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目標達成

課堂教學目標達成

發布時間:2021-03-12 04:48:57

㈠ 如何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通常我們衡量課堂教學有效程度的關鍵在於教學目標達成的狀況。正如布盧姆所說:「有效的教學始於准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目標就成為「一切教育現象、教育過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準點」,就成為評價一切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邏輯起點。

一、教學目標的重要性

在基礎教育領域內,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普通基礎教育工作的實施者們,專業化水平迅速提高。對教學目標在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目標達成度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相當數量的教師,對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及教學實施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仍然處於「無知」狀態,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習慣的傳承,缺少理性的分析和理論的支持,這從整體上制約了教師專業發展,制約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制約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從課堂教學實施的層面來考察,對於什麼是「目標」、什麼是「教學目標」、如何確定「課堂教學目標」等問題還處在低效和混沌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學會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著手實不為過。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著手教學准備,進行教學設計時普遍認為「教學目標」是多餘的,對教學實施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為應付檢查才不得不完成這一環節。這種將教學目標虛化的主要原因是:相當一部分教師不理解何謂「教學目標」、不了解教學目標分類的基本知識、不了解教學目標構成的基本要素和闡述的基本要領。那麼,將教育理論專家對教學目標的研究,轉化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操作行為,讓教師在備課時能正確地運用教學目標的陳述技術和教學目標的編寫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

二、教學目標陳述的誤區

不論是結集出版的教學案例集里,還是在各種教育網站中,甚至是教科書的編纂者精心打造的教學參考書上,我們都不難看見,所謂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對「教學目標」的陳述出現的偏差。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混淆

教師在描述課堂教學目標時經常使用「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等「放之四海皆準」的表述,看上去絕對正確,但實際毫無作用,人們戲稱為「正確的廢話」。

下面是關於《游歷華夏》一課教學目標的陳述:

①知識目標:掌握地形與氣候的多樣性,區域的差異性及區域間的交流與互補,理解各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培養和諧共進、愛國愛鄉的高尚情懷。

分析這一陳述,我們可以看到「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培養和諧共進、愛國愛鄉的高尚情懷。」這不僅是學習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學生應達到的目標,也是學習人文類課程的學生應達到的目標;不僅是人文類課程的目標,也是自然科學課程追求的目標;不僅是初一學生應達到的目標,也是高中學生應達到的目標,甚至是人的一生學習都應追求的目標。這樣的目標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它已不是教學目標,而是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的。

目的和目標是不同的。目的是通過某項活動要取得長遠的預期結果,而目標則是通過某項活動要達到的近期效果。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的任務,它具有根本性、長遠性和穩定性。教學目的體現了社會的意志和客觀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更多地帶有強制性。而教學目標只是對特定的教學活動起指導作用,由授課教師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制定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它具有現實性、具體性和操作性。教學目標則較多地體現了教學活動主體的要求,帶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目的是某一歷史時期學校教學的規范,不容許隨意變更,而教學目標則是一種策略,可以由教師根據需要加以調整、變更,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2.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混淆

教學活動可以分為課程、單元、課時等多個層次。因此,教學目標就包括了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等多個層次。課程目標是指某門課程在教學上總體所要達到的結果,亦即一門課程的教學活動從總體上所要促成的學生的身心變化。課時目標是對每個課時的具體要求,即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結果,亦即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所欲促成的學生的身心變化。

「通過系列探究,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培養以史為鑒、學以致用的能力和關心社會的主體意識。」這是一位教師關於《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一課教學目標的陳述。在這個陳述中,「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培養以史為鑒、學以致用的能力和關心社會的主體意識。」是學習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非一節課所能完成的任務。

3.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混淆

一位教師在教授《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時這樣陳述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所帶來的災難。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戰爭的危害有較深刻的認識,培養他們熱愛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觀念。

對於這樣的陳述,且不說將教學目標割裂為所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是否恰當,因為這三個方面是交織在一起的、相互滲透的。僅就「誰來完成教學目標」這一問題,就使我們非常困惑了。誰「使學生了解」?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誰「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誰「提高學生對戰爭危害的認識」?顯然,這都是教師的行為。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促使學生發生期望的變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如果沒有促使學生發生變化都是無效的。我們經常聽到老師抱怨說:「這個問題我都講了五遍了,學生還不會!這不能怪我。」實際上,教學目標是學生要達到的目標,而非教師要達到的目標。教師講十遍、百遍,學生沒有發生期望的變化,這種教學也是無效的。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對完成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認識有誤。

4.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混淆

在對《開辟新的發展道路》一課的教學目標陳述時,有教師寫道:(1)知識與技能:一戰中的俄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臨時政府、布爾什維克、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蘇維埃、土地法令。這是教師在陳述教學目標時,最常見的錯誤。這種表述不做任何學習行為、行為條件和學習程度上的界定,只是將教學內容羅列堆砌,把教學內容當作教學目標。

5.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混淆

教學活動是教學中發生的事件,它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標本身。但是很多教師這樣陳述教學目標: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在圖書館、網路上等查找資料,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學生把握課本知識,形成學科能力,養成正確的情感與價值觀。這種陳述錯在將閱讀課本、去圖書館、上網檢索、課堂討論等教學事件當作教學目標本身。

6.表述目標行為動詞過於抽象

在對教師教學目標陳述的考察中我們發現,在教師的詞庫里「了解」「掌握」「理解」「應用」四個詞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行為動詞。當我們提出何為「了解」、怎樣的行為表明已「掌握」、如何衡量「理解」與否、「應用」與「掌握」有何不同等問題時,陳述教學目標所使用的行為動詞過於抽象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了。如果使用說出、背誦、辨認、列舉、復述等詞語是否比「了解」更具體呢?如果使用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整理等詞語是否比「理解」更容易理解呢?如果使用設計、辨析、撰寫、檢驗、計劃、推廣等表述,是否比「應用」更具操作性和更易反饋呢?回答是肯定的。

三、教學目標陳述的規范

1.什麼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作用又是什麼?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預期的結果,或是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准。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主觀上的願望,是貫穿教學活動全局的一種指導思想,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而提出的具體要求。

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有三種功能:指導教學方法、技術、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指引學生學習。

2.基於行為主義的目標描述:

1962年美國著名教學目標研究專家馬傑(R.F.Mager)出版了《准備教學目標》一書,此書的出版被視為「陳述教學目標中發起的一場革命」。在這本著作中,馬傑提出了一種教學目標編寫理論,他認為一個優良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行為,說明通過教學學生能做什麼(或說什麼);二是條件,規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即要求目標陳述提供什麼樣的刺激使學生產生一定的行為(反應);三是標准,規定符合要求的作此標准,指明學生達到什麼條件才叫合格。在學習國外教學目標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學者提出了關於教學目標本土化的認識,其主要觀點是:

一個完整、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四個要素,即行為主體、行為活動、行為條件和行為標准。

行為主體──即學習者。教學目標的設計,其行為描述的是學生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規范的行為目標開頭應是「學生要……、學生應該……」等。

行為活動──即用行為動詞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寫出、列出、認出、記住、辨別、比較、對照、繪制、解決」等。

行為條件──即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根據圖表……、看完全文後……」等,對條件表述有四種類型:一是允許或不允許使用手冊與輔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帶計算器」;二是提供信息與提示,如「在給定的統計圖表中,能……」;三是時間的限制,如「在10分鍾內……」;四是完成行為的情景,如「課堂討論時,能敘述……要點」。

行為標准──即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於評測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至少寫出三個事例」等。可見,教學目標不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歸宿。

由此不難看出行為主義的教學目標陳述理論,在可操作性、可觀察性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可以說是克服教學目標陳述模糊的一劑良方。雖然行為主義教學目標陳述理論存在著只強調行為的結果卻忽視了內在的心理變化過程,遇到某些教學任務,往往會使教師只注意學生外在行為的變化,而忽視學生內在能力和情感態度變化的弱點;但是,從現階段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毫無理論支持的情形相比較,這一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有理論指導與無理論指導,其教學的實際效果會截然不同。當然,行為目標理論存在的不足還可以通過設計表現性目標的方式加以完善。

㈡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中要實施、落實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教師首先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而且還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來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
一、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全面、明確、合理,所謂全面,是指要體現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據課文特點有所側重。所謂明確,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內容要具體,達到什麼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於掌控,便於檢測。所謂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課程標准規定,不能超標,也不能低標,又要符合課文的特點,還要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
《軍神》這一課,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理解不悅、微微顫抖、勉強一笑等詞語。
3、理解表現劉伯承為軍神的重點詞句,能說出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
4、能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感悟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學習他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二、要合理地劃分課時任務。
《軍神》一課,教學參考用書上建議教3課時。怎樣切分課時任務呢?我認為,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地、充分地讀課文,要將課文讀准,讀通,讀順,長句子要能不丟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順暢自然。在讀的過程中,識好字,學好詞。通過讀,要了解課文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進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通過讀,還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師或同學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體會。這樣就為下一步的精讀、品味打好了基礎,作好了鋪墊。第二課時,主要是選准適當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體驗感悟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這是第一個回合。然後,返顧全文,揣摩、領悟作者在本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即抓住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這是第二個回合。(這就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所謂的在課文中走兩個來回。)最後,進行總結升華,指導學生讀好重點段落和人物對話,並布置學生收集劉伯承將軍的生平事跡,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經歷,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第三課時,主要是放手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可先讓學生交流課下收集到的資料,一方面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最後,進行書寫指導,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增加語言積累;還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三、有效組織教學活動,確保實現目標要求
1、落實字詞教學目標
中年級的字詞教學同樣是不容忽視的。《軍神》一課中,要求學會的生字是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也是10個。怎樣去落實識字目標呢?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心裡一定要有數。在初讀階段,要讓學生圈畫出這些生字,一一地認讀,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著力解決字音,教師出示相關片語檢查學生讀書學習生字情況;再讀時,放手讓學生憑借個人的學力,運用已經學得的識字方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理解這些生字及詞語,著力解決字義;在練習時,再指導學生細致地分析字形,寫好要求學會的生字,著力解決字形。這樣分步實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於打牢學生語文的基本功。當然,這種程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就成了程式化的東西。比如,在介紹劉伯承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讀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時,觀察承的筆畫組成,中間的了字上是三橫,不能寫成兩橫,左邊是橫撇,右邊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
詞語教學又該如何實施呢?過去我們強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今天,我們則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以及直觀的圖文、聲像資料,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體驗。比如軍神這個詞語,它是指具有傑出軍事才能的人,這是它的基本義。這一詞語是出現在沃克醫生手術結束後稱贊劉伯承的話語中,聯系這一語境,我們不難理解文中的軍神其實指的就是劉伯承,這是它的語境義。沃克,作為一名技藝精湛的外科醫生,他閱人無數,已習慣了病人與生死的艱難較量,嚴肅而冷峻,但面對劉伯承這樣一個主動不用麻葯,堅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術的軍人,他被極大地震撼了,以至於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從男子漢鋼板到軍神這幾個稱謂的變化,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內心情感在急劇升溫;透過軍神一詞,我們不難體會出沃克醫生對劉伯承的崇敬之情。軍神是對劉伯承將軍的稱頌,更是對那種堅不可摧的意志的禮贊,這就是詞語內在的情感義。這樣從三個層次來感悟,學生就能由表及裡深刻把握詞語的豐富內涵,從而為以後的運用作好認知和情感上的准備。
2、鎖定重難點,品軍神內涵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表現劉伯承為軍神的重點語句,能說出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感悟劉伯承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學習他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教學中我是這樣突破教學難點的:
首先要選准精讀感悟的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能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主動學習的情緒,減少閱讀頭緒,優化閱讀過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們不妨採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將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作為切入點,深入其中,進而輻射全文。
其次根據切入點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說說軍神是出自誰的口,是誰稱贊誰時說的?找出他說的話,認真地讀讀。然後,圍繞這個中心句,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如:沃克醫生為什麼會這么說?為什麼他要以軍神來稱贊劉伯承?導致沃克醫生態度發生根本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劉伯承和鋼板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等等,再一一將這些問題展示出來。而後,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認真地研讀文本,嘗試從文中獲取答案。如果選擇的問題相同,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結成小組,共同研讀、討論、交流。這樣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應付的僕人。這樣自主學習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腳點,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
在學生充分地研讀後,教師要組織好交流和評議。對於學生的發言教師要有準確的預見,開始階段,他們說出來的體會可能是膚淺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亂的,這是真實的學習狀況。對此,教師要有心理准備。事先要精心地預設:當學生說的體會膚淺時,怎麼啟發誘導,以使學生的認識經歷由膚淺到深入的過程;當學生說的答案不完整時,怎麼指導幫助,以使學生提高認識,完善答案;當學生的回答零亂時,怎麼引導提示,以使學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課中,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感悟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一方面是從劉伯承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的表現中來體會。手術前,他是異常地鎮定,堅決不用麻醉葯,對手術可能帶來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備;手術中,他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單,汗如雨下,嶄新的床單竟被抓破了手術結束後,還說出刀數七十二刀。這是正面描寫,逼真地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生動地表現了劉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從沃克醫生手術前後的態度變化中來體會。手術前,沃克醫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悅,不相信眼前的這位青年能經受得住這么巨大的手術痛苦;手術中,沃克醫生雙手微微顫抖,因為作為醫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葯摘除壞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帶給病人的那份錐心刺骨般的痛楚;手術後,面對這位超常鎮定的青年,他被極大地震撼了,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於失聲喊起來。這是側面描寫,有力地渲染了手術的氛圍,表現了手術的艱難和難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劉伯承的剛毅與偉大,展現了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為了更好地理解劉伯承的堅強,還可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平日劃破手指、碰破身體表皮等遭受創傷的經歷,真切地感受,悉心地體驗,將生活經驗和理解感悟有機地聯系起來,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
3、落實讀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師要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要多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可以體會詞語句子的准確含義、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邏輯思路以及聲調韻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讀時,教師可抓住文本中的經典詞句,引導學生細讀揣摩、涵詠品味其妙處,品讀出字面背後的意思,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文本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本課讀的目標是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提示語有感情地讀出語氣、語調,正確表達語意。
指導學生朗讀本課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人物對話。本課人物對話語言簡單,但朗讀時要把握好語調。劉伯承的話可用舒坦、平靜的語氣來讀,以示作為軍人的劉伯承的鎮定、沉著、堅毅;而朗讀沃克醫生的話要結合他神態、情緒的變化加以靈活處理,如開始他的話用冷冷的、不悅的、疑惑的語氣讀;手術時他對病人說: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聲來。用關切的語氣讀;手術後,他的話用充滿敬佩的語氣讀,以示對劉伯承的贊揚。二是課文中描寫沃克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要結合生活實際中的經驗,引導學生讀出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分角色朗讀課文。怎麼處理呢?有些教師在理解課文之後,請幾個學生分一下角色,將課文讀一遍,就算完成了。這是應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讀課文是一項練習,更是一項教學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讀是閱讀理解的延伸,是一種重要的角色體驗,也是學生深入領會劉伯承偉大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落實好,必須要層層滲透,步步推進。初讀時,要讓學生圈畫出人物對話,反復朗讀;精讀時,則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細心地體悟人物的情緒變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進人物的內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與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指導讀好每一處的人物對話。在分角色朗讀時,要創設一定的氛圍,先自讀自練;然後分小組進行,組內互換角色,互聽互議,互學互評;最後選擇讀得好的上講台表演,展示朗讀成果,共享學習收獲。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對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重視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吃透課標,鑽研教材,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組織相應的自主、合作學習,以有效達成目標。

㈢ 如何有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有明確的具體來的易於實現的教學目標源。教學目標的定位忌多而空,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確定,且便於課堂檢測。這一點需要教者事先認真研究教材,讀透文本,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及求知心理。目標的確定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考慮,而不應該僅僅考慮教者的教,更應該考慮學生的學。課堂上亮出教學目標,等於明確了師生彼此都要完成的教與學的目標,教者心中有數,教學時有的放矢,尤其是學生學有目標,知道自己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心中充滿期待,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這樣,師生會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㈣ 衡量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看什麼

今天在聽課時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堂低年級加法計算新授課,還有十分鍾就要下課了,學生正在埋頭算教師出的計算題,有一兩只小手舉了起來,教師趕忙請先舉手的小朋友說結果,在得到正確答案後,立即說「錯的請訂正!」用投影儀出示了小朋友在圖書館借書場景,讓學生幫忙算出共借來多少本書,然後又出示小朋友在商店買東西的圖片,讓學生算應付的錢數,都是讓個別學生說出答案後,教師關照學生自己訂正,教師講完了書上的習題,下課鈴聲響了。看得出教師滿意地和學生說再見一部分學生高昂著頭大聲說「老師再見」,還有一部分學生四下張望在找什麼東西…… ◆預設的文本與動態的課堂 我想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能在課堂上順利地完成課前的教學預設,完成教學預設已經自然成為衡量課成功與否的標准,教師也在無形之中在要求自已充當好導演的角色,但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度是光看課堂教學預設的完成與否嗎?是看文本教案的執行嗎?談到在這里,我看到了一個在教師心目中的「文本課堂」,這里可以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天堂,是一切教學目標實現的理想化的完美的藍圖!但這樣的空中樓閣只能作為追求的夢想。 ◆不唯教案、不唯教師,只唯學生 教學目標達成只有在課堂中完成,也必須在課堂上完成,達成度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調控與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或思維上的傾向,必須是教學課堂教學中關注的。如果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得到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學生該弄清的問題沒有弄清,即使是再准確地執行了文本教案,教學目標的完成也只能成為空談。而實質上,文本教案的忠實執行,更多地需要從文本教案設計的初衷角度來看,也就是從教學目標的角度來看,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上例中有學生或者說如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作業時有了錯誤,需要指導,而教師趕公車地走過場,那麼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打了折扣。 同時,這也可能是教學預設活動實施的失敗。文本教案的預設一般說來都具有層次性與一定的梯度,即前一個環節與後一個環節緊密相連,有的為基礎與提高的關系,有的是前一個環節的拓展與應用,如果前一個活動出了問題,而不適時靈活地加以解決,而是硬著頭皮往下進行,必將出現更多的問題令教學無法進行。所以有時候對教學預設活動的裁減與增加恰恰是實現「文本課堂」最佳效果的有效保證,是對教學預設活動最好的發展與充實。從方法論的角度出發就是實事求是,不唯上、不唯心、只唯實。 ◆以學生為主體與教學習慣的改變 教師的教學行為都可以從觀念中找到註解,課堂要達的「三維目標」,主體是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只見文本,不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是要著眼於學生、立足於學生,把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置於教師的關注之下,引導、組織學生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採集和取捨、分析和利用、綜合和概括。教學活動一定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學生的眼光來看待出現的新問題、讓學生以自己的方法來嘗試解決;以學生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的簡略過程。尊重學生取得的點滴收獲、為學生喝彩,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注意每一個孩子頭腦中跳動的思維的火花。不要因為學生沒有說出教師想要的答案而不悅,也不要因學生的旁枝全斜出而喝斥,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所思所想、所談所悟都作為教學中的重要信息來進行綜合處理,和學生共同生成、共同發現、共同創設,構建我們的課堂。 我在聽課時經常會看一節課的時間里有多少時間學生在思考,有多少時間學生在練習,有多少時間被浪費掉,分析浪費時間的原因,答案大多是因為教師,一個隨意的問題讓學生不知所雲、一個的不當的評價讓學生疑雲眾生、一次不確當的組織讓學生亂作一團……

㈤ 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到底有多高

2012.5.14 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理念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所認可,而每一堂課最基礎而且最關鍵的是對教學目標的准確設定和在課堂中如何很好地把教學目標達成。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效度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一體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其實,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效度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各個教學環節的目標達成,才有整體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參賽教師馬老師《密度》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這樣的:由學生感知比較大木塊、小木塊和銅塊的質量大小,進行猜想,質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啟發學生選擇運用控制變數法,並通過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畫出圖像得出結論。發現相同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不同物質,相同體積,質量也不同,從而建立密度概念,最後通過實例和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馬老師的這節課中,對密度概念的得出,馬老師比別的選手多設計了質量與種類有關的實驗探究,在整個課堂上學生實驗安排得非常緊張,學生探究慾望也比較高,但是在短短的一節課中,有沒有必要設計探究這一步呢?大多數選手只談究同種材料的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教材中也是這樣。聽完課後,總有這樣的感覺,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的設置有點兒跑偏,從而影響學生的探究效果,致使學生探究時間過長,造成探究目的不明確,探究環節過於復雜。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度是衡量一節課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教材的深刻領悟。同一教學內容不論設置什麼樣的教學環節,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活動,教學目標一定是相同的。 還有三分鍾的時間就下課了,學生還沒得出密度的概念,而我又仔細看了看馬老師設計的教案,在得出密度概念後,馬老師還有一個讓學生深刻理解密度的教學環節,教學設計比較精彩,估計是沒有時間講了。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的鈴聲響了,馬老師的課真的是沒能進行到教案中設計的精彩教學環節,我真替馬老師捏把汗。我知道參加一次這樣的優質課評選,對一位老師來說實在是不容易,他們都是在縣區內經過層層選拔選出來的,已經經過歷練的過程,但機會難得,他們參加優質課評選的目的也是為了晉級的需要,因此他們在講優質課的准備過程中,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經過了多人的智慧,精心准備出來的一節課,但是在參賽教師將這節課的時候,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些教態、教學語言和課堂調控能力在一節課的表演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睿智的教學智慧也在這節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很多的情況都不是我們事先預設好的,但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盡可能地沿著教師原來設計的軌道進行,在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對課堂教學的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優勢,在課前進行精心的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優勢,使得學生學習沿著正確的軌道向正確的方向進行。 學生要掌握不同的知識點,要通過自主、探究、協作等有效的學習過程才會有實效的結果。而作為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達成度就必須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節奏,使每一個環節的學習活動落到實處。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堂有效率的課。

㈥ 如何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我們學校,青年教師每學期都要參加摩課活動。以前我們的摩課都沒有規定什麼特定的主題,評課的時候也是從導入、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板書、學生的參與等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范圍廣,沒有重點。今年學校要求語文教研組的公開課要確定一個主題,圍繞一個主題去備課、上課。評課的時候大家也要圍繞這個主題去評課。確定什麼主題好呢?我們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流行一句很時髦的話,那就是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就我理解,我認為效率就是指一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果在一堂課中,安排的教學內容都完成了,設計的教學目標都達到了,那麼這堂課的效率就高。反之課堂效率就低。於是在這個學期,我們的公開課確定的主題為: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我們在備課上課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教學目標要明確 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 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目標。其實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一般都不會完全按照這三個目標,去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基本都是參照教參或是教案上的目標,然後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進行小小的更改。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哪幾段。3 、理解課文中哪詞的意思 4 、懂得課文的道理,感受祖國的美麗,培養愛國的思想感情等等。當然這些教學目標,我們不需要也沒必要在一堂課中全都設計進去。我們要根據課文的特點有選擇地設計教學目標。比如低年級的識字課,我們可以確定認生字,寫生字為主。像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我們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為主。像寫得比較優美的寫景的課文,我們可以以積累詞語,背誦優美句段為主。總之不同類型的課文,教學目標的側重點就不同。 二、教學重點要突出 在以往的公開課中,我們往往容易犯一個錯誤:教學目標多,課堂容量大。教學內容無主次、詳略、難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學內容的精華和要點,在教學時,對安排的教學內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認為只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講了就行了。其實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教學重點模糊,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們要能夠突出一堂課的教學重點。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同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就像國畫中的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 ,濃墨重彩,認真描畫。我想如果在教學時能夠做到疏密結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學的重點,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時間分配要合理。 我們的課堂一節課有40 分鍾,但一個學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 分鍾里發揮她的潛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如果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為了減輕學生的疲勞,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安排少一點的時間,快節奏地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進行,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只有做到張弛有度,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才不會讓學生的學生注意力渙散,也不致於學生的身心過度疲勞。 四、語文能力的訓練要注重。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語文能力的訓練上。在課堂上我們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於能力訓練。我們千萬不能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一堂思想教育課,或是科學課等等。

㈦ 如何在教學中達成知識目標

正我們要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必須首先設置教學目標,但設置了知識、能力、情意目標,僅僅是明確了在教學中將要做什麼,而知道做什麼不等於做成了什麼,所以,我們不僅要設置教學目標,更要努力達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思維變成教學現實。下面以知識目標的達成談談一些看法。知識目標要在課堂教學中達成,而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環節,每一教學環節都會影響知識目標的達成,所以,要促進知識目標的達成,必須了解教學過程的每一教學環節。

㈧ 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要明確
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
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目標。其實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一般都不會完全按照這三個目標,去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基本都是參照教參或是教案上的目標,然後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進行小小的更改。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哪幾段。3
、理解課文中哪詞的意思 4
、懂得課文的道理,感受祖國的美麗,培養愛國的思想感情等等。當然這些教學目標,我們不需要也沒必要在一堂課中全都設計進去。我們要根據課文的特點有選擇地設計教學目標。比如低年級的識字課,我們可以確定認生字,寫生字為主。像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我們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為主。像寫得比較優美的寫景的課文,我們可以以積累詞語,背誦優美句段為主。總之不同類型的課文,教學目標的側重點就不同。
二、教學重點要突出
在以往的公開課中,我們往往容易犯一個錯誤:教學目標多,課堂容量大。教學內容無主次、詳略、難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學內容的精華和要點,在教學時,對安排的教學內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認為只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講了就行了。其實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教學重點模糊,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們要能夠突出一堂課的教學重點。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同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就像國畫中的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
,濃墨重彩,認真描畫。我想如果在教學時能夠做到疏密結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學的重點,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時間分配要合理。
我們的課堂一節課有40
分鍾,但一個學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
分鍾里發揮她的潛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如果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為了減輕學生的疲勞,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安排少一點的時間,快節奏地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進行,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只有做到張弛有度,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才不會讓學生的學生注意力渙散,也不致於學生的身心過度疲勞。
四、語文能力的訓練要注重。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語文能力的訓練上。在課堂上我們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於能力訓練。我們千萬不能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一堂思想教育課,或是科學課等等。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