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理論知識點: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
2. 什麼是教學模式
一 教學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將模式一詞最先引入到教學領域,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道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1.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一。
2.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於核心地位,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准和尺度。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
4.實現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等。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准等。由於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准外,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准。
三 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時間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二)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 教學模式的歷史與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一)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
到了17世紀,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誇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他從統覺論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系時,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從這一理論出發,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佔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發現探索的技能,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特別是系統論、控制論、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以後杜威打著反傳統的旗號,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來回擺動。50年代以後,由於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據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計,現在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歸納,它的起點是經驗,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然後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於教學實踐的總結,不免有些不確定性,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自圓其說,有自己完備的體系。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新成果。有些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
五 各種教學模式綜述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模式必須要與教學目標相契合,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當然首先還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3. 例題分析教學模式適合的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內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容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4. 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 教育學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啟發教育實踐工作者的教育自覺,使他們不斷領悟教育的真諦。 一位教師不同於一位工人。工人在一般情況下只完成生產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工序是固定的,工人因此在經過了一定的訓練或實踐以後就能達到「自動化」或「熟練化」的程度;而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整個精神世界,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獨特的、隨著外部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教師必須有一種高度的自覺才能在每一時刻理解和把握學生的精神世界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促使其健康成長。沒有這種教育自覺,教師及其教育工作就會陷入陳規陋習之中,從而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那些發生生活悲劇的孩子,百分之百的都是由於教育者缺乏教育學知識。其結果,在好的情況下,是把少年留在學校受到淘汰;在壞的情況下,就是把孩子送到勞動教養營關幾年。 實際的學校生活中,我們會看到許多教師不理解、不尊重兒童的感情,導致學生疏遠教師和集體,使兒童的性格變得孤僻和執拗,而有些教師卻反而為兒童的執拗而感到驚異。對學生態度和方法上的不公正,往往導致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的社會,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懂得教育學,要懂得科學,講究方法,否則是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的。(電擊)在教師對教育工作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在他們不善於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復雜過程的情況下,在他們本人對社會所負的責任缺少明確認識的情況下,隱藏著教育的錯誤、失敗,甚至是災難的因素。做教師的應當把在教育工作中確立人道主義原則視為教育修養的最重要的品質。(《要相信孩子》P3)
2、為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打下基礎。
長久以來,在技術理性主義思想的主導下,教育教學被看成是一種近乎純「技術」的事情,教師基本上承擔著技術人員的角色,是用別人設計好的課程達到別人設計好的目標的知識傳授者,是手段——目的的中介人。他所能夠關心的而且必須關心的只是,對於給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在各種可能的完成途徑中,確認哪一些具有相對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實踐中予以選擇與運用。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職業成為專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口號,在歐美教育界廣為流傳。當前,隨著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深化,教師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從傳遞型的教師轉變為研究性的教師。 「教育新聞調查」顯示,把教師看成職業、事業、專業的人,比例分別為 49.4%、46%、4.6%。將近一半教師僅僅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作為一種職業。教師把自己的工作作為職業看待,就很容易成為「匠人」;作為事業看待,就會熱愛教師工作,對學生充滿愛心,可能成為傳統的優秀教師;但教師的最高境界是把它作為專業。教師只有成為研究者,才能更好的適應教育改革的挑戰。
3、養成正確的教育態度,培植堅定的教育信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積極的、健康的教育態度是教育工作的精神動力,消極的和不健康的教育態度則是導致教育內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在各種各樣的教育態度中,教育信念因其堅定性和強烈性而成為一種最可貴的精神力量。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是所有偉大教育家的共同人格特徵,其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和偉大的凝聚力量。然而,教育態度、教育信念都不是憑空形成的,也不是教育者狹隘感覺經驗的產物。 它們與教育知識特別是教育理論知識的獲得有著直接的關聯。教育學的學習與研究,是形成一個人正確的教育態度,培植堅定的教育信念的一個入口和基礎。
4、獲得一定的理論知識,形成初步的教育工作能力,提高自我反思和發展能力。自我反思是指能夠不斷地在思想領域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追問;能夠自我發展是指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已經達到的教育境界。無論是自我反思還是自我超越,在經驗領域內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經驗易於形成習慣,而習慣的力量從總的方面來說是保守的,而不是前進的;是封閉的,而不是開放的。只有教育理論才能幫助超越經驗的限制,擺脫習慣的束縛。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的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6. 什麼是教學模式其特點是什麼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模式的特點有: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常見的教學模式有:
(1)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2)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
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3)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
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
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
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7.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8. 教育學辨析題 急 明天考試啦 拜託啦
1\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師活動為主,不易發揮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學。注入式也叫「填鴨式」或「滿堂灌」,是指教師從主觀願望出發,不考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接受能力,把學生看著消極、被動的客體,向學生灌輸知識,要求死記硬背。
談話法又叫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談話法的特點是老師問,學生答。啟發式是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學生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總是的能力。
另外,啟發式教學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只要是啟迪學生思考的教學活動都可以叫做啟發式。講授法用了啟發式,叫做啟發式講授法;談話法用了啟發式,啟發式談話法。此外,還可以有:啟發式的實驗法、啟發式的練習法、啟發式的發表法等。講授法不用啟發式,叫灌輸和注入;談話法不用啟發式,等於自言自語。
2、http://www.xwjy.org/tresearch/resource/servlet/portalbar/ShowResAttribute?communityId=00017&resId=20070129101536234
3、談話法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廣泛應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傳統談話法雖歷史悠久,但不足在於:其面對面的「人-人」模式,難以克服時空局限、人數的有限性,且在時間的使用上也不經濟。有鑒於此,筆者認為應該大力推行現代新的談話法,這種談話法是指在信息技術中介的支撐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生生之間通過新型多樣的談話方式互相交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鞏固舊知、獲得新知的教學方法。本文從現代談話法的內涵和特點、新型多樣的談話模式及其在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問題進行了論述。
4、群落結構總體上是對環境條件的生態適應,但在其形成過程中,生物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競爭與捕食。
(一)競爭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自然群落的研究中,有不少實例說明競爭在群落結構形成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競爭導致生態位的分化。經典的是Lack在Galapagos群島上對達爾文鶯(Darwsn's fincfes)研究。鳥嘴的長度是適應食物大小的適應性特徵,鳥類食性分化反映在鳥嘴形態上。群島上不僅有許多起源於同一種、隨食性分化而發生輻射演化的鶯,並有更直接的生態位分化的證據:有的島上只有一種地面取食的鳥,其嘴長約10毫米,而在有二種或數種地面取食鳥時,其最小型的嘴平均長8毫米,大一些的嘴平均長12毫米,但沒有10毫米的。MacArthur曾研究北美針葉林中5種林鶯(Dendroica)的食蟲小鳥,發現它們在樹的不同部位取食,這是一種資源分隔現象,同樣被解釋為因競爭而產生的共存。Pyke(1982)研究了Colorado的熊蜂(Bombus)吻長(是對被采蜜花大小的適應性特徵),發現每一被調查地點、熊蜂群落的優勢種包括一個長吻種,一個短吻種和一個中長吻種。他還進行了去除試驗,當移去某一種,其餘種很快就擴大資源利用范圍,在原來不「喜好」的但由於去除種放空的花上采蜜。
5、現代教育是與古代教育相對立而言的一個教育范疇,就其實質而言,現代教育是與現代化大生產與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一種教育體系,它主張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強調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 現代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公共性的一種含義是指現代教育成為面向整個社會的公共事業,它面向全體人民,為全體人民服務。另外教育的公共性也指教育的公平性,即在提高大眾素質的基礎上培養精英,培育精英。
第二、現代教育的生產性
它指的是現代教育越來越與人類的物質生產結合起來,越來越與生產領域發生密切的、多元化的關系。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的生產功能將會表現的越來越明顯。
第三、現代教育的科學性
現代教育的科學性指的是,一方面,科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內容與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科學的指導。
第四、現代教育的未來性
這一特徵的基本含義指的是:一方面,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與目標定位等會對未來社會與個體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現代教育的發展要考慮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面向未來。
第五、現代教育的國際性
現代教育的國際性指的是現代教育應該從態度、知識、情感、技能等方面培養受教育者從小就為一個國際化的時代做准備,也就是面向世界。教育應當成為促進國際理解與合作的工具,培養世界人。
第六、現代教育終身性
現代教育的終身性指的是現代教育不局限於學齡階段,而是貫穿於人的一生,現代教育的改革應當著眼於創造一個適合於終身學習的機會,打通正規教育與業余教育、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的界限。
第七、現代教育的革命性
現代教育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從目標到課程、內容、方法、組織形式、評價標准、結構體系等方面都在不斷地革新。現代教育的革命性源於現代生產與生活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由於科學技術的本性是不斷創新的,因而教育也處於不斷的革新之中。
9. 例題分析教學模式適合哪些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專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屬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