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學,俄羅斯有幾所
2017年一所,莫斯科國立大學 Moscow State University,排名第93
(1)世界教學樓排行擴展閱讀
一、學校簡介
莫斯科國立大學成立於1755年1月25日,是應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而建的。該大學以她的奠基人--俄羅斯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名字命名。
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簡稱莫斯科國立大學,或莫大)是俄羅斯最大的教學、科研、文化中心。老校舍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近旁,新校舍坐落在列寧山上。該大學是應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而建的,以她的奠基人--俄羅斯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名字命名。大學成立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1998年排名世界第8位,不但是全俄羅斯最大的大學和學術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俄羅斯聯邦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俄羅斯獨立的有自治權的大學,在美國國家教育標准局對歐洲各大學及學院教育品質的評測中,莫斯科大學均名列前茅;歐洲排名前五,堪稱為第一流的名校。
莫斯科最美的校區 最完備的教學設施
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校區是莫斯科市最美的區域之一,佔地大約四千畝,優雅的校園環境,坐落於莫斯科市西南處列寧山上,屹立在莫斯科河畔,風景宜人,是該市的一大旅遊景點。九八零年莫斯科奧運會的主場地就坐落在這里,校園的周圍遍布地鐵站和車站,公路系統四通八達。從這里可以鳥瞰莫斯科市全景。校區內的設施完備,以這座樓為中心,四周遍布各系的教學樓,科研中心、醫院、體育場、大學生廣場、車站等,真可謂城中之城,擁有6個博物館(自然地理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動物傅物館,珍貴書籍博物館),6座天文觀象台,以及植物園和眾多科研所。還有文化宮、大學生劇院、電影院、演講廳、試驗室、科學園區、圖書館、會議廳、郵局、各種運動設施及商店等供學生休息的一切設施。各系都擁有自己的圖書館,並實現了專線上網。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它查詢資料、學習娛樂。
無與倫比的世界頂級名校
莫斯科國立大學是俄羅斯大型科學中心,學校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化學家的科研成果及其他科學成就聞名世界。在人文科學、歷史研究和俄羅斯文化方面的成就也是莫斯科大學引以為豪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成就是莫斯科大學著名學者及創始人羅蒙諾索夫在科學上奠定的歷史傳統的豐碩成果。莫斯科大學至今已有8名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俄國有眾多政府要員和高科技領域的專家畢業於該大學。莫斯科大學與所有大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組織、世界銀行及其他組織簽有協議,是國際協會的成員之一,並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及所有大陸的國家的大學簽署有190多份協議,學校與世界頂級院校合作密切,交流廣泛。
舉世矚目的成就 高質量教學 高水平學術享譽世界
莫斯科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地質學、化學以及其他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這些成就與莫斯科大學在科學方面形成的歷史傳統緊密相連。莫斯科大學的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流派,以及與國際教學水平接軌的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保證了莫斯科大學的高質量的教學水平。莫大以雄厚的師資、完善的設備、高質量的教學和高水準的學術享譽世界。
莫斯科大學共有26個系,18個教學和學術中心,11個科學研究所,並開設有66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180個研究生專業方向。
今天,在莫斯科大學工作著6600名教授和教師,6800名研究員,其中8800人擁有博士學位,有168人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在莫斯科大學學習的有60000 名大學生、研究生和其他形式的學生,其中包括來自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2800多名外國留學生。
莫斯科大學圖書館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也是高校中最大的圖書館,建於1886年,共有藏書8800000冊,該館共有16個借書點,40個閱覽室,4600個座位。館藏書籍供莫斯科大學各教學、科研機構使用。
二、院系
力學數學系、計算數學系、物理系、力學數學系、化學系、生物系、土壤系、地質系、地理系、基礎醫學系、哲學系、歷史系、語言文學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經濟系、法律系、新聞系、外語系、亞非學院、國家管理學院、藝術系、教育系、國際政治系、生物工程及生物信息系、材料學系
三、學制
預科:1-1.5年 本科:4年; 碩士:2年; 副博士:3年;
四、開課時間
秋季開學時間:9月1日-30日
春季開學時間:2月1日-10日
五、住宿
該校學生多,宿舍少,學校宿舍不好申請,學校鼓勵學生外出租房子住,或寄宿到當地俄羅斯人家庭中。
【學費】:6000—12000美元不等(不同專業學費相差很大),在該校學習,平均一年全部費用約10萬元左右(含學費、生活費、住宿費)
【申請材料】護照、畢業證或在校證明公證書、成績單公證書、照片3張兩寸白底
參考資料
網路-世界100所著名大學排行榜
Ⅱ 普瑞特藝術學院世界排名
普瑞特藝術學院世界排名如下:
2019年QS藝術與設計專業世界大學排名--第 10 名;
2017USNews美國研究生藝術學院排名--第 15 名;
2016USNews美國研究生檔案管理學專業排名--第 11 名;
2016年USNews美國研究生藝術學院排名--第 27 名;
2015年USNews美國研究生藝術學院排名--第 15 名;
2014年工業設計排名全美第三,室內設計排名全美第1。
普拉特是美國著名的藝術類院校之一,它是一所應用藝術型學校(APPLIED ART), 提供建築、室內設計、平面設計、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時裝設計、珠寶設計、插圖、數字藝術、創意寫作、歷史、圖書館和信息科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
其中,室內設計系排名全美第一,建築設計系,工業設計系,平面設計系等享譽於美國。曾培養了眾多的藝術類人才,其中不乏知名畫家、設計師、作家等。
(2)世界教學樓排行擴展閱讀
普瑞特藝術學院本科專業如下:
1、建築
本專業被NAAB認證,為期5年,視為那些希望從事建築師職業的學生們准備的。本專業自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被DesignIntelligence排在美國同類專業的前15名,最高曾排到第七名,(2019)為全國第7名。
該學院成立於1928年,到1954年被認證為是完全授予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建築學院。本科建築是其建築學院和普拉特藝術學院最大的課程,共有550多名學生。教學樓在布魯克林校區內。建築學院距離希金斯大廳(由Steven Holl設計)的主校區有一個街區。
2、建築管理
建築管理專業是策劃協調的藝術,注重成功完成項目所需的所有力量。建築經理的原材料通常是一篇空地、一些圖紙和一本項目書。他要做的就是創建一個虛擬工廠,與當地和全國的相關部門聯系,與所需要的工人和設備供應商磋商。
建築管理是一項合作性的工程。普拉特是美國少有的開設該專業的學校,教學團隊包括項目經理、安全管理主任和前任紐約設計主任等等。
3、通信設計
通信設計專業是美國唯一一個承認插圖、廣告和平面設計的銜接和整合是視覺表達思想的主要力量。文字、圖像、戰略、運動和聲音,無論是在頁面上、牆上、電視、記本電腦或手機,都是你所需要的傳遞信息的工具。
在本專業中,我們教學生如何打造最強的和最有影響力的通信,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師業內領先,經驗豐富;學生們在學習期間就可以獲得許多有價值的實習機會。
4、數字藝術和動畫
普拉特的數字藝術主要包括動畫(3D和2D)和交互藝術。學生通過學習的理論,實踐和歷史的新媒體發展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具有高度成就的教師,教授學生獨立動畫和數字動畫的製作。
在本專業中,學生會培養自身的審美復雜性、數字化工藝,以及與數字媒體和藝術與科技相關的復雜概念。學生畢業時會帶有對該領域深刻的理解和自身獨特的創意。
Ⅲ 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AAU)世界綜合排名全美排名專業排名
景觀設計專業是一門對土地進行規劃管理的藝術學科,美國在景觀設計領域一直處於頂端位置。那麼,美國景觀設計專業哪所大學最好呢?今天,小編帶來美國景觀設計本科排名前十名的大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位於州府巴吞魯日市的南城,建於1806年,是全美校園最美的20所大學之一。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藝術和設計學院是藝術專業、藝術歷史和設計專業中最著名的學院。藝術和設計學院的景觀建築設計專業在美國學校專業中排名第一。
2.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是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大學,它在賓州全境有24個校區,其中最大的是主校區帕克(University Park)。它是美國的優秀公立大學之一,也是美國大型的高等學府之一。
3.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上州手指湖地區伊薩卡市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綜合私立大學。另有兩所分校位於紐約市和卡達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成員,共有40多位師生曾榮獲諾貝爾獎。
4.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
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是全美國第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於1785年,位於喬治亞州雅典市阿森斯,同時也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學和喬治亞州大學系統規模最大的高等院校。
5.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農工大學成立於1876年,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學。成立時名為德州農業與機械學院(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又稱德州農機,是德州第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其中,德州農工大學景觀設計專業設有本科和碩士學位。
6.加州理工州立大學(Cal Poly San Luis Obispo)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 Poly San Luis Obispo),是一所美國有名的四年制綜合公立大學,坐落於聖路易斯奧比斯波市,加州福尼亞和洛杉磯之間的加州福尼亞中央海岸。是一所獨特的大學,以實踐學習聞名,為學生將來適應當今科技世界的發展做好充分准備。
7.普渡大學(Pure University)
普渡大學(Pure University)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研究性公立大學,建造於 1869年,是擁有六個校區的州立大學系統,普度大學在美國公立學校中排第18名,所有大學中為62名,在美國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普渡大學的景觀建築設計專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分析思維和交流的能力。課程依據三個方向:設計、技術和景觀植物。
8.鮑爾州立大學(Ball State University)
鮑爾州立大學位於印第安納州中部的曼西市,建立於1918年,其前身為印第安納州立師范學院。大學匯聚了頂尖的人才和一流的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能量和創造力。普林斯頓評論稱鮑爾州立大學是美國中西部最好的大學。
9.愛荷華州立大學(Lowa State University)
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建立於1862年,是美國愛荷華州艾姆斯(Ames)的一所公立大學,是一座依據莫利爾學院土地贈送法案創建的大學。2013年美國大學景觀建築專業本科在全美排名第11。
10.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成立於1870年,是一所州立大學,它由哥倫布的主校園和位於利馬、曼斯菲爾德、馬里恩、直布羅陀島、紐瓦克和渥斯特的分校組成。是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大學。
以上講的就是關於美國景觀設計本科排名前十名大學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各位赴美留學的藝術生們指點迷津。
Ⅳ 世界著名建築師
W.格羅皮烏斯,
密斯凡德羅,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06~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辟另一條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 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像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同時 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制了表現林肯
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庄嚴。爾後人們
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庄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
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
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
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
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
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
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
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
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
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系。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
和圖書館。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
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系,更體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
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這是一個富豪的別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師於1928
年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十二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層。
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獨立住宅的自身,由於它在西方「現代建築」歷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經典作品之一,它是與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築和城
市規劃事業相關聯的。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觀點早期是由小住宅設計體現出來的。
1926年他把「新建築」與舊建築進行比較,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1)支柱層,主
要房間設在二層;(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橫向長窗;()自由立面
(成為一片可供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伏伊別墅就是綜合體現上述特點
的,與傳統住宅建築完全不同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形體簡單,但內部空間卻很復雜。
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館,轟動了整個建築界。博覽會結束,該館也
隨之拆除了,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德國建築大師密
斯·凡·德·羅在這個建築物中完全體現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築處
理原則。他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
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以水平和豎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運用,以及結構造型等,使建築進入詩意般的水平。
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
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布置靈活,形成既分割
又連通,既簡單又復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
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
鮮亮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
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半個世紀以後,西班牙政府於1983年決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現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蒙胡
奇公園里重建這個展覽館。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C.錫里西等主持。
紐約帝國州大廈,美國(1931年)
建築師:S.L.H.建築事務所
在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島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
的樓房——帝國州大廈,高度達381米。它保持高度冠軍稱號達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國州大廈1930年3月1日開始設計,設計人為席瑞夫、蘭姆、哈蒙。4月7日開始樹
起第一根鋼柱,9月22日鋼結構就安裝完畢,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後只
花去一年零一個月時間。鋼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層,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優秀的記錄。這座大廈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鋼構件製作精確、
施工組織嚴謹分不開的。
流水別墅,美國(1935年)
建築師:F.L.賴特
流水別墅是美國建築大師F.L.賴特的經典作品,是為德國移民考夫曼設計的郊外別
墅。這座房屋不大,建築面積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新建築紛紛問世,但流水別墅依然受到人們的贊美,並被列為
國家重點文物加以保護。流水別墅位於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F.L.賴特將別墅建在
地形復雜、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個別墅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懸挑力,伸出於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這幢房子隨著四季更迭以「無聲之聲」作出反應和進行著自我的更
新。建築動勢的性質與瀑布的流速動勢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漲
時的強大動勢使建築物看上去更像一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當夏日流水涓細之時,倒像
是讓別墅進行一種動物冬眠前的肌體蜷曲動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簾般垂現在切斷
北岩的花架與點綴出挑的冰凌之間。建築本身疏密有致,有實有虛,與山石、林木、水
流緊密交融。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匯成一體,交相襯映。流水別墅不但是F.L.賴特本人
作品中特別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園地中罕見的一朵奇葩。
聯合國總部大廈,美國紐約(1946~1952年)
建築師:w.K.哈里森
聯合國總部設計主任由美國建築師沃利斯·哈里森擔任。同時成立了有澳大利亞、
比利時、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烏拉圭、英國、前蘇聯、中國10個國家組成的國
際顧問委員會。代表中國參加設計顧問委員會的是梁思成先生。設計顧問委員會先後討
論了53個方案。1947年5月通過了以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方案為基礎的最後方案。
建築方案的落實由美國建築師哈里森負責。大廈於1952年落成。
聯合國總部是由秘書處大廈、大會大廈、會議大廈、圖書館四棟建築組成。秘書處
大樓為板片式建築,地上39層,高165.8米。其東西兩面為藍綠色玻璃幕牆,兩個端面
為狹窄的實牆。大會堂匍匐在大樓的一側,頂部和側面呈凹曲線形。安理會會議樓在秘
書處大樓與大會堂之間,臨靠河面。與歷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議會性建築相比,聯合國總
部建築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復雜性和造型構圖的創新性是已往建築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聯合國總部建築的出現標志著現代建築風格在20世紀中期得到廣泛的認同。
馬賽公寓,法國(1946~1952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被人們稱之為「馬賽公寓」的建築,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現代化城市中「居住單位」設想的第一次嘗試。勒·柯布西耶認
為在現代條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靜衛生的環境。他理想
的現代城市就是中心區有巨大的摩天大樓, *** 是高層的樓房,樓房之間有大片的綠地,
現代化的整齊的道路網布置在不同標高的平面上,人們生活在「居住單位」中。一個
「居住單位」幾乎可以包含一個居住小區的內容,設有各種生活福利設施,一棟建築就
成為一個城市的基本單位。他在馬賽設計並於馬賽市郊建成的這座17層的「居住單位」
式公寓住宅大樓,可容納337戶約1600人居住。馬賽公寓是第一個全部用預制混凝土外
牆板覆面的大型建築物,主體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現澆混凝土模板拆除後,表
面不加任何處理,讓粗糙地表現人工操作痕跡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現出了一種粗擴、
原始、朴實和敦厚的藝術效果,後來它被帶上了「粗野主義」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國(1950~1953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這座教堂建成於1953年。一向講幾何構圖的形式美,主張采
用新技術來滿足新功能和創造新形式的「現代建築」,並在建築創作實踐中遵循理性主
義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築家,卻設計出了一個具有震動性的奇特的建築。這是一座位於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變形,怪誕神秘,如岩石般穩重地屹立在群山環繞的一處被視為聖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創作風格的轉變,並對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格拉姆大廈,美國紐約(1954~1958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建於1954~1958年,大廈共40層,高158米,設計人為著名建築
師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
二次大戰後的50年代,講究技術精美的傾向在西方建築界佔有主導地位。而人們又
把密斯追求純凈、透明和施工精確的鋼鐵玻璃盒子作為這種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廈
正是這種傾向的典範作
大廈主體為豎立的長方體,除底層及頂層外,大樓的幕牆牆面直上直下,整齊劃一,
沒有變化。窗框用鋼材製成,牆面上還凸出一條工字形斷面的銅條,增加牆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氣勢。整個建築的細部處理都經過慎重的推敲,簡潔細致,突出材質和工
藝的審美品質。西格拉姆大廈實現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樓構想,被認為是現代
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日本東京(1964年)
建築師:丹下健三
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體育館是60年代的技術進步的象徵,它脫離了
傳統的結構和造型,被譽為劃時代的作品。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的整體構成、內
部空間以及結構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傑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對日本文化的獨到理解,
它是由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館、室內球技館及其他設施組成的大型綜合體育設施。
採用高張力纜索為主體的懸索屋頂結構,創造出帶有緊張感、力動感的大型內部空間。
特異的外部形狀加之裝飾性的表現,似乎可以追溯到作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豎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這可以說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發揮出材料、功能、結構、比例,直至歷史觀高度統一的傑出才能。該建築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現代建築發展的一個頂點,日本現代建築甚至以此作品為界,劃分
為之前與之後兩個歷史時期。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1959~1973年)
建築師:J.伍重
在澳大利亞悉尼大橋附近有一個三面環水的奔尼浪島。在這座島上矗立著一組似群
帆泊港,如白鶴驚飛的建築群,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造型奇特,
外觀不凡。八個薄殼分成兩組,每組四個,分別覆蓋著兩個大廳。另外有兩個小殼置於
小餐廳上。殼下吊掛鋼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兩組薄殼彼此對稱互靠,外面貼乳白色
的貼面磚,閃爍奪目。
丹麥建築師J.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規模龐大,佔地1.8公頃,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確良花崗岩基座上,最高的殼頂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個2700座位的音樂會,一個
1550座位的歌劇院,一個550座位的劇場,一個420座位的排演廳,還有眾多的展覽場地、
圖書館和其他文化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達88000平方米,連觀眾和工作人員在內,同
時可容納7000人,實際是一座大型綜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劇院從設計到完工達14年之
久,耗資1.2億美元,建成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美國(1973年)
建築師:山琦實
紐約曼哈頓島上的世界貿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機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築物之一。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佔地約6.5公頃,它是一項耗資7億美元,由六幢建築組成的建築
群,包括一座海關大樓,一座飯店,兩座專供重要的政府貿易機構使用以及國際商品展
覽用的九層大樓和兩座主要建築——高411.5米的110層塔樓。兩座大樓都是方柱形體,
外形完全一樣。每邊寬63.5米,每幢塔樓面積達46.6萬平方米,兩幢塔樓面積合計有93
萬多平方米。大樓的外牆是排列很密的鋼柱,外表包以銀色鋁板。大樓受到很大的風壓
力,在普通風力下,樓頂擺幅為2.5厘米,實測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個世界貿易
中心有5萬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達8萬人次。兩座大樓有46部高速電梯,114部區
間電梯,8部貨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載55人。電梯可直達能容納2000輛汽車的停車場,
並與地鐵相連,可以迅速地將來往於世界貿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及來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法國巴黎(1977年)
建築師:R.羅傑斯和R.皮亞諾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總造價約4.8億法郎,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
下四層。該建築內設有工業設計中心、音樂與聲學研究所、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共情報
知識圖書館以及相應的服務設施。整個建築被縱橫交錯的管道和鋼架所包圍,根本不像
我們常見的博物館,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廠。這座藝術文化中心是義大利建築師R.
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R.羅傑斯共同設計的。他們認為現代建築常常忽視起決定性作用的
結構和設計。為了改變這一陳舊的觀念,特意把結構和設備加以突出和頌揚,6層樓的
鋼結構、電梯。電纜、上下水管、通風管道都懸掛在立面上,並塗上大紅大綠的色彩。
建築師有意將這座建築設計成類似機械框架的裝置,將內部做成寬敞的無阻攔的大空間,
允許內部布置靈活變動。這座中心是本世紀高技派建築的代表作。
國家美術館東館,美國華盛頓(1978年)
建築師:貝聿銘
對貝聿銘而言,國家美術館的擴建,不是在基地上創造一幢單純的建築物,基地受
條件限制,與原有館舍的配合,在華盛頓的地位、建築計劃的需求等,這些都是艱巨的
挑戰。
1978年落成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包括陳列館和藝術研究中心兩部分。它在議
會大廈和白宮之間,是白宮前最後一塊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狀不完整,是
個斜角的楔(梯形)。因為東館是整個美術館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門必須面向1941年
建的舊館(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築)。同時,陳列館和研究中心兩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這通常會帶來一些麻煩:在一個面上設兩個門,處理得不好,會使人感
到一個是大門,一個是「狗洞」。設計者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陳列館;一個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進陳列館的大門設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邊,研究中心的小門設在兩個三角形之間的凹縫里。這座建築的整個構思都是由三角形
變化出來的,沒有一般的矩形空間。造型既清閑簡潔而又莊重典雅。陳列館的中心是個
多層空間,有縱橫天橋聯接,中央大廳頂部為玻璃天窗,中間有縱橫跨過的棧橋或挑出
及四進的廊子。參觀者在其中走動時,步移景隨,空間景象變化萬端。東館與古典主義
的老館及附近的美國國會大廈相鄰,在對比中又有配合。開幕時由卡特總統親自剪綵,
他稱贊這座建築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
海伊美術館,美國亞特蘭大(1983年)
建築師:R.邁耶
美國建築師R.邁耶以擅長設計美術館而聞名,海伊美術館外部造型復雜多變,輪廓
生動。R.邁耶的建築作品用白色,在陽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層次十分豐富。內部有一扇
形中庭,內部空間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綿延流動,景象萬千。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中國(1985年)
建築師:N.福斯特
這是英國建築師N.福斯特的作品。大樓外形上顯著暴露出鋼柱和鋼桁架,成為立面
的主角。大樓底部完全開敞,自動扶梯從二樓伸下來,人員即由扶梯往上進入大樓,樓
內空間也盡量開通。這座大樓處處顯示現代技術的成就,屬於「高技派」建築風格,這
種建築雖然不另加裝飾,但實際造價相當昂貴。
倫敦勞埃德大廈,英國(1979~1986年)
建築師:R.羅傑斯事務所
擅長以外露結構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風格的理查德·羅傑斯是當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所設計的這座位於倫敦的勞埃德總部大廈包括一個12層、
能同時容納10000人工作的保險業務大廳以及側翼呈階梯狀布局的寫字樓。建築師考慮
到公司的持續擴展和建築的分期擴建的可能,在設計中有意將用鋼板包裹的樓梯塔和主
要管線,以及結構部分均暴露在建築 *** 。這一具有創新精神的做法曾令眾多的建築師
感到驚訝。它體現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水平所賦予建築的新形象,並使建築物具有持續
「生長」的可能。
盧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巴黎(1988年)
建築師:貝聿銘
1988年建成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重要作品。貝氏將擴建
的部分放置在盧浮宮地下,避開了場地狹窄的困難和新舊建築矛盾的沖突。
擴建部分的入口放在盧浮宮的主要庭院的中央,這個入口設計成一個邊長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這是貝聿銘研究周圍建築物的心得,也再度證實了貝聿銘設計與
環境的緊密關系。金字塔的底邊長35.4米,底邊與建築物平行,亦即與方位平行,與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強化了與環境的關系。金字塔的體形簡單突出,而全玻璃的牆體
清明透亮,沒有沉重擁塞之感。起初許多人反對這項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後獲得廣泛
的贊許。玻璃金字塔周圍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轉了45度,在西側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為入口廣場,以三個角對向建築物,構成三個三角形的小水池,這三個緊鄰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鏡般,在雲淡天晴的時節,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與環境相
結合,又增加了建築的另一向度而豐富了景觀。在轉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緊鄰著另外
四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構成另一個正方形,與金字塔建築物平行,每個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噴泉,像是碩大的水晶柱烘托著晶瑩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崙廣場,貝聿銘將
建築與景觀完整地合成為一體。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國(1989年)
建築師:貝聿銘
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歷
時6年有餘。大廈基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著的土地。
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區「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展。
中國銀行大廈位於香港中心區,樓高70層,總高度達315米(連同頂部的天線),總建
築面積為128.60平方米。建築外牆以鋁板和銀色反光玻璃裝嵌,大廈底層鋪砌深淺不一
的灰色花崗岩。整座大廈依靠四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內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鋼焊斜撐,這不僅給大廈外觀帶來獨特的面貌,而且比傳統方法節省鋼材4成,且室內
無柱,空間開闊。大廈底層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兩條對角線分為4個三角形。
貝聿銘在此又一次發揮出他的設計天才,他著力刻畫建築的嶄新造型,通過三角形母體
的巧妙變換,節節升高,造型簡潔明快又極富標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輪廓線的一個制
高點。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築師:安藤忠雄
教堂建築的設計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獨特的,因為這類建築首先要能喚起
人精神上的共鳴,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肅然的、靜寂的、純粹的、幾何學的空間
創造,讓人類精神找到了憩棲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設計是極端抽象簡潔的,僅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於大阪閑靜住宅街的一角。建築只是簡潔的混凝土箱型,沒
有傳統教堂中標志性的尖塔,但它內部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謐的美,
與日本枯山水石庭園有著相同的氣氛。建築的布置是根據用地內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師館
的位置以及與太陽的關系來決定的。禮拜堂正面的混凝土牆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現出光的十字架。建築內部盡可能減少開口,主體限定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
這是安藤忠雄所謂的對自然進行抽象化作業。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築師:F.蓋里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由地方投資興建,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經營並提供展品,
被認為是面向21世紀的博物館。這是建於西班牙畢爾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術館。
該館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位於勒維翁河濱。主要部分的體形彎扭復雜,難以名狀。
博物館造型由曲面塊體組合而成,內部採用鋼結構,外表用閃閃發光的鈦金屬飾面,鈦
板總面積2.787萬平方米。造型的獨特是建築師F.蓋里近幾年個人風格的繼續;也是古
根海姆負責人的願望,他們希望這幢建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成為城市的標致。
F.蓋里在設計過程中得助於航空設計使用的計算機軟體,它使F.蓋里的構思如虎添
翼。在總體布局中也進一步發揮了他的藝術包裝思想,但這次的「包裝」范圍遠遠大於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館仍然是規整的。為利於布置展品,首層基座部分也是相對比
較規整的。動態徒勞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廳和四周的輔助用房,變化的形態向上逐漸收縮。
博物館建在水邊,與城市立交橋形成有機的組合,這種嵌人城市肌里的構思也為造型獨
特的博物館增添了一些理論依據。
香港新國際機場,中國(1998年
Ⅳ 亞洲哪個高校教學樓長700米似彎弓
2018年1月31日,河南鄭州鄭東新區。當你走在鄭州市鄭東新區金水東路與博學路附近時內,必然會被一棟建築容所吸引,這所建築從空中俯瞰,如同一把巨型彎臂弓。
還有學生調侃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河南中醫葯大學教學樓這頭,而我在那頭…
Ⅵ 中學教學樓屬於幾類建築
一、按使用功能分類的話,中學教學樓屬於公共建築類別。其餘類別還有居住建築、工業建築、農業建築。
二、按建築使用年限來區分的話,教學樓一般屬於二級建築。
1、使用年限15年以下:四級,臨時性建築。
2、使用年限25-50年:三級,易於替換結構構件的建築。
3、使用年限50-100年:二級,普通建築和構築物
4、使用年限100年以上:一級,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
(6)世界教學樓排行擴展閱讀:
按建築類別又可分為:
1、低層建築:指1~2層建築。
2、多層建築: 指3~6層建築。
3、高層建築指超過一定高度和層數的多層建築。
世界上對高層建築的界定,各國規定有差異。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規定,民用建築按層數或高度的分類是按照《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1995)為依據來劃分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學校建築
網路——建築類別
Ⅶ 世界第一長樓在哪裡
據世界高樓協會排名,當今世界十大高樓當中,兩岸三地佔7棟。就在一個多月前台北101還是世界第一高樓,現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改寫了歷史,在不久的將來,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旁邊將會建造上海中心,到時候歷史又將被再次改寫。
第一名: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1997年年初開工後,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工程曾一度停工。2003年2月工程復工。但由於當時中國台北和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摩天大廈,超過環球金融中心的原設計高度。由於日本方面興建世界第一高樓的初衷不變,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建築主體高度達到492米,比目前已建成的中國台北國際金融大廈主樓主體高度高出12米,仍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高樓。工程將於2008年初,也就是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竣工落成。
第二名:台北101大樓
被稱為「台北新地標」的101大樓於 1998年1月動工,主體工程於2003年10月完工。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風阻尼器」,還有兩台世界最高速的電梯,從一樓到89樓,只要39秒的時間。在世界高樓協會頒發的證書里,台北101大樓拿下了「世界高樓」四項指標中的三項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築物」(508米)、「最高使用樓層」(438米)和「最高屋頂高度」(448米)。
第三名:吉隆坡國家石油公司雙塔大樓
國家石油公司雙塔大樓位於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層,是當今世界名冠的超級建築。巍峨壯觀,氣勢雄壯,是馬來西亞的驕傲。它曾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國芝加哥希爾斯大樓保持了22年的最高記錄。這個工程於1993年12月27日動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頂,1997年建成使用。登上雙塔大樓,整個吉隆坡市秀麗風光盡收眼底,夜間城內萬燈齊放,景色尤為壯美。
第四名:美國西爾斯大廈
西爾斯大廈是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樓,樓高442米,共地上108層,由建築師密斯·凡德勒所設計。於1973年竣工。西爾斯大廈由9座塔樓組成。它們的鋼結構框架焊接在一起,這樣也助於減少因其高度所造成的在風中搖動。所有的塔樓寬度相同,但高度不一。西爾斯大廈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辦公樓。每天約的1.65萬人到這里上班。在第103層有一個供觀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觀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美國的4個州。
第五名:上海金茂大廈
金茂大廈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超高層建築,是上海邁向21世紀的標志性建築之一,由美國SOM設計事務所主設計。1998年8月建成。佔地2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28.95萬平方米。高420.5米,88層。
金茂大廈主樓1~52層為辦公用房,53~87層為五星級賓館,88層為觀光層。大廈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文化與現代高新科技相融合的特點,既是中國古老塔式建築的延伸和發展,又是海派建築風格在浦東的再現
第六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位於香港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一期1998年竣工,高39層,180米,自建成後便吸引了不少國際金融機構進駐。國金二期2003年落成,高420米,共88層,為香港最高建築物。被稱為「驚世之作」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外形設計概念是以一個向外地的朋友「招手」的手勢,向海外朋友表示「歡迎您」的意思。
第七名:廣州中信廣場大廈
天河中信廣場是廣州繼63層廣東國際大廈為當年全國最高建築之後,又一次奪得90年代的全國之冠,樓高達391米,80層,迄今為止仍是廣東省之最。 作為中國最高的建築之一,中信廣場有68部電梯上上下下,保利物業負責人稱,整個中信是「立起來的街道」。
第八名:深圳信興廣場大廈
信興廣場地王大廈由68層的商業大樓、32層的商務公寓、5層的購物中心及2層地下停車場組成,樓高384米,佔地1873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總投資40億港幣。
第九名:美國紐約帝國大廈
1981年4月30日,矗立在美國紐約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層百萬富翁拉斯科布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決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樓房。他找來著名的建築師威廉·拉姆,問樓房能蓋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後回答說:「1050英尺。」拉斯科布對這個高度很不滿意於是,建築師設法增加了一節200英尺高的圓塔,這座摩天大樓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築史上的奇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帝國大廈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樓房。
第十名:香港中環廣場大廈
1993年香港中環廣場大廈建成,高374米,78層,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樓。也同樣躋身於世界最高建築物第10名。
大廈看起來是三角形造型,其實並不是真三角形因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為了能有更多便於使用的室內面積;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稅利尖角沖向鄰居而得罪他們。這樣做不僅是不禮貌的更重要的是有礙"風水"。 大廈頂部以金字塔形狀的坡頂以及立於其上的桅桿作收束,晚間日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Ⅷ 世界是比較有名的建築師有那些謝謝。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06~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辟另一條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 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像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同時 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制了表現林肯
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庄嚴。爾後人們
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庄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
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
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
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
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
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
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
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
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
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系。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
和圖書館。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
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系,更體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
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這是一個富豪的別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師於1928
年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十二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層。
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獨立住宅的自身,由於它在西方「現代建築」歷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經典作品之一,它是與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築和城
市規劃事業相關聯的。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觀點早期是由小住宅設計體現出來的。
1926年他把「新建築」與舊建築進行比較,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1)支柱層,主
要房間設在二層;(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橫向長窗;()自由立面
(成為一片可供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伏伊別墅就是綜合體現上述特點
的,與傳統住宅建築完全不同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形體簡單,但內部空間卻很復雜。
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館,轟動了整個建築界。博覽會結束,該館也
隨之拆除了,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德國建築大師密
斯·凡·德·羅在這個建築物中完全體現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築處
理原則。他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
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以水平和豎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運用,以及結構造型等,使建築進入詩意般的水平。
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
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布置靈活,形成既分割
又連通,既簡單又復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
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
鮮亮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
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半個世紀以後,西班牙政府於1983年決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現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蒙胡
奇公園里重建這個展覽館。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C.錫里西等主持。
紐約帝國州大廈,美國(1931年)
建築師:S.L.H.建築事務所
在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島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
的樓房——帝國州大廈,高度達381米。它保持高度冠軍稱號達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國州大廈1930年3月1日開始設計,設計人為席瑞夫、蘭姆、哈蒙。4月7日開始樹
起第一根鋼柱,9月22日鋼結構就安裝完畢,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後只
花去一年零一個月時間。鋼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層,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優秀的記錄。這座大廈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鋼構件製作精確、
施工組織嚴謹分不開的。
流水別墅,美國(1935年)
建築師:F.L.賴特
流水別墅是美國建築大師F.L.賴特的經典作品,是為德國移民考夫曼設計的郊外別
墅。這座房屋不大,建築面積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新建築紛紛問世,但流水別墅依然受到人們的贊美,並被列為
國家重點文物加以保護。流水別墅位於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F.L.賴特將別墅建在
地形復雜、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個別墅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懸挑力,伸出於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這幢房子隨著四季更迭以「無聲之聲」作出反應和進行著自我的更
新。建築動勢的性質與瀑布的流速動勢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漲
時的強大動勢使建築物看上去更像一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當夏日流水涓細之時,倒像
是讓別墅進行一種動物冬眠前的肌體蜷曲動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簾般垂現在切斷
北岩的花架與點綴出挑的冰凌之間。建築本身疏密有致,有實有虛,與山石、林木、水
流緊密交融。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匯成一體,交相襯映。流水別墅不但是F.L.賴特本人
作品中特別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園地中罕見的一朵奇葩。
聯合國總部大廈,美國紐約(1946~1952年)
建築師:w.K.哈里森
聯合國總部設計主任由美國建築師沃利斯·哈里森擔任。同時成立了有澳大利亞、
比利時、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烏拉圭、英國、前蘇聯、中國10個國家組成的國
際顧問委員會。代表中國參加設計顧問委員會的是梁思成先生。設計顧問委員會先後討
論了53個方案。1947年5月通過了以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方案為基礎的最後方案。
建築方案的落實由美國建築師哈里森負責。大廈於1952年落成。
聯合國總部是由秘書處大廈、大會大廈、會議大廈、圖書館四棟建築組成。秘書處
大樓為板片式建築,地上39層,高165.8米。其東西兩面為藍綠色玻璃幕牆,兩個端面
為狹窄的實牆。大會堂匍匐在大樓的一側,頂部和側面呈凹曲線形。安理會會議樓在秘
書處大樓與大會堂之間,臨靠河面。與歷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議會性建築相比,聯合國總
部建築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復雜性和造型構圖的創新性是已往建築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聯合國總部建築的出現標志著現代建築風格在20世紀中期得到廣泛的認同。
馬賽公寓,法國(1946~1952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被人們稱之為「馬賽公寓」的建築,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現代化城市中「居住單位」設想的第一次嘗試。勒·柯布西耶認
為在現代條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靜衛生的環境。他理想
的現代城市就是中心區有巨大的摩天大樓, *** 是高層的樓房,樓房之間有大片的綠地,
現代化的整齊的道路網布置在不同標高的平面上,人們生活在「居住單位」中。一個
「居住單位」幾乎可以包含一個居住小區的內容,設有各種生活福利設施,一棟建築就
成為一個城市的基本單位。他在馬賽設計並於馬賽市郊建成的這座17層的「居住單位」
式公寓住宅大樓,可容納337戶約1600人居住。馬賽公寓是第一個全部用預制混凝土外
牆板覆面的大型建築物,主體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現澆混凝土模板拆除後,表
面不加任何處理,讓粗糙地表現人工操作痕跡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現出了一種粗擴、
原始、朴實和敦厚的藝術效果,後來它被帶上了「粗野主義」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國(1950~1953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這座教堂建成於1953年。一向講幾何構圖的形式美,主張采
用新技術來滿足新功能和創造新形式的「現代建築」,並在建築創作實踐中遵循理性主
義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築家,卻設計出了一個具有震動性的奇特的建築。這是一座位於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變形,怪誕神秘,如岩石般穩重地屹立在群山環繞的一處被視為聖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創作風格的轉變,並對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格拉姆大廈,美國紐約(1954~1958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建於1954~1958年,大廈共40層,高158米,設計人為著名建築
師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
二次大戰後的50年代,講究技術精美的傾向在西方建築界佔有主導地位。而人們又
把密斯追求純凈、透明和施工精確的鋼鐵玻璃盒子作為這種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廈
正是這種傾向的典範作
大廈主體為豎立的長方體,除底層及頂層外,大樓的幕牆牆面直上直下,整齊劃一,
沒有變化。窗框用鋼材製成,牆面上還凸出一條工字形斷面的銅條,增加牆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氣勢。整個建築的細部處理都經過慎重的推敲,簡潔細致,突出材質和工
藝的審美品質。西格拉姆大廈實現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樓構想,被認為是現代
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日本東京(1964年)
建築師:丹下健三
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體育館是60年代的技術進步的象徵,它脫離了
傳統的結構和造型,被譽為劃時代的作品。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的整體構成、內
部空間以及結構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傑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對日本文化的獨到理解,
它是由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館、室內球技館及其他設施組成的大型綜合體育設施。
採用高張力纜索為主體的懸索屋頂結構,創造出帶有緊張感、力動感的大型內部空間。
特異的外部形狀加之裝飾性的表現,似乎可以追溯到作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豎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這可以說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發揮出材料、功能、結構、比例,直至歷史觀高度統一的傑出才能。該建築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現代建築發展的一個頂點,日本現代建築甚至以此作品為界,劃分
為之前與之後兩個歷史時期。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1959~1973年)
建築師:J.伍重
在澳大利亞悉尼大橋附近有一個三面環水的奔尼浪島。在這座島上矗立著一組似群
帆泊港,如白鶴驚飛的建築群,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造型奇特,
外觀不凡。八個薄殼分成兩組,每組四個,分別覆蓋著兩個大廳。另外有兩個小殼置於
小餐廳上。殼下吊掛鋼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兩組薄殼彼此對稱互靠,外面貼乳白色
的貼面磚,閃爍奪目。
丹麥建築師J.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規模龐大,佔地1.8公頃,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確良花崗岩基座上,最高的殼頂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個2700座位的音樂會,一個
1550座位的歌劇院,一個550座位的劇場,一個420座位的排演廳,還有眾多的展覽場地、
圖書館和其他文化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達88000平方米,連觀眾和工作人員在內,同
時可容納7000人,實際是一座大型綜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劇院從設計到完工達14年之
久,耗資1.2億美元,建成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美國(1973年)
建築師:山琦實
紐約曼哈頓島上的世界貿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機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築物之一。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佔地約6.5公頃,它是一項耗資7億美元,由六幢建築組成的建築
群,包括一座海關大樓,一座飯店,兩座專供重要的政府貿易機構使用以及國際商品展
覽用的九層大樓和兩座主要建築——高411.5米的110層塔樓。兩座大樓都是方柱形體,
外形完全一樣。每邊寬63.5米,每幢塔樓面積達46.6萬平方米,兩幢塔樓面積合計有93
萬多平方米。大樓的外牆是排列很密的鋼柱,外表包以銀色鋁板。大樓受到很大的風壓
力,在普通風力下,樓頂擺幅為2.5厘米,實測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個世界貿易
中心有5萬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達8萬人次。兩座大樓有46部高速電梯,114部區
間電梯,8部貨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載55人。電梯可直達能容納2000輛汽車的停車場,
並與地鐵相連,可以迅速地將來往於世界貿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及來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法國巴黎(1977年)
建築師:R.羅傑斯和R.皮亞諾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總造價約4.8億法郎,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
下四層。該建築內設有工業設計中心、音樂與聲學研究所、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共情報
知識圖書館以及相應的服務設施。整個建築被縱橫交錯的管道和鋼架所包圍,根本不像
我們常見的博物館,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廠。這座藝術文化中心是義大利建築師R.
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R.羅傑斯共同設計的。他們認為現代建築常常忽視起決定性作用的
結構和設計。為了改變這一陳舊的觀念,特意把結構和設備加以突出和頌揚,6層樓的
鋼結構、電梯。電纜、上下水管、通風管道都懸掛在立面上,並塗上大紅大綠的色彩。
建築師有意將這座建築設計成類似機械框架的裝置,將內部做成寬敞的無阻攔的大空間,
允許內部布置靈活變動。這座中心是本世紀高技派建築的代表作。
國家美術館東館,美國華盛頓(1978年)
建築師:貝聿銘
對貝聿銘而言,國家美術館的擴建,不是在基地上創造一幢單純的建築物,基地受
條件限制,與原有館舍的配合,在華盛頓的地位、建築計劃的需求等,這些都是艱巨的
挑戰。
1978年落成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包括陳列館和藝術研究中心兩部分。它在議
會大廈和白宮之間,是白宮前最後一塊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狀不完整,是
個斜角的楔(梯形)。因為東館是整個美術館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門必須面向1941年
建的舊館(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築)。同時,陳列館和研究中心兩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這通常會帶來一些麻煩:在一個面上設兩個門,處理得不好,會使人感
到一個是大門,一個是「狗洞」。設計者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陳列館;一個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進陳列館的大門設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邊,研究中心的小門設在兩個三角形之間的凹縫里。這座建築的整個構思都是由三角形
變化出來的,沒有一般的矩形空間。造型既清閑簡潔而又莊重典雅。陳列館的中心是個
多層空間,有縱橫天橋聯接,中央大廳頂部為玻璃天窗,中間有縱橫跨過的棧橋或挑出
及四進的廊子。參觀者在其中走動時,步移景隨,空間景象變化萬端。東館與古典主義
的老館及附近的美國國會大廈相鄰,在對比中又有配合。開幕時由卡特總統親自剪綵,
他稱贊這座建築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
海伊美術館,美國亞特蘭大(1983年)
建築師:R.邁耶
美國建築師R.邁耶以擅長設計美術館而聞名,海伊美術館外部造型復雜多變,輪廓
生動。R.邁耶的建築作品用白色,在陽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層次十分豐富。內部有一扇
形中庭,內部空間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綿延流動,景象萬千。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中國(1985年)
建築師:N.福斯特
這是英國建築師N.福斯特的作品。大樓外形上顯著暴露出鋼柱和鋼桁架,成為立面
的主角。大樓底部完全開敞,自動扶梯從二樓伸下來,人員即由扶梯往上進入大樓,樓
內空間也盡量開通。這座大樓處處顯示現代技術的成就,屬於「高技派」建築風格,這
種建築雖然不另加裝飾,但實際造價相當昂貴。
倫敦勞埃德大廈,英國(1979~1986年)
建築師:R.羅傑斯事務所
擅長以外露結構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風格的理查德·羅傑斯是當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所設計的這座位於倫敦的勞埃德總部大廈包括一個12層、
能同時容納10000人工作的保險業務大廳以及側翼呈階梯狀布局的寫字樓。建築師考慮
到公司的持續擴展和建築的分期擴建的可能,在設計中有意將用鋼板包裹的樓梯塔和主
要管線,以及結構部分均暴露在建築 *** 。這一具有創新精神的做法曾令眾多的建築師
感到驚訝。它體現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水平所賦予建築的新形象,並使建築物具有持續
「生長」的可能。
盧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巴黎(1988年)
建築師:貝聿銘
1988年建成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重要作品。貝氏將擴建
的部分放置在盧浮宮地下,避開了場地狹窄的困難和新舊建築矛盾的沖突。
擴建部分的入口放在盧浮宮的主要庭院的中央,這個入口設計成一個邊長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這是貝聿銘研究周圍建築物的心得,也再度證實了貝聿銘設計與
環境的緊密關系。金字塔的底邊長35.4米,底邊與建築物平行,亦即與方位平行,與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強化了與環境的關系。金字塔的體形簡單突出,而全玻璃的牆體
清明透亮,沒有沉重擁塞之感。起初許多人反對這項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後獲得廣泛
的贊許。玻璃金字塔周圍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轉了45度,在西側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為入口廣場,以三個角對向建築物,構成三個三角形的小水池,這三個緊鄰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鏡般,在雲淡天晴的時節,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與環境相
結合,又增加了建築的另一向度而豐富了景觀。在轉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緊鄰著另外
四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構成另一個正方形,與金字塔建築物平行,每個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噴泉,像是碩大的水晶柱烘托著晶瑩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崙廣場,貝聿銘將
建築與景觀完整地合成為一體。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國(1989年)
建築師:貝聿銘
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歷
時6年有餘。大廈基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著的土地。
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區「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展。
中國銀行大廈位於香港中心區,樓高70層,總高度達315米(連同頂部的天線),總建
築面積為128.60平方米。建築外牆以鋁板和銀色反光玻璃裝嵌,大廈底層鋪砌深淺不一
的灰色花崗岩。整座大廈依靠四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內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鋼焊斜撐,這不僅給大廈外觀帶來獨特的面貌,而且比傳統方法節省鋼材4成,且室內
無柱,空間開闊。大廈底層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兩條對角線分為4個三角形。
貝聿銘在此又一次發揮出他的設計天才,他著力刻畫建築的嶄新造型,通過三角形母體
的巧妙變換,節節升高,造型簡潔明快又極富標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輪廓線的一個制
高點。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築師:安藤忠雄
教堂建築的設計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獨特的,因為這類建築首先要能喚起
人精神上的共鳴,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肅然的、靜寂的、純粹的、幾何學的空間
創造,讓人類精神找到了憩棲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設計是極端抽象簡潔的,僅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於大阪閑靜住宅街的一角。建築只是簡潔的混凝土箱型,沒
有傳統教堂中標志性的尖塔,但它內部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謐的美,
與日本枯山水石庭園有著相同的氣氛。建築的布置是根據用地內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師館
的位置以及與太陽的關系來決定的。禮拜堂正面的混凝土牆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現出光的十字架。建築內部盡可能減少開口,主體限定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
這是安藤忠雄所謂的對自然進行抽象化作業。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築師:F.蓋里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由地方投資興建,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經營並提供展品,
被認為是面向21世紀的博物館。這是建於西班牙畢爾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術館。
該館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位於勒維翁河濱。主要部分的體形彎扭復雜,難以名狀。
博物館造型由曲面塊體組合而成,內部採用鋼結構,外表用閃閃發光的鈦金屬飾面,鈦
板總面積2.787萬平方米。造型的獨特是建築師F.蓋里近幾年個人風格的繼續;也是古
根海姆負責人的願望,他們希望這幢建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成為城市的標致。
F.蓋里在設計過程中得助於航空設計使用的計算機軟體,它使F.蓋里的構思如虎添
翼。在總體布局中也進一步發揮了他的藝術包裝思想,但這次的「包裝」范圍遠遠大於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館仍然是規整的。為利於布置展品,首層基座部分也是相對比
較規整的。動態徒勞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廳和四周的輔助用房,變化的形態向上逐漸收縮。
博物館建在水邊,與城市立交橋形成有機的組合,這種嵌人城市肌里的構思也為造型獨
特的博物館增添了一些理論依據。
香港新國際機場,中國(1998年)
建築師:N.福
Ⅸ 世界上最高的教學樓
匹茲堡大學在匹茲堡的市中心區附近,其校園園區極大。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教學樓。
給你個連接,自己看看,很壯觀。
Ⅹ 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是
第一: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哈佛大學建於1636年,坐落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是美國最古老的私立高等學府,也是美國和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名牌大學之一。因建校委員會的70名委員都在英國劍橋大學受過高等教育,該校起初被稱為「劍橋」,學校所在地也被取名「坎布里奇。」1638年,約翰。哈拂這位建校委員將其一半財產和一個圖書館捐贈給學校。後來,為了紀念他,學校更名為「哈拂」,並為其塑立銅像,哈拂校園里的教學樓、圖書館、博物館、宿舍等建築物,大多以捐贈者的名字命名。1780年,哈佛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學校學生數由最初的9名增加至現在的18000多名,其中本科生6684人,學校校歷為Semester.
哈佛大學是美國東北部八所歷史最悠久的名牌大學所構成的「常春藤聯盟」的首領,不論是學校的名氣、設備,還是教師陣容和學生素質,哈拂大學都堪稱世界一流,它有近15萬億美圓的資產、獲得最多的贊助、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第一流的學者和教授和千里挑一的新生錄取者。該校還擁有全美國大學中數量最多的科研機構和實驗室,而且幾乎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尚波特視覺藝術中心、戲劇中心、藝術博物館、哈佛天文台、哈佛國際研究發展研究所等。
哈佛大學師資力量雄厚,三百多年來為美國培養了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作家,其中有六位美國總統出自哈佛:約翰。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和約翰。肯尼迪。還有歷史學家亨利。亞當斯、作家約翰。帕索斯、拉多夫。愛默生、亨利。索羅、亨利。詹姆斯、新聞記者沃爾特。李普曼等著名人文學家和化學家西奧多。雷查茲等科學家也出自哈佛。到目前為止,哈佛畢業生中已經有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也十分活躍。
哈佛大學現有哈佛學院、拉德克利夫學院、文理學院、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育學院、設計學院、約翰。F。肯尼迪政治學院等學院,下面還設有近20個研究生院,其中商學院、醫學院和法學院是全美聞名的研究生院,在多次同類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前三名。哈佛大學學科設置數量龐大,涉及專業面廣,幾乎所有專業都可以頒受學士學位和碩士、博士學位。其中歷史學、工商管理碩士、(MBA)、數學、經濟學、英語學、物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政治學、生物化學、化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數次全美排名前五名,尤其是政府研究、經濟學和社會研究更為突出。另外,人類學、藝術、古典文學研究、德語學、分子生物學、哲學、西班牙語、統計學、動物學等學科的排名也均居美國大學前十名。
哈佛商學院是美國的頂尖商學院,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每年美國大學商學院的MBA課程招生中哈佛商學院的申請人數是最多的(一直維持在6000人以上,而只錄取800人左右),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哈拂大學MBA課程的特色表現在:第一,修讀時間短,僅為16個月;第二,課程設置內容全面,緊密聯系商業實踐,重視「領導者訓練,如何作出決定、商業道德、團隊精神以及分析能力」等內容的教學,而佔有很大比例的「個案研究」則使哈佛的MBA課程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所有商業課程中獨具特色。該院的MBA畢業生每年都是提前半年就被全美各著名的跨國大公司以高薪「搶購一空」,並且都被委以公司高層管理職位。
第二: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耶魯大學成立於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學。它和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該校教授陣容、課程安排、教學設施方面堪稱一流。漂亮的歌德式建築和喬治王朝式的建築與現代化的建築交相互映,把整個校園點綴得十分古典和秀麗。秋季的校園中金黃暗紅的落葉遍地,陽光斜照那些黃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築物。
耶魯大學的產業包括152億美元捐款(此項列世界學術機構第二位)和藏於十多所圖書館中計110多萬卷藏書。除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是羅氏獎學金獲得者最為眾多的大學。耶魯大學將本科教育視為大學的核心。這種重視在美國同類大學中實屬少見。耶魯學院(Yale College,即耶魯大學本科部)70個專業主要著力於通識教育,僅有極少的幾個本科院系著眼於專業性的准備,甚至於耶魯大學工程系也鼓勵並且要求學生探索和學習工程學科以外的領域。耶魯學院大約有20%的學生為自然科學專業,35%為社會科學專業,45%的學生則為人文藝術專業。耶魯大學要求所有的教授均講授本科課程。每年在耶魯大學的課程目錄中(Yale Program of Study,或通稱Blue Book)有超過2000門課程以供選擇。
該校最強的學科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生命科學。耶魯大學管理研究生院於1978年創設了獨特的課程——公營和私營企業專業管理(Pub1ic&PrivateManagement)課程,它著重公營及非贏利機構的專業管理訓練。課程安排有六成是授課,四成為個案研究,後者有一半是公辦或非贏利機構的個案。耶魯大學的企管碩士不叫MBA而是MPPM,其來源也在於此。
耶魯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包括耶魯研究生院(開設例如生物、西方經典、英文、基礎科學、工程、歷史、數學、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課程)以及統稱專業學院的建築學院、法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神學院、音樂學院、護理學院、管理學院、森林環境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其中耶魯法學院、音樂學院、藝術學院等在美國向為首屈一指。
第三: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大約有8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
最早為女性所設立的學院是1869年的格頓學院和1872年的紐納姆學院。第一批女學生在1882年參加了學校的考試,但是直到1947年女性被接納為學校的正式學生,而牛津大學在20年前就已經這么做了。在所有的31所學院中,目前有3所學院只收女生:露西·卡文迪什學院、新大廳學院和紐納姆學院,還有4所學院只收研究生:卡萊爾大廳學院、達爾文學院、沃爾森學院和聖埃德蒙學院。
劍橋大學所處的劍橋是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英格蘭小鎮,這個小鎮有一條河流穿過,被命名為「劍河」(River Cam,也譯作「康河」),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在這個鎮上,此外還有20多所教堂。
第四: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位於英國牛津市,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雖然牛津大學的確切創立日期仍不清楚,但其歷史可大約追溯到十二世紀末,迄今約有900年。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沖突事件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
牛津共有39個學院,它們和學校的關系就像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那
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HeadofHouse和幾個Fellows管理,他們都是各種學術領域的專家,其中大多數在學校都有職位。6個准學院(稱為「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Private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至今還保留著它們的宗教特許狀。此外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在35個學院中,眾靈學院目前沒有學生,只有院士(包括訪問院士)。各學院規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學生、教師(院士)來自不同的專業學科。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牛津現有16個學部:人類學和地理學學部,生物學學部,臨床醫學學部,英語和文學學部,法學學部,經典、哲學和古代歷史學部,數學學部,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現代歷史學部,音樂學部,東方學部,物理科學學部,生理科學學部,心理學學部,社會學學部,神學學部,文科學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學部下又分成30多個系,有的學部還設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隸屬於上述各學部,而直屬於大學。
第五: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 Tech)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創建於1891年,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頂尖的科技理工類學院。雖然只有50.18公頃土地面積且專業課程有限的加州理工學院。學院宗旨是「為教育事業、政府及工業發展需要培養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迄今為止學校至今只培養了兩萬余名學生,但其中有27名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一千個畢業學生中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比例為世界大學之冠。加州理工學院僅有2100多名學生,共有270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其中有66個國家科學院士、33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80個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 ,相當於現今全體教師的 36.7%, 這在全美乃至全球是無校出其右的。
加州理工學院擁有世界最頂尖的一批科學家,美國《探索》雜志於2008年評選出了美國20位40歲以下的最聰明的科學家,他們被視為各自研究領域的天才,結下了累累碩果,在這20位天才科學家中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竟佔4席。
學校有六大學系: 生物學、化學及化學工程系、工程與應用科學、地質學及行星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物理數學和天文學。該院研究生課程門門都出類拔萃,2010年U.S. News美國大學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專業排名全美第1,化學第1,地球科學第1,生物學第4,數學第7,計算機科學第11,經濟學第14。
該校科研設施先進,有布斯計算中心、Hale天文台、地震實驗室、Kerckhoff海洋實驗室、Big Bear太陽系觀測站、Palomar天文台、Owens峽谷射電天文台、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環境質量實驗室、新成立的位於夏威夷的亞毫米觀測站、斯坦福線性加速器具中心等。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費曼、密立根、蓋爾曼,著名的天文學家哈雷、遺傳學的鼻祖摩爾根、火箭專家馮·卡門都曾執教於此。除了眾多的諾貝爾獎得主之外,畢業於加州理工的著名校友還有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戈登·摩爾,登月宇航員哈里森·施密特,中國導彈專家錢學森,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等等。
第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倫敦帝國學院成立於1907年,曾是聯邦大學倫敦大學的一個加盟學院。學院於2007年7月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獨立大學。由於學院的正式全稱為帝國科學,工程及醫學學院,因此中文中,通常被稱為帝國理工學院,或簡稱為帝國理工。
作為一個專精於科學技術和醫學的大學,研究水平被公認為在英國大學三甲之列。擁有大約2800名研究人員,其中67名為皇家學會會員(Fellow of Royal Society),74名為皇家工程學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同時,帝國理工過去的成員中,有14個諾貝爾獎和2個費爾茲獎得主。 2004/5年度,學生總數11,152人,其中海外學生(非歐盟)約佔26.5%。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帝國理工畢業生的起薪為英國之最。在英國大學排名中,帝國理工通常占據第三,除了理工與醫學科系外,其商學院在英國排名前列,英國金融時報評出的世界商學院百強中處在上游位置。
盡管是倫敦大學的憲製成員,帝國理工卻一直是一個獨立實體。 2005年12月9日,學院宣布2007年退出聯邦制的倫敦大學,並正式開始與倫敦大學磋商相關事宜。一般認為帝國理工的是為了追求更響亮的、自己的品牌。它的退出將有可能極大地影響到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留在倫敦大學的信心,甚至令聯邦制倫敦大學崩潰。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霍華德·戴維斯爵士發表聲明,表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決定不會退出倫敦大學,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將對2007年9月入學的新生開始頒發學院自己的學位。)一般來說,帝國理工的學生被授予的是以倫敦大學名義頒發的學位,但現在學生將可以自己選擇獲取帝國理工的學位或是倫敦大學的學位。帝國理工在2007年7月8日,正式脫離倫敦大學,並慶祝其一百周年校慶
第七: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簡稱UCL,也稱倫敦學院大學。
是一所創建於1826年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倫敦大學聯盟(University of London,簡稱UOL)的創校學院。創校之初名為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1836年放棄原倫敦大學校名,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UCL通常被認為是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之後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UCL是第一個在招生上不論種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國大學,被認為是英國教育平權的先鋒。UCL還是第一所提供女性受高等教育平等權利的英國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學生會和大學劇院也誕生於此。
倫敦大學學院鄰近大英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坐落於倫敦市中心,也因此使其成為了最昂貴的大學。UCL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到了非常嚴重的轟炸,重建後的大學規模擴大到了現在的教學區域土地面積16公頃,活動場地36公頃;除宿舍樓外總建築面積達到了29萬5千平方米。
第八: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芝加哥大學成立於公元1890年,校區位於芝加哥〈Chicago〉鬧區,是全美最有名的10大私立學校之一。在學校草創初期,由於獲得當時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斐勒的經濟援助,讓校園內部的軟硬體規格在短短10年內便趕上了美國其它老字型大小大學的規格,再加上校園的地理位置就在美國的金融大鎮—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在一創校後就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名校之一。芝加哥大學有81位校友曾獲諾貝爾獎(請參考至2007年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其中包括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崔琦。
第九: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 Tech)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的美名。位於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今天MIT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培養了眾多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候選世界紀錄。
第十: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世界排名前十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屬於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個本科生院和十三個研究生院構成,哥倫比亞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包括奧巴馬總統在內的三位美國總統是該校的畢業生。此外,學校的醫學、法學、商學和新聞學院都名列前茅。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