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信息化變革的主要兩大教學場景

教育信息化變革的主要兩大教學場景

發布時間:2021-03-11 02:38:00

1. 信息化促進了哪些教學變革與創新

目前我國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於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其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只是對於其自身教學的方式以及相關的方法等等進行了一定的轉變,在其轉變的過程中利用了相對比較多的人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這就在某些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創新的速度,信息化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教育信息化會引起教育方式發生什麼變革

1、教學模式:新技術的發展必將打破傳統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知識傳授方式,提出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發展多種能力。
2、教育目標和內容:以培養全面、具有創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獲取知識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新的教育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育組織形式: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班級授課"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而是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學習者具有極大的自由選擇餘地和發展空間,使教 育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體現信息時代的特徵。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人類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越來越多的學習者開始進行網路學習,使自己成為學習 的主宰,自由的、有目的、主動的學習。只有通過網路學習,學習者才可以與時代同步,保證自己的知識、技能不斷更新,才能使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4、教學方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之中,不僅引起了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引起了教學媒體和學習媒體的創新。在教學方式上, 形成了基於視聽媒體技術(如幻燈、投影、廣播、錄音、電視、錄像、CAI、語音實驗室等視聽設備)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基於衛星通信技術的遠距離教學形式; 基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基於Internet及其它網路技術的網路教學形式;基於計算機模擬技術的"虛擬現實"教學形式;初步實現了從 "粉筆加黑板"教學方式向多媒體投影教學方式和互動式網路教學方式的轉變。在教學媒體方面,形成了由視聽結合媒體發展到多媒體綜合運用,由單項傳遞發展到 交互作用,並結合計算機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網路通信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教育技術正步 入信息技術發展階段。多媒體技術、計算技術、通信技術(包括衛星通信技術、網路通信技術)這三大信息處理技術融為一體,使得教育技術由此進入了一個多媒體 化、網路化、信息化的時代。

3.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

共經歷了四個階段:

1、中國的教育技術最早主要是音頻和視頻技術,及其它技術手段在教育中的發展和應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化教育手段。以廣播電視和衛星為主體的遠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學的組織、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的一些變革。

80年代中後期,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進步,帶來了信息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同時也使教育技術乃至教育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2、中國繼國家教育部頒發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工作的意見》之後,1999年6月13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則為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發展提出了更為明確的任務: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3、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這是中國頒布的第一個有關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標准。該標准對教育技術作出了如下的定義: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由1.0升級為2.0,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這對新時代的教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化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

(3)教育信息化變革的主要兩大教學場景擴展閱讀

教育技術的特徵:

教育技術不是一般的某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它包含了三種概念(學習者為中心、依靠資源、運用系統方法)綜合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教育技術重視分析、研究學習者的特點(諸如行為水平、能力、知識基礎、年齡特徵等),因為學習者的情況對於選擇目標、確定步調、確定評價性質等許多教育決策都產生直接影響。在教育技術中,解決問題的表現形式是依靠開發使用學習資源與促進個別化學習來提高人的學習質量。

教育技術重視所有學習資源或稱為人類的學習媒體的開發、應用、管理,設計和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強調用科學的系統方法來分析和整合「教、學」過程。例如,利用系統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經過需求分析、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制訂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遞進的學習目標;

並根據這些學習目標選擇適當的策略(過程、方式、媒體),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與學的設計方案,並在方案的試行中,進行評價總結,依據需要作必要的調整和修改。這樣的系統過程為實現優化教學活動(或學習經驗)提供了途徑。

4. 信息化促進教育變革的基本原理

信息化促進教育變革的基本原理是:
1、 通過改變了人類活動的時空結構,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
2、 通過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表徵/表現形式,改變了學習者的認知方式;
3、通過改變學習資源的分布形態與對其的擁有關系,改變了參與者之間的教育關系;
4、通過提供了行為主體的智能代理功能,改變了學習的系統生態。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5. 體驗過什麼樣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對我們的傳統教育有什麼變革

從傳統教室到智慧教室的變革
 
在學校,課堂教學環節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做好教學互動環節,是掌握好教學環節的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現有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簽到環節、疑問確認環節、提問互動環節、課堂小測試環節存在諸多問題。簽到過程中,使用紙張簽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簽現象,結果不便於教師統計;提問互動環節和課堂小測試的環節中,教師給出簡單選擇後,學生舉手或者口頭回答,不能獲得准確的統計數據,教師只能根據大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進行教學,沒有準確的數據,更不能考慮後期的數據挖掘。
 
智慧教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智慧教室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有別於傳統授聽課方式;課前學生提前預習,課中學習分組討論,隨時測試,教師能快速掌握每位學生學習情況,並進行針對性指導; 智慧教室運用現代化手段切入整個教學過程,讓課堂變得簡單、高效、智能,有助於開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是集數據考勤、資產管理、環境智慧調節、視頻監控及遠程式控制制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系統
 
智慧教室的初衷在於通過教學環境的重構,改變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教師從傳統的「粉筆+黑板+PPT」的教學形態中解放出來。配備智能化的教學載體,覆蓋課前、課中、課後和課外等各個教學環節。實現課前備課、學生預習、課中互動教學、課後作業輔導和課外活動等功能。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師生互動系統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並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我們對教室的認識從簡單的教育行為發生的場所,引申為學生學習、交流、分享學習行為的學習室,引申成為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觀察、研究、分析的研究,教室設計布局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不僅提供自由書寫、自由表達,還能夠快速的獲取支撐景、學科知識的支持;對老師來說,教室提供了對學習行為實時性、有效性的信息採集,提供了足夠學習行為與網路社交的結合空間,打造出便利、快捷、智能的教學場所!
 
雅學雲智能教育系統圍繞學校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互動展開,為學校教師提供的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教師空間相互之間,以及與學校空間、學生空間可以互聯互通,形成教教互動,教學互動;空間資源也能自動匯集和相互推送,是老師開展學習、交流、分享活動的實用平台。 使教師空間幫助老師的日常工作更加清晰、有條理,方便溝通、簡化工作流程。學生空間方便學生管理自己的學業,對自己功課上的薄弱環節了如指掌。創建符合新時代人才的要求,實現標准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學決策!

6. 信息技術引起了哪些教育變革

從歷史的長河中看,技術的革新,大致有三次對教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在2500年前,教育和技術有了的第一次交匯。那個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的知識,但人們主要是靠口耳相傳的方式來記憶這些知識的,如果沒有記住,就永遠失去了。文字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最初發明文字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記賬。文字最大的功能是延伸了人們的記憶,使得原來很難記住的東西,現在變得有可能了。為了讓人們能夠理解所發明的文字是什麼,以及如何去記憶,專門教授學生認識和記憶文字的學校誕生了。
在200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工業化的大生產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但過去的學校很難滿足需要。這個時候,另外一個重要的發明改變了這一現狀,那就是黑板。黑板的發明,促成了班級授課製成為人們首選的教學組織形式,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
為什麼黑板有如此大的功效?這要從教學的目標說起。從古到今,教學有一個很顯而易見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記住、掌握更多的知識。人在學習知識時,通過聽大約能記住13%,通過理解性的看大約能記住76%,如果能夠將聽和看結合在一起,則記憶所學知識的比例有可能達到89%。在課堂上增加一塊黑板,其實就是同時實現了學習上的聽和看的兩大功能。到了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白板等更先進的技術設備進入了課堂,但依然是圍繞聽和看來支撐教學的,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可是,我們當下所面臨的社會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識更新的速度日新月異,今天一天所產生的新知識,一個人花費一輩子的精力來記憶都來不及。依然將記憶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學必須要做出變革,從原本以記憶為主的教學,轉向現在以聯系為主的教學,通過探究學習,加強概念與概念之間、概念與原理之間的相互聯系,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網狀式結構框架,真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將「聯系」而不是記憶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需要教師和校長的教學觀念要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充分認識到「記憶」的黔驢技窮,充分感受到「聯系」對當今學生的價值。今天,我們已經有可能來營造數字化的課堂環境,為以「聯系」為目標的課堂變革提供很好的支撐。讓原本散落在各處零散的資源,通過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省去學習者自己一點點去記憶、去梳理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習者可以在更寬闊的視野下感知事物之間的聯系。
技術的價值與困惑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不少新的氣象。原本教師掌握足夠豐富的資源,學生只能通過教師才能獲得部分資源,現在學生可以通過技術途徑自主去獲得,有時候甚至比教師掌握的還要多;孩子們生活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之中,對這些技術有著天然的敏感性,運用技術沒有障礙,常常比教師更具有優勢……
當教師在資源佔有上沒有權威性、在技術使用上缺乏優勢的時候,課堂教學如果依然固守傳統,學生自然不會買賬。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必然會給傳統課堂帶來沖擊,但是否會取代傳統的課堂,這個還很難說。傳統的課堂也有自己的優勢,有一些學習內容,用傳統的方式來教效益可能更高。有一些學科,比如說語文,對文本本身閱讀和理解,其中就有培養學生想像力的成分在其中。如果都做成多媒體的課件,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技術呈現文本,視覺的沖擊力可能很強,但學生的想像力也許就給扼殺了。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和學習的工具和手段,能帶來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師生關系的改變。
當我們都意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價值,於是,教育信息化開始全面推進。而其基礎,首先是硬體的大規模建設。這個問題本身就值得探討。我並不贊同集中一些財力,對一個地區的教育現代化在短期內進行大規模的投入。看上去很壯觀,但這些設備的折舊和損耗都很快,沒過幾年就會整體變成廢品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配置,應該採用「小步走、不停步」的辦法,每年進行一些投入,以便保證區域的教育信息化資源總有一部分是領先的。
大規模的硬體鋪設,並不一定能實現「高投入換來高產出」的目標。因為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是在一線工作的教師。如果他們自己本身對技術不敏感,甚至還有一些排斥,那麼這些硬體一定不會有大的作用。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關鍵不在硬體的配置,而是人員的配置。
教師對技術的認識,決定著硬體的使用狀況。要實現高投入換來高產出,必須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加強區域層面的教師進修和校級層面的校本研修,讓教師在親身實踐中體悟技術的價值和作用,萌發積極探索實踐的動機。
餘論
王竹立曾撰有的「教育與技術關系新論」一文。文中指出:「教育與技術的發展史就是教育與技術不斷靠攏、互相影響的歷史;一方面教師和學生不斷學習和掌握新技術以提高教與學效果,另一方面技術也通過不斷人性化、智能化、廉價化來向公眾靠攏,一旦這兩方面的努力達到某個平衡點或結合點,就激發出變革的巨大能量,此時技術就在教育教學領域迅速普及,並深刻影響教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我是很贊同上述觀點的。前面所列舉的文字的發明、黑板的出現都是很好的例證。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技術和教育相融合的結合點上,它將革新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促進新的學習方式的形成。「電子書包」將成為這一場新的課程教學變革的引擎,充分展現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7. 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層面a文化層面b傳統課堂教學層面具

信息的傳達速度更快;教育形式的改變,不受空間,時間,地域等的限制;獲取知識量也更大,可以由用戶自由選擇;學習成本更低;

8. 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轉變了教育改革環境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成了一個網路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溝通,構架了一個全新的、無限開放的平台,實現了真正的資源共享,轉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環境。

2、信息技術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

自從信息技術在學校得到廣泛應用後,教師由原來的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即傳統的說教模式,轉變為了多媒體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有力的縮短了教師的備課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

3、信息技術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

信息技術的普及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學生由原來的聽即被動地位,轉變成課堂主體地位,課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知識來源由原來的單一書本,擴展到了網路資源。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行上網查找學習資料,煅煉出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4、信息技術轉變了傳統的人才觀

傳統的觀點把知識擁有量的多少、運用知識能力的強弱作為人才的標志。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才觀由知識型人才觀轉變為素質型人才觀。所謂素質型人才觀,除了應該包含傳統的德智體的內容以外,還要特別突出信息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相關的協作精神、適應能力。信息能力和網路能力體現了信息時代的人才的特點。

(8)教育信息化變革的主要兩大教學場景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教育目標體系應滿足五個基本要求:

(1)時代性(先進性),要緊扣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脈搏,滿足信息社會對人才信息素質培養的基本需要。

(2)科學性,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知識起點、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注重因材施教。

(3)具體性,表述中盡量避免含混和不切實際的語詞,應明確、詳細,可以觀察和測量。

(4)遞進性(層次性),如,總目標、課程目標、章節(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知識點目標的關系,是一種學習內容方面的遞進關系。

(5)系統性,應列出全部知識點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搭配合理,能起到相互促進、總體優化的作用。

參考資料: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網路

閱讀全文

與教育信息化變革的主要兩大教學場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