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素質教育
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可見素質教育的目標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傾向,順應了當代國際教育人文化的潮流。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性」是素質教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表達。基礎教育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使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闡述。二是「新」,即在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要求。
素質教育內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反映了新世紀大教育的時代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未來終身教育對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把提高國民素質為基本目標和根本宗旨,一是要從教育內部自我完善、自我評價的局限中解放出來,傾聽時代的呼喚,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做到把人的自身發展要求同國家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把教育內部自我評價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二是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標准,探索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把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把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階段擴展到整個教育系統,成為中國教育走向21世紀的一面旗幟。三是要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社會系統工程,推進教育內部和外部相配套的整體改革。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實施素質教育
教學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靈魂和統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能夠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地發展;不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會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帶來損失,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取得共識。比如現在有幾種說法,一種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沒有什麼不同。理由是素質教育也要考試,「應試教育」也講素質;第二種是大同小異,或小有差異。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一點差異,差異就是少一點活動,少一點音樂和體育,所以不必做什麼大的改動,加一點就行了,對「應試教育」作點修補就可以了;第三種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互相滲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說我是「應試教育」我就是「應試教育」,你說我是素質教育我就是素質教育。於是把升學率的經驗改一改,貼個標簽,就成了素質教育的經驗;第四種是素質教育重要,「應試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實際上,這些看法是要混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差別,盡量把「應試教育」說成是素質教育,如果都這樣搞,那實施素質教育很容易,貼上標簽,全國一下子都是素質教育了。
然而,當前小學教學偏重智育,忽視德育美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思考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偏重教師權威,片面強調共性,無視學生的個性、感情、興趣、愛好、差異和人格;偏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包辦學習過程,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抑學生的自主性。長此下去,將使學生馴服奴化,人格失調;思維定勢,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懷疑;因循守舊,不能創新;缺乏闖天地、擔風險的勇氣,喪失獨立生存、應付挑戰的競爭力,這些都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格格不入。
因此,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學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是當前教育變革的一項新課題。
轉變教學思想的關鍵在於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主動地發展,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體質體能、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和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質。所以,轉變教學思想是小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那麼,小學教學該樹立怎樣的素質觀呢?眾所周知,國家人才素質的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是關繫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國家教委在《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小學教學工作要循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教師要不斷端正教學思想,滲透素質教育」。這不僅為小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明確指明了小學教學應該樹立的素質觀。
二、少些包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新世紀。誰善於學習,誰就擁有未來;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競爭、學會生存。長期以來,小學教學重教輕學、重「主導」輕「主體」的現象已使學生的主體性受制於教師的主導作用,造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低下,面臨失去競爭力的危險。因此,必須改進小學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辯證地統一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求知。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小學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小學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
所謂「全」,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因此在教學上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在知識傳授上要因材施教。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同,自身條件不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腦可動,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各有所得。人不能被動地接受來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學習必須具有個人的意義,使個人能在時間和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按照他的知識和理解去行動。小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
2、教師當「導演」,培養學生的能力。
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有賴於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無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任學生自流,對學生的發展是有害的。當然,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不等於以教師的責任和權威去壓抑學生,而是要善於把學生的上一個發展階段和目前階段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道路。因此,小學教學中教師應擺正位置,在課堂上當好「主持人,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當好「向導」,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當好「咨詢者」,及時釋疑解惑;當好「發動機」,提供成功的機會,激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鼓足學習干勁。
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小學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好語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要指導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形意義。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並長期堅持下去。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3、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交流活動,是師生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它包含課前准備、課堂教學和課後延伸三個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化教學過程對於小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很好地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就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言,並不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而是在問題和情境之中,教師去努力激發學生認知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完成學習的過程。只有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不能把自己作為中心,而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的學生觀,這是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問題。
(1) 研究學生,准確放矢
研究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實際,是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關鍵,因為小學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不信、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實效,更著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研究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接能力和思想品質的特點,了解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找准教材與學生的結合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變式」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恰當地破題導入,不但提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預備狀態。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採取不同方法。「變式」導課,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體會中心渲染氣氛。我常採用啟發談話,實物圖片演示,實際操作,講故事,學格言,設疑等形式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還要不要考試,要不要分數,對素質教育應如何評價?這是目前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基礎教育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崇尚「應試學力」,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高分數,人為的把考試作為強化教育教學的唯一手段,把文化課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獎懲、評聘、進級、晉升的唯一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優劣,也以此而定乾坤。教師和學生都在為考試和分數而辛苦,其弊端和危害不言自明,而現在搞素質教育,還要不要升率,要不要追求高分數?回答是肯定的。
其實,考試絕不是「應試教育」的專利,考試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礎性環節,是評價素質教育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不能把教學中正常的考試與「應試教育」等同,認為反對「應試教育」就是反對考試。事實上,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應該是分數及升學率越高越好。其一,因為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學校教育在全面發展的大前提下,採取科學適宜的手段,提高教育質量與升學率,定會促進學生文化素質和創新素質等方面的提高,這完全符合21世紀高質量教育的要求;其二,分數是衡量學生掌握文化知識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文化素質是人整體素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素質發展的堅實基礎,對於高分與升學率,要斥止的應是「片面的」和「一味的」追求的做法;其三,就目前不少學校紛紛效仿的「等級+特長」或「合格+特長」等評價方法而言,其等級也好,合格與否也好,特長也罷,其基礎也是量化的結果。
我們對教育的評價原來基本上是分數評價,為什麼大家重視百分制?百分制評價得很精確 。現在要改變單純的分數評價,必須下大功夫。首先一點是不「唯分」。如果評價「唯分」 就和「應試教育」很難區別開來,很難劃清界線。我們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評價制度要有新的指導思想。
關於新的評價制度,一是要對德、智、體、美、勞等各育在評價過程中的權重進行有效調控,以改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過程中的各育之間結構性的缺失,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二是新的評價制度一定要簡單易行。如果太繁瑣,搞很多指標,就會很難操作。太繁瑣了就沒有生命力,推廣不開。歸根結底,素質不是考出來的,素質的提高是靠用科學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養,去熏陶,去誘導,去推動學生主動發展的結果。不能什麼都用考試去解決問題。品德怎麼考?事實上,有的品德課很高分的人卻成了犯罪分子。思想情操、感情、意志,與人合作共事、艱苦奮斗、艱苦創業,這些都不能用考試去解決。所以,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去提高素質是不行的,還是要建立素質教育新的評價制度。
孩子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有個猴子掰棒子的故事,猴子掰了個棒子夾在腋下,走著走著發現個西瓜,就去抱西瓜,結果棒子就丟掉了;抱著西瓜走著走著看見一隻兔子,就去抓兔子,西瓜又丟掉了。老師問:「你們說猴子怎麼樣啊?」有的學生說這個猴子真笨,見異思遷,貪心太大,結果什麼都沒撈著。也有的說猴子永遠都不滿足現狀,總是有新追求,有新的目標,這種進取精神非常可貴。這兩種學生的回答都反映了學生的智慧的火花。為什麼一定要褒一貶一呢?
提高學生的素質,在小學教學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見識,還需進一步學習探索,增強素質教育意識,使每位學生能主動,全面的發展。
⑵ 名師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優質教學,即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學,優質教學當然是有效教學,但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我們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做法體和會: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1、認真鑽研教材是創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礎和前提。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我們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也才能備出高質量的課。在教學中我們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一句成語說得好,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也即能夠講在點子上。正所謂「一語破的,一語解惑,一語啟智,一語激情」。2、創造性地「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用好,就是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用活,體現在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用實,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3、創造性地「用教材」並不是無視教材或縱橫無度地「創新」和「開發」,使簡單問題復雜化。教師要以客觀、嚴謹的態度去審視新教材,實踐新教材,促進教材的建設和發展。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明,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是在獨享一片風景。獨創性是思維最寶貴的品質,任何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都是獨創性思維的產物,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其次,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達到優質教學目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從課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行為。1、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關鍵。現代教學觀認為,教育的真正含義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由傳統的重教輕學轉向以學論教是現代教學觀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做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引導者和促進者。2、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根本。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開放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和時間,使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使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體現學生學會學習的一般過程。3、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法指導是核心。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各學科的特點出發,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從學科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何理解和轉化問題使它變成更易於解決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斷、選擇和利用信息,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科學地思維」的習慣,養成勤奮刻苦,求實創新的精神。再者,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的評價,這樣既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教學過程。1、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時每刻都在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神態等對學生進行評價。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並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做出恰當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學生的智慧火花閃現時,更應給予充分的肯定。2、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3、 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通過自我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能力。而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學生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全面地認識自我。4、 激勵性評價要注意「度」。激勵不在於一味地表揚和「藏拙」。太多的表揚和超值的嘉獎不利於學生的自我評價,長期下去,學生也許會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善於發現其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同時通過教師或學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為表揚而表揚,以免遷就錯誤而產生誤導。另外,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教師還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有人曾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的確,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都應該有所跋涉,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縱要深,像丁字形;橫要寬,如寶塔狀;縱橫結合,雙向並建,儲學積寶。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餘,從而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的陶醉。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才是教師在汲取人類文明史的豐富營養後,厚積薄發出來的藝術「精品」。我們期待著我們的教學從有效走向優質,所有的課堂都能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也期待著優質教學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舞台,使我們的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⑶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的幾點思考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專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屬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⑷ 如何實現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
一、喚起興趣
新課一開始,吳老師就給學生繪聲繪色講起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要把6個桃分給3隻猴子,小猴說:不行不行,太少了;猴王再把60個桃分給30隻猴子……她一邊講,一邊引導學生記錄故事中的數據。之後,又為學生呈現了購買鉛筆的正比例圖像,引發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吳老師就這樣通過講故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快又好地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發現,有效指導
課堂上,吳老師善於把學生推向前台,自己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如創設情境後,先是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有趣地回答問題,接著結合情境循循善誘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第一組算式什麼不變,什麼變了;第二組算式看到了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這兩組算式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規律。學生在初步感悟出兩組算式規律的基礎上,吳老師讓學生按照這樣的規律也寫出一組算式。最後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的發現,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發現,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感悟了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吳老師在組織學生觀察發現規律時,提問的問題精準,直指重點,引導恰當,追問適時,同時給學生充足的時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真正做到了耐心傾聽,靜等花開。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時,發揮學生的示範作用,指導學生認真傾聽,讓學生不僅用語言交流,還要彼此注視,做到用心交流。這本是四年級的教學內容,用的卻是三年級學生。怎樣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怎樣組織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吳老師在短暫的課堂上都進行了具體的有效的指導。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
如何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面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困難,如何成就學生課堂上展現的精彩,吳老師在課堂上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那就是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記得課中三次匯報寫出算式的那個女孩,她兩次匯報的都是同學們匯報過的算式,吳老師耐心等待鼓勵她說:不著急,相信你一定能行!最後,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小女孩終於自己寫出了一組與眾不同的算式。吳老師關注、鼓勵、欣賞著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當作心中的「佛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思有所獲。
吳老師讓學生也讓我們品嘗了一節「有營養又好吃」的數學課。吳老師說,「有營養」的數學就是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科學的探究態度及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好吃」的數學就是把有營養的數學烹調成適合孩子口味的數學,孩子們喜歡的數學,愛學的數學,能學的數學,就是能給孩子們良好感受的數學。她的大數學教學觀真正詮釋了數學教學應怎樣走向數學教育。
⑸ 課堂教學應該怎樣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
一、高效課堂的局限性
高效課堂的理論基礎是三個關鍵詞:效果、效率、效益。但實際上人們最為關注和可以量化的是效率,所以高效課堂會不自覺的引導人們關注知識學習的高效率:高效課堂=學習的知識/學習的時間。這就產生了我們經常聽到的衡量高效課堂的一些標准和措施,如「大容量、高效率、快節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追求課堂高效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將高效作為課堂追求的唯一目標或者是主要目標,必然會忽視學生精神及生命成長的需要,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到創新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因此,我們認為,高效課堂雖然極大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但高效課堂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說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
二、魅力課堂的基本內涵
自2012年開始,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專家曾軍良校長提出了魅力課堂的概念,並在實踐過程中對魅力課堂的內涵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界定,初步構建了魅力課堂理論。
「魅力課堂」是基於尊重學生美好天性,激發學生精神動力,努力讓課堂迸發五彩的魅力光芒,讓學生感知快樂的心理體驗,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創新發展的改革行動。
「魅力課堂」以尊重人的生命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目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動力,從而激發學習活力,達到學習高效目標的。因此,魅力課堂改革更加關注過程的魅力,更加充滿了人性的溫情。
魅力課堂是「引力場」、「思維場」、「情感場」,並最終走向人的「生命發展場」。這樣的「魅力課堂」,將努力使學生的學習是基於內在興趣和需求的推動,強大的內驅力使學生學習成為一種生命成長本身的需要。
「魅力課堂」的目標追求是提升「三力」,即提高課堂學力,激發學習活力,增強教學魅力。並逐步將課堂從「知識傳授型課堂」向「激情、溫暖、美麗、思考、開放、分享的課堂」轉變,讓課堂成為師生快樂成長的殿堂。
「魅力課堂」是一種理想的課堂境界,是教師對理想課堂的追求,我們要逐步探索「提高課堂學力」的途徑,探討「激發學習活力」的辦法,深究「增強教學魅力」的策略。
「魅力課堂」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境界。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是真正的尊重、成全、關注;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思維高度活躍,表達充滿自信,教師和學生都進入了一種主動成長的境界。
「魅力課堂」追求以愛育愛、以情激情的精神世界。教師心懷真愛,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在愛中懂得愛、珍惜愛、理解愛、學會愛、付出愛,在教育的過程中生發出不竭的愛;教師有激情,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激情,才能催生靈動的思維,才能燃起智慧的火花。
「魅力課堂」激活了師生成長的動力,改進了師生關系,提升了師生的幸福指數,教師的魅力也大大增強,育人的質量也得到全面提升。
三、魅力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共同價值追求
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改革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在課堂層面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二者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產物,都是學校綜合課程改革的一部分。魅力課堂不排斥高效,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效課堂的探索為魅力課堂的構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素材,可以說魅力課堂是在繼承高效課堂精華基礎上的發展。
我們將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加以認真研究和對照,不難發現:二者都反對灌輸式教學,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課程理念;都重視師生的角色定位,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都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都重視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都強調與生活實踐的接軌和課程的校本化改造;都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都強調課堂的開放與生成;都強調學科特點,重視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形態。這些都是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的共同價值追求。
⑹ 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一、認真備課,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備課是教育教學對教師最基本的常規要求,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課備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成敗,現在許多老師備課,都是把往年的教案拿出來,再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教學經驗進行去粗取精性的修改,變成一節課新的教學設計,這樣閉門造車式的備課,是給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又怎麼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特別是青年教師,何談創新?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備好課是關鍵,怎樣才能備好每一節課呢?應從以下三個階段入手: 1、自己備課 自己備課就先認真閱讀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教科書,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先寫一課的簡案,主要是熟悉課本的教學內容,明白課本編排的意圖,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的再認識,制定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以及達到教育教學目標的的整體思路,我們又稱之為前備課,前備課是整個備課過程的核心,是教師把課本知識、技能在大腦中的重現,是上好課的關鍵。 2、參考別人備課 前人或同行的經驗都是可貴的,是要廣泛攝取,因為他們中有許多人都教育教學的優秀者,有的是教師的楷模,有的甚至是專家,他們的經驗畢竟比我們要豐富的多。牛頓說過:「只有站巨人的肩膀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不學習別人的人的先進經驗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當然對別人的教案要進行去粗取精,不論是多好教案要看它是否適合你的學生,且不可死搬硬套,只有適合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的教案才是最好的教案。 3、課後備課 一節完整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知道的又有多少?學生中蘊藏巨大的潛力,在教學過程中經過老師的引導、啟發他們的才能被挖掘出來,課前是無法預測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不斷地發現;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創新,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倘若我們不把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的教學設計,記錄在案又怎麼談得上教學相長呢?相反我們把課堂上自己的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重新再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接受,使每名學生都能快樂學習,享受學習,體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這同時也正在提高教師的威信,提高教師的品位。 二、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的品位 怎樣才能提升教師的品位呢?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成功的階梯,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研究進行批判、繼承、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書寫: (一)寫教師教學的情況 1、課前反思 首先要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規定范圍,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學生的學情,怎樣落實教學目標,如過程與方法你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體現過程與結果並重,你用的教育影片能否使學生的熱情洋溢,你採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愛,對於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實用,效果怎樣等等都是需要反思的。 2、課中反思 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反思教學的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能夠突破,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哪些精彩的教學片段值得回味,值得發揚光大,哪些實驗需要改進效果更好,哪些葯品怎樣配製產生的現象更明顯,更清晰。學生的分組是否合理有效等等。這些從課堂教學中得來寶貴經驗,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千萬不可拖延,以免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寫學生學習的情況 教師課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而開展的,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優劣,主要是從學生收獲的多少來衡量的,學生就是課堂教學的一面鏡子。對學情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核心,有些老師是只管教,不管學,最終的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洞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並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分析解剖,才能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對症下葯,才能當好一名好教師,另一方面可通過批改作業,批改測試卷認真分析學生做題的優缺點,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下次的教學活動中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和引導,使他們學習更上一層樓。記得上海普陀教育學院祝主任說得好:「做好的說出來,說好的寫出來」,教育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它不是一日而蹴的學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總是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失敗的教訓都說出來、記下來。成功的經驗可以繼續發揚光大,失敗的教訓可以供我們汲取,以免我們下一次會重蹈覆轍,多走彎路。教學反思是繼承和批判;發展與創新;同時也是循序漸進的,它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但其前途卻無法估量。 三、摘取「教書匠」的雅號,做「研究型」的教師 新課程改革召喚一批批適應新課改的教師,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是:成績好、能做課、會科研,新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高深的教學教學理論,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等。這說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做一名合格教師的標准,以前的那種只會教書的「教書匠」型的教師,早已不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只有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新方法,不斷探究、不斷改革和創新,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這才是新時代、新課改對每位教師的迫切要求。然而面對著新時代的活潑、又富有朝氣的中小學生、許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變得也更加繁重,來自於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比較大,提起搞科研那就更煩了。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義務,那就引導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只有教師把教研工作作為一種樂趣,工作起來才不會感到累,才會越做越有精神。怎樣做好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關注點滴積累,整理成文; 把平時在教育教學中的所得把它收集起來,整理成冊,日久天長就是一本實用寫作素材,不要閑少,只要每一天記錄一句有價值的心得體會,一年下來,也會積累成七到八千字好文章。另外平時自己在閱讀一些期刊和雜志,把一些名言名句也抄錄下來匯集成冊。 2、由簡到難,逐步嘗試教學研究; 從簡短的教學案例入手,先寫一些簡單的教學案例,如把一節課的教學片段記錄下來,再加以分析評論,一篇教育教學案例就是在描述生動故事的基礎上加以精彩的點評,進而再進行專題探索具體方法:首先提出問題即為什麼?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施,問題解決了沒有,得出了什麼結論,今後在教育教學應該怎麼辦?當然書寫格也不應有什麼局限。
⑺ 教師怎樣使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任何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從低效走向有效,從有效走向優質教學的境界。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是很多教師思考的問題,我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受益非淺,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思考,有下列一些看法。 首先要吃透教材,悟透精髓。不僅把教材看懂,而且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一句成語說得好,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講起課來就簡單,即能夠講在點子上。教師對教材鑽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教師一句精闢的話,常使學生縈繞於腦際而終生難忘;一個生動的比喻常使學生抓住了知識的關鍵而茅塞頓開;一句幽默的批評常使學生放下包袱又慚愧不已。教師在教學中駕御自如,厚的講薄,難的易破,一語中的,簡潔而充滿智慧。教師把課上得簡單,就是智慧、藝術、水平。它決不是把教學簡單化了,而是藝術化、精良化、高效化了。學生聽起來輕松,嚼起來有味。與深刻對立的是膚淺,膚淺的實質是智慧的疲軟,在膚淺的教學中無法找到難以忘懷的印象。教師備課的點、線、面、體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師對教材的認識與理解。 其次見解獨到,富有思想。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這樣,他的課就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明,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是在獨享一片風景。獨到見解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教師的創造性思維造就了教師的創造性教學,也使他的教學具有了個性特點。而獨到的見解源於獨立的思考,廣泛的學習。在學習中發展自己,在思考中提煉精華,發現問題,套用哲學的話說,在否定之否定中成長。獨到的東西總會給人特別的、難忘的印象。獨到的對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徵是從眾。平庸者只肯定別人肯定的,也只否認別人否認的,沒有思維的深度和力度,也缺乏多元的視角,獨特的見解。教師應該逐漸成長為有思想,有見解,有特點的勞動者。 第三知識廣博,妙趣橫生。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古今中外,他都應該有所跋涉,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餘,講起課來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從而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為此,教師要建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僅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並關注社會問題,熱點問題,使自己擁有多元的知識體系。厚積薄發才能產生精品,使你具備先把教材讀「薄」,再把教材讀「厚」的能力,它能讓學生收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與廣博相對立的是單薄、干癟,知識貧乏的教師講起課來乾乾巴巴,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系和聯想,不能把知識擴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徵。 第四啟迪思維,充滿智慧。當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並對自己要講的一切都爛熟於心,確信無疑時,他在課堂上就有可供發揮能動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餘、指點有方、循循善誘,從而使課堂教學散發出磁性和魅力。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啟發,是以靈性啟迪悟性。富有靈氣的教師善於激疑布惑,把學生帶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然後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使學生對問題心神領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而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的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課堂之中充滿活力與靈動。 第五是身懷絕招,技藝精湛。絕招能使教學錦上添花,如虎添翼。教師的絕招是教師教學特長中的特長,是對某種教學技藝的精益求精、千錘百煉以至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甚至望而生畏的境界。如有的教師數學課從不需要圓規、三角板,但畫出的幾何圖形,尤其是圓就像十五的月亮,絲毫未差;有的教師能根據課文的敘述,在黑板上信手揮來,畫出栩栩如生的圖畫,再現課文優美意境;有的教師一筆瀟灑流暢、秀麗多姿的板書,使學生羨慕不已,反復臨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師幽默風趣、妙語迭出,常引得學生忍俊不禁、笑聲頻繁,讓學生在輕快的氣氛中領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識的殿堂。 最後教師應該具有較好的親和力,並且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學生能從教師身上獲得鼓勵,關心,幫助,啟迪。不僅知識方面日漸增長,人格方面也健康建立,做人的道理也日益明白。這樣的老師自然也被學生所喜愛和尊重,課堂教學在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怎能沒有高效率呢? 我們期待自己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從低效走向有效,從有效走向優質。這就意味著我們要不斷學習,勇於進取,善於思考。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在課程改革的春風中茁壯成長!
⑻ 骨幹教師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所謂優質教學,即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學,優質教學當然是有效教學,但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優質教學具備以下基本特徵:一、深刻深刻者,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也。深刻意味著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一句成語說得好,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也即能夠講在點子上。教師對教材鑽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從而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嚼起來有味。與深刻相對立的是膚淺,膚淺的實質是智慧的疲軟,膚淺就像一鍋二十七八度的溫開水,即沒有沸湯的那樣的燙人,也沒有寒冰那樣的徹骨。因此,你不要指望從膚淺者的教學中去尋找刻骨銘心的印象。、二、獨到獨到者,獨具慧眼也。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這樣,他的課就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明,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是在獨享一片風景。從心理學角度說,獨到見解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的特點之一是首創性。首創性只承認第一,而無視第二,它拒絕雷同和模仿。特點之二是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最寶貴的品質,任何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都是獨創性思維的產物,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 三、廣博廣博者,知識廣闊博大也。的確,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他都應該有所跋涉,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的陶醉。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在汲取人類文明史的豐富營養後,厚積薄發出來的藝術「精品」。 與廣博相對立的是單薄、干癟,知識貧乏的教師講起課來乾乾巴巴,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系和聯想,不能把知識擴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徵。 四、啟發啟發是有條件的,就事論事,照本宣科,是談不上啟發性的。只有當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並對自己要講的一切都爛熟於心,確信無疑,他在課堂上才擁有可供發揮能動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啟發。啟發的最高境界是以靈性啟迪悟性。 五、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這是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人——人系統,它充滿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的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教師若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或處理不當,課堂教學就會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還會導致師生產生對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的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我們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⑼ 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一、認真備課,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備課是教育教學對教師最基本的常規要求,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課備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成敗,現在許多老師備課,都是把往年的教案拿出來,再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教學經驗進行去粗取精性的修改,變成一節課新的教學設計,這樣閉門造車式的備課,是給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又怎麼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特別是青年教師,何談創新?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備好課是關鍵,怎樣才能備好每一節課呢?應從以下三個階段入手: 1、自己備課 自己備課就先認真閱讀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教科書,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先寫一課的簡案,主要是熟悉課本的教學內容,明白課本編排的意圖,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的再認識,制定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以及達到教育教學目標的的整體思路,我們又稱之為前備課,前備課是整個備課過程的核心,是教師把課本知識、技能在大腦中的重現,是上好課的關鍵。 2、參考別人備課 前人或同行的經驗都是可貴的,是要廣泛攝取,因為他們中有許多人都教育教學的優秀者,有的是教師的楷模,有的甚至是專家,他們的經驗畢竟比我們要豐富的多。牛頓說過:「只有站巨人的肩膀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不學習別人的人的先進經驗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當然對別人的教案要進行去粗取精,不論是多好教案要看它是否適合你的學生,且不可死搬硬套,只有適合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的教案才是最好的教案。 3、課後備課 一節完整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知道的又有多少?學生中蘊藏巨大的潛力,在教學過程中經過老師的引導、啟發他們的才能被挖掘出來,課前是無法預測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不斷地發現;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創新,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倘若我們不把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的教學設計,記錄在案又怎麼談得上教學相長呢?相反我們把課堂上自己的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重新再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接受,使每名學生都能快樂學習,享受學習,體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這同時也正在提高教師的威信,提高教師的品位。 二、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的品位 怎樣才能提升教師的品位呢?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成功的階梯,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研究進行批判、繼承、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書寫: (一)寫教師教學的情況 1、課前反思 首先要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規定范圍,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學生的學情,怎樣落實教學目標,如過程與方法你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體現過程與結果並重,你用的教育影片能否使學生的熱情洋溢,你採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愛,對於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實用,效果怎樣等等都是需要反思的。 2、課中反思 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反思教學的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能夠突破,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哪些精彩的教學片段值得回味,值得發揚光大,哪些實驗需要改進效果更好,哪些葯品怎樣配製產生的現象更明顯,更清晰。學生的分組是否合理有效等等。這些從課堂教學中得來寶貴經驗,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千萬不可拖延,以免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寫學生學習的情況 教師課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而開展的,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優劣,主要是從學生收獲的多少來衡量的,學生就是課堂教學的一面鏡子。對學情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核心,有些老師是只管教,不管學,最終的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洞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並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分析解剖,才能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對症下葯,才能當好一名好教師,另一方面可通過批改作業,批改測試卷認真分析學生做題的優缺點,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下次的教學活動中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和引導,使他們學習更上一層樓。記得上海普陀教育學院祝主任說得好:「做好的說出來,說好的寫出來」,教育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它不是一日而蹴的學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總是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失敗的教訓都說出來、記下來。成功的經驗可以繼續發揚光大,失敗的教訓可以供我們汲取,以免我們下一次會重蹈覆轍,多走彎路。教學反思是繼承和批判;發展與創新;同時也是循序漸進的,它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但其前途卻無法估量。 三、摘取「教書匠」的雅號,做「研究型」的教師 新課程改革召喚一批批適應新課改的教師,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是:成績好、能做課、會科研,新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高深的教學教學理論,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等。這說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做一名合格教師的標准,以前的那種只會教書的「教書匠」型的教師,早已不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只有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新方法,不斷探究、不斷改革和創新,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這才是新時代、新課改對每位教師的迫切要求。然而面對著新時代的活潑、又富有朝氣的中小學生、許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變得也更加繁重,來自於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比較大,提起搞科研那就更煩了。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義務,那就引導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只有教師把教研工作作為一種樂趣,工作起來才不會感到累,才會越做越有精神。怎樣做好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關注點滴積累,整理成文; 把平時在教育教學中的所得把它收集起來,整理成冊,日久天長就是一本實用寫作素材,不要閑少,只要每一天記錄一句有價值的心得體會,一年下來,也會積累成七到八千字好文章。另外平時自己在閱讀一些期刊和雜志,把一些名言名句也抄錄下來匯集成冊。 2、由簡到難,逐步嘗試教學研究; 從簡短的教學案例入手,先寫一些簡單的教學案例,如把一節課的教學片段記錄下來,再加以分析評論,一篇教育教學案例就是在描述生動故事的基礎上加以精彩的點評,進而再進行專題探索具體方法:首先提出問題即為什麼?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施,問題解決了沒有,得出了什麼結論,今後在教育教學應該怎麼辦?當然書寫格也不應有什麼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