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部高中教學意見

教育部高中教學意見

發布時間:2021-03-08 04:38:10

1. 高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課程重課內輕實踐;重優等生輕後進生;學生和教師負擔過重;學生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養成欠缺;學生高中入學難與規模過大的矛盾並存。

一、高中普遍存在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

進入高中的目的就是考大學,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家長的期望、老師的期望、同學們自己的期望,就是考一所好的大學。考高分升入好大學,成為每一位學生的迫切願望,所以凡是與考試有關的,就好好學,好好教,凡是高考不考的,就不教不學,完全以高考作為指揮棒。所以與高考沒關系的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勞動習慣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視。

二、重視課堂學習,忽視學生實踐。

為了考高分學生把精力用在課程學習上,因為要高強度練習,必要的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青少年志願者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視,甚至一律取消,不少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為「書獃子」,成為「巨嬰"。

三、重視優等生,輕視後進生。

高中以高考為指揮棒,凡是有希望考入大學的,老師重點抓,沒有希望的,甚至考重點大學沒希望的,老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視。這對提高國民素質極為不利,學生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後進生也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四、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

高中生老師起早貪黑,學生起早貪黑,我所了解的某市高中學生六點鍾進教室學習,相應的班主任老師,六點之前已經盯在了教室里。晚上十點鍾學生離開教室,老師相應的也才離開教室。所以,班主任的負擔極重。從早晨六點一直到晚上十點,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有多少?應該超過了十幾小時。學生就更不用說了。

五、高中入學難和規模過大的矛盾並存

高中學校遠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的需求。只有大約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升入高中。因為高中入學難,造成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到初中學生壓力過大。高中又分為三六九等,分小班、重點班、實驗班、普通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把學生升入重點高中作為引導學生奮斗的目標。

然而,高中的規模又過大,以某縣高中為例,號稱要建萬人高中,規模過大,管理就會缺少人情味,缺少人本主義管理,校長不認識老師,老師不認識學生。沒有人情味兒,沒有人本主義情懷的學校,是缺乏校園文化的、缺少人文引領的。

2.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
教師〔201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師范大學:
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現就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創新教師教育課程理念。教師教育課程在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教育實踐課程不少於一個學期。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的學習領域、建議模塊和學分要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教育課程方案,保證新入職教師基本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教材中,精選對培養優秀教師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特別應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要將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能力。
四、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實施「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計劃」,通過科研立項、遴選評優和海外引進等途徑,構建豐富多彩、高質量的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大力推廣和使用「國家精品課程」,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五、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教學改革作為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到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在學科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師范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學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擬課堂、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師范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著力提高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開發和應用,將現代教育技術滲透、運用到教學中。
六、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加強師范生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加強教育見習,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講課的機會。師范生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實踐不少於一個學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長期穩定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實習基地。高校和中小學要選派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師范生實習指導教師。大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深入農村中小學,引導和教育師范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和置換培訓,服務農村教育。
七、加強教師養成教育。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圍,激發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興趣,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信念。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感受名師人生追求和教師職業精神。開展豐富多彩師范生素質培養和競賽活動,重視塑造未來教師人格魅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列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
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採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勵高水平教師承擔教育類課程教學任務。支持高校教師積極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試驗,擔任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要有中小學教育服務工作經歷。聘任中小學和幼兒園名師為兼職教師,占教育類課程教學教師人數不少於20%。形成高校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機制,實行雙導師制。
九、建立課程管理和質量評估制度。開展師范教育類專業評估,確保教師培養質量。將師范生培養質量情況作為衡量有關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要將師范生培養情況納入高等學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年度統計和公布制度。加強教師教育課程和教材管理。
十、加強組織領導和條件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積極支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高校把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和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列入學校發展整體計劃,集中精力,精心組織,抓緊抓好。要建立和完善強有力的師范生培養教學管理組織體系。加大教師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確保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所需的各項經費。
附件: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3.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3)教育部高中教學意見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4.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及其各學科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立足我省實際,努力構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體系。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全面實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整體構建普通高中階段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層次的課程,整體設置和安排必修、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畢業和進一步學習的基本需求。
(二)規范性原則。嚴格執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省政府《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規范課程設置及教學行為,遵循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和高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
(三)多樣性原則。努力構建重基礎、多樣化的課程,保證學生的課程選擇權。努力促進普通高中學生在達到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學有所長,促進普通高中學校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辦出特色。
(四)實效性原則。鼓勵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有效開發學校課程,努力提高課程建設、管理和實施水平。充分考慮甘肅省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從甘肅省普通高中的整體水平和大多數普通高中的實際出發,保證所有普通高中(含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普通高中)均能夠順利推進課程改革工作並取得實效。

5. 新學期開學,教育部針對中小學教學教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啟示階段,也是最長的階段。所以面對這一時代性命題,如何加強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怎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和創新課程形式構建優質小學教育,這些都非常重要。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份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將“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進行部署。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啟示階段,也是最長的階段。所以面對這一時代性命題,如何加強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怎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和創新課程形式構建優質小學教育,這些都非常重要。
在“2019小學教育發展論壇”上,中外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十餘個省市的知名校長分享了基礎教育課程建設的前沿理念及探索成果。


課程育人的落地實踐:

作為論壇承辦方的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是一所在課程改革方面獨具特色的基礎教育名校,更是一所具有北大文化氣質的百年老校。在活動當天,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尹超分享了學校對課程育人的思考和探索。
她表示,近年來,學校以整體育人觀為指導,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突出基礎性、選擇性、自主性,進一步撬動了學校教育方式的整體性變革,創建了“博雅兼容的生命發展課程體系”和“學玩合一的生命課堂”。
“回憶起1991年冰心老人為北大附小的題詞——專心地學習,痛快地遊玩,這十個字恰好詮釋了學校的育人思想。”她提到,“學”體現了對教育教學規律的遵循,“玩”體現了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堅守:“這是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學有玩,有張有馳,張弛有度,生命才會更加的豐富深刻、更加豐盈和飽滿。”
基於這樣的理念,構建了三層五類的課程體系,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高質量、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資源。學校通過倡導“貫通學與玩,融匯情和理”,為多元開放的課程提供文化保障;通過建設“寬口徑、厚基礎、大視野”的多元異質的教師團隊,為課程建設進一步注入活力。

6. 給教育部有什麼意見

再來個建議,把中國的性再開放點

7.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權威解讀

統籌推進立德樹人工作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答記者問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制定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有哪些新的政策舉措,如何抓好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 記者:立德樹人是一項長期任務,教育部門一直在抓,這次為什麼要出台一個專門的《意見》?
答:《意見》的出台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需要。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當前,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育人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改革整體規劃、協同推進不夠,尚未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迎接未來挑戰的需要。信息網路、多元文化使得學生的成長環境更為復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很大影響。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自2013年2月以來,教育部組建了專門工作班子,在深入系統調研的基礎上起草文件。先後召開10餘次座談會,廣泛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召開了2次部黨組會、8次部長辦公會對《意見》進行專門研究和審議。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同意,印發了《意見》。
2. 記者:大家對立德樹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請問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立什麼德、樹什麼人」?
答:立德樹人內涵非常豐富。根據新時期的特點,《意見》在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的同時,突出強調要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力求使立德樹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更加鮮明。
為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新要求,近期工作的主要目標,概括起來講就是「建成一個體系、確立一個體制、形成一個格局」。一是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學各學段上下貫通、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二是基本確立教育教學主要環節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人才培養體制。三是基本形成多方參與、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3. 記者:立德樹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請問推進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一是以學生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充分體現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二是以統籌改革為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長遠,著眼全局,進行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協同推進各項改革,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重點。聚焦人才培養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針對制約人才成長的瓶頸,大膽改革,重點突破,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4. 記者:立德樹人工作涉及諸多方面,為什麼將深化課程改革作為切入點?
答:推進立德樹人工作,關鍵是要找准切入點。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課程改革是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關鍵,牽動著學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多年的課程改革實踐證明,抓住了課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化課改,掃清人才培養的重大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真正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5. 記者:這次深化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五個統籌」,為什麼這么強調「統籌」?
答:人才培養的規律性強,各個環節的關聯性強。實踐證明,單項的、局部的改革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因此,必須統籌推進各項改革。統籌小學、初中、高中、本專科、研究生等學段,主要是避免學段間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脫節、交叉、錯位,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主要是避免學科知識本位、內容簡單重復,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主要是糾正考什麼教什麼、單純以考試分數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統籌一線教師、管理幹部、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力量,主要是避免各行其是、步調不一,協調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等陣地,主要是改變各育人陣地之間聯系不夠密切的現象,營造課內外、校內外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五個統籌」涵蓋了育人的主要方面,充分體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從多個維度系統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
6. 記者:「五個統籌」涉及諸多環節,跨度又很大,對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提出更高要求,請問你們是怎麼考慮的?
答:圍繞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打好專業基礎,從構建核心素養體系、細化育人目標入手,研製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完善課標教材。二是理順教育教學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確保教育教學環節協調一致。三是提高保障水平,重點抓好教師能力培養、研究基地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四是加強監督檢查,要求建立健全課程實施的監測評估制度。十項措施力求有效銜接、環環相扣,確保改革系統推進。
7. 記者:研製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新的重大舉措,請問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
答:構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是國際教育發展和變革的趨勢。研製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主要是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通過構建這一體系,使學生發展的素養要求更加系統、更加連貫。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具體的品格和能力要求,進而貫穿到各學段,融合到各學科,最後體現在學生身上,深入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引導教育教學評價從單純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向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8. 記者: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是深化課改的又一個重點,我們已經有了課程標准,為什麼還要研製質量標准?
答:研製學生學業質量標准,主要是根據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現行課程標准對學生學什麼、學多少講得比較詳細、清楚,但大部分學科對學到什麼程度要求不明確、不清晰,難以量化、分級。這樣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教育教學活動不好把握,容易出現偏難、偏深等教學問題;二是評價缺乏統一、具體、可操作的能力表現標准,各地各校評判教育質量的標准不一致。研製質量標准,將其有機融入到課程標准,使學習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對教學和考試評價都具有較強指導性的課程標准,有助於很好地解決上述兩個問題。
9.記者:最近,中央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請問如何在深化課改中進一步落實?
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一是在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中,把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二是修訂有關學科教材,全面系統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三是強化實踐育人,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四是將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
10. 記者:《意見》出台後,如何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答:為保證各項改革舉措有效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完善課程教材工作領導機構,統籌協調重大問題,研究確定重大政策,保證各項改革協調有序、順利推進。二是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事業單位、專業機構等的任務和職責。教育部專門制訂了實施方案,同時要求各地和學校也要制訂具體實施方案。三是強化專業支撐,充實完善有關專業組織,建立研究基地,為做好人才培養各環節的銜接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四是嚴格實施管理,建立課程教材實施監測評估制度,加強對課程實施狀況的督導檢查。

8. 您對教師的建議有哪些

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專程等。

以「三個屬面向」為指導,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教育實踐課程不少於一個學期。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教材中,精選對培養優秀教師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特別應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要將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

(8)教育部高中教學意見擴展閱讀:

教師的相關要求規定:

1、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圍,激發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興趣,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信念。

2、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感受名師人生追求和教師職業精神。開展豐富多彩師范生素質培養和競賽活動,重視塑造未來教師人格魅力。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列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

閱讀全文

與教育部高中教學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