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素質.學生學會做人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德育在其中處於首要地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段話的精髓是語文課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語文課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同時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勢下任何寓德育於語文學科教學之中,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抓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用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其道德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必須以完整而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形」誘情,使形象完整鮮明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感染作用來陶冶學生的感情.我根據不同的教材科目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敘述典型事例為主的,就以生動的講述為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文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通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生動講述三個典型事例,突出志願軍的群體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熱愛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就以說理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評.通過本文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習白求恩、雷風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外,通過表情朗讀和生動的講述或描繪、背誦的教學手段,使形象完整鮮明的展現出來,既發揮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時有能夠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情理結合,使學生在動心動情中受到教育.
語文課的品德教育既要訴諸感情,也要訴諸理智,將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對語文課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於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應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課文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動心動情學習課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感情上的共鳴.教師鑽研教材時必須沉進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的感情波瀾.教學時教師要緊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瀾,激發起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這種情應當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熱的,能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激發學生憎恨敵人,憎恨剝削,憎恨侵略.」這些經驗之談道出了語文課中的德育必須訴諸感情的真諦:教師必須動情,真正融及學生的感情深處,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情體驗,使他們在人類的高級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響.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所編教材課文的思想內容,積極貫徹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於教學之中,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教讀經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讓同學們依據該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從課堂情境設置內容分析,情感體驗,去感受那種深沉的文字間的相連相愛,這對於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培養,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鞏固、發展、提高的作用,效果顯著.
語文課的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像,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執教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於是,我將當時「普法戰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心理品德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奮學習,努力工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於語文訓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動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能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使個性品質得到完善.也就是說,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獲得良好的思想品質,它以自我意識為條件,通過自我努力來實現.
中學語文課具有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條件.在文學課文里,描寫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不同的願望、追求和理想.學生閱讀課文,就能夠間接地洞察社會,洞察歷史,領會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進行自我認識,受到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由語文課的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積累.
古人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課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積德、或法紀,不一而足,零零總總.為此,我在教學中,研究教材,本著方向性原則,將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個案,當作一面面鏡子,讓學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條主線延伸到內心深處,從而積善成德.
(二)自我傾吐
言為心聲.在教學中,我除在課堂上運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託外,還充分開拓其他途徑,如,數年來,我一直要求所教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記下來,定期收交,從中來窺探此時彼刻的心理,「善」則倡,「惡」則改.和風細雨,因人施教.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也凈化了靈魂.至於作文教學,我除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布置練習外,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練筆,如,《我好後悔》、《我真不該》、《我錯了》等可寫性很強的作文,讓學生去解剖自己,則善而從.
(三)自我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語文課上,有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學生借鑒,如果教師運用發揮的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失寶貴作用.例如,我在教《樂羊子妻》一文中,運用文中的「樂羊子」與其妻比較外,還讓學生設身處地橫著比,豎著比.於情於理,充分認識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廢」的「害」,從而見賢思齊.
(四)自我實踐
實踐出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乃至一時難以收效的東西,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到社會上體驗.為此,我利用自己身為團總支,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節假日,倡導學生到敬老院送溫暖;教師節向老師送賀卡;向貧困學生獻愛心,讓他們把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寫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饋到教學中,通過評比表彰,這對中學生的身心衛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作用.
2.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素質。學生學會做人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德育在其中處於首要地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段話的精髓是語文課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語文課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同時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勢下任何寓德育於語文學科教學之中,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抓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用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其道德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必須以完整而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形」誘情,使形象完整鮮明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感染作用來陶冶學生的感情。我根據不同的教材科目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敘述典型事例為主的,就以生動的講述為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文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通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生動講述三個典型事例,突出志願軍的群體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熱愛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就以說理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評。通過本文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習白求恩、雷風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外,通過表情朗讀和生動的講述或描繪、背誦的教學手段,使形象完整鮮明的展現出來,既發揮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時有能夠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情理結合,使學生在動心動情中受到教育。 語文課的品德教育既要訴諸感情,也要訴諸理智,將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對語文課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於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應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課文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動心動情學習課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感情上的共鳴。教師鑽研教材時必須沉進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的感情波瀾。教學時教師要緊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瀾,激發起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這種情應當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熱的,能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激發學生憎恨敵人,憎恨剝削,憎恨侵略。」這些經驗之談道出了語文課中的德育必須訴諸感情的真諦:教師必須動情,真正融及學生的感情深處,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情體驗,使他們在人類的高級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響。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所編教材課文的思想內容,積極貫徹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於教學之中,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教讀經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讓同學們依據該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從課堂情境設置內容分析,情感體驗,去感受那種深沉的文字間的相連相愛,這對於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培養,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鞏固、發展、提高的作用,效果顯著。 語文課的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像,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執教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於是,我將當時「普法戰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心理品德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奮學習,努力工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於語文訓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動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能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使個性品質得到完善。也就是說,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獲得良好的思想品質,它以自我意識為條件,通過自我努力來實現。 中學語文課具有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條件。在文學課文里,描寫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不同的願望、追求和理想。學生閱讀課文,就能夠間接地洞察社會,洞察歷史,領會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進行自我認識,受到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由語文課的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積累。 古人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課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積德、或法紀,不一而足,零零總總。為此,我在教學中,研究教材,本著方向性原則,將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個案,當作一面面鏡子,讓學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條主線延伸到內心深處,從而積善成德。 (二)自我傾吐 言為心聲。在教學中,我除在課堂上運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託外,還充分開拓其他途徑,如,數年來,我一直要求所教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記下來,定期收交,從中來窺探此時彼刻的心理,「善」則倡,「惡」則改。和風細雨,因人施教。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也凈化了靈魂。至於作文教學,我除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布置練習外,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練筆,如,《我好後悔》、《我真不該》、《我錯了》等可寫性很強的作文,讓學生去解剖自己,則善而從。 (三)自我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語文課上,有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學生借鑒,如果教師運用發揮的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失寶貴作用。例如,我在教《樂羊子妻》一文中,運用文中的「樂羊子」與其妻比較外,還讓學生設身處地橫著比,豎著比。於情於理,充分認識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廢」的「害」,從而見賢思齊。 (四)自我實踐 實踐出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乃至一時難以收效的東西,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到社會上體驗。為此,我利用自己身為團總支,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節假日,倡導學生到敬老院送溫暖;教師節向老師送賀卡;向貧困學生獻愛心,讓他們把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寫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饋到教學中,通過評比表彰,這對中學生的身心衛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作用。
3. 淺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必要課程,肩負著提高學生道德認知、專促進學生全面發屬展的重要責任。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此階段加強德育教育至關重要。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機械傳授,學生是被迫記憶,對基本道德行為准則處於認知階段,而並不能將其更好地用於指導生活行為,而造成學生課上學的是一套,課下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這樣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教學的功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提高學生道德品質與修養這是思想品德課的主要目標
4. 如何把德育滲透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明確提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回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答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個人幾年來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現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是充分發揮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 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對初二的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是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
5. 如何在政治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中學德育來綱要》明確規定:「思想自政治課要幫助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奠定基礎。」這一規定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理想道德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的學科,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德育教育重要的學科,在教學中,政治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徵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德育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在掌握政治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其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一、根據政治課的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政治課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德育目標,思想政治課教育就是通過教師的指導,促使學生不斷的認識,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初中政治課在德育中有著獨特的學科優勢和學科責任,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理解德育意義,與當前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把德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
6.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語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內德。思想品德教育要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品析語句、朗讀訓練、描繪情境、作業訓練及滲透聯想訓練中滲透,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品德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剩餘3314字)
7.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明確提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個人幾年來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現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是充分發揮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 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對初二的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是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培養學生的護法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須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對初三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內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寫學習心得、政治小論文、社會調查,能及時的進行思想反饋,增強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思想品德課基本上是一節課灌輸一個道德觀點或觀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例如:我在上《做誠信的人》這一課內容時,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謊、作弊、違紀等不守誠信的現象,開展了一次《誠信伴我成長》的主題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中,學生們對身邊各種不守誠信的現象進行分析,就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踴躍發言,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更真實、更深刻地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從而增強了誠信意識。
又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我結合學校每周一升旗儀式,組織學生開展「國旗下的講話」活動,面對庄嚴的國旗,把自己心裡想對祖國說的話,熱情洋溢地說出來,從而在學生心裡逐漸樹立起對國旗對國家的神聖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再比如:結合學校「獻愛心學雷鋒小組」成立七周年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愛心一小步,道德成長一大步」的專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表示以後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錢省下來捐給「獻愛心學雷鋒小組」,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學生通過捐書,收廢品(將廢書、廢紙、飲料瓶積攢起來)等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對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良好道德品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是體驗,只有在實踐中體驗,不斷獲得自身感受,並進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三、在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就是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認識,開拓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理論知識源於生活的需要,是從實踐經驗中抽象出來的,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初中生雖然涉世不深,但對生活已有自己的經驗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的指導作用,強化理論灌輸的同時,更要通過聯系實際,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學生對生活實際的了解、認識和感受作為認識理論知識的基礎。特別是用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學生,極具親和力和說服力,很容易和他們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如何拒絕誘惑」時,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因勢利導,把好的想法推廣給全班同學。這樣既擺脫了課本上條條框框的束縛,也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絕誘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常採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意義重大,作為德育一支中堅力量的思想品德課,要充分發揮和強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提升青少年整體道德水平,為國家建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8. 如何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各種體育教材內容都有一定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解體育的目的、任務時激發學生努力鍛煉身體,以便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打下物質基礎;講授體育功能時,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提高祖國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學習。在教基本技術時,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於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學生崇拜效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老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語氣要溫文爾雅,態度要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並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潔,使之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範。
2.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如田徑運動員劉翔,他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我們還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傷病的困擾,沖破重重障礙,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為國爭光。他們頑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典型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逐步形成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三、巧抓時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練習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過程,同時學生只有通過不同教材的練習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1.練習和等待。在教學中經常出現有的學生練習,有的學生等待的情形。在練習中教師要重點幫助教育那些練習不認真、怕苦怕累的學生。利用好的典型教育他們樹立勇敢、頑強、不怕苦的精神。等待時學生容易出現不守紀律的現象,為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給等待的學生布置任務。如認真觀察同學的動作,對照自己找不足,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等,從中進行了互相關心幫助的教育;游戲中的等待要引導學生為自己隊加油、鼓勁、給同伴增加信心,為集體爭光等。
2.反復練習。學生的運動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形成的,體質的增強是在刻苦鍛煉的實踐中獲得的,思想品德也要經過運動過程的磨煉。如反復練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過程。在反復練習中有時會有較大的運動負荷,是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一個嚴峻的考驗,發現有的學生練習不認真時,要教育學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鼓勵學生完成練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如果出現疲勞就中止練習,既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達不到鍛煉意志品質的目的。
四、結合常規課堂和教學條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其紀律教師要清楚的進行解釋,使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遵守課堂常規及其意義,養成遵守課堂常規的良好習慣。
1.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把品德教育的內容同道德行為的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例如在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上提出要求。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之前,我們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並且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
2.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容易受氣候、場地器材及周圍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好壞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不同的影響,不好的條件如果注意引導和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經常在室內上課的學生一到室外就會怕曬怕熱、怕冷怕風。在室外上課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鍛煉耐熱、耐寒不怕風吹雨打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敬業精神,具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後進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先進學生結「對子」,對後進學生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
總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教學中把育人與健體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的學生,不僅思想情操高尚,而且道德品質優良,身體素質也得到提高。
9.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各種體育教材內容都有一定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解體育的目的、任務時激發學生努力鍛煉身體,以便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打下物質基礎;講授體育功能時,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提高祖國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學習.在教基本技術時,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於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學生崇拜效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老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語氣要溫文爾雅,態度要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並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潔,使之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範.
2.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如田徑運動員劉翔,他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我們還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傷病的困擾,沖破重重障礙,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為國爭光.他們頑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典型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逐步形成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三、巧抓時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練習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過程,同時學生只有通過不同教材的練習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1.練習和等待.在教學中經常出現有的學生練習,有的學生等待的情形.在練習中教師要重點幫助教育那些練習不認真、怕苦怕累的學生.利用好的典型教育他們樹立勇敢、頑強、不怕苦的精神.等待時學生容易出現不守紀律的現象,為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給等待的學生布置任務.如認真觀察同學的動作,對照自己找不足,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等,從中進行了互相關心幫助的教育;游戲中的等待要引導學生為自己隊加油、鼓勁、給同伴增加信心,為集體爭光等.
2.反復練習.學生的運動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形成的,體質的增強是在刻苦鍛煉的實踐中獲得的,思想品德也要經過運動過程的磨煉.如反復練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過程.在反復練習中有時會有較大的運動負荷,是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一個嚴峻的考驗,發現有的學生練習不認真時,要教育學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鼓勵學生完成練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如果出現疲勞就中止練習,既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達不到鍛煉意志品質的目的.
四、結合常規課堂和教學條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其紀律教師要清楚的進行解釋,使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遵守課堂常規及其意義,養成遵守課堂常規的良好習慣.
1.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把品德教育的內容同道德行為的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例如在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上提出要求.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之前,我們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並且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
2.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容易受氣候、場地器材及周圍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好壞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不同的影響,不好的條件如果注意引導和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經常在室內上課的學生一到室外就會怕曬怕熱、怕冷怕風.在室外上課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鍛煉耐熱、耐寒不怕風吹雨打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敬業精神,具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後進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先進學生結「對子」,對後進學生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
總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教學中把育人與健體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的學生,不僅思想情操高尚,而且道德品質優良,身體素質也得到提高.
10.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眾所周知,學生在校的時間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而課堂教學也就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為教師應該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中去。以下是我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嘗試:
一、結合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原國教副主任柳斌指出:"愛國主義要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於一系列的教育中。"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同時,還應擔負起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小學數學教師就是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獨特的優勢,對學生施加品德熏陶。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在理論上的每一次進步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閃爍著許多數學家智慧和光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如:在學習了質數和合數這一知識後,我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現代數學陳景潤憑著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最終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學習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後,可向學生介紹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南北朝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演算法;在學習圓周率時,可向學生介紹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今數學家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用他們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二、利用數學教材中蘊含的辨證、唯物因素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觀察世界、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對學生加強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的辨證、唯物因素很多很多,如對立統一的觀點,普遍聯系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等等。教師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方能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1、對立統一的觀點。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過,數學是辨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小學數學教材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知識點,如整數和分數的對立統一;加法和減法、乘法和除法的對立統一;精確和近似的對立統一;變與不變的對立統一……另外辨證的思維方法諸如分析與綜合、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2、普遍聯系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聯系之中,小學數學當然也不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知識間的聯系來啟發引導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從而提高數學素養。如在學完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後,組織學生來比較們之間的聯系,就能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它們之間的異同。這樣,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學會了用聯系的方法來分析、解決數學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實踐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動力。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不斷運用知識、實踐知識的過程。教師就是要根據這種認知規律,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設操作、體驗、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親歷動態生成。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三、挖掘數學自身內在的美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正是這些構成了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例的知識後,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的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後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築、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還經常讓學生用哲學的眼光從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如學完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這一知識後,有學生在他的日記本上這樣寫道:"周長一定的長方形,長和寬的懸殊越小時,它的面積就越大。一個班級、一個社會,如果人與人之間越平等、越和諧,那麼整個群體的實力就越強大。"再如,學完了圓的知識以後,有學生這樣寫:"圓的半徑越長,圓也就越大。在學習和工作中,半徑就如同你努力的程度,而圓則代表你的收獲。因此,你越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你的收獲也就越多。"列夫托爾斯泰也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感悟人生真諦,才能陶冶出學生高尚的情操。
四、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養成。
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結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朴、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遠不止這些,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實際,充分挖掘出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做到有的放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