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三年級品社教育教學教案

三年級品社教育教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1 15:46:20

㈠ 急需要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我心中的老師>課件以及相對應的教案

小學品德與社會《我心中的老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編寫意圖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第5主題《我心中的老師》第一課《老師教育我成長》。《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以體驗去感受生活,從而使學生從心靈深處真正理解、關愛老師,從行動上真正、尊重老師。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勞動。
(2)、形成尊重教師的情感,體驗融洽的師生關系。
(3)、從個人的真正經歷出發,認識和理解教師對自己成長的作用。
3、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是走進老師的生活,了解老師的工作目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形成尊重教師的情感,體驗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發相應的道德情感。我在設計《老師教育我成長》一課中根據教學需要,重在從創設一定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的入手,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如一幅幅老師忘我工作的畫面,一個個老師耐心教育的事件情景展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老師為學生的付出,增進了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尊重之情。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過程及帶來的教學效果。
三、說過程與效果預設。
(一)、激趣學習,激發情感。
新課標指出:創設一定有趣的情景氛圍,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在不同的學生座位上放下了學校里熟悉的老師的照片,讓他們來猜猜他是學校的哪位老師?你對他們的了解有多少?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走我們老師的生活與工作的世界裡,去看看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引出課題《我心中的老師——老師教育我成長》。一個激趣學習的情景創設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紛紛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說出了各自喜歡的老師,加深了老師在他們心中的印象。
二)、指導體驗,引導發現。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內容:認識老師和尊重老師。在學生了解老師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模擬活動。課堂體驗5分鍾:體驗老師的辛苦:以小組為單位在3分鍾內當一回校老師教會組員學生學會2個新生字,並和他們聽寫、批改,改錯。模擬體驗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起初,學生們有可能感到活動有趣,發笑不止,但隨著體驗活動的進展,學生們就會感到在他們看來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老師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殘疾人生活的困難。這時過渡到「尊重老師」這部分內容,將錄制好的一些老師工作的片段放給學生們看,進一步感受了老師生活、工作過程的艱辛,引發他們對老師的尊重(板書:尊重)隨後,教師適時地啟發學生學習課前收集的有關老師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跡,並適當進行點撥、提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體驗的結果。
本環節的兩個內容,真正達到了學生了解老師,走進老師的世界的目的,課堂中,會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以及愉悅的體驗,學生也在體驗中獲得了情感的熏陶,促使教學目標的逐步落實。
(三)、暢談思想,升華情感。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這種參與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層層遞進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有效的突破了難點,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在結束部分我播放一首歌曲「老師」,隨著悠揚的樂曲、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老師?通過學生回答,引出學生從言行上對老師的理解與尊重。(板書:理解、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指引了學生不僅僅在口頭上尊重老師,還指引他們在行為上尊重老師,深化了教學目標。
四、教學反思
我在本節課前了解到,許多學生對老師是敬畏而不是敬愛,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對老師不了解、不理解。針對這一現狀,我讓學生回憶老師曾給予他們的幫助,讓他們在課前透過體驗與觀察了解 「老師教育我成長」的事例。通過了解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事例和情感交流活動,學生懂得了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勞動,激發了學生愛師、尊師的強烈感情。由於課前准備充分,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踴躍,積極參與,交流熱烈,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但如果學生在課前的實踐活動進行得再充分一些,不但可以在活動中培養他們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還可以使課堂討論中所反饋出的材料更加生動和豐富,使他們在交流和互動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同時,在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時,我更應當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知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並注意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㈡ 三年級下品社我的愛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我的愛是什麼》主題活動是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家庭因我更美麗》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
【基於標准】
1、回憶家人對自己表達愛的一些事情,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愛。
2、說一說自己對家長的愛,關心自己的家庭生活,愛自己的家人。
3、通過一個小事例,理解家長的愛。
4、用多種形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內容分析】
《我的愛是什麼》主題活動是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家庭因我更美麗》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平時家長對自己的愛,理解家長愛的方式,並能主動大膽說出自己對家長的愛,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行動中,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家人為孩子包辦了一切,而孩子也感覺家長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通過調查發現我班的孩子很少通過言行為父母做些事情,更別說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了。所以在學習本課之前,先安排孩子留心觀察父母對自己的一些行動,並在家主動表達對父母的愛。我們班的孩子有音樂特長,所以在設計本活動時,讓孩子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關心家庭生活,愛自己的家人,能從語言、行動方面理解家人、關心家人,從細節之處表達對家人的愛。
2、提示學生如何對家人付出自己的愛,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學習重點】
通過言行向父母表達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學習難點】
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具准備】
學生生活錄象片段 課件 自編歌曲
【評價設計】
1、交流式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2、表現性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
【基本評價題目】
1、說說在家中家人是怎樣表達對自己的愛的。
檢測:學生了解家長對自己愛的方式。
2、學生用語言、行動表達對家長的愛。
檢測:學生用不同方式表達對家長的愛。
3、通過一個教學情境,說出自己的感受。
檢測:學生理解家長不同方式的愛。
【學習過程】
一、回憶導入。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家中家人是怎樣表達對你的愛的?
(學生說出家長表達愛的方式。)
師:家人對我們的愛不止止表現在一個字上,而是媽媽的擁抱,爸爸的目光,還有那可口的晚餐等等。那麼你對家人的愛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的愛是什麼》。
二、 過語言、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師:那位同學願意說一說你對家人的愛?
(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用語言、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的。)
師:同學們真是長大了。下面我們看一段錄象,看這個小朋友在家是怎樣做的?(放錄象)
師:看完這個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現,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師:老師希望你們能經常這樣做。下面把你在家中的表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並選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組內合作演一演。
(生交流、表演)
師:通過你們的表演,老師也感受到你們真的長大了,老師希望你們永遠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
三、能夠理解家人對我們的愛
1、設置情景:老師收到一位小朋友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學生病了,我送他回家,當我回到家時已是晚上9點,我一回到家,爸爸就訓了我一頓,我感到很委屈就哭了,到後來我想想,爸爸也是因為關心我、愛我才這樣做的,我想向爸爸說明情況,可我不知該怎麼做?請幫我想個主意,好嗎?
2、同桌一起想主意。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並有感而發,說說自己被父母誤會的情況,以後再有這種情況發生該怎麼做。理解家人的嘮叨也是對我們的愛。
四、表達對家人的愛
1、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不僅能用一句貼心的話、一個小小的行動去關心家人、幫助家人,還能夠理解家人對我們的愛。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家人的愛,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一個小小的行動、一句貼心的話、一個小故事。(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學生自由結合,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2、師:哪位同學願意到台上展示?
(展示、匯報)
五、結束活動
師:同學們都很了不起,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同樣的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我們也愛自己的家人,讓我們對家人的愛永遠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會更加溫馨、更加美麗,讓愛永遠住在我們的家中。
師:老師這有一首歌《讓愛住我家》。老師把這首歌送給大家,也希望大家把這首歌帶回自己的家。
讓愛住我家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就是貼心的話,讓家永遠溫馨。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就是小小的行動,讓家充滿歡樂。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是理解的微笑,讓家永遠幸福。
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充滿歡樂,擁有平安,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
在歌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㈢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他為什麼學的這樣好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目標: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學得好的經驗,體驗和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悅;知道成功的學習與個人多種良好素質的關系,其中包括學習的態度、方法、習慣等;獲得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做學習小主人的經驗與體會;體驗時間的寶貴, 逐步養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時間以及善於提問的良好習慣。

第1課時
一、課前准備:
1.班級中有繪畫、彈奏樂器特長的學生准備現場表演。
2.搜集中外名人鍥而不舍奮斗的故事。
3.記者證牌。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激趣: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中卧虎藏龍,今天就請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絕活,讓大夥兒開開眼界,請班中有特長的同學上台秀一下:當場寫書法、繪畫、彈奏樂器……
2.提問,揭題:欣賞了他們的表演,你有什麼感受?想知道他們為什麼能擁有這些本領的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點評:身邊同學的表演,極易激起學生贊賞、羨慕的情感,從而導入正題。)
(二)活動
1.師述:同學們都很想知道這些同學為什麼學得這樣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做小記者,采訪一下我們班級的小明星。
(1)挑選幾個想當記者的同學發給「小記者證」。
(點評:小記者證牌的發放營造了主題活動的氛圍,使小記者更有活動的主體意識。)
(2)小記者可要醞釀一下准備采訪小明星什麼問題?(留足夠的時間讓小記者思考、小組討論、列出采訪提綱)
(點評:給學生留足時間思考、討論,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
2.活動:記者招待會
由小記者向小明星提問。
(1)活動前老師先具體指導一名小記者如何提問。例如采訪小書法家王濤,可從這些方面提問:請問王濤從幾歲開始練書法的?練了幾年?一般什麼時候練習?練一種字體需花費多長時間?練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有沒有中斷過?現在覺得練習書法對自己有哪些好處?獲得了什麼成績?
(點評:學生示範性采訪,教師給予指導,更有利於其他同學活動的實效性。)
(2)小記者們紛紛采訪小明星,請他們介紹學習的經驗。
3.活動:相互采訪。
(1)小記者采訪結束後,師述:其實我們每個同學在某一方面都有突出的地方,如果小記者采訪你,你會向他們介紹什麼呢?
①每個同學各自挖掘自己的特長,例如:學習、繪畫、樂器、書法、體育項目、剪紙、勞動、安裝模型等等方面,准備接受采訪。
(點評:指導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特長,認識自己,也更有信心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
②請一兩個學生說說,自己的特長是什麼,平時是怎麼做的?攫取一個特寫介紹一下。在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做適當的建議。
(2)學習寫答記者問的提綱。(例:我的特長是彈鋼琴,我從六歲開始練習鋼琴,每個星期六到老師那兒上一節課,然後每天練習一小時左右,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作業做完了練習,冬天練琴是最辛苦的,但仍要堅持,我現在已經考了八級,多次在班級、學校、社會的活動中表演、獲獎。)

㈣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我能為學校做點什麼》教案與反思

我能為學校復做點什麼制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校名片,激發學生關心學校、熱愛學校的情感。
2、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良好個性。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校名片,激發學生關心學校、熱愛學校的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良好個性。
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准備:
1、學生設計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學生准備硬卡紙、彩筆、剪刀等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初識名片,激趣導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麼作用?
2、小組交流自己帶來的名片,看看別人在名片上介紹了什麼
3、導入活動主題:同學們願意為學校製作一張名片嗎?
二、找出學校的特點
1、你對學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園環境、教學設施、榮譽、老師和同學的情況、開展過的大型活動)
2、匯報結果
3、游戲--「校園之最」快速搶答 如:學校最有名的人是( ) 學校最美的地方在( )等
4、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學生名片投影展示

㈤ 人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規則有什麼用》教案

《規則有什麼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和規則交朋友》中的第二課,在前一課的游戲活動中,學生明白了游戲時要遵循規則才能玩得開心,也知道了生活中的規則無處不在。本課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學校有哪些規則,它們有什麼作用,側重從與兒童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入手,拉近學生與規則的距離感,變規則是管束人的為是為大家服務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同時也為下一課《我們給自己定規則》的教學活動做了水到渠成的鋪墊。《我和規則交朋友》這個單元旨在讓小學生了解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准則,而這些准則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依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初步體驗、了解規則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②使學生熟悉本校的規則,並能對制定這些規則的意義和作用進行評論、認識。

2、能力目標

①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

②學會搜集信息,並能夠整理、分析和運用。

3、情感 態度 價值觀目標

正確看待學校內各項規則的作用,並能自覺遵守,形成規則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熟悉學校內的基本規則,並認識到這些規則的作用。

2、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把自覺遵守規則內化為自身的需要。

四、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導入活動中用到的瓶子和小球

③擊鼓傳花游戲中用到的小鼓和花

④為每個小組准備兩張照片(裝入信封)

2、學生准備

調查本校的規則

五、教學程序

第一個環節:實驗導入,體驗感知

本環節安排的是一個取小球的活動。

教師將幾個小球同時往外拽,拽不出來,求助於學生:誰有什麼好辦法能快速地將這些小球都拿出來呢?孩子們肯定會躍躍欲試,可以讓學生來演示取球的過程。

教師指出:連取球這樣一件小事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規則的作用。

㈥ 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它為什麼學得那麼好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從小打好基礎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2.知道各門課程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偏科有礙全面發展。

情感:
1.有學好各門功課的願望。
2.敬佩學好各門功課的同學。

行為:
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不偏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准「勤奮學習」德目中得有關要求編寫的。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等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小學開設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各門功課之間又都是有聯系的,因此要學好各門功課。有些家長認為考試科目就是重要科目,不考試的科目就不重要,以至於造成孩子的學習出現偏科現象。這是不正確的。
因此,教育學生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很有必要。

教法建議

1.課前,教師應了解一下學生對各門功課的態度、興趣,班上哪些同學能夠做到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哪些同學有偏科現象,偏哪些科目,原因是什麼,以便課上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2.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各門功課,讓學生討論其內在的聯系;也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職業,讓學生認識,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依靠單一的學科就能做好的。
3.在教學第三部分時,可組織學生討論「現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的問題。讓學生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出現了很多邊緣學科,各門學科互相滲透,越來越頻繁,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僅僅學好一門學科是無法實現的。讓學生知道,現在就必須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課 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品社教育教學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