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七環節

課堂教學七環節

發布時間:2021-03-09 20:16:36

㈠ 小學數學七說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導、學、講、練、評、研、提」七位一體教學模式。
【模式解讀】
一、導: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確立簡明扼要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學習這小節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目標。其他二維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不在此范圍內。
②根據教材內容,把知識問題化,進行學法指導,編制合理的預習導航。編寫易錯提示、方法指導。讓學生能進行有效的自學。
二、學:即學生的自學(或者叫預習)
學包含「獨學」與「對學」兩個環節。
①所謂「獨學」,是指學生根據「導學講練稿」的指導,自學教材,積累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理解,然後解決「導學講練稿」的導學題,遇到障礙時,作上記號,提交小組內討論解決。
②所謂「對學」,是指導在獨學的基礎上,由學科小組長帶領組員合作探究,解決獨學時沒有解決的問題與困難。而在「對學」時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樣做上記號,提交全班交流展示時解決。
三、講。就是進行「展示交流」。
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各小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學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提出問題並討論,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展示交流,進行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認識、體驗、思維的碰撞給予點拔、評價和總結,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四、練。就是進行反饋測評。
原則:學什麼練(考)什麼,教什麼練(考)什麼。目標:人人達標。
檢測這個環節主要有當堂檢測,課後小組內的檢測和過關檢測三種形式。教師正是利用這個環節完成對學生的學情調查。測評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查缺補漏,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對於測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提供直接幫扶,也可以指派小組長、課代表、優秀學生等實現對希望生的幫扶。
五、評。就是對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進行評價。
「評」主要包含以幾個方面的評價。①課堂展示的評價;②學習過程的評價;③小組合作的評價;④學習效果的評價。
六、研。就是研究問題,進行教與學的反思。
這里也包括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學生的學習反思。如:為什麼同學講起我聽不懂?為什麼我講題時同學們聽不懂?二是教師的反思。如:教學的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進一步提高效率?還有課堂容量的問題,質量的問題?
七、提。就是拔尖的問題,解決如何培養優生,讓優生更優的問題。主要是充分利用「導學講練稿」中的「選做題」,對優生進行拔尖訓練。
【操作流程】
1.上課前,教師把「導學講練稿」發放給每個學生,然後讓組長帶領、督促組員「預習」。預習的過程先以自學為主(獨學),遇到障礙時,在小組組員之間開展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對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退居幕後,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助者,起到的是點撥、啟發、引導作用,而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教師參與學生知識的形成、歸納和總結,而不是把「標准答案」告訴學生。小組對學後,把「導、學、講、練稿」交給教師批閱。教師通過批閱,掌握學情,為課堂交流展示作好點拔、引導等工作的准備。
2.上課前老師臨時分配展示任務,各組提前把展示內容板書在黑板上。上課後教師給學生3-5分鍾時間,讓小組成員再次交流預習情況,探討如何完成本組的展示任務。
3.3-5分鍾過後,由各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展示。原則上同一小組成員輪流進行展示(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展示時要求學生先講思路,再講方法,強調易錯點、關鍵點、知識點。提倡優等生把機會留給希望生,其他組的成員也可進行補充與點評(群學)。教師相機進行點拔、評價、激勵,進行適當的歸納小結。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 「聽明白」,因為每組只展示了一部分學習任務,需要「聽明白」自己組沒有展示的內容。交流展示的內容一般為基礎題和能力提高題。
4.交流展示完之後,留5-10分鍾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想明白」(大概用時1-2分鍾)和「講明白」(大概用時2-8分鍾)。
5.然後就是當堂完成「導學講練稿」上沒完成的作業和修訂做錯了的作業。
6.如果時間有多餘的,就可以進行提升訓練,主要是解決「導學講練稿」最後面的「選做題」。如果時間不夠,也可以把幾個小節的「選做題」另外用1-2節課的時間進行單獨的訓練。
7.最後就是檢測。一共有二種形式可操作。一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的檢測,原則上用原題進行。二是全班性的檢測。這里又有兩種檢測,即全都利用「導學講練稿」上的原題組成試卷和教材上的原題組成試卷進行檢測。
「導學講練評研提」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僅指一節課就必須全部有這七個環節,而是指它是教學的一個整體,一個序列,七個環節既可溶於一節課中,也可各環節單獨成課,但這一切,都得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實踐、探究。
【教學原則】:①能夠讓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②能夠讓學生觀察的事物要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③能夠讓學生表述的內容要盡量讓學生自己表述;④能夠讓學生動手的試驗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⑤能夠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綜合歸納得出結論;
【觀念支持】
沒有超前的、穩定的理念支持,就不會有持續的、有效的行動。
1、學生觀: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只有沒找到進步渠道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好,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2、主體觀: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組者,引導者。教師不能長期霸佔學生的課堂時間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學習觀: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更不是聽會的;能力是練會的,不是講會的,更不是看會的。為此,教學中應該重教更重學。
4.合作觀:在教師指導下的合作是一個雙贏共進的過程。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就等於提高自己。合作才能誕生希望。當你把別人扶上山頂時自己也就到達了山頂。
5.動力觀:老師不再當「火車頭」,而是充當調度員的作用,充當交警的作用,指引學生沿正確的軌道前進,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的「火車頭」,實行「多機拉動」。
6、捷徑觀:在教學實踐中,對准目標走直線並不是捷徑,知識灌輸不是捷徑,思維引導才是捷徑;外力推動不是捷徑,促其自動才是捷徑。交流,是個性學習的捷徑;講解,是認識提高的捷徑;步步為營是慢中求快的捷徑;借題發揮是思維拓展的捷徑。
7、差異觀:學生差異是教學資源。教師的作用在於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促使有差異的學生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8、和諧觀:每個人都有成就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展示的需要。合作學習,兵教兵就是創設情景滿足學生的上述需要,達到和諧的目的。
9.潛力觀: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課堂的潛力也是巨大的。課堂教學的創新,就是不斷挖掘課堂潛力,不斷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也許開始時,我們的學生不會看書,不會合作,不會講解,但只要你相信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可發掘的,並且能持之以恆的幫助學生朝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相信學生一定會給你不斷的驚喜。
【終極目標】:實現「雙減提質」的目標。即: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和減輕教師過重的教學負擔。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實現我校「促學生成才,助教師成功」的辦學宗旨。

㈡ 課堂教學有哪些重要的環節

導入、新授、鞏固、總結、布置作業

㈢ 課堂教學有哪幾個基本環節

課堂教學有5個基本環節,分別為觀、思、讀、講、練。

1、觀:

對教師而言,是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錄像、掛圖、實物、模型、實驗等手段,展示豐富、直觀、生動的觀察材料,並針對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或問題組,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產生問題、引起學習動機。

對學生而言,觀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正是他獨特的洞察力,才發現了許多生物學領域的奧秘,創立了新學說。

學生應在教師設問的引導下,運用包括視覺方法、聽覺方法等多種感官,對各種觀察材料進行感知,獲得對生物概念的初步認識,這也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2、思: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包括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在內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維能力又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培養思維能力,關鍵是要教給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如比較法和歸類法、分析法和綜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統法和具體法、歸納法和演繹法等等。

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滲透多種思維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科學地思維,從而掌握多種思維方法並自覺運用這些思維方法。另外,「思」這一環節也可以說是貫穿整個模式的核心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思維作為前提,這也是學習過程中S-O-R理論中最關鍵的O過程的核心內容。

3、讀: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科書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的確,教材是前人知識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學生對生物教材的閱讀,不是識字和鑒賞,而是對其文字所蘊涵的生物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拋棄教材,而應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善於閱讀,學會閱讀;同時教師也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或者激發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自己去選擇閱讀材料,真正學會學習。

4、講:

教師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熟悉學科內的邏輯結構和知識間的前後銜接及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教學中貫徹系統有序原則,做到少講、精講,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

另外,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允許他們暢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質疑。通過討論和發言,促使學生潛在的各種能力的開發。

5、練:

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特點,精心選擇、設計形成性或研究課題,通過示範、討論、作業、報告等形式,解決生物問題,進而鞏固所學知識,促使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同時要特別注意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與學存在的缺陷,共同採取矯正性補救措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應通過討論、練習、作業等形式,努力運用生物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斷總結解釋生活中生物現象的方法和手段。

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校正所學知識中的錯誤概念和結論,或運用所學知識中的概念和規律解決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問題,並將獲得的抽象性知識應用於實踐,達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形成,實現其各方面的發展。

(3)課堂教學七環節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主要類型:

1、認知性問題。回答時,學生只需對事實或其他事項作回憶性的重述。

2、推理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對所接受或所回憶的資料進行分析及整合。

3、創造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將要素、概念、已有知識等新組合或採用新奇、獨特的觀點做出異乎尋常的反應,此類問題沒有單一性質的標准答案。

4、評價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先設定標准或價值觀念,據此對事物進行評價判斷或選擇。

5、常規管理性問題。 在新課堂中,教學所關注的重點轉向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對課堂中的提問無論是功能要求,還是提問類型都需要更新與拓展,提問要為問題情境創設、為學生能提出新的問題服務,不斷增加創造性問題、方法性問題、探究性問題等,使提問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

㈣ 課堂教學四環節是什麼

教學環節,即教學活動中鏈鎖式結構的諸組成部分。各組成部分之間前後銜接。

如綜合課中的組織教學、檢查復習、學習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稱為五個教學環節。

當前基礎課程改革中學習理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其「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成為廣受關注的學習理論。有效教學不僅需要從教學角度探討有效,更重要的需要從學習的角度探討有效。

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是在教師引導、合作、參與下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運用嘗試學習建構起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條件,學習效果顯著而且學習效率較高,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資源的有效。為有效推進課程改革,構建「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五環節教學模式。

拓展資料
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嘗試學習是指先試後導,先練後講,使學生在愉快、民主、和諧的環境中樂於嘗試,在嘗試中成功,在成功中創新,在創新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形成「愉快——嘗試——愉快」的良性循環。

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導、合作、參與下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運用嘗試學習建構起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條件,學習效果顯著而且學習效率較高,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資源的有效。

讓學生學會合作、嘗試,全面體現課程目標,注重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嘗試學習、合作學習過程。有效教學需要在嘗試學習中體現,嘗試學習是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先試後導,全面發展」。

㈤ 教學環節包括哪幾部分

一、備課

備課是上課前的准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此句本身會考察單選題。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法。這三方面可以簡單記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二、上課

(1)根據教學任務可為:傳授知識課(新授課)、鞏固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和檢查知識課(檢查課)。其中最重要的是傳授知識課。

(2)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3)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演示實驗或放映幻燈、錄像) 、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三、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及時批改作業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和技能發展的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四、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以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能夠獨自計劃學習和自我監督學習,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5)課堂教學七環節擴展閱讀

任務:

1、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2、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

3、使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健康成長。

4、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

5、使學生掌握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基本生產工具的技能。

教學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的關系,傳授知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以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的關系。

㈥ 教學過程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過程包括以下環節:

1、引起求知慾: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作好學習的心理准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2、感知教材:如果學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則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

3、理解教材: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4、鞏固知識:只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學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自如運用已有知識。發展學生的記憶力。

5、運用知識:重視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

6、檢查知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7、運用時要注意的問題: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學過程的功能,是指參照教學目標而在教學過程中能收到的實際效果。

1.育人功能 :即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發展。

2.發展功能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和終極目標乃是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首先,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

其次,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生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

再次,教學過程也是教給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並內化為個人的經驗、智慧和能力。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慧和能力,而且發展情感、態度和意志品質。

(6)課堂教學七環節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中幾種必然的聯系: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4)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系: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按教學需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㈦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哪些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教學評價 .
(一)備課
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但是,要上好課,課前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即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備好課又必須做好一下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
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閱讀參考書.教師鑽研教材有一個深化的過程,一般須經過懂、透、化三個階段.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徹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那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學生
不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興趣和需要,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有哪些困難,出現什麼問題等做出預測,以採取積極的對策.
3.合理選擇教法
這就是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它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確定課的類型,如何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如何運用各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此外,也要考慮學生的學法,包括預習,課堂學習活動與課外作業等.
(二)上課
1.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的.它包括知識教學目標,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還應當有啟智與審美目的.一節課的目的,不僅應在教案中明確提出,而且應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師生為之奮斗的目標,也就是說,師生的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的進行,全力以赴地實現目的而不偏離目的.
2.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
科學性就是教師要正確無誤地傳授知識和進行操作,及時而准確地糾正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種種差錯.思想性就是要深入發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性,以飽滿的熱情講解,激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使他們深受教育.
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使師生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尤其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認識活動,只有調動起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積極性,才能上好一節課.
4.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執行備課時制訂的教學計劃.但是課堂情況千變萬化,即使原訂計劃在完善,也難免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教師要善於根據未估計到的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計劃,想方設法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
5.組織好教學活動
整個課的進行,要有高度的計劃性,嚴密地組織好教學活動.上課開始,要立即穩定情緒,引導他們作好停課的心理准備,隨即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然後,按預定的教學進程,什麼時候講,什麼時候練等,都要組織的非常妥當、嚴密有序.
6.布置好課外作業
課堂教學結束前一分鍾左右,要布置好預定的家庭作業,講明作業的要求,完成的時限,並對較難的作業作必要的啟示.
(三)課後的教導工作
課後的教導工作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培養學生計劃學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當**功課,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提醒和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按時交作業;了解學生獨立作業與自學的情況和學習條件;查明學生未完成作業的原因,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家長聯系,共同商定督促與教育的辦法等.
2.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1、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我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下面幾個主要環節:理解《課程標准》、把握教材體系、分析學情、設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精選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編排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等環節。 ★理解課程標准。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分析教科書,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 ★把握教材體系。不僅要了解每一課的內容和具體的知識內容,還應分析每一課的結構、內容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 ★分析學情。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否採用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教師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設定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和關鍵環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的依據,具有引領和指導的作用。需要設定的教學目標,包括學生的學習目標(三維目標)、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教學重點,也即重點知識。在每課中均處於核心的地位,具有統領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點。教學難點需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確定,而非教師的教學角度。是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理解困難或實踐難度大的知識內容。教學難點的確定,應是知識學習與學習方法、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相結合的最佳契合點。 ★精選教學資源。在充分利用教科書材料的同時有必要再精選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補充教科書材料不足, 或彌補教科書材料單一、抽象、靜態等缺憾,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講授式、組織研討活動、自主探究活動等。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和活動教學過程和活動,是學科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課堂教學過程,是指教師組織教學的程序和環節,也是學生學習和認知的程序和環節。 ★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講授式,組織研討活動、探究活動等。 ★編排教學過程和設計教學活動。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常態(常規)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內容: 一、明確教學內容:包括教材版本、學科、單元、課時及課題。 二、確定教學目標:即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是任務,教學目標應該是可以預測的,這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可測的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方向。 三、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這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不能偏離主幹知識,學生學不會的,應該有辦法讓學生學會。 四、選擇教法:即教師如何「教」。「教無定法」,教師個人教學的藝術特點是確定教學實施策略的基礎。教師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用具,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使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 五、導學方法:即學生如何學,採取怎樣的「學」的策略,才會保證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六、教學准備:與本節教學相關的工具,如課本、掛圖、多媒體等。 七、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一節課的導入,不僅為教師講授新課作鋪墊,即為進入新課學習提供背景,還應具有引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功能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是課堂教學的主幹部分,也是一節課的核心部分。 (三)體驗發現: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體驗發現,鞏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的水平,通過積極的引導,將教學的這個環節交由學生完成。使他們既重現和復習了剛剛學過的知識,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訓練的機會。 八、板書設計:依據課程標准和教材要求,力求以盡可能簡練、精當地文字、符號、線條、圖形、圖表等表現手法,真實、全面、准確地反映豐富而復雜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概括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九、教學後記(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也是教學設計的必要環節。客觀公正的教學反思不僅能矯正教學行為,還能提高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學情分析: 一、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新內容之前,學生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備應達到一定水平,這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 二、了解學生的心裡需求。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的心裡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學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學生的「可能」進行預測。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動提高了廣闊的空間,而且對課堂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關注課堂效果。真正的學情源自於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 五、觀察課後效果。對學生課後的聯系也是進行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從學生對待練習的熱情,可以感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這對確定學生再學習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請對「光的反射」一節課進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二節,這節課的設置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光的反射現象。因此,本節知識的學習,它既是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又是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在光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本節課的核心,探究活動實驗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過程來理解光的反射規律,進而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光路的可逆性、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學習是現實生活與物理知識相互聯系的完美體現,可以充分展現物理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對光現象有一定的認識但不深入。在第一節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後,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物體都發光。但對於為什麼能看見物體並不十分清楚。前面學生已經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老師讓學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並交流,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了對有關光的現象的濃厚興趣。 三、教法分析: 由於學生剛學完光的直線傳播,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多媒體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緊密聯系實際。

㈨ 什麼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七環節模式

「121課堂教學模式」是四川杜郎口中學所應用的教學模式。所謂「121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把40分鍾課堂教學大致劃分為:學生自學新課10分鍾,師生互動學習新課20分鍾,學生獨立操練10分鍾。!

㈩ 淺談課堂教學幾個重要環節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一般包括三個環節:學生自主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教學目標的反饋矯正。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同伴互助解決,互助方式一般採用「2-4-8-n」的方式,即先與同桌討論,再有問題在四人小組討論,還有問題由六人大組解決,最後的問題由全班同學一起研究解決。然後,通過反饋矯正了解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採取補救措施,使全班學生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一般地,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中,學習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小組按異質和雙向選擇的原則組成,組內實行分工負責制,設紀律檢查員、時間調控員、形象代言人等,而且實行輪換制。青少年學生對歸屬感的需求非常強烈,歸屬感的滿足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滿足了學生對歸屬感的迫切需求。實行小組自治,解放了學生頭腦,開發了學生的潛能,構建起多元開放、充滿合作與交流的小組集體文化,形成了有利於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具有內在凝聚力和群體個性的、生動活潑的良好環境,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益。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改變了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行為。在每一次的課堂上,教師總會面對數十個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十個大腦的思維,隨時都會面臨智慧的挑戰,課堂始終充滿著活力,由此大大改變了教師的生活狀態。教師的職業不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不斷地創新;不再是乏味、無奈和重負,而是始終充滿激情。老師們在學習狀態下工作,在研究狀態中提升,一大批教師與新課程一同成長起來。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七環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