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學生們應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導
主要包括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學業規劃,學生根據自我興趣特長、學業水平、專業性向、生涯發展意向,科學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課程修習計劃。職業規劃,學生對自我未來生涯發展作出較為全面的設想和計劃。學業規劃是實現職業規劃的基礎,職業規劃是學業規劃的目標和方向。
(一)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開展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認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積極看待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學會表達、調節情緒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溝通技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喚醒自我生涯規劃意識,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二)學業規劃。學業規劃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指導學生在了解初中和高中課程、學科知識體系、學習要求的差異和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更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態度,發掘學習潛能,發展學科特長,尋找適合高中階段和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科學安排三年必修和選修課程的修習計劃,明確自己的學考、選考意願;制訂參與社團活動、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體育鍛煉等計劃,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處理好學習與生活的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養成正確的學習休息方式。
(三)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國內外主要高校的專業信息與社會職業需求、了解專業發展趨向和人才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培養專業性向,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在選擇適合的選修課程和實踐活動,了解和體驗不同職業特點,豐富職業體驗經歷的過程中,不斷明確學習成長目標,為專業性發展、職業傾向選擇提供判斷依據;在了解並掌握升學和就業所需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創業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
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選擇性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全面推進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對普通高中學生的心理、學業、職業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特製定本指導意見。
一、必要性與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期。開展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是貫徹選擇性教育思想,促使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促使學生認識自我條件,發現自我興趣特長,明確自我發展方向,從而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高中三年學習,並為下一階段學習、生活與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備,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理想和成人成才。
二、基本原則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尊重個體差異;堅持全員參與,把生涯規劃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堅持統籌安排,合理規劃不同年級段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與重點;堅持校本實踐,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開展教育,並將其持續貫穿高中三年教育過程。
三、主要內容
包括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學業規劃,學生根據自我興趣特長、學業水平、專業性向、生涯發展意向,科學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課程修習計劃。職業規劃,學生對自我未來生涯發展作出較為全面的設想和計劃。學業規劃是實現職業規劃的基礎,職業規劃是學業規劃的目標和方向。
(一)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開展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認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積極看待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學會表達、調節情緒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溝通技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喚醒自我生涯規劃意識,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二)學業規劃。學業規劃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指導學生在了解初中和高中課程、學科知識體系、學習要求的差異和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更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態度,發掘學習潛能,發展學科特長,尋找適合高中階段和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科學安排三年必修和選修課程的修習計劃,明確自己的學考、選考意願;制訂參與社團活動、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體育鍛煉等計劃,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處理好學習與生活的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養成正確的學習休息方式。
(三)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國內外主要高校的專業信息與社會職業需求、了解專業發展趨向和人才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培養專業性向,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在選擇適合的選修課程和實踐活動,了解和體驗不同職業特點,豐富職業體驗經歷的過程中,不斷明確學習成長目標,為專業性發展、職業傾向選擇提供判斷依據;在了解並掌握升學和就業所需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創業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四、實施途徑
1.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涯規劃指導。學校可以借用成熟的測評工具對學生的人格特徵、興趣偏好、職業傾向等內容進行測試,科學地利用測評結果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為每個學生配備專職或兼職的生涯規劃導師,逐步建立以專職教師為骨幹,班主任、學科教師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指導隊伍;重視家長在學生生涯規劃中的影響力,通過家委會、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多種方式豐富指導內容;加強學生個別咨詢,建設專門的咨詢場所,完善學生表達和咨詢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生涯規劃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惑。
2.開發內容豐富的生涯規劃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從高一階段起開設高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開發合理的課程綱要和校本化教材,注重課程資源的積累;加強學科滲透,學校應將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通過對本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趨勢和職業對應等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制定生涯規劃;加強實踐教學,鼓勵學生進行以生涯探索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總結實踐經驗,撰寫實踐體會和報告。
3.引導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學校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結合學業基礎,詳細制訂高中三年學業規劃,科學合理地選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考科目、層次和進度,統籌安排三年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制訂和梳理生涯規劃過程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增加學生執行有效性;收集每位學生的發展規劃,並為他們建立成長檔案袋,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規劃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跟蹤和反饋,從而為下一步生涯規劃教育提供指導。
4.探索學生生涯體驗的多種途徑。學校主動利用家長、校友及其他社會力量等資源,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舉辦各項專題講座;建立學生生涯規劃體驗基地,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外活動基地、博物館、科技館、高校、職業高中、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幫助學生多渠道了解和體驗不同專業和職業特點,為選擇專業和職業提供判斷依據;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班會、校園廣播、校內雜志等多途徑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鼓勵學生組建具有生涯體驗性質的社團,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
五、保障措施
1.加強對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和領導。省教育廳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增設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指導組,聘請高校、教研、高中生涯規劃教師研究制定各項制度,指導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規劃與指導學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小組,建立學生生涯規劃指導中心,協調各部門工作,制定科學的指導規劃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
2.加強對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科學合理地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加強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配備、培養和培訓工作,積極聘請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專業人員為所有教師進行培訓指導。要為生涯規劃指導教師評優評先、職稱晉升提供通道,完善生涯規劃教師序列。要積極開拓生涯規劃體驗場所,以區域為單位建立生涯體驗基地群。要完善相關教學資源的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一站式生涯規劃指導中心。
3.加強對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和研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系統要加強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豐富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通過蹲點研究幫助學校開發開設符合本校實際的生涯規劃相關課程。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區域內的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要培育與推廣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優秀典型,引導學校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檔案管理和追蹤,以大數據模式分析和管理學生生涯規劃檔案。
4.加強對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督促和檢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督促所轄普通高中探索符合本校、本地區實際的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檢查學校的相關制度、管理機構、特色課程和實踐體驗基地的落實情況。要完善定期檢查制度,通過查閱資料、聽常態課、參與活動及師生、家長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學校在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成果和問題,建立檢查、總結、評價、反饋、改進等長效機制。
『貳』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提倡素質教育,更要求把素質教育落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歷來的數學教學大綱,以及長期形成的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通過數學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數學內容培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通過數學演練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主要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可見,在素質教育中,德育教育處於首要地位,不論哪一學科的教學,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識傳授外,還有一個共同的重要任務就是德育教育任務。如何寓德育教育於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是每一位教師著手研究的問題。現就我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談談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愛生意識在教育教學中轉化為實際行動。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准則。現在有的學生被稱為「雙差生」,就是學習成績差,思想表現差。有不少學生數學成績是很差的。由此,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尋找根源,對症下葯。為了能對症下葯我逐個進行家訪,結合家訪,先做好家長的工作,逐個找學生個別談心,讓他們講出自己的想法。作到對他們細微的個性差別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動態、個人愛好等,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培養信心。培養信心首先從信任開始,信任是最好的導師。許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們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評、責備之外,還是責備、批評。因此,教學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其次,要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十幾歲的孩子,都是可愛的,即便是真正的雙差生,他們身上也有可愛的一面。作為教師,就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逐漸培養學生學好的信心。
第三、堅定信念,教育好一個學生,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既然立志終身從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的堅定信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豐富的知識吸引人,以優異的品德引導人。
二、在教學內容中貫穿德育思想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的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 育。例如,在一些定理、公式的教學中,可適當補充介紹發明者和發明過程。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樹立探索科學奧妙的理想和信念。 數學德育中常見:「運用我國古代和現代的數學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句話很對,但不夠,並且在實施中有很多認識誤區。例如,講數學史多講中國的,少講外國的;中國數學史主要講某項中國成就比外國早多少年;中國數學史的例子集中在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上;數學史知識當作「閱讀材料」,不入正文;這樣一來,數學史為「簡單的」愛國主義服務,路子越來越窄,實際的教育效果也很差。因此,數學史的教育應注意:愛國主義與國際意識的統一;數學史上的成就不能只論遲早,不可以用比別人早多少年作為衡量數學成就的唯一標准;數學史的教學應當充分反映數學的文化底蘊,從課程內容、概念形成、證明方法、習題配置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地使數學史融入、豐富和促進數學教學。
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德育內容 一個有心的數學教師,會從自己接觸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出數學和現實的結合點,濃墨重彩地進行描繪,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老師,聽到一位同學在閑談中說:「《白毛女》中楊白勞借了錢為什麼不還錢?驢打滾的債和復利有什麼不同?」這位老師把這個問題提到數學課上來討論,復習和推到單利與復利的計算公式,比較楊白勞年代的「高利貸」和現在銀行的「貸款利率」,引導大家從數學上考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超經濟剝削」和「平等互利的借貸關系」之間的區別。這樣進行教育,非常生動活潑,學生也理解了階級斗爭的含義。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貫穿德育內容,是一個新的課題。我的做法是:首先,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好數學上來。例如,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興趣教學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採用快樂的教學方法等。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學習,一個只會吃喝玩樂的人,是沒有理想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學好數學?因為數學是開啟其他科學殿堂的鑰匙。只有學好數學,才能學好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等。結合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做人的重要性。第三,就是針對學科教學的特徵來滲透德育內容。數學是高度抽象的思想活動,是人類科學 智慧的結晶。也就是說教數學,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精神。抽象思維的培養,科學精神的造就,這正是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易於為學生所接受,使他們結合學科學習,明白很多社會道理、做人道理。這比空洞的政治說教,更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教育學生健康成長,更能起到成效。
四、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中存在辨證因素,如:正與負、開方與乘方、微分與積分、變數與函數、方程、變化、數形集合、極值和最值等等,但是太抽象,學生很難真正領會。因此,數學教學中的辯證法教育,估計不要太高,除了挖掘數學中的辯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也許是防止過度使用數學的邏輯演繹思維而陷入形而上學。 但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數學教學所獨有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審美價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也要多注意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和培養。
五、數學中美育的價值。 追求完美的數學境界,是數學思維的一個特點。我們運用數學的美學教育功能,就會使人的思想得到升華,思維品質得到提高,創新精神得到發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總之,德育教育應貫穿整個數學教學當中,這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只要堅持德育智育兩手抓,教書育人兩不誤。這樣,使德育教育溶於教學過程中,既可提高教學效果,又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叄』 如何將生涯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生涯教育要求與實施可能性生涯教育就是圍繞生涯發展而進行的內所有正規的教育容,是一種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自主規劃人生的教育。《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這正與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標
『肆』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理念
「三生教育」,這個概念也並不抽象,一說學生就懂,不過,如果教師不會結內合生活中的事例開展容教育活動的話,收效是不會很大的,在學生的腦子里頭不會留下更多的印記,既然如此,也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上述幾篇課文的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這樣,不但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而且還可以完成了一次「三生教育」活動,何樂而不為呢?
『伍』 淺析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輔導
1 職業規劃概述
職業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或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自身情況,並與當前的環境條件相結合,為自己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學習、培訓、發展計劃等,且為自己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確定行之有效的安排。高中學生要以所學知識為基礎,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優勢、興趣愛好、當前社會需求,預計自己的職業方向,從而確立學習目標,注重與此有關的科目或章節學習,為將來填報志願或從事相關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 職業規劃的滲透
2.1 增強職業滲透意識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為了追求高考升學率,教師只注重基礎文化知識的落實,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生涯的滲透,導致學生成為了考試「機器」。因此,要想成功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實施職業生涯教育,其根本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使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困惑,進而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並滲透一些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思想,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讓學生討論、展示、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圍繞學生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再次,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在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多搜集社會中相關的資料、視頻、圖片等,使學生有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同時也有為了要解決好這些實際問題深入學習文化知識慾望,這樣也就逐漸滲透了職業生涯。
2.2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蘇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是以章末或節末專欄「走進職業」的形式呈現的。該專欄是在學習了相關基礎知識後設置有關的職業,分別分布在:必修Ⅰ第2、4、5章;必修Ⅱ第6和7章;必修Ⅲ第2、4、5章。共有六個專欄,每個專欄主要介紹一種職業,分別是醫院里的檢驗師、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發人員、化石標本的製作師、神經外科醫生、林業工程師和景觀設計師,並且還列出這六種職業所需要的條件,如學歷和具備的素質等(表1)。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以上教材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與此相關的職業及對應的要求,明確所學內容的職業應用,使學生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又能進行初步的職業規劃,使學習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也能減少將來學生填報志願和就業的盲目性。
2.3 精心設計教學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忽略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那麼,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呢?首先,教師要有滲透職業生涯的意識,然後在教學設計時合理應用教學資源、注重實踐體驗、理論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進行相關職業情景再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和熱烈的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又培養了學生職業規劃意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樹立科學的職業目標。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三章遺傳和染色體」里「遺傳育種工作者」的職業時,可以通過真實而生動的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學歷與其現在的傑出貢獻,提出使水稻或其他農作物更加高產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職業。介紹「園景工作開發者」的職業時,展示一些生態園建設的景觀,介紹「法醫」的職業時播放犯罪分子證據調查和鑒定時進行DNA指紋分析、血型鑒定等場景;介紹「腫瘤外科醫生」時播放他們救死扶傷的工作畫面。
『陸』 高考報考加盟中生涯規劃教育為什麼要學科滲透課程模式
第一,從需求度上講,滿足學生了解職業規劃信息的需求,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研究表明,近7成學生進入大學後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學校通過學科滲透課程的開設,有助於學生對專業和職業、高中課程和大學專業的了解,為專業填報和選考選科提供最直觀的參考依據。同時,在課程中所展現的各學科前沿知識和職業前景等,可以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第二,從廣度上講,將生涯教育生力軍從「點」連成「面」,有利於推動全員生涯教育局面的形成。學科教師是學校最大的資源,也是知識教學的紐帶,利用學科教師結合自己學科開發學科職業課程,逐漸形成課程群,打造學科職業課程講師團,生涯規劃教育的隊伍將得到「面」上的發展壯大,促使生涯規劃教育在學校中真正落地和發展。
第三,從深度上講,學科教師深挖專業職業內涵,有助於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學科教師擁有相關專業的基礎學科教育,能夠從多方面多途徑來挖掘自己學科與專業、職業的相關元素,從而深入地介紹本學科相關的職業和專業,使生涯教育的深度得到突破。
第四,在生涯教育的頻度上,學科教師的參與,將極大地增加學生獲取職業規劃信息和指導的途徑與機會。學馬教育了解到很多學校在生涯教育中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生涯課題講座形式讓學生得到相關的職業專業信息,但是在專業職業的覆蓋面上,開設的頻度仍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廣大學科教師結合豐富的職業資料庫開發各學科的職業課程,在校內形成多專業多職業的課程體系,來解決了課程開設的頻度問題。
『柒』 如何在通用課堂上滲透學生生涯規劃
最直截了當的就是法制教育中涉及數學部分的內容,比如一些典型的案例,裡面涉及到數學部分,像財產分割啊什麼的,就可以用來進行教學
『捌』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思考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回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對答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玖』 淺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
可以這么做:
1 增強職業滲透意識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為了追求高考升學率,教師只注重基礎文化知識的落實,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生涯的滲透,導致學生成為了考試「機器」。因此,要想成功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實施職業生涯教育,其根本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使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困惑,進而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並滲透一些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思想,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讓學生討論、展示、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圍繞學生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再次,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在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多搜集社會中相關的資料、視頻、圖片等,使學生有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同時也有為了要解決好這些實際問題深入學習文化知識慾望,這樣也就逐漸滲透了職業生涯。
2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蘇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是以章末或節末專欄「走進職業」的形式呈現的。該專欄是在學習了相關基礎知識後設置有關的職業,分別分布在:必修Ⅰ第2、4、5章;必修Ⅱ第6和7章;必修Ⅲ第2、4、5章。共有六個專欄,每個專欄主要介紹一種職業,分別是醫院里的檢驗師、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發人員、化石標本的製作師、神經外科醫生、林業工程師和景觀設計師,並且還列出這六種職業所需要的條件,如學歷和具備的素質等(表1)。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以上教材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與此相關的職業及對應的要求,明確所學內容的職業應用,使學生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又能進行初步的職業規劃,使學習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也能減少將來學生填報志願和就業的盲目性。
3 精心設計教學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忽略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那麼,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呢?首先,教師要有滲透職業生涯的意識,然後在教學設計時合理應用教學資源、注重實踐體驗、理論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進行相關職業情景再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和熱烈的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又培養了學生職業規劃意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樹立科學的職業目標。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三章遺傳和染色體」里「遺傳育種工作者」的職業時,可以通過真實而生動的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學歷與其現在的傑出貢獻,提出使水稻或其他農作物更加高產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職業。介紹「園景工作開發者」的職業時,展示一些生態園建設的景觀,介紹「法醫」的職業時播放犯罪分子證據調查和鑒定時進行DNA指紋分析、血型鑒定等場景;介紹「腫瘤外科醫生」時播放他們救死扶傷的工作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