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為什麼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是什麼關系
時時留心 處處反思
——有感於《教師 做反思的實踐者》
每天,在太陽西下之後的幽暗中,一眼望去,每座樓里那星星閃爍般的燈火開始燃起。如果你閉目冥想,彷彿可以看到無數個孩子在其父母嚴厲的眼神中,匍匐在寫字台前書寫著數千年積淀下來的所謂文化知識作業;如果你再閉目冥聽,父母們大聲的喊叫和打罵聲依稀像動物園里的獅吼一般讓那些幼小的心靈顫抖不已。「文化」,這個原本非常優雅的詞彙在其傳承的過程中卻時常像馴獸一樣殘暴。然而更讓人辛酸和悲哀的是,這種馴獸般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卻沒有雄獅般的威武雄壯和傲傲風骨,相反,卻是一群群弱不禁風、唯唯諾諾的馴服綿羊。在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土上,中國在近幾十年中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我們可以為我們目前所成就的現代科技津津樂道,但在近代世界歷史文化的總賬目表上,我們缺乏尖端人物的傑出筆墨。當「諾貝爾情結」成為一個民族的世紀夢想時,我們是否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產生不了當代世界級的大科學家、大思想家以及大學者?為什麼中國的一些傑出人才在邁向世界的旅途中被我們自己無情地扼殺?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只能培養出考試高手而普遍缺乏創造力,甚至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備?或許我們大家都還記得,早在十年前,一場中日青少年的野營生存較量是以中方青少年的慘敗而告終的。於是高傲的日本人曾經揚言:中國的下一代人將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對我們的教育,我們應該反思,作為老師,我們就更應該反思,反思是否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反思我們的課堂學生收獲有多少……要反思要思考的很多,在沒有看《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之前,有許多問題,我雖然也會一閃而過,但不會有太多的深思,覺得似乎就應該如此,但在看了書之後,往往就會引起我的共鳴。把我潛意識里的想法都喚醒,呼之欲出了。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反思呢?
一、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因此也是我們教育反思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包含了教育教學活動中最真實的成功與失敗、喜悅與苦澀,隱含了最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課堂上會創設出某種氛圍,激起智慧的火花,創造出比預先設計好的教法更好的方法。也可能嘗試一種新教法,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我們碰巧說出的沒有特殊意義的評論,而學生卻認為是必須要遵循的命令。有些出於善意的激勵性的玩笑,卻傷害了學生。我們認為明確宣布的一些東西,比如課程目標,數周後卻發現學生居然一無所知或模模糊糊。原因何在呢?這種感受產生於瞬間,也容易在激情過後就消失。把它記錄下來,深思問題的根源,總結經驗教訓,會讓我們受用終生。
可以把自己的教學過程計錄下來。平時,我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生以及學科知識的傳授上,而很少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一堂課的記錄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精心設計的導語是否起到了作用,提問是否有啟發性,是否注意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選擇了學生饒有興趣而又疑惑不解的問題作為講解的突破口。可以計算時間,我們花了多少時間給學生以信息和引導,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反思或實踐。通過觀察、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會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改正不足的機會。
在課堂教學的反思中,我們可以記下以下細節:⑴講課最投入的時刻;⑵講課最不投入的時刻;⑶最能確證自己的時刻;⑷最令人厭煩的時刻;⑸讓人震驚的事件;⑹讓人感到最焦慮或沮喪的情形;⑺如果給我重試的機會,哪些方面我會做的更好。
二、認真對待自己的經歷
經歷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對教師尤為重要。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往往獨自摸索而不願意去請教別人,但是有些技藝摸索練習遠不如讓技藝精深者直接指正、幫助。比如學習吹橫笛,一次直接指導要勝過自己一個月的摸索。這就啟示我們,人們普遍存在害羞心理,只是用他們感到舒適和熟悉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會嚴重限制他們的發展。那麼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方式,是不是也如此?教師要找到一種方法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新的和困難的事情時所形成的恐懼,然後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我們大多傾向於教我們自己喜歡學習的東西,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感覺到這種學習的焦慮,所以不可能理解學生的這種恐懼。如果我們經常性地努力學習一些新的或困難的東西,就可以利用這種經歷了解學生的恐懼和焦慮,這就會成為一種教學優勢,幫助我們調整教學行動。
我們的學習經歷更值得反思,成長中的某位老師可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究竟他的哪一方面給你留下了這種印象,或者教師的哪種行為讓你感到消沉、被疏遠,這對你的教學有什麼幫助?你是否意識到在教師看起來學生很小的進步,教師由衷的表揚可能對學生具有轉折的意義?你是否把它與你的教學聯系起來?這些經歷是情感性的,它比理性思維給人的感覺更加真切、深刻。當注意到重要的或有意義的事情,明顯感到不同於平常,記下以下細節:⑴是什麼讓它具有積極作用;⑵是什麼如此讓人感到消沉或煩擾;⑶在自己的教學中可能在學生身上出現的同樣反應是什麼;⑷怎樣做可以使學生消除煩惱,有效地幫助學生。記錄這些「歷史的軌跡」,以自己的生命經歷為背景去反觀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改進和提高自己。
三、從學生眼中反思自己
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是一對應的主體。教師可以學生為鏡子來反觀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課上得究竟如何,傳統上是由教育專家、領導、聽課教師評定。他們固然不乏理論高度,但課畢竟是上給學生的,學生對一節課的成敗更有發言權。所以最權威的評判人是學生,只有學生才是教學價值、教師價值的最終體現者。在教師所面臨的所有教育教學任務中,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是最棘手、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用學生的眼光和心理去觀察和理解問題,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我們不妨做些換位思考,回憶一下自己當學生時的苦惱。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可以得到對教師授課情況更近乎客觀的評價結果。
如何了解學生?可以採用定期座談的方式讓學生談談對所上課的接受情況及主觀感受,也可以邀請學生對我們的行動提出匿名評論,或者要求學生寫學習日誌,或者乾脆設計一個課堂事件調查表讓學生填寫。調查表內容如下:⑴今天對我的學習最有幫助的事件是什麼;⑵今天對我的學習造成最大障礙的事件是什麼;⑶教師或學生中誰採取的什麼行動最能確證和幫助我;⑷教師的哪些行為讓我最欽佩;⑸教師的哪些行為讓我最反感;⑹對教學方法的使用有何感想。對出現的主要問題做總結性分析,及時變化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認為,良好的教學總是以受到學生一致的好評為標志。事實卻不是這樣,學生的個性、文化背景、能力、學習方式、理想以及個人經歷不同,再加上學生缺少專業的「慧眼」,難免帶有主觀的好惡。對於他們的意見或建議,我們應有所甄別、遴選,要正確看待學生這面鏡子。
四、以同事為鏡反思自己
教師在獨立反思的基礎上,需要與同事、特別是有經驗的同事進行溝通,與專職教研人員、教育專家對話。這樣會豐富反思的內涵,擴張反思的效果,修正自己反思的偏差。同事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同事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每個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一。
多多觀摩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的課,以旁觀者的身份為課堂實例來「會診」、反思,會受到啟示,甚至突發靈感,這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師之間要建立積極的夥伴關系,搭建一個互助平台,交流信息,合作備課,相互觀摩課堂教學,聚在一起分析處理出現的問題,共同分享經驗和成功。也可以與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學日誌,在交流中批判反思。
當我們承受教學問題的困擾時,向同事談論我們遇到的問題,邀請同事走進課堂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為有些現象距離我們太近了,以至於我們自己很難清晰地認識它們。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明困擾你的具體問題,告訴同事哪類信息對你有幫助,請他給你一些解決問題的有針對性的建議。或者給他一份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如下:⑴為了改進教學,你最想提出的忠告是什麼;⑵什麼時刻讓你感到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最投入;⑶什麼時刻讓你感到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最淡漠甚至反感;⑷最讓你驚奇的事情是什麼;⑸假如由你來執教,你會怎樣做。同事的回答可以使我們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
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培育意義重大。因為,只有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養成「反思性」的專業品質,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素質水平的不斷提升,最終促進新課程改革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他自己沒有想清楚,今天你教他,明天他就忘了,回到老路上去了。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頭腦來指揮自己的雙手,而不是用別人的頭腦來指揮自己的雙手,我們只能啟發他思考,促進他思考,給他點撥,給他引領,但是路還是要他自己走。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只能是教師自己的教育觀點和素質的反映,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必須使教學觀念同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一致,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善於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終身學習者。
2. 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師還是學生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1.教育是作為「主體人」的發展,而不是作為「手段」的發展。
教育活動是實踐活動,教育過程是教育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存在著「雙主體」,即:在教師的「教」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知識是媒體;在學生的「學」中,學生是主體,知識是客體,教師是媒體。
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提高和發展學生個體的主體性,使學生逐步地由自由人轉變為社會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是發展和轉變的主體,承認並尊重學生這個「主體人」,是落實素質教育,面向全體,讓學生全面、主動地得到發展的前提。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發展是通過自我設計、自我構建、自我努力實現的。只有同時把自己作為認識和改造的對象,解決自己主觀世界的各種矛盾,它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如果我們把人作為純粹的客體來對待,就不是在發展主體的人,而是在發展「生產手段」。
2.教育是創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復制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實質在於把人類優勢的文明成果化為內在的心智結構。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能夠「復制」知識,而是使知識成為學生的主體能力,運用知識對客觀事物進行改造和創新。例如:學生學習數學,不是為了記住一些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而是為了運用公式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習語言,不是為了記憶一些語法規則和詞彙,而是為了運用語言去進行交際、進行創造。如果通過教育,學生不能夠自己獲得知識,不能夠運用、更新、改造知識,只能夠記憶知識、復制知識,那學生豈不成了一台電腦,或一台復印機?這樣的知識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它怎麼能夠推動個人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呢?
3. 學生的發展是主體人的覺醒和主體人能力的提高
現代學生觀認為,學生不能等同於「園丁」手下的「花朵」。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主體的人。冰心老人曾經說過,我們可以給孩子以指導,但不能給孩子以思想。因為他們有思想,且他們的思想多駐在「明日」的巢中。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主體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內心和行為兩個方面同時造就一個人,造就一個不同於以前人的獨立自主的、有熱情、有個性、有尊嚴、有責任心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需要的人。……不要把教育看成是植物的栽培或動物的馴養那樣的工作,更不能把教育看成是工藝品、商品的生產過程。教育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關注的是整個人生世界的意義。四、面向全體學生,關心和尊重每一個主體人。
3. 如何看待教學中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都對新世紀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學大綱,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體系,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設備的水平等等。在眾多因素當中,思想觀念至關重要,在各種觀念中又以學生觀、老師觀和師生觀為主,它從根本上影響著教育發展的方向,影響著教育質量,決定著教育發展的前途。應該說,我國的教育觀念一直在發生變化。近幾十年來,專家提倡師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討學習,變原來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形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這變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觀念本身是動態的,會不停地發生變化。 任何教學過程都是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矛盾統一體。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學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過程的主體。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使其有機結合,在教與學這一對矛盾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隨著由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教學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大。 一、必須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 傳統教學論中對"學」的重視、研究不夠,並不等於對教師主導作用講多了或抬得太高了,從而應該少講一些或貶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視並切實搞好學習還必須強調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重犯教育史上走極端的錯誤。強調"教」就好象意味著要輕視"學」;強調"學」就好象意味著要輕視"教」,始終在兩種片面之間來回搖擺,不能取得最好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即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強調老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具有客觀性和必要性。教學方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程、教學結果和教育質量等,都主要由教師予先決定和設計,相反,學生決定不了這些;他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老師教給他們什麼,他們是未知的。教師之所以起主導作用,通常是因為教師受黨和國家的委託有教育學生的權利和職責。聞"道」在先,而且受過專門的教育訓練,教學方向、教學內容、方法等,他都是應該已經掌握的;而學生才准備聞"道」,特別是中小學生正在成長發育時期,知識和經驗都不豐富,智力和體力還不夠成熟,還缺乏一定深度的認識辯別能力,他們不可能掌握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等。這好比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哪兒風景好,哪幾條路可以到達,哪一條是捷徑,怎樣走既能很好欣賞風光又能輕鬆快捷,這些都是向導要決定的,而不是旅客決定一樣。教師之所以起主導作用,還有其更深刻的根椐。教師固然代表不了學生的外在環境和教育的全部,而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動、學習方式方法,以及學習獲得的知識思想和能力等等,都不可能是自生先驗的東西,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接受、吸收來自外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教育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老師。教學實踐一再表明,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必須堅持。教育教學是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拋棄了這個原則,這目的、計劃、組織就無從談起。況且,教學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中、小學生是不夠成熟的青少年和幼稚的兒童,對非常復雜的教學過程作出各種選擇和決定,其成敗利弊是不言自明的。可見,撇開教師的主導作用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科學也不負責任的。教學是通過師生雙方的互動和合作而共同完成的。教師的教,如果沒有學生的學的配合,將成為一種缺乏「生氣」的教學;學生的學如果沒有教師教的指導,將變為單純的自學,學習難免走彎路。教學雙方要合作得好,一方面,教師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學上不搞「滿堂灌」和「填鴨式」,給學生留有思考、發言的時間和機會;另一方面,教師必須發揮教學民主作風,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見解,在是非曲直問題上積極疏導,而不採用「壓服」的方法,注重在課堂上營造師生間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雙邊氛圍。此外,教師還必須利用學生的「向師性」的特點及求知渴望,積極改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 二、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於教師來說,學生是受教育的客體;對於解決教學任務的一系列認識活動來說,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教育教學任務獲得一定知識,能力的一系列認識活動。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在教學活動中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器。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 教師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能起多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的如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學習時的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種心理成份。主要表現為濃厚的認知興趣,高漲的學習熱情,堅強的學習意志和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就在於這些積極因素的參與學習。如果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充耳不聞,這講就等於零;教師布置閱讀,學生置之不理;這閱讀方法也就失靈。另外,很多操作性的練習、思考,都需要學生的實踐,學生沒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這些環節都是不能完成的。總之,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智力,學生的"學」是核心,只有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以體現,教育質量的提高才有可能。而讓學生很好發揮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是教師發揮好真正的主導作用。 三、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是一致的,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好了,學生學習也必然進入了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學生以學習的主人角色出現,知識、智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肯定與教師巧妙地發揮了主導作用分不開。多年來,我們對教師主導作用的理解和貫徹存在著問題,往往把教師主導作用和為"學」服務分開;把學生受教育的客體和學習的主體地位對立起來。其實,學生的"學」固然是在教育的引導組織下進行的,但"教」是為"學」而存在的,否則就毫無意義。教師主導作用必須也必然有一個落腳點,這個落腳點只能是"學」,教的目標和結果一定要由"學」體現出來。更為主要的是,學生的"學」是教師不能替代的,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目標地實現都要通過學生的"學」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矜於師道尊嚴,要及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巧妙的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的"學」服務。當然,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學生中心主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認真地學習,但必須要有教師適時必要的引導,才能確保教學活動順利快捷,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並使智力得到發展,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很好發揮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是教師發揮好主導作用。 教師和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採用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旨在引導學生走,而不牽著學生走,激勵學生學而不強迫學生學,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而不代替學生作出結論。啟發學生,教師應注重把握教學時機,積極開啟學生的未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具體做法是,當學生有求懂的慾望而又弄不懂時,教師可通過置疑、對比等手段進行引導;當學生有說的願望而又說不出或怕說不好時,教師可通過提示、打比方等手段進行引導。啟發式教學的真正用意,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開啟知識大門,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和知識的意義,教師主要的功能是起「搭架」和「拋錨」作用。 就完成教育目標來說,教師和學生都承擔有責任,學生要積極地在教師引導下學習,教師要全心全意地教好學生,而學生學有所得,智力和思維能力都取得發展是師生共同的目標。教師的主動作用就是主動地為學生的"學」服務,不能是被動地適應和追隨學生當前的興趣,而是要從教學目標出發,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握方向,因勢利導,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獲得發展而不費時費力。
4. 如何理解教師是權利主體
在教育工作生活中,教師是權利的主體,因為教師具有一下權利:
教師的公民權利是指教師作為公民依法享有相關法規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依照我國《憲法》的規定,教師的基本公民權利主要包括:政治權利、宗教信仰權、平等權、人身權、文化教育權、社會經濟權以及監督權等。在這些基本權利中,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是教師一般公民權利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教師遭受來自家長、學生的毆打,遭受到侮辱和性騷擾,等等。
1、教育教學權
教師的教育教學權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權利;二是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利。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職業權利的核心,也就是說,教師作為組織教育活動的主體,可以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針對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基本狀況,自主地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創新教育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是教師主動性發揮的基礎,也是教育實踐有效進行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只有擁有了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權利,才能夠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學校和其他教育組織也不能隨意侵犯教師的教育教學權。
2、學術研究權
(1)教師在專業領域內,有權從事科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著書立說和從事技術開發等。
(2)教師有權參與合法的學術交流活動,加入專業學術團體,並兼任工作。
(3)教師在學術活動中有權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爭鳴學術思想。
3、管理學生權
教師管理學生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教師是已經取得教育資格並具備相應技能的專業人員,不僅精通教育技巧和方法,而且熟悉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此,教師有權且能夠運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能夠因材施教,並合理地啟發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師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生的道德、品行具有評定權。也就是說,教師有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學習、勞動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評價,不僅要如實地、客觀地、公正地反映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業成績,而且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會產生深遠影響。教師的管理學生權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專業性較強的一項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非法干預教師管理學生權的行使。教師也應當珍惜、並以公正的態度行使這項權利。
4、報酬待遇權
教師有「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的權利。
5.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體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是什麼原則
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借鑒國外的先進思想,大膽地發出「以人為本」的呼聲,在教育領域則主張「以學生為本」。這原是一種教育進步、良性發展的表現,但遺憾的是,有的同仁卻走向「極端」,進而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它與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水火不相容,是彼此互為否定的。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強調創新、變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知識傳授。這給教學效果一向「少、慢、差、費」的語文學科,帶來了一次絕佳的發展機遇。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強調自主探究,突出了開放意識、民主意識,學生自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表現欲都被激發出來。「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變。然而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時,也給人留下一分憂慮:學生活動成為一種時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讀,便「左鄰右舍」或幾個學生合圍而坐,展開討論,還有當堂辯論,動作演示,聲樂熏染等等,課堂變得熱熱鬧鬧起來。熱鬧之餘,不禁令人深思:這種過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而忽略教師主導性,甚至否定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這應該是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嗎?不是,斷然不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滿堂鬧」的狀況,是我們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認識和做法出現了偏差,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 學生主體地位過分突出
1、 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絕對化的傾向,不是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習方式,而是讓教學內容來迎合學習方式。一些學生自主學習陷入困境,對新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無策,學習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實,在教學生沒有知識經驗基礎的課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不能不顧及學生實際為探究而
6. 簡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
學生為主體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指導作用,主導有二個任務,一是主導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二是幫助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7. 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師還是學生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1、教育是作為「主體人」的發展,而內不是作為「手段」的發展。
教育活動是容實踐活動,教育過程是教育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存在著「雙主體」,即:在教師的「教」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知識是媒體;在學生的「學」中,學生是主體,知識是客體,教師是媒體。
教育是創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復制能力的提高。
2、教育的實質在於把人類優勢的文明成果化為內在的心智結構。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能夠「復制」知識,而是使知識成為學生的主體能力,運用知識對客觀事物進行改造和創新
學生的發展是主體人的覺醒和主體人能力的提高
3、現代學生觀認為,學生不能等同於「園丁」手下的「花朵」。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主體的人。
4、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主體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內心和行為兩個方面同時造就一個人,造就一個不同於以前人的獨立自主的、有熱情、有個性、有尊嚴、有責任心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需要的人。
5、冰心老人曾經說過,我們可以給孩子以指導,但不能給孩子以思想。因為他們有思想,且他們的思想多駐在「明日」的巢中。
8. 教育學為什麼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①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在在備課中。一節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反復認真地鑽研教材,進行嚴密的備課,教師的認識先於學生、高於學生。
②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目標不當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和盤托出教學目標,凸顯活動的目的性」
③精彩的導入取決於教師的匠心獨具。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整節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
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經驗的獲得,還是智力、能力的發展,教師都既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學生動起來,由學會到會學。
(1)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
(2)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於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學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9. 教師資格考試考試中,如何區分教育的主體和客體
大家在備考教育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主體」和「客體」的題目。很多同學覺得不好理解,造成題目錯誤。其實關於「主客體」的題目,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動作的發出者稱為「主體」,而把動作的對象理解為「客體」(對象)。
我們可以把「教育」理解為「教」和「學」兩種活動。
1.教師是「教」的「主體」,「教」的對象為把「內容」傳遞給「學生」。
2.學生是「教」的「客體」(對象),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內容」。
3.內容是「教」和「學」共同的「客體」(對象)。
【練習題目】
1.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方向採用科學方法獲得良好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主題
C.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主導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是主導
1.【答案】C。解析: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體現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正確答案是C。
2.學生即是教育的對象又是( )和( )的主體。
2.【答案】自我教育和發展。解析:一般我們說在教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主體,教育的主體又可以理解為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
3.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應更加註重學生的( )地位。
A.主導 B.客體
C.主體 D.媒體
3.【答案】C。解析:學生即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更是學習的主體。現代教育學的理念要關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因此正確答案是C。
4.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A.客體 B.主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4.【答案】A。解析:教育影響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的紐帶或者說中介。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響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因此正確答案是A。
10. 教師成為教學研究主體的策略有哪些
教學研究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改進教學。加強教學研究,可以架起課程理念和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的橋梁,促進先進教學經驗的提煉和傳播。為此,我們通過開展專題研討、經驗共享、教學創新、常規完善等不同類型的教學研究活動,對教師的教學全過程進行規范、優化、研究和評定,形成了反思教學、案例評析、教學診斷、互動研討、教學沙龍等五種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學
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通過反思教學,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回憶、思考、評價,做出新的計劃和行動,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素質。為此,我們在培訓中,注重反思教學,指引教師進行教研活動。
(一)建立組織,明確分工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求學校採取互動反思模式,建立組織,明確分工和規則,為開展教研活動奠定基礎。
1、將全體教師按年級、學科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6-8人為宜,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在每次教研活動中,各小組都設組長1人,負責小組教研、討論的組織調控;記錄員1人,負責對小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的記錄;發言人1人,負責將本組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體組員做介紹;時間控制員1人,掌握每人發言時間不要超時;問題員1人,將本組成員某個方面的問題向學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動中,角色分工可以調換。
2、建立規劃,明確程序
在教研討論中,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發言。為了按照科學的程序開展反思教學研究活動,我們制定了行為規則和活動規劃。
①在行為規則方面,要求小組成員依次輪流發言,此外還要做個人學習筆記,內容包括本人的觀點、本組其他人觀點的不同之處、組間交流結果等。
②在活動規則方面,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開展教研討論活動,針對每個教研專題向全體組員介紹本組討論結果,可以相互辯論。問題員在每輪討論後將本組的問題向學校提出。
(二)專題教研,反思互動
學校定期確立教學研究專題,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完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1、加強教學前反思研究,重點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每個成員都要精心設計教案,小組間研究討論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訂教案。
2、加強教學中反思研究,重點研究教學過程與效果,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問題的調控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自己滿意的教學技藝和教學機智。每個成員都要做教學行為記錄,組員之間可以相互聽課、評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教師給自己拍教學錄像,通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反思教學行為。
3、加強教學後反思研究,重點對教學得失原因進行分析,制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教師可以寫教學後記,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修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
(三)及時總結,合理評價
每次專題教研活動都要有記錄和總結,以便於檢查和評價。堅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採取多種評價方式,考評每一個小組和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培訓效果。
1、培訓總結必須全面,要能反映研究的問題、小組的研究觀點、個體成員的發言情況以及研究討論的方式和效果。
2、將教研成果、經驗,主要是教學策略改進方案等進行校組際交流,相互學習借鑒。
3、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小組教研和成員收獲的質與量進行評價,把評價結果記入教師培訓檔案和教學檔案。
二、案例評析
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運用案例教學,可以使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和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此,我們通過案例評析促進教研活動的發展,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學習案例,注重剖析
學習案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學習案例過程中,教師可以快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為此,我們注重案例學習,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幫助教師提高學習質量。
1、精選典型案例,組織教師專門學習,由專家、名師等組織者進行剖析。組織者要結合新課程教學實際提出思考題供教師討論,最後由組織者作深刻點評。
2、要靈活調控學習進程,通過案例解讀、課件演示、角色轉換、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教師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積極性。
3、要優秀教師「現身說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學事件,在講述中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專家點評,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
(二)撰寫案例,注重點評
撰寫案例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促使他們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有利於教師間加強溝通、分享經驗。為此,我們每學期都要求教師撰寫一定數量的不同類型的教學案例。
1、組織教師收集和整理實踐素材,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東西,撰寫教學案例,並不斷地進行修改、完善,使之具有較高的學習、借鑒價值。
2、加強教師案例撰寫的指導,使教師掌握撰寫教學案例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可以組織教師一起加工教學案例,使之成為有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精品案例。
3、對教學案例進行具體點評,評析核心問題,總結教學規律,提出應注意的事項等。
(三)評選案例,注重宣傳
評選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學習、研究和撰寫教學案例,深入研究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們每年都組織一次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1、層層組織教學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學校、鎮區每學期組織一次,市(縣)級評選每學年於第二學期舉行一次。
2、優秀案例評選。按學段、分學科進行徵集,然後開展市(縣)級評選,屆時各鎮區、學校按教師總數三分之一的比例推薦參評案例。
3、評選優秀案例,組織專門力量加工、整理,編輯成案例集,加強優秀案例的宣傳。
三、教學診斷
教學診斷是教研人員與任課教師合作,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並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我們組織教研人員定期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學臨床診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實踐。
(一)臨床診斷,科學評議
新課程培訓的重要目的是改進教學實踐,加快新課程實施。通過臨床診斷,可以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矯治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為此,我們要求教研員深入基層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臨床診斷,科學評議。
1、要求學校經常開展公開課、探索課、研究課、嘗試課等觀摩活動,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評議,共同分析執講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共同研究矯正對策。
2、要求教研員經常深入基層學校進行臨床教學診斷,對教師的教學按照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准進行科學評議,指導教師完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要求科研人員、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和本學科骨幹教師參與教學診斷與評議,研究和分析執講人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幫助教師正確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二)深入研究,正確指導
教學診斷的目的是完善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我們針對教學診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新課程教學向縱深發展。
1、將研究目標前移,跟上時代的步伐,研究教學的前瞻性問題。教研人員和科研人員要分析新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出問題,出台預防措施,正確指導基層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2、將研究重心下移,深入到學校、課堂和教師中,研究解決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教研員在教學診斷中必須提出指導性意見,能夠根據面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3、將研究重點平移,從單純研教向既研教、研學又研考方面轉移。教研員要研究診斷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研究考試的趨向和試題類型,正確指導學校開展教學工作。
(三)及時矯治,不斷完善
在教學研究中,要加強教師教學行為矯治的探索,指導教師不斷完善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此,我們把矯治作為教學診斷的重要環節來抓。
1、加強有效性教學研究,制定教學評價標准。按教學評價標准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匯總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導致教學陷失的根本原因,研究矯治措施,出台改進教學工作的意見。
2、加強矯治措施的落實。通過印發文件、召開會議、現場指導等形式,落實矯治措施。學校對教學矯治措施的落實要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
3、加強教學矯治的督導,組織人員檢查基層學校教學工作改進情況,把檢查結果納入對基層學校的教學評估中。
四、互動研討
互動式研討是一種教師群體教研活動,也是一種圍繞典型課例進行的突出教師參與的培訓形式。通過互動研討,可以促使教師直觀體驗和感受新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平等討論,在專家指導下品味、體驗課例所蘊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為此,我們把互動研討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一)明確步驟,規范操作
互動研討大致按照集體聽課、分組討論、會議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為此,每一次互動研討活動的開展都要精心設計,有條不紊地組織進行。
1、集體聽課。組織者要求聽課教師所應思考的重點問題,組織教師帶著問題聽課。
2、分組討論。要求圍繞課例進行討論,教師要把自己的收獲感悟與困惑提出來,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和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3、會議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在會議交流本組的討論意見。
4、專家分析。專家要對課例進行剖析,使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觀念。
5、總結評估要科學評價課例和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總結、提煉本次互動研討所體現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二)優化形式,靈活組織
各學校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互動研討活動,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豐富教學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開展實戰性研討。將教學研究的場所設在課堂,邊教邊研,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專家進行即席指導。
2、開展對話式主題研究。根據主題開展教研活動,讓專家和教師進行對話、研討。教師把教學中的困惑提出來,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甚至專家可以走上講台,執講示範課。
3、開展定向性質疑辯論。根據預先確定的研討方向開展質疑辯論,讓教師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在爭論中辯明真理,認清新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向和可行途徑。
(三)突出重點,深化研究
互動研討的重點是為教師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首先明確出研討的重點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調動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深入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1、要對課例進行深層次剖析。重點研討課例所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進措施:研討課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技術運用;研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
2、要結合課例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缺陷。在互動研討中,要通過各種手段深化研究的層次,挖掘個體潛能和整合群體智慧,從而實現思維共振、經驗共享、情感共鳴,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3、要通過互動研討,使教師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注意的問題,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
五、教學沙龍
通過教學沙龍活動能夠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對話,實現教研經驗的共享。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要求學校設置教學沙龍的固定場所,讓教師暢談自己教學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獲、體會和經驗。
(一)營造氛圍,加強教研組織建設
各學校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制訂教研計劃,組織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為教學沙龍活動開展創設支持性環境。
1、要求教師自願結合,組成教研小組,確定教研任務,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進行交流。
2、要求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札記,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方法,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
3、要學校為教師開展教學沙龍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每次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有學校領導幹部參與。
(二)精心組織,加強教學沙龍管理
要提高教學沙龍活動的實效,就必須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為此,各學校都結合實際對教學沙龍活動的開展作出詳細明確的規定。
1、每周組織一次教學沙龍活動。每周一,確定教學沙龍活動主題,讓教師精心准備。
2、教師每學期必須參加一定數量教學沙龍活動,每次參與教學沙龍活動都必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參與改進措施的研討。
3、學校開展教學沙龍活動要有記錄,教師參與教學沙龍活動要總結,以便於檢查評估。
(三)專家引領,加強教學沙龍指導
教師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可以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在校本教研中,我們要求學校每年都要邀請教研人員、科研人員參與本校的沙龍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
1、注重校際交流,邀請其他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經驗,開闊教研視野。
2、邀請專業教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就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進行研討,在專業教研人員的指導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
3、邀請科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