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利用五步三查的課改模式上好語文復習課
「五步三查」法教學模式,要體現一個「核心」——課堂上的師生關系。抓住兩個「關鍵」——小組學習和導學案。掌握三種「技巧」——獨學、對學和群學的學習形式;課堂預習、展示和反饋三環節中的「抓兩頭促中間」。好課的6個標準是:學生的課堂;獨學、對學、群學;動靜結合的課堂:三動即身、心、神俱動;展示的課堂:大展示與小展示;符合流程需要的課堂:自學、展示、反饋;師生相生的課堂:兵教兵、兵教官;快樂的課堂:N個45分鍾=生命!只要是圍繞「學習和學生」的課便是好課。
「五步三查」法在具體實施中要重視「五個一」:
即編制一個學習方案:「導學案」;
構建一個學習組織:小組、對子;
提供一個自學方法:獨學、對學、群學;
設計一個課堂流程:預習、展示、反饋;
明確一個學習任務:學會「不會的」。
一、編制一個學習方案:導學案
導學案是課堂「施工」的圖紙,也是學習的路線圖。導學案的功能不是為了「學會」,而是為了會學和能學,它是學生學習的方向盤。導學案必須能夠生成能力,前提是它首先要讓知識之間具有必要的聯系,使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導學案的核心是「三學」,即學生、學情、學法。把導學案弄成習題集、模擬題進行訓練,練完講、講完練的做法是錯誤的。導學案重在「導」,核心是「學」,而「案」是基於「三學」的設計。導學案承載著學習體驗和能力成長。在導學案設計時,切忌硬性按照三維目標分成知識目標、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導學案備什麼?筆者認為,好的導學案要備:自由型練習(給予糾正性的反饋意見):單個練習、結對練習、小組練習;新學習內容的介紹(示範、討論、解釋說明等);學習成果展示(角色扮演、問答、啞劇等);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來評估學生的學習;學習目標(通過海報或黑板展示);回顧總結(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導學案包括以下因子:1.學習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2.學習流程,而不是教學流程;3.學法指導,而不是教學方法;4.學習總結,而不是教學總結;
5.學習反饋,而不是教師作業。導學案一般分為6個環節: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鏈接、學法指導、問題邏輯、學習反思等。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必須把握好教材,把教材嚴謹的知識轉化成能讀懂、易接受的知識。導學案一般經三次生成,第一次教師的課前備課,第二次是課中師生互動,第三次是課後反思。
二、構建一個學習組織:小組、對子
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學習組織,即同質結對,異質同組,讓學生有困難找組織。他把小組解讀成「沒有圍牆的小班化」,在一個小組里一般由好、中、困三類學生組成。在具體教學中,要求小組長「代師傳藝」,組織本組的學習,學習流程交由組長把握,並根據本組出現的問題自行處理。教師「利用」學生,恰恰是利用好小組長,小組長等同於一個小老師,小組內部又按照個體學力劃分為AA、BB、CC三個層次,當然這個劃分是「動態」變化的,它隨著學生學習力的變化而變化。嚴格說來,一個小組6—8人,小組和小組之間是相對獨立的關系,每個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進度,各自為戰,但又充滿了競爭、對抗和質疑。組內對子之間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和監督者,對子之間要相互反饋和測評。即以小組活動和學生自學為主要形式,落實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師亦生、生亦師、師生相長。
② 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模式中怎樣合理運用班班通
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
李文芳
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教學基本模式,是《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中國名校共同體在總結以杜郎口為首的各成員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課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問題,而設計的一個具有課改推進普適性的高效課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在步驟命名、環節設計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簡單易記,簡便易學,方便教師掌握和運用。並盡可能從方法和規律的角度來指導教師付諸教學實踐,讓教師少走彎路,縮短課堂「臨帖」的周期,從而為打造特色高效課堂服務。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結構說明
(一)「五步」:課堂環節五個步驟
1、第一步:獨學
2、第二步:對學、群學
3、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4、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
(二)「三查」:課堂上的三次學情調查
1、「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2、「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3、「三查」:在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時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詳解
第一步:獨學
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的導入。
{C}{C}1、 {C}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是否需要檢查,或者檢查哪些內容和哪些學生,可依照上節課導學案整理過程中和達標測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或者學習組長反饋上來的情況而定。
{C}{C}2、 {C}新課導入。導入雖然不作為課堂的一個基本步驟來看待。但它「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C}{C}3、 {C}獨學。高效課堂下的學生獨學,以導學案為抓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標注,帶入對學、群學中解決。需要說明的是,獨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獨學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而發展的即時感受大多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悠然心會;表現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所以教師在巡視時應留心觀察學生獨學的狀態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狀態之所以普遍較佳的原因之一,是後面的展示環節所創設的學習情境更好地激勵了學生自學。
{C}{C}4、 {C}第一次學情調查。獨學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巡視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對導學案獨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即基礎類題目),並據此確定獨學的時間,適時轉入下一步學習。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學情調查。
第二步:對學、群學
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首先通過周質同學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偱環往復、不斷提升的過程,並藉此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C}{C}1、 {C}展示的基本原則-----「三性」。無論是組內小展示還是班內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是提升,絕不是各小組對導學案上問題答案的重復性講解。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
「問題性」是指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易錯點;「互動性」是針對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對話交流、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創生性」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展示成果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這種生成既有預設中的生成,也有課堂即時性的生成,無論是哪種生成都必須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無邊際脫離主題的生成。
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課堂,動態生成的課堂,一堂課缺乏動態生成性,這堂課一定不是精彩的,也很難感受到「生命的狂歡」。
{C}{C}2、 {C}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內容的層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在組內進得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並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於老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圍內由教師組織的展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教學機制在本環節將得以展示,我個人認為好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就像《學記》中所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具體體現在:點撥、追問、即時評價等。大展示過程中力求達到課堂的動態生成效果,從教師的主導作用上來講,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適時追問、點撥、啟發、引導,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展示情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C}{C}3、 {C}第二次學情調查。組內小展示時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調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巡視指導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教師就小展示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小組備展的內容,靈活調整預設的時間安排;確定大展示的內容、時間,組織全班進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回到座位整理導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C}{C}1、 {C}學案整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將這些內容整理在糾錯本或者導學案的設定位置,並就重點內容用好雙色筆標記。導學案整理一方面是為了課堂上問題、生成等有價值知識的落實,另一方面是方便學生以後的復習。
{C}{C}2、 {C}達標測評。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也可以臨時添加題目)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題目的設計上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要簡而精。達標測試檢查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是抽查部分學生,但最終要達到把握學情,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潛能生。這也是對下一節課反饋檢查的主要依據。
{C}{C}3、 {C}第三次學情調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時進行的是第三次學情調查。教師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作為下節課課前反饋和單元測試的依據。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較好地落實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實現了「活」與「實」的統一;
3、實現了「放」與「收」的統一;
4、實現了「動」與「靜」的統一;
5、實現了「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6、實現了「主體」與「主導」的統一;
四、幾點說明
1、要重視導學案的編寫。導學案是指教師根據一節課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是集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的評價練習(練案)於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從學生的當前情況出發,在教師佔有大量資料和綜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成問題的形式來導學、導練、導結。在高效課堂上,導學案被稱作學生的「路線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課堂學習是否高效等,導學案起了關鍵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導學案的編寫。尤其注意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注重學習的個體差異,做好分層導學、分層目標、分層訓練、分層達標。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學段、學科、課型、學校作息時間安排的不同,在導學案的設計和課堂環節上略有調整。比如:課型如果是單元鞏固提升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應由側重於「學」轉向側重於「練」,由關注知識的分支轉向更多的關注知識系統的梳理和方法規律的總結,同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強化新課教學時學生的易錯點,在課堂環節上就要側重於展示和達標反饋,從而才能達到「單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預習課型就可以側重於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環節。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個步驟的時間來講,教師可以根據學情作提前預設,但是在課堂實際操作中還要根據「三查」來實際把握學情,從而對時間作出適當調整。
4、「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究竟作為課堂的三個環節還是作為三個課型,要視課堂內容與學情、學時而定。
5、高效課堂的課堂管理與評價,由原來對學生個體的管理轉向對學習小組的管理。這里學習小組的建設與管理、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說高效課堂不單純是課堂教學的改革。它是個系統工程,帶來了理念、教學、組織、管理、評價、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師在「做中學」、「在學中研」、「在研中做」
③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怎樣體現新課標理念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杜郎口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對高效課堂理念的最佳呈現。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在步驟命名、環節設計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簡單易記、簡便易學,方便一線教師掌握和運用,並盡可能從方法和規律的角度來指導教師付諸教學實踐,很好地解決新課程理念「頂天入地」的問題。本期特邀高效課堂培訓專家張海晨對此模式進行系統解讀。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群學;
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第一步:獨學
「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導入。
(一)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檢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進行。
(二)新課導入:導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獨學: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如此學生才會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1.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堂紀律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為宜。學生以導學案為抓手,以問題為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標注,帶到對學、群學中解決。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
2.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要高度關注各小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對個別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要適時點撥指導;獨學環節完成時要對各組進行即時性點評。
第二步:對學、群學
「對學」指兩名同等學習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群學」指小組內不同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或具體指「學習對子」間幫扶學習。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
1. 對學生的要求:先對學,後群學,繼而深入探究。首先通過同層次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2. 對教師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獨學環節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小組學習問題的跟蹤調查,並做好必要的問題記錄。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組內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學習成果在小組內進行展示匯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容的層次不同。
1. 對學生的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即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者易錯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問題;從展示的分工上來講,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強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個體需要,增強自信心,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從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
學生展示行為中要聚焦問題,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學生要提前進入預定位置;展示者准備要充分,盡量脫稿或半脫稿;展示要聲音洪亮,語言規范;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板書要迅速、工整規范,合理運用雙色筆。
聽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後由低到高,保證全員觀看、聽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擁而不擠;聽展要認真、不插嘴、不私下議論;要根據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後,聽展者如有疑問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進一步質疑對抗;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聽展者主動質疑、補充要做到有搶有讓、語言規范、簡明扼要;進行對抗質疑時無需舉手,可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聽展者在補充評價時,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價者;不做重復、無意義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指出不足;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創新生成的目的;被點評同學要認真對待他人評價,及時改進。
2. 對教師的要求: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適時引導點撥;及時評價各小組同學展示的情況;在備課中要針對有關問題做相關的預案准備,以便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整理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1. 對學生的要求: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結為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2. 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教師要進行學情調查,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概括地講有六個支撐: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獨學、對學、群學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展示、反饋、評價是基本手段;達標測評是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另外,教師在運用「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開放性、生成性的課堂環境里,課堂即社會,蘊含著自主、合作、溝通、競爭、創造、自由、批判、挑戰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人一生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特別說明
一、高效課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於學段、學科、課型、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學校作息時間安排的不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就要有所調整,在課堂環節上也不一定執行「五步」的環節,根據需要做相應調整。
預習課型應側重於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的環節,教師做好相應的小組學習輔導,並做好反饋評價;展示提升課型一般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完成了獨學、對學和群學環節;單元(或課時)鞏固提升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應由側重於「學」轉向側重於「練」,同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強化新課教學時學生的易錯點,從而達到「單元清,人人清」。在課堂環節上側重達標反饋,並做必要的展示。
在課堂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由於科目、文本內容和學情不同,很難統一。就一般預設而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4分鍾;獨學7-8分鍾;對學、群學5分鍾;展示25分鍾;整理學案、達標測評5分鍾。
二、高效課堂的去模式化問題
我們主張高效課堂的實施應經歷「臨帖—入貼—出貼—破貼」的階段。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推行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且不可以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為由而否定模式在這個階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過關」後,學校可以結合本校情況形成學校或學科課堂教學特色。
課改小貼士
一、高度重視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直接服務於學生,服務於不同層次的每一個學生,要特別重視導學案的編寫。尤其注意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訓練,分層達標。通常可將問題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題」(基礎在線),「提升題」或叫「拔高題」,以及「拓展題」。
二、重視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預習是關鍵,展示是提升,反饋是保證。
④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與普通教學有什麼不同
導學自主「三段五環」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方法與要求
1、學案自學。自學是基礎,課前自學。(1)教師要根據自學內容和學情,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明確自學時間、內容和自學方法步驟,編制好導學案,並對學生導學案自學情況進行批閱,掌握學情,及時調整課堂中教學時間、內容和方法的設計。(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要求進行自學,獨立思考,嘗試解決,記下疑惑,生成問題。
2、小組合作。(1)教師要合理分組,科學設計問題,進行小組分工,指導組內交流方法,並巡視問訪,時間設計合理。發現問題調整控制時間。(2)小組組長主持,人人參與,交流自學成果、問題與困惑,兵教兵,解釋遺憾,整理問題。
3、班級展示。(1)教師要及時點評、糾偏、規范行為,做到善於鼓勵、善於追問,調動組內、組與組之間的補充回答、競答和評價,達到預設問題的呈現和解決。(2)學生要用於表達,展示成果、問題與困惑。組內合作充分,小組間競爭積極,評價到位。
4、質疑探究。(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並能聯系生活現象和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大膽質疑,生成問題,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學生能夠較好完成教師質疑,並能生成新的、有價值的問題,主動探究,嘗試解決生成的問題。
5、自悟自得。(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感悟新知,梳理總結。(2)學生感悟自學、合作、質疑過程中的知識、問題和方法,進行回顧,形成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和方法,體會深刻,進行梳理總結。
6、測評反饋。(1)教師要根據課標和學情,合理設計達標題,要把握好重、難點,有針對性設計問題並呈現多層次性,(可設必做、選做題),並進行當堂測評,及時反饋講評,查漏補缺。(2)學生能按時完成測評,90%以上學生當堂達標。
7、課後反思。(1)教師要對導學案的設計、課堂五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包括時間、內容和方法以及學生達標情況進行問題整理和量化統計,並從教師導學和學生學習過程及達標情況進行經驗反思,完善提升。(2)學生用雙色筆整理導學案,查漏補缺,歸類整理。
⑤ 成都武侯實驗中學的教學五步三查是指什麼
「五步三查」基本抄模式結構說明襲
◆「五步」: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1.第一步:獨學;
2.第二步:對學、群學;
3.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4.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課堂上的三次學情調查
1.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2.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3.三查:在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