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駕馭課堂的能力來和現代化教源學手段的運用。這六個方面的基本教學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話,一般要求為規范、流暢,較高要求為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教學語言,一般要求是准確、簡練,而後要求是生動形象,富有邏輯性。板書。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即板書書寫與板書設計。書寫的要求是規范而流利,設計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學的重要內容
B.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論壇記錄
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從教的方面來看,最直接、最重要的無疑是課堂授課效果,而影響授課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備課質量和適宜的教學方法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范教學環節;從學的方面看,在教學過程學生佔有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間的心理溝通也是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採取當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規范教案內容
對教案內容進行規范化,能夠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多年來,我校根據諸多老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格式,在原教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項內容:教師在教案的開頭要寫「教材分析」,在當課課後要寫「課後小記」。根據教材分析可以了解教師是否能吃透教材,抓住教學重點,弄清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之間的聯系;課後小記包括本課成功與不足之處,學生的反映、學習中出現的差錯,教具的使用情況以及改進意見,課時的分配、教學的效果、本課的心得及經驗體會等。依據教案記錄的教師切身體會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補救措施,可以掌握教師的授課情況,從而指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二、完善備課步驟
教師備課應分為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課前備課和課後備課五步,其關鍵是課前備課。這不僅包括單純意義上的備課,還需要備教案,備語言、備教具、備感情、備教態、備學生。為此在開學初期進行教與學的聯系,初步了解科學學習方法前必需掌握知識的學習情況;在中期改變以往單方聽取意見、建議為雙向交流,每位教師寫出一份學生情況調查分析報告,將詳細情況及將要採取的措施以書面形式向學校匯報;通過一節科或一個課程教學情況的評價,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同時要求學生對教師任課情況,教課進度和質量,提出意見和建議,使教與學合拍,以便改進教學進程。在後期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一個學期或一門學科終結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總評,也是對老師教學質量的評定,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根據學習情況設立「優秀獎、進步獎」,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等的物質獎勵,如:筆記本、鉛筆、鋼筆等;開展校級、班級表彰會,給學生以精神鼓勵。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三、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要實現師生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質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精講點撥。「精講」是要求教師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規律、聯系等必講之處,扎扎實實地講清楚、講透徹,揭示知識本質。更要注意在講授重點知識或主要結論給出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抓住學生思維契機,啟發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知識。「點撥」是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進行「精講」,精講點撥時要注意科學性、針對性,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基礎的學生,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不僅要重視結論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抓住知識形成的源頭,把知識進行歸納,引導學生善動腦、多動口、勤動手的良好行為。
其次要系統訓練。是鞏固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訓練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從而達到教學的低層次目標,通過一些綜合性練習,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選配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組時,應遵循「低起點、小坡度、密台階」的原則,使學生循序漸進,依次達成各層次的目標;發掘課本習題的潛在功能,使訓練題組有機結合。通過轉換問題的表達方式,改變問題條件、結論思路等,對課本習題加以深化、改造,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改題、編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和延伸。
然後練習要講評。講評要有選擇性,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類型的練習,講評要有側重點,對鞏固基礎知識的練習,主要講評學生的思考過程,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對啟發智能的練習側重講評解題思路,讓學生探求最佳方法。
C. 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既然課堂是以師生的共同合作來完成的,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考慮以下兩點:一、有效的課前預設策略l、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情感」和「創造」是教學的本質。我們應該強調:教師在目標確定上要更新觀念,重視情感培養、態度轉變和價值觀教育,注重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加強情感性教學,激發學習內驅力,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對學習的持久熱情。2、合理加工教學內容。我們鼓勵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於不要鑽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圖。我們認為,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首先,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糸,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其次,細節上應學會推敲。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淺出」,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堂教學越得心應手。我們要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教材,即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3、關注學生生活經驗。解讀教材固然重要,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首先考慮教什麼,怎樣教。而對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建構主義理論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於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關於這一點,目前盡管已得到同行們的認同,但在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把握不準,對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認識模糊、把握不透,對他們的學習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教學有效開展的瓶頸。為此,我們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二、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現代課堂倡導生成。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根據學情變化,及時接納彈性、靈性的成分。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預設性、計劃性地執行教案的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的調控措施,推動更高層面的互動,讓課堂充滿生活的真情,煥發生命的活力。應做到:(一)調控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有許多環節組成,環節互相關聯,有著一定的先後次序,環節可以預設,但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環節進行,不考慮動態的變化,那麼必定落入僵化、機械、沉悶的泥潭。我們認為,教學流程進度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靈活的因素,隨機進行調控。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然後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問:「你們想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怎麼計算嗎?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突然,一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下來,再拼成長方形。」師:「那你知道為什麼沿著高剪,不沿著高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來驗證一下,好嗎?」這樣,本來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調控教學流程。因此課堂會千變萬化,有著強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學生一旦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要及時採取巧妙的應急措施,調控課堂教學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縱深推進。(二)活化教學方法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法與學法都可以預設,但不一定要恪守,隨著課堂教學流程推進,要靈活選擇。1、教法的選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事先預設的教法,只能作為備案,走進課堂。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師不能無視學生所呈現的生命信息,來選擇教法。而教學的方法的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及學校現有的客觀條件等。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2、學法的選用。雖然執教前我們可以在頭腦中對學情、學法作詳細考慮,但很難窮盡課堂萬千的變化。學生的學法會在其充分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靈活地創造,我們要積極地接納與吸收。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發現、去解決。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根據課堂教學情況,科學合理選用學法,激活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對學生的基礎估計偏高,全部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結果學生在二月份天數這個難點上卡殼了。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年歷,分組列表調查研究,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共同討論,順利解決了這個難點。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調整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鞏固與運用知識的學習環節,也是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1、增減練習的數量。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況與練習時間的長短,增減練習的數量。如每位同學獨立練習有時可調整為分組練習。分組練習有時也可以調整為獨立練習,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還可以布置一些選擇性練習,來調控課堂練習的量,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2、調控練習的要求。在練習時,可根據課堂教學狀況靈活調控練習的要求,如一道應用題有時可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並比較幾種方法,尋找自己比較滿意的解法,有時可要求學生只要列式不要解答,有時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這些調整措施均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學方案。3、變換練習形式。在設計多樣的練習的同時,應依據課堂教學過程實際情況,適時調控,變換練習形式。如有時可以將判斷題改為改錯題,並指出錯誤地方還要加以改正。有時可將應用題的列式並解答改為只列式不計算的形式,來節省時間;有時獨立練習,改為競賽性練習,增加趣味性等。這樣變換練習形式,有利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D.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訓方案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變化之中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理應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和研究,從而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下面我對這一問題,結合自己在十年來課程改革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談幾點建議。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及學生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1、縱觀教材全局,理清知識體系。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而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學分數部分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進行分析研究,再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出課標的要求。掌握課標所規定的知識和所學的知識深度和難度,細心琢磨教學目標,不偏離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課上1分鍾課下10年功,功夫在課外。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是否清楚適當,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這樣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創設情景,找准新知識的切入點。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從而為創設最佳情境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十年來,教學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伊始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點不難,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問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的練,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所以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每節課都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把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第二,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第三,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便於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總之,在教學和研修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E. 如何抓好課堂教學質量管理
僅供參考:
一、切實加強課程管理。
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決不隨意加課減課。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並與獎懲掛鉤。
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值班教師每天從早讀、晨會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脫節、不完整,隨意上自習進行或未按規定時間放學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並根據「一評三考」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二、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雖然我們備課是直接下載,但也要仔細研究備課,寫好批註與反思。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必須嚴格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教導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是:(1)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後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2)對於不帶教案,作業未批改上課的要按照「一評三考」的實施辦法嚴肅處理。(3)組織教師評選優質課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全校教師都可以聽,然後進行評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第三、把補困加在課後。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學校將會建議採取如下措施:(1)建立後進生成長檔案;(2)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後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4)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
1、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製作、測量、觀察、調查等,中高年級學生適當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2、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製作業總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課堂作業必須當堂完成。
3、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4、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5、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堅持學月檢查制度
每學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次檢查要有結論、檢查人要簽名,加蓋學校公章並做詳細記載。每次檢查後,學校要在教師會上總結,對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揚鼓勵,對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第六、加強過程管理。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加強對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採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一聽(聽課堂教學);二看(看備課筆記、作業批改);三座談問卷(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有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第七、教師操作。
教師要耐心細致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堅持日常轉化。任課教師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與後進生進行談話,補習至少一次,在課堂上教師對差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差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動力。最後一名差生進步了,整體質量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第八、自我提升。開展「一幫一、齊進步」結對子活動,後進生主動找「先進生」,取得他們的幫助,提高自身的成績。
第九、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第十、落實新課改理念,課堂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由重教向重學轉變。要求教師從學情出發,根據學生設計課堂教學,並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學法指導;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學習,學的是否投入、是否精彩。二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改變教師直接將結論拋給學生,再布置相應習題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倡導教師注重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觀察分析中自己歸納,得出結論。三是由重傳授向重指道轉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和等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四是由落實一維目標向實現三維課程目標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F.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辦法及措施
第一、要在課前下功夫認真備課,因為備好課是上好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師對教材內容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解透徹,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課堂上才能有系統有條理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二)了解學生。班上學生有哪幾個層次,對各層次有哪些需求,防止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充分估計授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選擇相應的對策。
(三)設計教學方法。考慮怎麼教好學生,如何對教材內容進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節課的全部活動。
第二、認真上好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也下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和強烈的學習慾望。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對一些游戲、故事、活動特別感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必須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平時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以鼓勵為主,真正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這樣往往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古代關於教學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均是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名言,如小學生識字,有相同部首組成的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師:三個「口」能組成什麼字呢?生:品!師:三個「日」呢?生:晶!師:像這種結構的字還有嗎?生:有。
師:同學們課後查字典找一找,看看誰找的多明天把它寫在黑板上。像這樣不僅縮短教學時間,還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還可以讓學生課外活動充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課後加大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並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習題、作業題。
(一)、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二)、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
(三)、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四)、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五)、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第五、注意家校合作。每學期開學召開家長會,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共同商討教育大計,努力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
(6)課堂教學質量檢查研討會流程擴展閱讀:
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教育制度、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過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師的素養,學生的基礎以及師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程度。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
衡量的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後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
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衡量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後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
G.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
課堂教學必須遵循教學規律,才能踏踏實實地,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所謂教學規律:一是小學知識本身的規律,二是學生接收知識的一般規律。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這兩個規律,收到顯著效果。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課堂結構
要上好一節數學課,教師只有在掌握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確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的,才能集中目標,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學任務。幾年來自己在備課、講課上都是先仔細地閱讀教
材,全面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法則、公式的含義,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掌握教材的前後聯系,教材與實際的聯系,不管教材多麼簡單都認真分析研究,確定出本單元,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及關鍵,再起筆備課,用心設計課堂結構。
二、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1.注重啟發
啟發式教育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要精心設計有啟發性的題目,有計劃地向學生發問,啟發學生開動腦筋,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講第二冊27頁例7, 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小學階段比多比少應用題。剛開始,學生接受起來較困難。怎樣才能使學生聽
懂學會呢了我們首先讓學生反復讀懂題意,然後教師提出問
題,題里已知哪兩個條件?要求的問題是什麼?求哪種兔比哪種兔多?接著再問: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大家想用什麼辦法才能求出?引導學生看圖,把每一隻黑兔與對著的一隻白兔分別用虛線連起來,讓學生數一數對著的有多少只?對著的只數,就是和黑兔同樣多的只數。再問:沒有對著的只數是什麼數?是黑免比白兔少的只數?還是多的只數?這樣教師發間,又結合實物圖演示給學生看,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緊緊圍繞老師的發問。時間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提高了,遇到應用題就會用腦思考,准確地列式計算。
2.精講多練
精講多練是我們廣大教師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講「7」的乘法口訣時,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2'---9」的乘法口訣,對口訣意義和來源已基本理解掌握了,如果教師仍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下去,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我就讓學生自己做准備題,找出規律,起指導引路的作用。讓學生根據圖意說出算式,總結出口訣。這樣學生動了腦,幾分鍾就可完成新教授內容,剩下的時間練習口訣鞏固,記憶。這樣做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3.加強直觀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性、應用性的特點,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我還注意了教學的直觀性,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例如講「公斤」的認識時,為什麼1000克-=1公斤,I公斤和1克誰重?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公斤、克的觀念,我們就帶領學生到磨坊,代銷店
認識各種秤,回到課堂,再用實物秤,稱物體的重量,讓學生比較1公斤和1克的物體的輕重,再用手掂一掂,這樣學生理解得快,記憶得牢。
三、狠抓孟點類型題的練習和應用題的口述過關
數學這門課,知識的前後連貫性較強,特別是低年級練習題花樣較多,所學知識有時學生不是不會,只要一變換形式就不會做,所以練習中,我們就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練習,對書上的重點類型更不放過,反復講練,人人都會做才算。對應用題的練習,都是讓學生先口述出是什麼事,已知條件是什麼?所求間題是什麼?用什麼方法解答,然後才動筆計算,做到人人口述過關,時間久了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提高了,遇到應用題就能准確地列式計算。
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小學一年級數學主要教學20以內、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步加減應用題。這些知識都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操作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數學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形成數的概念,懂得常見的數量關系。學生運用學具操作,都是為這些教學目標而展開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32一8」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口算方法,理解算理。為了使學生掌握好這一知識,根據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重點讓學生動手操作。首先讓學生根據算式擺好學具,從32根小棒中拿
去8根,還剩下幾根?怎樣拿法?2根減去8根不夠減怎麼辦?
學生的拿法:第一種,打開一捆和2根合起來是12根,再拿8 根,剩下24根;第二種,打開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 根和原來的22根合起來,共剩下24根。這樣,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操作,不僅建立了表象認識,而且在直觀形象中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的方法,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記憶。
二、指導操作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教學中的操作,不僅讓學生能直觀理解有關概念,掌握計算方法,同時也為了通過操作發展學生思維。例如教學6的組成,教材要求學生把6個正方形分成兩堆,並想一想有幾種方法?學生擺的結
果,基本上可分為四種情況。
總之,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能促進學生思維,用思維指導操作,又依據操作推想到計算方法,同時使學生較快的獲取知識,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