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有關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論文

有關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4 06:28:20

① 關於小學教育論文

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亟待關注的幾個問題

摘要: 體現著時代精神的課程理念其 代寫論文所倡導的觀念、行為上的諸多轉變不僅局限於教師和學生這一層面,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也必 須 選准新的立足點,本著有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促進 「人、校」共同發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實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營 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構建「綠色」管理制度,為課改的實施掃清障礙。

關鍵詞:課改;學校管理;問題

新的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觀念、行為上的諸多轉變並不僅僅局限於教師和學生這一層面, 學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為也要發生相應的變革。沒有與之相應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為的支撐與保障,新課程的實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名副其實。
從一些工作現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為已經明顯滯後,管理問 題瞬時凸現出來。如:重製度忽視人文關懷,重經驗忽視方法創新,重硬體忽視軟體建設, 重形式忽視管理實質等等。對照新的課程理念,就會發現我們在管理中有很多陳規陋習,如 果不加以調整、改變,勢必制約新課程的實施以及學校的發展,甚至教育的發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說,新課程讓學校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面對新課程所引發的諸多新的變化、新的情況以及新的問題,管理者必須 本著有利於學校可持續發展,以及「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促進「人、校」共同發展 的根本宗旨,選准新的立足點,賦予管理新的內涵,創造管理新概念,從而進一步提高管理 層次和管理效能, 為課改的實施掃清障礙,保駕護航。因此,筆者認為,當前的學校管理應亟待關注如下問題 :

一、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關注學校定位,對學校缺乏一個整體的盤點,推著乾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也 是學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課程理念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即只有從實 際出發,找到促進自己發展的「第二曲線」,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這就需要對 學校進行准確的定位。
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是一個關鍵環節,是學校追求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的起點,它 關繫到學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設計並制定出與自身相吻合的發展戰略。因為只有明確了 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創造性地開展好各項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
准確為學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驟:首先要進行戰略分析,對學校內外部環境進行系統思 考 、整合分析。這包括三個方面:(1)把握社會的客觀需要。即:了解社會的發展形勢及對人 才培 養的需求,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和動向,教育改革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以及 所在社區的發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觀趨勢。所謂「跳出學校看學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這個道理。(2)正視學校的辦學條件。即從學校實際出發,對學校的文化傳統、社會形象、 學校特色以及師資隊伍、生源狀況、教學設施、設備條件、資源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觀規律。這是學校正確定位的基礎。然後,根據這些實際狀況,採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從S(優勢)、W(劣勢)、O(機遇)和T(威脅)四個方面對學校現狀進行細致分析,從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創建理想的辦學模式。其次要釐清辦學理念,擬定出極具發展空間的 學校規劃。辦學理念是貫穿學校工作始終的一條主線,是「靈魂」,用明確的辦學思想去統 帥學校的各 項工作,指導、規范教育行為,這應成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說,這也是決定辦 學層次高低的標尺。所謂「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深刻含義正在於此 。時下,課改給了學校發展極大的自由度和極大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用先進的理念貫穿 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促進學校的目標達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實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並不是新生事物,雖然被經常提及,但它沒有真正地在管理過程中生根發芽,在現 實中往往是流於形式,有名無實。究其根源是受傳統的管理觀念束縛太深,習慣於權力支配 、無條件服從這樣落後的管理方式,極大地扼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 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馳。其實,教師不僅僅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管理者,具 有雙重身份。要實現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須充分體現以教師為本的主體思想,營造一個寬松 的管理和心理環境,喚醒廣大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充分 發掘他們的潛能,這才是提高學校管理質量的根本保證。高效益的管理,有賴於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參與、團結協作。所以作為管理者應轉變「家長式「的工作作風,打破單一的、 封閉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強民主意識、團隊意識,採取柔性的、 開放的管理策略,把廣大教師當作合作夥伴,與教師進行廣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討,最大 限度地實現教師的「參政」、「議政」、「創新」、「求異」,傾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不 斷完善工作目標和任務,從而取得最大認同和理解,這是暢通管理渠道、保證目標實現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動中謀求統一的過程,教師如果不再只是被動 服從,而是主動適應,管理才會有質的飛躍。

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極致

「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基於此點,關注教師的成長,立足 於發現人、培養人、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應是現代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說的那樣:管理的最大價值,不在於做了什麼事,而在於發現了多少人和培養了多少人。
反思我們的管理實踐,凸現的是教師的工具價值,即把教師當作完成學校目標的工具,沒有 全面地關注教師的需要、成長和發展,忽視了對教師的發現和培養,或者說僅僅維持在低效 的培養水平上。這無異於慢性自殺,因為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學的本質指標只有一個,就是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難理解「 立足於發現、致力於培養」該有多麼的重要。所以作為管理者,更多考慮的應是如何造就一 支專業化的隊伍,如何用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觀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師,如何根據 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優勢,制定出因人而異的培養規劃,如何按時代的要求,促進 他們的專業化發展。尤其在課改的起始階段,管理者面臨著諸多難題,例如,研究型教師 的培養、教師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信息技術等新的技能培養等等,都需要 一個一個地去攻破,只有這樣,教師的工作能力才會與日俱增,教師的整體實力才能不斷攀 升。

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促進人不斷發展的文化場所,它應該追求一種文化品味,體現一種 特有的文化氣息和文化底蘊,從而達到時時引導人、塑造人、實現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進 一步地推動學校的發展。
受一定的認識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學校硬體設施的建設上,雖說這也 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僅強調物質建設未免有些偏頗。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應在建立學習 型組織、建設學習化校園上多做文章,創設開放、寬松的交流空間,開展各種科研活動,開 設豐富多彩的論壇、辯論會、信息發布會等,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學術氣、書卷氣,體 現出一種文化追求,這對師生的成長以及學校的發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文化氛 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需要幾代的管理者 和廣大教師共同為之努力奮斗,才能不斷豐富其內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五、重建「綠色「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種常規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學校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的全 面推進,我們不難發現,舊的制度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學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重建管理制度應體現「綠色」宗旨。所謂「綠色」宗旨,意指新課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思想,立足於催人奮進、共求發展這樣的主題,要充滿生命的活力 。 具體說,有兩層含義:一要「新」。即總體上要符合時代精神和課改的指導思想,要體 現學校的管理意圖,引導、矯正教師的教育行為,充分 發揮制度管理的導向功能。二要「活」。即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可隨時根據形勢變化以及實 際狀況進行微調,同時還不束縛人的手腳,有利於教師的探索和創造,有利於教師的進一步 發展,充分發揮制度管理的激勵功能。
總之,重建制度是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教師的意見 和要求,取得目標上的認同,本著促進人、發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煥發新的活力。

② 誰能給我個關於農村小學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芻議
邛崍馬湖九義學校 余福波
農村孩子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究其原因,農村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作文寫作反應不好,缺乏好感、興趣。一方面,農村孩子沒有平時記日記的習慣,很自由散漫,缺乏一種外在的約束,也缺乏一種鼓勵。另一方面,作文寫作是一種綜合性、運用性、創造性的課程,沒有良好的習作習慣,沒有一定的知識與能力,是不容易把握的,因此作文對於大多數學生,甚至包括優生來說,都顯得很難。可以說,一篇文章就可以反映出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這是完全可以的。
農村孩子之所以作文水平不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一、語文知識教學與作文教學聯系不緊密。現代的語文,與我國古代的國語教學是不一樣的。我國古代的國語教學,除了識字,它還集歷史、政治、地理、天文等科目於一身,其綜合性更強,內容更豐富,但由此也造成了我國古代的許多文人為讀書而讀書。而現代的語文教學細化了,很多科目都獨立了出來,但由此也造成科目與科目之間的脫節,重此輕彼。雖更強調運用與創造能力,但由於知識的過於細化,造成學生片面地去追求單個的知識點,而忽視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知識之為知識的目的和用途。
比如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歷史社會知識,但在學生的作文裡面,卻很少反映出來,往往出現的問題是文章空洞,不充實等。還有我們做過許多的語文知識題:成語,詞語搭配,句子擴寫縮寫,造句,默寫古詩、文章段落,還有分析文章線索,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等。其實,學生還有很多老師都不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出題,為什麼要出這樣的題,只知道考試題型就是這樣,我們平時也是教會學生做這些,我們只需要會做就行了,老師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也是這樣教學生的,不是嗎?我們根本就忽視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忽視了知識之於運用的價值,我們都成了為做題而做題的應試教育訓練出來的機器。「文章千古事」,又豈是只會機械地做一些語文知識題所能做的好的。更可笑的是,現在有些所謂的優生,知識題做得最好,作文題卻很差,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二、學校對學生的作文課重視不夠。農村學校幾乎都沒設專門的作文課,作文教學附帶在語文教學中,沒有專門的系統的作文教學,對學生的習作習慣(如記日記)也不在乎,倒是圖書館的作文書彌補了這個缺憾,但是試想,老師都不太重視的東西,學生又怎有興趣去研究,學習呢?何況農村孩子的自覺性本來就不高,而且學校的圖書室是否真正的為學生服務了。雖校外的作文書多,但有幾個學生的書包里裝了作文書的;有,那也只是為了抄襲用的。
作文寫作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重視。小學是養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重視指導學生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交流表達,怎樣抒發感情等。而在這方面,我們農村的小學還做得很不夠。農村孩子作文書寫差,不會表達,內容單調,缺乏創造,還不喜歡作文等,都暴露了我們對作文重視不夠造成的問題。農村孩子相對與城市孩子,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還有生活環境本來就不好,如果這方面不得到重視,就只能造成學生害怕作文,應付作文,對作文缺乏興趣等。

以下,是本人在這學期也進行的作文教學,還不算切入正題。

我每周在班上自行設立了一節作文課,專門來教學作文寫作。首先,我在作文課上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句段的練習。對於學生來說,一整篇文章是不容易把握的,因為一整篇文章就需要學生懂得去謀篇布局,懂得構思,懂得運用寫作順序、線索,懂得表達中心等。試想,一個連句子都表達不通順,不清楚,也不知怎樣去表達的學生,又怎能寫好一篇文章呢?因此我認為練習好寫句段,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教學中我都給學生安排了句段練習。重在讓他們通過練習明白,如何把句段寫清楚、具體,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即如何去觀察事物,如何去描寫事物。學生的練習主要有心理描寫、場面描寫、動作描寫、對話描寫、外貌描寫、景物描寫等,句子練習,與擴寫句子相似,但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像,進行各種各樣的擴寫,進行比較,學生知道了在作文中如何去寫句子了。通過句段練習,班上涌現出了不少好句好段,尤其是一些中等生進步較快,而一些優生更懂得作文的方法了。總之,大多數學生發應,作文(句段書寫)並不是很難了。
在作文練習中我還注意就地取材,將學生中寫得不夠好的典型的段落,抽出來讓大家一起改。這一方面直接暴露了學生中存在的較多問題,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另一方面,也容易糾正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曾有學生感嘆:「作文還要這樣寫呀!」我即時糾正了學生中存在的作文思維與情緒,結果很有些學生的作文都有所改進了。
其次,我注意講解一些作文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我發現,差生的作文大多層次不清,即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意思顛倒不清,甚至句不成句,段不成段;中等生作文內容空洞,不具體,千篇一律,甚至不知怎樣開頭等。在作文練習中,針對學生作文整體意識差的狀況,我介紹了點面結合,烘托對比,倒敘,按順序寫作的寫作方法。為了介紹點面結合的寫法,我還專門給學生念了《紅領巾》雜志上的一篇文章:《點比面大》。學完之後學生反應較好,印象較深:他們知道了一篇作文,怎樣從合格變為優秀,也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樣去處理點,怎樣去處理面,以及二者的關系。
由於我非常重視學生的作文寫作,重視指導學生的寫作,學生比以前更喜歡作文書了,訂《紅領巾》雜志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
同時,我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也滲透進了作文教學。在課文教學中我重視引導學生去分析精彩的句段,重視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段落層次處理,文章順序線索,還有如何圍繞中心來表達等。但講歸講,練得還不夠,以致很多東西,學生都消化不了。因此,如何處理好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關系,這還是我以後值得探索的問題。
最後,我在作文教學中還安排了學生學習寫詩。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平時有時就愛玩這個,另一方面我認為,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充滿了詩,詩是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表情達意的很好體裁,而且文體短小。我教學生寫詩,首先教學生打比喻。剛開始對學生要求並不高,只是鼓勵學生打一些恰當,有意思的比喻,慢慢地學生對詩歌感興趣了,於是我又教他們怎樣表情達意,漸漸地就有些學生能寫出詩來了,也有的學生愛寫詩了。本學期,我班一個學生還發表了一首詩歌在校刊上呢。
雖我不知寫詩對學生作文有多大幫助,但如果寫詩能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這何不是一種進步呢?

以上僅是為了單純的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而作的嘗試,對於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做得很不夠,而這又正是提高學生作文寫作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有寫作慾望,他才能最終把作文寫好,寫出水平。這是擺在我們農村老師面前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2007/6/27

③ 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論文)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涼山州教育發展現狀
第二章
目前涼山州農村小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章
涼山州農村小學教育中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面對問題應該採取的對策
致謝詞
參考文獻

④ 求一篇小學教育學畢業論文範文

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對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又成為電化教育的主體,並發
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CAI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
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
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學校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
內容。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育教學運用思考
134中國科教創新導刊China E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教育需要改革,網路改變教育。目前,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在教育領域中最為
廣泛應用為網路遠程教育和多媒體輔助教
學,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正由單機
課件演示向多媒體網路教學發展。多媒體
網路教學的出現為建立新型的教學方式提
供了契機,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擴展創造
了條件,同時它也全面沖擊著傳統教學,導
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本文主要論述的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應用。
1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最
有前途、令人振奮的發展領域。社會的進
步、科學技術、知識的急劇增加和人口的
膨脹,急需訓練有素、能適應時代要求的
人才。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
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饋及
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同時或交替作用給
學習者感官,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
種種弊端,使學習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
性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意
義既深且遠。
2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2.1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引發學生主動學
習的慾望
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
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
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
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
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
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設計了這樣一
個開頭場面:米老鼠要坐車去找唐老鴨,先
坐長方形輪子的汽車,車開動不了。接著
改坐橢圓形輪子的汽車,車開動了,但是車
子不穩,顛得厲害。最後,它坐上了圓形輪
子的汽車,汽車賓士向前,舒服極了。那麼
圓形和長方形、橢圓形有什麼區別?為什
么圓形輪子的汽車才開得穩?……形象生
動的畫面,美妙無比的音樂,兒童化的語
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萌發起學生學
習的慾望,學生躍躍欲試,各抒己見。
2.2利用展台,改善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展示台演示既滿足全體小
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
使實物(圖片)等放大提供給學生逼真清晰
色彩鮮艷的教學效果,教師將體積較小或
數量不足的實物標本及照片,通過展台真
實的呈現在大屏幕上,供小學生觀察討論,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進行教
學,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小學生的抽象
思維能力還不發達,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
概念時,必須藉助實物的圖象來支持。比
如,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要講清時與
分的關系這個教學難點,如果光靠教師嘴
巴說,學生肯定不好理解。教師利用多媒
體演示,時鍾走一大格,分鍾同時走一圈,
並配有「嘀嗒」聲,學生就可以直觀、清晰
地觀察出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時針
走了1小時,分針走了60分。多媒體教育技
術引入教學,使學生觀察的重點得到突出,
思維也從具體向抽象過渡,教師教學的難
度得以降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3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調動學生主動學
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方式
更加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審美
性與現實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
學習效率,讓學生學習過程得到良好的熏
陶。多媒體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各種情景,
引發學生產生愉快輕松的情感體驗,激發
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美術課
上,教師利用掃描技術將學生用書上小小
故事圖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
書上的圖片突然出現在「大電視機」上,都
興奮得不得了。這樣一來,孩子活動的積
極性調動起來了。另外,還利用掃描儀將
拼圖材料掃描進去,讓孩子了解了拼圖的
方法……孩子們對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喜
歡,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了學
生的好奇心,更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4提供良好的想像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
多媒體能隨意的放大、縮小、定格、移
動畫面或畫面中的事物,有利於學生拓展
思維空間,豐富想像力。在音樂和科學教
學中,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通過多媒體繪
畫,畫面的變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
事情節中,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想到
了許多……
2.5利用課件或媒體演示,靈活突破重難點,
優化教學過程
教師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結合
的優勢,變靜態掛圖為動態畫面,變說教為
形象視覺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
覺、感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猶如身臨其
境,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還給孩子
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又充分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優化了教學
過程。

3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具備
多媒體教育資源的合理設計、開發、管理
與利用的能力與對學生信息技術環境下學
習的設計、組織、指揮的水平。不是所有
的課都適合於多媒體環境下學習,要根據
教學自身的學科特點,合理運用教育手段。
同時,多媒體運用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只
能是作為教學中的新興輔助手段,並且在
運用時,教師不僅要掌握教學方法,還要對
不同的多媒體素材編輯工具的性能以及教
學所要達到的效果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
解。也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協作學習活
動中的組指導和調控作用,要為學生解決
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結語
媒體,就是信息的載體,簡單地說就是
信息的表示方式,在教學中就是我們向學
生展示知識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就
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集文字、聲音、
圖像、動畫效果、影音文件等多種媒體為
一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突破了「黑板加
粉筆」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貧乏、形式單
一的框架,拓寬了時空的概念,在繼承傳統
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特
點,以其鮮明的畫面、逼真的色彩、生動的
形象及聲音效果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
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等感
官;發揮師生交互的優勢,達到寓教於樂、
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走進課堂,已經是一個不爭的
事實。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設計、製作、
運用課件的能力,這也是新時期教師的基
本素質,但是,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師各方面
的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這也是
大家公認的道理。現代高科技在小學課堂
上得到運用和發展,也體現了我國教育改
革和教育發展的重大進步。但是,只有處
理好客觀存在的矛盾,事物才能繼續向前
發展。

⑤ 急需關於小學教育方面的論文題目

1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2 幼小銜接、小學與初中銜接研回究
3 小學課程改革的現狀調查答
4 小學藝術課程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5 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性別問題研究
6 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
7 小學教學過程特點研究
8 小學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9 小組合作教學的研究
10 小班化教學研究
11 小學參與式教學研究
12 論小學教育方法的改革
13 課程評價的功能
14 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15 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16 小學課堂互動的研究
17 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
18 課程資源拓展研究
19 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研究
20 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化問題研究

⑥ 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論文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⑦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
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並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於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三)模式的教學策略
1.氛圍和諧的策略。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繫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採取:
(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3.群體討論。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並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
(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
(四)教學模式的評價
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閃現學生個性。
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凸現學生創新性。
在學習中,學生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
4.體現合作成功。
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

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閱讀全文

與有關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