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師課堂教學情況觀察

教師課堂教學情況觀察

發布時間:2021-03-14 18:10:08

A. 論述教師在課堂中應如何應用觀察學習

課堂觀察作為抄一種合作的專襲業研究活動,有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課堂觀察是互惠性的,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能受益。課堂觀察賦予備課組、教研組新的意義,教師分工合作成為一個合作體。教師基於課堂觀察的目標、任務和規則開展專業性的日常觀察活動。每個人認領各自的任務,承擔相應的職責,規范有序地開展課堂觀察的專業活動,避免聽評課活動流於形式、趨於業余。合作體的形成與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種合作的學校文化,增進了教師的責任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現狀:評課時,有的教師只說不好的地方,對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說了,這樣不利於合作文化的形成)

B. 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應用觀察學習

今天聆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楊玉東教授的《課例研究中的課堂觀察技術應用》視頻講座,楊玉東研究員從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於日常教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們對於課堂教學評價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課堂教學觀察技術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楊玉東教授從觀點、理論和方法等角度進行全面分析、比較,輔以豐富的案例說明,信息量大,專業水平高,對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校本教研以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和啟示作用,使我獲益匪淺。一、對照課例研究的方法,發現了過去教學研究存在的不足。正如楊玉東老師講的過去的聽評課只是憑經驗找出這節課的優點、缺點,不能做到用更科學的方法觀察分析一節課,而且由於過去的評課活動面向全體教師,課非常多評完了就完了,很少能再進行一步地研究改進,因此使得這樣的聽評課活動起到的作用不大。而真正的一節課例研究是要經過反復實踐,討論,思考,反思,從中才能找到問題所在,並真正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得到鍛煉和提高。二、對照具體案例的分析,學到許多相關的理論知識。課堂觀察中記錄、診斷、評價的技巧。楊教授是從三個方面一一給我們提問並解釋的:如何從課堂里收集和記錄信息?如何從學科內容角度做診斷?如何從學生學習角度做評價?

C.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觀察

(一)課堂觀察的步驟與基本要求課堂觀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動,觀察者只有清楚觀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確切有效的資料,才能確保觀察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前,首先要明確本次課堂觀察的目的和任務目標,其次選擇合適的觀察對象,然後確立恰當的觀察視角和觀察工具,做好觀察的准備工作。課堂觀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觀察量表、定性觀察分析提綱、攝像機等。制定觀察的量表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觀察量表制定的科學與否、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觀察效果的好與差。觀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據課程特點、教師水平、學生基礎、教學實際等方面綜合設計,它同時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和優化。定量觀察是以結構化的方式收集資料,並且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資料的課堂觀察。需要對觀察的課堂現象進行量化,以便進行科學分析。這種觀察直觀、簡約、有說服力,便於操作。關鍵是預先列出一些需要觀察並且有可能發生的行為,通過觀察對所列行為的頻率進行記數(如下面表1所示)。 定性課堂觀察是研究者依據粗線條的觀察綱要,在課堂現場對觀察對象做詳盡的多方面的記錄,並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補充與完善。觀察結果的呈現形式是非數字化的,主要是歸納法,並且資料分析在觀察的過程中就進行著。其主要優點是:能整體把握對課堂的真實感受;能體現評課人對課堂現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層次分析;能靈活地抓住個別有價值的細節;能簡便、自由地記錄;能主動地、有導向地引領課堂教學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細致、科學、嚴謹,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觀察學生的教師,如觀察「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的應靠近學生就座,特別是選擇「優生」與「學困生」相對集中的位置觀察;需要合作的,如觀察「教師的提問方式」和「學生的應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觀察,便於觀察時能相互協調。如果觀察維度主要是教師的教學,為減少對課堂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應選擇在教室中學生座位背後就座,開展觀察。被觀察者(教師和學生)一般會對觀察者抱有戒備心理,這種心理可能會導致被觀察的課堂不同於平日的課堂。也就是說當有人來觀察課堂時,會使課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為了減少這種戒備心理,被觀察者要樹立這樣一種意識:他是來幫助我的,我非常感謝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聽我的課,有別人的幫助我這次肯定要提高。觀察者要意識到:幫別人就是幫自己,觀察別人的課堂能讓我發現問題引以為戒,發現優點發展自己,謝謝你為我提供了這樣好的發展資源。每一個觀察者首先應以學習者的身份來聽課觀察,觀察要做到五心: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要盡量客觀真實地呈現課堂的本來面貌,觀察者必須了解與自己相關的影響觀察的誤差來源,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主觀偏見對觀察的不良影響。如,觀察者自身的理論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經驗,以及本人的興趣、價值取向和教育觀念,對學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這些方面都可能使觀察陷入偏差。 (二)課堂觀察的內容及方法1.教材的利用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運用與整合、挖掘與拓展、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 2.教學問題的設計與處理: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提問的有效性、討論的價值性、生成問題處理的藝術性及即時性評價等。3.教法的選擇使用與學法的指導:教師教法選擇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學法指導的科學性等。4.學習方式與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信息的搜集與處理以及獲取知識方法的途徑等。 5.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規范與習慣、反思與評價、能力與發展及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等。

D. 對教師教學行為課堂觀察中關注點是

課堂是課程與教學活動的綜合體.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探究知識的場所。我認為應該關注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環境的創設和學生的學習狀態。 就像學游泳必須到水中的道理一樣,學習英語,語言環境至關重要。但我們的學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語言環境。所以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聽評課過程中,要看教師能否在教材中尋找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帶有啟發性的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情境的創設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這里所謂的學習狀態不僅僅是指學生傳統的聽課情況,而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利用了多少已有的知識,學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又得到了怎樣的發展與提高。做好這兩方面的觀察有利於我們對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喚醒學生學習的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看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教學目標就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所要達到的標准。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首先要看目標的確立是否注重設計、引導學生經歷或探索的過程,能否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體驗並收獲的過程。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是否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對學生的發展是否具有實質意義。

E. 怎樣進行課堂觀察

王建華 。從聽課評課,到課堂觀察,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麼區別,區分清楚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在我看來,對普通老師而言是不同的價值取向決定著聽課,觀課或是進行課堂觀察主體的態度、目的、方法及最終的行為結果。下面僅從普通老師的角度談一談自己的一點不成熟的觀點。 一.說一說我們為什麼要進行課堂觀察。 一般認為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有助於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技能;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和積累微觀教學資料,進行更深入細致教學研究的重要途徑;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所以這里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改進被觀察者與觀察者的教學,實現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雙向互惠,而不應該是僅僅為了評價被觀察者,給被觀察者評分出三六九等,這也應該就是我們進行課堂觀察的基本出發點。 二.說一說課堂觀察的主要內容。 通常意義上的觀察者為聽課教師,被觀察者為授課教師(當然,我們如果把觀察者的概念界定做進一步擴大,授課教師甚至是學生也都可以作為觀察者)。那麼,作為觀察者的聽課教師在進行觀察時都應觀察哪些內容呢?一般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觀察。若觀察教師應包括教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教學溝通、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准備、組織、評價,也包括教師的課堂觀察能力。若觀察學生則應包括:學生的學習性行為(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態度,、情緒表現、人際交往、對教師授課的反映)和非學習性行為(有關學生穿著、儀容、攜帶的物品、課桌上下擺放的東西等)最後,說一說課堂觀察的一些基本原則。 1.目的性:課堂觀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在課堂觀察中,研究者(包括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通常要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來從事觀察活動。課堂是錯綜復雜且變化萬端的,要觀察到課堂里發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進行課堂觀察時一定要盡量避免因關注問題過多,使課堂觀察僅僅停留於表面現象,沒辦法深入,流於形式。從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入手,有選擇性,有目的地進行課堂觀察。 2.系統性:課堂觀察有明確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來選擇課堂觀察的策略,對觀察的整個過程做出系統的規劃,使觀察系統地、有計劃地進行。就某一具體教學問題的課堂觀察,通常應該包括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後會議三個主要階段。如果是較大的研究課題,則應注意分層次,有步驟地將問題細化,分解後進行。 3.理論性:科學的觀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什麼樣的問題適合定量觀察,什麼樣的問題適合定性觀察,課堂觀察記錄如何具體操作,課堂觀察方法本身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論作依據。什麼樣的問題即有研究價值又適合觀察研究,什麼樣的問題有研究價值但不適合普通教師進行觀察研究,課堂觀察需要觀察研究的教育現象或教育問題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論作指導。 4.倫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須遵循科學和倫理兩條基本原則。課堂觀察是一種現場研究活動,並且以人為研究對象,從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對被觀察者及其課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預。因此,觀察者應自始自終抱著謙虛、學習的研究態度,研究的結果應當盡可能告知授課老師,並與他們進行討論,顯示出對授課教師的尊重。讓授課教師感到放鬆和自在,認為課堂觀察是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則,如果授課教師(被觀察者)對課堂觀察有抵觸情緒,不配合,那麼課堂觀察就很難正常進行,或者說很難獲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評價一堂課 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認為一堂好課要達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義。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會越來越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的東西,要問學生,「上課以前和下課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所以第一點,好課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說,它是一節扎實的課。 二.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這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收獲;二是效率的高低。從這個意義上講,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你的教學,大家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三.有生成性。這節課,不該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投入,有互動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上課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四.常態性。我們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備過度,課前教師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把准備好的東西拿出來表演。大量的准備,導致課堂上沒有新的東西生成,只有準備好的東西的再現。課前的准備固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自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他是公共的空間,這個過程中生成許多新的東西。「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了讓大家淡化公開課的概念,也不說「公開課」,只提「研討課」。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你都要旁若無人。為孩子、為學生上課而不是講課給聽課的人聽,上課時心目中「無他人」,我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他是平時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你才能上的課。 五.有個性。我覺得一堂好課,教師要張揚個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學模式化而要充分體現教學個性化。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特色意識,這種特色意識是教師教學創造性的體現。我感覺這種創造性應該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一體現在教材處理上,二體現在教學方法的編制和優化上,三體現在自己獨特的且為學生喜愛的教學風格上。我覺得如果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體現了特色意識,那麼你就一定能夠吸引學生,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你的課堂教學中來。我想這樣的課,一定是一堂學生喜愛的課,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課。 六.有待完善的課。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若要上成沒有一點問題的可,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備,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實、充實、平實、真是,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同時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換了和智慧的體驗!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觀點,但是我堅持認為;一堂課的好壞不能用老師的『表演』來決定,應該注意整體是否達到課堂要求。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的,拓寬知識面。 王建華 2012 5 19

F. 課堂觀察的內容有哪些

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包括執教者本人) 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的分析研究,以期促進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它將研究回題具體化為觀察點,將課堂中連續性事件拆解為一個個時間單元,將課堂中復雜性情境拆解為一個個空間單元,透過觀察點對一個個單元進行定格、掃描,搜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信息,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以此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給予課堂觀察,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並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設計

G. 如何觀察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

在很多課堂教學活動中,細心的教師會發現,總有那麼幾個學生無法參與其中,他們或沉默不語,或自顧看書,無法很好地參與討論。細心的教師可能會聯想到課間休息時某些學生也是獨自在玩,同學們在選擇集體游戲的夥伴時也往往是最後一個想到他們。如果這是一位有經驗的「觀察者」,那麼他可能會用一個較為科學而清晰的專門術語界定這一自己關心的問題,並思考:「是同學們特別排斥這幾個學生,還是僅僅因為忽視了他們?」「是不是缺少一個專門的、幫助學生互動的技巧?」「這幾個學生是否缺少融入集體的必要技能?」「對這些學生來說,老師安排的討論問題是否太難了」,等等。很明顯,對這些問題如何闡釋,將決定教師如何正確、及時評價學生和運用何種教育策略來幫助學生。
一位成長中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敏銳地抓住學生的問題與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關聯點,並加以反思,從而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進自身的行為,優化教學效果。

H. 如何透過課堂教學觀察促進教師學習:在反思實踐中

今天聆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楊玉東教授的《課例研究中的專課堂觀察技術應用》屬視頻講座,楊玉東研究員從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於日常教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們對於課堂教學評價有了更深的認識

I.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詳細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一、課堂觀察的定義和意義 (一)什麼是課堂觀察 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紀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作為專業活動的觀察與一般的觀察活動相比,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 (二)課堂觀察有何意義? 課堂觀察的起點與歸宿都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的有效學習為落腳點。課堂觀察主要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這與傳統的聽評課主要關注教師單方的行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得到檢驗。(現狀:很多老師在聽課時不會觀察學生的活動,上課教師在學生活動是時行為目的性不明確) 其次,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是為了評價教學,而是為了改進課堂學習,在觀察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平等對話、思想碰撞,探討課堂學習的專業問題。教師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再次,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合作的專業研究活動,有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課堂觀察是互惠性的,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能受益。課堂觀察賦予備課組、教研組新的意義,教師分工合作成為一個合作體。教師基於課堂觀察的目標、任務和規則開展專業性的日常觀察活動。每個人認領各自的任務,承擔相應的職責,規范有序地開展課堂觀察的專業活動,避免聽評課活動流於形式、趨於業余。合作體的形成與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種合作的學校文化,增進了教師的責任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現狀:評課時,有的教師只說不好的地方,對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說了,這樣不利於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20 個視角) 1.學生學習:關注怎麼學或學得怎麼樣。包括:准備、傾聽、互動、自主、交流 2.教師教學:關注怎樣教的問題。包括:環節、呈示、對話、指導、機智 3.課程性質:關注教育學的內容是什麼,包括:目標、內容、實施、評價、資源 4.課堂文化:關注整個課堂怎麼樣,具有整體性。包括:思考、民主、創新、關愛、特質。 (上述四個維度的關系: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通過課程成發生聯系,在整個互動、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課堂文化。) (一)學生學習觀察點舉例 ●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了什麼?是怎樣准備的? △准備得怎麼樣?有多少學生作了准備? △學優生、學困生的准備習慣怎麼樣? ●傾聽: △有多少學生能傾聽老師的講課?能傾聽多少時間? △有多少學生能傾聽同學的發言? △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課堂中有沒有經常重復學生的答案,如果經常這樣,就會造成學生不會傾聽的壞習慣) ●互動: △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幫助嗎? △與提問/回答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參與課堂活動(個人/小組)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學生的互動習慣怎麼樣?出現了怎樣的情感行為? 討論1:關於教師提問的互動 ▲有的提問有的是指向內部的。■設計得好的指向思維過程的問題,如:馬鈴薯的沉浮與什麼有關?我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可以看到蝸牛?這樣的問題問下去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設計得一般的問題式指向結果的如:"馬鈴薯為什麼會浮起來?";蝸牛的生活環境是怎麼樣的?這樣的問題問下去後學生會急於找資料尋答案。 ▲有的提問是指向外部的(課堂組織起到管理、激勵、提醒等的作用) 討論2:關於學生互動的習慣與情感行為 案例:小組匯報後的其他學生的意見反饋,一個學生說:"你這個方案是不對的,應該…"匯報小組的學生就很尷尬,有點生氣了。另一個學生說:"你們的方案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匯報組的學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議。啟示:人 際交往的行為要作為一個教學目標來進行,但這是教不會的,需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感悟和體驗的。 ●自主: △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有多少人參與?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 △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探究/記筆記/閱讀/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嗎?學生有無自主探究活動?學優生、學困生情況怎樣? △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如何? ●達成: △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 △預設的目標達成有什麼證據(觀點/作業/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達成? △這堂課生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二)教師教學觀察點舉例 ●環節: 由哪些環節構成?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些環節是否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環節、行為、內容的時間是怎麼分配的? ●呈示:怎樣講解?講解是否有效(清晰、結構、契合主題、簡潔、語速、音量、節奏)? △板書怎樣呈現的?是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關於板書與多媒體的比較:板書有自己的優點:有時候多媒體的呈現太快,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而板書的速度有利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在後面的環節鞏固) △媒體怎樣呈現的?是否適當?是否有效? △動作(如實驗/動作/製作)怎樣呈現的?是否規范?是否有效? ●對話: △提問的對象、次數、類型、結構、認知難度、候答時間怎樣?是否有效? (現狀:很多教師害怕提問後的停頓,教師常要反復嘮叨) △教師的理答方式和內容如何?有哪些輔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師有沒有搶學生的話題?積極的理答方式有:追問、激勵等。案例:初中生在學習慣性時內容時會有一個"速度越快慣性越大"的錯誤前概念,教師的較好理答是"如果…那麼當速度等於零的時候慣性等於多少?"學生就會自己認識到自己認知的錯誤) △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系如何? 現狀1:學生不懂的不問,學生懂的就問 現狀2:關於學生的齊聲回答問題。為什麼要齊聲回答? --簡單的、需要強調的知識點經常採用齊聲回答,能起到了反饋、鞏固、調節氣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饋、鞏固的功能是指向內部的,調節氣氛是指向外部的。實際上,齊聲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內部的齊聲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麼,你問什麼要學生齊聲回答? --建議:齊聲回答少一點,把時間節省下來。 ●指導: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活動、作業)?是否有效?(在學生合作的環節設計上,教師也要備好課,目的要明確)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是否有效? ●機智: △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為什麼?效果怎麼樣? △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事件?效果怎麼樣? △呈現了哪些非言語行為(表情、移動、體態語)?效果怎麼樣?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語言、教態、學識、技能、思想)? (三)課程性質觀察點舉例 ●目標: △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目標的表達是否規范和清晰? △目標是根據什麼(課程標准、學生、教材)預設的?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學習目標?是否合理? ●內容: △教材是如何處理的(增、刪、合、立、換)?是否合理? △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內容?怎樣處理? △是否凸顯了本學科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系? △容量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實施:預設哪些方法(講授、討論、活動、探究、互動)?與學習目標適合度?否體現了本學科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創設了什麼樣的情境?是否有效? ●評價: △檢測學習目標所採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是否有效?(教學目標設定後,一定要有與目標相匹配的檢測,是這一節課的終結性評價) △是否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評價信息(回答、作業、表情)?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解釋、反饋、改進建議)?(大家可以觀察研究一下課堂中的教師評價語言) ●資源: △預設了哪些資源(師生、文本、實物與模型、實驗、多媒體)? △預設資源的利用是否有助於學習目標的達成? △生成了哪些資源(錯誤、回答、作業、作品)?與學習目標達成的關系怎樣? △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四)課堂文化觀察點舉例 ●思考 △學習目標是否關注高級認知技能(解釋、解決、遷移、綜合、評價)?(現在大量的課還停留在記憶和模仿) △教學是否由問題驅動?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的關系如何? △怎樣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 △怎樣對待或處理學生思考中的錯誤?學生思考的人數、時間、水平怎樣? 課堂氣氛怎樣? ●民主 △課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是怎麼樣的?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樣?課堂氣氛怎樣? △師生行為(情境設置、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 △學生間的關系如何? ●創新 △教學設計、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是否有助於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處理? △課堂生成了哪些目標、資源?教師是如何處理的? ●關愛 △學習目標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特殊(學習困難、殘障、疾病)學生的學習是否得到關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當? △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行為(叫答機會、座位安排) 如何? ●特質 △該課體現了教師哪些優勢(語言風格、行為特點、思維品質)? △整堂課設計是否有特色(環節安排/教材處理、導入、教學策略、學習指導、對話)? △學生對該教師教學特色的評價如何? 三、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時不一樣的 (一)定量與定性兩種課堂記錄方式 1.區別:定量是預先對課堂中的要素進行解構、分類,然後對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進行記錄;定性是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 2.聯系: 定量的方法在於使研究有理據,通過前後若干次的觀察數據的比較,歸納出被觀察者教學行為的特點。定性的方法著眼於綜合觀察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文化等要素,為被觀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進性建議。兩者相互補充,有助於對教師課堂行為從細節到整體的把握。 傳統的聽評課所做的判斷、建議絕大部分是基於經驗和印象的,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撐,課堂觀察強調的一個要義是"拿證據來" (二)定性的記錄方式 1.描述體系:即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2.敘述體系:即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主觀評價 3.圖式記錄:即用位置、環境圖等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 4.技術紀錄:使用錄音、錄像等電子設備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四、課堂觀察三步驟 (一)課前會議: 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被觀察者說課: (1)教材分析:介紹本課的主題和內容;內容所對應的課程標準的規定與說明;說明該內容在本課程中的地位,與前後內容的關聯,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教材的處理,使用了哪些課程資源等。 (2)學生情況:學生的思維特徵、學習習慣和課堂氛圍等,提供標明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學生座位表。 (3)簡要說明本課的學習目標,如與"課標"不同,要解釋與本班學生的適切性。指出本課的重、難點,說出解決的策略。 (4)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的大致結構,說明創新與困惑之處。 (5)介紹對學習過程的監控,重點介紹監控的措施與時間,為觀察者觀察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幫助。 2.觀察者提問與被觀察者的進一步闡述。目的是讓觀察者對本課有更深入的理解,為確定自己的觀察點和開發觀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幫助。 3.雙方商議,確定觀察點。 (二)課中觀察: 指進入研究情境,在課堂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式,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 (三)課後會議: 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 1.被觀察者的課後反思 (1)目標達成情況:圍繞著每個學習目標,就自己所看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分析要基於學生的表現,基於證據說明。 (2)各種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活動,如小組合作學習、同伴討論、動手製作、實驗、看聽視頻錄像等;講解;對話,如提問、理答等;學習指導,如指導文本閱讀、圖形閱讀、書面和口頭表達等;及資源利用。應以教學環節為主線,圍繞上述幾種主要教學行為逐次說明每個教學環節自己採用的教學行為,及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的作用。 (3)預設與生成: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是否按照課堂生成的資源改變既定的教學程序、策略甚至教學內容,說明改變的原因。 2.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要簡明,有證據,有回應,避免重復。 3.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 (1)成功之處; (2)個人特色; (3)存在問題。基於被觀察者的特徵和現有教學資源,提出明確的改進建議。

閱讀全文

與教師課堂教學情況觀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