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與對策

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與對策

發布時間:2021-03-06 02:05:52

① 制約我市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制回約學校的更好發展答。
農村教師待遇落實不好,致使教師不安心工作,想調動、
跑調動的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
、初中專任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專業與
所教專業不相符,小學教育專業教中學專業課,非英語專科教師
教英語,薄弱學科教師緊缺。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結構不合理,影
響了學科教學和學校質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部分學生放棄學業,
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② 制約當今教育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認為,教育不僅是消費,更是一種生產性積累,是人力資本投資。 「投資於教育的每一美元所產生的國民收入,要大於投資於水壩、公路、工廠和其他有形資本商品的每一美元所產生的國民收入。」舒爾茨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美國1929—1957年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了計算,其結論是「物質資本賺回的利潤增加3·5倍,而教育投資所增加的利潤達7·5倍。」美國成功趕超英國,日本成功追趕歐美,韓國成功追趕西歐,都是靠優先投資人力資本、超前發展教育事業。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指出:中國在教育投入方面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隱含著巨大隱患。現階段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遠遠低於物質資本投資,大約各佔GDP的2·5%和30%,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是5·4%和17%;韓國分別是3·7%和30%。這樣的現狀如果持續下去,不利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並使國家發展必需的人才儲備出現供給安全。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確定到200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達到4%;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同年頒布的《教育法》提出「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並規定了財政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然而,語言不等於行動,出台文件不等於實際落實,法律條文不等於社會現實。不少黨政官員將教育視為沒有回報的單純投入、當作財政負擔甚至包袱。相當比例的黨政官員把本屬於市場主體——企業的事——招商引資、投資建廠當作了政府的「主業」,而把政府的本職工作——包括教育、醫療、社保、民生在內的公共服務當作了無足輕重甚至可有可無的「副業」。為提振經濟,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決定,第4季度中央增加投資1000億元,重點是民生工程。教育理所當然屬於民生工程。然而,投向教育的資金僅有44億元,占總額的4·4%。在今、明兩年4萬億投資安排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總共400億,只佔總額的1%。而各省、市、自治區上報的10萬億投資規劃中,絕大多數是鐵路、公路、電廠、房地產等基礎工程,民生工程比例不超過15%,只有個別省份想到農村教育。教育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二、法律制度不完善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各級管理職責如何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決定。除國家撥款外,地方機動財力中應有適當比例用於教育,鄉財政收入主要用於教育。地方可以徵收教育費附加」。《教育法》第54條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具體比例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全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所佔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第55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在財政預算中單獨立項。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從上述規定中不難看出,我國教育經費保障制度有明顯的缺陷:一是職責不清。我國從中央到省、地區(州、市)、縣、鄉五級政府,哪類教育由哪級政府負責?各級政府承擔教育經費的比例?法律缺乏明確規定。二是授權不當。中央決定授權省級政府劃分地方政府管理基礎教育的職責、《教育法》授權國務院確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都是不恰當的。因為,國務院和省級政府都是「當事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難以做到公允。三是責任難追。由於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職責不清、責任不明,教育投入不達標也就無法追究責任。從未聽說哪位黨政一把手因為教育沒搞好而被問責、或處分、或丟官的。

公共財政支出佔全社會教育支出的比例,發達國家為86%、發展中國家為75%、世界平均水平為80%左右,而我國僅為46%。2001年我國財政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僅有3·19%,世界平均水平為5·1%, 1985——2002年18年內我國教育投入缺額10100億元,其中1996——2000年每年缺額1000億元。政府投入嚴重不足,於是就把教育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高校學費20年上漲25倍,而同期居民收入僅增長12·6倍(尚未排除物價增長因素)。高學費與高房價、高醫葯費被稱為壓在人們頭上新的「三座大山」。

三、財政體制不合理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進行了「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改革,從中央到省、地(州、市)、縣、鄉五級政府各設財政,自己管自己。90年代,我國又實行了中央與地方分稅制,國稅所佔份額大約是地稅的2·3倍。由於稅源、財源分布不同,自下而上越往上財政越寬松,反之,越往下財政越緊張。我國雖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組織法,但對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與財權並未做出明確的規定,由於權責不清,「分灶財政」也缺乏具體的劃分標准,實際操作中具有較大隨意性。這種財政體制對教育投入帶來消極影響:一是基層政府沒有財力保障教育。中央把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地方又將其交給縣、鄉基層政府,而恰恰縣、鄉財政又是最緊張的,連工資都發不全,哪裡有錢搞教育。縣級財政收入只佔全國財政的21%,但其供養的人員卻佔全國的71%。目前,全國地方政府負債總額在1萬億以上。二是由於權責不清,哪一級政府都不願意主動掏錢投向教育;而是下級財政依賴上級財政,地方財政依賴中央財政。多年來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一直是全國第一的廣東省,居然「為了擠占教育經費或減少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一面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聘用了5·2萬代課教師,另一面農村中小學教師空編6萬多。三是公共財政變成了官員「吃飯財政。」一講教育投入,官員們就說財政緊張。事實是:全國財政收入從1978——2005年,28年增長了28倍,可是行政管理費卻增長了87倍,公務員職務消費增長了140多倍,中國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的公共教育投入卻長期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許多農村學校使用危房的同時,黨政機關卻在大興土木,斥資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元修建「白宮」式、「皇宮」式豪華辦公樓!在無數農民因學致貧、千千萬萬學齡少兒因貧失學輟學的同時,每年黨政機關公車消費、公款吃喝、公款旅遊考察費卻高達1萬億元以上,……

我國政治體制的特點之一是各級幹部都由上級黨委任免,即上級官員決定下級官員的命運。因此,各級黨政官員只對上級負責,不對人民群眾負責,同級黨代會或者人代會都不可能對他們有實質性的約束力。一方面,各級黨政官員要按照上級官員的意志來工作,上級喜歡什麼就搞什麼;另一方面,各級官員為了自己早出、快出政績,都要搞「顯眼」的、見效快的,而教育投入往往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成效。這就驅使黨政官員去搞招商引資、上大工程項目、做大GDP,大拆大建、搞大廣場、寬馬路,而不願意投資教育。我國政治體制的另一個特點是黨政一把手決策。這種決策完全是長官意志,帶有極大的隨意性和非科學性,被群眾稱為「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這種決策體制勞民傷財,一方面把更多的錢投向「政績工程」、「官賞工程」,不利於教育經費的保障;另一方面頻繁決策失誤,造成極大的投資浪費。據世界銀行估計:僅政府投資決策失誤一項,在「七五」至「九五」期間,中國失誤率就高達30%,資金浪費大約4000——5000億元,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5%左右。

四、缺乏約束和激勵機制

我國《教育法》雖然做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和各級地方政府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規定,但是卻沒有未達標如何處罰、達標或多投入如何獎勵的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各級行政首長的獎懲措施。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未達到《教育法》規定的增長要求。然而,公告歸公告,教育投入達不達標,官照樣當,工資一分不少。因為,教育投入從來沒有成為對黨政幹部考核的硬指標。在我國目前的體制下,任何一項事業或工作,只有對黨政領導幹部構成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才能落到實處、做出成效;否則,就會無動於衷、無功而返。君不見,諸如發展經濟、招商引資、計劃生育、節能減排,由於有具體的指標、進度和措施,由於跟黨政領導幹部的政績掛鉤——幹得好壞與他們的升降進退密切相關,人人奮勇爭先,使出渾身解數,一定會搞出成績來。而教育投入長期不達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這種約束與激勵機制。

~~~~~~~~~~~~~~~~~~~~~~~~~~~~~~~~~~~··這是我復制別人的

③ 1.您認為目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局採取哪些措施改變目前的現狀 2.你對

1 社會大環境的負面效應。學校教育一周的效果,在周末兩天就會被上網,玩回手機,看各色影視答劇沖擊的盪然無存。
應對措施,不是禁止上網,禁止使用手機,而是引導,開放式管理和應用知道——除了上網玩游戲,還可以做很多事,例如查資料,搜集整理專項知識,網路學習。手機,也可以用來幫助學習。

④ 如何大面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談幾點就可以了

制約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及提升對策
在 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教學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學校成功的關鍵。或者說,「以質取勝」是使學校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因為「沒有質量就沒有明天」。這樣看來, 認真地分析制約學校質量提升的因素及積極地尋找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對教學管理、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家長資源等四個方面的因素分析及對策:
一、管理隊伍建設
問題分析:
問題一:理念上缺比較完整的思路
絕大多數管理者在教學管理上缺乏能引領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由於缺乏生成的理念,管理中少有看得遠、防範於未然的系統思維,還停留在遇火滅火、遇水堵水的被動工作狀態。
問題二:工作上缺比較成熟的套路
具體表現為:對困難和問題的估計不足,而一旦碰到困難又少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對策,往往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動。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重視對管理隊伍的選拔和培養,實行崗前、崗中的培訓制度,給每一個即將走上教學管理崗位的人提高相應的待遇。
二、常規建設不太到位
問題分析:
問題一:有制度但落實不夠到位。
目前各校均有各項學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死的,重要的是對制度的落實,在這一點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問題二:制度建設創新不夠。
光有制度,不重視制度建設的創新,那麼制度也必定會失去生命力、失去約束力。看來,作為管理者要不斷打破常規,又要不斷建立新的常規。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建立制度落實的一系列檢測和調試機制,培養管理者的系統思考和預設能力。
二、教師發展
問題分析
問題一:教師的發展意識不到位(心智模式)
教 師中普遍存在自我發展目標不明確、發展意識不到位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對學校發展目標的關注度不夠。(2)對待周圍同事發展的排斥 性。(3)對待教學效果的反思角色欠缺。當教學效果不理想時,教師不是多去尋找自身原因,進行積極有效的反思和改進,而是習慣性地推卸責任,
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將教師個體發展規劃作為教師自我發展和校本培訓的重要抓手,相應地跟上與之配套的考核和聘用。並搭建各類平台提供給教師們展示自我,提高教師的展示能力,增強教師的自信心。
問題二:教師自身業務能力不夠均衡
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以研討課、優質課、公開課、教案評比等模式進行課堂生成和預設能力的討論和培養。加大對教師學習力的培養,首先讓學習成為一種制度,繼而成為一種氛圍。
三 、學生成長
問題分析:
問題:學習興趣的減退
學 習興趣的減退會很快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業成績下降,兩極分化嚴重。分析學習興趣減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中碰到 的困難缺少心理准備和面對的勇氣。(2)家庭教育沒有給孩子良好的熏陶,未能致力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3)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發和培養興趣的手段 和方法。
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各類活動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教給家長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爭取取得家長最大的配合。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學生相處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層面得到有效的保護。
四 、家長資源
問題分析:
農村學校家長的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相對較少,相當部分已經無法輔導,這是學校發展的一個劣勢。但同時也證實了我們現在主抓學生學習習慣,讓家長抓回家作業、配合檢查筆記等的緊迫性;我們也發現家長對孩子寄寓較高的期望,這也是學校可以把握的優勢。
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等形式切實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和教育能力。鼓勵教師們進行家訪,主動地與家長聯系

⑤ 制約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原因及策略有哪些

制約學校教復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制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制約學校的更好發展。

農村教師待遇落實不好,致使教師不安心工作,想調動、
跑調動的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

、初中專任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專業與
所教專業不相符,小學教育專業教中學專業課,非英語專科教師
教英語,薄弱學科教師緊缺。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結構不合理,影
響了學科教學和學校質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部分學生放棄學業,
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⑥ 制約教學質量提升的原因是什麼

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制約學校的更好版發展。權

農村教師待遇落實不好,致使教師不安心工作,想調動、
跑調動的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

、初中專任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專業與
所教專業不相符,小學教育專業教中學專業課,非英語專科教師
教英語,薄弱學科教師緊缺。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結構不合理,影
響了學科教學和學校質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部分學生放棄學業,
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⑦ 農村中學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與對策

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後,我們的義務教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開始由普九攻堅向鞏固提高轉變,由基礎設施建設向重管理、抓質量的內涵發展轉變。可是由於辦學條件落後、師資配備不足等原因,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不高已成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成了擺在當前基礎教育工作的核心課題。
造成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
導致農村中學基礎差、底子薄,政府投入嚴重不夠,缺乏應有的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中央財政用於補助地方基礎教育的經費也僅僅只是用於滿足農村孩子讀得起書的問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辦學條件懸殊等客觀現實,也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農村中學條件相對較差,又缺乏吸引和挽留優秀教師安心工作的實力和條件,部分年輕教師剛剛被培養成熟,眼看著能夠為農村教育事業挑起重擔了,卻又被那些條件優越、待遇豐厚的城市學校挖走了,農村中學只好乾瞪眼。從而導致教師整體實力不強、教學效率不高的被動局面。

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培養觀念較為落後,對子女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正確的理想教育與行為導向,對孩子們全面發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監督引導,造成大多數農村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持續學習的決心。由於家長外出打工產生的短期經濟利益,導致很多農村孩子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從而缺乏學習內動力。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得不到家長、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農村中學的教學質量能好起來嗎?

很多家長都外出務工,將孩子丟在年邁的老人身邊。很多祖輩家長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們起不了應有的監護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環境的嚴重缺失,導致了孩子很多心理問題,這樣的留守兒童在思想上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學習上的困難也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學校和家庭的溝通也難於實現,久而久之,問題越來越多,成績越來越差,這樣的孩子對學習還有什麼興趣,其學習成績又怎能提高呢?

很多城市學校憑借著自身優越的辦學條件年年前往農村小學搶收優秀學生,大部分尖子生、特長生均被他們挖走。一些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家長也不惜一切代價將孩子送到條件好一點的學校,這樣一來,農村中學的生源質量就一降再降。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的現實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設置了重重障礙,嚴重製約著農村中學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的思路及對策

要想徹底扭轉被動局面、改變農村中學教學質量落後面貌,首先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真正站在「科教興國」的高度,認真貫徹「保證教育優先發展和適度超前」的方針,花大力氣從多方面著手,全方位調動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優化農村中學的資源配置,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和優化育人環境,才能為農村中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證。

其次,農村中學自身必須更新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教學質量的提高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

教育要發展,提高質量是關鍵,只有逐步革除體制管理諸多弊端,不將工作復雜化,將工作的重心真正回歸到立足學生的成長上來,以教學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一切思想都是空談,一切努力均為白乾。教學成績上不去,家長會放心?社會會滿意?誰願意將孩子的希望寄託在一個沒有辦學效益的學校身上?學校修得再漂亮,教學設施搞得再理想,沒有教師們的盡責盡職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這樣的學校還有什麼意思?從上到下必須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領導要重視,校長要重視,班主任、科任教師均要重視。制度上嚴格要求,管理上嚴格要求,工作上嚴格要求。有什麼樣的管理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成效。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質量意識。

結合實際,廣泛深入開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大討論,使「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深入每個教師的靈魂,確立校級領導親自督導制,校級領導蹲點各年級,以身作則,帶動全體教師牢固樹立「質量興校」的觀點。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只有教學成績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才算到了位。一個學校必須要有質量意識,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在「質量」二字上下功夫。一定要樹立質量就是需要的意識。我們的教育真正讓社會滿意了才算得是有了質量。要樹立教育追求就是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到讓學生成才,讓社會滿意。抓質量就是要從基礎抓起。沙灘上建不起高樓大廈。低年級教學質量的好壞必然影響著高年級教學質量的高低。因而還得加強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銜接的研究,將教學質量的提高工作延展到小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上。農村中學教師隊伍少有明星,這樣的二流漢隊伍就更要靠科學合理的管理帶動。從校長的管理到學校的辦學制度確立都應該立足在教學質量責任上。在績效工資上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落實獎懲制和責任制,在教學常規管理上努力作到位,真正調動起教師的積極,辦學成效方可見到成效。

⑧ 如何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與辦法

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教學質量的高低,要專看到好、中、差屬各類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不僅限於教學結果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學全過程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的質量。要扭轉那種只以「升學率」和學生的考試成績論成敗的片面質量觀,實現素質教育的真正回歸,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和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們認為,素質教育也好、課程改革也好,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閱讀全文

與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與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