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藝術與教育的關系
在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一書中第三章的研究和理論的影響一節里涉及有關藝術部分:
圖3.1中教學技術某些教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和領域范疇之間的關系裡開發這一領域為:傳播、視覺思維、視覺學習、視覺傳播、美學、美感。
圖3.2中教學技術某些教學技術的研究和領域范疇之間的關系裡開發領域為:媒體、文本設計、視覺學習。
在這一章中對具體的研究和理論對教學技術的領域作出貢獻和影響的方式進行綜述里的設計里的傳播理論和知覺-注意研究中論述到「傳統的傳播研究,特別是當和已經公認的人類學習的原則相結合時,對教學實際的影響時很重要的,特別時微觀情境的設計,例如頁面布局、屏幕設計、圖形和視覺設計。有關知覺及引起可控制注意的研究有特別的重要性。弗萊明(1987)描述了那些對設計者最重要的獲得注意力原則。具體而言,注意有高度的選擇性,常常被吸引到那些具有適度復雜性和新奇性的事務上,並受到學習者期望和教學暗示的強烈影響。弗萊明(1987)總結了與設計相關的知覺的特點,包括組織、比較和對比、顏色、接近程度、相關值和信息的顯示區域。」
「在歷史上,諸如上述的研究讀一媒體設計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他對新技術領域入圖像設計、桌面出版和多媒體聚焦西的設計有重要影響。更進一步說,對於視覺思維、視覺學習和視覺傳播的研究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在開發領域中有關論述中講到
「開發不僅受到傳播理論的影響,它同樣受到視覺和聽覺加工理論、視覺思維以及美學的影響。」
在微觀層次的研究中,」這些研究影響了文本設計和利用不同的技術開發教學材料的方法。計算機屏幕設計時目前微觀層次傳播指導原則應用的一個例子」。
「由於視覺思維、視覺學習和視覺傳播等理論的應用,開發范疇同樣受到視覺素養運動的影響。」
「對於製作教學材料過程中的視覺化處理,視覺思維理論可用於生成指導思想。視覺思想是一種內部的反應狀態。與其它階段相比,它包括更多的心理圖像的操作及更多的感覺和情緒的聯想(Seels 1993d)。阿恩海姆(Arncheim)(1972)把視覺思維描述為前意識的和隱喻性的思想。視覺思維要求具備將圖像按線條、形狀、顏色、紋理或者構成等元素進行組織人們可以利用這些視覺元素構成視覺語句,這對所有年齡段的人的學習都有深刻影響。」
「視覺學習理論的應用將重點放在視覺設計上,並且融入各種媒體化教學中。
⑵ 教學與教育,智育,上課的聯系與區別
1、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專一個基本途徑屬。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實際上,在中文中,教學與教育沒有太大區別,而在西方,教學主要針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教育主要針對個體人格的培養和性格的訓練。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2、教學與智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智育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它主要是通過教學來完成。但教學不等於智育,教學也是進行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途徑。同時,智育也需要通過課外活動等才能全面實現。
3、教學與上課。教學與上課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包括上課,上課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除上課外,教學還包括備課、課後輔導等。但上課是教學中的一個基本環節,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上課來完成的。
⑶ 如何處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之間的關系
審美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同屬於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它們既各專自獨立,又相互滲透,是一屬種相互推動的辨證關系;
②區別:智育是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人的求真能力為目的;德育是以錘煉人的道德品質,培養人的求善意志為指歸;體育是以強化人的體能,培養人的健壯體魄為宗旨;而美育是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並使之和諧運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以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⑷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之間的關系
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第一要務。智育就是教人如何聰明的,當然很重要;體育是版叫人身體健康,身體跨了,權一切都是0;美育是教人如何從生活中獲得美的享受,心情舒暢才有動力;勞動技術教育是教人以生活的本事。這五育的側重點不一樣。但德育是第一。
⑸ 學前教育學中的美育與智育有什麼關系
①聯系:審美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同屬於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它們既各自獨版立,又相互滲權透,是一種相互推動的辨證關系;
②區別:智育是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人的求真能力為目的;而美育是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並使之和諧運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以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⑹ 美術教育與美育,藝術教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美術教復育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制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藝術美育。學校的美育可分為:校園美育、學科美育、藝術美育,美術教育所屬的藝術教育就是藝術美育的組成部分之一。
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再是培養畫家,而是培養具有綜合高雅文化藝術素養的文明人、文化人。
⑺ 智育與教學的關系如何理解
1、智育與教學是一個交叉概念。
2、智育與德育、美育、體育等相並列,構成一個教育內容的完整架構。他的上位概念是教育。
3、而教學則是所有各育都可能具有的教育形式,智育以教學為自己重要的途徑。
⑻ 美育與德,智,體,育的關系
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和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正式通過公布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方針簡明准確地表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服務方向,培養什麼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的根本途徑。 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方針中講的「德智體」是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素質而言。應當指出,「全面發展」和「全面發展教育」是緊密相聯系而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德智體幾方面基本素質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教育是指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進行的教育內容和活動,即通常指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進行的教育內容和活動,即通常指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技術教育,簡稱「五育」。方針既然明確規定了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就必然要實施「五育」的內容,因此不能認為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沒有包含美育和勞技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視。但毋庸諱言,人們對全面發展教育中「五育」內容各自的功能、地位、作用及它們之間關系在認識和實踐上還有偏頗。有人提出「五育」並舉,德育為首,將「五育」機械地割開,有人將美育片面理解為單純的藝術教育等等,然而「五育」既各有其特定的職能,又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不可分割的整體,本文就美育的職能及其與德、智、體的關系作初淺的探討。 一、美育的職能 既然審美素質教育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強 烈的審美教育的意識,充分認識美育的特殊職能。美育在全面發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們完善品格,盪滌心胸,豐富感情,開拓思路,增長才乾等。美育的具體職能可以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即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1、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審美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社會現象,人們對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低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同樣人們如果要欣賞瑰麗的大自然的美,欣賞、追求社會生活的美,探求人們心靈美的奧秘,就需要有相應的感受能力。美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審美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和提高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美存在於自然、社會、藝術和科學等客觀事物和客觀的活動過程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脈,無垠的草原,凌寒而開的紅梅,粉妝玉砌的雪景,一瀉千里的江水,都蘊含著美意,這是大自然的美;劉胡蘭的慷慨就義,「八一」南昌起義的壯烈,天安門廣場上被檢閱的三軍的威武,抗洪搶險中人民子弟兵的非凡表現,雷鋒與日月齊光的事跡,李四光的地質之光,這些都是社會美;貝多芬的交響曲,達·芬奇的繪畫,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被世界公認的藝術之至美;科學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美的。我們學生的生活中同樣無處不在存在美:「您好」、「謝謝」、「再見」、「請」等的語言美;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的行為美,干凈、整潔、綠化了的環境美;誠實熱情、遵紀守法、開拓進取、樂於助人的心靈美,都是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實踐。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線條、形體、色彩、表現方法的知識、技巧,必須訓練他們的視覺器官,提高其視覺感受力;要讓學生學會識譜,懂得節奏、旋律,提高他們發音、吐字等表現聲音之美的能力,必須訓練他們的聽覺;引導學生接觸英模人物的事跡,領略名山大川的奇異風光,參觀科技成果的展覽……都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人類生產勞動的偉大。革命斗爭的壯麗,科學發明的喜悅。對於中學生來說,心理正趨於成熟時期,對美的感受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唯有能夠感受美,才能談利上鑒賞美和創造美。 2、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力。美育的又一職能,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正確地鑒賞美醜的能力,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和判斷事物的美和丑,並且不斷提高鑒賞美的水平。這種對於事物美醜的鑒別力,同樣並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動實踐中逐步培養和發展起來。人們常說,「愛美是人的天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實表明有愛美之心,並不等於就有了美學修養。世界紛繁復雜,中小學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惡和美醜,有的盲目崇尚「哥兒們義氣」,有的盲目模仿影視中的暴力動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於缺乏對美應有的鑒別力和鑒賞力,難免會出現美醜顛倒,是非混淆的情況。況且由於人們的生理基礎,心理素質,文化教養,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審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與病態,進步與落後之別。凡此說明,對中小學生確實需要通過美育教育培養他們正確地鑒別美醜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們樹立起健康的審美情趣、審美標准和審美理想,從而滿懷激情地去追求應該追求的美。 3、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又一重要職能。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同樣地人們感受和鑒賞美是為了創造美,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過審美實踐、審美教育所培養起來的創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諸如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創作的能力,也包括在科技、生產勞動、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中創造美的能力。 美育對提高人們創造現實美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從原始的陶器、石器到現代的宇宙飛船、人造衛星,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現代的機械化生產,作為人類創造性生產的積極成果,這些都毫無例外地包含著美的因素。由於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從各種現實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創造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的關系 既然美育具有培養人的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的職能,那麼,對人的全面的教育活動中就離不開美育教育。美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與德、智、體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1、以美引善。美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德育主要是對人們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解決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體現「善」的要求。 一個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人,首先應該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高尚的道德 情操。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對善惡原則界限加深理解。它偏重於說理,並要求人們以一系列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把思想道德教育寓於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樣的潛移默化中實現道德教育,使人樂善好為。 2、以美引真。智育主要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學生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能力,解決「真」的問題。不管是社會學科還是自然學科,都具有各自內在的科學體系,科學就是美。人們可以通過對於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欣賞,在愉悅精神的同時,獲得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 比如數學,它是「美的王國」。不僅表現為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還表現它的精確美、抽象美、邏輯美、簡單美、符號美、和諧美、對稱美、秩序美、統一美上。公式、定律、定理無不以簡潔、優美的形式,顯示已知和未知,定量和變數,數量和質量,空間和時間之間的關系,使人感到一種邏輯美的力量。 又如使今天的世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的物理學,把古人嫦娥奔月的夢想變成阿波羅登月的現實。物理學中的聲、光、電、磁等不僅具有現象的美,更重要的是物理規律顯示的美。伽利略發現慣性定律把勻速運動和靜止狀態統一起來。學習牛頓力學所能感覺到的理論美、公式美、數學美、邏輯美和實驗美。 化學、生物……都具有其內在美。我們更不用說文學、音樂、美術、戲劇知識中的美感和樂趣。一旦你認為學習知識是一種美的享受,你將會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3、以美健體。通過體育訓練,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發達的肌肉和勻稱、健美的身體。通過美育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鑒賞美的能力。無疑會促進人們對於健美的認識,不斷提高身體的健美素質。 體育活動、體育競賽是當今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更是學校教育中經常性活動。倘能引導學生自學地去感受、鑒賞體育活動中的美,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開展體育訓練,體育競賽的積極性,不斷地創造體育的美。 總之,「良好的審美活動,可以使人們情緒飽滿,積極向上,對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科學地深入地研究、說明和宣傳德、智、體、美的關系,是一項很重要很有意義的課題。它們是相輔相成,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馬克思說,人類是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的。可見,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是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審美理想,以及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統一在一起進行的。因此,我們要實現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要培養自覺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人,就不能不發展美育,不能不發展審美教育」。
⑼ 美育和智育的關系是什麼
學生對美的感受、欣賞、鑒別,要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所以美育依賴於智育專。但學生在審美活動中,屬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學生的知識越豐富,智力的發展越快,對美的理解和感受也就越深刻。所以美育和智育相結合,是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⑽ 教學與智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教學與教育是部抄分與整體的關襲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實際上,在中文中,教學與教育沒有太大區別,而在西方,教學主要針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教育主要針對個體人格的培養和性格的訓練。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2、教學與智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智育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它主要是通過教學來完成。但教學不等於智育,教學也是進行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途徑。同時,智育也需要通過課外活動等才能全面實現。
3、教學與上課。教學與上課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包括上課,上課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除上課外,教學還包括備課、課後輔導等。但上課是教學中的一個基本環節,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上課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