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語教育改革需要孩子提升哪些能力
1
春節剛剛過去,新學期剛剛開始,細心的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教育改革又有一些新的動向:首先是四部委的政策出台,明確強調糾正「強化應試」的行為;其次,一些城市開始叫停競賽項目,其中有的還被進行了違法處理。
結合到之前的中高考英語改革方案,我們能夠提取到的關鍵信息:
中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加大語文、尤其是閱讀思維、閱讀理解能力考核的比重。有人說,今後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只是表面,往裡深挖其實是:得閱讀者得中高考;
英語教育改革:聽說比重加大,閱讀比重更大,重點大學英語分數一票否決。
2
在大方向之下,2017年,英語課程標准進行了修改。小學階段,按照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幾個維度給出了明確的要求。
到小學畢業,能演表演歌謠或簡單的詩歌30-40首,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
讀的方面,能藉助圖片朗讀,尤其要求按意群朗讀;能按照拼讀規律讀出單詞。
而到了初高中階段,閱讀量開始有要求。尤其是對於閱讀策略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文章主旨、作者意圖等等)。
相比於新課標的基礎要求,近幾年高考閱讀題目的改革,卻對閱讀的要求有了質的提高。各省市的高考閱讀理解題目,越來越多地直接取材於國外的時政類雜志,或是原版書籍。
有人感嘆:國內英語考試的難度,已經直逼雅思托福了。
這是必然的,趨勢今後還會越來越明顯。正在進行中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制定,合作方恰恰就是與雅思考試的主辦方之一。種種變化無不說明,中國英語教育已經開始轉變方向,與國際接軌的步伐越來越快。
3
這種變化,在幾年前情況如何?我們來回顧一下:
2009年到2010年,我在新浪博客介紹北美的全民閱讀教育,這些內容後來集結在《出國不出國》一書中。那時,很多人在我的博客下面留言感嘆,中國什麼時候才能這樣重視閱讀?
在閱讀中積累單詞和語法,再通過教學環節進行精準操練,就是我們落地北美教學體系,為中國孩子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在中國如果想單靠學校、機構老師顯然是不行的,所以要家庭和社會互助。過去安妮花用了很大的精力去進行理念方法、教材、課件的研發以及教師培訓,那麼今年,我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發各種工具,讓家庭配合的部分變得更有趣、更溫馨、更高效。
6
未來已來,教育的變革,有時候我們貌似沒有立刻看到結果。但是一回頭,一切都不再是過去的模樣。
應試在改變,有前瞻性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選擇科學的路線圖,不把孩子的未來局限在小小的國內應試上,反倒容易讓孩子更加有實力解決應試。這是安妮鮮花從2009年和數十萬粑粑麻麻一路走過來的切身感悟。
現在大家動不動就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我自己有時候也用這句調侃一把。但我更想說,作為父母,別讓眼界限制了我們對孩子未來的想像。素質教育也好,應試也好,核心都是為了讓孩子未來有一個更有價值的人生。
我們願意陪伴大家一路同行,用10%的精力輕松解決應試,讓孩子通過科學、輕松、高效的英語路線圖,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有實力去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B. 國家的教育改革方案
2008年7月初,地處南方的某重點師范大學的教科研究機構,接到了教育部的一份傳真。傳真明確指出:國家將著手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接到任務的研究人員們十分興奮,隨即將分配給自己的課題粘貼到某網站的論壇中,以求廣開言路,廣納意見。
從網友跟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人們對這個本世紀中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規劃綱要,充滿期待。
8月29日,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綱要的具體制定工作方案正式獲得通過。9月中旬,工作方案所確定的分類課題,被有計劃地分配到各研究機構。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課題組專家談松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綱要正處在積極調研階段,具體方案將有望在年後出台。他強調並糾正說:「部分媒體報道說,綱要已經獲得通過是錯誤的。實際上是綱要的制定工作方案獲得了通過,而不是綱要本身」。
中央教科所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根據中央指示,本次調研工作強化了細節問題,年後出台的方案將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
記者從南京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有關部門獲知,這幾所大學的研究機構分別承擔了綱要的部分分類課題。綱要的調研工作總共確定了10個重大專題、36個子課題,將涉及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
根據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精神,綱要將對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部署。會議上特別強調了綱要的標准,科學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部署,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和操作性。
根據有關工作方案,綱要將從五個方面,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部署。其中突出強調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概念。
對於綱要的制定過程,工作方案確定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准則,將廣泛聽取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同時,相關重大問題也將在社會上公開討論。
本報記者從有關院校的教科研究機構獲悉,工作方案所確定的10個重大課題和36個子課題,幾乎囊括了教育體制的全部,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動作。
其中第一個課題,是對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的研究。強調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前提下,借鑒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確定2012年與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總體目標及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
推進素質教育研究,被確定為第二個課題。這個課題特別突出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和需要的教育」方針,將著力解決實施素質教育的體制性障礙和政策性問題。初中、高中、大學招生和中考、高考制度改革以及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治標與治本之策,被列為重點內容。
在第三個課題即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將被強化為政府責任和保障機制。這個課題中,最為顯著的子課題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其中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尤其中考和高考問題將做出專項調研。
另外,綱要還將涉及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體制改革。
在第七個課題,即教育公平與協調發展研究中,將突出調研公共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傾斜的制度。
第八個課題是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研究。在這個課題中,將明確中央和地方管理教育的責任權利;政府和市場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務中的作用與辦學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在教育發展保障條件與機制的課題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教育投入機制的研究。將確定國家中長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並建立和完善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元化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完善制度措施,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教育經費分配機制。同時將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C. 莆田二中 什麼時候建立
莆田第二中學之前身哲理中學創建於1878年,
中華民國時期很吊,在整個中國東南沿海都很有名。
1952年改名為「莆田第二中學」,
1956年被確立為省重點中學,
1997年被評為省一級達標中學(莆田市第二所)。
2003年12月通過省一級達標中學復查
2005年3月搬遷位於西天尾鎮溪白村新校區。現在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在梅山麓的老校區---民辦哲理中學(名義上已經不屬於莆田二中了)。
D. 應樹立怎樣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人才觀、管理觀、服務觀
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下面本節對現代教學觀念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陳舊的教學觀念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影響支配著教師的教學行為,並表現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
首先,將教學目標的確立直接指向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識記課堂傳授的知識,成為教學的中心和惟一任務。教師忽視從學生將來的發展考慮,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了應付考試,忽視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其次,教師直觀主教,忽略學生的學,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單一的,課堂成為講堂。由於教師不夠重視對學生活動的反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扮演了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
再次,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識的時間,從而占據了學生課上的自主學習時間,「以練代講」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上述保守、片面的教學觀念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行為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的,更與未來社會的發展相悖。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進行教學觀的革命,樹立現代教學觀。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傳統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它以教師為圓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把書本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工具,把分數看成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惟一標准。其結果,嚴重的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利於現代新人的成長。而現代教學觀念完全摒棄了這些落後的想法和方式,試圖用嶄新的教學觀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在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教學改革。下面對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進行簡要的闡述。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科教學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其目標應全面體現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即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1)教學的基本價值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教學的基本作用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蘇南通李吉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以確定的對方為前提。只強調某一方,取消或忽視另一方,都不可能構成或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與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即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過程的轉化,從不知到知,並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
首先,教師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決定了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這種導向、組織作用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對教學質量與效果全面負責。
其次,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的目的在於學生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過程。
②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復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路,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麼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於開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③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你來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完整的生命來看待。要認識到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是認知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創造性活動。現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內在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多方面功能,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轉變教學觀念是最基礎的一環。具體地說,要實現四方面教學觀念的轉變。
①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傳統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掌握,也就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因此,教學的注意點放在學生外在的活動與變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記憶的牢固,答題的准確。這些雖然也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現代教學論把教學的注意點轉向了學生內在的變化上。
②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轉向能力型。為適應這種情況,教學相應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識?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句話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學習的過程。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較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和條件下去尋求未知的東西,這就需要思維能力。長期以來,由於強調學習的結果,在學習解答問題時,只要求做出一個惟一正確的標准答案,而這個問題的情境往往與書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記憶和背誦上。強調學習的過程,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標准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尋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導學生重視思維的方法,經過長期訓練,達到發展智能的結果。
③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特徵,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其教學方法是單純教師教的方法,講授幾乎占據全部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學過程中信息是按照師——生的形式單向傳遞,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為改變這種狀況,陶行之提出「教學合一」,並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合一」的觀點越來越為教育界所接受,並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布魯納認為,現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前蘇聯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們指出,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人際合作關系」,認為「在今天,正是師生關系的問題已被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傳統的認為教學法只是教師教的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合作的過程,這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為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單一的講授法難以勝任。學生智力和技能地培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④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教學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傳授知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一種開放性、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它在空間形態上、綜合運用集體教學、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等多種形式,在時間流程上,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教學環節與結構。素質教育是一種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這個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並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3.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的情景,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有「灌輸」一詞。而現在,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科學愈來愈呈現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綜合的格局,人們的智能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只是陳舊、更新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麼它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學生的創造性屬於創造性學習一樣,是使個人和社會做好准備。為了在行動上與新情況相協調的一種讀書模式,它能使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預測、模擬、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來考慮趨勢,制定計劃,評估目前決策的未來後果。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造性的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E. 簡述當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當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是:現代教育評價強調創設適合並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現代教育評價由關注總結性目的向關注評價的形成性目的發展。
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
縱觀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古代的傳統考試、近現代的科學測試和當代的科學評價三個不同時期。
早期教育評價對象主要是教學領域,集中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定上,以此為基礎對教學計劃和課程編制的優劣得失作出判斷,現代教育評價的對象擴展到了所有教育領域,宏觀和微觀教育活動的一切方面皆可作為評價對象。
(5)南京市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擴展閱讀:
依據評價標准,可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常模參照評價與標准參照評價;依據評價的功能,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依據評價對象的范疇,可分為整體評價和單項評價、群體評價和個體評價。
依據評價學校的級次,可分為高等學校評價、中等學校評價、初等學校評價;依據評價學校的類別,可分為職業學校評價、專業學校評價、師范學校評價、特殊教育學校評價;依據評價主體的身份,可分為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依據是否採用數學方法,可分為量化評價與非量化評價等。
從人們對教育評價的觀點來看,可以將教育評價視為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搜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不斷自我完善和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適用於對普通教育領域里各種教育現象進行價值闡述。其特點主要有:教育評價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有一定程序和系統活動過程;教育評價以一定教育目標或一定教育價值觀為依據。
教育評價以對評價對象的功能、狀態和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核心;教育評價以科學的評價方法、技術為手段;教育評價最終目的在於不斷完善評價對象行為,提高教育質量,為教育決策服務。
F. 中高考改革:學生需要發展哪些核心素質
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基本的公民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了解中國特色社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知識。政治學與行政學是近代從西方傳到中國來的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政治學以國家及其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范圍涉及政治理論、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國際政治等領域國內高校的法學院一般都設有政治學系或政治學和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學與行政學成人高考專業培養具有一定政治學、行政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能在黨政機關、新聞出版機構、企事業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學和行政學高級專門人才。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政治學、行政學、國際政治學和法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政治學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調查研究、分析判斷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即需要一定的信念、思想,這就是精神支柱。在今天,只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才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才是個人發展的行動指南。然而,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據調查顯示,在理論指導問題上,中學生中認為是否能一以貫之堅持鄧小平理論關繫到社會主義成敗的只佔56.62%。其餘的學生,有的認為:小平理論不一定能一直指導現代化建設;有的認為看一看再說;有的認為是領導幹部的事,與中學生關系不大;有的認為說不清楚。由此可見,當前的中學生在政治方向上、信仰上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理想既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是一生為之奮斗並可能實現的目標,它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調查顯示,中學生有理想抱負,有獨立意識,但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來設計與思考人生價值,具有理想化、個性化色彩。從學習動機上看,為了考個好大學的佔49.52%,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佔40.69%,為將來找個滿意工作的佔28.98%,只有18.23%的學生表示是為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共同理想,就能夠齊心協力,勵精圖治。培養中學生的政治素質,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有較科學的認識。改革開放20年,雖然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達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仍有廣泛影響,特別是當前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都影響了中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政治觀的形成。一些中學生沒有看到社會主義優越性,對社會主義喪失了信心。因此要培養具備21世紀的政治素質的人才,一定要培養學生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自覺反對和抵制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總之,21世紀的中學生首先必須具備合格的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政治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經受考驗,才會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會有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G. 於漪是誰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畢業於鎮江中學,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中文名: 於漪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7日
職業: 教育 特級教師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主要成就: 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代表作品: 《於漪語文教育論集》;《於漪文集》
名言: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目錄
基本信息現任職位
主要著作
兼職
獲得獎勵
教學風格思想性
重學性
情趣性
智能性
文學性
整體性
教學經驗
教學特點
永遠的師者綜述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師
一位一身正氣的校長
一種清新的教學風格
個人名言
思想特點時代性
前瞻性
教育思想綜述
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樹魂立根,植根學生的理想信念
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文化判斷力
個人貢獻
獲得「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基本信息 現任職位
主要著作
兼職
獲得獎勵
教學風格 思想性
重學性
情趣性
智能性
文學性
整體性
教學經驗
教學特點
永遠的師者 綜述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師
一位一身正氣的校長
一種清新的教學風格
個人名言
思想特點 時代性
前瞻性
教育思想 綜述
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樹魂立根,植根學生的理想信念
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文化判斷力
個人貢獻獲得「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展開 個人簡介
簡介
於漪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特級教師。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3年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 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現任上海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現任職位
現任上海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 於漪在作報告
主要著作
《於漪語文教育論集》 《語文教苑耕耘錄》 《語文園地拾穗集》 《學海探究》 《教你學作文》 《語文教學談藝錄》 《於漪文集》 《於漪教育文叢》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 《妙筆生輝》等數十盒。於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錄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課。領銜主編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名師出版工程《名師講語文》叢書(30卷本)。
兼職
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獲得獎勵
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編輯本段教學風格
思想性
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是教學改革的依據,於漪牢牢地把握著這一依據。她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著一條鮮明的紅線,那就是「教文育人」。於漪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著「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著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於漪語文教學的思想性是很強、很突出的。 於漪老師在聽課
重學性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於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情趣性
於漪主張,講課要有情趣。教學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學習願望,才能產生實效,而效果又會促使興趣的鞏固和發展。為此,教學就須在「得」字上下功夫,學生學有所得,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於漪站在培養開拓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高度,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能力培養。只要全面地閱讀於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於漪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於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 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於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後性,從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角度考慮,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 縱觀於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地培養起自學能力。
文學性
人的生活離不開文學。文學修養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具有的文化素質。於漪的語文教學,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只要聽聽她的學生在發言時能熟練地運用古詩詞,能恰到好處地使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在課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誦古代詩詞,也就可以知道於漪平時是怎樣成功地向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了。聽於漪講課,讀於漪文章,文學味濃是一個突出的感受。平時她的教學語言也充滿了優美的文學詞語,感染力很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必然隨之提高。 於漪教育思想專著首發式
整體性
於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然後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麼、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於漪精通於教學藝術,對於一堂課怎麼開頭,選擇什麼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於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准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編輯本段教學經驗
怎樣上好一堂課,於漪的主要經驗是: 於漪著作
第一,「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濺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變換提問的角度,選擇最佳入口處,激發學生的感情」; 第四,「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聯系、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形成餘音繚繞」。
編輯本段教學特點
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為教師工作的制高點,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文教學中,把語文教學和情操熏陶、知識傳授、智力開發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她用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時時燃燒著自己,也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被譽為師德標兵。 幾十年來,於漪老師始終投身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時代性、前瞻性和創新性。
編輯本段永遠的師者
綜述
1951年,復旦大學教育系畢業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驕傲 於漪著作
的學生--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漪。40多年來,盡管工作崗位發生過許多變化,但她心中鍾愛的職業始終只有一個:永遠的教師。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師
憑著激情,她在走出校門教了8年的歷史課後,毅然改行拿起了語文教材,並從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雖然她一直是一位優秀的學生和出色的歷史教師,但面對學生們不敢有絲毫馬虎。從語法、修辭、邏輯到中外文學史、甚至哲學、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識,所有與教學相關的知識都一一學習,天天明燈伴夜到三更。奠定了自己作為師者的基礎。《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中學生作文指引》、《教師學概論》等著述,向人們展示的正是這種基於對語文教學充滿激情的碩果。1978年,於漪以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突出成績而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教師。
一位一身正氣的校長
憑著一身正氣,1985年於漪走上了幾經變遷的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的崗位。當時,那是一所傷痕累累的學校。踏進校門,於漪看到的是衰敗的校舍、渙散的教師隊伍。於漪作出 於漪著作
一系列令當時社會震驚的決定:教師實行坐班制,學生一剪頭發,二穿校服。並斬釘截鐵地面對校內外的各種議論;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能都允許;社會上流行的,學校不一定都提倡。她著手開展兩代師德的教育,請離休幹部作革命傳統教育,請盲人樂隊用精彩的演奏訴說怎樣做生活的強者,讓教師、學生討論當代教師和師范生的形象。規劃興建了圖書實驗樓、體育館、藝術樓,開辟了大草坪,植樹種花,讓學校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硬是將學校營造成一塊育人的凈土。於漪有許多耀眼的榮譽:全國為人師表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但最為珍貴的是--永遠的師者。
一種清新的教學風格
1、思想性。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是教學改革的依據,於漪牢牢地把握著這一依據。她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著一條鮮明的紅線,那就是「教文育人」。於漪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著「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著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於漪語文教學的思想性是很強、很突出的。 2、重學性、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於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編輯本段個人名言
1.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2.我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長處,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因為,「累累創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 於漪著作
3.一個人一旦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同時選擇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偉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銘: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師人格為依據:智如泉涌,行可為表儀者人師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合格,就是不負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 6.教學參考書畢竟是別人的勞動,只有自己的勞動所得才是帶著生活露水的鮮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學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因為,教育事業是創造性的事業。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祖國的未來」。 8.你既然選擇了當教師,你就選擇了高尚,你就必須用高尚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用一個人民教師的良知來告誡自己,自己是教師,和市儈不一樣,不能把教書當生意做,從學生身上揩油;把知識當商品販賣,撈取高額回報。如果那樣的話,一名教師的道德行為底線就崩潰了。 9.奉獻是教師的天
編輯本段思想特點
時代性
於漪老師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她認為「社會在前進,教育必須具有時代性」。為此,她提出了「三個制高點」,即,一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要勇於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二是站在戰略的制高點上。要增強「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責任意識。三是站在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要善於吸收先進養料,敢於與發達國家競爭。站在上述三個高度,於漪老師又提出「三個瞄準」,即,瞄準二十一世紀的基礎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學生培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之才;瞄準國外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的教育,從嚴治學,發奮圖強,教出水平;瞄準國內、市內兄弟學校的教育經驗,搏采眾長,力求少走彎路,教出特色。
前瞻性
於漪老師認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對滯後的,因此教育必須克服浮躁,要有前瞻和遠見,要用明天建設者的要求指導今天的教育」。由此她提出了「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培養學生就得精心研究學生,研究今日的學生,研究明日建設者的形象。 為此,於漪老師提出教師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師心裡要裝國運、裝教育、裝學生、裝責任、裝追求。教師身上挑著千鈞重擔,一頭挑的是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的是祖國的未來,這就是教師工作的整個世界。 3. 創新性 於漪老師認為:「教育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她提出「辦學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身體力行,摸索出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可供操作的方法、途徑,從而構建起一個教育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工程。 於漪老師提出的「一身正氣,為人師表」;「兩代師表一起抓」;「社會上流行的,學校不一定都提倡;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一定都允許」等,形成了二師的特色。楊浦高級中學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營造「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校風,塑造「以強烈的責任感、睿智的文化判斷力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為特徵的學生群體形象」,努力發展自己的辦學特色。
編輯本段教育思想
綜述
於漪老師的教育思想不僅具有鮮明的特點,而且其內容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她的教育思想立足點高,覆蓋力強,生命力持久。構成她特色鮮明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個部分。
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於漪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在教育實踐中必須「教文育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她的標志性思想是: ——「教師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 於漪老師認為:「最根本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對黨對社會主義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教師胸中要有一團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朝氣蓬勃,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 ——「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師擔負著特別重要的責任。要擔負起這個責任,教師就必須切切實實地為學生做出表率,為此,於漪老師提出「一身正氣,為人師表」。於漪老師以此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樹魂立根,植根學生的理想信念
於漪老師提出育人要育心,澆花要澆根,要培育學生樹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這個「魂」,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個「根」,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她的標志性思想是: ——「在學生心田『植根』」 針對社會上存在的「輕語文、重外文」的現象,於漪老師指出:「如果我們再不珍惜母語,那麼我們離『自毀長城』的日子就不遠了,也許不多久就會完全被其他語言所代替!」為此,她呼籲:還民族語言之光彩!要通過語文教學,在學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愛國主義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 ——「用愛心培育愛心」 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於漪老師強調要用「愛心」培育「愛心」,幫助學生增強樹魂立根的內驅力。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針對基礎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德、分數決定一切的現象,於漪老師呼籲,要從當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重智輕德的重圍中「突圍」出來。教育本質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強調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以奠定樹魂立根的素質基礎。
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文化判斷力
於漪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面臨著豐富而復雜的文化現象,文化判斷力教育不能停留在使學生接受與積累知識的水平上,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判別、取捨各種文化現象,就必須引導他們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判斷力。 ――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文化 於漪老師深情而強烈地呼籲:「學校、教師對學生文化生活不能漠然視之,要精心引導他們往高處追求,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文化」。隨著各種文化思想相互激盪,學生的文化信息渠道已經遠非書本和課堂所限,要教會學生在接受與體驗文化的過程中善於對文化信息識別與取捨、評價與更新,引導學生成為理性地利用和發展人類的思想文化去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主體。」 ―― 努力培養學生文化判斷力 於漪老師深刻而有遠見地提出要「努力培養學生文化判斷力」,幫助學生認真執著地從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中吮吸養料。學生主體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文化判斷力,就更容易去接受先進文化,深化文化評判,朝著理性和德性的文明方向發展,就會不斷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塑造優美的心靈,從而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
編輯本段個人貢獻
於漪老師的語文教學具有獨特風格。她堅持教文育人,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言文字的教學之中,把情操熏陶、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智力開發融為一體,教課感情飽滿,語言生動,邏輯性強,富有吸引力。於漪老師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點、線、面、體」的主體化教學方法。
編輯本段獲得「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2010年2月2日,由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台主辦的「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在京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於漪當選為2009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頒獎詞 她已是80歲的耄耋老人,有著60年的教學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躍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堅守「在講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愛著學生,痴迷著語文教學。「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她用這樣的話語不斷地鞭策著自己,也勉勵著更多的青年教師。於漪,師者的楷模。
H. 如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一 享受教育,提升教師的人格素養 一位哲人說過:太陽總是在有夢的地方升起,月亮也總是在有夢的地方朦朧。夢想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旅程豐富多彩,夢想可以讓我們的眼睛清澈透明。只要心中有夢,一切皆有可能。因為夢想給了我們奮斗的目標,因為夢想給了我們進取的方向。夢想讓我們時時努力,夢想讓我們孜孜以求。澳大利亞未來學家艾利雅德告訴我們:「未來不是一個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一個我們要創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們找到的,而是人走出來的;走出這條路的過程既改變著走出路的人,又改變著目的地本身。」我們應始終堅信:夢想成就未來,有夢的地方就有遠方!(一)完善人格素養,感受教育的幸福教師的人格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人格的塑造不是「自發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因而,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也是作為當今一名合格教師的靈魂所在。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如果把學生比作潔白無瑕的銀幕,那麼教師就好比是清晰的拷貝內容。拷貝上的一切將毫不掩飾、毫無保留地投影到銀幕上。教師的人格特徵必將在學生的心靈中,在學生的人格藍圖上留下深遠而有決定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人格修養有著很高的期望,在他們心目中理想教師的標準是:平易近人、沒有偏見、關心同學、態度認真、要求嚴格、有耐心、言行一致、樸素大方、開朗活潑等。其實,在學生眼中,教師扮演著眾多的角色:有時他是知識的傳授者,有時他會成為家長的代言人;有時他又搖身一變,成為團體的領導者;有時又立刻變成模範公民的代表。這些形形色色的身份決定了教師在人格上是健全的、高尚的。有了健康、成熟的人格,教師的心理健康就得到了最高的體現。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一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須具有同自己職業相適應的心理條件,但與眾不同的是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鑒於這一特殊性,教師就應具備一些特質:個人身心是否健康,教育智能、教學藝術是否充實,能否愉快的學習,與學生、家長、同事的關系是否良好等,這些都是考察教師人格素養的主要標志。如果具備了這些特質,將大大有利於教書育人任務的完成,也有助於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身教重於言教,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盡力做到為了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啟迪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他們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夥伴。教師每一天在神聖與平凡間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進行自我的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二)提升教育境界,撒播人文情懷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有境界,品自高。」他道出了詩詞歌賦的意韻在於境界與底蘊,同時他又指出了做學問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不僅是做學問的境界,而且也是為人師表的教師,在教育素養、道德修養方面所應努力追求的高境界、高品位。教師應是一位具有高尚教育境界和人文情懷的教學名家。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其教育教學必須具有「前瞻性」,為學生一生的「進化」打好精神的底色。一位優秀的教師具體執教哪門學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學科,溫潤生命,提升境界,最高的教育就是融入道德、擔當、良心、和責任的教育。要想讓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作為教師,要擁有人文情懷。一名教師,擁有了崇高的人文情懷,你的學生就會時時感受到你心底播撒的陽光,在孩子們健康、幸福、和諧發展的同時,你也一定能夠享受到教育為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教師的職業幸福是需要呵護和培育的,它有一個潛滋暗長的過程。教師的人文精神,就是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關懷,對學生生命的呵護和關愛,把學生當做人看待,尊重學生的權利,具有強烈的人權意識。教師眼中要有人,教師具有人道,有做人的良知,教育能夠從人出發,能夠以人為本。正如馮恩洪教授所說:「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是擁有學生真誠的愛。這是為師者享用不盡的財富。」當一名教師能感受到教育的樂趣時,拿他一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三)對教育充滿期待 教育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殿堂,是盡顯人文情懷的地方,是通過師生間的思維碰撞尋求真理、分享知識、分享創造、分享成功的地方。我們期盼著,在教育的百花園中,孩子們的笑臉就像春天般燦爛,孩子們的身體就像夏天般鬱郁蔥蔥,孩子們的頭腦就像秋天般豐碩充盈,孩子們的心靈就像冬天般聖潔無暇。「等待」,就是在呼喚對「靈魂塑造」的那份從容、執著,不慌不忙,坦然自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經常,我們要等待一個學生的成長:學生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人生信念與價值觀的確定,需要有針對性的、長期的幫助,包括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以及恰當的提醒。正如張文質所言:「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豐碩的成果。教育需要等待,就像我們喝茶一樣需要慢慢的品味。在品茶中,我們會習慣耐心的等待茶葉慢慢被泡出味道的過程,可以用心地在不同的心情下選擇不同的茶葉,可以靜心地品味茶接觸舌頭和滑進喉嚨時的細微感覺,靜心地發現每一種茶葉的優點和特點。在平凡而有意義的教育中,其實每個學生就像杯子里的一片茶葉。雖然學生也像茶葉一樣,有所不同,可是性質相似,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教育就像品茶,用品茶時的用心、耐心和靜心去對待教育,把品茶的心態帶進課堂、帶進校園生活和教育工作,讓它帶給自己更多的欣慰和快樂。認真珍惜和對待每一片「茶葉」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用自己的愛心去關愛和保護他們的心靈,用自己的耐心和贊賞幫助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品出他們的「味道」。品茶是一個感受和享受的過程,教育其實也是這樣。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用心地體會「教育」這一杯香茗,用心地去感受教育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一個品茶者的身份去品味每一天(摘自「一葉輕楓」博客)(四)展現教育的創造性 當代教師提升自我素養的核心任務是提升創造自覺。誠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所指出的那樣:「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然而,在現實中,包括相當多的教師在內,真正體驗和認同教師工作性質具有創造性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人承認教師工作的性質是傳遞性的。他們只從教師是否對他所教的學科知識有創造的角度來看教師職業的性質,並沒有明白教育這一事業的根本任務是在「育人」。這一「育人」的過程需要知識,但光有學科知識、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不足以育人。也有些人看到了教師勞動創造性的一面,但往往局限在教學、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具體技能、技巧方面,同樣也沒有從根本上認清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質。 認清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質,可以說是當代教育學的重要課題,是當代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踐行的靈魂。教師工作的根本任務決定了其勞動的創造性。教師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在於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生命成長與精神世界的豐富。它需要教師對多種知識進行多層次創造性開發、轉換與復合才能完成。就以教師最經常開展的學科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所教的知識自然是前人創造的,它以系統化、相對穩定的符號形態,並經教科書加工後呈現。但教師的相關教學,不可能只是把現成的知識像物件一樣傳遞到每個學生手中。在教學前,教師首先要研究、開發不同的學科知識對於兒童、青少年心靈豐富成長的發展價值,包括這些知識的社會價值。其次,教師要研究自己所教學生的發展狀態,他們的潛在發展需要與可能,以及他們在學習這些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經驗、重要的相關潛在知識等方面。只有在兩方面都清晰的背景下,教師才可能確定對學生具有發展意義且可實現的教育目標。這些工作並沒有現成的知識提供,也沒有人能代替,只能通過教師自己的創造性研究才能完成。接下來,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價值,以知識的創生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學生吸收、進行知識自我建構的能力,實際上也是形成學生終身學習和創造興趣的基礎,教師還需要將符號化的知識,轉換成各種鮮活的、對學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戰性且不只是游戲式的狀態,這同樣需要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唯有經過教師如此這般的一番努力,作為人類文明的財富和認識世界成果的知識,才能轉化成滋養、浸潤學生心靈,激發生命活力的「瓊漿玉液」。 然而,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完成上面這些任務,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活動如何展開,做出師生互動式的整體設計。在完成設計後,還要直面由成長發展中的個體組成的學生群體,在不同的、時時變化著的復雜教育情境中進行教學,不斷處理、重組教學過程中因學生積極參與而不斷生成的新資源,作出及時的調整、重組與新的策劃……如此復雜的過程,不但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學的知識,需要經驗,更需要理念與智慧、實踐與反思、重建與更新。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的創造過程成為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成為教師職業生命的創生過程,同時,也成為與人類自身發展直接相關的教育學知識的積累、創生過程。二、更新觀念,強化教師主體地位(一)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作為一名教師,不管是智慧、能力的增長,還是精神的愉悅、身心的健康、專業素養的提升,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現代教育裝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遠遠不止課堂教學一種形式,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化,教師要想維護其在知識上的權威地位,並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方面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未來社會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依照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當代,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知識推陳出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教師必須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寬的視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理論、作出新選擇、研究新情況、適應新環境,才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誰也不可能長時間成為某個崗位的唯一,非你莫屬,要得到承認,就必須不懈學習、不斷努力、與時俱進。教育不再是隨著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與壟斷者,抱著本學歷證書、躺在功勞簿上而抱怨「誰動了我的乳酪」的人必將被淘汰,「逆水行舟,慢進則退,不進則亡」「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既為人師,就必須淡泊名利,潛心學問,學習教育理論,探索教學方法,反思教學過程,豐富知識經驗,博採眾長,厚積薄發。我們必須崇尚讀書學習,讓讀書學習成為每位教師基本的生存方式。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識量飛速增長、信息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不僅從書本中學,而且從實際教學中學,從他人身上學。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任務就在於把社會意識轉化為自我意識。」這位教育家的話是針對學生的教育而言的,但從教師的角度來思考,沒有教師的自我意識的投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和教育改革。教師主體性是其自主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動力,也是教師真正作為一個社會存在的體現。這種主體性的發揮需要社會創造條件,肯定教師對其職業的價值追求和合理利益,更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不斷探索和思考教育,從中真正體會到教書育人的幸福。(二)強化教師的主體地位 「教學的真正勇氣在於教師有勇氣保持自我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因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而是來自於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身完整」,而且「志同道合的共同體在教育改革中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與學生一樣,也是教學主體,教師教學主體性是指教師在教學流程中可能表現出來的自覺性、自主性、能動性和主體性(或交互主體性)。 通過主動參與課程開發強化教師的主體性。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在客觀上可以使國家或地方課程更切合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使它們成為「可操作」的課程;在主觀上可以改造自己的課程價值和課程觀念,提升自己的課程素養。任何一個有道德心的教師都希望追尋這兩個互為條件的目標,因此,教師主動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也是提升教學素養的過程。 通過自覺進行反思性教學強化教師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教育實踐的主要環節,按照實踐教育學的課堂教學觀,課堂教學應走有效性教學和反思性教學相結合的道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探究與解決自身、教學目的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師應當強化反思意識,知曉反思內容,掌握反思策略。反思意識的養成,就是使反思成為教師的存在方式。一個教師是感性的實踐者還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區別在於他能否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不斷的反思。撰寫教育隨筆就是很好的教育自我反思形式。教育隨筆,記錄的是自自己成長的履痕、教育行為的反思、課堂教學的點滴收獲、班級管理的個案分析等。看起來,寫作只是一種形式,但是,寫作帶動的卻是閱讀,是思考,是實踐。教育隨筆可以兩種形式進行專業寫作:一是隨筆類反思日記。可以寫成故事性的隨筆故事,把校園里的點滴故事寫下來,寫整個時間中自己是怎麼處理的,有哪些收獲,採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敗經歷。當然,也可以寫成工作日記型的,簡短易記,條分縷析地寫下每天的收獲與感想,便於自己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二是圍繞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把教學過程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學生之見,正是這看似平常卻給人深省的教學反思,能使我們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使自己從經驗型向科研型方向發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通過積極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強化教師的主體性。教學行動研究成為喚醒教師教學主體性開辟了又一「領地」。國內外學者比較一致地認為,教師解放的本質是專業自主,而實現專業自主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教學行動研究讓教師成為研究者。在教學行動研究中,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問題,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斷設計、創造、實施新的實踐方案,不斷反思、概括實踐的成敗得失,不斷改進、優化教學行為,從而提升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在這個意義上,喚醒教師教學主體性,必須改變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在教學研究中開展教學,在教學中開展教學研究,即將「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三、拓寬渠道,採取多樣化的研修模式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專業發展研修。(一)構建「自修—反思」研修模式 每一位任課教師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化、系統性地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不斷反思,著力培養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即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實際教育問題進行「回顧」和分析、探索,並作出理性的選擇、判斷與整理,從而促進觀念轉化,提升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習慣性地記錄自己認為對自己專業發展有用的「精彩」和疑惑之處或記錄教研活動中看到的「精彩」片段並記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在「自修—反思」的過程中,應積極推行夥伴之間交流與合作、欣賞與激勵,在高雅的「自修—反思」中實現自我超越。比如教學實錄反思、教學錄像反思,就是一種實用有效的反思法,這種反思既可以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審察自己的教學歷程,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又可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來反省和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調控能力,對我們的專業發展和教學素養的提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二)營造「合作共享」的研修文化 發揮教師群體智慧,形成研究型群體。我們倡導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合作性教學研究,努力營造「合作共享」的研修文化。我們應通過集體備課(確定課題、合作研究;獨立備課、組內說辯;優化過程、形成預設)—跟蹤教學(跟蹤聽課、關注生成;學生訪談、實效反饋)—課後反思(互動交流、片段反思;調整方案、深入分析)—再度實踐(再次實踐、實效對比;全面反思、形成典型課例和系列校本資料)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研修。這種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合作共享」,它突出集體的交流與反思,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圍繞典型課例進行互動研討,是合作共享式研修的深化。這種研討是一種圍繞典型課例進行,突出教師參與的研修形式。這類研討通過集體聽課、分組討論、大會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當然,專業教科研人員的參與會更加有效。專業人員的指導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是教育教學理念的現場解讀。因此,我們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當然,指導和研討的重點不是理論學習,而是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在互動式研討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這有利於調動任課教師的學習熱情、已有經驗和發展潛力,使教師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三)開展案例學習 案例學習就是通過生動故事的呈現和描述,激發參訓教師參與研討的積極性,進行多方面分析,來理解和提煉有關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智慧,促進教師成長。案例學習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我們教師「講教育故事」。它要求我們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發生的教育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教育敘事特別適合於一線教師。因為教師的教育活動是平凡的,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教育中發展自己,在生活中塑造自己,在行動中完善自己,這些點滴的細節和事件構成了教師充實的職業生涯和美妙的人生,但這些「點滴」的細節並不會自然成為學習資源,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才是我們一線教師的自我財富。如果一名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其作深入的思考,則即使有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也許只會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作為學校,要引導教師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並提供平台讓他們把這種體驗真切地反思出來、記錄下來。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定期組織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活動,引導教師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實踐。同時還可以通過案例徵集活動,評比編輯案例集,宣傳優秀案例;還可以組織專門的交流,讓部分教師「現身說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講述中不斷進行自我剖析與自我角色定位,然後由專家教師或其他參與者就其話語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幫助每一位教師提高對自己行為的辨析能力。(四)深化專題論壇 專題論壇是學校為教師專業成長而搭建的開放性、互動性的交流平台,他特別突出教師培養和專業引領的作用。這種研修主要有專題研討、名師」沙龍」、專家講座等形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為教師的學習、課題研究、課改實驗等作專題講座或與一線教師開展面對面對話和交流,會取得積極的效果。專題論壇的內容主要是基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和疑難。這些要研討的問題一般提前定期發布,供有興趣的教師鑽研。參加研討的教師要圍繞專題查閱大量資料,思考總結自己的經驗,有時還要進行調研訪談,並且要應付同伴的各種質疑,這對主講人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和走向成熟的機會,當然對其他人也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提高。名師「沙龍」的對象主要是學校熱心教改的骨幹教師和學校領導,也可以面向全體任課教師。教師登台不僅僅是介紹經驗、做輔導,更重要的是名師用新理念對教學一線出現的教育問題進行理論化解讀。如名師通過聽課、課題研究、教育著作研讀、外出學習、調查訪談等途徑獲取大量信息,經研究整理提煉,在論壇上進行針對性交流和展示,接受教師們的質疑問難,這既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又有助於教師走上專家之路。要使教師研修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學校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濃厚的校本研修氛圍,建立校本研修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和有專業引領的多向培訓網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四、躬身實踐,扎實推進專業發展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標志,其實質是教師專業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品質。教育智慧的形成與不斷豐富的過程既是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主體性張揚的過程。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思想者與實踐者的統一體。教育智慧是教育理念、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在教師身上實現綜合的結果,也是教師長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實踐,不斷反思、探索、創造所付出的心血結晶。具體表現為:具有敏銳感受、准確判斷確判斷和生成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教育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徑是教師的躬身實踐。 教師素養的提升需要靜悟、體察,需要個人在寂寞中慢慢品味,但更離不開實踐,在實踐中加深認識和理解,將認識不斷內化,從偶然走向必然,從服從走向自覺。撇開浮躁世界的輕浮與癲狂,在平淡中守候一份積極的孤獨,在孤獨中磨煉意志和積蓄力量,在孤獨中品味人生,在孤獨中逐步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教育本身沒有多少值得言說的,因為它是「做」的藝術。從孔子的「訥於言而敏於行」到陶行知的紮根生活、全面育人,無不彰顯「做」的重要性。做教育,突發奇想、心頭一熱並不難、難的事選定目標,落實計劃,克服困難,持之以恆。說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邊實踐,邊反思;不放棄,不拋棄。堅持不懈地做事,摒除雜念,心無旁騖,人的心靈會得到凈化。面對難以遏抑的浮躁與喧囂,我們需要選擇「人跡更少的一條路」。 五、浸潤書香,全面豐盈教育素養 面向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面向未來的學校,必定是學習型的學校,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學習型的教師,能善於獲取、創造、轉移知識,並以新知識為指導,用於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超越自己,培養全新、前瞻、開闊的思維方式。新課程改革是一項觀念和實踐相統一的系統工程,其中觀念的變革是最基本的。「觀念領先」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沒有現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現代教育行為。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的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這個職業是靠知識背景和文化底蘊說話的職業。學高望重,堪為人師。豐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積淀是一名高素質的教師的必備條件。見多才能識廣,居高才能臨下。沒有一個開闊的眼界
I. 當代教育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科學普及館的展出項目世界一流,可以免費下載展品的設計資料;遊客如果奉獻和公開創新設計與原型,經過專家的評審達到原創,同時具有新穎鮮明的教育效果,可以退回門票費用,同時給予獎勵。這就是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成果,當屬領軍全球的開拓創新、獨樹一幟的重大實踐。
以下舉措,能從根本上迅速提高全民素質,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培訓鍛煉手工技巧,增強工業基礎,花費小,無需正面交鋒就將學術騙子、裝神弄鬼的偽科學、泛濫的學術腐敗、經濟貪污詐騙犯滋生的土壤徹底清除,剝除他們崇高、耀眼的偽裝,無形剿滅由來已久而且浪費資源、消耗青少年寶貴青春時光、毫無意義的傳統科普宣傳,請你就在當地實施吧。
嚴肅而重大的課題:
雷鋒!向我看齊!!!!!!!!!!!!!!!!!!!!!!!!!!!!!!!!!!!!!!!!!!!!!!
考核科技館的量化指標,檢驗當代雷鋒的剛性指標
現在招聘科技館人員和選擇展品的要求嚴格了,要能夠自行設計、製造世界上一流、國際上領先的創新展項,而且要撰寫優秀的文件,將設計、采購、製造、裝配、工藝過程、夾具、量具、理論推算分析過程、調整、校正、整定、標定、維修、檢測、今後的發展、如何簡化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如何做形象宣傳等等的清晰文件,並且向全社會無償公開,公諸於眾,推進全國人民的科學素質,促進國家競爭力。具有歷史性突破的、不同反響的公益性質。
你能達到這個硬指標嗎?
歡迎你來展示,我們期待著你的到來!
這就是革命性的脫胎換骨地變化,是科學發展觀的里程碑性質的變革。
對於國內科學普及展覽館的建設提出以下要求,對於高等院校的教材編寫、教學實驗、畢業論文、教師的論文、職業培訓,都提出同樣的要求,應該作為國策、國家戰略來嚴格推廣實行,並且作為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率的量化考核剛性指標:
關鍵是展項要創新,展項的技術資料要完全公開。
要做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貢獻,要有歷史意義,要服務大眾,要有勇氣和魄力,要充分、高效率地使用社會資源,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事業部門、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科研項目。
科學普及展覽的人流大(反映了群眾對科技的渴求,也凸顯了現在教育的缺失,核心意義的匱乏)、同一原理和相同設計的產品有許多企業在低水平重復生產,並不是好事情。
現有的展項在設計、製造上就有明確缺陷,損壞率高,演示和互動不能深刻地揭示其工程和科學上的本質;每個展項沒有可以供參觀者免費下載或低價下載的電子文檔系統、詳細地解說,特別是要完全公開地介紹材料、元器件的采購地點、采購價格,非標准部件的加工過程,調試過程,設計和製造時受到的約束,希望參觀者今後回去簡化、改進、發展的具體建議,就是要達到參觀者能製造商業化的產品出售;現有展品製造者都是奔錢而來的,對設計資料保密,使維修成本高、維修周期長(有的要運回去維修),明顯影響展覽效果;准備就此無償提供超過百項創新展項,由附近的各大學在學學生製造,只需提供公共交通費用就可以了。這就是國家戰略,立國之本;尤其要指出,現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實驗課、畢業論文、創新研究都缺乏工程技術的支持,將國家寶貴的資源變成了垃圾,所以就業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檔次上不去,對發達國家沒有高端的威懾力。
籍此,票價不是問題,還可以提高,不但在學的學生會來,社會上待業的人員、企業上的技術骨幹都會來,就是要通過免費的創新教育與基礎技能快速教育,來提高國民的素質。本人已經在**的展覽館,深圳高交會上,以參觀者的身份用各種原型通過英語免費向歐美、日本人介紹了國際市場上尚未出現的許多創新技術。***通過授權在國內外同行銷售全套的創新展項,還可以創收嘛。
以現有的運行方式,運行費用當然居高不下。
本人已經有一個展項的完整資料、原型送達****,歡迎全球任何人免費仿製和改進,這個機器人供電方式,就是從數學分析的結果提出的工程結構,從工程應用上已經是完整的;不足之處是目前只能做到概率解,請觀眾在將來做出純數學的解析解,目前一般的數學研究所和普通的數學博士還無法解答;有兩項展項將向有關部門送審,看是否在保密限制之內,因為具備創新的軍事用途。
現在的大學生上完實驗課,你在實驗室門口堵住他,向他借來實驗教材,就這本教程的內容提問,只要是問題准確、細致,他們保准回答不上來,他剛才還懵懵懂懂的呀,問老師也是瞠目結舌;如果要他製造實驗設備那就是八格牙魯、死啦死啦地也沒轍。現在的學校教學儀器都是從社會上采購來的,實驗講義的原稿是教學儀器供應商提供的,其他就可想而知了。到了研究生,就是在國外原版科技文獻和資料庫指導下的進口軟體系統、硬體平台、市場上采購的模塊以及專用集成電路和組件的系統集成,科技快餐,現代技術大拼盤。
現已向****免費提供的原型是機器人從平面、曲面、台階上,用腳或輪子取得動力電源,就不必像日本本田機器人那樣背後背負動力電池;清華大學畢業的機器人專業博士到北京交通大學工作後製造並在深圳高交會上展出的機器人還拖帶供電電纜呢,又環保、又創新,還提出了四驅車競賽的新方法;****就是愛國主義、國防軍事、科學普及教育的展項;至於超越國外飛行模擬訓練艙,能產生可控***的設備基礎資料,都已經通知到****,在附近的企業就能製造出來,以本人的孤陋寡聞,尚未見識過同類裝置。還可以指導在學學生撰寫發明專利申請文件(大學知識產權課程和專利代理律師都不教你!),凡此種種,都是提高票價吸引觀眾的硬道理。
現在理工科學生的金工實習、電子元器件裝配實習,都是在組裝一樣的基礎零件和電路板,完成後請教師評分後就當廢品扔掉;畢業論文、創新工程等等都醜陋的不堪入目,任由學生下載網上的資料初級模仿;***就在**中,應該為祖國的下一代提供實踐的課題、充分使用學生的實驗與教學經費,本人願意義務指導他們製造各種創新展項,引導他們跨過書本內容與市場聯系與參與社會競爭的門檻。
你們在維修上有什麼問題,可以發電子郵件通知我:或者撥打電話:,本人將盡快予以答復,因為工業、設備、儀器上的問題,一般都要到現場拆卸、測量、觀察分析。
中國製造的工業裝置和儀器,基本上都是模仿發達國家現有產品而來的,在簡化原有設計上就有重新設計的缺陷,材質不足等等問題;所以,你們的展品故障的徹底解決,往往都是要重新設計更完善的部件、重新製造零件,原來的製造部門又有許多保密,就不能等同於維修進口設備,例如機場的飛機維修公司,就有波音公司完整的維修手冊,對於各種故障的分析、處理,都有非常細致的書面規定,我途經見到他們的厚度5厘米的維修手冊成排地准備著。
本人長期都在為改善自己的工作環境而奔忙,大約要在1年後到2年後才告一段落,在此之前,如果不是你們同意本人製造本人獨立設計的展品,就暫時不到你們那裡上班了。至於你們有什麼疑難問題,本人可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揮之則去,不保證能解決問題,將會盡快趕到,如果解決了問題,將留下完整的電子文檔,說明材料、零件的采購地點、今後的對策,也敬請你們報銷來往公共交通費用為盼。
准備提供創新展項。部分基本素材請見光碟(已經送達****),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將很廣闊。
本人認可文化大革命時期知識訣竅完全無償公開的方式,認為那是對中國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平推動的最有效方式,是對社會資源最高的利用率,是中國國情迫切需要的。
一些發達國家使用國家科研經費的研究項目,部分相關的資料是公開的,例如對太空探索所取得的基礎資料是公開的,為全球任何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供入門。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也曾經集體簽名表示要盡可能公開科研資料。
本人提供的展品,將完全公開全部設計、製造資料、全部圖紙、配件采購地點和價格、加工方式、調試修改過程、計算機程序。這些資料可以由你們向觀眾提供光碟、允許觀眾下載,是否收費、是否允許在網上公開、是否允許他人復制展品後出售或展出、是否申請發明專利、是否有償特許國內外科學普及展覽部門生產和展出均由你們決定。歡迎觀眾提出修改意見,如果經過測試有進步意義,你們可以自行改進原來展品。
對於低齡、低學歷的觀眾,目前不能看懂光碟中的內容,隨著年齡、閱歷、學歷、經驗的增長,在升學、工作後,必將逐步加深理解;無論如何,都比當下走馬觀花的效果要強。進一步的發展,是用電子文檔回答觀眾的專題問題、為觀眾特殊要求製造展出項目、為企業提供應用技術服務,解決技術難題,而且繼續貫徹答復完全公開的原則。還可以為觀眾提供親手製造展出項目的實踐環境。
對於控制部分,盡量採用模擬計算機、盡量採用分立元器件,其次才是採用通用集成電路構成的電子線路。
對於機械部分,要預先作成本預算,採用數控加工中心製造的外觀和性能好,價格必然高;手工用電動工具加工就必然是本人倒賠加工費用,工時長、不規整,適合於限定收購價格的要求,同時指出,在國內外,手工加工為主製造的裝置,市場價值一概高於採用機床加工為主和批量生產的裝置。
本人足夠大度,在沒有先決經濟要求的條件下,允許任何方面運用本人獨立提出的基礎設計資料製造展品。而且,對於製造成本高於5000元的展品,如果沒有出售展品累積的資金,本人一律不做,由你們自由選擇製造單位和個人。
提出這種方式的背景
由於本人清楚地知道如今各校的學生模擬電路設計能力低下,也就是部分學生能編制一般的計算機程序罷了。從模擬電路到高頻電路,不是給出線路就可以模仿出來的;以醫療電子儀器為例,進口儀器對於信號處理前置部分,就有用分立元器件為主的,國內按照原線路仿造,性能就達不到原裝的水平,這就是對基礎電子線路理解不深刻的體現。
只要本科生調試不出來的,研究生也一樣,解決的方法就是採用專用集成電路、採用進口整機,系統集成嘛。
就以本人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的現場親自觀察,*****廠自製了射流邏輯控制的沖床機械進料裝置、***廠自製車床和刨床、***廠自製半自動車床、***廠自製線切割機床等等,都在生產中實際發揮了作用。究其技術支持,是當時的圖紙在國內完全無償交流、行業之間免費復制設計圖紙,當年時興全國統一設計、大合作、集體攻關、大協作、全國一盤棋。
如今在舉國科研體制下,相互封鎖,以鄰為壑,大家都是互相為敵,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個工作單位內都相互敵對、保密、封鎖。就中國的工業基礎而言,在市場競爭之下,從日用品到工業裝備,零配件不通用、沒有互換性;設計圖紙嚴格保密,給維修帶來了極大地困難;其結果是各企業同功能產品的生產模具大量重復,在生產、物流、銷售和維修行業的配件倉庫儲存量大;結局是日用品、設備報廢快、社會資源浪費巨大。
國家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入的教育和科研經費巨大,而低水平重復研究現象普遍,在校學生的創新設計基本上都派不上實際用場。學生就知道上網下載線路,科技書籍無法直接指導基礎設計,教師自己也茫茫不知所然;企業中個別生產設計能力強者,以市場佔有率為目標,並不公開技術訣竅,也不對國外先進產品構成技術威脅。
所以,十分有必要將基礎教育與生產實際向結合的題材技術關鍵向社會免費公開,只要不是涉及到該領域前沿、不是與軍事技術直接相關的,都有這個必要,以此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這就是一個戰略的眼光和決策。
古人有曰: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引領世界科技潮流對於國內工程技術人員是太難了點,他們還迷茫地摸不著北呢,要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在是不知所措。領導要他們將產品升級換代、改變產品結構,他們還在對國外產品跟蹤、模仿、進行逆向工程的圈子裡面打轉呢。所以,就要提供具備實用價值的展品,達到奢侈品的檔次;這樣對於參觀者具備前瞻性,企業能通過簡化設計,做出進軍世界市場的高端產品。
(網友xiajhua8) 創新升級改造引進消化吸收,變成學、偷、搬、抄以及改退。頭目到死都不明白。
為了節約開支,就以機電與電子技術為主題。
財務與招標
你們可以指定、推薦任何有資質的公司,本人與該公司之間進行財務的聯系;也可以與你們實報實銷,接受財務審計。
本人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無私奉獻,勇於奉獻,甘當鋪路石、道釘、鐵軌、螺絲釘、銷釘、枕木、基石,創建公益性質的就業見習基地、免費培訓基地、產業孵化基地,無償地用不可替代的方式鼓勵和支持任何人創業。
送你去觀看美國太空梭發射與返航,請你去按動核爆炸實驗的按鈕,你又能學到什麼?
必須全面調查社會現狀,要從基本設計依據學起,要知道根據功能採用何種結構,找到最佳的器材采購地點,熟悉具體的加工工藝過程,這才是完整、系統、全過程地學習進程。
用金融投資來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機會就太俗套、太淺顯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也太腐敗了;人們所說的「充電」提升自己的能力,化學二次電源的充放電是有循環壽命的,容量要隨著充放電次數增加而遞減地!人是可以植入義齒,它與人們與生俱來的牙齒區別之一就是無天然的根基,要經常清理,而且不容易清理;我們要發掘新的商業空間,更換化學電源的活性物質、賦予新的反應機理。
以上舉措,能從根本上迅速提高全民素質,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培訓鍛煉手工技巧,增強工業基礎,花費小,將學術騙子、經濟貪污詐騙犯滋生的土壤徹底清除,剝除他們崇高的偽裝,請你就在當地實施吧。
J. 書里沒有新課改下的教育觀吶
參考書目:陳培瑞 基礎教育新課改:反觀與前瞻後的沉思 2004(6) 郭曉明 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的進展與反思 2004(4) 上海市教科院發展研究中心 2000~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進展情況分析 2004(3)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題組 關於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調查報告 2004(3) 洪俊.熊梅 關於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 2004 王善邁.袁連生 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2002(6) 李水山 現階段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2003(15) 覃章成 農村實施素質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的博弈分析 2003(1) 張玉林 中國農村教育的困境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