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論課堂教學的審美旨趣

論課堂教學的審美旨趣

發布時間:2021-03-10 08:10:39

1. 論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語言個性美指什麼啊

根據實際的語文教學經來講,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語言個性美通常指向為任課教師自身授課時所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比如A老師比B老師的語言各家吸引人,更能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當然這個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明白的。需要你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慢慢體會。

2. 簡要論述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特徵

教學藝術具有四個特點:①形象性:是教學藝術的最基本的特點,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專的行為,是一切外屬觀行為的綜合表演。即教師的衣著打扮、表演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並藉助預言、表情、動作、直觀事物、繪畫及音響等手段,對講授的內容進行形象的描繪,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變為學生易於接受的知識;②情感性:藝術教學則主要運用的是情感,以情動人。教學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呈明顯的正比例關系。③創造性:是教學藝術的突出特點。表現在:首先,是備課鑽研教材創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案;最後,是教學方案組織實施的創造性。④實踐性:首先,整個教學藝術過程都是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其次,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也是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的。

3. 不同階層美術創作目的、審美旨趣、題材選擇、風格追求有何不同

看個人愛好。。。

4. 淺談怎樣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美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美育的實施
摘要:語文美育的內容十分豐富,既可以是自然風光美,也可以是道德情操美,還可以是藝術情境美等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因素,不斷增強學生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以此豐富學生美的體驗,培養他們高尚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與鑒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語言美;意境美
小學語文是一門以知識性和人文性為主的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教材選用的多為「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對小學生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成為學生精神生活、情感培養和智力發展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使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相結合,逐步發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建構完善的語文審美心理結構。
一、反復誦讀,品味語言美
「文以載道」,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文學創作的物質手段。從課文的語言中發掘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第一步,而誦讀則是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的最有效的途徑,是語文審美教育的起點。反復誦讀,品味語言美,是學生感知美的第一步。語言美包括語言的形象美和音樂美,品味語言美就要引導學生去感知漢語言文字的形象美,領悟語言的音樂美。
例如:我在執教《翠鳥》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並想想它美在何處。回答時,有的學生說喜歡描寫翠鳥羽毛的句子。我就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小節,找找美的地方,同時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鳥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並附上一幅翠鳥的圖片。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句子和教師寫的句子的比較,得到了這樣的感受:書本上的句子用詞優美,准確、精緻地刻畫了翠鳥羽毛的色彩和花紋的美麗,還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寫生動具體,使翠鳥顯得更加活潑可愛。
二、創設情景,感受意境美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作者寫文章,胸中必定有一個境,即一定的人物形象和社會生活圖景;作品寫出來總又飽蘸著作者的主觀感情。入境,就是要把學生引入作品所描寫的特定意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所歷,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過自己的體悟,深入認識作品的思想底蘊和美學價值,從心裡頭說出一個「好」字、一個「美」字來。入境,不僅使學生對美的事物從直覺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穩定的情感、意志、性格,並使他們所獲得的審美經驗進而轉化為行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觀。所以它也是語文課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
如何讓學生融情入境,關鍵在於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授課時,應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再現課文的藝術形象或具體畫面,領學生進入美的聖殿,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自由的創造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身臨其境,由境發情,與作者寄予的感情產生共鳴、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熏陶,達到美育的目的。
如《回鄉偶書》一詩,看似平淡,卻內蘊豐富。遊子重回故鄉,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化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自己的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看似平淡的一問中。「笑問客從何處來」引出了詩人的無窮感慨。全詩在有問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在教學時,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然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兒童會怎樣問詩人?詩人會怎麼回答?你能根據這一個場面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對話,並組織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的動作表演,把《回鄉偶書》中的對話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了,使學生對詩人那種年老回家,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有了更深的感受,更好地領悟到詩的意境。
三、切磋討論,探究綜合美
劉勰認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閱讀是讀者運用原有知識經驗去解釋語言文字所傳導的信息的過程。各人的知識經驗不同,對文章的解釋就有不同。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切磋討論,互相啟迪,交流各自對文章的獨特體驗,能夠豐富對文章的理解,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這樣,學生在討論文章的語言文字、藝術形象、內容結構和整體風格等互動活動中,受到美的陶冶,探究美的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四、拓展延伸,創造美
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啟迪,感情上得到美的熏陶,還要引導學生借鑒美、表現美,將前人積累下來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成果加以遷移,按自己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去創造美。學生能否創造出美的事物,就成為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審美創造能力的標志。學生能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只有審美力,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並沒有完成美育的目的,因而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教材讀活,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讀書、創造性地完成作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美育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最佳教育形式。它能夠讓學生在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同時升華情感、豐富體驗,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思考中塑造美的心靈,感受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
[1]楊翠琴.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9期.
[2]李玉芬.小學語文美育初探[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5期.
[3]江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滲透與實施[J].關愛明天.2014年7期.

淺談怎樣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美育

摘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塑造真、善、美的靈魂,是教育的宗旨之一。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該使用多種教學手段,變換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活動中體驗美,在欣賞中感受美,在感受中理解美,在引導中創造美,讓學生在學習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啟迪,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 課堂美育 審美教育
德國詩人席勒說:「若要把感性的人變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課堂教學要與美育相融匯,要因勢利導,依託豐富的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小學教材中所選用的大多是貼近實際生活、人們所創造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多樣的表達手段,美,在教材、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地挖掘這些美,引導學生鑒賞這些美,使他們在文化瑰寶前受到強烈地感染,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本文對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作了一些探討。
一、在教材圖像資料的欣賞中體驗美
教材是豐富思想感情的載體,教材也是激發學生美的情趣的載體,是培養美的意識,體驗美的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閱讀教材,教師引導學生反復的揣摩,品德社會教材、美術教材中那些圖片資料就會和諧婉轉的韻律傳達給學生,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得到再現,學生在社會課視頻材料中,會更好地獲得學習品德與社會知識的能力,並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二、讓學生在語文課的文字欣賞中感受美
誇美紐斯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師應該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許多情文並茂的散文,它們往往以優美的語言取勝,而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美的句子來表現,教師若能捕捉這亮點,再配以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美的存在,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台灣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學中,蝴蝶飛往蝴蝶谷到在山谷飛舞都是一幅幅美的畫面,二年級的學生很難想像出這樣的美景,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於是我採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走進美的世界。首先,課件演示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的場面,一隻只美麗的蝴蝶扇動著色彩斑斕的翅膀趕往蝴蝶谷,在優美的樂曲中,那真是一次視覺感覺的享受。通過聲音、色彩、形象……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沉浸其中,蝴蝶的美深深烙印在腦海。尤其是播放「十分壯觀」的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蝴蝶揮舞著金黃的翅膀輕盈起舞,色彩與動感相結合,學生那一聲聲由衷的感嘆,如臨其境的感受代替了一切的語言,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數量多、色彩美、姿勢雅,學生親眼看到這迷人的景象,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加深了對美的感受。所以,利用視覺、聽覺創設情境,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陶冶美的情操,啟迪學生愛美的心智,達到潤物無聲的境地,讓學生在欣賞中獲得美感,這對於低年級語文課更是重要的審美方法。
三、在數學的實踐中讓學生掌握美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數學美的內容、本質、思想的滲透,使學生掌握數學的規律,一是增強學生認識數學美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美感,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剖析、演示、圖形、圖像、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使數學的內容活起來、動起來,從而賦予數學內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內涵;三是使學生養成用數學美的思想解決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教學中採用「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去審美,去欣賞美,去發現美,形成數學美的規律性認識,再用這些規律去猜想、去探索、去發現、去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達到數學審美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中102×35強調估算後,學生就會豁然明白可以口算這道題。把102看成100,100×35=3500,所以結果大約是3500。教師抓住時機追問,那麼,正確結果跟3500差多少呢?「少2個35!正確結果是3570!」很順利的學生就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水到渠成的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寫法:(100+2)×35=100×35+2×35。學生根據數學的對稱美,自然就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由於教學中對稱美的滲透,當學生接觸到99×18+18時,第一反應就說「老師,您沒寫完呢?」數學的對稱美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到題目的本質,解決問題。
四、在引導中創造美。
審美創造力,是指小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再現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欣賞美的基礎上,運用某種藝術形式或表現手法,創造出美的事物。創造美是審美能力發展的最高層次。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進行創造性的思維訓練,掌握創造性的技能、技巧,將其大膽地運用在實踐之中,由此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比如在教學四年級《我為祖國造大橋》這課時,要求學生自己准備橡皮泥,用橡皮泥捏造出橋的簡單立體造型,其實這比較容易,重點是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體會一下當建築設計師的滋味。在通過電腦欣賞比較世界優秀著名大橋建築的上,讓學生們觀察、分析、想像,自己創作。於是學生們迫不及待的動手:有的同學把未來大橋的發展變化憧憬於設計中、有的同學改變了原來橋的形狀和結構,大膽地想像,有的同學運用誇張表現手法,設計出有主題,有自己個性的立體橋型。《我為祖國造大橋》這一課給同學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不僅僅是動手製作,動腦構思,而且也對學生們進行愛國教育,在此基礎上不但升華了美術的主題思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們審美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中蘊涵著許多美的因素,我們的教師應該懷著對課堂教學深深的愛,懷著對學生真摯的愛,用美的語言,用新奇的教學方法去探究美的的教學,持之以恆地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鍛煉」(鮑姆加登語),並且不斷地豐富學生審美儲備形成,我們所期盼的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的心理結構,就能達到葉聖陶先生的說的「自會抽芽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參考文獻:
[1]《大教學論》——誇美紐斯。
[2]《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

以上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5. 論述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認識它的不足有的意義。

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它有利於大幅度的提高美術教學效率。一個教師能在同一時空里對幾十名學生施教,較之個別教學,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適應大規模培養人才的需要。
2.它有利於美術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師以在同一時間連續上課的方式對全班學生進行同一內容的教學,有利於教師按國家規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傳授「雙基」、發展能力,保證基本的教學質量
3.它有利於發揮集體的美術教育作用。年齡近似、心理發展階段接近、知識水平大體一致的學生同處一班,易形成學習集體,既有利於教師利用集體力量進行美術教育,又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學,促進他們身心快速地成長。
4.它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豐富的美術課程內容輪流交替或一單元美術課內容的承前啟後的不斷變化,課間有休息,既為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美術學習效果提供了可能,又能減輕學生疲勞。
它的不足主要體現以下2個方面:
(1)不利於發展學牛的審美個性和創新精。由於課堂教學中採用統一的教科書、同等的進度和同一教學方法,很難解決客觀存在的學生個別差異,如學生的不同美術基礎、不同審美情趣、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差別,這勢必使學生中學習能力強者得不到滿足,學習能力弱者不易得到特殊幫助,難以做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因材施教。有經驗而又負責任的教師可能在課上的提問、講解及輔導中對此有所重視,並在課下進行彌補,但就一般而言,這畢竟是明顯的不足。
(2)不利於擴大學牛的藝術視野和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由於課堂教學是相對封閉的教學活動,許多生活中的藝術問題、藝術中的生活問題,難已在教室內、課堂中廣泛觸及並予以解答或實踐,因而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他們對所學的美術文化內容的擴張、審美情趣的發散,等等。

6. 淺論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有效性 詳細

淺論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的發展」 [1] ,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就是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發展的評價,具體表現為對教學目標有效性的評價、學生學習過程有效性的評價以及教師教學過程有效性的評價。 一、教學目標有效性的評價 新課程規定了三大課程目標領域,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意味著學生知識的掌握不再是判斷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必須促使學生在這三大領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發展,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將學科的價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 因此,學生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 教學目標是學生發展的航標。對教學目標有效性的評價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評價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表述,二是評價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起的作用。 1、如何進行教師對教學目標表述的評價 教學目標表述一般包含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和行為動詞。因此,在對教學目標表述的評價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行為主體。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針對學生而制定的。 (2)行為條件。看以教學目標行為條件的表述中是否有信息提供或提示。 (3)表現程度。看教學目標中是否有用以評價和測量學生學習表現的內容。 (4)行為動詞。看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中是否有用以描繪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寫出、比較、辨別、繪制、背誦等。 2、對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所起作用的評價 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指向作用、激勵作用以及生成作用。 教學目標的指向作用就是從目標出發及時恰當地調控教學。 教學目標的激勵作用體現在教學活動是真正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活動。維果茨基(Vygotsky)認為,最近發展區尚處於形成狀態,兒童還不能獨立地解決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卻能夠解決這些任務。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水平的活動,對學生來講,是最具挑戰性、激勵性、探究價值的活動,最能激發學生復雜的思維和高水平的認知。任何只追求課堂教學表 面的熱鬧和形式,都將使教學流於形式而難以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就是要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的發展區。 教學目標的生成作用就是使學生獲得生成性的發展。所謂生成性的發展意味著學生的發展具有豐富的可能性,發展的生成性就是把學生潛在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表現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學生而言,應該常常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妙不可言」等感覺。 二、學習過程有效性的評價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體現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鼓勵獨創性、多樣性,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結論,尊重學生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允許學生進行討論和爭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重視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養成,不僅體現在讓學生獲得一份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因此,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生學會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讓學生樂學。為此,評價學生學習過程是否有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思維度、學生的交往度、學生的愉悅度等等。 1、參與度 沒有學生的課堂參與,就沒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能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參與度的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的參與時間,又要評價學生參與的廣度。就時間而言,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時間要不少於三分之二;就廣度而言,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要達85%以上。 2、思維度 對學生思維度的評價要看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積極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廣度如何;要看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問難,發表不同的見解;要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獨創性如何;要看學生回答問題是否條理清楚,邏輯有序。總之,要看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得到了有效培養、有了明顯提高,能模仿教學所展示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 3、交往度 人要實現自我總是要與物、與人、與整個人類社會、與人類歷史、與自然打交道。所謂打交道,就是個體在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中,不斷生成自己。可以這么說,沒有師生之間的交往或互動,就沒有教學。評價交往度一是看師生之間能否平等對話、溝通;二是看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確實解決了問題或產生了新的認識;三是看師生、生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情感的融合以及成果的共享。 4、愉悅度 愉悅度與思維度是辯證的統一體,兩者的最佳組合,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需要知識的獲得,更要有真摯的情感與探索體驗。對愉悅度的評價除了學生富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善於傾聽、思考他人的發言,並能及時抓住要點外,還要對愉悅保持的時間進行評價,因為對於學生來說,能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就一定會有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有效性的評價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知識、技能,獲得學會學習所需的興趣、方法、態度、意識和品質,還是學生進步的基石。 杜威說,「一個有效的反應就是能完成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可見,有效的教學一定能使學生有所收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面而言,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有效率,其中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難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這都算不上一堂好課」。 [3]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知識上,表現為學會;在能力上,表現為會學;在情感上,表現為學得有趣。在評價時,不僅評價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增加,還要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論課堂教學的審美旨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