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運用

發布時間:2021-03-07 00:55:54

1. 怎樣讓現代教育技術很好的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完成了學業。我們80後這代人是傳統教育或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我承認傳統教育的缺陷,但不承認傳統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是傳統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要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在學習工作中,我們要主動接受素質教育的思想,審視傳統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一點舊,更有一點新,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踐,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去迎接和點綴新教育的春天。
本人根據自己理解結合近一年半來在在一線教學體會,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若干問題,粗淺談如下看法。
一、勤於學習,轉變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緯教學目標的落實,從而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的實現。回顧以往的教學改革,也曾經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進行過多次變革和試驗,但其結果為什麼並不盡如人意呢?究其原因,我認為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體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學資源缺乏,而是不少教師對於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把信息技術與自己所教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
要想富,先修路。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而一線教師觀念的主動更新,角色的積極轉變是提高課堂高效的關鍵,所以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日常要勤於學習,真正認清「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學設計」等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的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蘇格拉底說的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線教師只有轉變了觀念,用「新」才能促進課堂更高效,才能發揮出自己重要的主導作用。
二、錦上添花,務實求效,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拓展。在教學中,比如使用科學計算器可以很快完成較復雜的計算和規律探究,使用幾何畫板可以直觀、准確地展示函數圖象以及幾何圖形的位置變換,使用flash 和 Excel可以展示形象生動模擬動畫和繪制多樣的統計圖等等。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多媒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只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作圖和口頭語言描述相比,確實優勢很多,提高了教學效益。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是要明白以下幾點:(1)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程內容對多媒體以及課件應有所取捨和側重並不矛盾。有聲有色的多媒體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更不能代替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傳統教學中的黑板和看似笨拙的手工作圖等應該保留,並要繼續發揮作用。
2)弄清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學科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3)明白以課程為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綜上,初中數學教師要開動腦筋,根據學生特點,巧妙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各環節中去。讓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老師的助手,課堂的輔助,務實求效,使信息技術真正起到錦上添花,促進課堂高效的作用。
三、多緯備課,活潑創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相比,多媒體環境下的課堂在教學策略、學習方式、課堂氛圍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
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應該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

2.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教學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王世平 的工作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教學

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約2/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圖、文、聲、像、影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能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的運用有利於良好教學情境的設置,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發揮動靜結合的優勢,更好地創設合作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印象中比較枯燥的數學課增添無窮魅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快樂」學習,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一、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傳統數學的誤區之一是只求結果忽視過程;創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的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因為只有明了知識的形成、結構、鏈接方式,學生才能運用這些方式去創造新的成果。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對「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一知識點學生雖然能記住,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運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和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同時乘或除以」這一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的顯示了出來,學生也很好地理解了「相同的數,零除外」這一知識難點。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並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了一個新台階。二、演示數的無窮魅力創造源於對所從事的活動深沉的愛。只有將數學的美、數學的魅力充分展示給學生看,學生才不會將數學視為畏途,從而創造出在成人看來哪怕是幼稚的可笑的「新」。 比如,在學完比例之後,我讓學生思考:具有六個約數的最小的兩位數是( 12
);它有哪些約數?(1、2、3、4、6、12);這些約數可以組成比例嗎? 學生經過簡單的思考,發現可以組成比例。 我又問:「只能組成一個比例嗎?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學生經過討論之後,找到了很多個比例。我將他們說的比例及時輸到電腦屏幕上。最後,形成了這樣的排列: 1:2=3:6 1:2=6:12
…(共九個) 2:1=6:3 2:1=12:6 6:2=3:1
12:2=6:1 3:1=6:2 6:1=12:2 …(共八個)
…(共八個) 由於這六個數可以組成九個「原始」比例(不允許重復數字,如1:2=2:4就不算),每個「原始」比例可以組成八個不同的比例,所以,一共可以組成72個不同的比例。 這樣的梳理,排列清晰、整齊美觀,讓學生充分看到了數字、數學的美,同時,也接觸了初步的排列組合。思維有序、方向發散,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必由之路。三、演示動態效果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需要,把靜、動、畫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地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尋求解答問題的最佳途徑,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供良好的素材。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一課時,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軟體,先在屏幕上顯示出一個亮點,然後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再分別閃爍出亮點和兩條射線,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又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讓學生輕松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等等。通過這樣動態的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以「動」的形式模擬思維過程,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產生「催化」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在學生獲得正確、清晰概念的同時,為學生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架起了橋梁。 四、演示數與形的結合 我們的現行教材是將數(代數)與形(幾何圖形)分開教學的;而實際上數與形的結合是今後數學學習(解析幾何)的重要內容,數與形的結合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運用現代媒體,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是現代媒體與小學數學整合的最佳交匯點之一。 在學完正比例、反比例之後,我讓學生找:在學過的幾何圖形公式里有哪些能組成正比例,哪些能夠組成反比例? 我在電腦上展示了以前學過的幾何圖形,並且引導學生回憶;學生一邊說正反比例,我就一邊在電腦上輸入,很快就梳理清楚了: 在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裡面的正反比例很容易找到。可喜的是,我的學生還找到了:(1)在正三角形裡面,邊長與周長成正比例;在三角形裡面,底一定,面積與高成正比例;(2)在長方體裡面,高一定,底面積與體積成正比例;長方體的底面周長一定,側面積與高成正比例;(3)在圓裡面,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周長與半徑成正比例(上面的例子還可以組成一個正比例、一個反比例)……等等。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的優勢,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提高教學效果。不僅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而且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融為了一體。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展自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不斷得以優化。

3.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許多明顯的好處,我歸結起來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1. 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中,可以達到聲、形、色並茂,強有力地吸引著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嶄新的境界,創造出激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同時整合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學生主體性更強的教學,相比於「滿堂灌」的「填鴨式」教育更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判斷、歸納、推理能力和創新精神。

  2. 化難為易,提高了效率 教學內容中一些重點、難點,利用常規教學手段,靠教師的自製學具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運用信息技術,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易於理解的問題。

  3. 學習自主化,個性化 傳統教育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灌輸性的教育。一個班的學生無論程度,一律使用相同速度,講授相同的知識,很難顧及聽不懂的學生和「吃不飽」的學生。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特別是網路技術的運用,每個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進行「點播」式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性,提高了效率。 而且運用網路技術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給學習帶來更多的便利。在學校教學中有許多的課後作業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完成。

(3)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運用擴展閱讀:

現代教育技術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中國的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引起自美國,當時國內稱之為電化教育。當時電化教育活動中使用的幻燈、電影等媒體比原始口耳之學以及後來的印刷媒體用於教學,其傳播方式躍進了一大步,已屬現代教育技術的范疇,但這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現代教育技術,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

4. 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要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應把握幾個步驟: 第一步就回是抓好課前答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作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預習是上課前的自學,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

5.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聲音來創造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的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以學生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就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數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維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不斷激發學生的興奮點,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利用flash動畫創設了動物們去森林公園旅遊的生活情境。向學生播放動物旅遊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遊的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麼?」接著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畫面: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為什麼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重難點

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而多媒體的展現方式多樣,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極大的突破了常規教學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把學習的內容化大化小,化靜化動,化遠化近,化抽象為具體,既可將整體分解為部分,亦可將部分綜合為整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彌補教學中學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幫助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分》時,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對時、分的關系不太理解,也不容易接受。剛開始,我運用flash動畫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學生理解了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而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那麼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呢?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動畫課件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學生跟著課件5分5分地數,最後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在數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運用5的乘法口訣,數到五九四十五,然後一大格加5分的方法得出結論。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課件可以靈活操作,重復演示,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去理解,分針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認識時、分的關系,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在這里我設計採用直觀教學法,利用課件呈現動態過程,形成表象。「同學們,下面看場有趣的比賽,時針和分針的比賽要開始了。」這樣就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演示分針和時針同時出發,同時結束的過程。分針走一圈,時針也正好走了一大格。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和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自己感悟、總結出1時=60分。這樣就降低了知識的難度,使抽象化為形象,達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通過感知來獲取大量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使用文字、數學、語言解說等配合傳統教學的分析、推理,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加減應用題》時,我把課本上兩幅鴨子圖,製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河岸上有7隻鴨子,又游來了2隻」屏幕隨著音樂游來了二隻鴨子,學生很快列出算式:7+2=9(只),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因為從鴨子游來的圖畫,使學生產生增多的思維,從而明確這一道加法應用題。再分析第二幅圖,「河岸上有9隻鴨子,遊走了2隻」,屏幕上出現了鴨子遊走的圖畫,使學生從「遊走」產生「減少」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指導下,把頭腦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產生具有進步的新設想、新方法。

例如,實踐課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個西瓜切三刀分成八塊,該怎麼切?」剛開始,有學生說,會切,而經過思考,才知有難度,於是他們就開始思考、討論。這說明低年級學生空間想像力較差,這時候,如老師憑空講解,效果不好,但用多媒體課件,學生一目瞭然,積聚在頭腦中的疑團一下就解開了。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目的之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想像具有特殊的作用,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這樣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而且給了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於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又能伴隨著圖象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使聲、形的感性知識信息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6.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我一直覺得教學關鍵在於觀念,至於用不用現代技術是次要的。當然有些東西運用還是比較好的,比如很多感觀上的東西,不過那隻是工具而已,教學的好壞取決於教師,而不是各種各樣的工具。

7.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版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權。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課堂效率的高低成為問題的焦點。「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效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