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空間教育教學主題特色建設

空間教育教學主題特色建設

發布時間:2021-03-10 23:21:30

1. 書香校園主題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於綜合實踐的精神,整合學校課程,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構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年級對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本學期我校將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採用《廣州市3-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討論稿)作指導,規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開發。結合學校及地方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堅持理論學習和研究,對教師進行課程培訓和實施指導,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提高課程的實施水平。本學期做好常規教學工做的同時,加大集體備課的步子,讓擔任本課程的教師積極參與和熱心投入到該學科的教研活動的同時,還需擴大該學科的影響,加深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認識和提高實施的水平,以期我校實施本課程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我校課題改革的一個工作重點。為了配合學校的文化建設,我校準備開展「智慧閱讀」活動。讀書應成為同學們生活的一部分,書是知識的海洋,信息的倉庫,是經驗的總匯。此次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學校啟動的「智慧閱讀」活動,目的是讓同學們熱愛讀書,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樂,與書為友,天長地久,為學校營造一個書香校園。
二、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3、實現整合,將實踐活動與少先隊活動、學校特色建設及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
4、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為切入點,探討活動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強化對教師的指導。
5、營造書香校園,讓學生靈動的心自由地翱翔於「學海」、「書山」之間,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形成一種風氣,一種氛圍,一種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由發展的人文環境。
6、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閱讀能力。學生讀「好書」後,推薦「好書」給其他學生,帶動其他學生讀好的書。
三、主要工作:
(一)整體構思,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本學期,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在各年級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訂出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對活動課程的認識。
加強專題培訓。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要求每位執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老師自覺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例分析》等書籍,讓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
培訓的方式:集中培訓、教研組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案例式」、「對話研討式」等學習形式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聯系起來,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增強交流。
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實現校內老師增強交流,本校與外校老師之間加強交流,吸取兄弟學校開展本課程的經驗,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
1、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的展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並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
2、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的研究,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
本學期,我校將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集好每次活動的方案設計、活動成果作品、反思日記、研究報告等,及時記錄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過程和體驗;開辟學生成果展示。學校將利用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櫥窗等欄地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採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六)有效開展課程研究,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以學校創建「書香校園」為主要的框架,各年級可結合學校的語文科課題,根據本年級的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自定)
如:本學期三年級將開展「閱讀伴我成長」綜合實踐活動。(努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七)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能夠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因此可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訂並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各級討論活動內容,訂好本學期活動計劃。
3. 積極參加區組織的教研活動。
十月份:
1、召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培訓會。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
2.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十一月份:
1.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活動。
2.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十二月份:
1.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3、各年級可進行一次活動成果展示。(可利用牆報、宣傳欄等進行展示)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2、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評價工作。
3、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
4、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 什麼是湖南世界大學城主題、特色空間

世界大學城主題特色空間是圍繞教學或管理服務工作任務而形成的有一定主題和專業水準、內容豐富、功能全面、風格突出、特色鮮明的個人空間。它是個人空間建設的深化和延伸,對空間教學與空間管理起著極大的深化、細化與提升作用,是「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與「以人為本」的個性化管理理念在空間建設與應用中的體現

3. 如何做好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和優質資源的建設.ppt

校長應該如何做好學校的課程改革?如何才能順利走出課程改革的「深水區」?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論壇上,知名學者葉瀾、裴娣娜等針對未來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內容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深入推進取決於校長課程領導力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裴娣娜看來,課程建設是學校的核心力和競爭力,校長只有具備強有力的課程領導力,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健康全面地推進。學校教育理念和課程領導力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地區教育領導階層的戰略決策力是保證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核心。校長要善於把握師生在課程開發中的需求,盡可能多為課程開發的組織實施拓展空間,組織力量對課程的組織實施進行科學規劃,制定明確的實施計劃,並真正使之落實到位。 「真正優秀的校長一定是有能力領導教師團隊創造性實施國家課程計劃,開發和整合教育資源建設校本課程,並做好學校課程實施以及組織學校課程實踐的決策、引領和控制。」裴娣娜說,具體而言,校長領導力要體現課程設計的價值功能,體現高位的思考視角,體現學校課改應堅持的基本命題,這樣才能堅持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特色意識,堅持學校的差異性和多樣化發展,防止課程改革中的形式主義、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 對於如何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裴娣娜表示,校長領導力包含兩個要素,一是戰略性謀劃能力,二是領導者品格。因此,校長要積極勇於反思和超越自我,即批判性地反思課程領導實踐,充分體現學校課程自主權,做到從自在到自為,從經驗基礎上的應對到自主、能動和創造,引領學校建立政策支持與理論引領的機制,同時做到真正理解課程的內涵,理解開發校級課程的意義,聯系實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個性化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應該構建生成性課程體系 裴娣娜教授主張,學校要從三個方面設計個性化課程結構與構建生成性課程體系。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做好板塊化課程結構的頂層設計,學校課程設計的核心內容,為學生發展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和機會,展現不同類型學校的個性化發展特色,讀懂課程改革的變革性實踐,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實施。同時,做好自主探究的教與學方式變革。具體來說,一要聚焦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煥發生命力,形成多種實踐形態。二是找到目前課程改革的兩個切入點,即依託學習科學和信息科學,探索數字化的學習方式,以及改革教學進程結構。 在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看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變預設與執行為預設與生成。預設是教學不能丟的,不能說強調預設就是傳統,不強調預設就是現代。現在的預設與傳統的預設不同,傳統教學往往把預設完全變成執行,預設成了寫教案。課程改革強調,預設要與教學中的生成結合起來,這樣課堂才有生命力。其實,建構的生成是一個全新的能激發孩子將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的過程,而這無論是對於孩子理解學科知識,還是激發創新思維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時也是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 「深化課程改革,要回到對基本問題的重新認識上,反思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葉瀾說,說到底還是有效教學。有效的前提是對目標的准確把握,「很多人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有很大的差異,即沒有搞清楚學科知識和學生發展之間是什麼關系,糾結於到底是該重知識輕發展,還是該輕知識重發展。其實,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與學是不可分離的關系,教學要聯系生活,回歸生活。教與學不是不可調和的兩級,所以准確把握教學兩個字一個詞的含義,是做好教學改革也是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 要特別注意學校內涵發展 「今天的教學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特別要注意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葉瀾說,均衡發展是指對學校的投入和資源的全國性投入。均衡對資源的調劑是對學校持續發展的沖擊,如校長3年必調整,教師三分之一要調動,這樣帶來的弊病比好處要多。今年,基礎教育改革進入生態式推進,凡是靠扶發展的學校不能成長為有內在生長力的學校,因此要在生態范圍內提升學校的內生長力。一個人靠別人扶著發展,是發展不起來。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馬雲鵬曾經對教師論文發表問題進行了調研。他指出,目前教師發表的論文一般性討論、經驗型陳述居多,深入系統的理論分析、實證研究較少,對課程實施者的深入研究不夠,對具體的課堂研究不足。在他看來,教師應將研究主題聚焦在學科課程的實施問題上,從而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並提升學校整體的教研水平,而這同樣離不開校長對學校內涵的充分發掘與精心打造。注重內涵發展有利於學校營造積極的教學環境,將學校發展的著力點集中到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中來,從而實現一種良性循環。 裴娣娜說,以人為本、多元文化和自主選擇是學校課程改革的核心教育價值和基本觀念。「實際上,學校注重內涵發展的策略以及進行自主探究式的教與學方式變革,可以使課堂煥發巨大的生命力,形成豐富多彩的課程形態,而且有利於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突破考試領導教學的考試文化的制約,提升學生想像思維、批判思維和系統思維的品質,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也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使學校獲得健康快速發展的內在力量。

4. 班級文化建設主題

【前言】
我們追求舉止的瀟灑,而不是附庸風雅
我們追求談吐的機智,而不是追名逐利
優雅來自後天的教養。優雅是一種博學睿智、一種從容淡定、一種自信勇毅,是長期的心靈積淀。真正的高雅,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孩子們的心靈是張純凈的白紙,給予怎樣的生命色彩,他們就繪出怎樣的生活藍圖。用高雅浸潤純凈的心靈,用文化裝填成長的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環境能造就人」。 一個有文化的環境,可以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可以改善性情、陶冶情操。
學生在特定環境歷練成長,能否形成優良品格和彰顯積極人生態度,關鍵是他們對環境是否具有高度的歸屬感,是否認同集體價值。而他們參與班級集體建設的過程經歷、體驗感悟,必將在他們生命發展的歷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跡。
在這共同成長的過程、歷程中形成,由外而內、由內而外,豐富和滋養心靈的東西,大概就是班級文化。
【活動主題】
用高雅浸潤心靈 用文化滋養精神
【活動目標】
將班級建設成這樣主題特色鮮明的場所:
書香氣息濃郁、優美整潔舒心、競爭合作友愛、積極陽光活力
利於學生的健康進步、長遠發展,利於班集體的團結凝聚、互助共生
【活動設計及操作】
為了推進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設計了一些活動,籍此以為推進之平台和載體。
同時,認同、配合、行動,才是主題活動的生命,要求各部門從現在開始,從長計議,從搞好活動入手,做好「規定動作」,創新「自選動作」,以進一步推進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1、班級文化要素的設計與建設
班級的精神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包括思想認識和行為方式等。
馬卡連柯「前景教育」思想認為,要激勵一個集體,首先必須形成大家共同擁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這種追求和希望,能團結大家、激勵大家,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這種局面形成時,這個集體就有高昂的鬥志、飽滿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我們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要特別注重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班級文化設計與建設,重要的是建設,不是設計,但始於設計。通過班級命名、班風、學風、班訓、班歌、班旗、班標、口號、班級公約、成長宣言等的外化表達,引領同學的目標追求、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初高中學生進校,要在班主任的引領下,第一學期要完成班級文化要素設計(方案報政教處備案),而後以展版或影印的形式分兩次展示建設成果,並作為校史材料留存學校,一般是通過一學期的初期建設,在第二學期完成第一次展示,通過近兩年的過程建設,在第五學期完成第二次展示。
當下作為:
在班主任的引領下,各班首先要完成班級文化要素設計(12月5日前報電子文本)。7年級、高一年級按「制度設計」做,8年級、高二年級明年5月前後完成一次建設成果展示,現在的畢業年級不硬性規定做展示。
設計活動,需要班級成員的反復討論研磨過程,它的價值在於有這個過程,要素設計無須面面俱到,確定內容後,內應考慮以何種方式存在或呈現於集體或個體視野,如何圍繞它開展班級活動,如何充分發揮正確引領學生思想和行為的作用?
近期工作銜接:
(1)各班通過特定過程完成設計,電子文本12月5日前交給年級學生會輔導員;
(2)12月10日,政教處黃家明會同學生分會輔導員,以一定方式宣傳各班設計的班級文化要素。
班級文化要素設計示例:
班級名字:追趕太陽0801(08級1班)
班 魂:優、雅、勤
班員形象: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急,顏色宜靜、宜庄、宜和。
班級公約:學風嚴謹、奮勇拼搏,優雅大方、文明守信,心胸寬廣、表裡如一,
尊師愛友、團結互助,自立自強、知恩圖報,靜凈敬競、永不言棄。
班級口號:揚帆把舵、奮勇拼搏、看我一班、氣勢磅礴
某些特定提法示例:
「人格+學力→成才」
人格追求「五心」——愛心、關心、孝心、信心、忠心
自我教育「五自」——自信、自省、自治、自重、自強
基本要求「五實」——誠實、堅實、扎實、朴實、踏實
學力構成「五元」——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審美鑒賞、勞動技能
2、班級楷模的評選
樹立班級楷模,就是要確立學生學習成長的標桿。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標桿應該是多元的、階段性的,各班可以根據班級文化的追求,樹立值得同學學習的各類楷模。推薦自薦、評選表揚應遵循民主平等、激勵賞識、動態發展等原則,不是作為終極評比。每個學期至少評一次,學期最後一個月不評,人選報備年級組和政教處,每次重點推介其中的一個人選,須有比較真實詳實的材料,材料的常規要求是:紙質照片和電子版照片各一張,包括自我介紹和老師、同伴評說等內容的材料一份,必須是電子稿,文字量200-300字為宜。
當下作為:
為推動,更為發掘身邊的學習資源,各班在12月5日前做第一次評選,並報送一名楷模的材料。
近期工作銜接:
(1)12月5日前,各班做好首次評選,人選報備;一名楷模的材料交給黃家明老師。
(2)12月10日開始,政教處以合適的方式宣傳班級楷模,包括櫥窗、校園網等。
3、文化教室的評選
教室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主要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主要舞台。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文化教室是一個優化了的教室環境,加入更多的班級文化元素。文化教室需要建設,是師生共同建設、不斷建設的過程。當然,建設文化教室,物質環境的潔凈、整齊和舒心是基礎條件,然後通過裝飾、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有形無形的紐帶聯接師生、生生。班集體開始形成的過程中,班主任就要有意識地帶領同學不斷建設文化教室,學校每學期組織評比和觀摩,命名「示範文化教室」。
當下作為:
各班利用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文化教室的創意與建設,09年元旦前,組織進行初評和觀摩學習。
近期工作銜接:
年級組、政教處要隨時關注變化進步,積累變化進步的材料,組織好元旦前的首次評比與觀摩。
4、自主管理實踐與經驗共享
有文化的教育,一定充分發展和利用學生的自主性,包括自主控制、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完善等;有文化的管理,必然竭力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集體是教育的工具」(蘇霍姆林斯基語),班級向心力的形成,對個體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激勵和制約。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讓更多同學參與班級和對自己的管理,以實踐培養責任感、合作意識、友愛精神,以責任感、合作意識、友愛精神推動實踐。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創設生活實踐平台(包括眾多的校園節日),通過學生幹部培養使用體系,通過學校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系統,提高思想修養,培養良好習慣,促進自主參與、人際尊重與協作,增進友誼,升華集體情感。為此,政教處、年級組和班級要有培養學生幹部的制度,有學生幹部學習觀摩和交流的制度。
當下作為:
各部門和班主任要提高發展和利用學生的自主性,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的意識,使之成為學生管理的核心思想,創設平台,架構載體,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推動,進行廣泛的實踐,在實踐中積累學生經驗和班級經驗。
近期工作銜接:
大力提倡,大膽鼓勵,積極推進;
在比較多的實踐基礎上,在條件比較成熟時(09年5月前後),政教處、年級組、學生分會在學生、班主任兩個層面推廣交流,分享經驗。
5、班級網頁建設
班級文化的傳承,需要頭腦,也需要媒體,網頁是青少年比較喜歡,更可以直接做的媒體形式。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自己寫稿、編輯,嘗試製做創建班級網頁,記載花季少年的成長,從進入一中實驗的第二學年開始,班級網頁一定成為校園網鏈接群中的一個。
當下作為:
班級網頁已有模樣的,率先實現與校園網的對接,以為示範。條件不成熟的,開始著手准備,學校計算機辦公室做好技術支持和培訓,力爭明年全部實現目標(除畢業班)。
近期工作銜接:
有基礎的班級,12月20日把班級網頁交至計算機辦公室;其他班級抓緊准備。
6、圖書角建設和讀書活動
教室是學習的場所,讀書做題沉澱思想,交友明理陶冶性情。學習是永恆的主旋律,勤學的我們不投機取巧,樂學的我們不教條刻板、死氣沉沉,學習成長不唯教材。
班級圖書角,大有文章可做。
本活動的制度設計是:
引導同學「享受閱讀,感激書香」,每周能讀一本書,每年將與50本書相伴。參加各部門的讀書活動不是重點,學校和班級內部濃郁的讀書氛圍和風尚,才是我們真正的用意,語文教研組要重點研究和指導,年級、班級和各學科都要推動和支持。
為此,每學年開展一次讀書徵文活動(各個年級段有所不同),舉辦一次經典誦讀比賽,開展「十佳圖書角」(或「優秀圖書角」)評選活動,表彰讀書活動先進班級、讀書積極分子;年級、班級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如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讀書沙龍等。
讀書活動納入校園科技節。
當下作為:
起始年級要做好班級圖書角的初期建設:發動同學自主自願捐獻優秀圖書,主要包括文學類著作(小說、散文、詩歌、人物傳記等)和科普類作品,以後做好經常性推動。成立圖書角管理小組。班主任要激發同學的讀書熱情,了解讀書狀況。其他年級要再推動,擴大班級圖書量,調動讀書積極性。
近期工作銜接:
12月份,做好初期建設或者再推動。政教處、年級組和語文組分工協作。

5. 學校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什麼

學校的文化建設更應該注重道德素養的成長,一個只有文憑沒有素質的人,到哪兒都不受歡迎。

6. 在幼兒園開展幼兒繪本主題教學特色課程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會影響兒童的一生。繪本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以圖敘事的功能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與認知能力。本文期望通過對繪本教育現狀的研究,提高本地區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 幼兒園 繪本教學 現狀 建議 幼兒園繪本教學指的是幼兒教師利用繪本材料,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制定一定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課程設計,在「教」與「學」的互動中,使兒童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增加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形成初步閱讀能力的交往活動,並從中獲得情感、道德、科學、社會、藝術等方面的提升。幼兒從直觀化的繪本中吸收、轉化著繪本的觀點,無形中培養著閱讀能力。同時藉助優秀的兒童繪本可以培養幼兒藝術審美能力、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一、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化 主要體現在語言及教學過程上。在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出示 PPT 或教材給幼兒。引領幼兒逐頁翻看,每頁都精講。第二遍讓幼兒復述。最後得出結論,總結文章大意。如在?小老鼠和大老虎?這本繪本閱讀課上,長達30 頁的圖畫中,教師第一遍講解就是整篇地精講,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中班幼兒在長時間的傾聽中出現了極大的倦怠,剛開始專注故事的好奇心一掃而凈。而在語言上,通過教學實錄和觀看觀摩課也發現教師常用的是「你看到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開心么」「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大量運用。最後通常冠以「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樣貌似總結或情感提升的話語。 2.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面對繪本這一較新鮮的事物後,對繪本的教學價值有較好的認識,認為繪本不是教授幼兒識字、學知識的教材。但固有的觀念和自身繪本理論知識的欠缺還是導致了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重認知,輕審美」的現象。如在繪本教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時,教師將活動目標定位在「識別不同動物大便」「使幼兒形成良好習慣」上。教師對繪本中的幽默、浪漫、詼諧這些人文主義情懷視而不見。 3.教學延伸不足 繪本教學中教師的困惑主要集中在:繪本教學是精讀還是略讀;如何決定畫面閱讀的次序與取捨;如何達到與幼兒的情感共鳴等等。這些困惑反應了幼兒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的能力還需提升。繪本教學體現的主要不是在教師教授上,而是如何引導幼兒去讀,這與傳統教學相去甚遠,老師在教學觀念上一時很難轉變,總想把課堂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尋找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的方法,落實行動、提高認識,觀念與行動統一。 二、幼兒園繪本教學建議 1. 宣傳分享繪本,發現繪本的價值 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傳播的渠道很多,網路是一個發達的媒體通道。很多繪本的推廣網站做的有聲有色,較知名的有蒲蒲蘭繪本館等,一些專門的論壇也在致力於繪本的推廣,舉辦了很多活動,如繪本漂流等,繪本閱讀申請人只要提出借閱的要求就會收到繪本,看完之後再傳給下一個需要的人。還有一些開設了網上借閱的服務,如老約翰繪本館,只要交一定的會員費就可以閱讀一定數量的繪本,更有一些網站為了推廣繪本舉辦一些活動免費贈閱繪本,這些網站論壇的推廣使很多人都開始認識繪本,了解繪本。很多雜志與報刊都增設了繪本的宣傳欄目,也有固定推介繪本的,每期介紹幾本繪本,內容,形式,藝術特色等,為家長和教師提供選擇。這些都加大了繪本的普及力度。但是,無論作為家長也好教師也好,遇到好的繪本能夠願意去和周圍的人去分享,才能加大繪本的傳播速度,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繪本,發現繪本的價值。 2.挖掘繪本內涵,提升繪本教學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幼兒教師運用繪本教學的能力還不太強,在如何挖掘繪本內涵,如何進行提問,如何從整體把握繪本,如何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教學方面都有所欠缺。這也是因為繪本因其豐富多樣性所以很難有統一的教學模式,許多繪本大師精妙想法與繪畫手段要求教師具有相當能力的文學素養與藝術欣賞能力。所以教師在研究繪本如何教學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藝術審美能力去更深的把握繪本的內涵。這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提高。 3.制定地方政策,指導繪本閱讀教學 如上所說,繪本因其靈活性多樣性大,導致實際教學難以把控。如果沒有外界環境的支持開展起來也很困難。如果有地方政策法規去指導教師如何有效開展繪本教學,加強園所的溝通與教研,提供專家指導等一系列活動將能使教師隊伍更快的成長起來,繪本教學的時效性能更快達到。 4.加強多方合作,實現繪本教學延伸 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有很多,幼兒園與大學開展夥伴合作就是一條重要途徑。我國的教師教育和學前研究長期存在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高校與幼兒園的夥伴合作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補互益、良性互動。高校的科研能力能為幼兒園教師提供理論指導,有理論的深度,才能更好的指導教學。在實施上,合作團隊里既要有園長、骨幹教師參與、又要有普通教師參與,既要有高校教師,也可以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還應把家長也納入合作團隊中來。高校、幼兒園、家庭共同構建一個繪本閱讀環境。加強高校與幼兒園的合作,才能更有效促進繪本教學的開展。 繪本的使用不應只局限於幼兒園繪本課程的開展,親子閱讀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繪本為幼兒帶來豐富的語言體驗,也是傳遞親情的橋梁。大多數的家長不了解繪本,如何利用繪本進行親子閱讀,繪本的好到底好在哪裡,這都是家長所不了解的。只有通過教師的宣傳,去引領家長進入繪本的多彩世界,才能讓家長接受繪本。而也更利於家長去了解幼兒園的繪本教學和讓幼兒園的繪本教學得到延伸。

7. 辰星兒童成長空間的教育特色是什麼效果怎麼樣!

辰星根據寶寶年齡和個體差異,採用生動有趣的教育手段,結合八大智能理論(語言、數學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自我認知)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方位的潛能開發體驗,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為其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目前開設的課程有1.綜合感統(0~3歲)、2.玩轉音樂(5個月~6歲)、3.塗鴉藝術(1歲半~6歲)、4.美食料理(2歲半~6歲)、5.HABA邏輯思維(2歲-6歲)、6.跆拳道(3-6歲)、7.樂高構建 Lego(2歲半-6歲)、8. 創意科學(3歲以上)、9. CASA入園班(2歲-3歲半)、10. 舞蹈課(3-6歲)、11. 擊劍運動(3-6歲),還有即將要開放的課程,小小旅行家。其中很多課程都是辰星獨家開創的,這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8. 中學課程文化特色建設是什麼意思

「課程」是一個具有多層面、多重含義的復雜概念。我們對課程的基本定義是指以給學生獲得體驗為預期的有計劃的顯形或隱形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及學科。因此,一切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都可視為課程形態。課程是學校常態工作的中心,學校有責任按國家規定保證開足課程與課時;學校有義務保證提供優質的課程服務。課程是學校的特色標志,辦學思想、校訓口號,終歸要落實到課程設置上獲得支撐。課程方面顯現出來的異同,是學校間的本質差別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校本課程,是提升學校核心發展力的必經之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開展了持續六年的課程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歷程。
一、課程文化建設的背景
2002年建平中學高標准通過上海市教委專家組對我校創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的中期檢查。在此基礎上,建平中學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時制定了未來五年(2002年——2007年)發展規劃。
建平中學的未來發展基點是建立在現代社會整個大的背景下,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中國入世帶來的教育市場的開放,一方面要求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們將遇到更多來自國內外的競爭對手,迫使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更好地優化資源,使我們的辦學達到最大效益,以應對新的形勢對我們的挑戰。
建平中學未來發展基點也是建立在大力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之上的,新的課程改革要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課程結構的改革、課程內容的改革、課程管理政策的改革。順應教育改革的大潮,我們要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構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倡導建構學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我們提出了構建具有現代學校文化特質的建平學校文化這一「五年規劃」期間的核心任務,這是一個以開放、民主、和諧、進取為精神內核的學校文化,這是一個包括組織文化、環境文化、管理文化、課程文化在內的學校文化系統,今後五年以現代學校文化建設為主題,繼續加大改革實驗力度,深入發展建平中學的辦學特色,把建平中學建設成具有現代學校文化特質的、在國內基礎教育界有較大影響的、國家級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實現「自立精神、共生意識、科學態度、人文情懷、領袖氣質」的育人目標,以我們卓越的努力,在微觀領域,實踐並推進中國基礎教育的深入發展。
為此,我們把「課程重構與課程文化建設」作為規劃重點,力圖通過學校課程建設這一抓手,綱舉目張地推進學校的課程文化、組織文化、管理文化和環境文化的全面發展,從而構建起具有現代學校文化特徵的建平文化。
二、對課程文化建設的基本認識
我們認識到,課程與課程文化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載體,學校文化的真正成果應該是培養出一批符合建平文化精神的建平學子,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課程必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將課程問題從基礎層面提升到文化層面來考慮,就是力圖在課程建設、體系確立、評價模型建立等方面能夠體現出建平中學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努力。同時作為課程文化建設的支撐,校本培訓與學校組織文化的建設(軟體支撐)以及學校環境文化的構建(硬體支撐)也應該在課程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展開。最後作為所有課題建設的紐帶,我們將在未來的五年中對建平中學的管理文化做一個更深層面上的再建構。
為了順利開展這項系統工程,我們經過各個層面反復討論,全體教工統一思想,明確了以下幾個認識:
1、課程建設的基本目標:
「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是課程」。因此,我們開展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統整德育與教學活動,重構建平學校課程,即將學校的德育活動、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社區活動、體育鍛煉等一系列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統一納入課程管理范疇,構建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學生為課程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學分制評價為紐帶,以「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為課程文化內涵,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系統。
2、宗旨: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確立課程的服務意識,學校教育的產品是服務,學校應該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而不是去「創造」適應「課程」的學生。學校課程必須主動服務於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必須主動服務於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
3、課程觀念:課程不能僅僅視為學科,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課程本質上是一種教育進程,是一種實踐狀態的教育。課程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他們是課程的開發者、知識的建構者,在師生平等對話、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有效地指導,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究,自主地建構。
4、課程文化特性:基礎性、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
所謂基礎性,指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均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准為依據,體現社會化要求,落實合格層面的基本要求,並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打好基礎。
所謂開放性是指課程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開放。凡古今中外的人類文明財富都可以選擇作為課程內容,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凡有利於建構知識的學習方式、學習手段都可以選擇為我所用,無論接受式的,還是探究式的,無論是文本的,還是網路的;承認個體智能是多元的,因而評價學生的標准也是多元的,否棄劃一、僵化的評價標准,強調評價標準的多元性,倡導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的統一,否棄「選拔為本」的評價體系,力主「發展為本」,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所謂選擇性是基於開放性形成的,除了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的選擇,還有課程進程中的選擇,教材的選擇,教師的選擇,基礎型必修課不同層次的選擇,拓展型選修課科目、模塊的選擇,研究型課程課題的選擇,活動課程社團的選擇,是否參與某次考試的選擇,考試層次的選擇,考試科目的選擇。給學生自己以充分選擇的自由,就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給學生發展特長的自由。
所謂綜合性是基於未來需要全面發展的復合性人才而形成的,全面發展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所以課程的每個模塊都是德育與教學的綜合,課程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德智體美諸因素的綜合。綜合的另一個含義是改變學科門戶獨立毫不相乾的現狀,學科之間加強溝通,建立學科聯系,組織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5、課程結構:建立以「領域、科目、模塊」為系列的三級課程結構系統。
學習領域:指根據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全面發展需要而劃分的學習范圍,它包括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每一個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
科目:指學習領域下相應課程的學科門類,主要有語文、外語,數學,政治、歷史、地理,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美術、音樂、藝術,社團活動、社區活動、社會活動等。這些科目分為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
模塊:指根據學科素養要求,按照學科知識能力的系列和序列而劃分的若干相互聯系的課程體系板塊,這些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了學科內在的邏輯聯系。每一個模塊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個模塊都是德育與教學的綜合體,也都有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與建議,既給教師提示了教學目的定位,也方便學生拓展自學。因此,每個模塊都是靈活的、動態的、個性化的學習實踐活動。
我們給教研組以模塊設計的自主權,但必須遵循 「基礎性、拓展性、綜合性、體驗性、選擇性」等五個基本原則,並要求逐步實現「大綱、教材、教法、評價」的完整配套。
顯然,學科模塊課程建設,實際上是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建設,而選修課程則全部是校本課程,通過這樣的校本化課程建設,有助於推進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有利於落實學校個性化辦學思想,有利於整體規劃課程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利於促進學生高中階段的全面發展。
6、課程建構的幾項重要原則:
(1)、德育滲透原則:統整德育與教學活動,強調全員德育,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應該讓每一個教師都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教學步驟甚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資源,必須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體現教學的德育性。
(2)、自主探究原則:與建平學校文化主體相契合,我們提倡課程建設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在課程建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課程建設應該為學生的研究探索留下足夠的空間。
(3)、合作協同原則:學校課程應該體現出學校文化的價值取向,因此,在課程開發上要堅持合作協同的學習原則,提倡課程對於學生學習型組織的構建的指導與影響。
(4)、師生互動原則:課程設置應該體現出師生互動的特點,課程不應該是一個單向的灌輸的過程,而應該體現出師生之間,知識與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組織者之間的民主關系。
(5)、前瞻開放原則:知識永遠應該是向未來開放的,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圓融自足的自閉系統,而應該是一個向未來開放的知識生成結構,因此課程的設置也應該體現這樣的特點。
7、課程管理與評價:
在課程實施中關注過程,在過程中關注評價,在評價中關注價值。
成立學校課程規劃小組,負責學校課程設置整體規劃的設計。指導學校課程設置與開發,指導教師編制學科教學綱要。對課程影響績效做出評價、提出改進意見。並將這一管理流程納入ISO9001品質保證體系的管理范疇。
進一步完善學分制管理,通過師生共同研討,設立學分標准。完善學分認定機制,繼續研發學校學分制管理的網路數據平台。
引進「課程合同」管理機制。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形成課程合同,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學習計劃,使學生明確自己參與的各種活動、學習目標、要領、評價方式。
進一步完善導師制,使學生能夠得到符合其個性發展需求的個別化指導,同時,也在指導的過程中,使教師自身的人格與個性得以完善與發展。
增強診斷性評價、加強激勵性評價。以金蘋果獎、獎勵學分以及課程學習診斷及建議書等為載體構建學校尊重差異、張揚個性、發揮強勢、體驗成功的課程評價體系。
三、課程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
我們統整了原有課程,把原有課程形態分為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國際課程,分別探索不同類型課程的課堂教學形態。
附:建平中學課程規劃表

課程歸類

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

學校課程
(校本課程)

國際課程

課程形態

必修課程
基礎型課程

選修課程 拓展類課程

活動課程
研究性課程

多樣開放

課程目標

滿足合格要求

落實辦學特色
追求特長發展

與國際教育對話、接軌

1、分步開展模塊課程建設
2003年,我們申報的《以模塊課程推進學校文化建設行動研究》獲得市級科研課題立項,開始著手實施模塊課程建設。整個工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04—2005):探路。首先在高一上學期語文學科試行;在高一下學期數學、英語學科同時開展。2005年召開全市語文學科模塊教學研討會,總結論證語文模塊教學成果經驗。
第二階段(2005—2006):鋪開。繼語數英學科之後,綜合文科、信息學科、藝體學科、綜合理科等全面開展模塊課程實驗,並在2006年召開全市數學模塊教學研討會,總結論證數學模塊教學的成果經驗。
第三階段(2007—2008):深化。模塊課程形成校本化,有完整規范的教學大綱、合乎教學實際的校本教材、行之有效的特有課堂形態與教學方法、建立與模塊課程教學相適應的評價方式。2007年12月召開全市英語模塊教學研討會,2008年5月召開全市綜合文科模塊教學研討會,2008年12月召開全市綜合理科模塊教學研討會, 分別總結論證這些學科模塊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

至此,經過四輪探索,模塊課程建設已經在所有學科全面展開, 2008年11月,《以模塊課程推進學校文化建設行動研究》順利通過市級科研課題結題驗收。

2、建構校本課程體系——領域、學科、模塊
n 按八個基本學習領域開發校本課程,讓校本課程全面服務
於學校培養目標:
心理健康和主體發展學習領域——側重於自立精神的培養
藝術審美和休閑健身學習領域——側重於自立精神的培養
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學習領域——側重於共生意識的培養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學習領域——側重於科學態度的培養
中華文化和民族思想學習領域——側重於人文情懷的培養(民族
精神)
西方文化和國際交流學習領域——側重於人文情懷的培養(世界
眼光)
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學習領域——側重於領袖氣質的培養
活動評比和學科競賽學習領域——側重於興趣特長的培養
n 學習領域與科目、模塊
學生心理和主體發展學習領域——心理、校班會——主題活動、
學習心理、人格心理……
藝術審美和休閑健身學習領域——音體美——雙周音樂會、國慶
通宵、健美操、電腦繪畫……
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學習領域——理化生、政史地——環境保護、社區活動、南京行、長江行……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學習領域——數理化生、信息科技、勞技(網
絡技術、電腦組裝、機器人)……
中華文化和民族思想學習領域——語文、政史地——諸子百家選
讀、史記選讀、西部行……
西方文化和國際交流學習領域——外語、政史地——莎士比亞選
讀、歐洲行、美國行、澳洲行……
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學習領域——各學科——學農、學軍、航模
社團、跆拳道社團……
活動評比和學科競賽學習領域——各學科——作文比賽、英特兒
創新大賽、數學競賽、化學競賽……
3、學校課程舉例:德育課程

建平德育課程規劃

學期

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1

選修課程2

社會實踐

綜合性實踐課程

校班會

健康與活動

自主管理

心理健康

學生社團

青年黨校

人文素養

課題研討

高一(上)

社區服務

學軍

升旗儀式專題報告校會班會

廣播操 眼保健操

規范與管理

適應心理

04論壇

黨的基礎知識學習

各科開設人文講座





國慶系列活動





護旗隊





高一(下)

社區服務

南京行

規范與管理

個性心理

"建平之星"網站







五四系列活動





"我們"網站





高二(上)

社會義工

國慶系列活動

服務與管理

學業心理(1)

"陽光新聞"采編社













先鋒論壇





高二(下)

社會義工

學農

服務與管理

交往心理

"紅帆"編輯部

黨的理論學習





五四系列活動





"新生代"編輯部





高三(上)

幹部實習

國慶系列活動

責任與管理

學業心理(2)

"金蘋果"電視台

專題研究











"金蘋果"電台





高三(下)



18歲成人儀式

責任與管理

職業心理

心理成長社 其他社團







德育課程堅持活動德育模式,在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在活動中健全人格修養的自我塑造。

顯然,我們的課程建設,實質上是一種「課程校本化」建設工程:學科模塊課程建設,實際上是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建設;而選修課程則全部是校本課程;引進國際課程也是最終達到校本化。

四、課程文化建設的推進情況
學校繼續不斷推進學校課程文化建設,主要從四方面著手開展:(一)學科模塊課程建設——國家課程的校本化
我們的模塊課程建設,是在總結反思中不斷推進、深化、提升。
1、總結推進
第一階段展開前,學校在暑假期間,連續召開了三次不同層面的課程研討會(骨幹教師與相關責任部門幹部會、所有教研組長以及全體中層以上幹部會、學校課程改革動員與全員培訓)。經過一系列會議,統一思想,確定方向,為下一階段的學校課程建設做好思想、計劃與方案的准備。
以後每一年,我們都會圍繞前一階段學校模塊課程的發展情況進行總結研討: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通過教育沙龍以及學科專家咨詢會等形式,對學校已經開設模塊課程的教研組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研究。特別是2008年,所有學科都開展了幾輪模塊課程實踐後,我們組織各學科課改骨幹,分批分學科集中專題研討梳理本學科模塊課程體系,重新審視模塊課程,統一了認識,明確了深化模塊課程的具體任務。

2、實踐完善
經過一系列的研討,學校在課程建設方面思路更清晰,意見更統一,操作更踏實。無論是模塊課程推進的廣度還是推進的深度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長足的提升。2007年,100%的教研組開始實施模塊課程。到2009年6月,語文、英語以及數學已經連續進行四輪模塊課程的實驗,綜合文科組已經進行了兩輪。綜合理科組也在2006年啟動了模塊課程改革。可以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課程改革終於呈現出我們所期望的整體態勢,在模塊課程建設方面,我們所期望的建平共同價值觀已經形成。
課程建設不僅在廣度上得到發展,在改革深度上也不斷推進。
在這一方面,語文組連續兩年,從不同角度進行實驗,第一年確定了豐富課程資源,新增課程內容的模塊課程構建思路,另一方面,又從第二年開始在模塊課的學習組織形式上進行嘗試,逐步形成以專題語文活動為主要特色,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模塊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第三年,語文組則開始將語文課程中的必修、選修、模塊課程全部打通,並出版教本,徹底實現校本化、模塊化,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建平自己的語文課程。如今,第四輪語文模塊教材更進一步深化,把教學大綱要求、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評價等要素都編入教材,使教材既是語文讀本,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記錄。
數學組,第一年在模塊設置上主要考慮的是學生的不同發展方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有的模塊大受歡迎,有些模塊授課情況不盡如人意,所以在第二年的課程設置上,更多考慮到挖掘數學與人文、與社會實踐、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用「源頭活水」使數學的「半畝方塘」呈現出獨特的「天光雲影」。第四輪出版了模塊教材《圖形計算器的運用與探索》。
綜合文科組發揮「綜合」的特點,在模塊設計上,追求「哲學的深度」、「歷史的『長度』」、「地理的廣度」,圍繞社會、資源與發展的主題,分別從不同的學科角度指導學生研究。
綜合理科組第一輪課改從科學與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與技術以及科學的前沿發展四個主題來建設課程模塊,第二輪梳理出四大系列:科學概念系列(構建各學科核心概念,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加深對科學的理解,感悟「科學是美麗的」)、科學實驗系列(掌握綜合理科基本實驗的技能與方法,理解「科學是嚴謹的」)、科學人文系列(幫助學生了解科學與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關系,理解科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作用,認識到「科學是有用的」)、自主發展系列(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發現和培養對科學有濃厚興趣與發展潛能的學生,感受「科學是有趣的」)。
在課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更重要的一點是將學科知識、生活體驗與學校的育人目標有機的結合到了一起。從教師的角度上說,一方面教育理念通過實踐有了極大的轉變,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獲得了一個最佳的提昇平台。
3、階段成果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模塊課程建設實現預定目標,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形成了各學科的課程模塊綱要。語文、數學、英語、綜合文科、綜合理科分別成功舉辦了面向全市開放的學科模塊課程研討會;語文實現了高一高二教材校本化;數學組出版了《情景數學》、模塊教材《圖形計算器的運用與探索》;英語組編寫了《英語經典文化讀本》。高二學生自編了以「人格修養」、「自然情懷」等為主題的個性化文本教材,同時也編出了以「科技與文化」為主題的電子教材。《中國青年報》、《文匯報》、《解放日報》和《新聞晚報》等報刊,《上海教育科研》、《語文學習》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現代教學》、《新教育探索》等專業雜志,都對我校的模塊課程建設進行了介紹與評價。從教學實效看,學生們在模塊課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夠將學習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而建平的育人目標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切實的載體。
(二)校本選修課程建設
校本選修課程由特色文化課程與特色德育課程兩大部分構成。
1、綜合性特色文化課程建設。幾年來,我們統整各類特色活動,按照「課程大綱、教材、教法、評價」四項課程要求來規范管理,沉澱了科技節、英語周、學科類校本選修課程和競賽課程,並開發了「4S課程」(即科技人文講座、社會實踐、社團活動、項目設計等四項合稱)。每學期常態下的校本選修課程都在一百門左右,其中「智能機器人」特色課程在歷屆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金獎。每周三下午有兩節課時用於「4S」課程(即「項目設計、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科技人文講座」的合稱)。
2、綜合性特色德育課程。活動德育是建平的教育特色,積累了豐
富的課程資源。如,一年一度的「與奉節建平希望小學師生手拉手夏令營」活動、社團文化節、國慶「嘉年華」通宵晚會、國際文化節、南京社會考察、學農、軍訓、青年黨校、高三畢業典禮暨成人儀式等傳統活動,都是我們的特色活動課程。我們在新課程建設中,更注重活動德育課程的內涵發展,不斷探尋新形式,挖掘新內涵。2006年起,我們開展了一年一度的「感動建平」十大校園人物評選活動,把它作為學校精神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新形式。我們注重它的過程教育功能,從11月份啟動,從班級推薦申報、事跡材料網上公布、全校投票評選,到新年1月隆重頒獎典禮,前後持續3個月。周期長、范圍廣,影響大,使這些好人好事成為極好的教育資源,深入到每個師生的靈魂深處。我們還在學生自主管理的傳統德育形式基礎上,創造出「主題值周活動」形式,成為一門開發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德育新課程。我們把學生值周活動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值周班學生每周自主確定一個管理主題,通過調查研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9. 如何加強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
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
加強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
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
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
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
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
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
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
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書角等。
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
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
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
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
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
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構築發展願景。
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
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
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策劃發展思路。
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
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
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
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塑造共同價值。
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
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
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
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
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
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
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10. 如何建設校園特色文化

學校是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場所,然而在日益物質化、技術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價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文化立校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校園環境建設是文化立校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園環境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至完美」。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和縣《關於切實加強中小學大文科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優化我校的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我校書香校園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活動。就我們學校而言,大樓上有鮮紅的標語、醒目的校訓,大樓前立有漂亮的櫥窗,教室里張貼著名人名言,中心過道兩旁豎有不銹鋼的古詩文銘牌,草坪、綠地插著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語,每棵樹上都掛有介紹其名稱特性的標注牌。努力使校園處處充滿著科學、人文氣息,讓學生時時感受著文化的濡染。走進校園,能讓人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有不少的學生盡管他們每天要從已豎立了幾個月的古詩文銘牌上的詩句前面經過多次,結果對它們竟毫無印象,一無所知,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升思想涵養和精神品位。我校注重學校的文化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以校園規范化的語言文字環境引領學生提高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精心布置學校櫥窗、板報,加強學校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校園廣播、網路的育人功能;創造條件開展校園文學社活動等等。為什麼會收獲甚微?我認為,這是我們學校在操作上走進了誤區,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你布置環境,提供了學習對象,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從而自覺地去學習消化。這不正如給學生發了新書、配音磁帶、練習冊、作業本,教師不去上課一樣嗎?我們面對的是學習目的模糊,自學能力弱的小學生,他們是模仿能力、好奇心比較強的年齡階段。所以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布置校園文化環境,真正做到落實素質教育和有效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說一些什麼話?怎樣讓孩子們聽到、聽懂、聽進、樂聽、想聽每一面「牆壁」所說的話?怎樣讓這些話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並外化為他們的言行呢?
首先,要讓它們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的欠缺和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對於一些深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與障網礙。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牆壁」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對於小學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比起「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級教室的樓道里,貼上「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比許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說教更能深入他們的心靈,外化為他們的行為。富有童趣的兒童畫、中國特色的寫意畫比起生硬的電腦製作、統一列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動百倍。學校的報欄櫥窗更多的是只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那就是一處校園裝飾物,像這些對全校學生開放的知識窗口何不用上漢語拼音呢?校園文化環境的布置不正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嗎?
其次,要讓孩子們有時間去傾聽它們說話。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如果讓牛頓生活現在的中國,那麼他也只能整天埋頭作業堆里,即使有蘋果掉到他的頭上,他也無暇去作過多的思考,就更不可能有 「萬有引力」發現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現在每天被學校的作息時間框的死死的,什麼時間干什麼事,什麼草坪、綠地不許入內等等規定。從表面上看,校園井然有序了,環境衛生了。事實上,學生的自由空間被縮小了,久而久之就對在自己身邊的環境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了,這就是當今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午間和課後,除了作業、打掃衛生外,有更多的時間徜徉於校園,漫步於綠地、草坪。欣賞鮮花、青草、綠樹,在林間嬉戲,在草地上玩耍。擁有古人「春遊青草地,夏賞綠荷池」的閑情逸致,在無拘無束中放鬆心情,放飛想像,享受童年。
再次,要讓它們常說鮮活、適時的話。學校的教室、櫥窗、黑板報、古詩文銘牌等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它們應當常換常新,富於變化。比如,春天到了,就換上描寫春天的詩句、文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臘月春風似剪刀。」組織學生春遊、踏青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到了秋天,可以讓孩子們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體會「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氣。從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體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大雪紛飛的日子,吟詠「忽如一夜色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情與景的交融中,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這樣隨著季節的更替,時令的變換,吟誦這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古典詩文,既增加的語言的積累更受到文化的熏陶。再如,在奧運前後,我們的古詩文也可以更換為奧運精神、奧運口號等;櫥窗、板報等布置則可換為與奧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沐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去汲取更多的外來的和與時俱進的知識養料。
最後,要讓它們說說孩子們自己想說的話。當今社會,孩子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見識廣了,能力也強了。我們學校教室內的牆壁更應該成為孩子們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他們的優秀書畫作品啦,優秀作文啦,參觀旅遊時的留影啦,主題小報設計啦等等都可以一一張貼在教室的牆壁上,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教室牆壁最大限度地被學生利用,引導他們合理美觀地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得以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心聲傾訴到牆壁上去了,這樣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還鍛煉了其動手能力,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總之,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離不開「牆壁」的布置,我們要把每一面「牆壁」都交給學生,真正做到讓孩子們有時間和空間去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北京師范大學的邱耀德教授說 :「孩子的無意注意學到的東西比有意注意更多」,這句話的確值得我們小學教師去深思研究。

閱讀全文

與空間教育教學主題特色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