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課程第四部分作業:什麼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評價設計應注意的問題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評價設計的亮點和不足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研究如何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准備狀態、制定教學程序計劃、分析確定教學任務、評定教學結果,以及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理論和技術。教學設計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以加涅等為代表創立的第一代教學設計理論正式形成。隨著情境教學、建構主義心理學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和發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第二代教學設計理論。我國學者從80年代開始觸及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已取得長足進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對教學設計活動進行從新審視。(一)課堂教學設計的概念課堂教學設計是指課堂教學過程及其教學方法的設計。也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什麼(課程內容)和怎麼教(教學組織形式、模式選擇、媒體選用等)進行設計。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課程要通過教學活動來實施。教材只規定活動原則、方式及注意事項和案例,教學活動要由教師來設計。過去,教師只會備課,課堂教學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且局限於單向的傳授,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和主宰,把教學大綱、教材作為進行課堂教學的唯一依據。現在,教師則必須學會設計活動。不會設計活動,只會照劇本演戲的教師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設計?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設計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身心發展的完善程度,同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項教育方針針策的貫徹實施,從而為教育教學工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性的評價學生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評價的意義在於為實現「更好」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對的標志,暫時的現象,而不斷地爭取「更好」,才是教育質量評價的永恆追求。課堂教學評價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是什麼?一、
任何一堂課都兼有優點和缺點,即便是很精採的課,也不可能完美無缺;哪怕是再糟糕的課,也不會一無是處。我們在進行分析和評價時,就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這是最基本的。明確這一點,可防止偏激和片面性。另外,我們在分析一節課或一位教師的優缺點時,常常要進一步探討之所以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至少應分清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忽略這點往往會使分析流於武斷,不足以服人。
評價一堂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善於抓主要問題。比如一節課上得死氣沉沉,教師講課無章法,學生學習沒情緒,那主要問題是什麼呢?是教師對教材鑽研不透,還是教學方法有問題?如果是對教材鑽研不透,那症結又在哪裡?如果是教學方法有問題,那麼是教師主觀上的認識問題還是具體的措施不當?搞清楚這些,我們才能對症下葯幫助教師解決根本問題。若是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一二三四五羅列一堆問題而不求其根源,不但讓人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不利於改進教學。
三、注意激發評價對象的內在動機
課堂教學評價評的是課,但教師作為講課人實際上也處在被評的地位。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評課人與講課人形成了評與被評的關系。正確處理評與被評的關系有助於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評價設計的亮點和不足,針對不足如何改進?優點:1、注重教學評價,對於學生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在整個課堂中,我一直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用親切的眼神,多用鼓勵性的話語。例如在課上一位同學回答出錯誤問題我便及時說:「Good , is there a better answer to this question?給學生更大的自信心,錯誤並不代表學生不會、瞎說,很大的原因是緊張,作為老師應該緩解學生的壓力,不要使孩子們怕說英語,而是讓他們感覺到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培養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 2、 把英語教學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挖掘學生的各項智能,我在本課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學生展示這一環節運用了多元智能理論教學,又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繪畫智能,音樂智能來帶動語言智能的發展。學好英語不僅要體現在書面上。同生活實際結合也是很重要的。 根據學生的表現,捕捉其中可用、有價值之處,因人而異,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貼切到位的評價語既能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不足,又能給學生以提醒或糾正,提高學生回答與思維的質量。准確而又得體的評價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他的學生也會朝此方面去努力的。存在不足的地方:形式單調,互動不足。 評價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單向活動,生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多向立體互動評價明顯不足,學生的互動性被忽視。改進措施:在實施課堂即時評價時,評價的主體不僅僅 包括老師,還有學生,還學生以評價的機會、評價的權利及通過評價反思和發展的權利。評價關系不僅建立在師生之間,還建立在生生之間、小組之間。確立評價主體與客體的多向互動性,使評價對象通過評價不斷積淀,優化自我素質結構,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價值取向。
Ⅱ 如何對中三化學課堂教學的評點案例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專定的了解,屬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鹼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鹼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Ⅲ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例談
通過聽課、思考、實踐,我覺得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
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適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誇大學生的優點。
不同的學生,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簡單的問題,學優生對於老師是否表揚往往表現得無所謂,受了表揚也常常是反應平平;而後進生則不然,他們很在乎老師的表揚,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到表揚後也能高興一番。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候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也不相同。如學優生在解出難題或者對某題有新的解法時,他們就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贊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會感覺很興奮」。
針對不同的需要,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表揚——
如果一位學優生回答的問題非常完美,我們可用極其真誠的語氣說:「你說話時有條不紊,表達的內容條理清晰,你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很強,你努力了,能成為語言學家呢!」相信那位學生聽了一定會自豪和興奮的。而其他學生受了感染,也會紛紛舉起手要求回答問題。
如果是一位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回答了問題,雖然她的聲音仍不很響亮,但她已經能做到主動地舉手發言了,這是她的進步。我們應抓住契機進行表揚:「今天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好聽,我還想再聽你說一遍剛才的答案,行嗎?」相信小姑娘一定會非常激動的,以後的她也會越來越自信的。
簡而言之,表揚要貼近學生的心理,表揚學生需要的,表揚學生在乎的,這樣的表揚式評價才會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
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以下兩種方式的批評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評。幽默式批評即寓批評於詼諧之中。用一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讓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他們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
自省式批評。「批評的智慧在於讓學生成為自我的批評者。」自省式批評的最大優點是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較持久。
課堂評價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准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使學生對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標准,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揚長避短。
第三、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揚所驅使,一味地為表揚而學習。因此,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1、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於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2、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時,總是挑對方的「刺」,老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慢慢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能正視自己、正視夥伴。
課堂評價必須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必須注重人性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和進步,真正體現評價所應有的教育意義。
還應注意,我們在對評價形式進行創新的時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傳統評價方式。如:點頭、微笑、眼神、口頭與書面結合、當眾與個別結合等等。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讓我們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策略,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促使他們向著更高、更美而努力!
Ⅳ 教育創新的案例,老師的課堂教學很個性的案例
教學案例的特點 四個特點: 客觀性. 教學案例是寫實的,是教學實踐中具體事例的真實再現,有相對完整的教學情節.對事情發生的背景,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要客觀地描述,如實地介紹.不能對教學活動作籠統的,概括的敘述,更不能歪曲事實真相.評析要實事求是,就事論理,從事實中引出道理,不能脫離事實而空發議論. 典型性.教學案例包含的一個或幾個疑難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思考,是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體現教學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有揭示教學內在規律的典型性,能從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性.基礎教育正處在轉變教學思想,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方式,推進課程改革的新時代.教學案例應具有反映課改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理念,新方法,新變化,新成果,揭示教學改革的新特點,新走向,從而啟示人們開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動課改健康, 深入地發展. 實用性. 教學案例要敘述清楚而有情節,語言朴實而又生動,內容平實而又耐人尋味,可讀性強.要具有現實意義,借鑒作用和探討價值,能激起教師效仿,學習遇到類似事情如何應對的策略,能啟發教師思考,從中吸取有益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教訓,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獨一無二,在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上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研究價值。 與其他文體的區別 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 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四.教學案例的作用 (一)促進課改深入發展. 新課程處處體現著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推動課改走向深入的關鍵."轉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尋找我們不端正的教學行為,並探求解決的途徑;二是藉助新理念來評價和發展我們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學行為的創新. 教學案例的撰寫,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轉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論與實踐相溝通,相融合的最優方式.其"轉化"的過程表現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選擇茫然困惑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閃光的事例撰寫成教學案例,以個案分析法重新審視教師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將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 (二)促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 學習運用理論。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於指導實踐,但不少教師總覺得理論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學一些具體方法來得實用.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憑經驗,憑感覺行事的情況並不少見,最終也影響了教師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產生這種現象有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學習方式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理論而學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經過書本學習,我們對許多理論觀點耳熟能詳,但這並不一定表明已經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過案例的形式學習運用理論,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育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可以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教師專業的成長,如過分偏重教育原理,難免空泛;如過分依賴經驗,易致盲從.只有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路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既是教學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那麼,具體操作的策略是什麼呢 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恰好可 以彌補上述"兩者"的缺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關課改專家所指出的"走向敘事研究——改變教師的寫作方式"."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徵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可見,教學案例的撰寫正是"敘事研究"的一種類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理性的觀察和分析,並將教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體現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析現象到認識本質的研究思路.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可以生動形象地說明一個教學理念,解讀一個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利於教師深刻,生動地掌握教學理論.因而,教師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學習,提高的過程.經常進行這種"敘事研究",實現教學與研究,教學與學習的一體化,必將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快速成長. (三)促進科研成果交流共享.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中開展敘事研究,對教學中的亮點或困惑進行理性反思,使之成為教學案例.它以書面形式反映教師的教學經歷,以敘事展示理念,不僅是教師成就與成長的記錄,而且是教師敘事行動研究的產物——科研成果.由於它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形式活潑,以事論理,煥發出耐人尋味的魅力,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於學習和理解,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交流,討論與共享,已成為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一種新形式.它圍繞交流的載體——某一教學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動,不僅有利於啟迪教師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學,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教學案例中的閃光點,轉化為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引發教學創新;而且有利於培育教師的團隊精神,形成相互探討,彼此學習的教研之風,使新見解不斷涌現,新思路不斷形成.總之,科研成果的交流與共享,定能促進廣大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的發展. 五.教學案例的寫作 (一)步驟: 立主題.寫作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反映一種理念,明白一個道理,理解一個概念,學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學案例也要有主題.所謂主題,就是教學事例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它直接關繫到教學案例的成敗與價值.一般而言,主題是教學事例本身所具有的豐富信息.主題的確立,是作者對教學事例中蘊含的新理念與新策略提煉的結果.由此可見,教學事例本身的價值,決定教學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選取極其重要.為此,我們要從眾多的反思日記中,篩選採用那些大家關注的熱點與焦點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與新策略的,耐人尋味的事例,提煉出正確,集中,鮮明,深刻的主題. 擇類型.確立了主題後,就要進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寫作前,依據事例的數量與性質,確定選用哪種類型的教學案例.余文森教授說:"關於某一節課或某一教學片段的具體反思,使之成為一份具體的教學案例(可稱之為教學敘事)."從目前刊物上發表的教學案例看,大致有四種類型: ①單一片段型. 一般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反映一個新的教學理念這類案例內容單一,短小深刻. ②對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個教學內容,兩種不同教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組成,在比較中倡導新理念,新策略.這類案例對比鮮明,發人深省. ③課時綜合型.一般是由一節課中各具特點的幾個教學亮點與評析組成,反映了一節課教學進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策略.這類案例內容豐富,綜合性強. ④專題解讀型.一般是圍繞一個專題,由三四個不同的教學策略的案例與評析組成,對某一新理念較為全面的解讀.這類案例主題突出,策略多樣.隨著教學案例寫作的興起與發展,必將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案例類型. 注意: 一.廣義的教學案例包括這里所說的教學案例,還包括教學敘事及教學課例(即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狹義的教學案例僅指該文中所說的教學案例. 二.教學敘事與狹義教學案例的區別:教學敘事偏重於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學案例偏重於理性的升華. 定形式.教學案例的內容是多樣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形式也應是多樣的.然而,形式的多樣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現形式,可以說"形式無定規,大體有常規".教學案例的基本表現形式有以下四個要素:標題,背景,事例,反思與評析.從發表的教學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標題.正文,有的用黑體字標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三個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體字標出反思與評析;有的用黑體字標出案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背景放在敘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結構要素: 標題.標題是教學案例的眼睛,是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的揭示.一個好的標題,常常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並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有個基本的了解.標題有單一式和復合式兩類.單一式標題.只有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表達一種理念,做出一個判斷,體現一種策略,說明一個道理,概括一種情景,提出一個問題,點明一個內容.如《在讀中感悟》.復合式標題,除主標題外,還有副標題——對正標題的內容加以說明,補充或限制.如《尊重個性 自主探究——教學片段及評析》。 背景.教學案例總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教學案例的主題,要簡潔,准確地向讀者介紹教材版本,學制,學科,冊數及課題,交代,說明教學案例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發生的. 案例.這是教學案例的主體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發生,發展的過程.核心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清楚,重點要把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怎樣在對話互動中,發現,提出問題,思考,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寫具體,尤其是與主題有關的細節——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教師內心的感受,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描述,成為教學實踐的真實再現.要注意的是,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圍繞主題,恰當取捨,不搞有聞必錄.同時,要求敘事的語言力求朴實,簡練,篇幅力求簡短. 評析或反思.評析的主要任務,是對案例反映的主題內容進行理性的解讀,評論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價值意義,以揭示案例的內在規律,給人以啟示.評析要實在,從事實本身出發,實事求是,說清道理,不脫離實際地空發議論.評析要中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做到這兩點要求,評析的操作要堅持以事論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總結規律.其思路是: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審視師生互動,解決問題的發展脈絡,捕捉師生具有創造性的典型行為,評析何處成功,哪兒閃亮,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目標觀,資源觀,為什麼它是成功的,閃亮的,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進而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理念,新策略.評析一般在案例的敘事之後評析.也有的邊敘事邊評說,語言朴實,文字簡練,用括弧或其它字體顯示.也有的既有邊敘邊評,又有總評. 積素材.掌握了教學案例撰寫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案例.正如葉瀾所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巧婦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噴噴的米飯.因此,我們不僅要懂得案例撰寫的方法,更要注重創造,積累事例素材,善於找"米"下鍋,才能寫出優秀的教學案例. 從現實的情況看,在教學案例的撰寫中,其所以選擇典型的事例很難,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有些教帥運用新理念進行教學,也確實創造了許多的教學亮點,但沒有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過後忘了;寫作時想不起來;二是有些教師在公開課或有人聽課時,注意應用新理念進行教學,可平時教學仍是"老一套",無法創造出典型的教學事例,寫作時沒有素材,難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對話互動,但考慮完成教案要緊,或者不善點撥,只要學生答對了,就滿足了,馬上予以肯定,繼續照教案執教,學生發散思維得不到培養與發展,亮點無法在動態中生成. 那麼,怎樣積累教學案例的素材呢 營造生成環境.優秀的教學案例是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因此,我們要堅持把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過程與行為,為學生創設自由對話的平台:學生講錯了,沒關系,允許出錯,歡迎重答重做;提出異議,倡導爭辯,允許保留;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成功時,會得到熱情的祝賀;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時,要求教師扮演"主持人","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善於點撥引導,做學生思維的向導.當學生不知從何著手,久思不解,思維卡殼,淺思輒止時,要靈活地啟發點撥,調整思維方向,或延緩評價,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發展.在這樣的對話環境中,學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態,他們的對話熱情就會不斷高漲,個性思維就會不斷活躍,教學亮點就會生成. 常寫反思日記.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常寫反思日記,積累實驗的第一手材料,便於保存,翻閱,研究.寫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養成反思習慣,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日積月累,反思日記就能為撰寫案例提供豐富的資源,同時把那些典型的,情節生動的,富有啟發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學反思,及時寫成教學案例. 善於搜尋事例.一是從反思日記中搜尋.平日養成反思習慣,有意地積累.翻翻反思日記,看看哪節課學生閃現出了智慧 的火花,獨特的見解,哪節課有什麼亮點,特別是教得順利,舒暢的地方值得回憶,思考.二是從同伴評課中搜尋.翻翻評課記錄,看看他人對自己公開課的評價,深入領會主要的優點,亮點是什麼,對具體細節盡力回想,想想有什麼好的生動事例可寫.三是從借鑒遷移中搜尋.大量閱讀有關刊物上的案例或經驗文章,多看多思,邊讀邊想,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盡可能產生聯想,即見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識地再實驗,再創造,進行聯想,遷移,重組,翻新等. (二)案例撰寫的規范 案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有著自身一些獨到的風格和規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寫作中,大致形成了這樣一些公認的規范: 形式上的規范: 使用過去時態 案例用過去時編寫,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提供資料的有關學校或教師,這樣做可以防止今後某一天出現同樣事實所造成的任何影響.同時,用過去時寫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學上使用更長一些時間. 盡量用表格來表示有關材料 將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資料均製表列出,這一來是為了行文活潑,二來是為了便於讀者明確把握有關事實. 事實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關事實都應該包括進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應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如果要寫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應當在案例中註明其為某某人的觀點,而不得作為事實來加以報告. 必要時列出實際採取的決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個個的問題情境,在案例中列入當事人實際作出的決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並幫助學生澄清有關思想. 註明所引用材料的出處 核對有關數據 案例中列舉出的所有數據都應該經過仔細核對,保持准確.為了便於核對,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頻繁標明資料出處,它應該比正式出版或發表的文本中標明的資料出處更為詳細. 附表和附錄 表格,圖表,其他格式化的製表或地圖都可以作為案例中的附表.這些附表應按其在案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編號.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應標明材料的出處.不屬於案例有機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過長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載於附錄之中.附錄通常以字母或數字標示,如附錄一或附錄A. 內容上的規范 第一是時間結構. 案例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須要對案例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可以依據時間先後來組織材料.雖然有的時候出於某種考慮,要打破時間順序,例如,為了提高讀者的興趣,有時會在案例 開頭先講一件實際上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情,但你必須對事件發生順序和案例的時間結構非常清楚. 第二是敘述結構.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必須要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來敘述,事件從哪開始,它的前因後果等,換句話說,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來. 第三是說明結構.案例的寫作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把有關情景向學生講清楚.敘述結構和說明結構有時並不是同一回事情,滿足了敘述結構的要求,並不見得也能滿足說明結構的要求.相對於身臨其境的學校管理者或教師來說,對學生進行的交待就要盡可能地具體一些,以便於他們掌握事實. 第四是情節結構.為了使案例變得活靈活現,讓學生忘掉它是人為的,就必須加強戲劇性,設置懸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談到:"許多年來,我們習慣於使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說法,即案例必須有一個爭論焦點.案例里必須有某某人應該做什麼,某某已經做了什麼,誰應該對目前的局勢負責,就具體情況而言什麼是最佳決策等內容.但是,案例不應是沒有矛盾的白開水.案例總是涉及某種類型的一個問題,你越是能夠強化這一點,越是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或增加思想沖突乃至人的沖突的戲劇性,你就越能使學生投身於案例之中,搞好課堂討論." (三)案例寫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為案例的初寫者,常常易犯的錯誤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語言的陳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細節太多,混淆了讀者的視線和思維,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還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案例寫作時,每一位教師要注意正視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見.由於成長經歷與生活閱歷的不同,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有時難免會形成對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認識,這種認識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寫作中,注意到這些態度,價值觀的存在,既有助於澄清問題所產生的根源,也有助於讀者把握問題涉及到的多種不同因素. 第二,案例雖然要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情感,但不能陷於感情的宣洩.案例圍繞一定的事件展開,寫作者往往是事件的當事人,這樣,他一方面選擇對自己情感有觸動的事件作為素材,另一方面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這種感情,使案例的問題重心轉移到個人情感的層面上去. 為了維護案例的權威性,案例寫作者的客觀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盡可能地避免寫作者的偏見及陷入感情的宣洩,可使用下列技巧: ●使用從有關論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訪中得到的直接引語; ●註明資料來源: ●避免任何偏見和同情情緒; ●所使用的語言,既不是單調乏味的敘述,又不致激起強烈的感情; ●盡可能使用事實性材料; ●按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報道,保持前後一致; ●不僅列入所發生的事件,而且寫進當事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的評論,這樣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論點或問題以便於學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寫作中,要理清案例問題的性質.案例問題的性質是什麼 是關於教學策略,還是學生行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這個問題看上去容易,實際做起來並不輕松.也許你自己的出發點是圍繞教學方法寫一個案例,但在寫作當中,紛至沓來的信息可能讓你意識到原有的出發點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問題的性質漸漸轉變為"教育管理"或"師生關系"之類了. (四)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 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Ⅳ 如何寫課堂教學評價案例
先看一個教學案例:
尊重個性解讀 重視文本取向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案例與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以「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為宗旨,從關愛學生人格健全和生命發展的基點著眼,提倡多元個性化閱讀,鼓勵自主感悟,關注獨特體驗。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喚醒學生閱讀文本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已有生活體驗,啟發學生盡可能多維、多層面地去揣摩感受課文的內涵,通過體驗、感悟、移情等形式,形成比較穩定的、個性化的情意態度和價值觀念體系。學生的思維也因此獲得了自由馳騁的空間,閱讀行為變得靈活、生動而充滿靈性。課堂上我們經常被感動、被難住、被震驚……能聽到別樣的聲音,捕捉到感人的細節,采擷到一朵朵思維跳動的火花。以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當學生個體獨特感悟與課文的價值取向大相徑庭甚至是背道而馳時,教師如何處理多元個性化解讀與課文價值取向的關系?
筆者近期聽了一節語文課——「一面五星紅旗」(課程標准人教版小語三下)。課堂上一個學生別樣的聲音,引發了我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和個人的一些思考。用片段實錄與反思的形式呈現給大家,真誠期待聽到來自實驗一線教師的聲音!
課堂情境
教師:當老闆告訴我,可以用鮮艷的五星紅旗換麵包時,我是怎樣做的呢?
隨學生發言出示句子:「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教師:說說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1:我從「愣了一下」體會到,作者聽到老闆說可以用紅旗換麵包,很驚訝,老闆真是太講平等交易了,他怎麼沒有一點同情心呢?
學生2:我覺得這個學生在猶豫,他在想是不是該用五星紅旗換麵包。
教師:「凝視」是怎樣看?請同學們用動作告訴大家你的理解。
[全班大多數同學雙手捧著書——「國旗」,眼睛盯著「國旗」看]
教師:凝視,就是——(學生)專心地盯著它一動不動地看。
教師:(創設情境體驗,讓學生設身體驗)請同學們手捧著書,讀讀句子,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這位留學生,凝視著五星紅旗,你可能會想什麼呢?
[一陣自言自語後,小手紛紛舉起來了]
學生1:我三天沒有吃飯了,我多想得到麵包啊!
學生2: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國旗是中國的象徵,我不能用國旗換麵包!
學生3:「我」是一位中國留學生,我不能把鮮艷的五星紅旗給老闆。
學生4:老師,我覺得即使我把紅旗給了老闆,我心中仍然愛國呀!……
同伴交流
聽課後,帶著疑惑與教師們交流。大家觀點不一,主要表現在:
觀點一:這是學生的真實體驗與感悟,應當給予肯定。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生命的成長過程是不可能沒有心靈的自由面對和鮮活的真情投入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有點缺陷的真實遠比強行統一的完美更有價值。再說,在新時代,愛國應更重實質,給不給老闆國旗換麵包是一種形式。在當時餓之極、生命垂危的情況下,這樣做是一種策略。只要活著,就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觀點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不能肯定學生的解讀,要適時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文本價值取向去解讀課文。
語文新課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但語文教學同樣承擔對學生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熏陶。五星紅旗是國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假如一個留學生在面臨飢餓與極度疲憊的情況下,就可以舍棄尊嚴,那很難想像他學有所成後,能經得住金錢、名利的誘惑,回到祖國。學生真實的體驗或個性化的解讀不等於文本的價值取向。
觀點三:不去評價學生的認識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不斷豐富閱歷和情感體驗後,自己去作出判斷和行為選擇。
教研反思
閱讀,理應成為師生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對非教學的個體閱讀來說,「我讀、我想、我感悟」,天地之寬,信馬由韁,別人想管也管不著,應該非常個性化的事情。但,作為教學的閱讀,文本已不再是自由的文本,課程賦予了它「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任。在此研讀《語文課程標准》,我個人認為:
1.尊重學生個性解讀的權利,但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
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倡導學生帶著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與經驗走進文本,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與文本對話,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個性解讀。而尊重不等於一味認同。作為教師,深入領會並挖掘蘊涵於課文字里行間的人文內涵,巧用「假如你就是這位留學生,你可能會想什麼?」引導學生「設身體驗,個性表述」,讓學生作出多元反應,是一種積極的教學行為。但是,小學生生活閱歷較淺,認識事物的能力偏低,對文本意境的把握水平不高。他們對文本的解讀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盡管大多情況下,表現為學生的真實體驗,而有時「真實」不等於「正確」,不等同於「基本道德素養」。教師應駕馭文本的價值取向,採用「精讀感悟、觀點辯論、問題探究」等策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讓學生真正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實現積極的文本消費。
《一面五星紅旗》中老闆由「講究平等交易」到「為留學生出醫葯費」並將五星紅旗插在鮮花叢中。老闆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堂上學生的心聲:
教師充分利用課文中「泡泡」的提示——「我們想對那個麵包的老闆說……」深化對課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學生:我不是想對老闆說。我想說的是,老闆說用紅旗換麵包,是不是想考驗這個年輕人。
教師:是啊,假如這個年輕的留學生用國旗換了麵包,老闆的態度會改變嗎?是什麼讓老闆改變了態度?
學生1:是「我」的愛國行為感動了老闆。
學生2:老闆由執意要求等價交換轉變為給留學生出醫葯費,就是這個留學生愛國的品質打動了他的心。
學生3:他把國旗插在鮮花叢中,不僅是表達他對留學生愛國行為的尊重,也是對中國人愛國精神的敬佩。
是啊,「愛自己的祖國,愛國旗,從一點一滴的言行開始。不論您人在何方,身處何境。」這就是教學內容傳遞給讀者的價值取向,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這一基點。
2.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但不能忽略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熏陶。
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體現了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對於「獨立的有差異有思想和尊嚴的人」的關愛與尊重。「所謂獨特體驗,是指學生個體在閱讀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文本所建構的意義」。新課程非常重視「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准》),把學生有獨特的體驗看成是人性的覺醒——不再沒有自我,只會人雲亦雲;不再揣摩老師課堂所需,或變成「沉默的大多數」。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和珍視,是對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人性關愛。尤其是對消極體驗的理解和包容,就是對「發展中的人」的尊重和呵護。但同時,我們應看到,語文課程承載著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重任,且「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語文教學,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建構,語感的積淀,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態度的改變和價值觀的引導。當學生個體的感悟明顯與文本基本思想背離時,教師要做的不僅是「指出」,還應該捕捉時機,將三維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彰顯語文教學的個性特色,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知識能力的感悟積淀、情感體驗的感染升華和道德品格的凈化提升的過程。(已發表)
上述案例,從文章結構上看,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案例主題與背景、情境描述、問題討論、詮釋與啟示」等。
①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應該提煉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改革精神。背景主要敘述案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事情起因等一些基本情況。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有一定的文學色彩,而不只是課堂師生對話的簡單實錄。無論主題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
③問題討論:提出引發閱讀者思考、討論的問題,問題要開放而且無定論。如果有定論就沒有討論的必要。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案例式教學或案例學習服務的,目的是提高閱讀者主動參與的能力,引發思維互動。
④詮釋與啟示: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的結論可以在這一部分展開。這里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的基本層面的探討才能展示案例的價值,如果僅限於個別情境或特殊問題,或陷於細節、技巧的追索,會失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問題討論、詮釋與啟示在具體的案例中可以以「建議思考的問題、專家評點、同行解讀、自我反思」等形式呈現出來。
三、怎樣進行教學案例評析
寫好教學案例評析,一般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評析或者評點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或者同行點評、深化。例如,《人民教育》2003「期行」以課題為題,專家評點的主題是——教學是一種充滿親和力的過程。非常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並體現新課程理念。
「期行」案例評點是在提供好的教學情境基礎上作評析,這就與自己收集的案例不同,自己收集時,非常清楚他的主題、背景以及亮點與不足。可以通過對背景、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利弊得失和啟示。那麼,對於一個別人提供的教學情境,要寫好評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讀懂案例放映的內容和主題;
其次,要研讀教師、學生的課堂教學行為——包括問題設計,方法指導、疑難點撥,過程引導等等。
然後,回顧課程理念,調動已有經驗積累,對教學的亮點與不足進行思考,看教學在符合一般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是否有所創新。寫出自己的看法與分析,也可以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要寫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評析,關鍵問題是——
要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觀察、思考才能做到。
例如,實錄型案例——《新課程要革「講」的命嗎》(《人民教育》)提供了語文教學中「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把握」這樣的典型事例。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體現的內在的教育本質規律是什麼?
教師從不同角度思考課堂教學行為,評點眾說紛紜。從人民教育後續報道的不同評析短文可見一斑:
——錯誤的以詩解詩
——不要擠占學生的解讀空間
——美麗的錯誤
——閱讀是一項被引導的創造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講」
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個性化思考,是寫好案例評析的關鍵。
Ⅵ 如何對一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只在於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句教學語言是否精彩,更在於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沒有充滿教育機智的教學評價的有效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停留於表層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銜接,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後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評價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准確得體,催生活力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在語文課堂上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用常用語言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判斷,再行褒獎、指導。首先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准確。准確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沒有了生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評價,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准確的課堂教學評價還需我們關注課堂中生成的細節,及時提醒學生,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二、機智應對,化險為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機智幽默、生動優美的語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風細雨、詼諧輕松,可以使它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達到匡正糾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機智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更是可以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去主動、生動地學習,從而使課堂生花,為教學增色。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以風趣的語言暗示學生如何通過有聲的語言把雪的大讀出來。當第一個同學讀時語氣比較平直、輕短,老師風趣地問同學們:這是什麼雪呀?大家笑著說:這是小雪。於是再請一學生讀,讀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這是中雪。又再請第三、四位同學讀,終於讀出了大雪,教師又幽默地激勵道:還有誰讀得比他下的雪還要大的嗎?課堂上笑聲此起彼伏,學生在書聲琅琅、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求知的歡樂,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 教學過程充滿著各種變化、發展,始料不及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發情況,臨時調整預設的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就能化險為夷。因此,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應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隨機應變,用自己內在的魅力,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捕捉亮點,學會賞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例如二下語文《找春天》,一學生在朗讀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這一自然段時,老師誇獎道:你也是我們班裡一個活躍的音符,請你再帶領大家讀讀吧!頓時她變得更自信,領讀的同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時,班裡的學生也開始一個個爭做活躍的音符了,可謂一舉兩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對一個學生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賞識與贊許,要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檢驗成功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尊重差異,期待成長 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礎,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並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 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教師評價時不只是簡單的判斷或褒獎,而應注重具體引導,應更多的從內容、方法等方面去點撥和啟發。有位老師在教學《蘭蘭過橋》總結課文時啟發到:請同學們想想,你頭腦中神奇的橋是怎樣的?話音剛落,一個小男孩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四種神奇的橋,教師評價說:你真聰明。仔細瞧瞧,那個學生一臉平靜,不經意地坐了下去。顯然,學生聽多了這樣泛化的評價,早已產生審美疲勞,不感興趣了。這樣泛泛而又單一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對如此的評價會麻木不仁,心理效應為零,評價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你真聰明,聰明在哪裡?你真棒,棒在何處?都應大聲給出具體參數,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於自己的關注和重視,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導向,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師的評價如再具體形象些:看來這位同學對橋特別感興趣,等你學習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長大後也會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這樣具體的語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像,把自己和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聯系起來,幻化出自己也是橋梁專家的美好形象,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入更加積極的思維狀態,產生出奇思妙想,這也正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撫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心中要有愛,要做到每句話背後都是一顆心,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一定是發自內心,真心實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才會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定會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於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相信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和體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會認真傾聽,在反思中增強研究意識,培育教學機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一定能步入這座有效評價的藝術殿堂。
Ⅶ 課堂教學評價要點包含哪些
(1)符合課程標准年段教學目標與要求。
(2)切合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
(3)兼顧思想教育、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育等。
(4)恰當、具體、明確。
(5)教學環節結構合理嚴謹、主次得當、聯系緊密、過渡自然、整個性強、富有新意。
(6)理解、把握教材准確教學內容處理得當課文整體感知與重難點理解適當兼顧思想情感體驗和語言文字、語文能力訓練有機結合正確、全面、精當、落實能體現訓練層次過程清晰、完整。
(7)摒棄繁瑣分析以讀寫實踐為本注意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電教手段、教具等的恰當運用和學法指導指點有方。
(8)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實踐、積極思維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和諧。
(9)實踐活動時間充足。
(10)學生能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1)教師文化素養高鑽研駕馭取教材、組織調空教學的能力和機智靈活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強。
(12)教學語言准確、規范、簡潔、流暢、表達力強。
(13)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14)板書設計合理簡明字跡工整。
(15)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6)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儀表端莊精神飽滿。
(17)學生主體地位確立學習興趣濃厚所謂活躍自主學習、實踐活動充分。
(18)語言文字與語文能力訓練扎實學習方法掌握、運用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19)教學整體效率高各層次學生均有較大收獲。
根據以上各項的等級評判綜合衡量本課教學的整體水平層次評定等級。
Ⅷ 課堂教學中有幾個亮點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進步與發展,具體表現在:版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權,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