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對嬰兒的教育教學活動

對嬰兒的教育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1-03-06 04:04:54

Ⅰ 如何正確的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

1.健康規律的作息
推薦各位新手父母一個實用程序育兒法:E.A.S.Y-吃(Eat),活動(Activity),睡覺(Sleeping),給自己一點時間(You)。這不是時間表,而是一套常規程序,讓一天的生活井井有條,讓家庭生活保持一貫。這很重要,因為所有的人,孩子和大人,包括嬰兒和幼兒,都依賴可預測性才能健康生活。
2.良好的家庭氛圍、豐富的環境和親子互動
良好的家庭氛圍不用贅言,1歲以下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哪些親子互動呢?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0-2歲的寶寶處於感知運動期,合適的早教方式主要是刺激孩子各個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體能的發展。家長應關注孩子大動作的發展,比如抬頭、翻身、坐、爬等敏感期,其次是盡可能提供豐富的互動環境促進大腦的發展。比如多帶寶寶去公園,多和寶寶游戲互動,多給寶寶念繪本,多提供一些觸覺材料讓寶寶體驗。具體方法如下:
一、提供視覺刺激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的小床四周貼些圖片,並經常更換,來促進孩子的用眼興趣。當他能自如地用手抓握時,就會拉扯這些圖片,好像他能把圖片上的人、景物拉出來一樣;也可以購買鮮艷顏色的嬰兒床,來提高寶寶的視覺刺激。另外,早教專家指出,寶寶對人類臉部的注意最多。爸爸媽媽不妨把紙片剪成圖形,畫上人臉的大概特點,寶寶就會長時間地注視著這些圖案。此外,不要總讓寶寶呆在嬰兒床上,不妨帶著寶寶出去走走,可以開闊他的視野,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周圍的人們,同時也促進其心智、生理、人際交往及感情等的發展。
二、提供聽覺刺激
爸爸媽媽最好經常與寶寶聊聊、哼哼歌,也許你還記得幼時媽媽哼的催眠曲。如有興趣,不妨將這些輕柔、寧靜的曲子記錄下來,在照料孩子時,你就可以經常隨口哼唱。聲音、音調、節奏的變換是轉移煩躁不安的寶寶的絕妙辦法,同時也可以將一些適合寶寶的流行歌曲記下來。例如一個正噼噼啪啪地拍打著洗澡水的寶寶聽到進行曲會更加活潑、有勁。父母也可以自編育兒曲只要有創造性能啟發想像力,寶寶就會喜歡。
三、提供被動操練習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變換寶寶在床上、椅子上的姿勢,鼓勵他活動軀干、手臂和雙腿。一個能控制自己頭部、頸部的寶寶總是喜歡翻來滾去或玩著自己的手臂、雙腿。還可以輕輕地拉住寶寶的腿,將它左右擺;讓寶寶用手抱緊某一個東西,父母將他的手拉開再合攏。不過這些游戲只能持續幾分鍾,最好在換尿布、洗澡時做。多數父母喜歡和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讓寶寶打滾。如果在地板上放個玩具能吸引寶寶的注意,那就鼓勵他爬到那裡。
四、提供觸覺刺激
寶寶從小就有一雙靈巧的小手,雙手的觸覺在整個觸覺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冷熱感、粗細感還是痛癢感,都是通過皮膚傳到大腦皮層的。可以提供不同質地的布料如絨、緞、棉等搓揉寶寶的手臂、小腿和大腿,一邊搓揉,一邊告訴寶寶布料的觸感,如「粗粗的」、「好柔軟啊」、「硬硬的」。或者試著用羽毛或軟牙刷刷寶寶的腳底,讓寶寶體會不同的感覺,再用羽毛刷他的臉、手指等部位。還可以讓寶寶的手觸摸水、沙子、泥土、碎石、豌豆等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的東西,比較一下它們的區別。

Ⅱ 怎樣對新生兒進行教育

豐富的感知刺激
新生兒的早期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感到媽媽的愛。餵奶時、洗澡時、換尿布時、做撫觸時、孩子處於安靜覺醒時,父母都應該用充滿愛的眼神去和他對視,用溫柔的雙手去撫慰他,用親切的語言去和他溝通。這樣,通過視覺、聽覺和皮膚感知覺,孩子會得到大量良好的、溫和的刺激,必然有利於他的大腦發育,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生兒早期教育。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佔用專門的時間,不耽誤新生兒睡眠。嬰之傑親子園建議你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重視起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適宜的視覺刺激
許多人誤以為新生兒出生時什麼也看不見,其實並非如此。新生兒在出生幾分鍾後就能睜開眼睛,好像帶著好奇來到這個世界,常常凝視周圍。由於視神經未發育成熟,嬰兒剛出生時只能區分明暗,感受光亮的程度,之後逐漸能分辨父母的臉形,分清光亮和黑暗,凝視光源,追隨物體。在新生兒期,他雖然能盯著活動的物體看,但缺少頭眼和運動結合能力。當頭轉向一側時,眼常常比頭的動作慢一些。
新生兒調節視焦的能力差,太遠或太近,他們均看不清。新生兒看物體時,物體距眼睛的最好距離約20厘米。抱嬰兒餵奶時,母親的臉和嬰兒的臉之間的距離大約20厘米。因此,餵奶時母親應多與嬰兒進行目光交流,增進母子感情。
大多數寶寶喜歡看人的面孔,尤其是媽媽的臉;喜歡看黑白對比的照片;喜歡看花樣繁雜的物體和光亮。所以,在新生兒期可以給寶寶准備幾幅黑白掛圖或彩色小玩具,讓他的眼睛跟蹤有色彩、光亮、移動的物體——周圍適量的刺激能豐富嬰兒經驗,刺激新生兒的視覺發育,促進心理發育。媽媽應經常和孩子對視,逗一逗小寶寶,以促進母子的感情交流。

Ⅲ 什麼是在嬰兒情景教學活動中常見的形式

教學情境有哪些主要類型 根據情境創設的依託點的不同,我們把教學情境分為以下幾種: (一)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 教學中的實物主要指實物、模型、標本以及實驗、參觀等。如一教師在教《珊瑚》一課 時,展示了「像鹿角」、「像菊花」、「像樹枝」三種珊瑚,使學生對珊瑚有了真切感知, 這便是通過實物創設情境。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實地考察的教育作用,他 經常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細心地觀察、體驗大自然的美,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 氛中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他說:「我力求做到 在整個童年時期內,使周圍世界和大自然始終都以鮮明的形象、畫面、概念和印象來給學生 的思想意識提供養料……。」 實驗過程能夠呈現出豐富生動的直觀形象,以化學實驗為例,從儀器裝置到葯品配製, 從實驗過程中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到新物質生成,其中有形、色、態、味的變化,又有氣體 的生成和沉澱的析出,或光、電、熱現象。學生學習化學正是立足於對這些現象的感知和觀 察。如講氯氣時,一般先由教師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後,再通過學 生看到的直觀形象,概括出氯的重要化學性質,即氯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在教學中,圖像是一種直觀的工具,它包括板書、畫圖、掛圖、幻燈、錄相、電影、電 腦等電化教學手段。 圖像可把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具體直觀地表現在兒童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 如教學《燕子》一文,為了使學生感知大自然的景色,有的教師一開講就用放大的彩色掛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景物?它們的色彩、動態又怎樣?那起伏的山崗,如鏡的湖水,翠 綠的垂柳,輕飛的燕子,清澈的泉水,使學生在視覺上感知了美的畫面,為學習課文奠定了 基礎。 圖畫在數學教學中也有其特殊的價值: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請一位數學專家解下面這 道算術題:在一個減法算式里,減數、被減數與差的和等於90,差是減數的兩倍,那麼差 等於多少呢?題中概念太多,這位專家讓孩子讀兩遍,學生還是把握不住,專家改用圖來表 達,圖給孩子直觀感和整體感,容易把握(見圖1)。 專家與孩子商量:既然差是減數的兩倍,我們能否將圖1 改為圖2 呢?孩子高興地說,它是 減法算式,乾脆把圖2 改成圖3 吧!根據「減數、被減數與差的和等於90",有 △+△△△+△△=90,就可知道△=15,那麼差等於30。可以認為,這三張圖形是一種特殊 語言,它給人以直觀感和整體感,它比普通語言要容易把握得多。因此,美國數學家斯蒂思 說:「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被轉化為一個圖形,那麼,思想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並且 能創造性地思索問題的解法。」 (二)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以姿式助語言,打手勢,比如講「這個孩子這么高」、「這根棍子這么 長」,對人「高」和「長」,用手比劃一下,這也是形象性。但是,這里我們所要強調的動 作的形象性從理科的角度來說主要指操作,從文科的角度來說主要指表演。 1.操作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操作學具可以使許多抽象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 均問題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把4 根、5 根、7 根、8 根四堆火柴棒分成每堆「同樣多」, 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領悟「移多補少」的「平均思想」,然後將四堆合在一起(總數量), 要求很快地平均分成四堆(總份數),每堆多少根(每份數),得到求平均問題的通法。操 作的特點是通過動作而直觀,從而把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 皮亞傑曾經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四五歲的孩子為了數清楚一些石頭,把它們擺成 一行,然後從1 一直數到10。數完後,又從另一端開始數,發現也是10。他接著把石頭擺 成一個圓圈,依次數下去,發現了同樣的結論。他究竟發現了什麼呢?他沒有發現石子的性 質,而是發現了排列順序的動作的性質。因為這些石子是沒有順序的,是他的動作使之成為 直線順序或圓形順序或任何一種順序。所以,從這里獲得的經驗與石子的物理性質沒有關系, 確切地說,與石子可以毫無關系,而完全可用數學符號來代替。這就是邏輯數學經驗的獲得, 一個依賴於外界事物而又超越其具體形態的抽象過程。了解這個過程,將有助於我們給純粹 的數學「穿」上合適的生活外衣,然後將它呈現給兒童,而不是將數學「外科式」地改造得 適合生活。(余慧娟:「教育對於學科的改造」,《人民教育》2006.3-4,P46) 2.表演 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 界。一位教師教學《守株待兔》,很快就教完,可學生並不理解其寓意。這時教師靈機一動, 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閉目打坐,讓學生「勸」自己。學生興致倍增,紛紛勸起老 師來:「老師,你等不到兔子啦」……「老師,再等下去你會餓死的!」老師還模仿守株待 兔者的口氣和學生爭辯。學生越勸說,興致越高,就越深刻地理解這篇寓言的意思。教學中 除教師表演外,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 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 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徵。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並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語文教材中有些 篇幅戲劇因素濃厚,語言的動作性強,教師要善於把它們改編成小品或課本劇,讓學生走進 課文,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 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3.活動 學生活動所產生的直觀情境也有其教學意義。一位數學教師在教行程問題時,感到學生 對「同時」、「不同地」、「相遇」、「相遇時間」等概念難於理解,於是他組織學生活動,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他組織兩隊學生分別在操場兩邊競走,老師哨子一吹,兩人同時從 兩地對走。這時,老師讓學生理解「同時」、「相向」的含義。要求兩人碰上時停止,告訴 學生這是「相遇」。然後讓同學們看在相遇時誰走的路程多,讓學生理解在同一時間內兩位 同學各走多少距離。活動後,老師在講授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想起活動的情景,以活動中獲 得的感性材料為支柱,進一步分析思考,便掌握了相遇問題的知識。 4.演示 演示也能創設直觀情境。一位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歸納法」時,便是通過模球演示, 引入歸納法的。一上課,教師從袋子里摸出來的第一個是紅玻璃球。第二、三、四、五個均 是紅玻璃球,問:「這個袋子里是否全是紅玻璃球?」學生:「是」。繼續摸,摸出一個白 玻璃球,問:「是否全是玻璃球?」學生相互爭論,高度興奮(少部分):「是」。再摸, 摸出一個乒乓球(大笑),教師問:「是否全是球?」學生:「不一定」。小結:「這個猜 想對不對:若知道袋裡的東西是有限的,則遲早可以摸完,當把袋裡的東西全摸出來,當然 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結論。但當東西是無窮的時候,那又怎麼辦?」(靜)「如果我約定, 當你這一次摸出的是紅玻璃球的時候,下一次摸出的也肯定是紅玻璃球,那麼袋子里是否全 是紅玻璃球?」學生:「是」。……這種直觀有助於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實質。 (三)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 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而不是一些抽 象的語義代碼。如講豐收,決不僅僅是畝產多少增產多少,更應高梁樂紅了臉麥穗笑彎了腰。 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 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從教學藝術的角度來看,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要求: 1.朗讀——聲情並

Ⅳ 對嬰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體現什麼性

對嬰兒的教育教學活動首先要體現趣味性,有關知識性的內容必須寓教於樂,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嬰兒情景教學活動常見的形式有哪些

創設情境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要求我們將傳統的教學設計,改變為設計情境化的學習環境,針對特定的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實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問題求解等實踐活動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知識。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於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發現精神。本文談一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一些做法: 一、用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恰當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並以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但實驗的條件在課堂上有的能得到滿足,有的並不能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則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可代其功能。學生一方面按照教師的要求及學習目標模仿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憑借想像,再現表象,展開聯想,親身體會實驗的樂趣,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強化對問題的求解能力。創設模擬實驗情境首先設計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然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實現,教師指導評價。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三角函數的應用中,為使學生鞏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量角器、捲尺、直尺等測量國旗桿的高度。先讓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法,然後再進行實驗。(過程略)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數的應用。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二、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障立疑,讓學生處於「憤」、「悱」的狀態,將其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教師創設情境的重要原則是激情引趣,即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對知識、對科學、對人生的興趣。而問題情境是最常見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情境,是啟迪思維激發興趣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慾望。教師則要抓住時機,依據問題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線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學生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在衡陽兩大購物中心摩登百貨和晶珠廣場為迎接五一,都進行促銷活動,其中摩登百貨是全場物品打六折銷售;晶珠廣場是實行買兩百送一百的活動,請問在標價一樣的情況下,到哪家購物更合算? 這問題一出,許多學生覺得這與自己密切相關,於是都會主動地思考,然後解決問題。可見,一個好的情境,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學到有用的數學,也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三、用故事創設情境 一般來說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數學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採用這種方式,學生的情感最投入,積極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創設故事情境就是要調動學生視聽覺等盡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構知識。實驗心理學告訴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並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和遷移。教師創設故事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採用適當媒體創設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情緒反應的形象整體。 例如,我在勾股定理一課的引入時,就採用了用動畫FLASH來播放,古希臘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朋友家吃飯赴宴時,通過觀察地磚,發現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這一故事,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四、用游戲、活動等創設情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游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不但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例如,我在上「二次根式的綜合應用」這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學生猜我錢包中錢數,如果猜對了,就把錢獎勵給他。老師說:你們現在學習了二次根式,若X代表 的整數部分,Y代表它的小數部分,我的錢包里的錢數是(+X)Y元,誰猜出來了,錢就歸誰!猜對了的學生開心得不得了,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加深了對這個知識的理解,在學中玩,玩中學,學得有勁,玩得開心,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Ⅵ 如何教育嬰兒

可以讓寶寶去上早教中心,可以接觸其他寶寶,鍛煉社交的一種好方法,父母之間也可以交流。

Ⅶ 如何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分很多種。比如有語言方面的,智力,情感等多方面。而且也要分年齡的。所以你要問的細一點就好回答了。比如在這里我先跟你說一下語言方面的。 培養幼兒早期閱讀。大概針對8個月到18個月的嬰幼兒。 首先,應該提供閱讀的機會,營造閱讀的環境、氛圍。父母要置身於其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其次,應該學會正確為幼兒選擇讀物。質量要好,圖片要清晰,因為這都影響幼兒視覺感知覺的發展。 第三,要學會讓幼兒自行想像,指導語音語言的發展。 第四,父母要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語言,使幼兒語言內容更好的發展。 當然了,這樣的內容還有好多。 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細心的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物質和精神的滿足。

Ⅷ 簡述嬰兒期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走」中之樂 ——記一次托班戶外活動的延伸性探索 作者姓名:方卓青 單位:青海省海安縣城關鎮幼兒園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早期學習和早期經驗的重要性都很重視,0-3歲早教事業開始逐步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為此,我園成立了0-3歲早教研究組,著重對托班孩子的戶外體育鍛煉開展了研究,如何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當前的運動經驗,創設和提供適宜的材料與環境,鼓勵寶寶們積極參與戶外體育運動呢?又將以怎樣的形式進行有效的指導呢?我在不斷地研討中找尋答案,下面是我對一節戶外活動中的多次研討。 戶外體育活動案例:走呀走 一、主題背景 托班孩子正處於動作發展的迅速、關鍵期,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將為孩子終身的健康體質奠定扎實的基礎。那麼怎樣更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運動能力呢?就拿最為簡單的走來說吧!托班孩子雖能單獨的走,但動作相當不自如,稍不注意就會被障礙物所絆倒。而跑起來又是跌跌撞撞,搖搖晃晃的,十分容易摔倒。因此我在托班戶外體育運動中選擇「走」作為主要發展目標的游戲,投放了相應的活動材料,並結合主題活動「我自己」開展了戶外鍛煉活動,在活動中我對活動進行了多次調整,努力使活動更為貼切托班寶寶。 二、活動調整記錄 第一次活動:走一走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游戲活動,練習繞障礙物走、高處走、一個跟著一個走,鍛煉動作的協調性。 2.感受和老師一起運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及玩法: 1.彩虹線 2.過小橋 3.小腳找大腳 4.采蘑菇 觀察重點: 1.重點觀察寶寶走步的動作發展,並適時的進行指導。 2.觀察他們對游戲的投入和喜愛程度,以及活動材料的適宜性。 觀察結果及反思: 1.寶寶們的種種表現,說明我在預設的過程中過多的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脫離了寶寶原有的實際經驗,以及興趣點。而投放的材料,缺乏一定的適宜度,並不適合於目前托班寶寶。 2.活動形式雖多,但缺少挑戰性,缺少變化,不能兼顧各種發展水平的寶寶,缺少有效地指導。 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讓寶寶扮演熟悉的小動物進入游戲情境,吸引他們投入到游戲中。其次我對游戲材料進行了調整,設計一些適合托班寶寶喜歡,易理解、肯接受的游戲形式,因此生成了以下活動。 第二次活動:小兔采蘑菇 活動目標: 1.在快樂的情境中練習自如的走,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2.體驗運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布置場景兔外婆家,泡沫板、平衡木、紙板做的小蘑菇、石子路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練習給外婆送蘑菇 (三)放鬆運動 指導重難點: 1.觀察寶寶們是否積極參與、活動中是否快樂、寶寶與材料的互動。 2.重點觀察寶寶「走」的動作,並有目的的進行指導。 觀察結果及反思: 在第二次的活動中由於我選擇關注寶寶已有的運動經驗、知識經驗、興趣點,提供了寬松、自主的游戲環境和材料,因此他們能自主、愉快、有興趣地投入到運動中。但在活動中還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寶寶們在第三次采蘑菇時高興地「掉」入小河了,不斷地從小河上橋,又不斷地下河,吸引了全班寶寶的參與,看見寶寶這么開心地玩,我就由著他們玩,一直延續到游戲結束。這一問題的出現我想關鍵在於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活動的設計並不能幫助不同發展水平的寶寶找到適應其能力的活動項目,同時缺乏一定的挑戰性。能力強的寶寶們覺得還是這樣去采蘑菇沒意思,自然生成了新的游戲項目。實踐表明孩子的年齡越小,其運動能力發展的差異性就越大,因此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讓各個層次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能提高的材料,提升每一位孩子的運動經驗都獲得,才使他們的興趣點永遠保鮮。 第三次活動:能乾的小兔 活動目標: 1.樂意跟著老師一起做運動,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2.勇敢地嘗試各種走的游戲,發展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 活動准備: 1.布置三個小動物的家 2.胡蘿卜地、青草地、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情境導入練習自如走步、障礙走、平衡走。 (三)放鬆活動 觀察指導重難點: 1.觀察寶寶在游戲中走的情況,並有目的加以指導; 2.鼓勵寶寶和好朋友一起游戲。 觀察結果及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在預設的過程中,關注點是寶寶們的興趣點、不同需求、和運動能力,合理整合資源,在活動中我提供了不同難度的游戲材料,因此,在愉快地運動中,寶寶們能自主地、愉快地、有興趣地投入活動,提高了動作的協調能力。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力圖做到關注寶寶的個別差異,探索寶寶的最近發展區,讓寶寶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我的思考 通過「走」這一系列活動的組織和反思,我進行了這樣的思考: 1.材料豐富,時機恰當 托班戶外體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運動玩具是材料,材料的有效性和多樣性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趣味性、假扮性強的體育游戲是他們的最愛,豐富多樣的材料支持決定著他們對活動的投入程度。因此充分把握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准備和製作材質不同、層次不同的運動材料,適時、適地投放材料,以充分滿足孩子運動的需求。 2.形式多樣,強效吸引 托班孩子以形象思維行為為主,缺乏自主性、目的性,所以教師組織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時必須為他們努力創設自由的、寬松的游戲氛圍,重視游戲性對幼兒活動的特殊意義和表現,使機械重復的練習變得有趣而生動。 3.勤於觀察,尊重差異 各個不同的家庭的教養方式、各個孩子發展狀況各不相同,他們存在著個體差異,但他們又處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孩子在經驗、能力和興趣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和承認,勤於觀察孩子的發展狀況,給以寶寶他們適時、適當、適度的幫助和引導,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托班戶外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的健康是我們工作的重頭戲,在各類活動中我們一同成長著,托班寶寶年齡小,身體的控制能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用更多的心,時時注意以孩子的需要為前提,以科學的理念,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動,在不斷地實踐中反思、調整、總結,讓孩子們得到最大的發展。

Ⅸ 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嬰幼兒能否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幼兒教師,幼兒的德育教育即需要我們從現實出發,又要放眼未來的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我們的幼兒一日活動流程中把握住機會,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也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也正是所謂的「時時處處有德育,點點滴滴有德育」一日活動流程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經常遇見的幼兒爭搶玩具。與小朋友打鬧,見某個幼兒做一件事如:小便。肚子不舒服…也要去做,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作為教育者我們卻都明白,這些日常的小事會塑造幼兒的性格與品性。面對這些我們可以嘗試用獎勵策略,但在實際的教育中,我們的教師對於獎勵的理解與運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其實獎勵策略算得上是比較中立的方法,其獎勵的本身並無妥與不妥之分,不能一概而論的,在從業的這一階段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在我們幼兒教育中,獎勵策略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有它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從我們班級的一些獎勵效用來看,獎勵可以強化幼兒的積極向上的德育行為,幼兒可以獲得自信與成就感,從而可以較好的保持與重復這些好的道德行為。幼兒的思維與模仿力都是很強的。但在運用獎勵策略時,也要預防濫用,以防幼兒一味的關注獎賞,效果適得其反。其實獎勵策略只要運用得當,會成為我們教育者的有力助手,強化幼兒的德育行為的。

閱讀全文

與對嬰兒的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