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線等 判斷題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所以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教書是把自己的知識、學問傳授給學生,而育人則是培養學生具有社會主義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成為正直、善良、有益於社會的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滿腹經綸,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水準,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書」之中。
那麼什麼是師德?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法,就象醫德、藝德、商業道德、體育道德一樣都是職業道德的一個方面。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關師德的論述是很多的,其中包含著一些至今對我們仍然有益的東西。如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都有師德的含義在內。《呂氏春秋》提出的「視徒如已,反已以教」明確地主張教師要熱愛學生,形成「師徒同體」的融洽關系。唐代的韓愈在著名的《師說》中比較全面地規定了教師的職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並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意是說凡是得到學問的地方就可作為老師來敬重。反過來說,不能盡到教師職責的就難以讓人作為老師來敬重了。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要求學校「必選實有道德之人,使為學官」。另一理學家王守仁也反對對待學生「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以上這些都可以算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
要將師德具體表現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達到既教書又育人,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忠於教育事業。教師要以自己的職業為自豪,為在職業學校培養有現代化操作技能的技術人才勤勤懇懇、恪守職責,不可見異思遷,要立志為教育事業貢獻畢生。
二、熱愛學生。要以赤誠之心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親人和帶路人,既耐心教育又嚴格要求,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很重要的是體現在熱愛學生身上,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建立起「尊師愛生」的融洽關系。這不僅僅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達到教育目的重要手段。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對學生始終是一副嚴肅的表情,對學生的過失或錯誤,不分青紅皂白,一頓猛批,甚至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毫不留情面,這樣往往會傷了學生的自尊,結果造成師生的對立。當然我不否認嚴師出高徒,但要嚴的有理有章法,絕不可形成學生表面「敬你」,心裡恨你的師生關系,這樣是絕對達不到育人目的的。
三、嚴謹治學、實事求是。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工作中要保持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將不知以為知,否則既誤人子弟更是損壞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記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期末復習期間,在幫同學復習功課時,遇到了一道自己也做不出的熱學問題,去請教我們的授課教師,這位老師一時也做不出(我們已感覺出來),就想搪塞過去,說什麼這不是重點,讓我們先去復習其它內容,結果使同學們不僅對這位老師的業務能力產生懷疑,更對其師德產生疑問。
四、言傳身教,以身作責。教師的職業特點是與學生面對面的實施教育,因此,教師必須言傳身教,以身作責。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作為常常是最好的教材。比如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安全生產等,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首先不能違犯,要以實際行動為學生做出表率。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螃蟹媽媽教誨自己的孩子說,你們應該學會直著走路,不要橫行。小螃觸們說,那麼媽媽,你走給我們看。」可想而知,這位螃蟹媽媽只好吃窘了,在身教上她是失敗的。它明知橫著走路不美,想教育自己的後代改變這個固疾,恰恰自己身教不到,則言教無以附焉。推而廣之,如果我們當老師的不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小則失之於教容教態的檢點,大則失之於品德情操的修養,久而久之,就會使自己的言教在學生中失去威信,甚至使部分學生視莠為良,亦步亦趨誤人子弟。
五、結合課程。每門課都有其特點,每門學科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深入挖掘,結合所講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教育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講數字電路課程時,在講二進制前先對電子計算機進行簡要介紹。我首先和學生一起分析了計算機無所不能的一面,然後我說計算機實際是很「笨」的(這時學生會感到詫異),因為它只能認識0和1兩個數碼,而學前兒童大多也能認識0-9十個數碼,我們前面分析的它的「無所不能」是通過非常非常快的運算速度(現日本已研製出運算速度達35萬億次每秒的超級計算機,我國研製的4萬億每秒的深騰6800已被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買去)來彌補的。由此我對學生說你們雖然未考上高中或因其它原因未上高中,而何不利用在職業學校的優勢,學得過硬的操作技能,這在技術工人奇缺的我國同樣可以出人頭地,同樣可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通過這個例子,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勤能補拙」,「揚長避短」的道理,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再有,在講二極體的伏安特性時,講到在正向工作電壓較小時,其特性出現一段非線性(含死區),嚴重影響其工作特性。我將其與現實生活中,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國家的法律法規一些人總是三令五申才被迫遵照執行,必然對學校或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作類比(實際教學過程中分析的還會更具體、更透徹、更有趣)。由此啟發學生認真遵守校紀校規和國家的法律法規。
六、結合具體情況。學生情況是復雜的,每一屆、每一班都各有各的特點,作為教師應靈活機動,針對具體情況引導啟發學生。有一年我接受了一個電工班的班主任工作。入學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自卑感比較強,通過座談發現,這個班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狀況比其它班差不少。對此我提出了「自尊、自愛、互幫、向上」八個字,在全班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啟發同學們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增強自尊心,用團結互助增強同學友誼和班級凝聚力,並將「自尊、自愛、互幫、奮進」(採納學生建議將「向上」改為「奮進」)確定為班風,懸掛在黑板上方,隨時激勵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結果三年中這個班在全校學習成績最好,同學之間及師生間關系最為融洽。如今這個班的同學已有多人擔任了項目經理(如我院電纜施工項目經理)或成為了生產一線的骨幹,並且這個班每年聚會一至兩次,回憶那段難忘的學習生活。
七、關於「近朱者赤」。有人做過調查,學生群體的人格品質和班主任的人格品質趨於一致。比如嚴謹的班主任班級風氣嚴謹,活躍的班主任班級氣氛活躍;教文科的班主任,班級學生大多愛好文學;擅長體育的班主任班級的體育成績不會太差;性格內向的班主任的學生大多穩重,性格外向的班主任的學生顯得活潑。比如,兩個在學校歌詠比賽中都未取得好成績的班級,其中一個班主任對自己班的學生說:「這次沒有取得好成績不要緊同學們好好總結一下,分析分析原因,下次一定要,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績。」而另一個班主任則對其班的學生說:「歌詠比賽只不過是一項業余活動,同學們不要看的太重,你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比在歌詠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重要的多。」這兩位班主任的說法都不錯。但由於他們的人格品質不同,導致他們對同一件事採取了不同的取捨態度,這不同的態度當然也會不自覺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品質。總之,教師一定要用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去影響正處在成長期的、可塑性很強的青年學生。
教書育人是緊密相連的,其實教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育人,而育人(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了,反過來必將對教書產生很大的促進。俗話說:「正人先正己」,在教書方面,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同樣,在育人方面,教師只有具備崇高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才能給學生做出榜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敬仰,才有資格對學生實施育人教育,同時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還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願我們當老師的都能做到象魯迅先生所說的「其身亡而其教猶存」,推而廣之,做到「其身離而其教猶存」。
『貳』 如何理解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思想,當前的教育學中是否做到他的教育性
摘要:本文主要以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為依據,試圖探討其「教育性教學」思想,包括這一思想的內涵及筆者自己的理解、該思想對今日教學改革的啟示和實現途徑三方面的內容,以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教學改革實現途徑
一、教育性教學的基本內涵及理解
「教育性教學」一詞首先由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他認為,人的觀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為知識傳遞過程的教學和作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統一的;「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則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
赫爾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論理學的基礎上,認為培養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因而他認為把知識單純的作為知識,亦即冷冰冰的知識加以掌握,不可能強化意志與態度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識轉化為意志與態度,教學必須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義,即「教育性教學」。
通俗地說,教育性教學就是既教書,同時又育人。現在,我們可以把教學及其教育性理解為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科學獲知,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地發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健體等,從而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同樣地,對教師而言,只靠教書也許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積極地協助社會發展的善良的人。反之,只靠育人,也許能造就善良的人,但不能形成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人。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要靠教學過程去實現。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在教書和育人上均能給學生以深刻影響的人。
舉例來說:最近,筆者在看了魏書生的「教書育人,明主管理」的報告會以後,受益匪淺,感觸頗深。筆者認為,每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都應對影響人的發展因素和發展規律進行認識和研究,做教育的明白人。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人,標準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能教育五個方面,德育排在首位。
教育是科學,科學需要求真。任何偉大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大膽的假設開始的。魏書生剛步入教育陣地不久,在分析研究社會對人成長的要求及五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後認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各育發揮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樣的。五育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教師要當人師,不能當經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教書應是育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應在教書中育人,在育人中教書,教育工作要堅持五育並舉、德育主導的方向。這樣,才能給學生以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才能保證學生的素質發展不出現缺陷。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魏書生特別強調身教,他認為身教應重於言教。他日常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養學生的人格,他認為教師沒有人格力量,不能率先垂範,事實他就不能進行真正的身教。因此,他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以人格統領著全班學生,並且放手讓學生去做,普通學生能做的,不讓組長做,組長能做的,不讓班委做,班委能做的,不讓班長做,班長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讓班裡學生個個有事做,極大的加強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看了報告會,筆者強烈地認為現代教師應是一個聰明的思想者和科學的實幹家。做教師首先應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務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哪個是主要的?做到從宏觀上把握教育,從微觀上研究、經營教育。
學習魏書生主要應學習他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習魏書生「五育並舉、德育主導」的教書育人藝術中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從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對學生、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他注重根據學生心理特別和年齡特點實事求是地決定育人目標、育人內容和育人方法的科學態度;學習他就是研究他的精神、思想、態度、方法,並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頭腦清醒,方向明確,積極行動,鍥而不舍,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秉承「教育性教學」的原則。
二、教育性教學對今日教學改革的啟示
目前,教學的教育性是理論界公認的教學基本規律和原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但受「升學第一」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專業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們無視教學教育性的存在,而將教育性讓位於專門的德育課程及活動,教學過程完全變成了純粹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過程。所以,在二百年以後的今天,重提「教育性教學」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有極大的啟示。
第一,教學在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以得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效果;還要有意識地滲透著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以得到教學的德育效果;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正確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見效,前提是教師對自己是否嚴格要求,對學生是否具有「三心——愛心、真心、耐心」,這也說明,教師不僅要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去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修養來影響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古已有之。教師經常和學生在一起學習,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示範作用,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這種現象在兒童中間更加普遍,在他們心目中,教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完人,並視教師為自己的榜樣,常常利用他們那超乎我們想像的模仿能力,模仿著自己心中喜歡的教師的一切;
第三,教學在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學有利於而不是有害於學生的成長發育。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不僅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本錢,更是一個健全的人、真正的人所必備的,假設一個人有100000000萬,前面的1則代表健康,後面的0代表你的房子、車子、妻子、兒子、金子等,如果沒有前面的健康1,後面都將等於0。大量實踐證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與他生活的家庭、集體、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程度地依賴於這些環境的良好熏陶與引導,更依賴於各級學校在德智體美勞教育方面採取的積極措施。
目前整個教育系統都在進行著全面的改革,重視把青少年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把課程從以往的注重知識教育轉向注重綜合素質教育,把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等,多方面、全方位地發展學生,使教學充分地發揮其教育性的作用,這些都為人的思想品德的發展、情感意志的培養和個性結構的日趨完善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也為每個學生成為真正的人提供了空間。
學校教育工作的客觀實踐證明,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反過來也可以說,教育性是教學永遠的靈魂,它應該是基於道德而又超越道德的價值導向性,教育性教學必須體現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和價值影響的自覺性。用赫爾巴特自己的話說就是,永遠沒有「無教育的教學」,也沒有「無教學的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需要我們的教育系統以及教育者應從不同角度關心下一代的健康發展,為祖國的明天奉獻自己的所有。
總之,教學過程中是含有高度價值取向的,教育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個性的完善、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就是真正的人的形成。
三、教育性教學的實現途徑
依據赫爾巴特的思想,教學的教育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得以實現。
1、從教學內容本身的教育性著眼
赫爾巴特以「世界的美的表現」作為教育內容的核心。就是說以宗教、國語、歷史一類的學科中同道德行為有直接關系的教材為中心,賦予兒童現實了善與美的根源性的世界圖像,訓練兒童的倫理判斷,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操與意志。
追隨並第一個探索赫爾巴特所開拓的教育性教學道路,即追求學科內容、教材的教育性的是戚勒。戚勒與赫爾巴特一樣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形成道德品性。但在形成方式上與赫爾巴特不同,他認為德行的陶冶和宗教的陶冶是一回事,他把宗教的、道德的知識作為教育性教學的核心。當然,單純用宗教的道德的學科是不能形成宗教的道德的人格的,它只有拼接學科劃分為不同的領域,而且沿著這個終極目標,各自以不同方式起作用的思想圈的形成,才能達到。這樣,戚勒主張,以情操學科、意念教材——由直接涉及宗教與道德教學的宗教、歷史、文學組成——作為核心,在核心周圍,配以自然科學、數學、地理、體操、勞作等,把他們綜合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中心統合法課程。
在古希臘曾因時代的發展而形成由體操和音樂組成的教育制度,當然與其軍事目的、國家目的相關,但同時也是與其道德倫理目的、審美目的相關的。這里的音樂不限於樂器和聲樂,還包括詩歌和文學。音樂教育把韻律與和諧注入人的靈魂,使人領略形體之美,樂於抑惡求善,最終造就身心完善且善的人性。體操和競技不用說旨在發展勻稱的體格增進健康和體力,體育尤其利於鼓舞勇氣培養耐性、堅定決斷的意志、發展性格、發展美的身姿與美的心靈。如果重體操而輕音樂,性格將變得粗野凶頑;反之,性格將會變得溫順柔軟,只有二者適度的平衡,才能培養圓滿的人格[2]P53。
可見,教材的內容是教學教育性的基本立足點,它是含有豐富教育性因素的載體。通過教學使學生學到各種科學知識,是實現教學教育性的重要基礎。教育性是教學的靈魂,教書的根本目的在於育人[3]P171。因為豐富的教育性因素往往是內含的,不是自然表露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專研教材內容,以正確的立場、觀點進行解說論證、闡述,才能發揮出教材的教育性作用,對學生產生實際效果。有人說,教育性是教師內心世界及其對教材理解、掌握的外化和表現,這話頗有道理[4]P322。
發掘教材內容的教育性因素,一是要從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的不同性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這要教師明白並主動地發揮所教學科地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於智、自然天成、水乳交融。二是要從學生發展地實際狀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就要教師了解學生發展地狀況,把握學生的時代特徵,做到有的放矢,產生實際的教育性效果。
2、從教與學的活動本身著眼
赫爾巴特認為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能動地探求並掌握知識,這種學習活動本身便是形成學生的意志與態度。其追隨者第多惠斯也認為,教學的教育力不限於特定的學科內容。認為教育性潛藏於全部學科之中,組織學生自覺的、能動的學習活動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是教育活動。真正的教學活動總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形成。
教學的組織形式如民主型、放任型和專制型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的教育性影響是大家都熟悉的。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破除傳統的師生觀念,建立平等、民主、友愛互助、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也將對教學的育人效果產生顯著的影響。
學生旨在掌握教學對象的學習活動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潛在教育力。就是說,學生在教學中採用什麼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將會極大的左右他們的套獨與性格[4]P203。例如,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賜予的東西,或是機械地模仿並死記硬背教師灌輸的東西,往往會養成學生盲從的、屈從的態度和性格。與此相反,喚起學生積極的探究精神,引導他們逐步依靠自己解決學習課題、發現知識、就會養成學生獨立地友善地實現目標態度和性格,形成契而不舍的頑強意志與人格。再如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或是心不在焉地學習,也將對他們人格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教學一般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在班級中總會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交織著友愛與竟爭的氣氛。在這種場合,如果學習是以個人之間竟爭的方式進行,彼此排他的,就會養成學生相互歧視、分離、對立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的態度和性格。相反,相互幫助、分工合作的教學方法,將會促長學生的情誼,形成團結、友好、協作的良好的社會道德特性。
總之,教師教與學生學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教與學的過程等無一不對育人的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
綜合上述,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對促進我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但由於歷史條件和社會制度的制約,他的思想亦的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研究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思想要具體分析,取精用弘,這對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叄』 如何論述教育具有教育性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主版辦,國內統一刊號權:CN 11-5678/TP,國際標准刊號:ISSN 1674-2117內容以教育信息化為主,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交叉邊緣學科的綜合類學術期刊,國際大16開印刷,每月1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是一份「引領課程整合,服務教學需要」 的中央級信息技術教研刊物,被譽為「教育信息化領導決策參考核心媒體」,堅持"理性、建設性、實用性、專業性"的辦刊方針和市場定位,以全新的理念切入市場,緊扣一線研究人員科研工作主旋律,與中國學術人同頻共振。她由海內外頂級研究學者和基層實戰工作者兩個層面構成的「專家型+實踐型」作者隊伍,有力地支撐了"過程、方法、細節"的辦刊理念。
本刊已經屬於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中國科技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的來源刊,對於作者研究生畢業、職稱考核等均有效。
『肆』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約翰·弗里德里希·赫回爾巴特。赫爾巴特提出了著答名的教育性教學原則,把教育和教學融為一體,統一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認為智育是培養道德的基礎,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於觀念,道德意識和行為應以掌握一定知識為基礎,「無知即無欲!」。
雖然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僅把教學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學理論對教學論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反映了教育過程的客觀規律。赫爾巴特是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先驅,是「教育性教學」的首創者和教學形式階段的發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4)學科教學具有教育性擴展閱讀:
赫爾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在赫爾巴特之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學分開進行研究和闡述,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賦予不同目的和任務。赫爾巴特的開創性貢獻在於闡明了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系。
他明確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問題是不能同整個教育分離開來的,而是同其他教育問題必然地、廣泛深遠地聯系在一起的」。
『伍』 學科教學屬於教育學嗎
屬於。學來科教學是以實自際教學能力和教學理論為培養目標的一個碩士專業,主要以就業為主,與學術研究的碩士相區別。
教育學考研屬於我國正規研究生考試中的一個一級學科專業。其擁有二級學科諸如教育學原理、教育史、比較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學前教育學、特殊教育學等。
二級學科之下,還分為諸多教育學方向,如教育學原理二級學科下面常見的專業方向有:教育基本理論與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政策與法學,家庭教育,德育原理等。
(5)學科教學具有教育性擴展閱讀:
學科教學就業方向
1、普通高校
這是教育學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哲學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的主要的去向,但現在碩士生進高校越來越難,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學歷,所以考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讀博士的准備了。
2、中小學校
隨著中小學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教師這個職業本身比較穩定,越來越多教育類專業尤其是課程與教學論的碩士畢業生開始進入中小學校。
3、特殊教育機構
特殊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他們畢業後主要在特殊教育機構及與特殊教育相關的機構從事特殊教育實踐、理論研究、管理工作等。
『陸』 教學無論效果怎樣,都具有教育性
辨析題(共抄10道題,每題2分,共20分。判襲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1.評價量表和行為檢查單有一定的關系。
2.闡述規則的時候,新教師往往是簡單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生學習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4.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4~5歲。
5.學習是導致有機體行為變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學教師應當具備的知識方面的素養要求就是指對學科專業知識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書。
9.教學無論效果怎樣,都具有教育性。
10.備課就是備教材。
三、簡答題(共6道題,每題5分,共30分)
1.簡述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特點。
2.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4.簡述中學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5.簡述世界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6.簡要分析知識學習的過程。
『柒』 如何理解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國較早的一些教育學教科書和教育學辭典都認為教育學回屬於社會科答學,王漢瀾教授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隨著對教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學研究要走向綜合化的觀點。即教育學研究既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吸收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中使用「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
『捌』 為什麼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教學是抄在國家教育目的的統一指導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教育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實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等。教學必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由教學活動的特點決定的,構成教學活動的每一個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因素,這些教育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觀存在的。
從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來看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能動的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正如赫爾巴特所說「我想不到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若不進行道德教育,則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而道德教育若無教學,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由以下三種因素決定的:
1、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總是在一定的思想體系指導下,受一定哲學觀點所支配;
2、各門學科的科學知識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價值;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所學的科學知識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作風以及為人師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玖』 如何理解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
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後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
赫爾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在赫爾巴特之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學分開進行研究和闡述,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賦予不同目的和任務。赫爾巴特的開創性貢獻在於闡明了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系。
他明確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問題是不能同整個教育分離開來的,而是同其他教育問題必然地、廣泛深遠地聯系在一起的」。
從而使道德教育落實在學科教學的堅實基礎上,也使學科教學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務,成為教育的基本原則,推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
(9)學科教學具有教育性擴展閱讀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德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對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教育也有較大影響。20世紀初,它曾借道日本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和教育實踐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進步主義教育思潮等地興起,赫爾巴特教育思潮及赫爾巴特學派的影響逐漸衰落。
赫爾巴特還根據「統覺」學說,強調教學應該是一個統一完成的過程,提出形式教學階段理論。他將教學過程分為清楚、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
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確地感知新教材;「聯想」是指學生通過一定形式的練習與作業,把系統化了得知識運用於實際,檢查是否正確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新知識。
後來,赫然巴特的學生齊勒爾和賴因又發展為五階段,即准備、提示、聯想、概括和運用,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容易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教學模式。
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又將其演變為五步法,即復習、引入、講解、總結和練習。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中小學曾廣泛採用這一教學模式。
『拾』 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是什麼
這一直是一個復有爭議的問制題,我國較早的一些教育學教科書和教育學辭典都認為教育學屬於社會科學,王漢瀾教授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隨著對教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學研究要走向綜合化的觀點。即教育學研究既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吸收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中使用「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