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把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科教學結合
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盤錦市第三完全中學 項悅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內的今天,隨著科技的容進步,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課堂教學中
2.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教學中
信息技術進入物理課堂,這本身就是一次創新,對原來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突破.任何創新的前提都是對現狀的一種突破,而任何突破的前提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有些老師習慣於原來沿用多年的傳統教學方式,不習慣不適應新形勢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對信息技術進課堂採取消極甚至是反對的態度.理由大概是:「原先那樣教,不也照樣能學會學好嗎?」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問一下自己:我們是僅僅傳授知識,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們物理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的使命,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信息技術進入物理課堂後,學生們的興趣是濃厚的、求知慾是強烈的,他們將在輕鬆快樂的狀態下進入物理世界,完成「感知——認知——建構」的學習過程.另外,現在中學已經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對多媒體技術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課件製作的過程中,以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的技術水平不及,至少可以鼓勵他提出一些創意想法——不管是別出心裁還是異想天開的想法,都會使學生受益,教師都應該鼓勵.比如前面提到可以用DV機拍攝物理實景播放,在課後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家裡的DV或數碼相機拍攝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感到困惑的物理現象,然後教師可以將視頻集中起來在班級同學們之間交流討論.這些方式的採用必然會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勤於思考,然後能勇於創新.
3.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進行融合
中學物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教育改革的途徑和目標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回信息技術答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的目的。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進入物理教學課堂,對物理學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在課程資源拓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上,它將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將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克服和矯正學生在物理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不斷探索並致力於解決的難題,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4. 如何將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及實踐操作深度融合
摘 要: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新型教學環境是新課程的亮點。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包含兩個方面: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
隨著各項教學改革深化,涌現出眾多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及方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創新方式。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發揮其效用,離不開教學模塊科學設計,同時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一些新要求,需要詳細探究。
一、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微課這種新的教學資源正改變著傳統課堂。「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的出現,對移動學習時代的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微課設計中,教學內容選擇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反映微課要集中表現或傳遞給學習對象什麼樣的內容(並不是什麼內容都適合製成微課)。教學內容應該盡量選取那些學生通過自學理解不了、具有較大教育教學價值且相對簡短又完整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可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加工、修改和重組,使教學內容精簡又完整、教學目標聚集又單一、教學形式策略多元、表現方式多樣化,使其更適合微課方式表達。
教學內容的微處理。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而對其進行微處理。根據微課時長短、知識粒度小的特點,在內容分割上,把課程分割為不同教學過程。分別是:一揭題設問,激趣導入;二切入主題,逐步推進,引發思考。
(二)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表現形式,優劣性直接決定微課質量。目前微課視頻媒體呈現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體合成式微課及混合式微課。筆者認為,該微課更傾向於視聽演示,擇優選用了軟體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體(Camtasia Studio)+PPT+手寫板」的製作組合。
(三)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設計源於設計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業為客戶提供Web及Web-based產品情緒情感體驗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國內,顧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動學習的可用性設計研究,他們認為,「對於微型移動學習設計,除了考慮內容、媒體設計之外,還需要從用戶角度對其可用性進行設計」。
微課作為在線教學視頻,需要滿足在線學習者為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情感體驗。尤其現今信息時代,數字化教育資源已頗為豐富,要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必須從學習者角度出發,提高重視可用性設計的意識。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有別於傳統課堂模式,是一種顛倒化課堂模式,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空間,將知識傳授擴展延伸到課堂外,提倡學生運用多樣化學習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識,同時課堂內著重對知識加以內化,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溝通。翻轉課堂對教師知識傳授與學生知識學習加以轉換調換,是一種基於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提高。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課前設計
將翻轉課堂應用於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首要步驟就是課前設計,通過課前設計,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加以調動,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提高,增強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2.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的設計環節是在課前設計的前提基礎上,對學生課前學習進一步深化及鞏固,從而將學生物理知識轉化為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物理思維意識。
3.習題及作業設計
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較易陷入的教學誤區之一就是開展題海戰術,忽視物理概念的傳授、物理過程的體驗,導致學生盲目做題,不利於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藉助翻轉課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關習題及作業,根據學生具體學習能力差異,把作業主動權放手交給學生,既能培養學生物理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較為寬松的習題及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不再過度注重解題數量,而是更重視解題質量及過程,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於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注意要點
1.教師要著重加強自身素質能力提高
翻轉課堂涉及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如多媒體課件製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做到整體掌握,在製作視頻等資料時,既注重形象直觀,又進行有深度的提煉加工,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要點。
2.注重全體學生有效參與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自主性發揮,強調學生開展有效的自學。而在學生自學環節,由於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差異,容易出現知識學習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參與積極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性則有所不足的現象,對此,教師要加以重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環節,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到翻轉課堂中。
3.後置作業的布置要適度得當
翻轉課堂模式下,在後置作業的布置上,可以著重讓學生通過視頻自學,在其他作業類型布置上從簡,從而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真正體現出新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上的作用。否則,不僅會弱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還會損害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取得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5. 怎樣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怎樣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在40年代創造了嶄新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出了「創造教育」。 「創造教育」是指引導受教育者學習與研究創造的規律和方法,培養其創造能力的活動。時至今日,運用陶行知理論,結合當前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把兩者融合起來,搞好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工作,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今天,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教師,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發揮才智,為國家、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面對國際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的現代化社會,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更需要教師努力鑽研「創造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那麼,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呢?下面,結合自己學習「創造教育」的體會,談談感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目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既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改革傳統課堂教學,也要注意保留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實現傳承與創新的融合,這就需要我們在整合中遵循一定的原則.
現代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能夠為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的創設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能力是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具備的基本教學素質之一,是信息化教學的前期工作,也是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程整合的關鍵所在。
一、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是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也就是將物理教學系統中的各種教學資源和各個教學要素有機地集合起來,將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與教學媒體很好的結合起來並呈現出高度的和諧與自然,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保持協調一致,並發揮系統的整體優勢以產生聚集效應。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包括:(1)要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教學活動;(2)學與教的活動要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路、校園網路和互聯網路等;(3)對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後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二、理論基礎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在信息技術與物理的整合教學中應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主導一主體教學理論強調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選擇學習內容、創設學習環境、設計學習活動、解決學習問題、激發學習動機、組織組織學習過程等,也就是教師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廣度擴大、深度加深,在教師的誘導和幫助下,促進學習的主學習的創造性。
三、教學設計的內涵
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因而教學設計也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型的技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設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何克抗教授在《教學系統設計》一書中指出:「教學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教與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筆者認為其體現出教學設計是一門「橋梁科學」的學科性質,指出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明確了教學設計的最基本目的是「學習者的學」,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徵。優質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使教學「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准應當是「學生成長」。
四、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中學物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教育改革的途徑和目標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的目的。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進入物理教學課堂,對物理學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在課程資源拓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上,它將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將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克服和矯正學生在物理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不斷探索並致力於解決的難題,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6.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支持物理課堂教學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支持物理課堂教學
在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以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僅是豐富的資源,而且成為拓展人類思維的創造性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課堂教學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信息技術對於優化物理課堂教學和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多年來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讓物理課堂教學優質高效,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1、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大信息容量,豐富學生的感知系統,有利於知識的形成。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通過大量事實及實驗進行分析、歸納而得來的,而這又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感性認識為依託,但每個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同,感知能力不同,短時間內很難積累與教學相關的內容。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比較貧乏的都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很好地展現出來,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提供幫助。
例如:選修3-3《布朗運動》一節在學習時,由於水分子是微觀粒子,在具體的實驗中,用顯微鏡要想觀察到這些粒子是很困難的。如果讓學生觀察了布朗運動實驗的現象後,再利用信息技術應用軟體的三維動畫描繪出了實驗室的實驗裝置,並對「布朗運動實驗」中的水分子碰撞花粉粒進行了模擬演示,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可以使學生知道微觀物質的存在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花粉粒的運動是由於水分子碰撞的緣故,從而確定布朗運動是分子運動的反映,避免學生認為花粉粒運動就是分子運動的錯誤看法。
又如在拋體運動的教學中,有關飛機連續投彈,學生難於理解炸彈在空中的排列情況。若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或錄相技術拍攝飛機「實際」投彈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飛機投彈,便有利於學生很好地認識物理規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創新慾望。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創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被迫、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創造性地學習。而興趣作為支配人們行為的動機,並非人的頭腦中固有的,為使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除了要在教學內容上挖掘外,還可以藉助一定的外部條件, 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教育信息顯示的多樣化(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色彩、動畫等)、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無疑會誘發學生感情上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選修3-5「核能」部分教學時,教師從課件庫中調用原子彈、氫彈爆炸的照片,使學生了解核能的巨大威力,產生學習興趣,同時演示課件中核反應速度的方法和利用反應堆工作時釋放的熱能來發電的原理,再調用我國秦山、大亞灣核電站有關的資料及圖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核能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際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好奇心, 同時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
3、利用信息技術強化物理實驗,增強實驗效果。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往往少不了演示實驗,實驗中的現象和過程能直觀、清晰、有效的展現是物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於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盡人意。而結合利用信息技術製作成模擬演示實驗的課件,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選修3-4《機械波》這一章的學習中,由於機械波非常抽象且不便於實驗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教學時通過用波動演示器演示之後,針對學生最難於理解的機械波的傳播,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質點的振動情況、波的干涉等問題,利用信息技術製作課件來演示機械波的傳播、機械波在傳播時各質點的振動、波的干涉等幾個演示動畫的過程,演示效果既能動態演示也能靜態分析,使學生在學習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質點是如何運動的,波發生干涉時的加強區、減弱區是如何變化的以及質點的運動情況都有了深刻的認識。
4、信息技術為學生在物理教學的探究學習中提供了技術工具和環境氛圍。
新課程改革中,學生越來越多地參與探究性課題的研究,進而意識到他們自己所學知識與科學發展、社會生活的關聯。在探究過程中,他們不是機械地記憶信息,而是根據某項「任務」,自主搜尋、檢索、分析、組合與探究課題有關的資訊,從而達到培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模擬物理實驗室」是一款平台軟體,可以支持物理學習和物理教學,特別適用於物理探究性學習。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實驗器材完備的綜合性模擬實驗室。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真實」實驗體驗的基礎上,利用模擬實驗室進行綜合性的實驗研究,使課堂教學設計得到優化。
例如:在選修3-4「單擺」實驗中利用「模擬物理實驗室」軟體提供了一個單擺的實驗裝置,讓學生通過改變各種物理參數(如擺長、擺角、擺球質量、振幅等),並在擺動過程中隨時顯示擺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以及各時刻的瞬時數據形成的圖像,十分生動、直觀,使學生通過觀察認識了單擺振動過程中各個物理量的變化,並且總結出單擺周期與哪些因素(如擺球質量)無關,與哪些因素(如擺長、重力加速度)有關,有什麼樣的關系(周期公式)。
事實上,計算機模擬確實是現代科學研究中的一種先進方法,例如:模擬核試驗、計算機模擬氣象變化、模擬導彈運行軌跡、模擬橋梁受力情況等等。我們通過這類計算機模擬實驗,不僅使學生加深了認識,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讓學生初步學會了一種真正的科學研究方法。這對於培養21世紀的創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5、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習領域,改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物理課堂是封閉式的,教師、教材是學生的唯一知識源泉,而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則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以通過網路隨地進行物理學習和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去交流和溝通。學生可以通過網路進行觀察、探究、製作等物理學習與實踐活動。所以說,網路拓寬了學生學習領域,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時機。學生不但可以從網路資源中看到、聽到各種信息,而且可以利用主題學習網站、博客、QQ、電子郵件等,使課堂探究性學習得到延伸。學生圍繞選題,通過網路資源,查找有關資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布;也可利用電子郵件、BBS論壇等,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在網路上提出和設計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文字資料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然後利用網路進行跨時空交流。
例如:在必修2學習《宇宙航行》一節涉及萬有引力理論的實踐成就——航天事業的發展時,讓學生進行網上沖浪,使之了解中國及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的概況;如何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利用網路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必將改變學生單一學習模式、大大提高學生在信息時代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信息素養。
6、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
例如:在選修3-2《電磁感應》一節的教學中,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增強學生對學習物理重要性的認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電和磁的多種應用,作為本節課的尾聲。學生通過色彩豐富的動態畫面,看到了電和磁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感受到了物理知識廣泛的應用前景,體驗到了物理學科對時代發展的深遠意義,從而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德育效果遠遠勝過了空洞的說教,也使緊張的學習變得活潑、輕鬆了。
利用了信息技術後學生在物理學習的興趣上、在勤於動腦思考問題方面以及在思維方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感到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於以前,表現在他們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更善於提問題。包括一些差生,都敢於質疑,都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而且在思維方式上,學生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不僅愛思考,而且還逐漸學會了思考的方法。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改革與發展,讓物理課堂教學優質高效,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相信通過我們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強大功能必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7.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有何益處
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是量大,不僅需要記憶概念、定義、實驗操作,還要深刻理解物理基本原理以及物理公式的計算。明明是一門理科學科,卻與文科學科無異,課上概念艱深,課後還要強加背誦,這使很多學生感覺物理難學,對物理課堂的老式「填鴨」教學產生厭學情緒。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承載媒體的多元化、集成化、交互性的特徵對教育的改革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我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在新課程中明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內容。對物理學科來說,通過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使概念由抽象變具體,由微觀變宏觀,由靜態變動態,從而使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不是被動的融入,而應該是高層次的主動適應,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將帶來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的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調一種高度的和諧與自然,最終實現學習者學習效率、積極性、主觀性等方面的改善。
一、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功能特點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從技術上來說具有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從功能上來說,它給教學活動增添了許多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所不具有的新機制:
1. 教學內容的多媒體化——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化、形聲化表達,並且可以以鏈接的技術以圖片、動畫、聲音、文字說明等多種形態的知識載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論證和說明,這對優化學習者的認知活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教學傳播的多樣化——與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傳播方式不一樣,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增添了許多新的溝通機制和人與人相互作用的方式,例如計算機網路、多媒體、專業網站、信息搜索、電子圖書館、網上課程和遠程學習等。
3. 教學資源的共享化——網上教學資源是對廣域范圍內的教學資源的集合,可以滿足各類學習者在各種學習形態(一體化教學、個別化學習)下的學習需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4. 教學形態的多樣化——班級形態的一體化教學、個別形態的自主學習、校際和國際間的協作學習等,都可以得到信息技術的支持。
5. 教學時空的擴大化——學校和課堂不再是教學活動的惟一場所,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獲得很大的靈活性。
6. 教學環境的虛擬化——根據教學需求創設虛擬的教學情境和訓練條件,為認知活動的優化和技能訓練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證。
7. 教學效果反饋的及時化——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活動,克服了以往教學延時反饋的弊端,既可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提供診斷性反饋,也可以在教學結束後提供總結性反饋,為教學過程的調控和教學結果的評價及時提供依據。
顯然,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這些技術、功能特點,可以滿足物理教學對豐富的教學形式內容、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方法的需要,充分促使學生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創造型人才。
二、在物理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有效整合,在物理的教學中,它起著傳統教育遠遠達不到的優勢。
(一)優化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研究的基礎,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學,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個實驗必做,一來需要很多的實驗室准備工作,二來某些演示實驗在教室中進行,效果不是很明顯,教學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實驗如用天平測固體液體的質量、牛頓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實驗室進行,其他諸如安全用電等物理性質的示範性實驗,則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輔助。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既有助於教學效果的實現,又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計劃,使教學過程能夠按照預設的思路前進。特別是對很多無法進行實驗的理論知識,多媒體課件教學更是凸顯了其極大的優勢。如,在講解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原理時,空洞的理論很難讓學生理解,這時,完全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模擬製作讓學生有非常詳盡的了解,對於這樣的課堂教學,還會有學生覺得枯燥么?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代替某些演示實驗操作,可以有效的控制課堂節奏
因為物理實驗的很多因素可能會導致實驗現象的不明顯,實驗時間的無法控制,而多媒體課件則完全避免了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學時間能夠有條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鍾才能出現明顯物理現象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瞬間實現,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三)設置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看到圖文並茂、視聽一體的互動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中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聲音信息,觀看實驗過程以及原理。這種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改變了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產生學習的興趣與樂趣,主動、及時地獲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發表達慾望,與教師形成互動,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賦予的新的表達方式。
我在講解「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章節時,利用Flash課件,使學生能夠聽到水流聲,能夠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巨大的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發出電來,使沒有見過大型水電站的農村學生也能認識到水電站的運轉過程,以及我國在水資源利用上的成就。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不但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了機械能的相互轉化的水力發電原理,也讓學生很好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節約水資源的必要性,教學內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資源、如何節約水資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自己提出。可以說這樣的教學才是真實的,貼近生活的,學生主動要求接受的。
(四)實現全員參與,實時效果反饋
多媒體技術的參與,決定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互動的、全員參與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能讓全體學生始終積極參與,解決了「饒幸心理」(即傳統教學中一次只問一個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積極踴躍發言的同學沒有機會進行回答)兩大課堂提問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學習勁頭。使學生在不斷地參與中獲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們參與品質得到培養和提高。反饋信息能讓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處於最佳思維狀態,進行及時調整課堂策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這里所指的反饋是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反饋,學生的思維狀態、課堂的參與氣氛、學習新知識後的情感表現等都是我們課堂教學反饋的「晴雨表」,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參與及時被教師掌握。這恰恰是傳統教學的最大弱勢。教者都希望能夠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提高信息傳播密度,盡可能多
(五)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應該自始自終穿插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隨著教育課程理念的更新,我們應該認識到傳統的說教模式對於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我們應該更多的使用知識性、趣味性的教育方式,信息技術教育在這一方面就顯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在有關火箭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重大發展成果進行瀏覽,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通過對內能的利用的多媒體技術演示,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多媒體技術採用這些喜聞樂見的方法滲透在各學科中可以說是對學校現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且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整合」的含意在逐步的發展和深化
「整合」是一個新的事物,對「整合」的含意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對「整合」的理解還需要在實踐中加深,「整合」也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們對課程認識的加深而深化。所以在整合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受計算機的約束,以致教學不夠靈活,放不開手腳。在整合的過程中,是我們教師利用計算機為教學服務,而不是我們服務於計算機,千萬別本末倒置了。
(二)「整合」要特別注意科學性
由物理學科本身特點決定,它特別注意所講內容的科學性,因此,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特別在容易出現問題的動畫創意、課件的設計與製作中,更要把科學性放在首位。不能用信息技術完全取代物理實驗。物理是真實的,是學生最可信賴的事實;計算機模擬物理實驗是虛的,是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的,是物理實驗的補充,因此,不能用信息技術完全取代物理實驗,而不做物理實驗。更不能由於信息技術的新穎性,而濫用。
(三)「整合」要注意實用性
「整合」的目的是為提高教學的水平、教學的質量,不是為「整合」而「整合」,不是擺樣子,圖虛名,因此在進行「整合」實驗時,要講究實用,不能脫離實際,注意避免或叛亂少無益信息的干擾,有些教師為了整合的課件好看,加入許多裝飾,偏離主題,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此,那些無謂、花俏的,與教學沒有聯系的信息,要避免減少,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這種「整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整合」也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
我們是在為中學生講課,為中學生准備「整合」的素材,因此,這些素材一定要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徵,要提高藝術性,注意趣味性,讓中學生愛聽愛看,從中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學習,喻教於樂,事半功倍。
總之,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是一個教學改革過程,要破要立,要改變那種只重教師講授,忽略學生因素,生搬硬灌的教學模式,改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生動活潑地學習模式;要改變那種只重知識結果的背誦,改以重過程的體會和理解,重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改變那種只重抽象邏輯思維和推理,忽視形象思維的培養與提高;要改變那種傻教傻學的題海教學方式,變機械套用為靈活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固定式思維為發散型思維。只有這種「整合」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物理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8. 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課堂教學中
盤錦市第三完全中學項悅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由於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中學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息技術的優勢顯而易見,因此,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更是在無力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而它的知識比較抽象,有很多同學覺得它們看不見也摸不到,更是難以想像,久而久之對物理學科會失去興趣,而信息技術的加入能創設物理情境,並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整合物理學科教學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視頻技術、實物展台、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媒體,在物理實驗中具有直觀形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改變時空、動靜變化、,快慢可調、重復再現等功能,為以實驗為主要教學手段的物理學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對於整合物理學科教學,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能夠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以計算機網路為主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在有關物理的網站上學生可以查閱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家的生平簡介、他們的故事和趣事、中國和世界物理的發展史、課堂自學題和趣味題、以及學習中的有關問題等,在網上可以自由的涉獵、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掌握許多終身受益的方法。
二、信息技術的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師的工作、教師的職業,突出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強調教師的「教」,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的。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組成的對立統一體,「學」是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是為了學,「教學」即「教師教學生學」,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從多方面來了解物理這一門學科,聯系實際生活,打破了傳統課堂上老師為主導的模式,使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到物理的研究探索中來。使課堂的教學不再沉悶。信息技術的加入,讓學生產生了主動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動力。
三、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
教育無法孤立的存在於社會之中,社會的進步促進這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及時了解到當前世界頂級物理學者的信息,也可以了解我國物理研究發展的趨勢,更可以了解到物理教育領域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只依靠課本來了解物理,他們所接觸到的物理不再是單純課本中若干年之前的論點,而是緊跟時代發展腳步的新觀點和理論依據,這也可以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讓學生感到,在實際生活中,物理知識也是必不可少了,將物理從單純書本學科這個狹小空間里脫離出來。
四、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能夠將抽象變為具體
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並且完全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於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如本人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先用常規儀器按傳統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於常規實驗儀器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並產生迷惑。此時我改為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於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由此可知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提供幫助,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並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於學生發現規律、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五、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可以優化教學過程。
科學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課堂生動形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接受快,課堂效果好。
(1)巧妙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又與學生實際緊密相連的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種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給學生多種刺激,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激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來認識理解物理現象和本質,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促進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設計模擬實驗。有些物理實驗對其過程很難分步觀察與判斷,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控制實驗的速度,調整教與學的進度,在教師與計算機的共同啟發下,達到實驗學習的目標。同時,模擬物理實驗能讓學生抓住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徵和變化過程,明確觀察對象產生變化的現象和條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3)力求突破難點。教學中的難點,有些很難用傳統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突破,若用電腦模擬,往往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製作動畫來描述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或者一個物理過程,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此時可以把靜止的圖片變成能夠運動的二維或三維動畫,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更為直觀,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
(4)整合已有知識。物理教學中經常要對不同時期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在畢業班復習物理實驗時,如用常規手段進行復習,教師很難把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做過的實驗全部重做一次。此時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於比較、加深理解記憶,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同時會節約大量時間。
六、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奇、自豪,滿足求知慾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較好地實現了上述要求。
七、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能力
如果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如果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課堂信息量加大,學生易於接受,在愉快的氣氛、交互討論中掌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效果相當明顯。
同時,應用計算機與網路的功能創設引入概念的情境、創設推導規律的情境、創設提出能夠逐步深入的問題情景、創設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外化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所設置的物理問題情景中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是輔助課堂教學,幫助教師完成「創設情景、激發動機、提出問題、建立圖景、引導討論、畫龍點睛」的極好工具,按照「以能力立意為主」進行教學的基本思想,多媒體課件不僅僅有利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創設情境進行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應用課件創設物理情景、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2、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物理過程,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3、應用多媒體課件分析圖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創設動態、變化的圖象,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事物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變化分為量變與質變,其中質變是突變,而量變就有一個過程,並且事物在量變的過程中質並不變。因此尋找變化中保持不變的部分,乃是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方法。
變化中不變以及在變化中求不變的思想是辯證思維在物理學中的重要體現,也是物理學的靈魂,貫穿於物理學始終,應用幾何畫板或其他教學軟體,展現動態圖景,幫助學生在探索本質、尋求真理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變化中求不變的意識,引導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哲學上的思考,從而培養他們「全面、本質看問題」的基本素質。
八、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可以切實解決課時矛盾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互動式網路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知識面更廣。學生們在這些動感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容易領會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教學進度的加快,為學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很多內容是很難通過說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便是講一節課,學生也難以理解,反而只會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畏懼感。這些知識完全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大家看到模擬的直觀的情況,這不僅可以將內容講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大大加快教學進度,從而節約大量時間。對於少數學生不能及時弄懂的內容可以反復播放,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
多媒體課件教學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上,隨時可講解理論知識、演示實驗步驟、指導學生學習或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使用多媒體的課堂上,既能學習到「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了實踐操作技能,做到省時、高效,課時矛盾迎刃而解。
另外,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教學技術只是一種工具,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展示時,一定要考慮到它的工具性,而不能讓它成為教學的主題,使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技術上,而不是教學內容上。否則的話,教學技術反倒成為干擾因素。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時,一定要努力防止和排除各種干擾,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計算機已作為教學過程中一種理想的認知工具,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可以預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課件教學,將不僅是促進教學手段的變革,同時還必將促進關於教材的觀念與形式、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進而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改革與發展。
9.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對接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積極作用
信息技術藉助豐富的信息資源,賦予了物理教學生動形象的生命,為學生開拓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學習空間,成為了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有利工具。
1.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類似於機械運動、力的作用、能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等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科學性,經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可將學生置身於由聲、光、電、影等多種信息元素構建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通過感官刺激進行直觀體驗,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並產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2.有利於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信息技術利用其開放性的資源優勢為師生交流搭建了一個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