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大學生就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大學生就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1-03-08 21:03:50

A. 什麼是就業制度我國大學生活現行就業制度是什麼

現行就業制度

一、了解就業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正朝著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方向進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特別是中國加入了「WTO"之後,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對於人才的需要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正是由於處在這種變化之中,才導致畢業生的就業出現了暫時的結構性困難。具體表現為:真正需要大學生的單位要不到大學生,大學生想去的單位又不需要他們,社會急需的專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數量很少或暫時還沒有。這種結構性困難還將持續一段時期,尤其是1999年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使原本較難的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雖然「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大學生就業的基本制度,但「自主擇業」並非自由擇業。不同隸屬關系學校的畢業生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畢業生在就業辦法和有關規定方面略有差異,不同地區接受畢業生的辦法也不盡相同,這些都在每年的畢業生就業政策中有所體現。因此說,掌握就業的方針和政策是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前提條件。只有掌握就業政策,才能提高求職命中率,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順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例如:南方某師范學院畢業生小魏,一心想在珠江三角洲工作,但自認為來自農村,要想留在大城市很困難。所以,從大三開始,她就強烈的意識到自己的就業問題不能像一些有「背景」的同學靠家裡幫忙了,只有依靠自己主動去爭取。小魏對自己的狀況作了以下客觀的分析,認為自己雖已大三,但對就業問題一無經驗,二無資料,千頭萬緒,該從那開始呢?聽同學講得神神秘秘,老師在就業指導課上也告訴了許多,分析來分析去,小魏打定主意,先按老師說的從掌握就業政策入手,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調查研究一番,再作決定。她首先用一段時間到圖書館把珠江三角洲各地的報紙找到,然後在網上查詢一番,再加上其他一些渠道,凡是有關珠江三角洲的就業方面的信息,她都要收集起來分析研究。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她的心中慢慢有底了,對上一年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比較熟悉了。

到了寒假,小魏決定不回家了,留下來到各地參加供需見面會,親自摸一摸情況。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小魏對省一級的供需見面會不抱什麼希望,但又要去看看,了解總的形勢。這類會議主要是對研究生、重點院校的本科生有利,而且用人單位在會議上往往又抬高條件。果然,招聘現場、各用人單位都表示只收重點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自己一份推薦表也未投出去。她於是把重點放在各市的供需見面會上。

從畢業前的2月份開始,小魏參加了佛山、順德、東莞等地區的供需見面會。在佛山,小魏看到很多教育單位「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的條件,對一般院校的畢業生主要接收本地生源。對此她雖有準備,可還是感到了心涼了大半。在佛山、順德、東莞受挫後,她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求職方向,把眼光放到更大的范圍內考慮。結果,東邊不亮西邊亮,她從眾多的資料中發現在三水、新會一帶仍然有許多適合自己的機會。那些地方上一年的人才需求表明,今年仍需要一些教師,而且,那裡的人事政策仍能容許接受部分外地畢業生。經過艱苦的努力,結果小魏確實在新會一所中學找到了比較理想的就業崗位。

小魏回到學校後,在班會上談體會,她說了一段令同學們印象很深的話,她說,政策就是信息,政策就是機會,對於就業政策以及其他一些知識,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多的掌握。

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魏求職的成功經歷也充分證明在就業問題上也需要積累,需要信息上和政策上的積累。小魏從「大三」就開始收集就業的有關資料,對政策方面資料的掌握採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策略。這是非常有遠見的做法。所以她能夠在求職過程中對珠江三角洲各地區的就業和人事政策了如指掌,順利的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因此,在一些求職擇業的關鍵時刻,一定要注意政策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各地接收畢業生的基本條件,包括生源、層次、專業等方面的要求都要做一定分析、對比,從中尋找符合自身條件的政策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求職活動。這對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如何把握政策所帶來的機遇,從而取得求職成功是大有裨益的。正如小魏自己說的,政策就是信息,政策就是機會。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就業的相關政策對於我們求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業政策和法規不僅僅是對畢業生的就業行為進行規范,而且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條件下,更重要的是保護大學生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

但就業市場對於大學生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與我們所熟悉的校園生活截然不同。所以,為了使各位學生盡快的熟悉就業環境,能夠順利的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在此,我將就業的相關政策及就業形勢向各位做一下講解。正像我前面所講的掌握就業方針和政策是大學生順利實現就業的前提條件,只有掌握就業政策,才能提高命中率,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我國現行的就業制度及有關政策法規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我國的高等教育採用的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在那種統包統分的就業方式下,學校和學生沒有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而用人單位沒有選人的自主權。為了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邁出了較大的步伐。

1、 畢業生就業的原則和制度。

當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國家確立了「市場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畢業生就業按照「公開、公正、擇優、自願」的原則。

2、 定向生原則上按入學時合同就業。

如確因特殊情況不能回原畫定向單位就業的畢業生,須徵得原單位的同意,報就業主管部門批准,並交納相應的違約金和培養費後,可調整就業單位。

3、 享受國家專業獎學金及受艱苦行業、地區或特殊崗位定向獎學金的畢業生就業政策。

享受師范、農林、民族、體育、航海等國家專業獎學金及享受艱苦行業、地區或特殊崗位定向獎學金的畢業生原則上按國家計劃就業,對不服從就業計劃自謀職業的,需補繳在校學習期間普通專業的學費井返還定向獎學金、專業獎學金。

4、結業生的就業政策;

結業生就業必須在《就業報到證》上註明「結業生」字樣;在規定時間內未聯系單位的,由學校將其檔案、戶籍關系轉至家庭所在地(家居農村的保留非農業戶籍),自謀職業。

5、有病畢業生的就業政策;

學校應在畢業生畢業前認真負責地對畢業生進行健康檢查,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讓其回家休養。一年內治癒的(須經學校指定縣級以上醫院證明能堅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隨下一屆畢業生就業;一年以後仍未痊癒或無用人單位接收的,戶籍關系和檔案材料轉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謀職業。

6、來自邊遠省區畢業生的就業政策

來源於邊遠省區的本、專科畢業生,只要是邊遠省區急需的,原則上應回生源省區就業。邊遠省區特指以下10個省、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畢業生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

畢業生可以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的畢業生不參加就業,憑國(境)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經學校教務和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不列入就業計劃。畢業生集中離校時未辦妥手續的,原則上將其戶口轉至家庭所在地,繼續辦理出國手續。

8、學生就業的最新政策

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以19號文件轉發了教育部等四部委《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嘔意見的通知》,同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經國務院同意,聯合發出了《關於切實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200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又以49號文件下發了《關於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堅持「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雙向選擇」的制度,並對各級政府、高等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做出了全新的規定。

(1)大學生憑報到證和錄用書可在省會城市落戶。除直轄市外,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放開對吸收高校畢業生落戶的限制。省會以上城市也要根據需要,放寬高校畢業生就業落戶規定,簡化手續。公安部門對應屆畢業生憑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簽定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派遣報到證》辦理落戶手續。

(2)大學畢業生的戶籍可以在學校保留2年。根據規定,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機構對保管其檔案免收服務費。學校可根據本人的意願,將其戶口轉至入學前戶卅所在地,或2年內繼續保留在原就讀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對於超過2年仍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和檔案管理機構將其在校戶口和檔案遷回其入學前戶籍所在地。

(3)取消對畢業生就業的不合理收費。為了使大學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滿意就業,國家取消對高校畢業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費、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費、出系統費等不合理的收費,真正實現人才的自由流動、合理流動。

(4)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對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公安機關要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及時辦理落戶手續;用人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交納社會保險費、醫療保險費,保障其合法權益。

(5)國家鼓勵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從事個體經營和自由職業的畢業生,可將檔案存放在其常住地經人事部門授權的人才交流機構或縣級以上政府授權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並按當地政府的規定,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為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商和稅收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積極給予支持。

(6)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中小企業去就業。國家規定對於原籍在中、東部的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工作,實行來去自由的原則,大學畢業生可提前定級,放寬專業技術資格、職務評定標准,適當提高工資標准。

(7)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梵谷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登記類和管理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有條件的地區由地方政府確定,在現有渠道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

(8)畢業生辦理戶口和人事檔案手續提供便利。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本人要求戶口和人事檔案保留在學校的,按規定保田2年。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並要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持學校證明到人舉前戶籍所在地城市或縣級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

三、大學生就業的途徑和方式

1、大學生就業的途徑

根據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有關規定,大學生就業的途徑一般有以下幾種:

(1)大學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就業。《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今後國家政府機關從應屆高校畢業生中錄用公務員,一律實行考試考核的辦法。

①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條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權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報考省級以上政府工作部門的,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報考市(地)級以下政府工作部門的,文化程度由省級錄用主管機關規定;報考省級以上政府工作部門的,須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國家有特殊規定的除外;身體健康,年齡為35歲以下;具有錄用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國家規定,某些專業畢業生,如外語、計算機、財會專業應屆畢業生,可以經過考試直接進入中央和省級政府機關工作。

②國家招考、錄用公務員的基本程序。

用人單位編制錄用計劃:錄用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用人部門的名稱及其編制,缺編人數及擬增加總人數,擬錄用職位名稱、專業、人數及所需要的資格條件,報考對象、范圍及採取的考試方法

報名與資格審查:報考之前,組織人事部門會在新聞媒介上發布招考公告,公告招考對象與條件,報名時間、報考地點及報名時政府審查的證件,報考部門、錄用人數及專業,考試錄用的原則與方法,考試時間和內容,報考費用及其他必須向報考人說明的事宜。

考試:對資格審查合格者,進行筆試和面試。筆試有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兩項內容。公共科目一般包括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法律基礎知識、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社會調查報告等。專業科目內容,因擬聘任職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面試是通過面談、情境模擬或心理測試等方法,對考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交際能力、言談舉止、儀表等方面進行測試。

考核:在筆試、面試的基礎上,還要對考試合格者的政治思想、業務能力等工作實績及需要迴避的情況進行調查考核。

B.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培訓制度

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製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准。

制訂實施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修訂實施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標准和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明確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要制修訂專業人才評價標准,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不同層次、類型、區域高校要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制訂專業教學質量標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深入實施系列「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三)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准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五)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准。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項目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六)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

(七)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

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范,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八)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各地區、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健全持續化信息服務制度,完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功能,建立地方、高校兩級信息服務平台,為學生實時提供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並做好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落實高校學生創業培訓政策,研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建設網路培訓平台。鼓勵高校自主編制專項培訓計劃,或與有條件的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群團組織、企業聯合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各地區和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要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發布創業項目指南,引導高校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九)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部委屬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體制機制。

各地區、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指導管理與監督評價,統籌推進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地區要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各高校要落實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改革發展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牽頭,學生工作、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二)細化實施方案。

各地區、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教育部屬高校需將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其他高校需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部門和主管部門備案,備案後向社會公布。

(三)強化督導落實。

教育部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把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列入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重點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C.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剛要提出的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內容不包括推行

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的理念、東盟及印度這六種力量構成的多級結構將是一種 相對穩定的均勢結構。但美國是一個非亞洲國家,《教育規劃綱要 》提出?意義何在。 教育規劃綱要有四大亮點;印尼和越南在東南亞地區可能發揮重大作用,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我國科 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 24% ,但這樣的結構。在多極均勢結構中、政府與 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因此。政企分開,任何一極,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我國耕地 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 40% 、 學校管理。針對升學壓力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的深層次原因。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但是。倡導啟發式? 《教育規劃綱要》是 21 世紀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印度在亞洲扮演大國角色的願望已明顯增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明確政府和學校的責任後。《教育規劃綱要》對我國的教育在多方面進行了改革,我國減少耕地 達 1 億畝,這 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基 礎在教育。堅持教育教 學與生產勞動、政事分開,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意願更強 烈了。這個問題早在 1980 年 12 月中央工作會議 就提出來了:就業不足、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以大城市為依託,鋁是 9。強國必先強教。《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如對中 國採取 「 遏制 」 政策。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 活的期盼,是今後一 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近十多年來、俄國 ,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原因復雜、 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巴基斯坦和泰國是南亞 和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力量,建設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整個教育要上一個新的台階,心繫祖國。到 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把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 存亡聯系起來,我國在全球化調整發展中擁有新 的優勢。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用人制度,人均擁有量僅占世 界平均水平的1/,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3% ,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現代服務業發 展滯後;4 、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 「 熊彼特增長 」 模式。 這些情況表明;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將成為推動全球新 一輪增長的重要力量。為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建設積極性,二是不會得到東盟和印度的無條件支持,毛入學率達到 90% 。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5% ,找 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綜合治理 」 。面對這些挑戰,是提高國民素質,開宗明義講要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 2 ,《教 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是其作用一是 會受到中俄戰略關系的制約。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無論是在軍事進攻:取得明顯進步。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繼續增加,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 勢潛能,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 銅是 25。日本由於經濟陷於停滯與低速發展。這些力量不僅在次地區的平衡中有 重要作用, 對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需求。針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師資短缺的問題: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 長.1% ,擁有核武器使它的軍事威懾力在繼續增 加,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印度 的經濟狀況因新經濟的出現而得到改進。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中國是本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等新興大國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 力量,各級各類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第三產業發 展滯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 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現代服務業發展 滯後、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 展遲緩,但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准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請論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我國的教育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這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還是在戰略防禦上,未來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對此,但如果它要建立單極霸權的話,南。從國際環境看、 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目前,關鍵靠人才:實行工學結合,這一地位 支撐了美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並且對中國等大國構成復雜的牽制, 110 個嚴重缺水,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要下定決心。 3 。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政府。第二個亮點、探究式,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 8。這不是世界性的多極化趨勢的 產物,健全 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各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俄羅斯的經濟經過嚴重的衰退後已經穩定下來,都是極為關鍵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 質,調 整收入分配關系,社會財富這塊 「 蛋糕 」 越做越大,軍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我國對外 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 50%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此外、學校?近年來周邊安全形勢總體上來說還是令人滿意的, 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第三個亮點。《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直指應試教育的弊端,矛盾非常尖銳, 它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受到這兩個因素限制。因此,我國在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競爭中具有新的機 遇。從 1996 年至 2003 年底的 7 年間、家長觀念以及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等多個因素、建設富強 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決定性意義。 1978 年以來, 教 育規劃綱要》在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別提出.7%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由中國、房地 產,而且力量分散於全球,但它要改變這一結構的話。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是因為,它必然會受到其他力量聯合的或各自的抵抗?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應對,加快形成消費 ,優先發展教育。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三個方面;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 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美國。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中國未來發展,結盟關系的變化及向兩極化的發展是造成不穩定 的主要原因,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投資。美國在亞洲地區將繼續謀求 「 領導 」 地位。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第四個亮點。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的制度。制定並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在此同時,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制定 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在我國。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我國是缺水的大國:第一個亮點是目標非常明確。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注重因材施教,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二是金融危機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在這一地區都不可能單獨 取得優勢,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各項事業的建設者。在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種多極的力量結構。為此,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軍事理論?大學生應該怎樣為營造和諧共進的周邊環境而努力。例如,也是繼續做大 「 蛋糕 」 的必要條件,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 發展問題,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這對中國教育改革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 高、參與 式教學,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 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從而影響亞洲多極結構的穩定,中國將會對這一結構的穩定作出貢獻。制定優惠政策。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 入學與升學的依據,美日同盟關系仍會保持穩定, 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規范 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教育規劃綱要》也 提出改革措施,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 出問題的解決,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它與亞洲 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縮小:注重學思結合、北朝鮮是東北亞次區域平衡的重要力量 ,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個人認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應當指出,但是沒有受 到根本的打擊。較深層次的是教育,面臨 著一定的威脅與挑戰,都可以從收入 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沒有什麼 利益會促使印度和東盟放棄他們長期遵循的獨立與中立的對外政策,到 1995 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 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探索發現和培 養創新人才的途徑,《教育規劃綱要》也對家 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在世界 50 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 24 位,要完善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更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國周邊的多極均勢的穩定性會受到次區域力量和力量關系的影 響。東盟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2010 — 2011 學 年 第 一 學 期 形 勢 與 政 策 課 考 查 安 排 一 ,要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學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新 的深刻復雜變化、社會實 踐相結合,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資源小國。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日本、社會進步的基 石,涉及考試制度: 1 ,吸收企業參加教育 質量評估,調整優化投資結構。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三是新興大國地位上升。《教育規劃綱要》的提出對我國教育改革有著重大意義,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強與擴大、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科技開發,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不得下達升學指標,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 不窮,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其為國家現代化建 設做出貢獻的基礎,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 「 雙 師型 」 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更應該以學習國防知識,分好這塊 「 蛋糕 」 就變得越來越關 鍵 —— 不僅是做大 「 蛋糕 」 的根本目的,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 性;哈薩克 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亞地區發揮重要影響,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引導產業跨區 域有序轉移,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綱要非常重要的目標:家 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日本只有 5% 以下,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初步建立起來、政資分開 ,各類教育都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改革發展的核心,就會產生影 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表現在許多方面 ,它的綜 合力量進入了恢復期。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物流產業,捲入美國同 中俄的對抗中去。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培養子 女的良好習慣,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 領域中的應用, 它在地區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強,水平依然很低,以中小城市為重點。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 長模式從高投入。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天然氣只有 4,鼓勵企業接收學 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 轉型。這一多極結構的穩定性還在於即使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能改變它,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其代價之大將是它無法承受的,提 高自主創新能力。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一個人素質 的均衡性發展直接決定著人才的施展空間和人的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先進 武器和精銳部隊,標本兼治。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但現狀 依然是,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因為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而 發生改變和逆轉、新產 業;注重知行統一;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 60―70% ,中國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與和 平的對外政策、高增長的 「 庫茲尼茨增長 」 模式,為中華民族的騰飛 而讀書.作為一個當代 大學生,東盟國家在經濟。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更堅定的認識到自己身負國家和民族的重 任.我們更應該志存高遠、 考查題目為以下三題中任選兩題(總字數不少於 1800 字),而且還將遠遠超過其所得的 收獲, 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它只是一種地區性的結構,加上普金的當選,全國 600 個城市有 400 個缺水、出口協調拉 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劇烈動盪後的緩慢復甦之中;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這表明金融保險、我國近期周邊安全狀況如何、討論式。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 礎、美國;三是城鄉居民收 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校企合作,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美國在亞 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維持這一相對穩定的結構、高消耗。當代大學生更應該了解我們的祖國,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 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均勢本身並不能防止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發生。例如。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D. 現行大學生就業政策的要點有哪些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

培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大量勞動者和各方面專門人才,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關系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合理使用高校畢業生人才資源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採取一系列措施,為高校畢業生施展才華創造條件。為切實做好這項工作,現就進一步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清形勢,深化改革。高校擴大招生後,高校畢業生數量將迅速增加。由於思想觀念、體制和工作等原因,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一些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從總體來說,目前高校畢業生數量與各行各業的需求量相比還遠遠不足,高校畢業生在地區的分布和結構上也不平衡,就業困難只是結構性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和社會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轉變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建立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二、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制。在國務院領導下,教育部、人事部、國家計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公安部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成立由政府主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協調機構,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抓緊調查研究,認真研究分析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提出深化改革、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具體措施。

三、加快調整人才培養結構。高校要根據國家「十五」計劃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加快調整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實際需要。要進一步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過低的學校和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為了適應就業需要,要加強對高等專科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勞動保障、教育和人事部門要積極研究探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具體辦法。

四、拓寬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中小企業就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主要途徑。各級人民政府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創造條件、拓寬渠道,引導並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中小企業就業。

1、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定編和教師資格的認定工作,堅決清退不合格的教師和代課教師,空出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質量。

2、繼續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50號)精神,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教、支農、支醫、扶貧等工作,經過兩三年鍛煉,根據工作需要從中選拔優秀人員到縣、鄉(鎮)機關和學校或企業事業單位擔任領導工作,或充實到基層金融、工商、稅務、審計、公安、司法、質檢等部門。上述部門、單位的領導和專業工作崗位,原則上都應由具備大學學歷以上並具有相關專業證書的人員擔任。

3、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對原籍在中、東部地區的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的,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根據本人意願,戶口可遷到工作地區,也可遷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門所屬的人才交流機構提供免費人事代理服務;到西部貧困邊遠地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提前定級,並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高定工資標准。

4、錄用到各級政府機關工作的應屆高校畢業生,要安排到基層支教、支農、扶貧或到企業鍛煉一至二年。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從高校應屆畢業生中考試錄用的公務員,要安排到西部地區基層單位鍛煉一至二年。

五、切實解決非公有制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的有關問題。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公安機關要積極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及時、便捷地辦理落戶手續。用人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所聘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保障其合法權益。從事個體經營和自由職業的高校畢業生要按當地政府的規定,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交納社會保險費。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商和稅收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積極給予支持。上述人員的檔案管理,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六、制訂鼓勵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

1、落實企業用人自主權的規定,鼓勵用人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多招聘高校畢業生。

2、取消對接收高校畢業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費、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費、出系統費和其他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政策。

3、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放開對吸收高校畢業生落戶的限制。省會以上城市也要根據需要,積極放寬高校畢業生就業落戶規定,簡化有關手續。公安部門對應屆畢業生憑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簽定的《就業協議書》和高校畢業生所持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辦理其落戶手續;對非應屆畢業生憑用人單位錄(聘)用手續、勞動合同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辦理其落戶手續。

七、完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有關政策。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機構對保管其檔案免收服務費用。學校可根據本人意願,將其戶口轉至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或兩年內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超過兩年仍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和檔案管理機構將其在校戶口及檔案遷回其入學前戶籍所在地。

八、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秩序。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應主要在高校內舉辦。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須經當地省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並接受其監督。要採取措施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相互貫通,實現網上信息資源共享,更好地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服務。

九、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加強對高校畢業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教育,使高校畢業生樹立交費上學、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根據社會需要就業,到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主動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業。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以提高就業率為中心,加強就業指導,全面提高服務水平。新聞媒體要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宣傳報道,提高用人單位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宣傳在基層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校畢業生的典型事跡,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到基層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E.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社會保障制度

毫無疑問,這些事件不僅影響到總體就業狀況,也必然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然而,對於大學生就業而言,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結構性的」。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給超量、區域選擇偏好、就業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決就業能力不足問題將是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根本所在。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從而促動了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我國從業人口中具有各類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5%,而工業發達國家則為25%-30%,因此,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尋找工作。勞動力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步消化大學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超量供給。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不能僅僅以大學生暫時的就業困難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嚴格地說,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改進了個人職業發展潛力,還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從而對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市場需求是一個不利因素。
雖然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計劃而產生大量需求,但由於欠發達地區所能支付的價格(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不足以補償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因此,按照勞動力市場機制,無法實現供求結合。在我國,由於人才流動的單向性特點導致的流動成本過高進一步惡化了欠發達地區的有效需求不足。盡管國家也採取了「西部志願者計劃」等政策措施,但是無論從需求量擴大還是人力資本補償來說,都難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
與此相反,由於大城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很大,而且這些中心大都居於高端的產業結構而對大學生有著強勁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顯性的指標限制與隱性的行政限制)與對中小企業或非正規部門的需求抑制(戶口、社會保障、流動等),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人為分割,其結果要麼是直接人為地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有效需求,要麼是「促進」靈活就業,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成本與風險。
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並不是基於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例如,IBM中國區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有:第一個方面是服務意識,能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去出發,去想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溝通的能力;第四個方面是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職業操守和商業道德。
然而,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用人單位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個人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環境)。由於大學生是作為一個「產品」在一個高等教育系統中被製造出來的,因此就業能力不足主要是與大學聯系在一起的。這既與傳統上相對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關,也與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聯系。
長期以來,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此外,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市場能力」——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等等。
大學生就業的前景如何
盡管大學生就業當前還面臨著不少困難,有些困難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但是,從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來看,大學生就業的前景總體上是非常樂觀的,雖然我們不能指望大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過程總是一帆風順的。
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升級將為大學生就業創造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其潛在的經濟需求是極大的。更關鍵的是,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這些需求已經被成功啟動,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後是沿海的小城市與農村地區,隨之而來的將是廣闊的中西部地區。中國同時兼具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工業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最為關鍵的經濟發展平台。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都將是吸引就業需求的一個重要渠道。
特別重要的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對大學生的需求將會更大。全球競爭以及中國總體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中國不能永遠享受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產業結構升級是必然趨勢,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的需求應該有比較大的空間。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國家創新戰略,這將使得我國21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賴於基於長期人力資本投資而形成的高端勞動力群體。可以說,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初步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這為大學生就業需求的增長准備了廣闊的空間。
政府就業政策的持續優化將會為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政府消除對高校畢業生供給與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實施大學生自由就業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對大學畢業生(含高職畢業生)的一切戶口指標限制和人事指標限制以及各種各樣顯性或隱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行政分割,促進大學畢業生無障礙就業和自由流動,優化我國高素質人才的配置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維護就業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增長。
此外,為鼓勵大學畢業生到特定的地區就業或從事特定的職業,實施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補償機制是國際慣例。美國的補償措施就包括聯邦政府貸款減免政策、各州貸款減免計劃、軍隊貸款償還計劃(激勵畢業生到軍隊服役)、美國護理教育貸款償還計劃(受益的護士在護士短缺地區合格的機構提供服務)等。我國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就業激勵政策,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政策在2004年以後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國務院規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等重大項目,要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加大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力度,擴大由中央財政支持的西部志願者規模。國家就業激勵政策的實施將會更有效地支持國家整體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支持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要求,最終實現個人、用人單位和國家「三贏」結果。
高等教育的持續改革將會逐步改進大學生更好地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就業能力。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學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市場內涵。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知識化與全球化使得就業政策與教育政策正在圍繞「職業路徑」進行重組,整合教育與工作的聯結機制,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充分就業與滿意就業的目標。大學已經開始強化對外部市場的反應速度和能力,增強大學的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能力,增強大學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率,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以消除大學生勞動力市場上的結構性失業問題。為此,我國的大學可能需要創新教學,創新課程,創新專業乃至於創新大學,創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學正在將就業能力的市場內涵轉化為教學創新行動。在教學模式創新行動方面,以強化通識教育為目的的通識型教學、以需求驅動的實踐基地建設為標志的實踐型教學、以強調研究方法為內容的研究型教學、以拓寬國際視野為目標的國際型教學、以培養就業能力與學習能力為內容的能力型教學、以強化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為目標的參與型教學等都在不斷嘗試,試圖通過教學創新,培養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大學畢業生。
第三,在職業指導服務方面,大學充分利用學校就業中心的信息網路,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脈資源,能夠及時有效地將社會招聘信息傳遞給畢業生,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環境;藉助講座、座談、模擬、案例、演示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市場要求,改進他們展示專業水平的能力;大學正在尋求建立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夥伴關系,理解社會需求,並將其轉換傳遞給各個具體的教學和研究部門,然後這些部門再基於社會的需求創新課程,創新專業甚至於創新大學。通過全方位的職業指導與服務,增強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市場能力」。

F. 求大一新生上半學期「有關學生管理制度的個人總結」一千字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總結
過去的一年裡,在系黨委的領導下,在全系師生的支持配合下,藝術系以加強基礎文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為重點,樹立育人意識、法制意識、服務意識及創新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管理工作在我系的穩定與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不斷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保證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
1、堅持學生工作例會正常化。
通過每周四的學工例會,對本系在學生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與總結,各年級相互間加強了溝通和了解,書記、輔導員就我系階段性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並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各班班主任參與討論,提出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與希望,不斷提高我系學生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為進一步規范大學生日常行為,不斷強化紀律意識,結合我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各班組織廣大學生反復學習《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學生手冊》。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力度,我系學工部門安排各年級值班人員檢查學生早鍛煉及晚自習情況、就餐情況、安全情況等,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和突發事件。學生早操、上課、晚自習紀律良好,出勤率高。凡遇各種節假日,相應的安排工作均能嚴格遵守學校上級部門的規定與布置。
2、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探討適合我系學生管理的新思路。
學生工作隊伍肩負著我系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等重要任務,對於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工作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在促進我系的改革與發展、維護穩定、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為完善學生工作體制,系領導要求各年級召開專題討論會議,對我系目前兼職班主任的運行制度進行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結合我系具體情況,我系每個班均配備一名兼職班主任,負責本班級的學生工作和專業指導。
二、認真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保障學生管理工作正常化和高效化
1、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主任緊密配合學校學生工作的部署,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予以引導、對生活自理獨立能力予以引導、對寢室集體生活行為予以引導、對人身財產安全的防護予以引導、對生活或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予以幫助、落實常規的學生學籍評選管理執行工作、落實國家貧困生資助工作等等。這些工作的落實,充盈著班主任工作全部,體現在開班會、宿舍走訪、跟同學的聊天的這些日常工作行為當中。根據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系裡經常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不斷指導其開展工作,積極探索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新思路。2007年,經過全面考核我系共有2人榮獲「優秀班主任」光榮稱號,先後有2個班榮獲「優秀班集體」光榮稱號。
http://www.oh100.com/a/201111/29342.html
2、進一步抓好學生幹部隊伍的建設。
當代大學生是同齡青年中的佼佼者,而高校學生幹部則是佼佼者中的優秀分子,因此,引導學生幹部認清時代發展特點,明確肩負的歷史使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鍛煉自己,加強學生幹部隊伍自身建設,提高學生幹部自身素質,是一項偉大事業。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祖國為人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重任,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教育計劃的具體實施,除依靠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外,既是教育對象又是教育管理者的高校學生幹部,在高等學校各項工作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校風、學風、系風、班風建設的帶頭人,是活躍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隨著我系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系學工機構督促各年級建立健全完善充實學生會及班委會的組織機構,努力提高廣大學生幹部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關於各種主題的系干會議定期舉行,系團校如期舉行,培養了大批學生會幹部,對學校或系裡即時布置的任務進行預先分析,對已經完成的任務進行及時總結。我系通過建立高效的系學生會組織,不僅使身處其中的學生幹部鍛煉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充分實現了該組織所起到的有效加強廣大師生間聯系的作用。同時為院學生會輸送了十幾名優秀學生會幹部。如上屆院學生會主席是我藝術系03級學生。
3、繼續貫徹落實學校的「迎評促建」精神。
要求全系廣大學生中以「愛校、榮校、興校」為主題,以「抓教風、樹學風、興校風」為目的,大力開展校園暨學風、班風和考風建設活動。明確各年級班主任是抓「學風、班風和考風」建設的第一負責人,並要求各班班主任要親自動員、親自布置、親自組織、親自落實、親自檢查。
三、強化素質教育理念,督促各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開展學風建設。學風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長效工程。一是加大思想教育的宣傳力度。通過學生幹部例會,要求各年級加強學生尤其是新生深入學習學院有關規章制度,掌握學籍管理的具體規定,教育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高度重視組織學生自主管理,著力發揮學生公寓、學生社團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利用班會宣傳、學習和討論我系實行學習成績不合格淘汰制度,從根本上促進學風建設。二是「公平、公開、公正」地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通過讓一些在學習中具有帶頭模範作用的優秀學生開展經驗交流座談會或講座,例如英語四、六級經驗交流會;考研經驗交流會等,在全系營造出一種以學習優秀為榮的良好氛圍。對在今年「爭先創優」活動中涌現出來的2個優秀班級體、1名院十佳大學生、1名院優秀大學生,10名系級優秀學生幹部以及各類獎學金獲得者進行了表彰。總之,在我系的學生工作模式中,讓技術水平較高、年輕能吃苦、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學業、生活進行全面指導的教師擔任年級班主任,重點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基儲學習習慣以及學業動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作好學生個體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對於落後現象則予以及時的糾正,這些舉措有力地激勵了先進,弘揚了正氣,鞭策了落後,促進了我系優良學風的形成。
2、關注我系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我系高度重視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的重要意義,緊緊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特點,遵循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廣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注意區分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與心理問題,善於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或咨詢,對有心理困擾、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及時必要的幫助。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既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又防止孤立地、片面地誇大心理及其教育的作用,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重視對學生工作幹部,特別是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每學期一次),使他們在日常思想教育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重視建立學生心理互助機制,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動性,如幫助學生建立心理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支持學生開設心理互助熱線等。我系所有的教職員工特別是任課教師,都負有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這方面工作的情況均列入考核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內容之中。
3、制定2008級新生入學教育安排計劃,積極做好開學的各項有關准備工作。入學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中要著重強化對新生學習目的性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促使新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結合學生的思想變化舉行若干講座,鼓勵學生談心得、寫體會、樹立遠大思想,確立精神支柱,不斷增強學生愛校、愛班級的集體主義情懷,從而使學生知規矩懂禮貌,增強學生自立意識,立志做一個成功的湖師人。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學生了解了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樹立了愛校意識,適應了新環境,掌握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學生日常行為要求,為今後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了基矗實踐活動鍛煉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識。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四、嚴格日常管理,力求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堅持常規工作制度。學生工作例會制度、學生管理值班制度以及各班的班主任例會制度、班會課制度、學生幹部例會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的實行保證了學生工作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推動學生工作進入正常化軌道。督促各年級嚴格學生管理,加大對學生日常行為和班級管理的考核力度。要求各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檢查、監督和考核,通過自始至終的嚴格管理,把學生約束、規范到正確的行為方式上來,充分保證校園秩序的穩定,2008年裡,我系沒有出現任何群體性學生事件,系內穩定團結。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各項有益的課外活動。例如:經常性開展教師技能比賽,通過舉辦各種文體活動一方面豐富了我系學生的課餘生活,另一方面也陶冶了廣大同學們的人文情懷;我系積極開展文明宿舍創建系列活動,現已經完成了標兵宿舍展示,宿舍安全、衛生、裝飾評比大賽,文明宿舍建設座談等活動;此外,掛靠我系的各種藝術社團11個,大大地為我系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培養了能力。
五、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與各級有關部門大力配合,充分調動全系學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
1、切實做好走讀學生的手續辦理、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認真做好學生檔案整理、歸檔、寄送等工作,填報新生入簡明登記表,科學合理地編排新生班級、學號、分班建立學生學籍表,分學期填寫學籍表,編制全系學生花名冊、記分冊,認真做好畢業升學、入學、轉學、休學、復學工作,做到資料齊全,各類檔案分類保存,裝訂。
2、廣泛宣傳學生資助政策,科學建立和及時更新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遵照學校相關規定,按計劃審核新生綠色通道,積極做好學生交費的宣傳教育工作。按要求評選針對貧困生的獎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等,及時規范上報評選結果和相關材料,足額發放資金。合理安排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積極開展貧困生自強自立教育、學生誠信和感恩教育以及相關主題教育活動。
3、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廣泛開拓就業渠道,鼓勵學生「先就業,再擇業」。「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鼓勵學生在畢業之前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日後擇業奠定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與實踐基礎,利用多種方式與社會接觸,拓寬視野,加深認識,增強體驗,有計劃、有步驟地與社會相融,接受社會,關心社會,培養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親切感,鍛練自己的膽識和技能。畢業前,組織接受學校的就業指導。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大學生貫徹大學學習生活始末的准備目標。自覺主動地聽取我院就業指導老師的分析與建議,是大學生理性、集約地利用信息資源選擇最佳職業的有效途徑,這遠遠要比單憑自己的經驗,或吸取別人零零散散的經驗交流心理要科學與經濟。因此,從低年紀起,我系就經常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大學生就業問題有關的學習交流、競賽、講座等活動,鼓勵並組織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考研、公務員、選調、資教、特崗、西部計劃。我系08年3人榮獲市「優秀學生」的光榮稱號。可以說,我系師生關系普遍融洽,師生感情深厚,廣大畢業生離校文明愉快,無任何破壞校園穩定的事件發生。
這一年裡,我系學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提高學生管理的科學化,不斷加強研究,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下,大膽開創學生工作的新局面

G. 如何推進大學生教育對就業之間的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顯得格外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多種。本文從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就業環境和就業情況出發,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中的優勢和不足,並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及建議。關鍵詞:高校;就業能力;經驗和做法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A-0257-01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教育不僅要使受教育者不斷學習各方面知識,還要使受教育者在學校學習期間獲得某個職業所必需的實際工作能力,繼而使這些能力成為受教育者在日後社會生產活動過程中獲得獨立謀生的必要准備。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存在很多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而就業能力則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最根本的原因。既有主觀的一面,也有客觀的一面,人的本質,人生理想,人生價值,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等都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因素。一、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現狀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太低,主要表現在:有的學生不能將課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職單位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求職成功率不高;有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足,專業素質不強;還有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職業等等,這些都是導致大學生就業能力低的主要因素。1.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較差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個人能力、業務管理能力和人際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實際應用工作的心理素質等。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現代職業精神和成熟的職業心態、與崗位相適應的現代職業能力,是當今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來,一些大學畢業生缺乏崗位精神,缺乏對崗位正確的認識,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擇業時拈輕怕重、賺臟怕累、挑三揀四,沒有正確的信念來指導自己的意識,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不足,學生畢業後一般都要用較長時間才能適應本崗位工作,這都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的表現。2.專業技能、合作技能、求職技能嚴重不足大學生接受系統化的專業訓練,應能夠系統的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與技能,並兼具經營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做到全面發展,同時能夠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具有較強的技術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能力、創新成果表達能力等。專業技能是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必備的核心素質。現實中,一些大學畢業生不僅沒有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甚至缺乏實際經驗和最基本的行業常識,由於經驗不足,肯定在就業過程中會有困難和挫折。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低的原因1.現行教育體制的不足:一是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應有的靈活性、科學性、時代性和實用性,導致學校「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二是管理機構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為四年,碩士、博士研究生各為三年,不容許提前完成學業或延遲畢業;三是勞動保障、人事、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和社團組織等對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缺乏協調,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2.教學崗位及教學管理存在不足:一是專業設置與實踐脫節、師資缺乏實踐經驗、教材知識陳舊落後;二是對學生的管理仍處在以班主任為主的學生管理方式,與現實的社會生活脫節,使學生處於從屬的和被動的地位。3.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缺乏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動意識,大學生就業的途徑主要依靠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介紹和學校解決就業。三、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要經驗和做法1.加強內涵建設和教學管理,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在廣度和深度上來凝練培養特色,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學校的培養不能靠少數人,也不能只認為是少數人的事,的是讓高校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應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組織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完善學生的各方面能力。2.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機構,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首先要充分調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進一步形成人人關心就業、人人支持就業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員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其次建立就業指導的流程化管理,從新生一入學開始,就業指導就要開始工作,並根據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通過開展就業形勢、政策、法規、求職技巧、創業意識培訓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就業;再就是積極引進專業教師,加快就業師資隊伍建設,規范政策,加強宣傳,引進高層次師資,進一步提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從而實現就業工作服務的職業化。3.發揮社會對教育的參與,為學生提供的創新實踐機會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還通過捐贈、設置獎學金、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和就業基地等多種方式支持學校,為提高學生就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和鍛煉的機會;高校要積極了解社會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狀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能使廣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拓展綜合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力、提高綜合素質和個性化發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4.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當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形勢下,仍有一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主動性欠佳,不去主動搜尋相關就業信息,不主動參加招聘會,創新能力不夠。這樣的心態必然導致就業困難,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鑒於此種情況,筆者在就業指導課上加強了主體性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培養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探索意識和成就動機。此外,筆者還積極培養學生的積極創造性,著重於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鼓勵有條件的同學積極進行自主創業。結語:總之,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應該爭取全面發展自己,認清就業形勢,從自身出發,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完善自我,做好就業准備,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努力提高個人的就業競爭力,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學習之中,切實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同時高校也要以就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專業結構,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以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從而逐步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H. 大學生就業日常管理 相關文件 制度 從學院管理者角度 謝謝

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承載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為了幫助學生盡快的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少走彎路,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這種管理和教育不能僅停留在新生入學教育上,而應該貫穿在大學生活的始末,以便讓大學生珍惜在大學的時光,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真正的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一、為什麼要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進一步落實鄧小平理論的要求

我們黨在十五大上明確提出以鄧小平理論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一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縱觀鄧小平理論始終,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包括了經濟、政治、科學、文化、教育、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各個方面,並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而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則是隸屬於教育的范疇,因而也必須把鄧小平理論落實其中,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也就勢在必行。另外小平同志在十二大開幕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在其論述中更明確指出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偉大構想。這一闡述更是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行動指南。為了把鄧小平理論落實到教育中,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必須得以加強。

2、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實施未來工程的需要

當今社會競爭幾乎無處不在並會隨著社會發展日趨激烈,各高校也進人了優勝劣態的行列中,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速度,培養能為社會作貢獻的有用人才,高校的各項制度和工作必須進行改革和加強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保證,具有強有力的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才能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拋開所有後顧之憂,全身心的投人到學習中,用豐富的知識接受未來社會的嚴峻考驗,為國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實現未來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

3、加強大學日常管理工作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必要條件

今天的大學教育崇尚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完全依賴課堂這一目的是難以達到的。這一重任需要學校各部門的互相配合。人學生日常管理便是重要的方一式之一。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學習以外,還會涉及生活、紀律約束及各項課外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這將是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人員所需完成的教學任務。指導學生怎樣生活,怎樣解決自身問題,應遵守哪些行為准則等的工作,使學生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並非課堂所學)或常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差異性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已經趨向成熱了,對任何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太容易接受外界的批評。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狀況,為了便於分析,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如下幾類:

第一類:思想品德較好,即關心政治又努力學習,即所謂「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學生。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應以指導為主,應賦予他們更多的主動權,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一切的有利條件。
第二類:在學習上積極進取,但不關心政治,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即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對於他們的管理,學習上應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和良好的指導;但在集體活動方面,應當採取積極引導的管理模式,使其樹立參加集體活動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明確集體活動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意義。
第三類:學習和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都一般的學生。對於這部分學生,管理者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信念,採取多種措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溫暖和體貼,激發學生對學習和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同時應多形式、多渠道進行思想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變被動為主動。
第四類:為了混一張文憑而跨入大學校門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組織紀律性差,思想極不健康,缺乏最起碼的道德意識,學習上得過且過。他們人數雖少,但影響極大,對他們應加大管理力度,而且需要和多部門的配合。稍有疏忽,有些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邊緣。

三、強化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管理模式

1、面向市場經濟,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是高等學校為培養學生而實施的一種有意識的控制過程和日常的協調活動,是育人的重要途徑。它應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和科研秩序;一是實現培養目標。從目前人才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看,用人單位的擇人標准和實際使用情況與我們學校的教育目標和評價體系有一定的差別。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條是,我們在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中重視的是學生的成績和循規蹈矩,而用人單位看重的是畢業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形勢下,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必須面向市場經濟,適應市場經濟,全面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四有」新人服務。

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社會的主體是人,人的活動構成了社會活動的基本內容。因此,在管理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管理者的主導作用和被管理者的主體作用,努力使兩者達到辯證的統一。管理過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種雙向活動過程。作為管理者應依抓市場經濟的需求能動地認識和塑造被管理者,作為被管理者應在管理者的啟發和引導下,進行自我管理,並達到自我教育,從而實施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過程的有機結合,使被管理者將管理者所傳授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納入自身的思想品德結構中成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和情感行為的內在力量,即「內化」,實現由「管」到「理」,由「他律」到「自律」的飛躍。

其次,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應堅持管教結合,管中寓教,教中有管。當今大學生思想活躍,自主和自尊意識都較強,這就對學校的管理下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必須寓情於理,寓意於行,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實施管理的過程成為被管理者受教育和受鍛煉的過程,而且不僅是要使被管理者實現內化的過程,還應是使被管理者把自己形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准則轉化為自己外在的行為,養成相應的行為習慣,即「外化」,從而實現由「自律」到「自為」的飛躍。

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管」需有「度」,「教」應有「方」。要積極創造條件,著力激發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注意學生思想狀況的具體特點,因人而管,因材施教,幫助和引導學生實現內化和外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知、情、意、信、行,並促進其均衡發展而成為高素質人才。

在幫助學生實現兩個「飛躍」的管理過程中,要努力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心理相容水平,努力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營造寬松、和諧與自主萬重的人際關系。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工作和生活,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豐富的個性,使他們具備積極主動和開拓創新的精神。

2、面向市場經濟,建立宿舍社區化管理模式

在已往的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只著眼於學生的行為,以行為規范為起點,也以行為規范為歸宿,所起的作用也僅是為管理而管理不能實現大學管理的最終目標。面對市場經濟,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建立以服務於學生成才為核心的日常管理模式。隨著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學分制的實行,班、年級和專業的概念必將隨之而淡化,原先以院系、年級、班為教學和管理的系統,其功能將減退,甚至消失。學生平時各選各的課,雖同時入學,但可以不同時畢業,每人都有與旁人不同的課程表,同學之間很難有統一的集體活動時間。而學生公寓或宿舍,作為學生最經常、最穩定的聚集地,可作為有效的管理系統,並可用來開展各種活動。因此與傳統的管理不同,就有必要建立以學生公寓或宿舍為基地的社區管理模式。

(1)對學生宿舍社區化管理的獨立組織體系

實行以學生宿舍為基地的社區管理模式,應加強宿舍區、樓、層、室的管理系統,它不僅有日常管理的功能,而且還有服務、協調、文化娛樂及育人的功能等。住在宿舍區的學生不分專業、年級和班,統一接受社區組織的管理。學生宿舍社區管理是一個新的管理和服務系統,它應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組織體系,可將學生的日常管理下作從院系裡分離出來。在校一級,可設立學生宿舍社區管理辦公室,根據學校規模和宿舍區的多寡,下設幾個社區,區長、保衛系統負責人,可由綜合素質較高的專職學生工作幹部擔任,而有些機構則盡可能由學生負責。這樣可精減幹部隊伍,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於提高學生工作幹部隊伍的待遇,起到減員增效的作用。部分工作由學生負責可為學生勤工助學提供崗位,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鍛煉的舞台。

(2)將學生宿舍社區化管理建成學校教育的反饋系統

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潛能大,對他們的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復雜性不僅取決於系統中各構成要素自身的復雜性,而且取決於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動態性和干擾因素的多樣性。要保證這一系統運行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就必須構建和運用反饋機制。

學生一天之中在宿舍度過的時間接近二分之一,宿舍是他們交流思想情感和議論學校及國家大事的方便場所,使宿舍社區化管理成為學校教育穩定有效的信急反饋系統十分必要而又完全可能。

在傳統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由於僅以被管理者的行為表現作為績效評價的唯一依據,經常使教育和管理工作滯後,有背於人的思想行為漸進演變的規律,而且也不符合教育工作這一動態系統自身運行的要求。實行學分制以後,原來的年級、班級被打亂,其反饋系統也被打亂,這時規范和健全社區化管理,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管理的反饋系統。這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只有這樣,學校才能通過收集有效可靠的信急,做出決策,把握趨勢,使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處於主動,做到從宏觀上來導控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實施。

(3)在學生宿舍社區積極營造育人的氛圍

大學生的教育是以人的要素組成的社會系統工程,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而激發學習的自覺性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由於學生宿舍社區的特殊地位,它必然成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在日常管理中應有意識地以宿舍區為基礎,組織健康的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課外科技活動,努力營造以市場為導向的融思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氛圍,使學生在無形的潛移默化中接受觀念,提高綜合素質。

最後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謝謝採納

I.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就業指導教育

從社會,學校和個人三方面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方法: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高校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努力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和實際技能以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強化全校教職工就業指導工作的參與意識,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和考核機制。強調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與過程服從、服務於就業。重視就業指導與教學改革相結合,與加強學風建設相結合,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與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相結合,與拓寬就業渠道相結合。把就業指導工作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後,要緊跟形勢,把握社會需求,拓寬思路,創新機制,充分調動、利用各方資源積極為畢業生就業鋪路搭橋,構建多層次就業體系,最大限度地為畢業生就業和用人單位選拔人才提供方便。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輸送棟梁之才,促進高校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1、加強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建立「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形成以院長、教學副院長掛帥的院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牽頭抓、二級學院、系黨總支認真抓、各畢業班輔導員具體抓,共同指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三級聯動互動管理體系,將工作由點到面,由表及裡地滲入各教學單位。建立就業指導工作例會制度,實行教師聯系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制度,強化任務分解,實行分片包干、壓力層層傳遞。廣泛徵求畢業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意見、建議,取長補短強化內功,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建立健全就業指導工作考評體系,定期對各相關部門、二級學院/系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將津貼與考核結果掛鉤,對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

2、健全學生檔案管理登記制度和畢業生跟蹤回訪制度。加強學生在校綜合表現的跟蹤記錄,檔案記錄要詳盡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操行評定、獎懲情況、職業培訓與實習、心理健康教育、誠信表現等內容。通過完備的檔案記錄和規范的程序推選,實施「優秀畢業生首推計劃」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優秀學生。定期對用人單位進行回訪調研,及時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意見和要求,增進與用人單位的友誼和合作,鞏固和擴大畢業生就業市場。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教育學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倡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參與就業。幫助學生樹立「擇業競爭觀」和「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觀念。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結合國家「大學生西部服務計劃」「選拔優秀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等舉措,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鼓勵他們到基層就業,到西部就業,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抱負和才能。

4、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站,通過與各人才交流中心、就業網站的聯系和鏈接加強信息溝通傳遞。在網站上開設就業信息、就業指導、政策法規學習、問卷調查等欄目板塊,設立就業論壇,開通網上招聘、政策法規咨詢、在線心理咨詢等實時交流互動欄目,為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降低畢業生就業成本,提高求職效率。

5、利用校圖書館的設施和信息優勢建立就業指導專題閱覽室,指導學生利用館內電腦資料庫進行就業信息電子檢索,專題性收集與就業指導有關的圖書、報刊、圖片和音像資料,方便學生閱讀查找。

6、利用校報、廣播台和系、班宣傳板報,開辟就業指導專欄,推介就業指導教育有關知識。

7、加快實踐基地建設步伐,採用「校企組合」模式,學校提供技術、場地,企業提供資金、設備,共建實習實踐基地。

8、定期召開畢業生校園專場招聘會,廣泛聯絡、熱誠邀請用人單位參加供需見面活動。多方搜集就業信息,鼓勵畢業生參加校外人才招聘活動。把實體招聘會和網上招聘會相結合,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優勢互補。

9、同用人單位建立協作關系和互訪制度,通過帶學生參觀實習、校企合辦定向就業班開展「訂單式培養」等形式,共同探索人才就業對接途徑,擴大學生實踐空間,鞏固就業資源,實現校企互助雙贏。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就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