
甘乳一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成語)桃李滿天下
❽ 關於教育的典故和故事
1、高斯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
行的兩道數學題,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布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
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沒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
力。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斗
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
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宵,
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說:「這……真
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
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
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
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就解出來了!
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
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
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2. 陶行知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了他,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陶行知到校長
室時,王友已等在門口准備挨訓了。沒想到陶行知卻給了他一顆糖,並說:「這是 獎給你的,因為
你很准時,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
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我
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
良,並且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
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為
我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沒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3. 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
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
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
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
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4.陶行知喂雞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
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
頭,強迫它吃米。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
里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
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
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
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台下一時間掌
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5.朱熹讀書
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
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究竟怎樣讀書呢?朱熹的方法是:「字
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
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涵義,一句話一句話地搞
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後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他說:「學者
觀書,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就是說,讀書要
扎扎實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還要頻頻回顧,以暫進的退步求得扎實的學問。
(8)贊美教育教學的典故擴展閱讀: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
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
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
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
性的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
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
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
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
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
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❾ 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對於古代和當代的社會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與指引導向,關於歷史典故,寫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發生的主要事件,陳述的也是時代的記憶和歷史背景,無論是人或者食物,都有著他獨特的意義所在,還有就是所要表達的精神和思想,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以及歷史大環境來說,都潛移默化對人們的思想和心靈進行熏陶。
下面我就來梳理幾個有教育的歷史典故,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1、「運籌帷幄」這個成語的典故:劉邦當上了皇帝以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於是在招待的時候劉邦就問文武百官自己和項羽的區別,這個時候的文武百官就紛紛得誇贊劉邦這個君王很大仁大義。但是劉邦卻說在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在關於安撫百姓方面不如蕭何,在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是劉邦卻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因為劉邦可以很好地運用三位俊傑,能夠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所以劉邦才能夠得到天下。
2、「三顧茅廬「這個典故也很有教育意義,從側面說明了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有很好的毅力和堅持,不能夠因為一件小事就放棄自己心裏面所堅持的東西,要達到心裏面的目標,就要不斷的去爭取和努力,這樣別人才能因為心裏面的這份堅持的毅力和不肯放棄的決心打動。
3、「孔融讓梨」更多的是贊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還有就是弘揚中華文化中互相謙讓的禮儀文化,每個人不僅要去堅持這樣的傳統禮儀,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裡面博大精深的東西不能夠丟,我更要去發揚,傳承。
4、「司馬光砸缸」,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多種方法,還有就是去明白生活中有許多新奇的東西,這些方法要加以運用。而且遇到事情的時候需要勇敢的站出來,而不是選擇去逃避,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關於中華文化歷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好多的成語裡麵包含的典故都很好地對現實社會有教育的意義,關鍵要去發現和吸收。
❿ 贊美「教育」的詩句有哪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回
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答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釋義: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
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 —— 杜牧《雪中書懷》
釋義:回鶻騷擾邊寨安寧,重兵屯守保衛邊防。
天子號仁聖,任賢如事師。 —— 杜牧《雪中書懷》
釋義:天子號仁聖,任賢如事師天子稱仁聖,任用賢人如同侍奉老師。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釋義: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