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中班教育教學優缺點

中班教育教學優缺點

發布時間:2021-03-07 21:20:16

⑴ 幼兒園教育活動概括性的缺點

(一)教師的語言應口齒清楚,語速適中。 1.幼兒園語言教育旨在通過為幼兒提供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發展幼兒運用語言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水平,滿足幼兒欣賞語言美的需要。因此,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要注意詞彙、口語表達、講述與朗誦兒童文學作品。在詞彙方面主要是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正確理解詞義,並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能正確運用詞。豐富幼兒的詞彙,具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小班的語言教育活動:拔蘿卜。教師對「單一科目」教學活動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明確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思考如何在課堂上達成教學目標。爭對小班這個年齡段,語言課教師講述為主,幼兒只需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教師講「拔蘿卜」的故事。可配以圖片、幻燈、課件等輔助教學,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要依照故事情節語言要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化,幼兒會沉醉其中。 (二)教師爭對幼兒的不同運用不同的語言。 皮亞傑將語言看成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順應和同化的適應過程。他將幼兒期分成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某些類型的語言和行為特徵。皮亞傑將語言發展看成是與幼兒邏輯思維、判斷和推理能力的發展齊不並進的,語言發展能夠反映這些能力的發展水平。然而,當幼兒機體內部發生了變化,他就會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之前,將各種因素吸收自己的內部結構。根據他的理論,幼兒語言發展過程是由遺傳、成長、和經驗共同產生的。 1.對於小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讓幼兒能感受和關心幼兒的愛護,並激發其愛老師、愛父母的情感,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在小班的教育中,教師要展現自己的親和力,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融入幼兒的世界裡。 2.對於中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幼兒主動與人交流,在交流中感受語言。在中班的教育中,教師要多與幼兒的交流在溝通中了解幼兒的內心活動。 3.對於大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掌握語言,會用語言表達。在大班教育中,教師要以一個聆聽者的身份聽幼兒說,在給予幼兒評價。 幼兒教師語言藝術性特點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又愛哭鬧的幼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形象、活潑的語言。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順應幼兒的這一特點。 (一)在課堂上採用「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幼兒主動學習。 可通過玩具、圖片等一些教具來輔助教學。幼兒園中數學領域的教學有為突出「趣」化這一點。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旨在通過為幼兒提供有計劃的與數、量、形、時間和空間有關的學習活動,激勵幼兒以自主的和與人合作的方式去獲得有關事物之間關系的經驗主動構建數理知識,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指導,習得一些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大班數學教育活動:數花片。對「單一科目」進行分析,此教學目標在於 ①讓幼兒懂得數字8可以由不同的兩個數組成 ②讓幼兒能用語言表達8及其組成。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教師應准備教具來輔助教學。藉助游戲的開場讓課堂產生「趣」化。 (二)在課堂上採用「簡」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簡明易懂,教師避繁求簡。 語言貧乏,干癟無味,是幼兒教師口語的大忌。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語言的基礎上,力求語言的多樣性。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用積極的語言去引導幼兒探索。幼兒的注意時間短,缺少抽象的思維能力。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多啰嗦。語言要簡潔、流暢,即不含糊也不拖泥帶水。說課是要圍繞中心展開教學,用最短的時間將幼兒引入課堂的。 (三)在課堂上採用「激」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幼兒則尤為強烈。 1.概括性的激勵是為了調節氣氛,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沒有具體的指向,比較適合小組和集體的鼓勵。 案例:中班活動《猴子學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請你們猜猜它是誰,身體瘦瘦臉像人,耳朵眼睛特靈敏,愛把桃子當點心,樹上樹下真開心。」幼兒們馬上一起回答說:「是猴子!」教師就笑了笑說:「好,那我們看看是不是猴子來做客啦?」接著師幼一起問:「猴子,猴子,是你嗎?」當課件出示猴子的圖片後,幼兒立即興奮了,臉上揚起了快樂的笑容,激動地說:「我們猜對啦,就知道是猴子。」教師也馬上附和他們說:「哇,你們可真聰明啊,一下子就猜對了,本領可真大,老師真我你們高興。」 在《猴子學樣》的活動中,教師運用集體表揚的方式既肯定了幼兒,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也營造了一種輕松歡樂的氣氛,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並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體態語的激勵 在教學活動中,除了教師口頭語的激勵,教師的體態語也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通過臉部表情、手勢、頭部動作等向幼兒傳達信息,從而傳道授業解惑。適度、自然、協調的體態語,更易於幼兒所接受,師幼關系也會變得更加的融洽。反之,誇張、做作的體態語,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幼兒教師是具有多種身份的,她不僅是幼兒的啟蒙教師,同時她也是幼兒的好夥伴。如今,隨著教育功能的深刻化,教學形式不斷多樣化與靈活化。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幼兒。我們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與幼兒交往。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學習與探索。我們從控制者轉變為引導者。

⑵ 幼兒園實習教師教學活動的優點及不足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我在學會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學到了如何使幼兒安靜下來,學到了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學到了上課的時候如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的教學任務,認真寫好教案,准備好每一次上課的教具,虛心接受指導老師給我指出的問題,將好的意見吸收消化,把不足的地方,在下次帶班的時候糾正過來。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活潑開朗的小朋友總是那幾個,看著幾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上下課總是那麼安靜,會讓我有必要讓他們融入整個小集體。所以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總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們自由的去說他們想說的,給孩子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讓沉默寡言的孩子都能大膽的站起來說出他們心中所想。

⑶ 學前教育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學前教育專業以後所從事的工作都是以幼兒園和少兒輔導機構這兩個方向為主,這門課學習起來也比較簡單,對於學生的要求沒有那麼的高,開課的學校一般也都是一些大專院校。

尤其是現在家長們也比較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早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並且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少兒輔導機構也是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的。

劣勢: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工作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作為老師帶起來也是感覺到非常頭疼的,並且和會計學專業一樣前期的工資也不是很高。


(3)中班教育教學優缺點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專業內容:

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樣的教師,不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和識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銳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幼兒時期是形成性格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前教育專業是研究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

要求學生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⑷ 幼兒園教師個人優勢與不足

遵守幼兒園的各種規章制度。能認真的參加政治學習,做好筆記。平時能嚴格的要求自己,以師德的要求時刻提醒自己,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幼兒園中的新的教育形式,關注每一個幼兒和幼兒的每一個細節,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應對。

在工作上,我認真學習大綱,力求備好每一節課,努力從整體上優化課堂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在教學工作中,盡量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著手,以各種游戲貫穿整節課,在上課時力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孩子的主體作用,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啟發孩子,努力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

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學習,我可以說的確是有所收獲,教學能力、協調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少不足。

(一)不足的地方:

1、思想有惰性,對自己的要求放鬆,沒有主動學習,只停留在「要我學」的學習態度上,學習不夠深入。缺少深入鑽研,吃苦好學,在專業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2、工作的經驗還不夠豐富,這需要我平時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同時注意也要注意這方面的積累。專業理論知識缺乏,只是平時要用到時去翻翻相關的書,以至於在論文撰寫中實踐的寫得多,缺少理論的升華。

3、工作上膽子不夠大,有瞻前顧後的思想,惟恐事情做的不到位。而實際上思想包袱背的越重,工作反而越難開展。這需要我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本著只要立足點站穩,基本點站牢的原則,大膽、細致地開展本職工作。

4、有時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抗挫折能力差,會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去。

5、不能客觀認識事物,沒有正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別人的影響。

(二)今後應努力的方向:

1、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惰性,認真學習新《綱要》,轉變教育思想,以新觀念引領自己的工作。

2、多看理論方面的書,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多向有經驗教師請教,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3、積極的面對工作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尊重熱愛每一位孩子,對孩子做到細心、耐心。

4、作為向黨靠攏的積極分子我應該多向優秀黨員學習,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少說多做,提高客觀認識事物的能力,有自己正確的思想。

⑸ 幼兒園教育的優點和缺點

導致孩子學琴不喜歡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
1、教學方式方法不符合孩子,特別版 是 3—6 歲孩子,他權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和成人是完全不一
樣的,所以必須用適合他們 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讓孩子願意學,喜歡學;
2、最終讓孩子堅持學習鋼琴的必然 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學鋼琴時,首先必須讓孩子
學會理解音樂、懂得音樂, 而不是學會彈幾首曲子,因為純粹的鋼琴演奏教授是非常枯燥的肌肉
練習,孩子很難堅 持住;
3、還有可能是老師教學方式方法和溝通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幫孩子解決問 題,孩子看不
到自己的進步,而且在不斷重復同樣的問題,也會讓孩子對學琴、對自己 失去信心,一樣會讓孩
子學不下去。 我們會根據導致寶貝不願意學的不同原因,幫孩子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是很多
家長外面學不下去,選擇音卓的原因,而且很多孩子都可以在音卓重新拾回對音樂和鋼 10 / 22琴
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⑹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列舉出活動中的優缺點

良好的問題和科學的提問方式對幼兒思維和語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價值。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善於提問,激發幼兒學習熱情;提問設計要科學合理,且具可行性;要重視互動提問,加強師生互動,由此促進幼兒語言與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 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師提問;提問策略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應用提問式教學方式,可充分挖掘和發展幼兒的語言意識及語言能力,有效促進幼兒拓展思維能力的發展。良好的問題和提問方式能夠讓幼兒有充足的語言組織及語言表達的機會。[1]因此,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以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為基礎,提出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的問題,並以諸多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引線,引導幼兒進行思維活動,促進孩子發展。
一、有效提問,激發幼兒學習熱情
在幼兒園語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所提問題應以教學內容為根據,提問應包括教學重點、難點,同時還要關注幼兒的個性特點及興趣愛好。這就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所謂目標不僅包括教學活動的目標,還包括促進幼兒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圍繞具體目標和內容,巧妙設置問題,並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提問。[2]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中,教師只有緊緊抓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才可有效實現教學效果的提高,進而實現幼兒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幼兒進行發散思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拓寬視野及知識面。
除此以外,教師在應用提問式教學方法時,還必須明確為什麼提問、提問哪些內容,必須明確所提問題是符合幼兒的個性特點及知識接受能力,是有助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的,而不能單純關注提問是否符合教學目標。[3]總之,幼兒園語言教學課堂提問的優化要求教師做好以下幾種心理准備:第一,要熟悉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及認知能力,對所提問題有大概答案,而無確定不變的死答案;第二,應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對答案進行限定;第三,幼兒一時無法回答時,教師應給予熱情的鼓勵,並堅信幼兒會有自己的答案。
二、提問設計要科學合理,具有可行性
(一)尊重差異性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幼兒是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的一切教學設計及教學活動均需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個性差異,尊重並鼓勵幼兒在閱讀、語言組織、語言表達過程中充分表現自身獨特的感受及體驗。[4]幼兒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管其感受或體驗是否符合問題的標准答案,教師都不應對其進行否定或批評,而應讓幼兒暢所欲言c教師應該認識到,對同樣問題,出現多種不同的回答,恰好體現了幼兒語言的獨特性和學習語言的必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幼兒思維的活躍性。
(二)注重目的性
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語言感知及語言表達均具有多樣性,同時作為學習主體的幼兒又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因此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及空間內實現有效教學,在應用提問式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時,必須明確和強調其目的性。只有明確的目的,才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思考,並促使其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問題的解決過程應就是教學重點、難點解決的過程。只有這樣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及空間內,盡最大努力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增強其思維能力,拓展其認識水平和知識面,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體現層次性
幼兒的認識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及其他所有教學活動中,教師都必須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提問式教學的應用尤其要重視循序漸進,即問題的提出必須具有明確的層次性,由簡人難,層層深入。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必須有嚴格的邏輯性,問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由淺人深,多層設問,層層遞進。有層次性的問題,可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可有效培養幼兒形成清晰的思維框架,促進其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合理把握難易程度
幼兒的知識水平較低,知識經驗相對缺乏,語言組織及語言表達能力等也相對較為狹窄和簡單,因此在進行提問式教學時,教師須熟悉和掌握幼兒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提問。所提問題不能過於簡單,但也不能過於復雜。過於簡單的提問無法達到提高幼兒能力的效果,而過於復雜的提問會挫傷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無效的問題雖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卻無實際意義,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難度過大的問題超出幼兒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導致幼兒一頭霧水,無法進行思考和回答,增加學習難度,同時挫傷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因此,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需合理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所提問題要讓幼兒「跳一跳」,但又要保證其通過努力能夠回答。
三、重視互動提問,加強師生互動
(一)進行互動提問
傳統的問題式教學往往強調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互動環節較缺乏,這對幼兒語言表達及思維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縛。幼兒具有特殊的個性特徵,教學活動中師幼對話也具有不確定性、多元性、多向發展性等特點,因此教師不宜給幼兒太多的束縛。對話是兩個以上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並不是任何語言交流活動都是對話。在幼兒園教育中,師幼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在溝通交流中師幼是「參與一合作」的關系。[5]從師生交往方式來看,師生課堂中的交往方式有單向、雙向、三向和多向交往等模式。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最值得推崇的交往方式就是多向交往的師幼互動方式,包括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兩種基本類型。教師和幼兒均可成為互動行為的發起者。
(二)提問後應給予幼兒一定的待答時間
從孩子傾聽問題到理解問題再到組織言語回答,至少需要2~1O秒的時間,依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請幼兒站起來回答,則依個人的性格峙征(內向型、羞怯型、外向型)而差異較大,從5秒到30秒不等。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考慮到問題的難易、語言表達、孩子的性格等因素,給予幼兒充分思考的時間。但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提問後留給幼兒思考的時問僅1秒左右。這不僅沒有發揮提問激發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當提出像「你還能幫他們想出哪些更好的辦法嗎?」這類發散性思維問題時,教師應多等一下,而且應多請一些幼兒來回答,以此促進幼兒的思考和幼兒之間的交流。
(三)提高教師的應對水平
實踐中我們發現,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常常會有不正確、不清晰、不全面的答案,這時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回應技巧,在不迴避問題的前提下,給予幼兒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去探究問題,尋找更多更好的答案。為此,教師應創設寬松的班級氛圍,允許幼兒提問,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應對幼兒提問的能力。常言說得好,「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應能及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然後將球巧妙地拋回給孩子。提問本身是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就是與孩子進行拋接球的游戲。與孩子拋接好一個球,也就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能有效推動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常常會有驚人的語言,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行為發生,這些都是孩子們拋出的球,這時教師應該及時地去接,並接好球,還能把球拋回給孩子。
總之,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式教學為應用最為普遍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的提問式教學可有效啟迪幼兒心智,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組織與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語言感知與體驗水平及認知能力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學的側重點越來越多地轉向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應用提問式教學方式時,應更加關注幼兒的個性特點與認知能力,以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斷優化自身的提問行為,加強師生互動,尊重幼兒的情感表達與語言表達,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⑺ 1、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都有什麼

有效的教研組織形式,說容易,是因為大多數方法都是我們知道的;說難,是因為靈活、有效的用好這些方法很難。在教研中「研什麼?」很重要,管理者要清楚「為什麼研?」「研什麼?」,再考慮「怎麼研?」。形式為內容所服務。
一.教研組織形式:

余文森將教研分為三類: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

(一)教學型教研: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過程滲透或融入到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型教研的實踐模式:

1.一人同課多輪:同一位教師連續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教學行為不斷改進。

2.多人同課循環:年級組內教師同上一節課。後一位上課的教師針對前一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再上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教師切實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

3.同課異構:同一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構想,不同的上法。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教師的選擇——教學經驗背景不同(年青教師、老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差異明顯的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

4.互助式觀課:同事間互助指導互動。側重於問題診斷。(教研組、師徒聽課)

5.邀請式觀課: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課。側重於成果鑒定。

6.反思式觀課:教師成為觀察自己的主人。這種課例研究模式是藉助錄像來實行的。

教學研究不僅僅研究教學。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兒童上」。其實研究幼兒決不意味著不可以研究教學,研究教學不等於只研究怎麼上課,怎麼「教」。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形成這個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學內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識建構的?也應當是教學研究的內容。由此也說明為什麼研究教學與研究兒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兒,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李季湄-上海)

案例:核心議題:教師的有效提問

討論話題:「怎麼讓問題簡單明了幼兒聽的懂,能夠答出來?」

「怎麼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幼兒在探索和思考中獲得關鍵經驗?」

「怎樣問可以了解幼兒原有經驗,更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促進幼兒

深入思考,豐富幼兒經驗?」

「怎樣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提問」

「怎樣從孩子的表現中了解我們提的問題是否合適?」等等。

(二)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而展開,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課題。活動方式以課題研究小組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為課題研究報告。與教學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規范、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等特點。

重要的不是課題的級別和類型,而是課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

1.案例分析式

案例:在分享故事中提升教師「指導策略」的集體實踐性智慧

(選自《鼓樓區「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研究成果專集》-實驗幼兒園)

過程:1.教師撰寫有關教師指導策略的教育故事。

2.整理,分類並分析。

——教師的指導困難主要集中在:有關「爭奪」行為的指導;有關「合作」行為的指導;有關「拒絕學習」行為的指導;有關「交往」行為的指導等六個方面。

3.故事大會之熱身階段:專家就「指導」的含義、一般過程(觀察-感受-情境分析-選擇指導策略-評估指導結果)進行了講解。幫助教師明確教育指導的意義和價值。

4.故事大會之互動階段:集中討論有關「爭奪」行為的話題。教師和專家共同講述、分析。

5.故事大會之形成共識階段:教師群體共同歸納有效的指導策略。——創造共享性活動法,異時間滿足法,異空間滿足法,補償法,需求判定法等

6.反思: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對故事背後所隱藏的觀念進行研討,將教師隱性的知識在被編碼和邏輯化的過程中置換成了顯性知識,成為幼兒園共有的實踐性智慧。

7.後續活動:?

2.錄像點評式:藉助多媒體設備。利用其影像可選、可再現及可剪輯的特性,通過對比分析解決教師在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案例:核心議題: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並給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導」

過程:1.故事分享: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2.分析教師對此方面困惑的原因:症結在於不會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表現,並有目的地設計教研活動。

3.錄像並剪輯或選擇相應的片段。(先將一次科學教育活動錄像中的幾名幼兒的表現分別剪輯到一起)

4.研討:對比分析剪輯前錄像和剪輯後錄像所呈現出來的不同觀察結果,深入探討幼兒在學習方式、性格特點、原有經驗等多方面的差異及相適宜的支持策略。「第一段錄像中幼兒的表現是什麼樣的狀態?你發現幼兒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差異?」「說明該幼兒在學習中需要什麼支持?為什麼?」「根據幼兒的需要來判斷,教師可以做什麼?」「第二段錄像中幼兒的活動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這引發了你哪些思考?」

閱讀全文

與中班教育教學優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