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環節,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有助於轉變教育觀念,全面落實、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有助於挖掘教師的潛能,有助於學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發展。因此,要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水平,建構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機制至關重要。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不同於學科課程,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體現在:
(一)發展性
評價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師生協商共建,充滿民主與平等的過程,是最終落實到「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評價方式多樣、評價項目多元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因此,作為新設置的國家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也要求樹立發展性的課程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發展性,體現在它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1]。最終實現課程評價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不是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發展性評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在情感、意志、興趣、習慣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進行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實踐於教學。
此外,在評價方法的選擇運用上我們也要把握整體觀,要注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以保證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中包含的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諸要素所體現的更多是一些主題探究、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操作實驗等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傳統的紙筆測驗根本不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只有用諸如檔案袋評定、研討式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利於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才能對課程與教學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深入的評價。
(三)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多元化包括評價標準的多元性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多元評價標准、多元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現自己學習結果的形式也可豐富多樣。評價者要盡量使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描述學生的表現,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
對於學生評價而言,學生自我、教師、家長、同學、校內外人士都可以成為評價者。這些不同主體、不同角度的評價將更有利於提供豐富的評價信息,更有利於被評價者的進步和課程的有效實施。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評價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形態。它有別於學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呈現與教學,而是不局限於課程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活動,如拓展學習時空,讓學生走入自然、走向社會。在自主探究中,學生不斷反思、不斷發現並解決問題,創新思維和實踐活動能力得以培養和鍛煉。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不斷地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倡導動態的、過程性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即使最後結果按計劃來說是失敗的,或者沒有得出所謂的「科學」結論,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踐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通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既是活動的相對終結,也是活動的持續起點,更是活動的循環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既有利於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有助於挖掘教師潛能,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2.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是什麼
答: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向個方面:
1、重視過程評價
本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而非知識和技能。所以評價時,不應該過於看重於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及作品的優劣,而應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以及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困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一般不採用等級評分的方法,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2、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
本課程的評價可採用多種方式,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其中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由於是讓學生自我評價,其壓力較小,學生可以充分地暢談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自由地交換意見。同時,這種
集體和個人的自我評價也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風氣的熏陶和教育。
3、評價的開放性
本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評價也應該具有開放性,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應盡可能採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和小組的經驗及成果展示出來,並鼓勵相互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評論。這樣的評論不僅可以使學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有助於培養學生敢於和善於發現問題並發表個人見解的優良品質。
從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出發,結合活動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提出如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 如何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意義
1.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是調整課程設置、完善課程內容、落實課程目標的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有助於轉變教育觀念,從而自覺地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解脫出來,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有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與發展,也有助於挖掘教師的潛能,促使廣大教師盡快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特點與規律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是促進課程目標達成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活動主體了解目標在活動過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實現,從而克服目標不能在活動過程中得到驗證和通過最終結果去驗證活動質量周期過長的缺陷。在此意義上講,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評價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是課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可以總結和吸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與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調整和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實踐依據及理論基礎。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在評價時,應重參與、重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綜合性和過程性,評價標準的合理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總的來說,應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1.參與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覺參與評價。
2.過程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3.綜合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由4個部分組成,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 又包含各自的認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要求、過程和結論都應是綜合而全面的。
4.自主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要貫徹自主思想,要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出發點,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既是實踐活動的參加者,又是實踐活動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學生對自己的實踐活動具有第一發言權。因此,學生的自主評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讓學生學會積極的科學的自我評價,應當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基本任務之一。
5.激勵原則。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
案例:小明的遭遇
小明最近越來越不喜歡上綜合實踐活動課了,因為他遇到了這么幾件事。
事件1:
小明特別願意做數學作業,因為每次數學作業只要全對,數學老師就會給他一個醒目的100分。一旦達到10個1 00分,還會領到一張獎狀。而自從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以來,他付出了很多,但由於成果不明顯,從來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贊揚。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研究制訂了家鄉發展方案,但這個方案最終只是得到了老師的幾句輕描淡寫的口頭表揚,小明心裡有點失落。
事件2:
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匯報時間就要到了,但是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組由於研究得過於深入可能要延遲一段時間,結果受到老師的批評。老師說,任何事情都不能搞特殊,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研究任務是因為不夠努力,態度不認真。
小明所在的小組希望老師能想辦法讓文化局的劉老師看到他們的研究成果,讓他來評價,哪怕得到的是批評也不後悔。可由誰來評價是老師決定的,從來沒有學畢自己選的先例。
事件3:
老師規定每一個同學都必須加入一個合作組。小明經過努力,終於有一個小組接受了他,但是這個小組卻沒有分一點任務給他,因為他們覺得小明只會 「 越幫越亂 」 ,後來該小組的活動成果得了優秀,但小明心裡卻不是滋味。
綜合實踐活動之前,老師發了一張評價量表,小明覺得其中一些評價項目不是很合理,其他同學也有跟他相似的感受,但小明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跟老師談自己的看法,因為他有些害怕。
事件4:
小明所在的小組進行了討論、計劃、參觀、采訪、實驗、製作、展示、調查和評比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但最後的成果評比卻是小剛獲得了優秀。大家都知道,小剛的成果是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以後拼接而成的,小明有些不大服氣。
小明所在的合作小組實在是很不容易。一開始小組成員之間出現了矛盾,小明想方設法解除誤會,後來組員之間磨合得越來越好,配合越來越默契,討論中,思維碰撞後經常閃現智慧的火花。盡管老師最終肯定了他們的活動成果,但小明和他的組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評析:
小明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所產生的困惑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這些 「 問題 」 與 「 困惑 」 直接促使我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進行反思。由事件 1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教師沒有能夠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從而使得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受挫。事件2中,教師沒有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和生成性,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硬性規定在統一的范圍內,不利於學生的深入研究,而且也沒有給予學生參與評價的權利,違反了過程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事件3中,教師沒有很好地遵循評價的參與性原則,並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並且也沒有提供足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事件4中,教師明顯違反了評價的過程性原則,不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獲與成長,只關注到了活動的最終結果。
總的來說,以上案例中,教師沒有能夠很好地遵循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各項原則,從而影響了學生活動的積極主動性,降低了活動的質量。為此,教師們應該引以為戒,反思自己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是否也有著類似的錯誤或不足,並進一步思考,如果你是上述案例中小明的老師,你將會如何解決小明所遇到的困惑,如何通過評價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要求
1.注重收集、分析學生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資料及數據
要求學生注意收集和積累研究過程動態的、真實的和完整的記錄,這些記錄包括研究方案、調查材料、小型設計、實驗觀察數據、讀書筆記、學習總結和心得體會,等等。這些記錄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依據。
2.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並提出改進計戈Ⅱ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與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與反思,成為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教師也要善於從學生自身作品的記錄、自我評價中,把握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況,從中發現學生需要指導的問題,改進指導方法,改善教學。
3.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過程中需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是重視過程的課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體驗、收獲是課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重視實踐研究報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別重視選題階段和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全過程每個階段均在評價的范圍之內;不僅重視課題研究的直接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多種收獲與體驗、多種能力與品質。
(2)個人與小組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之一是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課程學習主要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因此,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應首先以小組成績為基礎,然後兼顧個人表現,通過自評和互評獲得個人成績。
(3)評價周期與時空的關系。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提供更多的機會,保持適當的彈性,讓他們充分體驗研究的過程,了解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以學生一個階段的實踐為永久的評價參照;另一方面也不能僅僅以學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來給學生下定論。
(4)多元主體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開放的、廣域的課程,它所涉及的主體是多元的,有校內教師、校外指導教師或兼職教師,有學生家長,也有其他社會主體。多元主體評價對於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習反思,有助於培養其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
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策略(一)如何理解評價的基本理念
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推進,諸多問題日漸顯現,其中評價問題逐漸成為課程實驗深入的瓶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怎樣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如何對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以及如何對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進行評價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課程實驗的縱深推進進程,同時也影響著廣大學生、教師素質的和諧發展。那麼,要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應該理解和把握哪些評價的基本理念呢?[案例呈現一] 某學校按國家課程計劃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新課程,雖然困難不少,但也算保證堅持按計劃開課。 一天,學校教科室主任召開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會議,打算專門討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問題。結果出乎意料,很多教師都不知道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他們覺得能夠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常開起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根本沒時間去顧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問題。其實,這所學校自每個學期開始,都制訂了很多計劃,想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搞好,但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比賽,把計劃全打亂了。擔任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往往既承擔其他所謂主要學科的教學,又當班主任,有著較繁重的教學任務,所以該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往往成了搭車課、機動課,教學現狀也常常是虎頭蛇尾的。一些教師只想著能把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起來,把任務完成就可以了,沒有花很多心思去考慮怎樣對這門課程進行評價。如果非得談評價,那就是每次活動後,教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給予一些口頭表揚 (引自董洪亮主編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診斷》,有刪改)[案例呈現二] 課程改革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年,回過頭來看看,在這艱難的征途上,可真是酸、甜、苦、辣,說也說不完。雖然累了些,但是看著孩子們綻放著笑臉,一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教師,我感到很欣慰。開學沒多久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改作業,突然聽人喊道:不關我的事!那霸道又充滿稚氣的童聲使我不禁抬頭望去,只見一名學生推推搡搡地把另一名雙手叉腰,嘴撅得老高的學生帶到了我眼前。這不是吳希帆嗎?沒等我開口,吳希帆便指著對方的鼻子邊哭邊大喊:不關我的事,這不是我的錯!原來,吳希帆下課時使勁掐了同座的手,還把責任推到同座身上。天啊,這簡直就是歪理嘛!我好說歹說才把他勸住,但我知道,他並沒有心服口服。當學生間發生沖突的時候,吳希帆也總是毫無根據地指責對方,我天天想著怎樣說服他,可成效不大。與吳希帆性格相似的孩子還真不少,這讓我陷入了苦惱之中。 直到三年級,課改的春風令我豁然開朗了。教育包含多邊的聯系,單純的說教是行不通的,得調動各方,用多種形式的評價使學生在體驗中全面、和諧地發展。 首先,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做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及時給予鼓勵,使許多原來不敢發言的學生受到激勵,在師生和諧的關系中營造出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對於好表現的學生,我不僅及時給予關注,更讓大家對其進行評議,找出他的優勢和不足,讓他在集體的氛圍中自我反省。吳希帆同學就常得到學生們中肯的意見,漸漸地,他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了。此外,我還注意調動家長力量進行評價,每周讓家長以便條的形式反饋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得到家長好評的學生將被給予獎勵。楊嘉盛同學的母親說:孩子很在乎我對他的評價,總希望我給他簽好的評語,在家的表現也好了。以前,我無論怎麼說他,他都不當一回事。還是老師這方法好。是啊,師生、生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校外人士的交往互動,這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嘗到了甜頭。學生正在這多方的評價中、不斷地反思中茁壯成長。 其次,注重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在生活體驗中獲得教益。現實生活中的點滴發展變化,都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有所收獲。時值植樹節,我號召學生開展編寫護綠短語的活動,選出優秀的設計製成小牌安放在綠地中。學生們積極參加、反復斟酌,其實他們和教師一樣並不在乎這件事的結果(是否選上),而是重視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的來自教師、同學及家長的肯定,可幫助他們形成環保的、健康的意識。吳希帆同學和一些五年級學生一起參加了廣西電視台的《小鬼當家》節目錄制,冒著烈日在柳州市街頭、在行人贊許的目光中為失學兒童義賣、籌款。看了那認真、感人的場面,誰能想到他就是三年前那個心中只有自己的學生呀! (廣西柳州市公園路小學潘柳玲)發現研討從案例一的現象背後我們不難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問題確實非常棘手。很多教師在課程評價的意識、觀念和方法上理解不到位或是存在著一些誤區,加上某些教師行動中的惰性思想,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問題研究相對滯後。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當然有很多,除了學校、課程研究管理部門的教研指導力量薄弱,指導針對性不強以外,作為課程實施主體的教師也有著一定的主觀原 因只管上課,不太關心效果如何,一味地習慣等、靠、要是一部分教師的職業通病。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指導,所以綜合實踐活動這個邊緣課程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頗低,教學研究乃至評價研究狀況也就可想而知。此外,就算是有些學校、有些教師想在評價方面有所嘗試,但苦於缺少較為專業的技術引領,因此所做的還是表面功夫,研究終以淺嘗輒止而告終。 案例二中的這位教師是既上語文課又上綜合課,在課程改革的機遇中,她選擇的是思考和發現。從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在不斷嘗試著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還研究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力圖使學生在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中獲得鼓勵與精彩。無疑,這樣的嘗試是值得肯定的。由此,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幫助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內涵,樹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務。 理論提升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環節,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有助於轉變教育觀念,全面落實、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有助於挖掘教師的潛能,有助於學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發展。因此,要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水平,建構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機制至關重要。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不同於學科課程,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體現在: (一)發展性 評價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師生協商共建,充滿民主與平等的過程,是最終落實到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建立評價方式多樣、評價項目多元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正確地引導幫助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內涵,樹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務。因此,作為新設置的國家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也要求樹立發展性的課程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發展性,體現在它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上,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最終實現課程評價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不是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發展性評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在情感、意志、興趣、習慣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進行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實踐於教學。 此外,在評價方法的選擇運用上我們也要把握整體觀,要注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以保證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中包含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諸要素所體現的更多是一些主題探究、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操作實驗等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傳統的紙筆測驗根本不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只有用諸如檔案袋評定、研討式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利於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才能對課程與教學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深入的評價。 (三)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多元化包括評價標準的多元性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多元評價標准、多元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現自己學習結果的形式也可豐富多樣。評價者要盡量使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描述學生的表現,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 對於學生評價而言,學生自我、教師、家長、同學、校內外人士都可以成為評價者。這些不同主體、不同角度的評價將更有利於提供豐富的評價信息,更有利於被評價者的進步和課程的有效實施。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評價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形態。它有別於學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呈現與教學,而是不局限於課程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活動,如拓展學習時空,讓學生走入自然、走向社會。在自主探究中,學生不斷反思、不斷發現並解決問題,創新思維和實踐活動能力得以培養和鍛煉。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不斷地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倡導動態的過程性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即使最後結果按計劃來說是失敗的,或者沒有得出所謂的科學結論,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踐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通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成功體驗的情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既是活動的相對終結,也是活動的持續起點,更是活動的循環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既有利於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有助於挖掘教師潛能,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5.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怎麼寫
一、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通過監控與評價的實施,系統、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學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准,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而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主要評價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二)導向性原則
著眼於人才的培養,著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為指導,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評價指導實踐,實踐完善評價,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實效性原則
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一切行為的准則,客觀准確地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監控與評價方案。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促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獎勵先進,激勵薄弱學校,促進全區小學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五)綜合性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要堅持「全面評價、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學生、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關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相關因素和環節。通過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要關注教學質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控,要抓源頭、抓過程、抓動態監測、抓及時調控,把教學中的問題矯正於始發時期,堅持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開發學生和教師主體作用和潛在能力,使每個人、每個學科組,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積極促進學生、教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
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關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關注發展的成果。
評價分類、權重
評價重點
評價方法
評價方式
發展性
評 價
(30%)
學校自主發展的主動性、創造性。
依據學校的建設,學校的影響力評定。
自 評
他 評
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的積極性、成果性。
依據教師的培養,從校本教研、培訓的效果、教學視導、個人的專業發展情況評定。
學生全面發展的自主性、個性特長的凸顯性。
依據開設的不同學科的學生學業評價評定。
以非紙筆性為主
水平性
評 價
(40%)
依據學校建立的教學質量機制,注重過程性的管理水平為主。
以學校參與區域性教學活動的實效和教學視導工作為標准。
他評
以教師專業素質測試及學生區域性學科質量抽測、專項測試為主。
教師每學年由學校或中心校組織一次專業素質測試;學生每學年第二學期結合期末考試、小學畢業考試、量監測進行評定。
紙筆和非紙筆結合
選拔性
評 價
(30%)
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師生學科競賽。
以每學年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師生競賽成績。
按照一定比例評定
四、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檢查,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檢查,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並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
2.教學督導評價——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隨機性的督導評價。
3.專項監控評價——對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開展、教學常規管理、德育工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內文體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定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專項目標評價。
(二)具體方法
1.實地觀察
通過實地考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並就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以聽課、參觀、情境測試、常態下隨機測試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2.訪談
訪問者根據設計好的訪談問題或提綱,通過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專題研討,集體座談、個別談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內容。
3.問卷調查
通過書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的生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4.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學校以及教師中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種文件、論文、研究成果、學校教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記錄、教學數據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報告、專著、經驗材料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並將其作為分析研究教學質量的輔助材料,以求更准確地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趨勢。
5.學生學業成績測評
每學年對幾個年級的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進行測試。這種測試以紙筆測驗為主,適當採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測試、實際操作等。
6.個案研究
針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採取目的性取樣的方式,在群體測驗與調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樣本,結合校本教研,對某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五、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
(一) 組織體系
建立學校、學科組二級評價體系,把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分解和細化為評價目標,學校、學科組二級監控評價組織,根據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分層監控、分項監控。對各相關因素作出及時的監測、准確的診斷、科學客觀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矯正。
1.校級評價組織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評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評價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評價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具體工作。
2.學校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體,是實施教學質量動態監控、常態監控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根據中心校的評價標準的要求,在學校各層面上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網路。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各年級、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常態監控,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因素,及時地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意見,盡量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始發時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學質量專項督導制度——建立學校(中心校)教學質量二級評價專項督導制度。根據管理的職能和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不同層面上,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方式對小學教學質量以及評價體系的運行進行督導。
2.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對日常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製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抽樣測評的制度。
5.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年度分析評價報告為成果呈現形式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對教學質量作出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總結經驗、找准問題、提出今後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獎勵。
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實施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得以不斷的完善。根據實施的情況、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和每學年工作特點不斷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積累有關資料,對照本方案認真實施。每學年採取撰寫自評總結,自評打分,由教導處組織進行評定。
七、獎勵辦法
1.按照學校原有基礎和辦學條件分組評價,實行質量等級獎勵制。
2.在中心校制訂《考核細則》基礎上完善。
6. 如何評價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及其學生
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評價:
1.教師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建立學校擬訂的課程規劃和目標體系基礎上,並制訂教學計劃
為此,教師需要基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學校的課程規劃、學生情況和社區資源來制訂課程開發和教學的計劃。
2.教師理解所教單元的教學內涵和開發背景,並預設和細化活動目標
為此,教師需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上通過設計活動的脈絡促使學生發展,在能力維度上通過預設活動的類型促使學生發展,在方法性知識維度上預設學生的學習方法或研究方法促使學生獲得發展。
3.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社交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個性化的發展,並在此基礎上促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為此,教師需要提供合適的生活背景或知識背景,為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機會,使學習內容、要求、過程和結論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對學生充滿意義的學習體驗。
7. 如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精品案例及評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由國家設置、地方和學校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進行資源開發的校本課程。其意義在於學生通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創造思維等綜合素質,激發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那麼,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筆者認為應著重做好課題設計、組織實施和總結評價三方面的工作。
一、課前要精心設計和備課
在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還沒有像科學課那樣可操作的教材之前,要上好小學低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指導老師積極地開發適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校本課程資源,精心地進行課前設計、備課尤為重要。因此,課前設計要精心。1、設計活動課題內容要有教育意義。因為實踐活動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長知識、受教育。2、設計活動課題材要新穎。新穎的活動內容,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生理特點,既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參加,又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3、設計活動課過程要有實踐性。在設計活動課過程上要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增強探究、創新意識。4、設計活動課總結要有針對性。就是針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出現的事例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以後課題設計奠基礎。總之,從課題的設計、素材的收集到教具准備等一系列過程,都要做到胸有成竹、萬無一失。
二、課中要細心組織和實施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還必須用細心來組織實施才能取得成效。如果沒有細心,光紙上談兵,那隻能是走過場。要細心認真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說來:首先,安全要確保。基於活動課內容和特點的因素,活動課與語、數課最大的不同是課堂不確定,有時在教室里進行,有時也可能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上課。況且我們城區學校大多處於人口稠密的鬧市區,街道窄、來往車輛及行人多,加之學生年齡小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這些無疑給老師帶來安全上的擔心。因此,指導老師必須認真組織、細心安排,確保實踐活動課安全有序地進行,不出任何差錯。其次,組織要嚴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細心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一是按全班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劃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有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本組實踐活動課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根據活動課設計主題,讓每個小組自選其中一個內容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勇於探索,大膽創造。這中間,指導老師要及時地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感受寫成「課堂實錄」,如果條件允許還可用攝像設備隨場錄像,便於課後總結評價之用。第三,導向要得當。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中,指導老師要將自主探究的方向、問題恰當地進行正確導向,更好地發揮學生自己的見解和創意。
三、課後要認真總結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結束時認真進行課後評價、總結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目的和意義在於對開展活動課「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完成程度、「過程與方法」的體現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情趣、探究和創新意識等進行綜合地評價、總結和反思,從而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斷,更好的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繼續順利地開展。
2、要著重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而非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評價時可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著重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學會反思,學會發現自我,學會欣賞別人的過程。
3、要講究方式方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方式方法得當,就能讓評價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活動的導向。在實踐中,尚佳的方式方法主要就是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再由指導老師重點點評。指導老師在重點點評時應該根據小學生都喜歡表揚鼓勵的心理特點,用放大鏡在他們身上尋找優點和長處,用贊美的話語進行鼓勵性肯定,讓他們看到成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和鼓勵。對於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必過多地責難,要正面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弱點,樹立信心,提高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另外,指導老師還需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為下一次的實踐活動課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